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驾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陈氏的话,李氏也明白了陈氏的意思,她相信高拱也明白。
自己的儿子刚登基,很多事情都没理顺,平稳过渡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的朝廷不能闹腾,无论死内廷还是外廷。实现了皇位的平稳过渡,对自己和自己的儿子,那都是最有利的。
“那就按姐姐说的做吧!”李氏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点了点头说道。
乾清宫内,朱翊钧还没有睡觉,坐在桌子的前面,他在练字。前世的时候,朱翊钧写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但是没坚持多久,也就写过几幅字帖。
字体什么的就谈不上,只不过会用毛笔而已,这一世有了机会,朱翊钧自然想要好好的练习一下。
只不过朱翊钧觉得自己应该做铅笔,那玩意用着方便,而且自己用着也习惯,还能画个素描什么的。
制作铅笔,难度自然是有的,但是也没那么大。笔芯用石墨,这个时代的石墨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可以用炭黑。所谓炭黑其实就是朱翊钧现在使用墨的原材料,用来做铅笔应该没问题,毕竟都是碳。
以黏土为合剂,做出来的笔芯坚固耐磨,直到后世还一直用这种方法制作铅笔。
“明天找人试试看!”朱翊钧想了想,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真要是制作出来,说不定还是一笔财源,毕竟这玩意成本不会太高,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应该算是新鲜产物。如果自己提出素描画之后,应该能掀起风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己这个皇帝想要推广点什么,根本就不会费力气。
前世最早的奢侈品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他们给欧洲的王室和贵族制作日常用品,箱包、香水、红酒等等。原本的贵族专属,后来的大众用品,就像那句“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了,价钱对贫民来说,绝对是让人跺着脚骂。
自己作为大明天子,推几个奢侈品的品牌,基本上不会费什么力气。
皇家,天子,在这个的号召力绝对顶级,由皇家推及勋贵,再由勋贵推及民间,那价格,啧啧,肯定也是让人跳着脚骂。不过那些地主老财,那些文人士绅,他们的钱拿给自己,总比乱挥霍的好。
“陛下,时间不早了,该休息了!”冯保见朱翊钧还在写字,小心的提醒道。
看了一眼冯保,朱翊钧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一个懒腰,笑着说道:“的确是累了,那就休息吧!”
听到朱翊钧的话,冯保连忙招呼旁边的宫女,自从穿越之后,朱翊钧就不在让太监伺候自己这些事情了。更衣洗澡,全都是宫女来做。
想到冯保那张老脸,在看看自己正太一般的身体,朱翊钧怎么可能让他碰自己。
脱了衣服,简单的梳洗之后,朱翊钧直接躺倒了床上。原本是有暖床的宫女的,不过朱翊钧取消了。作为一个后世来的男人,朱翊钧对男女之事有着清晰的认识。
明朝的皇帝短命,与女色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节制啊!
年纪轻轻就胡来,到了二十多岁就上各种补药,能活得长就怪了。朱翊钧可不想早早的就死掉,自己这一世可是皇帝,要好好的活着,不然不白做皇帝了。
翌日。
朱翊钧在院子里面跑步打拳,微微出汗之后,这才停下来。自从穿越之后,朱翊钧的锻炼就没停过。虽然没想过做马上皇帝,但是朱翊钧对军武也是有自己想法的。
没有一只如臂使指的强力军队,统治能稳定就有鬼了。
“陪读计划要提上来了啊!”朱翊钧将毛巾扔给冯保,心里面暗自道。
作为一个皇帝,没有心腹之臣怎么行,什么样的大臣是心腹之臣?当然是潜邸之臣!
汉唐的太子都是可以开府建牙的,太子的东宫都有一套班子,像是小朝廷一样。等到太子登基,这些人上位,自然就是皇帝的心腹之臣,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到了大清,这个制度都有,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雍正皇帝的潜邸之臣,雍邸可是出了不少名臣的。
大明这方便做的很差,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皇帝短命。
自己的老爹就有潜邸之臣,高拱和张居正,但是因为二龙不相见的原因,所以老爹的潜邸之臣也就这两个了。当然,冯保他们这些太监也算是潜邸之臣了。
至于自己,老爹估计没想过自己死这么早,加上自己年纪这么小,哪来的潜邸之臣。
等到自己登基,张居正秉政,然后自己就呵呵了,潜邸之臣就更呵呵了。
自己的前身想换太子,太子的地位可想而知,潜邸之臣根本就不存在,更何况自己的前身都不上朝,没什么权力,怎么可能给太子安排什么潜邸之臣。
自己的儿子泰昌皇帝,登基一个月挂了,光睡女人了,什么都没来得及做,死了。
天启皇帝自然也就没有潜邸之臣,能用的也就是魏忠贤了,只不过在位七年,又挂了,等到崇祯登基,把哥哥留给自己的唯一遗产魏忠贤给废了,然后崇祯就悲剧了。
第十五章 学宫
朱翊钧可不想上台之后,面对一群团结的官员,那将是执政者的灾难。
万历上台废除新政,给张居正来了一个盖棺论定,绝对是最愚蠢的决定。哪怕是报复张居正,盖棺论定,也不能废除新政,或者说不能将改革派扫出朝堂。
那样做,下场已经证明了,躲到后宫去吧!
培养改革二代,这是朱翊钧想要的,他们天生就是改革派。
毕竟他们的父辈就是改革派,他们身上已经被打上了改革派的标签,想摘掉都不可能。这些人天然就是自己的盟友,天然就是自己的支持者。
反对派很强大,他们就只能团结在自己这位皇帝的身边。
党派之争不可怕,皇帝本身就是调理阴阳,平衡人事纷争,真要是弄到朝堂一党,那皇帝就等死吧!万历和崇祯都是最好的例子,下场很惨。
最正常的朝堂状态是文武之争,只不过大明的武将已经彻底塌了,以文御武,失败的一塌糊涂。
武将勋贵,到了这个时候,与其说他们是勋贵,不如说他们是一群蛀虫,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不过也不是说这些人没用了,朱翊钧对他们早就有安排。
这些大明朝的世袭勋贵,朱翊钧对他们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未来的资本家。
有官方背景,枝繁叶茂,在民间实力强大,用他们的力量推动资本运作,毕竟他们的不像文官整天嘴炮,一旦放开了他们,士绅集团想和他们竞争,难度很大。
或许也不一定斗的赢,但是朱翊钧不在乎,只要斗就行了,天下都是士绅集团,一团死水,要不得。
改革,要的是团结大多数,如果没有大多数,那就培养大多数。
后世的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先富起来这部分是什么人?国企改制,多少国家企业被贱卖,被官商勾结吞掉,上面不知道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要是真的不知道,那岂不是把领袖当傻瓜了。
可是这些人既然拿了好处,那就天然的成为了改革派,他们的利益也需要改革继续加深。等到改革达到了目的,呵呵,第一批挨收拾的就是他们。
后世他们还能跑,还能出国,放在大明,你往哪里跑?跑你都跑不了。
朱翊钧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改革班底,首先瞄上的就是张家人。张居正的儿子孙子,这些人将来都是有大用的。或许能力不一定高,但是他们是自己的神主牌。
神主牌不能倒,一旦神主牌倒了,那麻烦就大了。
况且朱翊钧觉得,把他们放在自己的身边培养,用后世的观念教育,肯定能培养出眼光和信仰不一般的人物。这些人就是自己的文官潜邸之臣,武将潜邸之臣,也要培养。
选择适龄的勋贵子弟,陪着自己习武学兵法,用时间的时间培养,或许不能培养出帅才,但是将才一定能培养的出来。
以后编练新军,他们就是骨干了。
虽然这些准备不一定能达到朱翊钧的预期,但是不去做,那就肯定达不到预期。
朱翊钧来到慈宁宫的时候,李氏已经在等着他了,对于自己的皇帝儿子每天都过来吃早饭问安,李氏非常的满意。虽然心里面有事情,但是李氏还是温柔的笑着看着朱翊钧。
“娘,有件事情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朱翊钧抱起自己的弟弟朱翊鏐。
自己的老妈对这个弟弟有多宠爱,朱翊钧心里面一清二楚。小家伙现在四岁,也正是可爱的时候,朱翊钧对他也很喜欢。不过朱翊钧是绝对不会允许弟弟走前世的老路,要好好培养啊!
见到大儿子抱着小儿子的样子,李氏笑的很开心,烦心事也缓解了不少:“皇儿,有什么事情,说吧!”
“是这样的。”朱翊钧也犹豫,将自己之前的打算说了出来:“儿臣想建立一所学宫,选朝中大臣的适龄子嗣进宫陪儿臣读书。儿臣自己一个人读书,略显孤单了一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他们在一起读书,对儿臣的学业也很有好处。”
“况且张师傅和大臣们一心为国,无心顾家,儿臣觉得这样不好。不能让张师傅光顾着教导儿臣,但是忽略了对自己儿孙的教导,这不是圣明天子该做的事情。”
看着侃侃而谈的皇儿,李氏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说得多好啊!
伸手将朱翊鏐抱过来,伸手轻抚朱翊钧的头顶,李氏笑着说道:“皇儿长大了,这是好事情,我和张师傅商量一下,过些日子就给你建一个学宫。”
虽然李氏很多缺点,但是在对朱翊钧的培养上,她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
“娘,儿臣想亲自和张师傅商量。”朱翊钧噘着嘴,傲娇地说道:“这是儿臣的事情,儿臣要亲自说服张师傅,儿臣肯定能说服张师傅。”
李氏顿时就笑了,儿子的模样太可爱了,宠溺地说道:“好,皇儿亲自说,娘也相信皇儿肯定能说服张师傅。”
安慰儿子的同时,李氏也在心里面打定了主意,自己私下和张师傅打个招呼,别到时候出差错。儿子的想法也是好事情,向学是要支持的。
这顿早饭吃的很开心,朱翊钧卖萌装可爱,逗着李氏哈哈大笑,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
李氏是不郁闷了,高拱却郁闷了,一大早上来到内阁阁房,高拱就看到自己递上去的奏折。上面的朱批非常的刺眼,看得高拱眼睛都红了。
朱批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循例!
意思也非常的明白,那就是遵循以前的规矩,不要乱改。这还能行,高拱瞬间就生气了,要是一切向以前一样,那自己还折腾什么啊!
关键是,这根本不合规矩,按照正常的程序,奏折递上去之后,需要发回内阁拟定意见,然后送交皇帝批红加印,这才是正式的圣旨,才是正常的办事流程。
没有内阁票拟,这不合规矩,也打乱了高拱的布置。
原本高拱是打算奏折递上去,回到内阁,自己票拟意见,然后交给皇帝批红,小皇帝和李氏要依靠自己怎么可能不批红?只要批红了,这件事情就成了。
第十六章 冯保的杀手锏
高拱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份奏折居然直接就批红了,居然没用内阁票拟,高拱不能忍。
在屋子里面走了几个来回,高拱神色阴沉,事到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绝对不能走回头路。一旦走了回头路,对自己的声望打击非常的大,内阁首辅的位子能不能坐得稳都不一定了。
想到冯保得意洋洋的模样,高拱的脸色就越发的难看了。
“不行,要继续上奏,大朝会之日毕其功于一役!”高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倒冯,这是立威之举,如果立威失败,自己以后还如何秉政。
奏折批复下去之后,事情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更加的呈现出山雨欲来之势。
皇宫大内,朱翊钧陪着李氏吃晚饭,朱翊鏐一本正经的坐在桌子前面,小家伙从小就被教导宫廷礼仪,此时倒是有模有样的,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不过李氏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自己批复的奏折送下去之后,弹劾冯保的奏折陡然多了起来。
即便李氏没有非常敏感的政治敏感性,但是李氏也知道,高拱这是没完啊!
吃过了晚饭,李氏准备再和陈氏商量一下,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麻烦了。
这边刚吃完饭,冯保又扑通一声跪倒了地上,然后就是哭,声泪俱下的哭,那模样那叫一个伤心。一边哭一边表忠心,那模样看起来可怜极了。
朱翊钧再一次对冯保的演技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影帝级别的表演。
“娘娘,贬斥了老奴吧!”冯保一边哭着,一边说道:“现在外廷吵闹着,那就贬斥了老奴,不过司礼监绝对不能废,用老奴去平息他们的怒火吧!”
李氏看着冯保,紧紧的攥着拳头,身子都颤抖了起来,显然她被冯保这句话弄生气了。
皇宫大内,李氏能信任的也就是冯保他们这些太监了,对于外廷的官员,李氏并不熟悉,对于未知的恐惧,让她怎么敢废除了冯保。
似乎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冯保抬起头说道:“娘娘,高拱在内阁公开说‘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高拱这是要另立新君,他要拥藩王继位,高拱要做于谦啊!”
对于冯保的话,朱翊钧嗤之以鼻,这家伙就是在宣扬高拱威胁论,这明显就是和后世的某大国一样啊!
另立新君,开玩笑,那就等于造反,真以为这是三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快别闹了。
于谦能够另立新君,那完全是特殊情况,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为了断绝蒙古人的阴谋,于谦拥立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即便是这样,被放回来的明英宗还复辟了,更何况一个高拱。
况且于谦拥立的还是明英宗的弟弟,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可是人家也是兄弟。随便找一个藩王来继位,那是作死,明朝的内阁首辅可没有这个权力。
自己爷爷嘉靖的儿子,全都死了,跟自己老爹争皇位的景王死了,甚至连一个儿子都没留下。
拥立藩王,你拥立谁?正德皇帝没儿子,自己爷爷才能当皇帝,放着名正言顺的太子不拥立,你跑去找一个远支的藩王,朝堂上的人会答应?
不说那些卫道士,单单是权臣就不干,他们是自己老爹一手提拔起来的,辅佐自己才是正道,换个人,估计会被弄死一大片,大礼仪可是历历在目。
冯保这是要坑死高拱的节奏,朱翊钧看着冯保,眼睛微眯,这家伙对人心的把握还真是妙到毫巅。或者说对自己老妈的了解,真的是非常的清晰。
老爹死了,自己老妈现在就像惊弓之鸟,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害怕。
自己老妈的性格就不强势,她要是有武则天的性格,张居正冯保会有好下场?哪怕像慈禧太后,冯保这点小把戏,也是在作死了。
可是自己的老妈不是,她的性格敦厚淳朴,泥瓦匠的女儿,做婢女出身,谨小慎微才是她的性格。
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妈,被冯保这个高拱威胁论弄得大惊失色。
同时朱翊钧也在心理暗骂,这个高拱的情商这是低到什么程度了,这话是能在内阁里面乱说的吗?高拱还真就说了,只不过他说的不是‘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而是‘十岁皇帝,如何治天下’。
这两句话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完全就不是一个意思,一个是质疑朱翊钧能不能当皇帝,另外一个是质疑朱翊钧能不能治理好天下。
后面的说法虽然是实话,可是就算是实话,你也不能说啊!当然,这不是高拱情商低,而是他膨胀了。作为内阁首辅,顾命大臣,这话说出来就是告诉所有人,从此以后,我说的算了!
这话说出来也是一副专横跋扈,准备专权的节奏,听着怎么都想鳌拜一样的人物说出来的。
鳌拜算什么?无论是面对皇太极还是多尔衮,提鞋都不配。嚣张跋扈一时,结果还是被索尼和太后孝庄玩的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妈,朱翊钧叹了口气,自己老妈可没有孝庄那两下子。
高拱猖狂跋扈,或者是准备一展拳脚,人一膨胀就容易胡说八道,现在被冯保这么一曲解,直接就成了高拱要换一个皇帝。
这还了得?
真要是换一个藩王做皇帝,那自己母子三人什么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了。李氏真的害怕了,她怎么可能不害怕?朱翊钧能感受到,自己母亲的身子都在颤抖。
眼泪更是噼里啪啦的往下掉,神情却越来越严肃。
朱翊钧眯着眼睛看着冯保,这是弄权,为了达到你的目的,你在这里胡说八道,利用母亲对自己的信任,你吓唬她。你等着,老小子,我绝对饶不了你。
虽然李氏不是强势的女人,也不如武则天孝庄来的睿智,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你绝对不能低估她保护孩子的决心。
女人发起疯来,真的自己都害怕!
第十七章 大朝会
朱翊钧看着自己的母亲,他发现自己母亲的身子不颤抖了,但是双拳紧握,眼圈通红,朱翊钧知道,老妈这是准备和高拱拼了。朱翊钧却看着冯保,你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不过朱翊钧也知道,自己老妈是真的不喜高拱,这货真是嚣张跋扈。
比起高拱,张居正就好多了,对自己母后非常的尊重。况且朱翊钧也不想保高拱,这货现在就这么猖狂,真要是干几年之后,那还不得上天啊!
张居正就稳妥多了,虽然专权,但是人家变法,人家也没想着造反,这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重要。
反正自己需要变法党,张居正去培养,去抗雷,很好的选择。
虽然很想弄死冯保,不过朱翊钧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在老妈的眼里,自己就是一个十岁的小屁孩,说得话基本上什么分量都没有。
沉默的坐在龙椅上,朱翊钧看着冯保哭哭啼啼的给高拱上眼药。
“行了,这件事情本宫自有主张!”李氏一摆手,转身向着后面走去,连朱翊钧都没在搭理。现在的李氏急需一个能商量的人,这个人就是陈氏了。
朱翊钧看着趴在地上的冯保,从龙椅上下来,转身向着乾清宫走去。这一刻,朱翊钧知道,高拱完了。
朝廷的事情朱翊钧不是很关心,毕竟结果已经注定了。现在朱翊钧关心的是自己学宫的事情,这才是关键。第二天一早,朱翊钧很早就跑到课堂去等张居正了。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都要张居正点头,表面上张居正是自己的老师,实际上自己还需要张居正的帮助。
选择谁家的子弟,朱翊钧自己心里面也没有一个印象,但是朱翊钧相信张居正。凡是被张居正选中的人,自然是他的人,也就是改革派。
朱翊钧需要的就是改革派,其他的事情,朱翊钧并不是很在意。
“张师傅!”见到张居正走进来,朱翊钧先给张居正见礼,表现的很恭敬。张居正则是侧身受了这一礼,算是受了半礼,随后又给朱翊钧行了礼,这算是君臣之礼。
各自坐下之后,张居正开始给朱翊钧上课,课堂气氛自然是其乐融融。
朱翊钧不是小孩子,他自然知道该怎么样做好一个好学生,并且两世为人,背诵那些文言文的难度没有那么多大。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自然就好不少了。
等到课上完,朱翊钧笑着说道:“张师傅,朕准备建一所学宫。”
张居正心里面自然知道这个学宫是怎么回事,他早就得到了李贵妃的授意,详细的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也是一件好事情。自己安排人陪着皇帝读书,好处多多。
不说其他的,简单来说,自己能够更好的影响皇帝的想法和成长,这就是好事情。
皇帝年幼,长于妇人之手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况且宫里面还有这么多太监,让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长大,张居正也不放心。虽然知道皇帝接下来要说什么,可是张居正还是装作好奇地问道:“学宫?”
“张师傅,是这样的,张师傅即为内阁首辅,又为朕的老师,平日自然忙碌的很。朕就想张师傅怎么有时间教导自己的儿孙读书,不如让他们进宫和自己一起读书。”
“况且张师傅的儿孙,家学渊源,与朕一起读书,也能早晚请益,也有利于朕的学问涨进。”
“后来朕一想,朝堂诸公一心国事,想来也是疏忽对子女的管教,索性就一起送入宫中读书。他们可以得到张师傅的教导,也不失为一件美谈。”
朱翊钧的话说的很客气,打着为张居正好的旗号,同时还给张居正戴高帽。搭配上十岁小孩崇拜的小表情,朱翊钧就不相信张居正会不答应。
张居正自然不会不答应,这件事情好处太多了,陪太子读书都是一件抢破头的差事,何况陪皇帝读书。
自己能够控制了这个名额,能够拉拢多少大臣,这个账张居正自然是会算的。况且还有自己家的人,那好处就更多了。这群陪皇帝读书的人,以后肯定会被重用。
他们的父辈是朝中重臣,又陪皇帝读书,深的信任,重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在这群人里面,自己张家人自然就是领袖,除了皇帝之外,张家人说了算。等到登上政坛,这些人会给张家带来多大的助力,不用想都知道。
这样的好事情,张居正要是拒绝,那绝对是脑袋坏掉了。
“陛下思虑周全,臣代朝臣谢陛下隆恩!”张居正躬身行礼,态度异常的诚恳。
“这么说张师傅答应了?”朱翊钧自然大笑,伸手扶起张居正:“那这件事情就交于张师傅了,朕会让人准备好学宫的一切,张师傅尽管放心。”
看着朱翊钧一副“我办事,你放心”的模样,张居正笑着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君臣二人各怀心思,相视而笑,一时间气氛异常的和谐。
很快皇上要建学宫,找人陪读的消息就传了出去,这消息瞬间就成为了热点。只不过这个热点并没有太过热,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了。
六月十五,万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虽然大朝会是大事,可是也不会吸引全部人的注意力,大朝会即将发生的事情才是。这些天,高拱的倒冯运动更加激烈了,所有人都在等着大朝会上的这一次碰撞。
六月十五,清晨。
朱翊钧气的很早,穿上了正是的冕服。平常皇帝是不穿正式的冕服的,毕竟这玩意穿着很累,很麻烦。只有大场合,比如祭天祭祖之类的场合才穿。
这是朱翊钧登记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朱翊钧自然是要穿冕服的,以显示庄重。
在宫女太监的伺候下穿上了冕服,朱翊钧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自己,大明天子,这个天下的皇帝,执天子剑,号令天下!
“陛下,该上朝了!”冯保恭敬的站在朱翊钧的面前,笑着说道。
第十八章 香山夷人
朱翊钧登上皇位的时候,大臣们全都跪在了地上,对着朱翊钧行礼,三拜九叩的大礼。坐在龙椅上,朱翊钧享受着臣子们的三呼万岁,心里面还真是有些激动。
跪拜完毕,大朝会开始,文臣领班的高拱脸色黑如锅底。
因为高拱看到了冯保,那个太监站在皇帝龙椅的旁边,脸上笑意盈盈。经历过无数政治斗争的高拱,怎么会不明白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绝对的自信和把握。
事情也没有出乎高拱的预料,冯保宣读圣旨了,这份圣旨正是给高拱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学士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得停留,钦此!”
跪在地上的高拱,听着圣旨,只觉得眼前发黑,胸口发闷,半晌也没反应过来。
朱翊钧看着高拱,叹了一口气,他知道高拱是想不明白了,这辈子也想不明白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高拱今日的下场,其实就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拱不懂,也不懂尊重自己和母亲,由此下场,倒也不足为奇了。
看着瘫软在地上的高拱,张居正走过去,将高拱搀扶了起来,此时此刻,其他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这是什么情况?内阁首辅,顾命大臣,就这么罢免了?
朝堂落针可闻,大家的下巴掉了一地,怎么会如此?
冯保站在原地,看着高拱,嘴角露出了一抹冷笑,你以为这就完了?咱们走着瞧,不弄死,决不罢休。
大家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可是天子临朝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是下的第一道圣旨,圣旨以下,想要驳回可不容易。毕竟这圣旨太重要了,代表的东西也太重要了。
想要驳回,那就只能硬顶了,而这个能硬顶的人,只剩下一个人了。
一时间,无数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搀扶着高拱的张居正身上,如果这个内阁次辅站出来,那就还有一搏之力。只不过这就等于逼宫了,弄不好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张居正对这些人的目光视而不见,搀扶着高拱,神情悲戚。
“臣领旨谢恩!”高拱流着泪,跪下谢了恩,被张居正搀扶着走了出去。
朱翊钧看着高拱和张居正搀扶而出,目光炯炯,这一刻代表着大明一个时代的落幕,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启。朱翊钧看了一眼冯保,嘴角露出了一抹轻笑。
这是张居正的时代,这也是冯保的时代,这何尝不是自己的时代?
下了朝,高拱被锦衣卫压着回了家,收拾了东西,准备回乡,整个京城的官场大地震。不过地震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晚上,一道圣旨到了内阁。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着内阁拟旨,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此时的内阁之中,高拱走了,内阁大臣只剩下张居正一个人了。此时此刻,猛然间大臣们发现,张居正秉政内阁,彻底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加上小皇帝还小,张居正彻底成为了大明朝权势第一人。
第二天内阁拟旨,司礼监加印,圣旨正式下,大家猛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建学宫,找人陪读的事情。要知道这件事情负责的人可是张居正,一时间无数人恍然大悟。
张冯联盟的说法被很多人默认了,只不过现在张居正如日中天,没人敢明目张胆的说罢了。
朱翊钧在宫里面,对于这件事情的影响一点都不关心,他在见自己的姥爷,也就是武清伯李伟。或者说,正拿着武清伯李伟送来的一件东西。
玻璃,或者说是一块毛玻璃,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