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料,已经几个月过去,裴敏秋居然没有得诰命,这让所有女人都感到意外,但更多是幸灾乐祸,杨元庆的妻子居然没有诰命,这件事已经在京城的权贵圈中传开了,甚至连下层的小民也开始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

    杨云当面提这件事,这就有点使裴家脸面无光,这就叫哪壶不开提哪壶。

    房间里的气氛一下子有点尴尬起来,这个问题让人不好回答,确实有点奇怪,敏秋到现在还没有诰命,王夫人刚要说话,敏秋却含笑道:“我夫君在西域为国征战,我更希望他能为国建功,能平安归来,至于诰命之类名利,我从来没有关心过,也不去过问它,有便坦然受之,没有也不用锱铢必较,杨夫人说是不是?”

    杨云干笑一声道:“虽然这样说,但我总觉得应该去争取一下,朝廷这样做,总有其原因,应该把原因弄清楚,或许是你们成婚时忘记了什么?”

    敏秋一笑,却不回答,内堂上的气氛愈加尴尬,卢氏连忙道:“打搅老夫人这么久,影响休息了,杨夫人,我们就告辞吧!”

    杨云瞥了一眼敏秋,其实她想说的话,是他们成婚时没有祭祖,所以朝廷不承认,成婚不祭祖,这是大逆不道之事,她当然没有诰命,只是这里毕竟是裴家内堂,杨云也不好说得太露骨,她笑了笑,也准备起身告辞。

    就在这时,管家婆急急慌慌跑进来,连声道:“老夫人,圣旨到了!”

    崔老夫人脸一沉,“圣旨到了,去找二老爷或者长孙应对都可,向内眷禀报做什么?”

    管家婆连忙指了一下裴敏秋,“是敏娘的圣旨,宦官说去了姑爷府上无人,才过来。”

    裴敏秋愣住了,给自己的圣旨,她迅速看了一眼杨云,心中暗忖,‘难道真会这么巧?’

    一转念,她明白了,这一定是丈夫要回来,所以圣旨才回来,她心中惊喜无限,在她心中,丈夫回来可比圣旨要重要得多。

    崔老夫人见她有些发愣,以为她是不知所措,便笑道:“你现在既无诰命,就不会换朝服,这样接旨就可以了。”

    她又急吩咐管家婆,“还不快去摆香案!”

    裴敏秋平息一下内心的激动,便快步向大门处走去,裴家内眷也跟着一起过去,尤其是王夫人,她也猜到这可能就是女儿的诰命来了,心中也格外欢喜,女儿没有诰命,一直让她有点抬不起头,现在女儿诰命来了,让她这个做母亲的怎么能不高兴?

    杨云的脸色却有点阴沉,她没想到会这么巧,她刚刚拿这件事奚落裴敏秋,诰命就来了,这不是当场打她脸吗?

    只是卢氏也跟着裴家内眷出去了,她不好一个人离开,只得也跟了出去。

    大门影壁前,香案已经白摆好,三名宣旨宦官在案前站立,裴家内眷都在影壁两边跪下,裴敏秋走上前缓缓在蒲团上跪下,朗声道:“左骁卫将军杨元庆之妻裴氏接旨!”

    为首宦官看了她一眼,打开了圣旨,一个略带高亢的声音在院中回荡:“五原县公、通议大夫、左骁卫将军杨元庆之妻裴氏,贤德慧敏、知理明义,特封为从一品诰命夫人,赏朝服鱼牌,钦此!”

    “裴氏谢天子圣恩!”裴敏秋磕头谢恩。

    一名宦官托上朱漆木盘,里面有朝服和鱼牌,笑道:“夫人请收下。”

    “多谢公公!”

    裴敏秋接过了圣旨,以及她的朝服玉冠和鱼牌,含笑感谢,她还没有明白这个诰命的含义,她身后的其他长辈却是又惊又喜,居然是从一品诰命。

    一般诰命的授予是凭爵位,如果没有爵位则是看散官,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比如世袭爵位,因为母亲已经得到了诰命,儿子虽然世袭了爵位,但如果没有官职和功绩,娶妻时,妻子甚至诰命夫人都没有,也就是说,妻子要想获得高等诰命,还是要看丈夫的功绩。

    刚才裴家内眷都以为敏秋将获得从四品诰命,那是杨元庆的散官品阶,一般只有老资格的官员,或者是开国之臣,才会按照爵位来授予妻子诰命,没想到敏秋居然也是按杨元庆的爵位来授予诰命,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要知道,崔老夫人才是从一品诰命。

    大隋王朝之爵有王、公、侯、伯、子、男,共六级九品,去年已经废除了伯、子、男三级,只剩下王、公、侯,其中国公、郡公和县公同列从一品,杨元庆是五原县公,所以敏秋能得到从一品诰命夫人,但这绝对是特例,是皇帝的特别封赏。

    崔老夫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她的孙女居然得了从一品诰命,她连声道:“快给三位公公茶钱!”

    管家婆刚准备了三只红袋,里面各封了二十两银子,塞给了三名宦官,三名宦官千恩万谢去了。

    裴家内眷们一下子将敏秋围在中间,纷纷祝贺她称为从一品诰命夫人,敏秋脸胀得通红,很不好意思。

    “祖母,我还要做什么吗?”

    崔老夫人笑眯眯道:“你还要去觐见皇后,但不要急,会有宫中女官先来教你礼仪,所以这几天你必须在家中等候。”

    崔老夫人是过来人,她看问题比较透彻,便笑道:“估计元庆是在西域立了大功,所以才会按他的爵位授你诰命,这就是你为何迟迟不得诰命的缘故,若早早授予,那你就只能是从四品了。”

    这时,旁边两名客人卢氏和杨云却被忘记了,卢氏还不清楚杨元庆和丈夫的恩怨,脸上也带着笑容,笑容里更多是羡慕,她才是从三品诰命。

    而杨云更是掩饰不住眼中的嫉妒,她只有从五品诰命,元庆之妻却得到了从一品的诰命,成为从一品诰命夫人,相差十万八千里,偏偏刚才她还讥讽敏秋没有诰命,这让她的面子挂不住了。

    杨云无颜再呆下去,连恭喜的话都不想说,转身便悄悄离去,卢夫人见她走了,自己却不能不辞而别,连忙上前施礼笑道:“恭喜敏秋获得一品诰命,我就先告辞了。”

    “真是抱歉!一时激动,便把贵客怠慢了。”

    崔老夫人连忙道歉,送她出门,却不见了杨云,不由一愣,“杨夫人呢?”

    .......

    ……

第十三章 事态蔓延

    。    第十三章 事态蔓延

    此时中午刚过,杨云也无心再陪卢氏去拜访其他府邸,她借口身体不适将卢氏送回家,自己则径直去了杨府,杨元庆之妻被封了从一品诰命,这绝对是一件轰动京城夫人圈的天大消息,她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之人,她怎么可能把这件事压在心中。

    杨云匆匆来到杨府,也不急着去见父亲杨慎,而是直接来找郑夫人,郑夫人是杨元庆名义上的母亲,那裴敏秋就是她名义上的儿媳,这种事当然要先告诉郑夫人。

    杨云从前和郑夫人的关系只能算是一般,没有推心置腹那种关系,也不会见面如仇家,她之所以急着要把这件事先告诉郑夫人,是想把她心中的嫉妒转给郑夫人,然后她心里就舒服了,总之,杨元庆和她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她犯不着为这件事耿耿于怀。

    进了郑夫人的院子,却正好看见杨积善之妻岳夫人在和郑夫人说话,她便笑着走了进去,“大嫂,好久不见了。”

    由于杨约去世,杨玄感作为长子便接管了杨家族长之权,而他又是礼部尚书,朝中事务繁忙,无暇过问家族细琐之事,再加上他惧内,便把这些事交给妻子,这样一来,郑夫人便掌握了杨家的内外大权,一如当年的贺若云娘。

    杨素虽然早已去世,却给家族留下了巨额的财富,土地、房宅、店铺、山林、牧场以及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光放置钱和布帛的仓库就有数座,这些巨额财富都被郑夫人掌握了。

    郑夫人掌握杨家财富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杨素最心爱的一件至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献给了萧皇后,然后她的长子杨峻便被调回京,做了礼部郎中,次子杨嵘也成为虎牙侍卫。

    财宝虽然重要,但远远比不上她儿子的前途重要,更重要是,财宝是家族的,而儿子是自己的。

    这一两年,娘家仕途得意,夫家大权在握,杨家上下人人拍她马屁,郑夫人的心情很好,今天杨积善的妻子岳夫人来找她,便是想求她把嘉善坊那座占地五亩地的中宅分给儿子杨巍,理由是杨巍已升为鹰扬副郎将。

    郑夫人却不肯答应,那座中宅她早已想好给自己的次子杨嵘,杨巍只是一个庶孙,怎么能和嫡次孙争宅?

    她正板着脸不肯答应,听见有人叫她,一回头,只见八姑杨云走进了院子。

    岳夫人是商人之女,家中无背景,而杨云的丈夫却是朝廷首席内史舍人,地位崇高,对自己儿子有用,她便不理睬岳夫人,站起身笑着迎了出来。

    “今天八姑怎么有空来了?”

    她亲热地将杨云迎进内堂,杨云也不屑瞥了一眼岳夫人,连招呼都懒得打,岳夫人心中自卑,只得讪讪起身告辞。

    郑夫人冷冷道:“那座宅子很多族人都有要求,按照先嫡后庶,还轮不到你们,你就不要再提了。”

    岳夫人心中羞恶,又不敢发作,只得转身忿忿离去。

    郑夫人瞥了她背影一眼,不屑地撇撇嘴,“她有个儿子在边塞当了军官,她便以为自己了不起了,想要宅子,连嫡子都还没有,还能轮到她,做梦吧!”

    “她的儿子是胖三郎吧!”

    郑夫人哼了一声,“不管是谁,嫡先庶后,这是杨府的规矩。”

    杨云对杨积善家的事情没有兴趣,她来是说诰命夫人之事。

    “大嫂,我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郑夫人见她表情诡异,不由微微一愣。

    “大嫂,你还记得元庆妻子之事吗?”

    提到‘元庆’两个字,郑夫人的表情立刻冷了下来,时隔多年,她依然最忌讳这个名字,郑夫人冷笑一声,“我知道,她不是没有诰命吗?堂堂的裴家嫡女,竟然嫁给一个私生子,连诰命都得不到,真是丢脸到家了!”

    杨云叹了口气,“可是....她今天得到诰命了。”

    “什么!”

    郑夫人愕然,她脸上笑意消失,有些尴尬道:“她得了几品?”

    “大嫂猜猜看?”

    郑夫人自己是正四品诰命,那是她丈夫熬了二十年的资历才得到,想到裴敏秋才十六岁就要得到从四品诰命,只比她低半等,她心中便极为不舒服,她微微撇嘴,“按理她应该得从四品才对,但她丈夫资历太浅,我猜最多给她五品。”

    她见杨云摇了摇头,不由愣住了,心中冒起一股酸意,“她莫非真得了从四品?”

    杨云忍不住叹了口气,低声道:“是从一品!”

    郑夫人像被雷击中一般,整个人都呆住了,嘴半天合不拢,杨云苦笑一声,“大嫂,你想不到吧!”

    半晌,郑夫人的眼睛蓦地瞪圆了,捏着拳头尖叫一声,情绪异常激动,“凭什么!她凭什么!她丈夫只是杨家的庶子,不!是私生子,她凭什么得从一品诰命?”

    郑夫人嫉妒得快要发疯了,她抓起杨云的手急道:“云娘,你是不是搞错了,听错了,最多是从四品,她怎么可能得从一品?”

    杨云望着郑夫人的歇斯底里,她心中一下子舒服起来,人总是会在别人的不幸上寻找安慰,是啊!裴敏秋得从一品诰命,不知会有多少人嫉妒得发疯,和她有什么关系,杨云心中释然,便假惺惺叹口气道:“我也很气愤,觉得不可能,但事实是这样,宣旨时我正好就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裴家人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郑夫人无力坐下下来,连杨云向她告辞,她都没有理睬,此时她的脑海里全部被一个字填满,那就是‘恨!’

    她恨皇帝看不清杨元庆的庶子身份,她恨丈夫无能,拼死争来的爵位还是‘假楚公’,让她享受不到一品诰命的滋味,在娘家头都抬不起,她更恨苍天不公,杨家嫡长孙的妻子还只是七品勅命夫人,连‘诰’字都挨不上。

    一年多来的愉快心情,就被杨云带来的一句话给破坏了。

    这时,丫鬟在门口禀报,“夫人,老爷回来了!”

    郑夫人一下子跳了起来,她看见丈夫杨玄感已经走进院子,便满含愤怒地向他冲去。

    “呵呵!夫人,好像心情有点不佳,是谁惹你生气了?”

    “亏你还有脸问,你真是没用,我都被别人踩到脚下了,你还敢笑!”

    .......

    裴敏秋获得从一品诰命夫人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十六岁的年轻夫人获得从一品诰命,虽然在大隋建国初期有过先例,但在大业以后,这种事还是第一次发生,令无数的命妇贵夫人们为之嫉妒,她们以各种方式向丈夫施压,以表达她们心中的不满。

    但这件事的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京城夫人圈,一些政治敏感的重臣也意识到了,杨元庆妻子获得重封只是一个信号,隐藏在这件事背后的,极可能是圣上将对杨元庆的重赏。

    对裴敏秋获得从一品诰命夫人,大臣们一般都不会在意,女人获得品阶能代表什么呢?但杨元庆将会被重封,有人却很在意,而且不止一人。

    内史令元寿的府宅位于积善坊,是一座占地四十亩的大宅,傍晚时分,一辆马车停在元府门前,殿内少监李渊从马车上下来,匆匆向台阶上走去,门口,元寿之子元敏已等待多时。

    他见李渊到来,连忙迎了上来,“李少监,父亲已经在书房等候了。”

    经过窦抗和元弘嗣大力调解,元寿在一个月前终于见了李渊一面,尽管这一面见得很勉强,但毕竟元寿给了李渊一个解释的机会,李渊便把杨元庆杀元尚应的经过,前前后后细说一遍,元寿没有表态,一直都没有动静,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说明元寿并不相信李渊的话。

    今天是李渊第二次进元府,而且是元寿派人把他请来,李渊的心中便有点不太平静了,他意识到,今天元寿主动请他,这极可能是他们之间要和解的先兆。

    李渊在路上便想到了,很可能是杨元庆妻子被封从一品诰命那件事,他也是从妻子窦氏口中听到,女人对消息的传递总有一种令人吃惊的能力。

    李渊同样想到的是杨元庆,圣上连他妻子都肯重封,那么这次杨元庆从西域归来,所获得的封赐绝对会让男人们如同女人们一样地吃惊。

    他便猜到了,元寿找自己,一定是为杨元庆之事,难道元寿要开始对付杨元庆了吗?

    李渊走上台阶,却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了一眼,刚才他就发现,台阶前还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

    “贤侄,那是谁的马车?”

    元敏笑了笑,“那是张大将军的马车!”

    “张瑾?”李渊一愣。

    元敏点点头,“正是,也是刚刚到。”

    李渊倒吸一口冷气,元寿这是做什么?难道想让关陇系集体对付杨元庆吗?

    李渊心中有些乱,一时也理不出头绪,他随元敏走到书房门口,元敏敲了敲门,“父亲,李少监来了!”

    “请进!”房间里传来元寿的声音,声音颇为兴奋。

    ........

    …………

    !#

    。

第十四章 貌忠实奸

    第十四章貌忠实奸

    元寿是想对付杨元庆,但与杨元庆妻子获得从一品诰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元寿正常的计划实施。圣堂。

    他此时已经坐稳了内史令之职,圣上同样对他信赖有加,而族弟元弘嗣更是深受信赖,他的长子元尚武更是从一名宫廷侍卫升为左监门卫将军,加封为常山郡公,虽然这是因为齐王和他妻子私通,使圣上愧疚于他,但无论如何,元家已经开始走入一条上升通道,正是这样,元寿认为对杨元庆下手的时机成熟了。

    此时距元旻被杀已过去了四年,距侄子元尚应被杀已过去了半年,元寿对杨元庆的仇恨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他身旁的张瑾现任左屯卫大将军兼刑部尚书,是前任内阁相国,他为人谨慎,善于审时度势,他和元寿关系极好,也很清楚当年贺若弼案的真相。

    元寿想对付杨元庆,从张瑾个人感情上说他是赞成的,而且杨元庆就是当今皇帝对付关陇势力的急先锋,把他铲除,也是关陇势力对当今皇帝的一次反抗。

    张瑾也意识到关陇势力已逐渐被皇帝各个击破,开始变成一盘散沙,如果能通过对付杨元庆把各家关陇贵族重新团结起来,那未必是坏事,既然元家愿意挑这个头,他也表示大力支持。

    “对付杨元庆,不能再走从前的路子,我们要吸取贺若弼、宇文述和齐王的教训,甚至包括虞世基的失败,杨元庆很擅长利用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抓住对手的弱点,然后通过一些阴谋而获胜,这一次对付杨元庆,我们必须要明暗结合,明的就是要弹劾他擅杀元尚应,指责他没有资格获得通议大夫散官,就是要让圣上明白,我们在对付杨元庆,不给杨元庆施阴谋的机会,暗的则是在背后操作,我们关陇集团有绝对的实力,不会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左骁卫将军。”

    “我明白张公的意思。”

    元寿点了点头,“这一次我们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一步步来,慢慢将杨元庆逼到死角,而且这一次不光是对付杨元庆那么简单,还有裴家,甚至还会牵扯出崔氏、王氏,这些我心里都明白,说得严重一点,这一次很可能是关陇势力和北方士族势力之间的一次斗争,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关键是关陇世家本身要团结,明后天,我会去专门拜访独孤独孤震,还有李渊,我也决定与他和解,这样关陇李氏和窦氏,便可以拉过来,还有于仲文和宇文述,我甚至还想把安德王杨雄也拉进来,他和杨素的关系恶劣,也应该可以在背后助我们.....”

    张瑾也接口笑道:“如果能把裴氏兄弟扳倒,我想虞世基和周法尚这些南方系也会乐见其成。《》。”

    两人对望一眼,同时笑了起来,这时,门外传来元敏的声音,“父亲,李少监来了!”

    “请进!”

    门开了,李渊快步走了进来,拱手施礼笑道:“李渊冒昧打扰了,原来张尚书也在,幸会!幸会!”

    “李少监请坐。”元寿今天很客气,笑容也很真诚,再无从前那种冷淡。

    他已决定和李渊和解,这种和解并不是一定要说出来才叫和解,而是通过语气、态度之类的表情语言,双方便明白了,也不会再刻意去说破,那样反而尴尬。

    元寿的态度使李渊心中一阵快慰,在他心中纠结近半年的这个矛盾终于要化解了,他坐下来,尽量表现一个低姿态,小心翼翼笑道:“元内史找李渊来,有什么事可以为元内史效劳?”

    元寿对李渊有心理优势,他也不用委婉,直接开门见山道:“我们关陇势力打算联合对付杨元庆,所以把李少监请来一起商议。”

    李渊吃了一惊,关陇势力联合对付杨元庆,这个帽子也未必太大了,但他并没有什么犹豫,立刻道:“既然是关陇势力联合,李渊自然也愿意效劳。(《》。)”

    元寿不给李渊一点犹豫的机会,微微一笑,“我知道李少监因为长孙晟的缘故和杨元庆走得很近,李少监对他应该熟悉,那你说说看,我们应该怎么对付他?或者说要注意什么?”

    李渊没想到元寿会问得这么直接,令他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他苦笑一声道:“这个....能否让李渊考虑一下。”

    李渊今年才四十二岁,而元寿和张瑾都已六十余岁,尽管他们是同辈,但年龄和官职的差距,使得李渊在他们面前处于一种弱势,而且在关陇集团中,李渊家族无论经济实力和官场背景都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字辈,也正因为这样,杨广才没有把李渊放在眼中。

    张瑾笑道:“先随便说说,现在也不急着决定什么?我们只是参考一二。”

    元寿和张瑾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逼李渊表态,这个表态并不是说‘我愿意效劳’之类的空话,而是李渊必须要拿出实质性的方案,参与到这件事中来,这才是他与元家和解的诚意。

    李渊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心中暗暗叹口气,无奈道:“在我看来,杨元庆有一个弱点,但也有一个强势,我们须留意。”

    元寿和张瑾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请详细说!”

    李渊沉吟一下,缓缓道:“杨元庆的弱点是他的家族,杨氏家族,不管他愿不愿意,他毕竟是出身弘农杨氏,他不敢做得过份,而他的强势就是乐平公主,这是他最大的靠山.....”

    ......

    李渊告辞走了,元寿笑着问张瑾道:“你觉得此人如何?”

    张瑾冷笑一声,“此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哦!此话怎讲?”元寿不解问道。

    “很简单,他明明已经提出可以利用杨元庆妻子裴氏的诰命来做文章,可他却回避了裴家,故意把这件事范围缩小,这不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什么?”

    元寿点点头,“我也早看出来了,此人貌似忠厚,实则奸猾,对此人可用,但不可信。”

    “不过杨元庆妻子诰命之事,确实可以拿来做做文章。”

    ......

    一般而言,一些重要的拜访官员,李渊都会把长子建成带着,但今天李建成的儿子有点感恙,他要陪同医生看病,所以没有陪同父亲一起去元家。

    听说父亲已经回府,李建成便匆匆向父亲的书房走去,走到门口,正好碰见父亲小妾万氏,万氏也跟随李渊多年,为李渊生了一个儿子李智云,今年六岁,是李渊第五子。

    万氏刚送茶出来,一抬头见建成匆匆走来,连忙‘嘘!’一声,小声道:“你父亲心情不好,说话要注意一点。”

    建成点点头,敲了敲门,“父亲,是我!”

    “进来吧!”书房里,李渊明显叹了口气。

    建成走进书房,见父亲负手站在窗前,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

    “父亲,出什么事了?”

    李渊苦笑一下,摇摇头道:“元寿和张瑾要对付杨元庆,把我也拉进去了。”

    建成吃了一惊,连忙道:“父亲,杨元庆可是裴家的女婿,他们没想过吗?”

    “他们考虑得很充分了,还要求我也提供建言,眼看要到冬天了,却来这么一档子烦恼之事。”

    李渊转过身,心烦意乱地坐了下来,“还说要联手整个关陇势力一起对付杨元庆,可是明摆着,这是内阁权力之争,与我何干?”

    李建成沉吟良久,道:“可是圣上本来就对关陇势力有偏见,要打压,他们这样做,会不会是引火烧身?”

    李渊摇摇头,“圣上倒是问题不大,他毕竟是皇帝,更多要考虑势力平衡,他如果要打压关陇势力,他会用别的方式,手下大臣内斗,他才是最欢迎,我估计这次他不会插手,他会坐山观虎斗。”

    “那父亲觉得我们李氏该不该参与呢?”

    李渊最信任自己的长子,在长子面前,他没有伪装自己,他叹了口气,坦率道:“我不是在于参与不参与,我要考虑,如果我参与了,如果成功,我能得到什么的好处?而如果失败,我又将遭遇什么后果,我必须权衡这其中的得与失,利与弊。”

    李建成想了想道:“如果父亲参与,很有可能成为元寿进攻的刀,然后又会成为元寿的盾,元寿很可能会把我们李家推到最前面,让我们去和杨元庆斗,孩儿的意思是说,最好父亲能暂时离开,躲开这场斗争。”

    李渊背着手走了几步,他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冷冷道:“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我倒很希望他们恶斗一场,只有在混乱中,我才有获得提升的机会,元寿想让我去当刀盾,那是他在做梦。”

    李建成沉思片刻,笑道:“如果父亲是希望他们恶斗,那么我倒有一计,让杨元庆直接去找元寿,就不知他现在到哪里了?”

    “听说他押了几万突厥妇孺东来,已经到关中了,估计他会提前过来,再过两三天吧!他就该进京了。”

    李渊看了儿子一眼,“你有什么计策?”

    李建成淡淡笑道:“是一条有点上不了台面的计策。”

    .......

    【求月票支持老高!!】

第十五章 京城谶语

    第十五章京城谶语

    洛阳进入了十月,一路上的柳枝大多已变得枯黄,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偶然有农民在田地里查看着已经播下的冬小麦,天空一片蔚蓝,排排白云如鱼的细鳞般整列在蓝天,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

    杨元庆率领七名铁卫及三十余名士兵一路疾奔,他有两名铁卫留在西域,大郎化名李珠留在敦煌为都尉,而二郎则改名周胜留在伊吾,同样也是担任都尉将。

    在经历近两个月的漫漫东行,他押送数万处月妇孺终于抵达关中,隋帝杨广命纳言苏威和户部右侍郎许善心前去安置数万处月妇孺,将他们安置在陇右和关内各郡,改汉姓、学汉语、习汉礼,立籍给田,杨广随即又下令杨元庆即刻进京述职。

    中午时分,杨元庆一行人从定鼎门进入了京城,时隔半年,京城内再没有当初流民入京时的混乱和紧张,车来人往,从容闲定,一派繁荣富贵的景象。

    “我们先找个地方吃午饭,休息一下!”

    杨元庆回头给手下们说一声,便带着他们进了左边紧靠城门的宁人坊,坊内一样热闹异常,一群群孩子在坊街上奔跑,坊门两边站满了进城卖菜的农民,进坊仅二十余步,他们便在坊街旁看见了一座两层楼的酒肆,一杆旗幡在空中飞扬,名字就叫宁人酒肆。

    早有一名伙计迎了上来,满脸笑容施礼道:“军爷们要吃饭喝酒吗?小店有上好的大利蒲桃酒,其他山珍野味应有尽有。”

    杨元庆听见‘大利蒲桃酒’,心中顿感亲切,便笑道:“那就上二楼吧!

    “军爷们请!”伙计慌忙请他们上了二楼,心里却有点发毛,这可是四十几人啊!不知二楼还有没有这么多空位子了?

    一群军汉浩浩荡荡上了二楼,还好,东面五六桌都空着,这是有人请客预订,军士们也不管,纷纷占据了座位,杨元庆在一处靠窗的位子前坐下,背靠窗子,他笑着对几名伙计道:“不要问了,把酒菜肉食都端上来,还有胡饼,尽管上菜。圣堂最新章节。”

    几乎所有的伙计都来服侍他们,酒菜如流水般地端上,士兵狼吞虎咽,开怀大嚼,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