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王铁骑纵横天下-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

    皇甫陵躬身领命而去!

    “其余人马随我直捣郡衙,斩杀敌首。”

    项云高声吼道!

    “杀!”

    项云奔马而出,身后竟跟随了上千士卒,其中除了五百虎贲,还有出战假意死去的雷薄旧部,于今也被项云恩威并施招降了过来。

    “吁!”

    两路人马狭路相逢,项云勒住战马,指着刘勋冷喝道:“刘勋,我与你早已约定好,为何出尔反尔!”

    刘勋此时已然身不由己,被捆绑拖拽在雷薄的马后,双眼凝血的看着项云,又看了看雷氏兄弟,怒声道:“是我刘勋一时有眼无珠,才会信了你这贼子的诡计,如今你们机关算尽,也休想得到传国玉玺!”

    “哈哈!死到临头还在痴人说梦,明话告诉你们三人,你们的传国玉玺都是假的,真的传国玉玺在这里。”项云大声笑道。

    说完从胸前盔甲内取出一块黄色绸巾包裹的方正大印,讥讽道:“真是一群土狍子,没有见过一点世面,传国玉玺实非完璧之物,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你们想想看你们的玉玺可否有残缺不全!”

    三人脸色突变,恶狠狠的看着项云,雷绪率先开口骂道:“项云狗贼,我要杀了你!”

    雷薄却是失意连连,不住叹道:“悔不该一时鬼迷心窍!”

    而刘勋两眼黯淡无光,整个人一下苍老不少。

    项云不慌不忙的举起手中大刀,眉目一震,巨声吼道:“雷绪狗贼,今天便让你见识一下爷爷的真本事!”

    项云初前已和雷氏兄弟交过手,底细已然摸清,这两人的武艺比起裴元绍都差的十万八千里,项云虽不能保证十招之内大败他们,但是相杀而起,旗鼓相当还是把握十足的。

    “死!”

    项云大刀阔斧,一记重砍劈头盖脸砸向雷绪,足足用了周身全力,雷绪闻风丧胆,举起长枪急忙抵挡,内腹被震的气血不顺,面色死白。

    “贼子好大的力气!吃我雷薄一枪!”

    雷薄也抢杀过来,两人轮流直攻项云,终是使尽浑身解数也苦战不下,慢慢开始心烦气乱,已经落了下风。

    项云越杀越来劲,好久没有痛快的大干一场了,这雷氏兄弟正好来练练手,此时项云只盼他二人多坚持一会儿,好让自己解去心痒!

    “唏 。。。 律 。。。 律”

    正当三人战的兴起时,皇甫陵带着五百虎贲折道而来,长戟之上,鲜血淋漓,让人不寒而栗!

    “到此为止吧!下马!”

    项云暴吼一声,大刀突然变向,直砸雷薄后背,将雷薄活生生的给劈落下马,又一记黄龙升天,将雷绪也给打落下马。

    项云大声道:“绑起来!”

    早有虎贲士卒上前,死死压住雷氏兄弟,手脚皆上锁链。

    皇甫陵凑了过来,禀道:“启禀将军,舒县城中已然清剿完毕。”

    “好!将这里的一千多人先看押起来,出榜安民。”项云喜道。

    项云的一石二鸟终于大功告成,李汉泌只身来到舒县,分别用了两个假的传国玉玺来诓骗刘勋、雷氏兄弟,让他们贼窝里自相残杀,这才让项云如愿以偿!

    汝阴城中

    两千军马如期的都掌上了马蹄铁,裴元绍免不了来向李儒邀功求赏。

    “军师,末将已经如期完成,不知可否让弟兄们逍遥快活几天!”裴元绍激动的道。

    李儒淡然一笑道:“看来又对不住裴统领了,今日探马终于传回了将军的消息,将军已经攻破六安,直逼庐江郡县舒县去了,估计也快打下来了,我们不能在拖延了,今晚就走,晚一步都可能落得万劫不复!”

    裴元绍不喜道:“啊!怎会这般,让我白白高兴一场!”

    李儒宽慰道:“以后有的是机会,于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交由你去处理,不可马虎大意!”

    裴元绍问道:“不知军师所为何事!”

    李儒冰冷的道:“去杀人,将参与打造马蹄铁的精壮百姓,一律杀死,一个不留!”

    裴元绍老黑的脸微微颤抖,低声回道:“末将这便下去执行!”

    待出了门口,又折道而回,禀道:“军师不提末将竟忘记了,此次抓捕精壮百姓时,在城中逮捕了一个孤僻的士子,这人成天不干活,还出口成章,辱骂我等!末将气不过,便将他关押了起来,已经饿了他三天三夜了!”

    “哦!还有此事,快带我去看看!”李儒急道。

    裴元绍快步带着李儒前往地牢,果见里面关押了一个年约四十左右中年男子,神情落魄,衣袖不洁,只一双眼眸透着丝丝色彩!

    裴元绍骂骂咧咧道:“过来答话,这就是我楚军的军师!”

    中年男子站立而起,死死的看着李儒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李儒回道:“在下姓李单字生,不知阁下有何请教!”

    “李生?看来乱世之中,人才辈出,你等为祸县城,就不怕曹公发兵而至,将尔等碎尸万段!”中年男子又道。

    “曹公?你是说曹操,可惜曹操在如何英明神武,也终归输了这第一场,余下胜负真还难料!”李儒嘲笑道。

    “你……,不和你计较,快放我出去。”中年男子回道。

    李儒突然阴笑道:“别人都可以放,唯独不能放走你,程尚书,你说是不是!”

    “啊!”

    中年男子失声道。

第134章 辅助资料,三国长败将军夏侯惇
    夏侯惇:一个当之无愧的常败将军

    光荣三国志向来把夏侯惇做成曹操麾下的王牌将军之一,他的名声在三国迷中也一直是勇气可嘉、武艺高超的军事人材。不过在一片贬低关羽、赵云、马超等宿将的浪潮中,似乎很少有人想到,众人印象中的夏侯惇其实与正史记载相去甚远。为了有的放矢,下面把《三国志》中夏侯惇那悲惨的战场经历拿出来晒一晒。

    ?

    1、“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众人眼中卤莽的吕布用计把夏侯惇活捉了,还作为人质要挟,幸亏韩浩指挥若定,平息了这场闹剧。曹操后来恨恨的下令:“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要尽快采取行动,不要管人质死活!(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很显然,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被生擒活捉的曹军“知名”将领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当然,有人会说,夏侯惇不是把吕布打退了。请注意,陈寿在这里的用词是“退还”而不是“败退”,双方应该是打了个平手,并没有分出胜负。而吕布在一场短兵相接之后居然回头抄了夏侯惇的大本营,把他的驻防地濮阳给打下来了,不但劫了他的粮草,还活捉了他本人。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完败,确实有点辜负了曹操把大后方委托给他的重任。

    2、上一次夏侯惇总算是被“恐怖分子”完壁归赵,但很快他就在战场上英勇负伤了。《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记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三国志》上没有记载是谁偷偷射了……也没有记载夏侯惇是不是吞了……

    不管怎么说吧,看来夏侯惇作战还是比较勇猛的,不然也不会冲到前面去以至于被敌军射中。

    3、之后夏侯惇因祸得福,古有塞翁失马,今有元让失目。光荣负伤的夏侯惇虽然还没有立下如五子良将或曹仁、夏侯渊等人的功绩,但他的官运却非常亨通。“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这很让人费解,曹操自己说过: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三国志 ? ;武帝纪》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曹操确实是论功行赏,并非如后来八王之乱时的掌权者那样让全国人民一起升官发财。而此时的夏侯惇显然还没有达到升官封侯的地步,曹操的意图很值得琢磨,可谓迷雾重重。

    3、“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夏侯惇为百姓做了件好事,亲自背土挖沟,鼓励种田。虽然屯田和兴修水利不是他自己出的主意,他只是在执行上面的安排,但是怎么说也有苦劳。但是说句题外话,亲自背土,我怎么看都像现在某些领导人带头植树,做样子沽名钓誉。而作为一个“以烈气闻”的壮汉去埋头搞建设实际上也体现了夏侯惇的另一面。不过,作为战将,还是应该在沙场上多立功。

    4、“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三国志 ? ;吕布臧 ****** 继上次输给吕布本人之后,再次败给吕布的部下高顺。或许是失去了一只眼睛而影响了元让的攻击力,尤其是武力值。

    5、“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夏侯惇在官渡之战中作为曹操的后续部队,很有可能也参加了战斗,不过也很有可能没参加战斗,不管怎么说,他跟着曹操进了邺城后立刻升官,而且还“便宜从事”。

    6、“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 ? ;先主传》

    ?

    再败……大家都知道刘备的长项是逃跑,夏侯惇被这样的人打败,怎一个“囧”字了得。

    7、“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此近事,吏士所知。”——《三国志 ? ;二公孙陶四张传》

    元让撤退撤到了敌营里……不过他运气好,张鲁士兵打也不打,问也不问,跑的之乎者也,比刘翔还快。尽管此时刘晔提醒他说我们已经占据了敌人的主要阵地,敌人都跑了,但是夏侯惇显示出了谨慎的态度,亲自跑去问过曹操以后才确定自己真是占了大便宜。虽然这里的夏侯惇带兵带的已经有点可笑了。但是要明确两点:

    第一,;;;;它不是《三国志》原文的记载,而是出自裴松之注引的一本名为《魏名臣奏》的书中,这书连听说过的都很少,所以可信度有问题。

    第二,;;;;这件事当时就有好几种说法,具体情形混乱不堪,裴松之就引用了好几个,所以不能盲目对这件事下任何结论。

    不过这件事虽然不能当做正史来看,但就事情本身而言的确搞笑。易大佬称曹操为可爱的奸雄,我看这里的夏侯惇应该是Q版的壮汉 ~~

    8、“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被人俘虏活捉,被射瞎眼睛,疯狂败北,晕头转向,夏侯惇经历了很多事,作为将军,他尝尽了很多人无法品尝的酸楚。但即便在战场上几乎可谓寸功未建,但他仍然被曹操委以重任,都督二十六军,还赏赐了好多女人。他的驻地居巢就在魏吴边境线上,这不是一个轻松地差事。

    我想曹操或许是想给夏侯惇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好让他能够威名更盛。不过可惜,期盼着跟孙权大战一场好为国家立功的夏侯惇始终看不见吴军那娇媚的身影。

    这一段虽然是我YY,不过可不是毫无根据呢。

    ?

    “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注引《魏书》

    看看这一段曹操和夏侯惇两个人主演的对手戏,为了汉魏之分推来让去,掩人耳目的手法未免拙劣了一些,到最后还是“拜为前将军”收场,“固请”二字极其重要,说明了什么呢?夏侯惇想要做前将军,但由于很多原因,他无法满足心愿。所以给曹操写信说自己的官是汉朝封的,不是曹操封的,不乐意。那么曹操只好把他“挪”到自己麾下,顺便稍微提拔一下,前将军成了顺手牵羊的舞台道具,也为夏侯惇苦等吴军做好铺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吴军就像那传说中的爱情一样,人人都相信有,但从来没人真正遇到过。

    夏侯惇郁郁不得志,率军回到寿春,再没发生别的故事。曹丕倒是懂得老爸的一些心思,把夏侯惇提拔到了大将军的高位,但是他的伤心欲绝难道真是一个大将军的名号所能医治吗?

    几个月以后夏侯惇与世长辞。

    他轻轻的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从上面的记述里不难发现,夏侯惇似乎并不以作战见长,相反,他的本传中倒是记载了很多他为曹操提出的政治建议,而且很被曹操所欣赏。由此判断,夏侯惇的才能主要体现在政治上,而不是战场上。

第135章 逃窜
    程昱一脸惊疑的看着李儒,大惑不解的问道:“阁下为何得知在下?”

    李儒阴冷一笑,朗声道:“程仲德,当今大汉尚书,曹操的首席谋士之一,你的大名如雷贯耳,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你到底想怎样?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程昱大气凌然道。

    “哈哈!杀了你岂不是可惜,我家将军最喜做人肉生意,就不知道曹操愿不愿出这个价?”

    李儒双眸冷凝,盛气凌人道。

    又转头对裴元绍道:“把这人好好看管起来,今夜和我们一起带往庐江,这可是一条大鱼,逃跑了唯你是问!”

    “诺!”

    裴元绍高声答道。

    月夜四静,万兽踪灭。汝阴城头,两千楚军严阵待发,背后数十辆马车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沉重的车轮印滚过留下一长串痕迹。

    李儒不知何时寻的一蒲白羽扇,优雅的骑在马背上把手摇着羽扇,开口问道:“周仓,固始县可有动静?”

    周仓高声回道:“末将遵从军师军令,固始城外五十里已经了无生机,所应房屋田庄都已经化为灰烬,期间张辽曾派出数股小量骑兵骚扰,都被三百铁骑给杀退了。”

    李儒喜道:“好,不错,如今我们已经不在是一穷二白的流亡土寇,九江郡寿春城已经被我们搬空,慎县、汝阴也收刮的差不多,虽然钱粮不多,可维持着三四千兵马还是绰绰有余的。”

    月上中空,李儒发号施令道:“孙强听令,沿途之上这钱粮俱交由你来护卫,不可马虎大意!”

    “诺!”

    孙强大声回道。

    “裴元绍听令,命你带领五百士卒先行探路,多派探马深入庐江郡,与将军取的联系,一有情况立马来报!”

    “诺!”

    “周仓听令,你带领三百铁骑继续前去骚扰固始县,记住能拖延一时算一时,不可力战!”

    “诺!”

    吩咐已定,大军连夜开拔,望门而去,消失在苍茫的原野中。

    第二日初晨,固始县城头上,张辽内心焦躁无比,城外三百铁骑如一群蜇人的毒蜂一般,派出去打探敌情的探马是一骑也没有回来过,就连去许昌报信的士卒也不见踪迹,让他大失所望!

    夏侯惇独目巨望,忧心忡忡道:“文远将军,逆贼项云这是要拖垮我们呀!如今我们与其说固守在固始县,还不如说是被捆锁在了此地,如此长期以往,军心涣散民心无常,与丞相和战况都不利,我们还是的急需行动!”

    张辽感同身受,叹气道:“可是城外三百铁骑所向彼靡,城中将士又不足千人,原野之上,让三百铁骑冲杀几次便阵型溃败,我们根本无从下手!”

    夏侯惇微闭独目,语气凝重道:“于今别无他法,只有如此了,召集城中百姓俱言贼子大兵压境,城破之后必定鸡犬难存,驱使百姓望门而逃,将士裹同其中而行,出城之后我们先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县平兴县,事不宜迟,请文远将军速速行动,所应后果一律皆由我一个人承担!”

    “这……,末将遵命!”张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下去召集人马去了。只是此计虽然能保将士突出生天,却不知要死多少平民百姓。

    固始县城顿时人心惶惶,拖家带口的到城门前集合,就连七老八十的老人和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都不肯落后,黄巾流寇县城的伤痛让他们已经烙下创伤,谁也不敢留下来坐以待毙!

    夏侯惇大手一挥,高声道:“父老乡亲们,如今固始县城已经不足为守,贼寇项云的楚军佣兵上万而来,无数村庄县城都被血洗一空,再拖延下去固始也会重蹈覆辙,而今想要活命,大伙只有冲出城去,向平兴县城逃亡,丞相的援军就在路上,我军将军会和你们一同撤离,沿途保护你们的安危。”

    诚惶诚恐的百姓哪里还听得进去,只盼早点打开城门,逃出生天!

    “开城门!”

    随着夏侯惇一声令下,巨大的城门轰然开起,成千上万的百姓鱼贯而出,争先恐后,拥挤不堪,一度让城门堵死!

    “都不要挤!再有乱窜者,杀无赦!”

    守门小将厉声呵斥之后,才让场面好转过来。

    张辽目色一寒,内心五味杂陈,求生的本性驱使他们抛弃亲情与信仰,可殊不知等待他们的是死亡的深渊!

    夏侯惇拍了一下张辽臂膀,道:“文远将军不必伤怀,战争终归有所牺牲,于今丞相正劳心劳力的一统大汉,早晚必会结束混乱!”

    张辽双目深邃的看着夏侯惇独目,好似在寻找什么答案一般,可终归没能如愿以偿,落寞道:“末将遵命!”

    望着大开的城门,和数以万计逃亡的百姓,周仓止住战马,双眸凝霜,大声吼道:“投枪准备。”

    三百铁骑齐驱战马,奔驰如风,直面逃窜的百姓。

    “投!”

    三百投枪众下,人群密不透风,无一落空,应声倒下三百人,接连后面摔倒一片,踩踏死伤无数!

    战马狂奔而去,折转回中,三百铁骑投枪又下,如此周而复始,一连四波之后,才终于停歇!

    铁甲骑兵每次出征都佩带了四支投枪,一副东吴弓,二十支箭羽,长枪一把。

    手无寸铁的百姓已经被吓得三魂掉了二魂,此时已经毫无阵型可言,都四散逃开,生怕一个不留神就长留于此!

    而此时,夏侯惇带着手下士卒绕道向西,抛开逃亡的百姓,急驶而行,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此时此刻,固始百姓这才回过神来,他们被夏侯惇抛弃了,他们就是出来拖延贼寇的肉墙,用血肉之躯来抵挡如狼似虎的铁骑,没有抱怨和怒吼,只有不甘心的逃窜的深深的仇恨!

    周仓领着三百铁骑冲杀了一番,杀的上万百姓七零八落,良久之后才发现形势不对,夏侯惇却已经逃的远去了。

    周仓高声吼道:“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三百铁骑齐声巨吼道。

    落散的百姓如蒙大赦,再也没人敢四下逃窜,毕竟两条腿的人怎能跑过四条腿的战马,齐齐蹲伏在地,惊魂不定的看着三百铁骑。

第136章 劝降陈兰
    周仓以雷霆之势降服了固始百姓,驱兵直入固始县城,下令百姓各家各户出一名精壮之士充当县兵,在县衙听调,共募得六百新兵。

    好在夏侯惇轻装简急行,城中的武器盔甲都一应俱全,周仓便分给新兵,武装了一批生力军。同时召集全城百姓,大开府库,钱粮布匹物资毫无保留的分撒给平民百姓,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乱世之中,谁管你是不是朝廷命官,只要谁给得好处多,谁能让人活下去,百姓皆愿跟随,这也是黄巾之道的初始,揭竿起义百万百姓跟随!

    周仓望着台阶下的五六千黎民百姓,盛气凌人道:“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我们楚军初到固始县,乃是顺应天命解救大伙而来,夏侯惇这匹独眼狼不把你们当人看待,让你们白白送死,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我家将军心怀苍生,活生生将你们从地狱中拯救出来,请你们记住,有楚军的地方就有饭吃,有楚军的地方就有衣穿。”

    “好!好!”

    三百铁骑率先开口吼道。

    “好!好……”

    固始百姓如梦初醒,都齐声吼道。

    周仓会心一笑,又道:“我家将军常说,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要想当家做主,只有自力更生!要想不被外人侵扰,只有拿起钢刀,誓死不屈,而今这固始县还是由你们固始百姓自己来做主,所应的县官衙役皆由你们来分配,大伙说好不好!”

    “好!好!”

    这一次固始百姓率先开口吼道,这般想法他们从未听说,但是光想着就让人向往。

    周仓喜道:“好,尽然大伙一致同意,这固始县便交给你们来做主,我便不在掺和,如今夏侯惇虽远遁而去,但危机仍四伏,为你保证大伙的安危,我这便带领本部士卒和新募的六百勇士,出城杀敌,保一方平安!”

    “好!好!”

    固始百姓已经深入周仓所言的盛愿之中,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得不大声叫好,这楚军来了,并没有像夏侯惇所说的如此万恶不赦,反倒是夏侯惇人面兽心,抛弃百姓,独自逃亡。

    再一片欢声鼓舞中,周仓正义凛然的领着三百铁骑和六百新兵出城,直奔远方而去,消失在远天一际。而固始百姓也开始投入紧密锣鼓中,县官乡绅等职位还等待着众人分配!

    ……

    李儒领着一千五百楚军一路向南,直奔庐江郡,有了战马代替脚力,行军速度快了近两倍!

    裴元绍领的五百士卒已经过了富波县离庐江郡的寥县不足百里路程,一路之上顺风顺水,长驱直下。

    “报!启禀将军,前方五十里有敌军设置关卡,我军游骑都被射退回来!”小校快马奔来禀道。

    裴元绍眉目一震,循声问道:“可探知是何方人马!”

    “据附近村庄的百姓所言,好像是庐江贼寇陈兰的人马,大约有三四千人,霸占了寥县,阻挡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小校回道。

    “该死的贼子,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阻挡爷爷的去路,多派游骑绕道而去,先深入舒县和将军联系上再说!”裴元绍骂咧咧的道。

    小校领命而去,裴元绍立下营帐,快马传递给李儒。

    一个时辰后,李儒带领本部士卒前去和裴元绍会合,两军合为一处,就地安营扎寨,四遣游骑监视寥县敌情。

    落夜之后,李儒开帐议事,传询问道:“裴统领,前往舒县的快马可曾回来消息?”

    裴元绍回道:“暂时没有人马回营,倒是刚刚抓到一个敌军探子,严刑逼供下得知,将军已经占领了舒县,刘勋、雷绪、雷薄三人无一漏网,真是可喜可贺!我们又有地方安歇了。”

    李儒拍手叫好道:“将军用兵诡异多变,刘勋怎是他的对手,早在我预料之中,尽然舒县已得,那这庐江郡其余各县便不足为虑,倒是这陈兰的四千贼兵不能白白糟蹋了,留着还有大用!”

    裴元绍不解的问道:“军师可有妙计?”

    “天下间哪有一成不变的计策,只要懂得审时度势,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伎俩也可以改变整个大局的走向,这寥县虽城池狭小,可强攻入城难免会死伤上百人,如此劳心伤己的事我们不做,你连夜下去,带领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掉城外所有关卡、据点,我要让寥县变成一座孤城!”

    李儒阴冷的道。

    “诺!”

    裴元绍大步而去。

    月夜之下,寥县城外一刻也未得安宁,喊杀声此起彼伏,搞的城头的贼守诚惶诚恐,不敢松懈半分。

    此时,李儒亲领两千楚军,直逼寥县城门,两千骑兵一字排开,声势浩大,吓的陈兰手足无措!

    裴元绍驱马上前,厉声吼道:“城上的贼将听着,限你们午时三刻前打开城门,举城投降,如若不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陈兰强压心头的胆怯,回骂道:“黑脸贼子,不要空口说白话,有种你来攻城便是。”

    两千骑兵虽然旷野之上强大无比,可用于攻城拔寨却是自取灭亡,陈兰打定主意据城死守。

    李儒冷哼道:“自取灭亡,裴元绍,传令下去,四门各派五百士卒,日夜坚守,不可走脱一人!”

    两千骑兵分道而去,将本就不大的寥县围困起来,骑兵来回奔腾四处巡逻,摆出一副围困到底的决心!

    围而不攻,已经困守两日之余,陈兰已然坐立不安,虽说城中粮草还能维持半月之久,可长期以往下去,军心涣散到时终归难逃一败。

    “报,启禀将军,大事不好,城外贼子开始攻城了!”一员小将急步入内,高声禀道。

    “啊!骑兵如何能攻城,休得胡言乱语!”陈兰强作镇定喝斥道。

    小将辩解道:“骑兵真的开始攻城了,最薄弱的西门已经快抵挡不住了,请将军速速发兵!”

第137章 无古轮回
    就在陈兰踌躇不定时,门外又奔入一员小将,痛声道:“将军,城门失守,贼军驱马入城,我们快撤吧!”

    “啊!怎会来的如此之快!难道敌军的战马都会飞嘛?”

    陈兰失声骂道。

    小将急道:“将军有所不知,贼军中突然冒出几百钢甲铁马,全然不惧城头的利箭巨木,也不骂战,天刚亮就突然杀入,打了弟兄们一个措手不及,如今城中到处都是贼军的骑兵,我们再不走真的就来不及了!”

    陈兰叫骂道:“没有的东西,跑?能跑到哪里去,速去召集人马,我要和这贼将决一死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