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士信道:“卑职已命副将高子开将军率五千军杀向共城县,将宋金刚彻底逐出河内郡。”

    “立刻改变命令,让高子开占领新乡县。”

    旁边徐世绩劝道:“总管,共城县是白陉入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弃之可惜。”

    杨元庆摇了摇头,“我知道共城县战略位置很重要,但要看整个河内战局,如果窦建德在河内大局上败了,一个的共城县他也守不住,先不用管它,立刻占领新乡县。”

    。。。。。。。。

    【注:共城县在今天河南辉县一带】

    ef=〃。

    天下枭雄

    文字1;,欢迎读者登录阅读全文最新章节。

第十三章 李密特使

    罗士信接受了指示,又紧急赶回了修武县,杨元庆已经决定将主战场安排在新乡县一带,罗士信的任务就是要将他的主力部署到新乡县。

    罗士信刚走,帐门口便有一名亲兵来禀报:“总管,府衙外有人求见,送来一张名帖。”

    杨元庆上前接过了拜帖,见上面写着,‘魏王府记室参军邴元真’。

    看见邴元真这个名字,杨元庆顿时勃然大怒,大海寺一战,他的师父张须陀之死,便是邴元真的出谋划策,他早想杀此人祭奠师父,没想到他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杨元庆一声喝令,“带他上大堂,给我刀斧手伺候!”

    徐世绩却和邴元很熟,他见杨元庆动真怒了,连忙劝道:“总管请息怒,此人到来事关重大,不可鲁莽!”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淡淡问道:“徐将军莫非和此人有私交?”

    “这倒不是,主要是卑职知道,邴元真现在是李密的左膀右臂,武是单雄信,文就是这个邴元真,李密既然派他来,必然是有大事,总管不可为私仇而误了军机大事。”

    杨元庆将心中一口怒火硬生生压下,转而又令道:“带此人到侧营见我。”

    很快,亲兵们带着一名中年文士走进了侧营大帐,此人便是瓦岗军现在第三号人物邴元真,邴元真也是瓦岗元老,跟随翟让起兵造反,后来又跟随李密,现为李密魏王府记室参军,掌管机要文书,也是李密的主要谋士,在瓦岗军的地位仅次于单雄信。

    这次邴元真奉李密之命来见徐世绩,他并不知道杨元庆已经到了河内郡,被士兵领进大营后他才知道杨元庆已经到了,使他心中十分害怕,他知道杨元庆必然会因为张须陀之死对自己恨之如骨。搞不好自己会死在这里,追悔莫及,他只得硬着头皮来见杨元庆。

    邴元真战战兢兢走进大帐,他见大帐正中坐着一名头戴金盔的大将,徐世绩就站在一旁,两边站满了刀斧手,邴元真的双腿不由一软,跪了下来。低头道:“魏王府记室参军邴元真拜见晋王殿下!”

    杨元庆目光凌厉地注视他半晌。冷冷问:“李密让你来做什么?”

    邴元真看了两边一眼,这里有这么多士兵,他不好说。此时杨元庆已渐渐恢复了理智,将来自己夺了天下,邴元真迟早会落在自己手上。倒不急这一时,他便摆了摆手,两边刀斧手都退了下来,帐中只剩下五六名亲兵和徐世绩以及记室参军萧琎等几人。

    杨元庆这才冷淡道:“有什么事,就说吧!”

    邴元真不敢站起身,依然跪在地上,他忍住内心的屈辱道:“魏王希望能和殿下结盟,共同对付窦建德。”

    李密居然想和自己结盟对付窦建德,这很让杨元庆意外。要知道,李密和窦建德本身就是同盟,他们俩人联合对付自己倒有可能,现在居然反过来,李密想和自己对付窦建德。

    一转念杨元庆便明白过来,李密并非是真的想结盟,而是想浑水摸鱼。窦建德大军南下,李密必然会增兵黎阳,如果窦建德败,他便可以和自己结盟为由,趁机占领汲郡。如果自己兵败,他则以和窦建德结盟为由。抢占一部分河内郡,比如河阳县这种和他有关系的战略要地。

    杨元庆猜到了李密的用意,他当然不会轻易出兵攻打窦建德,想到这,杨元庆便问道:“听说李密迁都荥阳了,他的兴洛城不要了吗?”

    邴元真跪得两腿疼痛,他再也忍不住,便道:“殿下能否先让卑职站起身回答。”

    杨元庆看了一眼旁边的亲兵,吩咐道:“给他一张软席。”

    跪和坐的区别就在于身下有没有一张席子,有席子那就是坐,没有席子,那就是跪,一张席子便可决定一个人的尊卑。

    邴元真虽然姿势未变,但心理却不一样了,杨元庆给自己席子,至少他不会杀自己了,这便使他一颗心落下,不再感到耻辱。

    他又继续道:“魏王攻打洛阳不下,便想和皇泰帝讲和,对方提出了讲和的条件,就是要求我们退军到虎牢关以东,魏王当然不肯放弃兴洛城,后来几次谈判,魏王答应迁都到荥阳,但那只是名义上的迁都,实际上魏王还在兴洛城,我们不可能放弃兴洛仓。”

    邴元真一边说,一边偷偷看一眼徐世绩,其实他这次来并不是找杨元庆,而是找徐世绩,是希望徐世绩能看在过去的情份上,促成这次结盟,当然,李密也绝不会和窦建德翻脸,李密的根本出发点还是想谋河内郡,宋金刚虽然投降了窦建德,但并不表示李密就放弃了河内郡。

    徐世绩没有理会邴元真的暗示,他心中有点紧张,刚才他忽然意识到邴元真其实是来找自己,杨元庆今天刚刚才抵达,他们不可能知道,问题是自己想得到这一点,杨元庆也肯定想得到,那么他会不会认为自己和瓦岗军还暗中有往来呢?

    徐世绩心中暗暗恼火,他简直怀疑这是李密的离间之计。

    杨元庆仿佛什么都没有感觉,又淡淡问:“李密提出和我结盟,他想做什么?”

    “我家魏王只是想和殿下共同对付窦建德,将来共分河北之地。”

    杨元庆沉思良久,仿佛在思考结盟的可能性,过了一会儿,他又问:“可有魏王的亲笔信?”

    他已经换了一个称呼,改称李密为魏王,语气上便亲进了一步,邴元真心中暗喜,便连忙道:“卑职这次来只是谈一谈初步意向,如果殿下有意,卑职过几天会再来正式商谈,那时会有同盟的各种详细内容。”

    杨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好吧!我很期待你的再次到来,与魏王合作共图洛阳,一直是我的愿望。”

    邴元真大喜,起身施礼,“卑职这就回去,向魏王禀报殿下的期待,我会尽快再回来。”

    邴元真告辞去了,杨元庆回到中军大帐,站在沙盘前思考着李密的用意,这时,徐世绩走过来道:“总管,卑职认为邴元真身上其实有一封李密的亲笔信,不过不是给总管,而是给我的信。”

    杨元庆回头注视徐世绩片刻,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我心里有数,你不要有任何担忧。”

    有些话不用说出来,大家心里都明白,杨元庆当然知道邴元真不可能带有李密给自己的亲笔信,没有准备固然是一方面,不想有把柄落在自己手上则是另一方面,在没有得到足够利益之前,他不可能和窦建德翻脸。

    杨元庆又问徐世绩,“你认为李密想和我结盟是什么意思?”

    徐世绩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凭他对李密的了解,他大概已经猜到了李密的真实用意,缓缓说:“卑职认为,李密的根本目的还是想谋河内郡,他结盟只是一个借口,或者说只是为了迷惑我们。”

    杨元庆显然认可徐世绩的想法,便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徐世绩拾起木杆指着沿黄河的河阳县和盟津渡一带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李密肯定会趁我们和窦建德在新乡县一带大战之时,从盟津渡过河,占领河阳乃至河内县,我很担心我们会处于一种腹背受敌的状况。”

    杨元庆眉头紧锁,又问:“你认为李密会不会是想趁机占领汲郡呢?”

    徐世绩摇摇头,“卑职认为不是!”

    “为什么?”杨元庆注视着他问道。

    徐世绩叹了口气,“因为总管不知道黎阳仓的情况,而我知道,事实上当初瓦岗军占领黎阳仓时,粮仓里就只剩下两成的粮食,粮食都运去了辽东,又经过这么多年的耗用,黎阳仓早已是一座空仓,李密曾亲口给我说过,黎阳仓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占领汲郡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而河内郡就不一样,北可以进河东,东可以入河北,占领它也不怕得罪窦建德,同时还是避免来自北面的威胁,王君廓就给我说过,李密为了让宋金刚投降,不惜送给他两万石粮食,由此可见李密对于河内郡的渴望,卑职敢肯定,李密的军队一定会从河阳县一带渡河北上,所谓结盟不过是为了迷惑总管。”

    杨元庆缓缓点头,“你知道我为什么问他迁都荥阳之事?实际上我就想知道李密做事的诚意,从他名义上迁都荥阳,实际仍然留在洛口城,便可以看出此人不可信,他也可以名义上和我结盟,而实际上在背后捅我一刀子,你说得没错,他想和我所谓结盟,只是一种迷惑,对他放松警惕。”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冷冷笑道:“李密这叫欲盖弥彰,如果他不来说结盟,或许我还想不到要防御他,可他要结盟,这反倒提醒了我,要当心李密从后面出兵。”

    徐世绩抿了一下嘴唇,嘴唇綳成一条线,他很犹豫,但最后他还是鼓足勇气道:“总管,卑职愿意防御李密的背后偷袭。”

    杨元庆扭过头深深看了他一眼,他知道徐世绩提出这个请求需要巨大的勇气,便微笑着点了点头,“你可率本部驻防河阳县!”(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三面受敌

    长安城,唐帝李渊已登基了近半个月,各种事务纷繁复杂,千头百绪,但朝廷也渐渐运转起来,此时长安四面战事稍停,唐军和西秦军处于对峙之中,西秦军因元气大伤,一时难以恢复,薛举便派人入长安求和,李渊答应了求和,遂集中精力对付西凉李轨。(…《 贼吧Zei8。Com电子书 》…网。cc 书包网cc)'本文来自文学馆。cc 书包网cc'

    时值凉州大旱,饿殍遍野,西凉王李轨却不肯赈灾,大兴土木修建玉女台,使民怨沸腾,关键时刻,他又听信谗言毒死了深得人心的吏部尚书梁硕,造成人心叛离。

    李渊发现了这个机会,随即派西凉名门安兴贵出使西凉,用计离间西凉军,使凉州发生了内讧,西凉军哗变投降唐朝,李轨被部将抓获,送到长安处死,至此,唐军兵不血刃夺取了河西五郡,获得了宝贵的养马之地。

    九月的长安朔风强劲,风沙从北方吹来,使长安的天空也变得雾蒙蒙一片,但大街上却人来人往,格外热闹,洛阳的居民大多是从长安和关中迁去,洛阳的持续战乱和飞腾的粮价使无数洛阳人举家逃回长安和关中,大街上随处可见投亲靠友,寻找祖居的洛阳民众。

    天已经到黄昏时分,这时,几名骑马的男子从明德门缓缓进了长安城,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大隋曾经的都城。

    “少主人,我们是先投宿还是先办事?”

    少主人年约二十五六岁,身材瘦长,目光闪亮,显得十分精明能干,他名叫麴名贵,是河北冀州太守麴稜之子,现任窦建德部下铠曹参军事,受窦建德的派遣出使长安。

    窦建德之所以派麴名贵出使长安,就因为麴名贵的岳父是唐朝纳言刘文静,可以通过刘文静的关系见到唐朝决策者。

    麴名贵曾经几次来过长安,对长安比较熟悉。便对手下道:“我们人不多,直接跟我去岳父府上,不用在另外投宿了。”

    他轻抽一鞭马匹,沿着朱雀大街向北而去,一路打听,他们进了崇仁坊,来到一座大宅前,这里便是刘文静的新宅。

    虽然李渊不愿再用刘文静。但为了安抚随他在太原起兵的老臣。再加上太子李建成的反复劝说,李渊最终封刘文静为纳言,掌管门下省。

    刘文静刚用完晚饭。正在书房内喝茶看书,这时他的管家在门口禀报道:“老爷,姑爷回来了。”

    刘文静有三个女儿。都早早出嫁了,因为刘文静的父亲也算是隋朝高官,他的女儿也自然嫁给隋朝名门,长女嫁给李密之子,次女嫁入了太原王家,晋阳县丞王遂之子,三女儿则嫁给了冀州太守麴稜之子,算是官宦门第。

    刘文静愣了一下,他的长女婿已死。二女婿和三女婿都不在长安,便问:“哪个女婿?”

    “是三姑爷!”

    刘文静心念一转,立刻猜到了七八岁,要么是窦建德派来,要么是麴稜想投唐,这个时候不会有别的原因。

    “带他到我书房来!”

    片刻,麴名贵被带进了书房。他跪下行礼,“小婿名贵叩见岳父大人。”

    刘文静并不喜欢这个女婿,准确地说,他是憎恨亲家麴稜,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他写信给麴稜,麴稜立刻响应投降了李渊。成为河东道外第一个投降的郡,当时引起轰动,给他挣了很大的面子,不料投降还不到一个月,窦建德的军队便攻下了冀州城。

    刘文静是希望麴稜要么逃跑来投奔李渊,要么守节自尽,偏偏麴稜选择了投降窦建德,让刘文静大丢面子,裴寂前不久还拿这件事做文章,弹劾自己,虽然李渊没有追究此事,但恨屋及乌,刘文静对女婿也憎恨起来。

    刘文静冷冷淡淡道:“你来长安有什么事吗?”

    麴名贵恭恭敬敬道:“小婿是受窦公所派,前来联系唐朝,怎奈投路无门,只得请岳父大人帮忙。(…《 贼吧Zei8。Com电子书 》…网。cc 书包网cc)”

    既然是公事,而且是受窦建德所派,刘文静脸色稍稍和缓了一点,便问起女儿:“秀娥近况如何?”

    “回禀岳父大人,秀娥身体还好,这次小婿是临时受命,从军中出发,没有来得及回家,所以无法给岳父带秀娥家信,请岳父见谅。”

    刘文静也知道窦建德准备进攻河内郡之事,今天圣上在早朝时还说起此事,提出要加强情报,关注中原情况,居然傍晚就来消息了。

    刘文静忽然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以利用女婿为窦建德使者的有利条件,争取主导这件事,增加自己在朝廷中的说话份量。

    刘文静心中顿时激动起来,对女婿的态度更加和缓了,脸上也有了岳父那种独有的笑容,“贤婿先去吃饭,吃完饭,我带你去见太子。”

    。。。。。。。。

    一般而言,太子都不准参政,也不准随意结交大臣,但作为开国太子,李建成却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束缚,相反,他父皇李渊还准他自立门户,搜罗人才,甚至还准他领兵打仗,建立军威,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渊对李建成极为信任,他知道自己的长子是宽厚仁德之人。

    李建成已搬到到东宫,虽已入住皇宫,李建成的心腹大臣们依旧可以随意出入,此时,李建成正在东宫显德殿和他的妻子,太子妃郑氏商议削减东宫开支之事。

    李建成因为搜罗人才耗费巨大,尽管父皇没有异议,但建国之初,民生凋敝,税赋并不丰足,李建成心中也过意不去,便想削减自己宫里的开销,省下一些金钱。

    郑氏是荥阳郑氏之女,当年还是杨玄感之妻郑夫人牵的线,是鲁郡太守郑善果之女,郑善果因女婿为唐朝太子,也献鲁郡投降了唐朝,被封为太子宾客,是李建成的心腹。

    郑氏颇为贤惠,理解丈夫的苦衷,便提议削减自己的脂粉钱,以下宫妃皆可效仿,李建成却不赞成削减妻子的脂粉钱,便笑道:“脂粉钱毕竟不多。削减也没有什么意义,就算了,我倒觉得饮食上至少可以削减一半,每餐几十个菜,太奢侈了,大部分都是浪费了。”

    “可是太子有没有想过,这些饭菜虽然吃不完,但最后都是赏给了侍卫。其实并没有浪费。如果削减了饭菜,实际上就是削减了侍卫的福禄,不太好吧!”

    郑氏的建议使李建成有些犹豫了。他想了一会儿,便笑道:“算了,节流不成。就想办法开源吧!父皇也准我成立皇商,想来想去,还是做买卖赚钱更有效果。”

    这时,东宫侍卫首领杨嵘在宫门口禀报:“太子殿下,刘相国紧急求见!”

    杨嵘当然就是杨玄感次子,杨元庆之兄,长安城破后,杨峻和杨嵘都投降了李渊,一直被冷落。唐朝建立后,因为这兄弟二人的母亲是太子妃的姑母,李建成便力保他们二人为官,李渊虽然不喜欢这兄弟二人背叛父亲,但考虑到他们将来在对付杨元庆时或许有用,便准他们二人在东宫为官。

    杨嵘被李建成任命为东宫侍卫首领,杨峻则被封为东宫善赞大夫。郑夫人也被他们兄弟二人接到了长安。

    李建成其实是考虑让他们兄弟二人重建弘农杨氏,毕竟弘农杨氏的族人还在,在弘农郡依然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可以吸引不少人才投奔自己。

    李建成听说刘文静有急事找自己,便点点头。“请他到我书房稍候!”

    。。。。。。。。

    太子书房内,刘文静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已经详细知道了窦建德的用意,他正在考虑对策,他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只是他还要考虑一些细节。

    这时,李建成走了进来,笑道:“相国有什么急事找我?”

    刘文静和李建成的私交极好,算得上是李建成的心腹,所以窦建德之事,他首先是来向李建成禀报。

    “我女婿麴名贵刚刚来见我,他是窦建德的特使,带来了窦建德给圣上的亲笔信,窦建德希望和我们结盟。”

    刘文静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这就是窦建德的亲笔信,李建成看了看信封,‘河北长乐王致大唐皇帝陛下’,他眉头微微一皱,窦建德毕竟是乱匪,和他结盟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名声,而且等级也不配。

    “我估计父皇不会考虑结盟,如果是册封他或许有可能。”

    刘文静笑了笑,“其实结盟只是一种说法罢了,我们可以改为和他合作,尤其这次窦建德攻打河内郡,我觉得对我们更是一次机会。”

    “相国此话怎讲?”

    刘文静捋须缓缓道:“窦建德亲自率军进攻河内郡,杨元庆必然也会亲自应对,这样一来,杨元庆的军队便会被牵制在河内郡,那么我们就可以趁机出兵弘农郡并占领它,然后再观望河东战况,若杨元庆被窦建德击败,我们便可以分兵两路,从西面和南面同时渡河,占领河东郡,杨元庆这时会生恐被唐军和窦建德军两路夹击,必然不敢反攻河东郡,这样,我们便打开了逐鹿中原的两条道路。”

    李建成眼睛慢慢亮了起来,他知道父皇对失去河东始终耿耿于怀,而且他也想找机会占领弘浓郡,这确实是一次机会,父皇一定会对这个方案感兴趣,他急问道:“不知相国的女婿现在何处?”

    “就在东宫外等候。”

    李建成立刻站起身道:“我们现在就去见父皇!”

    。。。。。。。。

    九月下旬,李渊接受和窦建德的请求,将双方结盟改为合作,他抓住了杨元庆被窦建德军队牵制住河内郡的机会,命河间郡王李孝恭率军三万出潼关,向弘农郡杀去,拉开了唐军参与中原争霸的序幕。

    。。。。。。。。

第十五章 遭遇之战

    大凡疆土边线,都是用一种自然形成的山水阻碍为界,大至国界,小至县边,无不如此,河内郡和河北汲郡的边界也是一条横亘不断的山脉,这是太行的一条支脉,延绵两百余里,就像太行山脉伸出的一条腿,一直延伸到黄河边,支脉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因为河水穿流和天然崩塌的缘故,支脉中也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隘口,这些隘口便成了人行往来两地的天然通道,这些通道大多集中在中南部,其中以共城道、临清关和延津关最为有名。

    宋金刚部走的就是共城道,这一带山高坡陡,县城易守难攻,他们便占据了共城县,为窦建德大军进入河内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宋金刚也深知南面新乡县和临清关的重要,怎奈他兵力不足,不敢再分兵,只得眼睁睁看着隋军占领新乡县和临清关、延津关。

    宋金刚心里也清楚,共城县北部是山区,南面是平原,所产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最多只能做一个通道,要想获得一个攻打河内郡的后勤基地,必须拿下新乡县。

    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夺取新乡县的机会,宋金刚派侄子宋虎率一千骑兵沿着百门陂南下开路。

    百门陂是一条长长的灌溉河塘,由山泉水汇集而成,河塘东岸是一望无际的田地和大大小小的村庄,此时秋收已经结束,农民们在田埂路边四处焚烧稻杆,使得天空被烟雾笼罩,四野灰蒙蒙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

    这时在白茫茫的烟雾中出现大群扶老携幼的民众,他们捂着口鼻,低声咒骂烧稻杆的人,人群中有一辆辆牛车,牛车上满载着粮食,人群越来越长。足足有三四千人之多,女人抱着孩子,男人背着值钱的细软,老人则牵着猪羊,这些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被隋军疏散去新乡县,他们的家园即将成为战场。

    新乡县和共城县之间有大大小小三十几个村庄,数千户人家。从半个月前便开始有先知先觉者逃往新乡县。而最近几天,由隋军组织,动员各个家族南迁。每天都有数千人南迁避难,今天这支队伍是最大的一群南迁队伍。

    在队伍旁边是六百余隋军骑兵,他们警惕地望着四周的情形。他们已得到情报,周围发现了宋金刚的巡哨,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队人马出现。

    这支隋军骑兵的首领叫杜延深,官任鹰击郎将,是高子开的部将,他和新乡县丞负责组织西面十几个村庄的村民撤离。

    他们此时离新乡县还有三十余里,不过南迁民众行走十分缓慢,这三十余至少要走一天。

    杜延深心中有些着急,他招手叫来一名士兵。吩咐他道:“你去告诉张县丞,加快速度,争取今天晚上抵达新乡县。

    “遵命!”

    士兵调转马头向南奔去,士兵刚去传令,这时,北方传来了马蹄声,几名隋军斥候穿过了白茫茫的稻杆焚烧区。疾奔而至,“杜将军!”

    杜延深调转马头问:“什么事?”

    “北方发现了宋金刚的军队!”

    杜延深吃了一惊,连忙问:“有多少人,距离多远?”

    “有一千人左右,都是骑兵。距离我们约七八里左右,正疾速南下。”

    杜延深心中打起小鼓。若是骑兵的话,七八里路程转瞬便到,他回头看了一眼大群逃难民众和近千辆牛车,着实有些担忧,宋金刚的军队以前还不凶狠,但最近也变得烧杀劫掠,他们若冲下来,这几千人正好是他们的肥羊。

    杜延深沉思片刻,便对一名旅帅令道:“你率一百兄弟护卫乡民迅速南下。”

    他又大喊一声,“其余弟兄跟我来!”

    杜延深率领五百骑兵风驰电掣般向北迎战而去。。。。。。

    宋金刚一共有三个侄子在队伍中,分别掌管着他的三千精锐骑兵,其中宋虎在三个侄子中最为强悍,年约三十岁,使一把雁翎大刀,相貌凶恶,体格彪悍,跟随宋金刚多年,杀人如麻。

    这次宋金刚交给他的任务是开辟南下道路,但对于宋虎而言,劫掠钱财才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过去几个月,宋金刚为了坐稳河内郡,压制着他们的暴虐**,现在终于放开,使宋虎心中充满了杀戮的**,

    他的队伍也同样充满了暴虐的**,他们都盼望着在临走之前发一笔横财,把几个月的损失全部补回来。

    但令宋虎和他的手下失望的是,他们一路南下,经过了几个村子,都是人粮皆无,空空荡荡,使他们的愤怒迅速积蓄,田野里弥漫的白烟使他们眼睛都睁不开来。

    “将军,那边有几个人!”

    一名士兵发现田埂边站着几人,宋虎一挥手,他的骑兵一阵风似地将几人团团围住,这几个在烧稻杆的老农,他在撤退前想烧掉最后一堆稻杆,为他们的土地尽量多一点肥力,却没有发现大队骑兵冲来,将他们围住,几个老农奔逃无路,望着周围一双双凶神恶煞的眼睛,他们吓得瘫软倒地。

    “宰了他们!”宋虎一声怒喝,上前横刀劈过,一名老农人头被砍飞,他的手下一拥而上,将几名老农砍死在田地里,一群骑兵放声狂笑起来。

    就这时,浓烟里传来破空声,数百支箭呼啸而至,射向密集的骑兵群,宋虎的军队没有提防,顿时被射翻上百人,士兵惨叫,马匹嘶鸣,纷纷倒地,贼军惊恐万分,一片大乱。

    “隋军来了!”

    一名骑兵大喊着奔来,这时,一支箭射穿了他的脖颈,他惨叫着栽下马,只见白烟中出现了大群隋军骑兵,马蹄都包裹着稻草,在浓烟中穿行,无声无息杀来。

    杜延深见对方队伍不整,这是最好的机会,他大喊一声,“杀!”

    五百隋军骑兵如一把利剑杀来,冲进了混乱的敌群之中,将千余贼军一劈为二,五百隋军骑兵分为五队,整齐有序,他们冲杀犀利,神勇异常,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叛军切割得七零八落。

    叛军骑兵虽然有千余人,装备和隋军差不了多少,但训练上却差距巨大,他们还没有从箭雨的混乱中恢复,便被杀上来的隋军冲得更加混乱。

    骑兵作战讲究阵型和配合,整齐的阵容使指挥更加顺畅,娴熟的配合可以形成强大的战力,极大提高战斗效率,而不会把时间和体力浪费在无谓的奔跑中。

    贼军在混乱中被杀得节节败退,宋虎暴怒,他狂吼一声,挥动大刀扑进隋军士兵中,杀戮凶狠,一连劈倒了七八名隋兵骑兵,他身后的三百骑兵也跟着他杀进了隋军队伍中,冲乱了一支隋军骑兵队。

    混乱的叛军也渐渐开始向宋虎集中,他身后的骑兵迅速由三百余人扩大到五百余人,劣势正在渐渐扳转。

    杜延深是一名从斥候士兵一步步提升起来的将军,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深知叛军的特点大多是由首领号召,这一支叛军也是一样,只要除掉这名为首贼将,敌军将立刻崩溃。

    他当即下令,“集中兵力,杀掉贼将!”

    两支隋军骑兵从左右杀来,目标对准了俨如疯虎般的宋虎,十几支长买一起向他身上刺来,宋虎挥舞大刀左劈右砍,他已经杀了二十几了隋军骑兵,凶狠异常,隋军士兵们被他杀得节节败退。

    杜延深见形势危机,他策马疾奔,从侧面飞掠而过,张弓搭箭,一箭射向宋虎的战马,这一箭正射在战马的左眼上,战马稀溜溜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