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宋西门庆(王柳)-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门庆冷笑一声,向钦宗和坐着的宋臣道:“我承诺五日后退出东京城,此言我自当做到,你们君臣尽可放心。”
钦宗等人都松了一口气,西门庆又笑道:“不过,这些奸臣我要审判,五日虽然不够,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嘿嘿,咱们慢慢来!”
听西门庆笑得神秘,其中似乎藏了甚么门道,钦宗吃一堑长一智之下,努力揣摸起来,可惜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其中奥妙。
他费心思的时候,西门庆已经吩咐道:“派人去把这些奸臣的家都抄一抄,把他们的家属都团圆到一起,将来上路的时候,大家也走得热闹些。”
听得此言,被按倒之人皆色变。痛哭者有之,哀恳者有之,买命者有之,怒骂者有之,一时间嘈杂成了一片。
西门庆冷笑一声:“除了菜油,都给我押下去!”梁山士卒老鹰捉小鸡一样把这些官儿们提走,只扔下蔡攸一个,帐前的世界顿时清净了。
西门庆拉长了声音,学着影视里贪官问案一样——没办法,清官也能演成贪官——向蔡攸道:“你就是蔡京之子菜油吗?”
蔡攸咬牙不答,西门庆微笑道:“给蔡学士熟熟皮子。”
一阵醇香飘过,底下已经端上来一锅沸腾的菜油,作势要往蔡攸身上浇。君子不吃眼前亏,蔡攸马上就决定做君子,于是大声叫道:“在下正是蔡攸,大人有话请问!”
西门庆叹息一声:“何苦来哉!”挥手止住即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菜油,这才问道:“菜油啊!你们父子作的孽,我这里和老百姓心中都给你们记着帐,也就不必多说了。我只问你一件事——你取名为菜油,结果害天下百姓都没有菜油吃,如此大罪,你敢否认吗?”
蔡攸听着,匪夷所思,钦宗等旁听席上的人也无不愕然。蔡攸和他爹蔡京一样,都是巨贪,问他贪污详细,那是对的,怎么却拿名字取笑起来了?
“果然是草寇啊!”钦宗君臣心中皆感叹。一想到自家就输在这个草寇的手里,钦宗就觉得胸底翻江倒海。
蔡攸也愣在那里,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西门庆却等不及了,把脸一沉:“小*养的,竟然敢藐视本官?问你半天,怏怏不睬,岂不是反失上下?来人啊!给我拣头号大棍,揍这个不长眼的奴才四十记实的!”
旁边的梁山士卒答应一声,提起军棍扑上来,也没那个兴趣去扒老爷们儿的裤子,直接抡开棍子就上了。蔡京父子,民皆痛恨,因此这俩掌刑的下手加倍给力,四十棍下去,蔡攸被打得死去活来,昏而复醒,醒而复昏好几次。他生来就是娇生惯养,锦衣玉食,挨过的棍子最大就是幼年背不出书时的手板,哪里吃过这等大苦头?
四十棍后,好不容易回醒过来的蔡攸觉得自家的两只腿都快被打没了,蔡君子马上决定西门庆问什么他就说什么,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就听西门庆问道:“菜油,本官打你可有冤屈?”
蔡攸沙着惨叫哑了的嗓子道:“回青天大老爷,打得不屈不冤!”
西门庆向着旁边的铁面孔目裴宣、圣手书生萧让、丧门神鲍旭等人道:“你们看,贪官都似这等贱骨头,不打如何能服?”
众人都笑着凑趣儿:“大人说得是。”
西门庆过足了官瘾,这才向蔡攸道:“菜油,既然你知道本大人打你不冤,还不把你假名行凶,迫害天下百姓没有菜油吃的罪行给我从实招来?”
换个别人,又要卡壳,再吃四十大棍了。但蔡攸是谁?他是蔡京的儿子,家学渊博,也算天下的一个文章头儿,胡说八道,张嘴就来。
于是,蔡攸顺着西门庆的话风,编出一篇菜油传奇来,说他自己如何借道家的邪术,起了个蔡攸的名儿,然后借此名作法,把天下百姓的菜油都摄了来,害天下老百姓都没菜油吃,只好变成老鼠去偷灯油……其荒谬古怪处,别开生面,另具一功,西门庆听得连声叫好,心说此人若生在二十二世纪,不用贪污,写网文也能成大神。
终于,故事讲完了,蔡攸也只剩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那四十大棍实在是忒难挨的。西门庆吩咐道:“把这菜油拖下去,交给安神医,在下油锅前,不许他死!”
梁山士卒答应一声,扶了蔡攸去了。
西门庆这才把脸一变,正色向裴宣诸人道:“这就是刑讯逼供,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连菜油都能变成传奇,还用说别的吗?立法者岂能不慎之?”
裴宣虽然点头,却疑惑道:“公之意,欲废刑讯逼供否?若废此法,只怕天下罪犯从此有恃无恐,国乱无宁日矣!”
西门庆道:“吾之浅见——治国之道,不重严刑,实在峻法。因此立法必求森密,使民尽知,促其不敢犯;而执法须平,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一来,方可做到以法治国,而无须依赖刑讯逼供。”
裴宣低头深思,眉头紧皱,终究还是道:“公之言,吾此刻还难索解,且待静处思之,务求所立新国法典,尽善尽美,不负万民之望!”
西门庆点头道:“其实,刑讯逼供,留之亦可,但需分类。可用于官,而不可用于民。官者,犯罪则影响民生国计,牵连甚大,若有刑讯逼供慑之,亦可寒其胆;民者,匹夫之力,大罪还则罢了,若皮毛之事也刑讯逼供起来,徒损民力,因此还是将刑讯逼供特供给官员!”
裴宣慢慢点头道:“待我独思之,众议之。”
西门庆道:“善。”随即点头向一旁听呆了的宋朝君臣笑道:“法者,国之大事,兴亡之道,盛衰之计,不可不察也——治理一国,岂是易事?须当深习之。”
钦宗听着,急忙应道:“皇伯指教得是。”心中却暗暗奇道:“莫非这些草寇真要建国立法?看起来还煞有其事的样子,却说的全是反了天地的话。什么法要使民尽知,岂不闻‘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又说甚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却不知圣人有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等草寇之辈,粗鄙无文,还妄想建国立法,真令人可发一笑!”
只是想到方才收拾蔡攸的雷霆手段,钦宗就暗暗肝儿颤,优越感荡然无存。又想到西门庆说要把蔡攸下油锅,也不知是真是假?总之,钦宗拿定了主意——万万不能得罪了眼前这位皇伯。这正是:
只将滑稽引正理,且以诙谐打权奸。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章 第五天
西门庆答应宋钦宗只在东京开封府逗留五天,五天后就得退兵,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
这四天中,西门庆只做了两件事——赏功和罚罪。
功很快就赏完了,但罪却一时罚不过来,因为罪人太多了,东京开封府城外每天杀人,多者三四百,少者一二个,汴水为之赤,但看样子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西门庆首先整顿的是军队。在东京城破的那个雾夜,趁火打劫的并不只有城中的游手捣子和助战百姓,梁山部分军队也参与了进来。
年初擒斩高俅后,梁山威震天下,迎来了势力的暴涨期,每天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这些投奔者中除了真正走投无路的人之外,更多的属于投机份子。
他们未必把梁山替天行道的宗旨当回事,只不过现在梁山势大,加入进去后可以顺风扯旗捞一笔。带着这种想法的人打进东京城后,仿佛掉进了钱堆里,不趁机搂一把是不可能的。
为严明军纪,西门庆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一人劫掠,最重者全队处斩,一时军心震肃。这期间军中闹了一次兵变,可惜反乱者势单力薄,就好象往大海里滴了一滴水,连个涟漪都没起就消散无踪了。
西门庆排除异己、自相残杀的丧心病狂行为,钦宗是抱持欢迎态度的,再杀得狠点儿,几十万人全死光光才好呢!可是西门庆清理完内部之后,滴血的刀锋一转,又搁到了宋朝贪官污吏的头上,钦宗顿时心痛如绞——这些人可都是他未来的班底呀!
被审判的那些官儿们,闭着眼睛拿刀砍,都砍不出一个冤枉的来,所以西门庆自然不会客气,受尽了的苦的老百姓一告一个准,死刑没跑。
为了粉碎贪官那种“死了我一个,幸福一家人”的无畏心理,西门庆采取的是满门处斩的制度,虽婴儿耄耋不赦。先杀小的,大的老的就悲痛得死去活来,然后再杀其妻妾父母,梯次而进。贪官污吏有爱子tian犊者,有琴瑟情深者,有反哺孝顺者,至此时无不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可惜报应临头,后悔也已经迟了。当其面屠尽其全家后,再把那些悔愧欲死的贪官好好送下去养息两天,毕竟杀戮之道,杀身为下,杀心为上,令其在悔痛中反复煎熬,到生无所趣时,再一刀斩之,方能略尽贪腐之果报。
当然,贪官污吏中也不乏那种六亲不认只认钱、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的奇葩,这种家伙杀尽他全家,他还乐得在阴曹地府和家人团聚呢!不过这种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他自己,所以西门庆安排剐刑虐杀对付这类人,卓有奇效。
最妙的是在这个时代,舆论对满门抄斩、千刀万剐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不会有人跳出来说你反人性、反人类,所以西门庆乐得钻这个空子,他做得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且乐在其中。
杀人有暇,西门庆见缝插针地教育自己身边的人:“只因一时贪腐,害父母、害妻子、害儿女,满门皆尽,不孝不义不慈,至此极矣——我辈当戒之啊!”众人闻言,无不惕然点头。
行刑者,并不是固定职业的刽子手,而是军队。西门庆相信,不管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最强的士兵都是用人头喂出来的,让士兵经受血腥的洗礼,是成长的最快最佳途径。但人头是珍贵的稀缺资源,不可能无限量供应,所以值此反腐良机,西门庆下令全军参与,一来可以练兵,二来以正义的名义挥刀斩剁切削时,不会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对于士兵尤其是新兵而言,善莫大焉。
所以行刑前,总是要开个声势浩大的审判大会。罪行一公布,群情激奋,值此时处决,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锦上添花。
杀人也是可以看出人品的。有的人对小孩儿下不了手,有的人对老人下不了手,有的人敢于杀小孩儿和老人,但面对贪官污吏那些美貌的妻妾时,手就软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士兵,容色坚毅,心硬如铁,刀过无头,唯令而从,不分男女老少,美丑呆萌,皆无受其惑。这些人西门庆令讲武堂都暗暗记了姓名,他们将会成为未来的重点培养对象。
每天开审判大会的时候,西门庆总要来请钦宗一同前往,去了两回后,钦宗实在受不了了,就推托不去了,幸好西门庆也不勉强。钦宗在宫中烧香祷告,盼着五日之期快快到来,好让西门庆这位瘟神爷快走,自己今生今世,是再也不想看到这位皇伯了。
第五天。
这是西门庆承诺留在东京开封府的最后一天,过了今天,他就得走了——当然不走也行,但那时说话不算话的屎盆子,可就要自己扣在自己脑袋上了。钦宗虽然非常希望西门庆倒霉,但他不希望西门庆倒这种霉,他虔诚地祈祷,愿上天保佑西门庆的品德完美。
西门庆没事人一样,照样审他的案,杀他的人,练他的兵——直到一个人的到来。
明教教主方腊,江南义军的首领,莅临东京开封府!
西门庆大笑迎接:“方兄来何迟也?”
当日西门庆兵围东京开封府,天下震动。江南征方腊的谭稹人马本来已是连战连败,此时听到老巢将不保,更是兵无斗心,士怀逃意,被江南义军一个冲击,就此大溃而全军覆没,谭稹也死于乱军之中,江南两浙路遂平。
捷报传到军前,西门庆派使节去见方腊,约方腊会猎于东京开封府下,方腊欣然而从,于是引精兵两万,往东京城下助战。走到半路时,突然喜信传来——西门庆已经攻下了赵宋之都!方腊听了又惊又喜,急传令卷旗曳甲而强行,终于在第五天的时候赶到了东京城下。
见了方腊,西门庆心中略有失望,他原以为方腊身为明教教主,理当是多么英武的一条好汉,原来也就是一个面孔黧黑,手脚粗糙的农民。叹息一声,西门庆问道:“方兄,却不知乾坤大挪移已至几重?”
方腊想不到初次会面,西门庆居然会考自己这种匪夷所思的问题,愕然道:“乾坤大挪移?那是甚么?”
西门庆再次长叹一声——唉!果然!金大侠写的是小说,而不是报告文学——但随即振奋精神,慨然道:“官府残酷压迫剥削,是乾为天;人民悲惨忍辱负重,是坤为地。今日方兄在江南义旗一举,吊民伐罪,人民从此翻身作主,正是重开天地,倒转乾坤,谓之乾坤大挪移,不亦宜乎?”
听了此言,方腊身边的阚悦已是忍不住连连点头,叹道:“正是此理!好一个乾坤大挪移!”
方腊也叹道:“原来如此!多谢西门公挂念,如今谭稹军已经灰飞烟灭,江南义军正在分路安抚各地,乾坤大挪移也算是功德圆满——不过比起西门公打下了宋朝的都城的丰功伟绩,我们还是惭愧呀!”
西门庆道:“甚么丰功伟绩?你我兄弟起义,只是为了天下百姓而已。打下了腐宋的都城不算功劳,让天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那才是本事!”
方腊听了一拍大腿,喝彩道:“好!西门公此言,正说到了我明教的宗旨所在!”
说着话,梁山好汉见过明教英雄,双方进帐落座。阚悦问道:“西门公既下汴梁城,何不据皇宫正位以统天下,却依然屈就于此军帐之中?”
西门庆道:“皇宫虽好,民脂民膏所聚也!一火焚之,效项羽之所为,是败家子;坦然而受,从此凌驾万民,是第二个**——我西门庆既不想当败家子,也不想做**,因此皇宫收拾整理后,将会开辟为人民公园,成为万民游览之盛景。腐宋取之于民,我们梁山用之于民,也算是天理循环!”
明教众人听了皆动容。方腊长叹道:“今日方知,西门公《告天下万民书》中,无意为帝、三年竟选之言,并非虚饰啊!”
西门庆再次搬出转世天星的牌子:“在下只不过奉天意为之,为天地间增添新气象而已,非我之功啊!”
阚悦却问道:“既无意登基做主,西门公为何在与我明教起兵的檄文中,最后一句要说——‘壮我华夏,明主高张’呢?”
这句话,曾在明教高层会议时引发争论。有人说,这是西门庆自居明主;有人说,可以利用这句话,说明教才是华夏之主,以此居西门庆之上;但马上有人反对说,这是西门庆的文字圈套,若明教坦然受之——须知这篇檄文是西门庆写的,将来他口风一转,花言巧语把明教绕进去怎么办?……
争到后来,西门庆又抛出了《告天下万民书》,明教众人更摸不透檄文中那“明主”两个字的意思了。
难得相见,正好直言诘之,因此阚悦才有此一问。
西门庆闻言笑道:“众位且听我道来!”这正是:
杀戮并非皆邪恶,明主原来有隐情。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章 玉帛干戈
面对“明主”之问,西门庆向方腊众人道:“明教本自波斯来,初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后,以人民为本,一人有事,众人相援,动辄与贪婪剥削的官府相抗,因此会昌三年时,朝廷下令诛明教徒,从此历代都受官府摧残。”
想起前尘往事,方腊等明教弟子均默然点头。
西门庆又道:“梁山替天行道,与明教宗旨殊途而同归,皆是以民为主。但今日朝廷**,禁锢文字,只喜**,视民如草芥,弄得作书人积习难改,落笔时为防止文字变成星星,只好以谐音代替之——明主者,其实是以民为主之谐音也!”
方腊众人恍然点头:“原来明主是以民为主。”
西门庆亦点头道:“正是。若不以民为主而自诩明主者,只不过一家一姓**一派之**罢了!**者,终有头悬太白,死无葬身之地的一天!”
方腊闻**之言,又不免质问道:“既要**头悬太白,为何西门公取东京城后,犹善待腐宋二**?”
西门庆摊手道:“没有办法。宋君投降之前,我答应了免除徽、钦二帝所有的罪过,说过的话可不能不算。”
众人哑然。西门庆却又意味深长地道:“不过——虽然我答应了,但方兄你却没有。”
方腊听了一惊:“西门公的意思是……?”
西门庆便大笑着在桌案上铺开一卷文书:“方兄请看。”
方腊上前一看,先自吃一惊:“……这……这是何意?”
阚悦得方腊示意,凑上前来一看,也是大吃一惊:问道:“却不知何为‘租界’?”
原来在这一纸文书中,西门庆把东京开封府整座城池划为了“租界”,租给了方腊。纵然方腊是一教之主,见多识广,阚悦饱学之士,文采斐然,但面对新名词,他们还是莫明其妙。
西门庆淡淡地道:“宋君投降前,在下与之缔约,答应五日内退出东京,可是——我并没有答应把这座城池还给他赵家啊!这座城是我们梁山流血流汗拼下来的,给赵宋不可,索性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租给明教弟兄!”
方腊这时脑筋已经不够用了:“这‘租’字何解?”
西门庆道:“今日之势——长江以南,方兄统之;长江以北,梁山统之。为表你我两家亲善之意,梁山愿把东京开封府租赁给明教,方兄可以在这座城中自行委派治理官员设立大使馆,全面负责与梁山外交一切事宜,并拥有驻兵、招商收税、处置罪犯等各项权利——那时方兄若想清理腐宋**,也可名正言顺地下手了。”
方腊与阚悦听着,一时间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其实,方腊并没有与西门庆争天下之心。
南北相争,南方天然不利,从来只有吃面条的北方人定天下,从来没有吃米饭的南方人坐江山的先例。方腊通读史书,这点眼光还是有的,他没那个心思去破例。
再次方腊是一个虔诚的明教弟子,他虽然起兵反宋,但想要的也不过是一个朝廷官府不去欺压良民,官吏豪富不敢横行不法的大环境,到那时,明教必能真正兴旺。西门庆号称转世天星,如果他能创造这么一个太平盛世出来,方腊是乐见、乐享其成的。
方腊虽然看得开,但他明教中吃教的人也不少,全据江南之后,这些欲图更大富贵之辈便怂恿着教主抢在西门庆头里称帝,以图水涨船高——还好,方腊不为所动。
起义至今,方腊只以“圣公”二字为号召——是“公”而不是王,只在“圣”字上流露出一丝小小的野心——他想象道教的老子、儒家的孔子、佛门的释尊那样,让后人一提起明教,就想到他方腊——此为人中之圣!
今日他初见西门庆,方以檄文中“明主”二字试探其人虚实,没想到西门庆就抛出了硬通货——他竟然把大宋的国都东京开封府汴梁城当礼物送了过来!
方腊被砸晕了,他现在乱昏昏的脑子里只确定了一件事——不管西门庆是大圣大贤还是大奸大恶,这人都是一个大败家子!
但这个结论下得快,收回得也快,因为西门庆马上提出了一个要求——租界应该是双方诚意的表示。梁山设东京城为明教的租界,明教也应该在江南划一座等规模的城市做梁山的租界才对。
方腊毫不含糊,当场拍板,愿将杭州城做为梁山在江南的租界,交予西门庆管理。两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事后,梁山众人埋怨西门庆道:“东京汴梁,天下之都也!杭州虽亦属大城,然于号召人心方面,如何能与汴梁相提并论?如今汴梁城落在明教之手,咱们梁山声势衰了!”
西门庆悠然笑道:“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日吾只把杭州作汴州,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众人听了不明,齐声追问,西门庆却摇头道:“此时不言,到时自见!”众人虽心痒难搔,但西门庆只推天机不可泄露,大家也只得罢了。
当日晚,西门庆代表梁山,方腊代表明教,两家共同签署了《汴梁协议》,主要内容有:
一、梁山和明教虽划长江而分治,但江南江北,仍归一体,并为中国领土,不容分割。
二、梁山和明教分别划东京开封府、杭州为租界,双方在租界中各设大使馆,分享和平带来的巨大利益。
三、梁山和江南就通商意向达成共识,详情见附约若干条款。
四、确定宗教自由,明教从此同佛、道一样,可以行走在阳光之下,光明正大地传播自家的信仰。
……
第五天过去,第六天到了,西门庆遵守承诺,梁山人马秋毫无犯,退出了东京开封汴梁城。
赵宋喘息未定,正四下招募人手想关城门的时候,突然惊奇地发现,他们招募来的人手居然自己打着旗号——不知什么时候,江南方腊已经率队进城了!
方腊可不象西门庆那么好说话,进城后第一道命令,就是把腐宋徽、钦二帝抓起来,老百姓将公审他们!
这一切西门庆当然是不知道的,这时的西门庆正在和方腊邀请他到东京城做客的使者说话。面对方腊的盛情邀请,西门庆当然无法推辞,只好勉为其难地说我答应赵宋今天班师,不能说了不算,东京城我就不进了,只驻扎在城外,这样两全其美。
接下来就是梁山明教联合审判腐宋的贪官污吏,每天看审的老百姓都是人山人海,以此为契机,战乱后的开封府元气渐复。
正审杀之间,突然噩耗传来——西夏乱边!
原来察哥带着徽宗的割地文书回到西夏国都兴庆府,夏主李乾顺一看,如获至宝,想不到宋朝蛮子之间鹬蚌相争,却让自家得了渔翁之利。
于是乾顺大加犒赏出使的有功之臣,又与察哥详细计议取宋边地之策。正商量时,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谍报——梁山西门庆一夜之间,拿下了东京城,赵宋王朝已经覆灭!
闻听此言,乾顺和察哥均是大惊失色。乾顺听察哥说东京是如何如何的天下坚城,他信了;又听察哥说西门庆是怎样怎样的英雄豪杰,他虽然点头,但心里也有属于自己的骄傲——自己锐意改革,大夏国力蒸蒸日上,西门庆只不过一介草寇,虽然有些名气,却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但听到西门庆连东京开封府都打下来了,乾顺知道自己小觑天下英雄了。
不过如此一来,也不必寻找不帮宋朝助剿梁山的拙劣借口了,于是乾顺命人在边境大肆散布赵宋城破国灭的消息,同时悍然出兵,去接收徽宗割让给本国的土地。
在西夏看来,此时的宋朝边军已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内乏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下,他们还不是一触即溃?但是,宋军最后的表现,令他们震撼。
西夏攻怀德军,屯兵绵亘数十里围之。知军事刘铨昼夜修战守之备,虽然西夏百计攻城,刘铨悉以术破之。最后矢尽粮绝,通判杜翊世自缢而死,其妻张氏义不受辱,举家**于烈焰中。刘铨遂焚府库,聚余众,出战谯门,虽至最后一人,无降者。刘铨欲自尽,已为敌所执,领军的西夏太子李仁爱遣人置刘铨于别室,劝其降,铨骂曰:“我宁死,顾肯降贼邪!我苟不死,决不贷汝!”遂取义成仁。
察哥率步骑三阵,出朔方,攻熙河,经略使刘法义不受割地之诏,兴兵抵抗。大战移七时,兵饥马渴,死者甚众,军遂败。刘法坠崖折足,知无力回天,自刎而死。察哥见了刘法的首级,恻然向部下道:“刘将军前败我古骨龙、仁多泉,吾尝避其锋,谓天生神将,岂料今为一小卒枭首哉!英雄英灵不远,不可不敬。”遂全尸而葬。
……
边地烽火四起,诸路皆失。消息传来,中原震动。这正是:
江南方才结欢好,关西却又寻干戈。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章 首恶
西夏犯边的烽火警讯传来的同时,腐宋一干昏君奸臣罔顾国家利益,出卖领土主权的行为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一时间万民唾弃,最后的人心也丧失殆尽。
对西门庆来说,放走察哥、留为腐宋病块的战略完美生效,趁着这人心思变的良机,西门庆、方腊联合发檄文通告全国,梁山、江南联合政府拒不承认腐宋与西夏签订的卖国条约,西夏对边陲的经略,属于侵略,联合政府将予以坚定的反击!最后,号召全**民捐弃前嫌,协手抗敌,若有人以忠恋旧朝为借口,乘时割据,对抗统一,必属引狼入室的内奸行为,如此怙恶不悛之徒,誓与全**民共弃之!
这一顶大帽子压下去,效果显著。宋朝人的脸皮除了一小撮的奇葩之外,还没有后世那种与时俱进的厚度与韧性,所以联合政府檄文到处,即使想着为赵宋尽忠的顽固分子也消停了,他们唯恐背上里通外国的内奸罪名,被全**民所共弃,成都府路、广南东、西路、夔州路、福建路……这些地方的残余反抗势力就此不战而定。
在全**民团结一心——至少是表面上团结一心——的大好形势下,西门庆和方腊商议决定成立联合行营,以河东路太原府为征西大本府,平定西夏边患。
但军马若动,所需准备必多,虽然西门庆自放走察哥后,一直在厉兵秣马,积草屯粮,可是现在多了方腊的联军,就要把江南义军的后勤也算进去,这一来,要正式出兵还得耽搁几天。
本着统筹安排的精髓,在等待的这些天里,正好做最后的清算——徽宗、钦宗和蔡攸、杨戬、梁师成、王黼等一众首恶,将要在东京开封府城下,交出他们的生命向全**民谢罪。
处决之日,四面八方百姓蜂涌而来,争睹盛况。赵宋这些年来**透顶,百姓受尽荼毒,今日昏君奸臣恶贯满盈,所有人都是拍手称快。
监斩棚下,西门庆先到。待决的钦宗看到西门庆,膝行而前,叩头哀恳道:“皇伯已经答应除我父子二人之罪,今日我父子二人若就死,只怕有伤皇伯信义之名,还望皇伯开恩,向方头领求个情,赦了我父子!”
西门庆笑道:“我已如约退出东京城,由方腊兄接手,城中事务,我如今是插不上口的了。就算我有心求情,但你父子卖国求援,引西夏入寇,这罪名实在太重,我的脸没有包天之大,这个情只怕求不下来啊!”
钦宗连连磕头:“皇伯明鉴——割地卖国,都是我父一人所为,侄儿其时还在东宫,概不与闻,若以此罪之,实千古奇冤也!万望皇伯看在侄儿孝顺的份上,只饶我一人!”
西门庆看着眼前这个宋朝的末裔,心道:“这就是沦落于金人之手后,在北方苦寒之地,苟且偷生,坚决不死的皇帝;这就是看着自己姐妹老婆被金人糟蹋,依然能胁肩谄笑,只求自己晏然度日的皇帝——为了活命,什么人都可以害,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后世那些什么钱都可以赚,什么底线都可以断的垃圾,难道就是你在金国留下的遗种吗?不过既然我穿越而来,就不会留你们这类畸形的孽种活下去——死!”
心中想得恶毒,脸上却更加和气,作沉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