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大哥-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损的招,自然是出自秦浩的手笔了,原本李光弼所创的绝招自然也成了他的创意,只是可惜了那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的两百多个探子。
  这些人中,只有三十个不到的人是从宫里来的飞骑,其余的全都是原本青帮里的混混。
  说真的,这里边有多少人当初加入风言衙门的时候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秦浩也不知道,更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巨大的勇气以寡敌众,生吞那锋锐的刀片,任它划过嗓子和气管。
  秦浩甚至都叫不全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愿意为了秦浩的一道命令去送死。当两万匹青海骢送到西海的时候,连段志玄这样的汉子都忍不住动容悲戚。
  当然,他们并不会白死,秦浩对死难的手下是非常优厚的,尤其是这种几乎与主动送死没什么分别的任务,他们的遗孀将得到最好的照顾,父母兄弟将分到最好的田产,甚至后代长十四岁后还将无条件进入北衙的飞骑之中,经过严格的训练后选拔其中佼佼者进入白骑,成为圣人的贴身卫队。
  秦浩不知道这些牺牲的人中有多少是为了大唐有多少是为了让家人享受抚恤,他也不想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这些人的牺牲都是为了关内百姓们的富足安康就够了。
  他们,是这场唐与吐谷浑国战中最先牺牲的一批人,他们,是英雄。


第二百七十六章 玩脱了
  整个吐谷浑在秦浩不停的渗透破坏之下终于有些顶不住了,都不等唐军来打,自己就有要崩溃的意思。
  随着圆通法师被刺,不停号令的部落越来越多,甚至于慕容伏允的嫡系在六天之内就跟附属的部落冲突火并了七次,如今别说集结军队抵御唐军了,就连保住汗位都费劲。
  而段志玄果然也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几回,在圆通被刺后不久,就毫无征兆地突然集结了军队奔着青海湖而去。
  这一仗跟历史上差不多,段志玄大胜而慕容伏允惨败,又丢了几乎全部的青海骢,吓得赶忙领着部队逃到了高山荒漠之中,做起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露头了。
  与历史不同的是,段志玄的手中多了一张图,一张秦浩他们风言衙门倾尽全力给段志玄画的那张吐谷浑地形图,而且他的兵力也比历史上雄厚了些。
  历史上段志玄这个时候是怂了的,小胜一场之后害怕深入高原和大漠会因为补给不济而招致惨败,因此在打了一小仗之后就退了,最后不得已只得在此派出了李靖才能力挽狂澜。
  秦浩送图的时候说得话也是因为如此,趁着此时慕容伏允焦头烂额的时候不再接再厉,等李靖从长安集结兵马再过来怕是连黄花菜都凉了,不但慕容伏允会做好准备,而且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战略优势就会丧失殆尽,甚至还造成了党项人临阵倒戈的尴尬局面。
  这一次,秦浩终于感觉到了自己这双小蝴蝶的力量,段志玄也不知道是因为秦浩的那张图还是因为秦浩说的那些话,在大败慕容伏允之后毅然决然的就挥师南下,一头扎在了青藏高原上那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
  得知这些的秦浩,恨不得哈哈大笑,自己给大唐带来这么大的变故,按说也应该算是功德了吧。
  这仗一开始打就这么顺利,一时间所有的百姓都挺高兴的,秦浩自然也不例外,特意取了两个最好的团茶煮了,亲自招待了风言处的各位同事们,累了这么些天,终于也可以稍微歇歇了。
  其实他们做情报工作的,一旦正式交上火之后他们反而就清闲下来了,以至于如今虽然青藏高原上还有无数他们的弟兄在奋斗,但剩下的任务不过是借着慕容伏允坚壁清野的时机进一步煽动吐谷浑的内部分裂,挑拨吐谷浑牧民对他们可汗的愤怒而已,虽说同样的重要但这种事因人因时因地而定,他们中枢也下不了命令,简单说就是已经没啥用了。
  只是这帮风言衙门办事的可以歇,秦浩自己却不能,因为他风言衙门的差起码在表面上已经跟她没什么关系了,他只是以顾问的身份回来指导马周他们工作的,青帮那里才是他的活。
  吐谷浑这地方,国小民弱,军力跟大唐相比远称不上强横,因此正面拼杀无异于以卵击石,想赢得这场胜利除了坚壁清野,利用高原沙漠和深山拖垮唐军的辎重给养。
  也正因如此,唐军这一战到底能不能赢,其实并不在于怎么打仗,而是在于怎么能保证前方大军不会断了辎重,青帮既然垄断了天下漕运,运送军需自然便责无旁贷了,更何况从编制上看他们也属于水军不是,好在唐朝的时候黄河还算是勉强能走的了船,顺着黄河一路西上还是能勉强跟得上大部队的。
  而对于秦浩来说,青帮里人才济济,政事堂的宰相们各个都是人中龙凤,这种区区运算军粮的小事情有他没他差不多,索性直接撒手不管了,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另一个项目上:盐引。
  许是命运使然吧,盐引这东西终究还是要走上这样的一条路的,跟明朝时一样,朝廷鼓励民间商人给前线将士们购粮送粮,根据所购运的粮食数量由民部跟商人用盐引进行结算。
  这些商人们倾家荡产的把粮食送上青藏高原,总不能就这么空者手下来啊,正好段志玄的大军在吐谷浑的地盘上疯狂的扫荡,于是这些商人零活的头脑一动,就再青藏高原上又做起生意来了。
  一千年前打仗可都是全民皆兵的,不会有人管你到底是军队还是平民,总之一路上一边走一边强,除了粮食以外是带不了多少东西上路的,金银等真的之前的或许还会揣在兜里,那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可就全扔了。
  那些商人们一看,上好的羊皮鹿皮甚至铜钱将士们都只能扔掉,觉得这样太可惜了,于是便用手中的盐引跟兵哥哥们做起了生意,于是他们大多都是一船的粮食拉过去,一船的羊皮耗牛拉回来,士兵们抢来的战利品也可以都换成盐引,双赢!
  抢劫么,如果可以随时变现的话那效率肯定嗷嗷的,什么大漠风沙也就都成了毛毛雨了,听说所有战死的将士不但他的盐引会被送回到家人手里,做领导的还会多给个三两石。
  特么的双赢个蛋啊!秦浩魂都特么快要被吓飞了的啊好么,本以为盐引这东西,终究只能是黄金的替换物,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也只不过是坑一些大商人大贵族什么的,总不至于要了他们的命,自己补救起来也简单。
  可特么的,这么多盐引怎么就全都跑大兵的手里去了?听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民部就已经发了三百万石的盐引了,而且越发越多,也不知谁那么聪明居然发现了虫草的药用价值,长安城里一百贯一根,秦浩严重怀疑这根本就是朝廷为了提高士气而故意的,十之那些虫草最后都会送进宫里。
  于是,现在段志玄他们再荒凉的沙漠荒滩上打的可开心了,国人在赚钱的时候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心里美的,本来应该是沙漠里面找敌军主力寻求歼灭战的机会的,现在。。。。。敌军?什么敌军,俺们是来找虫草的。
  不但如此,眼看着前线的那些边角料们发大财,关中一向牛气熏天的府兵们可再也稳不住了,凭什么这么好的事儿就让边军和异族给赶上了啊,我们也要赚钱啊,啊呸!我们也要为国出力啊!
  事实上也确实差不多了,慕容伏允已经渐渐的将吐谷浑的众部落摆弄明白了,许是段志玄他们烧杀抢掠的太狠的缘故,鲜卑人少有的突然同仇敌忾起来了,大唐这边也的确到了该派主力出战的时候了。
  呵呵,秦浩都特么不敢去想,当这场仗打完之后这些关中的关外的还有异族的将士们,发现自己拎着脑袋赚来的钱全变成废纸,会不会一生气把天给捅个窟窿。


第二百七十七章 王铁柱的幸福
  取了根足有二两重的虫草,用温开水冲泡了一下,一仰脖就给吃了进去,细细体悟这玩意带给自己身体的好处,结果啥都没体悟出来。
  这东西的功效已经炒上天了,听说还有壮阳的作用,反正秦浩都已经吃了好几斤了,李欣也没感觉出有啥不同。
  “夫君,听说前方战事节节胜利,段大总管已经与李大总管会师于大非川,那慕容伏允已是瓮中之鳖反手可定,怎么看你整日里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呢?”
  秦浩苦笑一声,摸着李欣的小手道:“吐谷浑所仰仗的,无非是他的地利罢了,如今前线辎重稳定,将士们士气高昂,段志玄集突厥、党项、羌人之联军,加上李靖的十万关中府兵,堂堂正正一战他们跟咱们大唐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外面的人都说,这是夫君您的功劳呢,若不是青帮漕运保住辎重不失,唐军此战必然困苦,若不是盐引一物让将士们都赚到了钱,怕是将士们在那高原戈壁上也未必就能如此的士气如虹。”
  秦浩闻言面色更苦,双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道:“别跟我提盐引,一提盐引脑仁疼,听说民部又印了五百多万石,我特么要是打得过戴胄非得狠狠给他俩嘴巴。”
  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民部见盐引这玩意居然如此好用,硬着头皮陆陆续续已经发了三千多万石了,倒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妥,实在是前线催的急,任何时代的政权,一旦发生战争必然要一切给战争让路。
  反正在他们眼里,盐一时半会的又不会都兑出来,超过一年的盐产量就产两年,两年的不够就产十年,等战争结束之后不发了也就是了,大唐总不可能年年打仗不是。
  秦浩早就已经坐不住了,强烈要求面见李世民,结果李世民居然还在跟他傲娇,说不见他就不见他,铁了心非要压下臭小子骨子里那股嚣张气焰不可。
  李承乾可已经急疯了,一天天只要跟李世民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大呼“不能再发盐引了啊~”,可惜他这话说了好几个月,满朝文武都不太当回事了,就算这次他将秦浩给他讲过的那些话全都说了也被认为是危言耸听,况且战争这种东西有时候想停都停不下来,现在真要是停发了盐引,前线的将士们第一个不答应,因此大佬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一切的隐患,都埋藏在了这巨大的胜利之中,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们看不清身周的危险,就好像一颗埋藏在无数珍宝之下的炸弹。
  如此,又过了一个月,慕容伏允终于投降了,曾经显赫一时的鲜卑,最后一个政权也宣告土崩瓦解,前线的将士意犹未尽的进行着收尾的工作,毕竟仗打完了就不能赚盐引了么,听说论功行赏还有秦浩的一份,加上之前的功绩朝廷准备给他封个伯爵,但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收尾工作还在进行,大唐天可汗的政治体制注定了它的战后工作远比打仗要墨迹的多,但盐引的危机却已经迫在眉睫了。
  …………
  王铁柱是个府兵,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足足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同村的人都羡慕他爹多子多福,但因为家里人口太多,记忆中从小就没怎么吃过饱饭。
  后来大唐要增加府兵的名额,王铁柱兴致冲冲的就报了名,虽然当府兵是要上战场的,但家里可以多分二十亩的永业田,还不用交皇粮,家里的日子一下子就好过了起来,虽然每次出征老娘都要偷偷的躲在屋里流眼泪,他也多少有些忐忑,但谁让他是老大呢,老大就应该照顾弟弟妹妹们,给他们遮风挡雨,苦自己一个幸福一家人,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
  好在大唐的圣人英明神武,他当府兵七八年了一直都没有牺牲,不管是打国内群雄还是打四方异族,咱大唐压根就没输过,他也仗着一把子力气和一点点运气不但没死还反而成了个小小的队正,回到村子里也成了头,每年抢水的时候他们村都得在他的领导下去打架。
  这次就更厉害了,打的是吐谷浑,那帮鲜卑胡根本就不禁打,等他们关中府兵赶到的时候已经被段大将军领着藩军和边军打的落花流水了,他们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是在不停的找人,当然,一边找人一边抢劫那不是潜规则么。
  往常,他们抢劫只能捡一点最值钱的东西揣腰包里,剩下的全都扔掉了,这次可不同,无数的商人在运送辎重之后竟然会收战利品,用盐引换,这玩意好啊,薄薄的一张纸揣兜里又不占地方,却能换一石的盐呢,大总管也乐意让小的们发个小财。
  那帮商人荤素不忌,本来往常能掳几个漂亮的小姑娘就不错了,稍微长得老一点的胡女根本就没人要,这次可好了,商人们是来者不惧啊,连四十多岁的大妈都抢着收,听说不是为了给平康坊预备的,而是洛阳和扬州那边的什么工业区缺工人,反正他也听不懂。
  还有那吃完了羊的皮子,牧民家里的铁锅,女人头上的银簪子,黄铜做得镜子,甚至连锅碗瓢盆那些商人们都收,只是价格压得很低罢了,将士们倒也理解,毕竟还得大老远的运回去不是,这刀枪箭雨的过来,咋还不让人家赚一点,反正不卖给他们也是仍的货,因此他们的合作很愉快,双赢。
  虽然吐谷浑那破地方到处都是沙漠荒滩,连特娘的风都不舒服,刚去的时候头晕眼花的甚至还有那身体不好的娃子晕倒的,有时候找了一天没找到人连口水都喝不上,但是,将士们心里可是火热的,他们这个小队运气比别人好,足足赚了十五石盐呢!
  十五石盐,五十个人分,一人能分好几斗盐呢,这次这仗打的,家里能富裕好几年,不过听说想要兑盐只能去扬州或者洛阳找青帮,路程也怪远的,因此他们小队一合计,索性就把盐引卖了换成钱或是东西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身为队正的王铁柱身上了。
  “二狗子要一丈绢,王麻子要一个大铁锅,孙胖子想把他那份换成钱攒起来,刘疤瘌想换两只大肥猪给他爹补身子,赵瘸子要两坛酒。。。。”
  王铁柱嘀嘀咕咕地就到了镇上的集市,他们府兵的小队都是老乡,自然也不会信不过他这个领导,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生怕把谁要的东西给记错了,按照规矩他身为队正可以比其他人多分一点,琢磨着他的这份给小弟娶个媳妇都够了,想到此,铁柱憨厚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只是想象佷美好,现实却佷残酷。
  “什么?你说我能换多少东西?一匹绢?十五石盐只给我一匹绢?十五石盐啊!信不信老子活劈了你!”


第二百七十八章 唐联储
  像王铁柱这样的府兵,当然不会只是个例,随着从吐谷浑撤下来的关中府兵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不知道要发生多少。
  盐的数量是有限的,盐引的数量却可以是无限的,一开始还每人察觉其中的差距,但随着现在取盐速度越来越慢,就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品出了其中不对的地方。
  就跟清末的票号挤兑一样,一旦票号有了一丁点的动荡,老百姓就会拼命的抢着去把手中的银票换成铜钱,最后让本来明明可以支撑的票号轰然倒塌。
  青帮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本来大量的商人手里存着盐引是想当货币用的,一见现在兑换不畅纷纷去青帮兑盐去了,这盐引现在脱手都还来不及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买入,盐引的兑换力一降再降也就不奇怪了。
  使用盐引的都是什么人?除了那些有实力的商人,更多的还是刚从青藏高原下来的杀才,一时冲动而杀人的都不是没有,关中大地一时间治安事件急剧增加,说一句军心不稳都是轻的。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真正麻烦的还在青藏高原上,关中的府君金贵,仗打完了也就撤了,散落在各村各县的也组织不起来,可边军和藩军就没这待遇了,他们手中的盐引是关中府兵的一倍以上。
  试想一下,比如党项啊,羌胡啊,突厥啊这一类的少数民族军队,虽然在天可汗的政治体系下必须要履行他们帮着大唐打仗的义务,可自古皇帝不差饿兵,基本的军饷总得发吧,我特么自己抢的战利品总得归我吧,当他们发现自己手里的盐引一文不值的时候,就是天可汗政治体系崩溃之日,甚至起兵寇边也不是不可能。
  这无疑是李世民所不能容忍的,此时他的心态已经彻底的崩了,正满面狰狞地站在秦浩的面前指着他的鼻子痛骂!
  平日里和气威严的天可汗不见了,此时的李世民像一个精神病一样,脸红脖子粗,额头上青筋鼓起,吐沫星子飞的到处都是,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下一刻就会将秦浩给生吃了。
  “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你特么早就知道了是不是,你这是一直在看朕的笑话!是谁给了你这么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同意由民部印盐引的么?朕宰了你!!!”
  秦浩无语地在心里嘀咕“我特么一天找你八次,是你自己傲娇不见我我特么有啥办法?”
  “圣上,臣当日说的是同意,一年一千万。”
  “你……”
  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理亏,可谁让他是皇帝啊,上去就是一脚,李世民是什么等级的武艺,这一脚好悬没把秦浩给踹吐血喽,不过秦浩却不敢抗议,平日里嬉皮笑脸的没事,这个节骨眼乱说话可是真有性命之危,听说李承乾都被他亲自动手打的只剩半条命了,自己可不是他亲儿子。
  “朕不管,太子说你有后手,那就给朕去做,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给朕把军心安抚住,要什么朕都支持你,事成之后数功并赏朕直接封你当侯爷,要是安抚不住,朕就将你,五!马!分!尸!”
  秦浩淡定的点了点头,知道这次李世民绝对是认真的,事实上如果这次的事情不能妥善解决,都不用李世民出手,愤怒的府兵们就能把他这个青帮帮主活活吞了。
  秦浩揉了揉刚刚被踹的剧痛的肚子,苦着脸问道“臣有两种解决方式,第一种,臣想办法将所有的盐引都收回来,咱们就当从来没有过盐引这么个东西,第二种,所有的盐引都不收回来,想办法让它依然稳定在这个价格上。”
  李世民踹了那一脚后其实心里也挺后悔的,生怕一不小心将自己这个宝贝疙瘩给踹坏了,同时心上一软的同时也迅速地冷静了下来,毕竟这是李世民。
  “朕之前听太子说了,按你的设想,这盐引,慢慢的要进化成一种类似于铜钱一样的纸币,只是这其中有风险是么,类似于今天这样?”
  秦浩认真地道:“比今天这样严重多了,真到了那一天,一旦纸币体系崩溃,天下的经济也就都崩溃了,改朝换代,易如反掌。”
  “如何规避,又如何控制这风险?你心里应该有想法,跟朕说一说,让朕权衡一下。”
  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他拥有一般帝王所没有的雄心和魄力,他知道纸币两个字对大唐来说意味着什么,看这次打吐谷浑的顺利就知道了,到时候不论是军事还是民事,大唐的国力上升几倍都不成问题,所以虽然被这次事件弄得肝火佷旺,但还是想试试看,明显是更倾向于第二种办法。
  秦浩苦笑道:“其实防范风险佷简单,朝廷别瞎印就行了,只是这却是最难的地方,有了这次的教训,臣相信英明神武如圣上,一朝都不会再有问题,但怕只怕后世子孙不肖,挡不住动动手就有钱花的诱惑,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皇权的无限制性,所以如果圣上想要选择第二种,臣建议从陛下便开始做起,立下后世永不可废的祖宗之法,并从制度上让后世子孙没有随意印钱的权力。
  李世民很有兴趣,秦浩担心的也正是他所担心的,他能管的住自己,但管不了后世子孙,或许李承乾也可以,但谁又知道到了孙子,重孙子会是个什么犊子东西,三国时司马懿一家子各个堪称人杰,可子孙后代的时候不也各个像猪么。
  皇权这东西,真的有什么东西限制得住么?李世民这会也不气了,居然对秦浩的建议很感兴趣。
  “说说看,朕听听。”
  “臣以为,盐引在民部下边发行就是最大的不妥,可以建设一个权力在民部,甚至在皇权之上的部门,专门负责盐引之事,但同样的,这个部门不能干涉任何与盐引无关之事,也不能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掌权。”
  秦浩当然不会作死的把议会设想什么的提出来,那跟找死无异,继续道:“臣以为,这个部门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皇帝所不能惹,至少是不能轻易惹的,臣建议由德高望重的宗室们集体担任,或可加入一些年过古稀,不得已致仕的肱骨老臣,每次增发盐引都必须保证七成以上的成员同意,而平日里除了发行盐引他们没有任何其余权力,由圣上您这一代开始以身作则。”
  李世民眼珠一转就想明白了许多事情,出声道:“你说这部门不错,但蛇无头不行,终究还是要有一个人负责整个衙门的牵头的,而这个人的选择就成了大问题,按你所说这个人什么权力都没有,如何扛得住后世皇帝的压力?”
  “臣以为,本朝,太上皇当为此部门最合适之人选,后世也可依循此法,尽选德高望重之长辈入此衙门,如此若依旧有纸币之祸,无非两种情况,一,后世天子不肖,以刀兵相胁无数长辈,二,我大唐天子和宗亲再加上满朝文武全都烂了,臣以为以上两种无论出现哪一种,印不印纸钞大唐都没救了。”
  李世民一愣,想不到这臭小子居然在打太上皇的主意,只是仔细一想似乎也并无不可,反而能让老人家有个事干。
  “这衙门。。。。你觉得叫什么名字好?”
  “额。。。大唐货币联合储备局咋样,简称唐联储?”


第二百七十九章 市场调查
  平心而论,如果是几年之前,李世民是万万不可能让任何权利落在李渊的手里的,因为他得位不正,深怕那慈爱的父亲逮到机会把他给废了。
  但现在,已经成为天可汗的他并不觉得有谁会选择投靠李渊而不是他,何况这个唐联储并不具备什么实权,而且还需要投票并获得七成赞成才行,所谓的局长更多的也不过类似于秘书长而已。
  后世子孙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局里的成员全部用一些德高望重的宗亲和老臣,甚至皇太后也不是不可以在里边挂名,说白了,它除了拒绝皇帝印钱以外并没有什么卵用,真要是有哪个皇帝连这些人的面子都不给了来硬的,那。大唐恐怕也来不及因为印钱而亡了。
  “不错的主意,朕答应了,不过这个局以后再说,你先把这次的事搞定再说,办的不好,朕还会砍了你的脑袋的。”
  “臣明白,只是这次臣的动作会比较大,需要的权力也比较大,由臣来主导这次改革并不合适,臣建议,这次成立的这个临时补救小组由太子领导是最合适的,臣給太子做个副手就好。”
  李世民冷哼一声“看来什么事都逃不过天授秀才的算计啊,早在半年之前你就让太子反对印发盐引,为的就是这一天吧。”
  “呵呵。”
  当然是为了給太子造势了,如今盐引果然出了问题,李承乾当初的那一番表现就不但不是給白痴而是英明神武了,最少在不明真相的底层小官眼里是这样的,若是能由太子亲自出手将这件事力挽狂澜,甚至变坏事为好事,那这政治声望的增长可就太可怕了,李泰就算再多建十个扬州城也比不过他。
  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地道“滚吧滚吧,朕最近觉得身心疲惫,想去九成宫休息一段时日,这一个月就由太子监国吧。
  秦浩没想到李世民居然会这么痛快和大方,监国之权啊虽然只有一个月。
  当消息传入东宫的时候,被李二打了个半死的李承乾都惊呆了,要知道这次监国只要他好好干,他这太子的位子可就是稳如泰山了啊。
  当然,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未尝不是李二给他的考验,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老实说,他心里也是挺忐忑的,这个时候他能指望得上的,也就只剩下秦浩了。
  从紫宸殿出来,秦浩就换上了一幅面孔,虽然他心里其实也挺忐忑的,感觉压力挺大的,但他也知道自己是这次事件中所有人的主心骨,因此不过几秒钟的时间,就在自己的脸上调整出了一副自信从容的面孔,等走到东宫的那时候,一身淡然的气质,就和平时那个爱装逼的他没什么两样,让李承乾不由自主的就松了一口气。
  “听说了吧,接下来一个月由你监国,过两天圣人就带着百骑打猎去了,平日里被我师父管的厉害,这次可是不打到过瘾就停不下来了。”
  秦浩大刺刺的就坐在了李承乾的榻上,随手一拍他屁股正好拍在被李世民打过的伤口上,疼的李承乾直抽牙花子。
  李承乾暴跳如雷,“哎呀疼啊你倒是轻点的啊。”
  “呦,这么快就摆监国的架子了,那行你忙着,我得回家洗个澡去。”
  李承乾连忙苦着脸拉住秦浩“别别别,哥哥,孤可就指着你了,这难关你可得帮我給渡了。”
  也不知咋滴,秦浩这轻描淡写的逗闷子的样子倒是让李承乾一下子有信心了不少,感觉这事就好像一下子就有谱了似的。
  “这一个月,政务上的事其实你不用管什么,有房相在出不了什么乱子,咱们哥俩辛苦一点把盐引搞定就行,穿好衣服走吧。”
  “去哪我这浑身上下还都疼着呢。”
  “疼什么疼,大老爷们的害臊不害臊,快点的时间不等人,你跟我做市场调查去。”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李承乾起来,换了一身便服,骑着马出了宫只带了七八个护卫,就来了一起微服私访。
  另一边,李世民好像真的放心了似的,居然真的带上百骑狩猎去了,搞得满朝文武全都一头雾水,搞得满朝文武无不诧异无比,这危急关头圣人咋还玩上了
  这要是换了别的皇帝,恐怕百官之中早就劝谏了,若是劝谏不听,一个昏君的腹诽那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李世民是昏君么不是啊,不但不是反而堪称历来帝王之楷模,既然他这个时候都还有心情去玩,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并没有拿这次的危机当回事,反而觉得这是个对太子的考验。
  一下子,百官的信心就都起来了,仿佛这次的盐引风波真的不是什么事似的。
  其实这就跟秦浩装作云淡风轻是一个道理,有时候上面的人装一装,下面的人就没那么慌了,反正李世民知道自己留下来也是没什么主意,不如索性把舞台交给他们哥俩,顺手还能装个逼。
  当然了,若是留下,肯定是秦浩说咋办他就咋配合,这感觉有时候真的是挺讨厌的,反正是放权,李世民索性放的彻底一点,干脆眼不见为净。
  而此时,秦浩和李承乾也已经来到了两市,便见一个三寸丁矮树皮一样的矮个子糙汉,挑着个扁担从他们身边路过“馍馍新出锅的馍馍”
  秦浩不由觉得好笑,一时间想起了个家喻户晓的同行,便笑着道“唉,卖烤馍的,多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