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他也损失了很多兵将,但是因为他老爹给他留下的根基深厚,本质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剩下的虽然都是些残兵败将,但是核心将领依旧追随他;所以仍有足够的兵力据河北七郡六十余城,甲兵资粮丰备。
安庆绪原本就是个傀儡皇帝,从不亲理政事;他每天只会贪图享乐,今天修造台沼楼船,明天踏青游玩。
整天只会花天酒地。
他的大臣高尚、张通儒等人常年又争权夺利,互不团结;两个人光顾着争名夺利,根本就没什么心思治理他们那个国家。
蔡希德有才略,所帅兵精锐强壮;但是这哥们儿是个直肠子,喜欢直言进谏。
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张通儒于是跟安庆绪进谗言说他被唐朝策反,留在邺城是为了和唐朝里应外合。
安庆绪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背叛他,于是把蔡希德杀了。
蔡希德手下的部将以及数千名士兵纷纷逃窜,没能逃走的人也抱怨连连。
安庆绪一概不闻不问,他任命崔乾佑为天下兵马使,总揽内外兵权。
崔乾佑出生于草莽之家,没读过几年书,对兵法什么的也不怎么了解。
这哥们儿还是个典型的直男癌,大男子主义得不要不要的;一言不合就杀自己的部下,一言不合就和别的将领打起来了。
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又生性好杀,他手下的兵们都怨声载道。
九月二十一日,李亨让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以及担任镇西及北庭节度使的我——几个老头儿和平卢兵马使董秦一起,率领十八万兵力——号二十万,前往邺城讨伐安庆绪。
因为在座的七个老头都在安史之乱平叛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难以相互统属;所以不设置元帅,只是任命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观军容使之名从此开始。
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邺城之战以唐朝战败告终。
十八万兵马征讨安庆绪的十七万残兵,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李亨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命令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
三个女人一台戏,十个老头儿——算上我——也是一出大戏。
十个老头负责统筹这十八万兵将;除了我只有五千兵力之外,其他人分别统领一万到两万不等。
这九个老头儿,个顶个儿的不是省油的灯。
郭子仪还好说,他虽然是兵马大元帅,做起事儿来也确实雷厉风行。
但是他是个玻璃心,虽然算不上悲天悯人吧,伤春悲秋还是有的。
他和我在安史之乱平叛战中并肩作战好几次,关系还算是蛮铁的。
郭子仪其实也是个话唠,但他知道我不太爱说话,从来不会像荔非元礼那个话唠那样、一有时间就在我耳边喋喋不休。
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很安静的,很多时候我都怀疑他并不是个话唠。
鲁炅这个人接触过几次,人也挺不错的。
他性格开朗、做事大大咧咧的,但心思细腻的;他和我差不多高,略知经书和史籍。
鲁炅的老爹曾经在王忠嗣手下担任左羽林长上官;他老爹死掉之后,他继承了他老爹的职位。
天宝六年的时候,哥舒翰引荐他担任别奏官。
这个地方还有个逸闻,等他和季广琛比试完武力之后,去跟他求证一下。
当时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出使陇右,哥舒翰设宴款待颜真卿,颜真卿对哥舒翰唠家常。
俩人从哥舒翰的老爹哥舒道元聊起,聊着聊着,颜真卿问他:“您从郎将升到将军,现任节度使,曾发现过这样像您的人才吗?”
鲁炅当时站在台阶下,哥舒翰一直都很欣赏他,于是指着鲁炅说:“发现了,这个人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将会任节度使。”
没想到一语中地。
鲁炅后来跟随哥舒翰攻破石堡城、攻占河曲,升任左武卫将军。
后因突袭打败吐蕃军队的功劳,担任右领军大将军,并赐给紫金鱼袋。
不过,鲁炅这个人有点儿鲁莽,而且也有点儿爱出风头。
这不,刚和季广琛见面,俩老头儿就掐起来了。
季广琛是文将出身,对于兵法之类的东西……虽然熟稔,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
而且,季广琛本身不会武功的、一看就是文人出生的小身板儿,和鲁炅那种两米多、还人高马大的大块儿头完全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但是季广琛出生于平民世家,小的时候做农活,练就了一个绝活。
那就是手部力量很强大,明明手玩河西,但是却可以四两拨千斤。
他俩现在比试的武力,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掰手腕。
我自认为我还是很有力气的,但是我掰不过季广琛;他其实用的并不是蛮力,而是用手腕灵活地分散对手的力量。
也就是说,他用的就是巧劲儿;和他掰手腕根本用不上全部力气,所以很容易就被他扳过去了。
鲁炅不信,非要和他比个高低;结果比了几次、完败了几次……
李奂和许叔冀是一对儿老搭档,两个人默契得跟同卵了双胞胎似的。
我觉得如果把他俩的脚绑在一起、玩儿通手同脚的游戏,他们肯定完虐我们几个。
李奂不大爱说话,他是个什么事儿都往心里藏的人;许叔冀则相反,这娃儿是什么都往外说。
我一直不理解他俩认识那么多年,就没有想把对方打死的冲动吗?
反正我是经常和想用胶带把荔非元礼的嘴封上的,这家伙真的是忒能说了。
我的脑仁儿都要被他吵炸了,我头一次觉得,我听力要是不好该多好啊……
崔光远这个家伙曾经见过两次面,但是算不上熟络。
不过听说他性情勇敢果断,比较意气用事。
不过从他之前的所作所为看,这个家伙应该比较好相处。
李光弼就不用说了,我和他打过几次交道,他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用后世的形容词来形容——整个儿就是一霸道总裁。
他和郭子仪在一起的场景特别好笑,郭子仪一个话唠在旁边喋喋不休,李光弼被他烦的、在旁边儿各种花式翻白眼儿。
王思礼是个老好人,他原本是高句丽人,后来移居唐朝营州。
老王出身将门之家,他老爹王虔威是朔方军将领,以通晓兵法而闻名,他从小也是各种学习兵法。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将门,他性格豪爽、喜欢交朋友,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充当和事老的角色。
第437章 围攻邺城
男子只要聚在一块儿,就不会消停的;他们闹他们的,我在边儿上看我的报状。
九月二十四日,广州刺史府上奏:大食与波斯**队包围了州城。
刺史韦利见看到他们包围了州城,居然偷偷的从后门跑了。
这简直就是跟他们腾地方。
两**队在城中抢掠府库,焚烧房舍,然后乘船从海上离去。
保守估计,广州最少损失近百万钱。
李亨知道之后气炸了肺,派人去搜寻韦利见,一定要把他绳之以法。
但是这个哥们儿就跟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各个州县都收到了他的“通缉令”,但是却没有和他相关的消息回禀。
鲁炅和季广琛掰手腕比试在他俩僵持了一刻钟之后,以鲁炅失败而告终。
他各种不服气,非要再跟他继续比试;李光弼走过来,默默地把他拖走了。
都跟他说过了,人家用的是巧劲儿,他不信。
大军简单休整之后,向邺城迈进。
我们各自领着自己的士兵、分成了三个队伍,兵分三路行进。
一是因为二十万大军走在大街上,目标太大;二是因为,想要把他们团团围住。
我和郭子仪俩个人一组,准备渡过黄河;鲁炅原本应该和我们一组,但是他坚持要从阳武渡过黄河。
十月初五,李亨册立李倓为太子,并把他的名字改为李豫;李亨大赦天下,并且对文武百官进行封赏。
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平定、中兴以来,群臣都没有赏赐过财物;主要是因为没有钱,连军饷、士兵们的吃穿用度都成问题,哪来的闲钱赏赐?
这时有了新铸的乾元重宝大钱,所以朝中百官与禁军六军都得到数量不等的赐钱。
使者通过驿站、把赏赐送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和郭子仪都震惊了。
乾元重宝真的好大,差不多有一个苏式月饼那么大;开元通宝和它站在一起,就好比旺仔小馒头和民国时期的那种银元放在一起。
郭子仪看着乾元重宝,一直在纠结:“这一个能改成十个吗?”
我:“……”
一看他数学就不好,我还是不要找事儿、主动给他介绍同心圆之类的东西了。
郭子仪率兵从卫州汲县杏园渡过黄河,向东到达获嘉。
然后我们和安太清相遇了。
双方迎面撞见、不可能不交战。
他们虽然兵力较少,但是却占据占据有利地形;交战一天,杀掉了他们四千余人,俘虏五百人。
安太清退保卫州,郭子仪进兵包围;九月初七,他派使者入朝报捷。
季广琛、崔光远的队伍从酸枣渡过黄河,来到一起到卫州和我们汇合。
安庆绪看到卫州被团团包围,干脆破釜沉舟。
他把邺城中的全部的兵力拍出来来救卫州;他现在只有七万多的兵力,这是打算和我们死磕了。
七万士兵被分为三军,崔乾率领上军,田承嗣率领下军,安庆绪亲自率领中军。
郭子仪让三千S手埋伏在军营垒墙的后面,命令他们说:“我如果领兵退却,叛军必定来追击,那时你们就登上垒墙,擂鼓叫喊而S击。”
郭子仪与安庆绪交战,假装退却;叛军遂来追赶,来到垒下,伏兵齐发而S击。
刹那间枪林弹雨。
叛军敌人退走,郭子仪又率兵追击,安庆绪大败。
荔非元礼俘虏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立即杀了他。
卫州收复。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腊月份。
安庆绪败逃,郭子仪率兵一直追到邺城。
这时,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和薛兼训也都领兵、相继来到。
安庆绪收罗残兵,在愁思冈叫阵。
愁思冈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陡,攻克难度不亚于石堡城。
因为对地形不熟悉、又没能第一时间找到整个山岗的地形图。
如何部署兵力成了摆在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
没办法,有困难克服困难也得上。
我自告奋勇、带人掩护先锋军勘察地形以便绘制地图。
花了三夜的时间把周围的地形摸了个大概。
郭子仪看完地图之后,主张速战速决。
虽然我们兵力上占优势,但愁思冈这个地方特别不适合机械行走。
也就是说,粮车根本进不去;两军对战阵前,没有粮草补给打个毛啊?
到时候绝对会被他们活活拖死的。
再说了,已经把安庆绪*迫到了这个份上,他肯会集结所有军力和我们鱼死网破。
整个愁思冈里,指不定埋伏了多少人呢。
鲁炅把袖子撸上去:“为今之计,只能强攻。”
李光弼幽幽地开口:“如今之势,敌暗我明。盲目进攻是势必会中了敌人的J计。
“敌方肯定在山谷之中布满了陷阱,盲目进攻是下策。”王思礼赞同李光弼的观点,“不如我们学一学张公?”
我一怔,王思礼接着说:“张公能以不足两千的兵力抵抗对方十七万大军,靠的就是以逸待劳。”
“我们现在就在山谷周围设下陷阱,人原本就急于打退我们,肯定没什么耐性。”季广琛眼睛都发光了,“到时候来个捉鳖入瓮。”
我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于是所有人在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
安庆绪原本就是个草包,没有人帮他出谋划策,他根本就什么都不懂。
没等我们去挑衅呢,他自己就按捺不住、自己钻坑里了。
我带着陌刀手沿山岗而上,把他们的弩车手杀了个差不多。
没有了弩箭的掩护,他们直接暴露在了我们弓箭手的势力范围之内。
前后杀死叛军三万人,俘虏一千人。
安庆绪在左右副手的掩护之下,逃回了邺城。
郭子仪又率兵包围了邺城。
安庆绪危急,于是就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无视了他的要求,安庆绪再请,并提出把帝位让给史思明。
无利不起早,史思明同意了。
他从范阳兵调派十三万大军想要救援邺城,但他不敢冒然进军。
只是派部将李归仁率领步、骑兵一万驻扎于滏阳,与安庆绪遥相呼应。
战局一下子发生了逆转。
双方兵力相当,而且他们还占据有利地形。
第443章 夜袭邺城
好容易把郭子仪的情绪稳定下来。
看得出来,他还是很生气;郭子仪属于那种性格比较好的人了,很少会放着别人的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
现在的他,用吹胡子瞪眼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应该用“炸毛”来形容。
其实不光是他,李光弼那个家伙要不是生性内敛,估计也得气得齁齁的。
史思明在外围虎视眈眈,鱼朝恩又力主不与他交战。
大雪一直下个不停,即使想要尽快攻破邺城,也得等把积雪清理完之后。
安庆绪自洛阳退守邺城已经一年,邺城城池高峻,储备丰实,想骤然攻克,谈何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一年都没打下来的原因。
“子衿,那货来说什么了?”
我也不跟郭子仪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那货说要在我们几个人之中选出一个人担任主帅。”郭子仪说,“然后让这个人亲自带兵去攻打城池。”
“他选出来的那个人该不会是我吧?”我看着郭子仪闪烁的眼神,已经猜到了七八分。
“是……”郭子仪应声。
“啊。”我应声,点了点头。
“这货根本就是在故意整你!”郭子仪跟我在一块儿待时间长了,说话还挺接近于后世的,“亲自挂帅,摆明了就是让你担任先锋官!”
“担任先锋官就是了,我也不是第一次担任先手了。”我满不在乎的开口。
“这次和其他都不一样!”郭子仪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
“我懂,不就是责任都是我的吗?”我摊手,“该来的躲不掉。再说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把邺城攻打下来的话,马上就要来暴风雪了。”
“诶?”郭子仪一脸懵,“你怎么知道要来暴风雪了?”
糟了,一不小心说漏嘴了。
“我夜观天象,无意间发现的。”我随口扯了个理由,紧接着转移话题,“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如果再不攻打邺城的话,只怕到明年也没办法平定叛乱。”
“这倒是。”郭子仪表示赞同,“如果不是那货死活不让打的话,我们早就把这个城拿下来了。至于像现在一样、跟个傻瓜似的在外边守着吗?”
“所以,我准备先和你通通风,咱俩再去跟煜任商量。”我解释道,“为今之计,必须尽快攻城,所以我们得先把鱼朝恩控制起来,就像煜任之前提到过的那样。”
“先派人牵制住史思明,然后我们率军强攻。”
郭子仪表示赞同,我们俩达成共识了之后,又去跟李光弼商量。
李光弼点头同意,王思礼和鲁炅自然也是同意的。
于是,腊月二十五,鱼朝恩被我们找人绑了起来、关在了营帐里。
他气得破口大骂,架势跟当年的柳涌有一拼。
鲁炅直接把他的嘴用麻布捂上了,恶狠狠地跟他说:“你要是再肆意谩骂,我不介意亲手揍你一顿!”
把鱼朝恩说的老老实实点头,仿佛在保证不会自己绝对不会出声似的。
这天夜里,我带领三千陌刀手准备趁着夜色突袭。
但是,天不遂人愿。
距离行动的时间还有不到半刻钟,忽然下起了冰雹。
要知道,冬天是不可能产生冰雹的。
冰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气温骤然下降。
夏天天气炎热,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容易产生大量的近地面湿热空气;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才会急骤下降。
下降到零下十度左右都是正常的,有时甚至会到零下三十度。
热空气中的水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很快冻结、形成小冰珠。
小冰珠在云层中上下翻滚,不断将周围的水滴粘附、凝结成小冰块。
小冰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后就从高空砸了下来。
而冬季,近地面气温很低,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快速上升气流,是根本不可能形成冰雹的。
就算白天的日照充足,也不足以达到产生冰雹的条件。
“这个季节怎么可能会有冰碴子呢?”荔非元礼有些奇怪,看到我一直在盯着他的时候,他蒙了一下,“将军为何这么看着我?”
冰碴子这句话也太像后世的话了。
“没什么。”我把头转回去,压低声音说,“作战计划已经定好了,绝对不能临时变更!”
李光弼和郭子怡已经把兵埋伏在了邺城西南角的位置。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东北角拖住敌人,他们负责攻城。
王思礼和鲁炅已经在魏州附近埋伏、拖延史思明前来救援。
一旦我们后退,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队伍,势必会遭到主力军的伏击。
到时候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的!
更别说拿下邺城、彻底平定安史之乱了!
“全体都有!进击!”我低声喊道。
“唯!”他们低声应答。
我们冒着冰雹,弯腰、蹲伏前进;在此之前,荔非元礼和城中的一个人接上了线。
那个人是他的老乡,为了躲避安史之乱,迁居到这里;他主动联系荔非元礼,自愿担任朝廷的内线。
他还提供了城内巡逻路线分布图。
自从出了之前那档子事,荔非元礼也不敢轻易相信;他派人勘察了其中的某一条线,确定巡逻路线没有问题,这才敢跟我们几个老头说。
我们按照预定时间,到达了东北角。
城门楼之上的巡逻士兵现在应该正在交接岗——并没有人看向我们这个方向。
我冲荔非元礼挥挥手,他立刻把飞钩递给了我,和我一起向上攀爬。
飞钩这种东西简直是攀登高处必备,它由三个弯钩组成,打造完之后就是这个样子的。
三个弯钩在顶部汇聚成一股,这股上面有一个圆环,就跟环首刀上面的圆环差不多。
用绳子或者铁链连接圆环,这个攀爬神器就完成了。
我们爬上城墙之后,直接傻眼了。
因为敌方根本就没有换岗、现在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
暴露了!又被骗了!
多种想法交织在我的脑海里,然后我就看到了荔非元礼的老乡;他正躺在旁边的木柱旁,眼睛睁得很大。
他已经死了。
他的头颅和脖子连接的地方能看到一条深深的切割线,鲜血染红了他身上的袍子,晕花了他身下的土地。
第444章 逃出邺城
原来他不是叛变了,而是事情败露了。
荔非元礼看到自己的老乡已经气绝身亡,一副完全不能接受的样子。
他瞪大双眼看着我,似乎在跟我做最后的确认。
“他死……”了
我用口型跟荔非元礼说,还没说完,一个充斥着得意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话。
“李将军,荔非将军,两位别来无恙啊!”一个长着络腮胡、身材高挑但十分纤瘦的男子站在不远处。
他穿了一身缺胯袍,连铠甲都没有穿,一副饭后漫步、路过的悠闲样子。
但是这个人我认得,他就是史朝义——他和他爹史思明长得一毛一样。
但是他不是应该在汲郡么?
什么时候跑到邺城来了?
“李将军是不是在惊讶为什么会在邺城!”史朝义似乎早料到了我看到他会是什么表情,“我这不是来迎接住诸位将军的么?”
看到我并没有搭理他,他继续说:“家父素来和小侄讲述诸位将军们的丰功伟绩,小侄一向十分钦佩。”
“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和诸位将军畅饮交谈,值此机会,特备下浊酒,还请将军赏光。”
“你们早就知道我们的计划?”荔非元礼追问。
“荔非将军此言差矣。”史朝义说,“李将军用兵如神,布阵行军出神入化,岂是小侄可以揣测的?”
“是家父觉得,诸位将军在邺城下驻守了近一载,如今大雪封路,不可能再继续无所作为。”史朝义说,“特命小侄加以提防。”
史思明那个老狐狸果然早就猜到了,我们会趁夜色突袭,老早就设下了埋伏。
我观察了这一会儿,发现他们最多也就两千人,和我们不相上下,打赢的概率非常大。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李光弼和郭子仪那边儿;整个叶城驻守的将士也有近两万,再加上史朝义又带兵支援。
他们就带了五千不到的人——突袭当然是人越少越好,根本没办法和他们抗衡,甚至这个时间里已经遭遇不测。
邺城之战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只是代价太惨烈了些。
我一直主张不改变历史,只是某个个人的身份参与到这段历史中。
现在想要改变历史,却发现即使我极力主张改变,也没办法改变大趋势。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当权的局面从现在开始就已经萌芽。
而且,虽然很不想这么说,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最高决策集团虚弱无能。
李亨在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展开围攻,可谓养虎遗患、贻误战机;给了对方足够的时间召唤援军以及休养生息。
第二点,李亨召集九大节度使、发兵二十万,可以说是押上了全部的家底。
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居然不设置元帅,找了一个宦官过来担任最高领导者。
没有统一的元帅指挥,全靠我们几个老头儿彼此商量意见;既浪费了时间还拉低了效率。
兵家最大的忌讳就是行军打仗中不设置元帅和物资补给跟不上。
很“幸运”的,李亨把这俩都占了。
邺城久围不下的情况下,后勤保障极差,造成粮秣不继,军心不稳;段秀实虽然往来运送物资,但是物资的数量根本没办法供给二十万人。
本来安庆绪和史思明闹翻了的时候,就应该乘胜追击。
但是他只顾收复长安和洛***本不考虑斩草除根的事情。
其实,也确实没时间考虑。
大唐疆域上遍地战火,好容易平息了一部分,第一反应当然是安抚民心、休养生息。
只是可惜了这些即将要为国家捐躯的将士。
原本胜券在握,现在看来要重蹈覆辙了。
邺城之战以唐朝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不但丢掉了煮熟的鸭子,而且赔掉了自身的大半本钱;以至于早该被平定的叛乱火焰再度席卷中原大地。
“你到底想说什么?”我质问他道。
“李将军当然知道郭将军和李将军的计划吧?”史朝义说,忽然邪魅一笑,“我们早就设下了天罗地网,只要他们进攻,必定尸骨无存。”
我就知道,我们这边儿遭遇伏击,那边儿肯定也好不哪儿去。
“家父准备一统全国、成就千秋霸业,”史朝义说,笑得一脸灿烂,“怎么能毁在诸位将军手上呢?”
“大唐对你们不薄,你们居然起兵造反,把伦理朝纲置于何地?!”荔非元礼炸毛,冲史朝义吼道。
冲他吼有什么用?
我拍了下荔非元礼,冲史朝义说:“天道轮回,各为其主,请恕李某不能和史将军畅饮了。”
说完,一陌刀挥了过去。
看到我动手,其他人也纷纷开始和城门上的人厮杀。
史朝义怔了一下,诚然,在被围困的情况下,我确实应该束手就擒。
但是我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两千精兵葬送在我的手上?!
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把!
他们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李光弼和郭子仪那边儿,这两千人原本就是威慑大于实战。
史朝义看到我们来真的了,顿时带着卫兵从城墙上逃了下去。
倒不是他怂,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有穿护甲。
唐朝的明光铠虽然确实很沉,但是防御力杠杠的。
除了陌刀,几乎没有其他武器能在明光铠上留下痕迹;陌刀也只是留下痕迹,并不能砍透。
我们一群手持重武器的陌刀手,他只穿着缺胯袍、能不方么?
其他的人看到自家将军都跑了,顿时溃不成军,三下五除二就被摆平了。
“从小路撤!”我低声冲荔非元礼说,后者会意,我们顺着来时攀爬的绳索快速下坠,逃出邺城。
……
好容易讨回营帐里、准备派人去救李光弼和郭子仪,却看到这俩货正在营帐里悠闲的煮茶。
我顿时石化:“你俩没遭遇伏击?!”
他俩看到我和荔非元礼满身都是血点子,也有些懵。
郭子仪眨眨眼,上下打量了我俩一番:“你俩干嘛去了?”
“不是说好突袭邺城的么?”我忿忿地坐下,“你俩居然放我鸽子?”
他俩更懵了,相识之后一同看向我。
“又被鱼朝恩那个家伙骗了!”郭子仪气得半死,“他在临行之前跑来说,因为下冰雹,计划取消了。”
第445章 突袭邺城
“鱼朝恩?”他俩的话把我直接说蒙了。
那货不是被绑起来了么?
鲁炅言之凿凿的说要亲自监视他的啊?
“是这样的,陛下派来了一位监军。”郭子仪叹了口气,“为了防止他回去告状,于是只能释放鱼朝恩。”
原来是这样。
“抱歉,没有核对真实情况就收兵。”李光弼开口,冲我拱拱手。
“煜任兄说的是哪里话?”我赶忙把他的手扶起来,“我也不对,出兵之前应该再和你们核对一下的。”
我扶着你李光弼上座,把刚刚的情景讲了一遍。
“史朝义已经来支援的话,史思明恐怕也在往这里赶了,”李光弼思忖,自言自语道,“他们两方不是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