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大哥-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翘焖肴貌慷有菡菡眉一锸值紫虏畹忝换┍溧丁
  百济这打了两天发现唐军是真的猛,自己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就算葛岭守军及时增员了都够呛是人家的对手,更何况,葛岭本身也是丢不起的,苏定方和新罗浩浩荡荡的八万联军谁敢当是开玩笑。
  于是百济就想向高句丽求援,只要高句丽还知道什么是唇亡齿寒,按说就不可能不出兵,可结果。。。。。百济发现高句丽根本就过不来。
  怎么个过不来法?因为他们没水军了。
  秦浩那天将牛进达送上岸之后,自己也没闲着,李世民的大军一时半会的还不用去补补给,况且长城还没破呢,他想补给都没地方卸货,于是他们就一边走一边琢磨去支援谁去。
  王方翼的提议是支援李勣和李道宗,去骚扰盖牟城,那是高句丽长城守军的补给所在,只要高句丽分兵去守,便是减轻了李勣的压力。
  而裴行俭则认为,圣人的中军还在陆上没有到,与其去帮李勣分担压力,倒不如趁此机会去沙卑城下把前隋将士的京贯给取回来,也能骚扰一下高句丽朝廷,如此,从整体战局上来说对大唐更有意义。
  俩人说的都有道理,一个从军事角度相当于跟李勣并肩作战,另一个是从政治角度,给自己刷存在并威慑高句丽。
  而秦浩,在想了大半天之后却始终不能下定决心去打,倒不是选择困难症,而是他有点胆怯。
  虽然都是骚扰为主,野战的可能性不大,更别说是攻城了,可那也是要上岸的啊!
  上了岸,自己就不是无敌的了,这帮青帮混混出身的军队上了岸未必就比高句丽的鱼腩部队强,出现了伤亡多不好,万一让人家打败了,自己岂不是也会有生命危险?
  于是秦浩果断的就秒怂了,琢磨着还是打水战爽。
  于是秦浩干脆哪都不打,先去汉江上把百济的汉江水军给灭了,又到乌湖海上溜达了一圈,把高句丽最后的一点水上力量全都给灭了,等到水里实在没人可打了,这才开始重新琢磨接下来他们干点啥的问题。
  可是阴差阳错地,谁也没想到地是,就因为这么一打,百济和高句丽这俩盟国立马就被一条汉江给堵死了,高健武就算有心想派大军去帮自己的盟友,居然愣是被一条河给堵死了。
  至于征用渔船过江。。。。。你以为新罗的朴人女是吃素的?
  这本是秦浩无心插柳,却不想后来被认为是秦浩眼光独到,用兵如神,夸的他都不好意思了。
  也因此,牛进达这仗打的那叫一个顺,将士们攻城的时候压根就不乐意停,大有谁特么拦着跟谁急的架势,除了吃饭休息之外,那些将士们睁眼睛就想攻城,眼珠子都是绿的。
  见此,老牛同志不禁想到,百济的通用券似乎只是捎带手而已,相比之下高句丽才是通用券真正的重灾区,自己都爽成这样了,那高句丽战场上得打成什么样了啊。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创造天时的秦浩
  事实上,跟牛进达猜测的差不多,李勣这头确实也比想象中顺利得多得多。
  高句丽被秦浩的贸易战一搞,这半年来堪称是民不聊生,物价可以说是一日三惊,以至于国库中穷的直尿血,根本就凑不出打仗的军费。
  至于加派税收之类的手段,更是没法用,老百姓本来就活不下去了,再加税非得纷纷造反不可。
  甚至不加税也够呛了,风言衙门派过来的探子也不是吃干饭的,造谣生事煽动民心那是基本的手段,甚至有几个狠人真的学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最多的拉出来一支上万人的起义军,让高句丽方面焦头烂额的。
  这样的情况下,你能指着长城防线的补给多充足?不饿死就算是不错了,至于军饷和人头钱,更是一毛都拿不出来了。
  甚至于前线大将高延寿昏招跌出,为了缓解补给压力,大乱唐军的进攻节奏,在李道宗到达的第一天居然还尝试着玩了一次劫营。
  按说这也没什么错,防守方也必须适当的出击一下,不能完全踩着对手的进攻方去走,可你也不看看李道宗都是什么兵种,人家可是全骑兵的番军和契丹军啊!
  听说高延寿劫营的时候李道宗自己都愣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高句丽的那点骑兵,居然敢跟他来打野战?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确实是挺出其不意的。
  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李道宗很快就稳住了局势,亲自带队冲锋,将出城劫营的这部分人统统杀了个干净,高延寿自己也身中数箭,差点死在城外边。
  此战,李道宗所部斩首一万多人,俘虏六千多,沉重地打击了高句丽的士气,堪称大捷,等李勣杀出重重阻碍,跟他在城下汇合的时候几乎都以为是身在梦中。
  李勣也是个狠人,本来他这个先锋是负责修桥铺路,填土埋沟,砍伐树木建造攻城器械的,结果一看李道宗战绩这么猛,高句丽这么水,居然破天荒的直接总攻了。
  李世民还在路上呢,李勣就特么直接总攻了。
  这又要说回秦浩的间谍战了,还是因为阴差阳错,高句丽居然真的就将大唐的报纸当情报源了,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唐军会在上个月进攻,于是傻傻的等了一个多月。
  后来,马周同志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功的给高句丽传递了假情报,让他们以为唐军会在下个月进攻。
  而与此同时,高句丽境内真真假假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尤其是那几支干脆由风言衙门的探子担当首领的,更是如蝗虫过境一般走到哪杀到哪。
  不管是通用券还是风言衙门的探子,都主要是集中在鸭绿江以北的,因为这片区域里本来就有大量的汉人居住,于是高句丽守军们在等待大唐的日子里,他们的大后方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这些守军可都是本地人,自己在长城上空耗,老家却正在被贼人肆虐,一听说唐军还有一个月才会过来,登时便急了,高延寿也压不住,只得让高惠贞先行率领三万人马东向剿匪。
  结果,也是巧了,高惠贞前脚刚走不到十天,后脚李道宗就到了,本来他人就不多,被李道宗这么一杀,便只剩三万多人了,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呢,李勣就到了。
  他李勣好歹也是大唐四大军神之一,手中将士也是精锐中的精锐,甚至在个人能力上未必就逊色于李靖多少,哪里会看不出来其中机会?
  于是,士气低落,补给不足,筋疲力尽的高句丽守军,就这么直面大军神的五万并州军和五万番军。
  …………
  当李世民他们从关中出发,日夜兼程,终于赶到幽州的时候,刚想歇一歇脚,就听到了李勣和李道宗打破长城,困敌于新城的消息,一时间整个人都不好了。
  高句丽这么弱么?朕的人还没到,就先被先锋给灭了?
  当然了,欣喜之余,未免有几分尴尬,好不容易御驾亲征一回,连战场都没来得及上,第一硬仗就打完了,何着他是来旅游来的么?
  早知道还亲什么征啊!他感觉他现在如果临时册封李勣统御三军的话,自己都可以掉头回去了。
  就地写了一封嘉奖信给李勣和李道宗之后,李世民也待不住了,这特么还歇个屁啊,再不抓紧赶路新城都破了,那他可就真成了来旅游的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的发现,他都当上皇帝了,还得跟下属急着抢功,这特喵的叫什么事啊。
  后来看到详细战报才知道这其中原委,不得不说李勣的这一胜,实在是运气太好了,随军的将领无不感叹李勣的狗屎运。
  可李世民闭着眼睛想了想,这真是运气么?或许真的是,可真正创造出这样运气的人,却不是李勣,而是那个第一次上战场的秦浩。
  想一想,高句丽的假情报是秦浩教导马周弄的,操办的也都是由他一手创造的风言衙门的人;叛乱四起是因为高句丽内部现在民不聊生,而这又是他用通用券大打贸易战的结果,甚至连通用券也是他鼓捣出来的;而秦浩断了高句丽的海运,更让长城一线本就近乎崩溃的补给雪上加霜,若非如此高延寿也不可能昏了头去出城跟李道宗野战。
  这一仗,打的人是李勣不错,可这其中几乎所有的条件,却都是秦浩所布局的。
  如果说李勣是个利用天时的天才,那秦浩,便是创造天时。
  李世民轻轻苦笑了一声,他曾经说过秦贞恒能抵十万军,现在看来,恐怕还说少了呢。
  而此时,重兵包围新城的李勣,正面临跟牛进达一毛一样的幸福的烦恼。
  一破了长城,也就进了高句丽境内了,这要是原来自然没什么可抢的,可现在。。。。
  他们发现这地方简直是在拿通用券在当废纸一样在用啊!契丹可汗一听说这玩意在大唐三张就能换一坛酒,五张就能换一只羊,整个人都不好了,拦都拦不住,非要去帮天可汗打先锋,飞快的将新城周围百十里全给扫光了,气的李勣副将郭孝恪差点没揍他。
  不同于牛进达的是,人家围的是王城,他们围的是军城,王城里那可都是钱,军城里那可是蛋都没有,甚至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打下来都未必能有抢两个小城镇赚的多。
  以至于,下面的部将一说扫荡全都纷纷请缨,一说攻城都不太来劲,等方圆百里被扫的荒无人烟的时候,下面居然有人建议绕过新城直接往高句丽的腹地去打,大家还都挺认同。
  这特么不是胡闹么。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片焦土
  此时,秦浩还不知道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被李世民给夸了,而且还是记了一大功,他正为了接下去干嘛而发愁呢。
  水上能打的仗全都打完了,现在高句丽和百济连一条舢板都别想下水,他们这水军要是光负责运送补给,是不是有点显得咱太怂了。
  于是秦浩打开地图,瞅着一个个沿岸的骚扰目标,怎么也下定不了决心去哪,这货是只想欺负人,一点风险都不乐意担。
  裴行俭犹豫道:“要不,咱请示一下圣人?听说圣人已经到了。”
  秦浩马上摆手拒绝,人家李世民打仗是从全局考虑的,跟本就不在意战损比,好不容易借着茫茫大海的阻隔让自己可以自由行动,难道还要自己找罪受么?鬼知道李世民会让他打哪,万一让他从石城登陆直接去打平壤,他到底是干是不干?
  其实他本来是打算去辽河给李勣去喊666的,结果没想到人家居然这么猛,直接把长城都给破了,这突如其来的暴击让整个鸭绿江以西的战局彻底乱了套了,高句丽一方防守的节奏被完全打破,这对大唐当然是好事,可秦浩却有点不敢蹚这趟浑水了。
  最后,秦浩还是力排众议,既没有去沙卑城也没有去平壤一带,而是选择去鸭绿江溜达一圈。
  为啥?因为不用上岸啊,就是这么怂,就是这么无耻,溜达一圈最坏的结果也能打击他们气势,何乐而不为。
  这倒还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前线的战事实在是太顺利了,秦浩琢磨着,那条鸭绿江防线,未必就打不过去,万一过去了呢?
  自己去耀武扬威,时不时的骚扰骚扰,要是能拖慢他们构建防线的速度,那不也是大功一件么。
  整个高句丽基本上就三条防线,一条是辽河长城防线,第二条是鸭绿江长白山防线,第三条便是他们王城一代的平壤防线了。
  而这其中,平壤附近全是平原,除了一条大同江之外完全无险可守,可以说,只要鸭绿江破了,高句丽就离灭国不远了。
  若能一战而灭此强邻,从此,大唐的天威必然更胜往昔,那新罗的金真德自然也就没设么可算计的余地了。
  而事实上,前线的战事其实比秦浩想象中还要顺利,李世民其实已经下了严令不许秦浩上岸以保全实力,只是因为茫茫大海上沟通不畅命令还没到他手里罢了。
  因为李世民的到来,将士们士气如虹,高延寿死守新城,一时之间还挺难啃的,李世民竟决定留下了薛万彻继续攻打,大部队则干脆不鸟他,绕了过去继续前进。
  这就很冒险了,大军的陆上补给基地在幽州,新城正好卡在补给要道上像一根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这里,李世民的几十万大军等于是在完全没有后勤保障的在前进。
  万一后勤断了,这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李世民用兵之气魄,实在是非常人能比。
  当然,李世民只是有气魄,又不是傻帽,他自己的中军绕过新城之后中规中矩地朝赤峰一代推进,狙击高惠贞的回援,却令李道宗率领全部的胡骑火速南下去打沙卑城。
  沙卑城的地理位置相当于后世的大连黑山,乃是整个中原北方最好的出海口之一,只要打下了这里,大军的补给和物资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海路运送过去,成为唐军的新补给基地,算是一道保险,反正李世民知道秦浩的水师是无敌的。
  这要是秦浩因为瞎嘚瑟把水师折了影响了运力,李世民非宰了他不可。
  而此时,歪打正着的秦浩,正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鸭绿江的江面上,那派头跟领导视察似的,让鸭绿江两岸的高句丽将士恨得牙根都痒痒,却又偏偏无可奈何。
  鸭绿江的地形是山水相连的,绵延不绝的长白山自北向南几乎将路都给堵死了,从陆路攻进去一共就两条小道,比川蜀好打不到哪去,又有大江相隔,堪称是天然的屏障。
  秦浩到这里的时候,鸭绿江两岸加一块也就两万来守军,正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看那架势恨不得直接修个剑门关出来似的。
  这地势之险,远胜辽河那条人造长城百倍,若高句丽一开始便决定放弃鸭绿江以西土地,将举国的人力物力修建的长城修在这,累死唐军也不知几年时间能攻得下来的。
  可惜没有如果,以高句丽现在的国力,再修一条长城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多建几个箭楼罢了。
  高健武也是个狠人,长城被破了之后,很快便意识到,鸭绿江以西必然不保,虽然那还有零零星星的几十万大军,但打仗就是这样,你野战不敢争雄,就只能分兵固守,早晚会逐个击破,这就跟明朝时一旦大同破了就只能琢磨守燕京是一个道理。
  “大哥,看样子他们是打算在山顶上修箭楼,看这架势,怕是不下五百座以上,咱怎么办,上么?”
  “上个屁,看来圣人他们打的很猛啊,看这长白山的布置,这是要玩命啊,听我的,山上的箭楼不去管,先把两岸的工事给我烧了。”
  现在,鸭绿江以西的高句丽守军,无形中他们的任务已经从退敌变成阻敌了,争取时间以让他们可以重整全国兵马,并在鸭绿江防线上做好准备。
  李世民绕过新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如此,当然,更多的还是将士们被这满地的通用券给刺激的。
  李世民这回可不敢让他们敞开了抢了,保守估计整个高句丽境内的通用券已经多达八千多万贯了,这么些通用券抢回大唐,大唐也受不了啊。
  于是那些将士们抢的通用券,只有三成可以装兜带走,剩下的则全部上缴朝廷,算上手续费其实到他们手里的也就两成左右,也就跟牛进达他们的情况差不多,虽不能暴富,但表现勇猛点的话把退休金打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也因此,唐军打的那叫一个积极,本来,他们作为进攻的一方应该是握成一个拳头重点出击逐个击破的,但将士们不干啊,在几千万贯的通用券面前,李世民这个皇帝都有点压不住了。
  这不,除了围困新城的薛万彻部和白岩城一带的李世民中军以外,几十万唐军哗啦一下子散的哪都是,除了几个大城绕过去之外,整个鸭绿江以西已经是一片焦土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浩的战术
  高句丽的鸭绿江防线虽然还没有修完,但断断续续的还是有一定规模的,这鸭绿江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见他们在江面上耀武扬威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尝试着用投石机打他们。
  还真别说,投石机这东西虽然准头差了点,但起码射程上还是勉强够了的,瞎猫还能碰上死耗子呢,一百颗里面怎么也得有那么两三颗能砸到船上。
  虽然这玩意砸到船上连甲板都砸不透,但偶尔砸到了脑袋也是会死人的。
  “大哥,怎么办,撤么。”
  一般大型的楼船都是有抛石车的,可秦浩他们的海船却没有,他们射程最远的武器也就是一辆攻城弩,比投石车要远一点,因此现在是干挨揍不还手。
  至于往前凑,那就更不划算了,攻城弩手臂粗细的大箭不适合用来打他们,而用弓箭对射的话他们又未必占的到什么便宜,因此裴行俭建议先撤,沿岸这么多能上岸的地方,就不信哪都有投石车,换个地方骚扰也就是了。
  秦浩却道:“撤?为什么要撤,就让他们砸!”
  裴行俭皱眉道:“那就这么一直挨打不还手?”
  秦浩笑着道:“让他们打去呗,这石头总不会是凭空变出来的,想来这些石头一定都是从山上采下来用于修筑工事的,咱们本来就是拖延时间的,如今他们自己把材料往江里面扔,何乐而不为呢。”
  裴行俭恍然大悟,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一时居然没想到,到底还是大哥厉害啊。
  他总觉得山上的石头不值钱,反倒是他们的船,碰坏个边边角角那都是真金白银,却没想到石头也是需要时间去采的,而对鸭绿江防线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于是众人被这么一解释,反而一个个的都踏实下来了,大部队回船舱里先躲着,甲板上工作的人旁边有人举着点盾牌,笑嘻嘻地欣赏这难得一见的流星石头雨,那些砸在甲板上咚咚的声音就当是伴奏了。
  很快的,岸上的守将也发现这个问题了,因为他们用来修工事的石料都快要射完了啊,那守将反应过味来的时候气的脸都绿了。
  “将军,他们好像不敢上岸,我听人说,大唐的水师其实不过是仗着船高帆快,综合素质并不高,都是些小混混,想来他们是打不了陆上的硬仗的,要不咱们别管他,继续修防线吧”
  那守将听了也是意动,这消息他也听说过,现在上面催工期催的特别紧,进度跟不上可是要杀头的。
  “也要,那就留八百人在岸上列阵警戒吧,其他人继续干活,就当他们不存在。”
  说着,那守将也恨恨地瞪了秦浩他们的大船一眼,走了。
  而这一切,都被秦浩用一个望远镜给看的分明。
  望远镜的原理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难在没有玻璃而已,玻璃秦浩肯定是不会做了的,不过如今这天下奇货皆出青帮,在有心留意之下,找一点高透的天然水晶还是不难的。
  然后,秦浩便用望远镜一直盯着那些在岸边列阵的高句丽将士。
  大冷天的,对着奔腾汹涌的大江列阵,谁能有多少耐心?没一会,阵型便散乱不堪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阵型就变得熙熙攘攘了起来,高句丽那守将见秦浩果真不敢上岸,干脆又从中抽出来好几百个,干活去了。
  这下,几乎就没什么阵型可言了。
  将望远镜给裴行俭和王方翼两人看过之后,他们也都说是个机会,于是秦浩果断下令,全速逼近岸边。
  正好赶上顺风,虽说江里速度没有海里快,但他们本来离得就也不远啊,等守军发现秦浩他们逼近的时候,再组织阵型明显就已经来不及了。
  飕飕飕~
  秦浩他们开到岸边之后,便开始自高而低的和守军对射,因为守军没有阵型,又只有稀稀拉拉五百来人,还特么是从低往高抛射,所以没多大一会便死伤惨重了。
  见那几百人死的差不多了,秦浩马上下令道:“换火箭!抛射,烧他们的防御工事。”
  于是,又是一阵飕飕飕,接下来便开始呼呼呼了。
  鸭绿江防线的防御工事是有大量木结构的,虽然修的时候肯定要注意放火处理,可这不还没修完呢么,一时间这点火给他们逼的手忙脚乱的。
  大概射了七八轮之后,见守军终于大规模的组织起来冲过来了,秦浩哈哈大笑了一声道:“撤!”
  于是,等守军在岸边列好阵之后,秦浩的船又跑他们射程之外了。
  “气煞我也!太特么嚣张了,给我拿石头射他们。”
  “将军,你不是说那是咱修工事的材料么?”
  “我不管了,反正这工程肯定是没法按时完工了,一个月之后老子就要脑袋搬家了,都特么要死了,这是给谁俩受窝囊气呢,射!射!给我射!!。”
  可怜的孩子,这么一下午的功夫,都快被秦浩他们给逼疯了。
  而秦浩呢,则发现这样的骚扰方式貌似也挺有用的,反正他们在水上是无敌的,只要不上岸,想玩出什么花样来都行。
  骚扰么,十好几艘船一块堆在这有点浪费了,于是秦浩索性分兵,拿出十艘船去给李世民和牛进达运送补给,剩下的则全都分散开,满江的晃悠,咱不求杀人,气人就行。
  于是乎,一时间整个鸭绿江沿岸全是骂娘之声,那防御工事修的简直跟龟速似的,而散开之后,这帮混混出身的水师什么阴损的招数都使得出来。
  比如有的人专挑白天你全身戒备的时候睡觉,晚上也不进攻,就在江面上敲锣打鼓的不让你休息,等白天天亮了再上你们家门口放火,连续三天之后那工程根本连一寸都修不上了,还让他们给烧了不少。
  更有那过分的,居然把船上攒下的屎尿用攻城弩往守军那射,难受的守军干活的时候就跟在厕所工作似得,有些气性比较大的守将实在是受不了秦浩他们了,可能也是想到一月之后同样也是个死,居然带着人抱着真正的舢板就往江里面冲。
  当然,这些脾气不太好的守将最后肯定都是要喂鱼的了。
  当李世民得知了秦浩的行动的时候,开心的开怀大笑,如今大唐将士气势如虹,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到鸭绿江了。
  “干的漂亮,贞恒年纪虽少,却真乃兵法大家啊,朕就是要打破鸭绿江,拔了他的平壤城,把高句丽从地图上给抹去,跟他说,干的漂亮,回京之后数功并赏,朕要封他为国公。”


第三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的冲动
  高句丽的前线战事,出乎意料的顺利,顺利的李世民都已经自嗨了。
  唐军擅野战,高句丽只能躲在坚固的城墙后面,不敢露头,以至于现在整个鸭绿江以西,就只有几座坚城还在负隅顽抗,其他地方的百姓都已经完全被洗的差不多了。
  可以说,就算李世民现在就退走,高句丽也是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根本就别想恢复元气。
  只是接下来,战争不可避免的还是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唐军面对一个个的坚城要塞颇有些狗咬刺猬的感觉,竟然无从下口。
  倒也不是打不下来,李世民攻城拔寨那也是一把好手,可毫无疑问,攻城是需要时间的,现在鸭绿江以西还在坚守的坚城,有新城、安市、白岩、乌国、后黄、横山、磨米、麦谷等。
  除了扼守长城口的新城之外,几乎是沿着千山山脉自南至北分部的一条直线,全都坐拥山河之险,易守难攻,这段时间他的部下几乎哪个都碰过了,但哪个都没打下来,接下来要想有所进展,就只能集合人马打硬仗了。
  另外,高延寿固守的新城也依然坚挺,薛万彻好歹也是一代名将,却对这块硬骨头无可奈何,好悬还崩掉了几颗牙,最关键的是,他眼看着其他兄弟部队大肆扫荡,将养老金都转出来了,他们所部却只能啃石头,以至于士气都不怎么高。
  就算这新城是允许屠城的,可这纯军城一座,全宰了又能抢出来几贯铜来。
  再说高惠贞,剿完匪之后,听说长城都让大唐给打没了,当场便吐了一口血,却也没失去冷静。
  李世民的中军已经绕过了新城,并且洒向了高句丽的四面八方,高惠贞一路杀回去的时候方位就已经暴露了,这人也算是一代名将,马上意识到,再这么下去他就要被李世民包饺子了。
  打野战,见识过唐军战斗力的他深知,就他这点人马还不够给唐军热身的。
  思前想后,得知唐军主力已经绕过新城之后,高惠贞果断决定,他们也绕,不往西走了,改往南走,绕了老大老大的一个圈,去了安市,不但粉碎了李世民围点打援的计划,还把他给恶心的不轻。
  这里说一下这些地理位置。
  新城,应该是后世的山海关,葫芦岛一带的位置,正好卡在关内和关外的咽喉部位,当然了,这时候的高句丽长城远没法跟明长城相比,山海关更是还没修,因此这只是个小城罢了,否则唐军也绕不过去。
  不过,这地方不拿下来,大批的粮草物资休想安安稳稳的进来,大军绕过去之后只能暂时就食于敌,若补给耗光了都拿不下新城,大军就得活活困死,所以李世民这一举动,实则是相当冒险的。
  之所以这么做,他也是有底气的,他让李道宗去打沙卑,那地方是后世的大连,他们现在全军都在后世的辽省境内,以沙卑作为补给基地的话,哪怕不搭理新城了也没什么大碍。
  而安市在哪呢?差不多在营口和鞍山那一带,也就是大连的北边,放到此时来说,正正好好卡在从沙卑城往上,给大军输送补给的必经之路上。
  简单说,李世民现在面临的难题是,要么赶紧把新城给打下来,要么赶紧把安市给打下来,这个时间还必须得快,否则大军就会有断粮的危机,而安市和新城,彼此相距又不太远,还可以相互支援,哪怕是身为对手他都忍不住要给高惠贞点赞了。
  这步棋走的漂亮。
  可惜,再漂亮的棋也顶多只能是恶心恶心他罢了,鸭绿江以西的战局已定,现在只能是困兽犹斗,垂死挣扎罢了,大势之下,再强的个人能力也没法力挽狂澜。
  连锁反应,随着高惠贞入驻安市城,放弃沙卑城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不是谁都是张巡的,因此沙卑城在李道宗的攻势下很快就拿下了,李道宗的几万胡骑也因此腾出了手,留下几千人守城之后便率军北上,就驻扎在新城和安市之间,让他们不敢相互联系和支援。
  于是李世民决定,调回大军,先全力把安市给攻下来再说,毕竟这地方原本只是个长城的补给基地,城小墙低,防御工事也不完善,远比新城好打的多。
  至于新城,让薛万彻慢慢啃着去吧,就算打不下来,困也困死他们,反正有了秦浩的海军以后他们就是这么作战灵活。
  可怜的薛万彻呦,谁让他原来是李建成的人呢,脏活累活都是他的。
  好在李世民也是个知兵的,知道这事就算薛万彻能忍他手底下的那些将士也受不了,因此承诺他等破了千山山脉的一排小城之后的庆州交给他来打,破城后允许他屠城三天,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