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驾到-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养学者,什么都可以培养。即便大明的科技几十年不在进步,即便他们只能围着蒸汽机转,那也足够了。
一旦基础教育的培养和传承上来了,在蒸汽机基础上的大发展也就成了可能。
朱翊钧等待这一天早就不知道等了多了,如果能够赶在大明对东南亚动手之前做到,那么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迫击炮在山地丛林战之中的作用,朱翊钧深深的明白,当大炮运送不进去,迫击炮就成为了最好的武器。精准的射程,加上足够的威力,大明甚至可以从陆地上打到东南亚去,如果在装备了后装火枪,那就是屠杀了。
对此朱翊钧心里面是没什么压力大的,他也相信大明的军方心里面也没压力。
这天晚上朱翊钧很高兴,在王皇后略微有些担心的目光之中,朱翊钧喝醉了。
第二天一早,徐光启入宫了。
看着面前眼圈发红的徐光启,朱翊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等着听他给自己汇报。
“陛下,蒸汽机造出来了!”见到朱翊钧的第一时间,徐光启直接就跪在了的地上,大声地说道。说出这个话的时候,徐光启整个人都非常的激动,跪在地上身子都在颤抖,这是他多年的夙愿了。
从小被朱翊钧培养,从数学到物理学再到化学,徐光启学了十几年,到了今时今日,自己的所学终于用上来。当初发明座钟的时候,徐光启都没有如此激动,但是现在徐光启却激动的不行,因为他真的做到了。
徐光启记得很清楚,当初皇上和自己提到蒸汽机之中,眼中的神往,自己终究没辜负陛下的期望,自己做到了。
朱翊钧从龙椅上走了下来,径直来到了徐光启的面前,伸手拍了拍徐光启的肩膀,看着泪流满面的徐光启,朱翊钧的眼圈也有些发红,笑着拍了拍徐光启的肩膀,朱翊钧笑着说道:“好,真好!”
等到徐光启平复了情绪,君臣二人这才开始说话,徐光启也正式的向朱翊钧介绍起了自己发明的蒸汽机。
朱翊钧听得很认真,徐光启也说的很认真,整座大殿里面都是徐光启说话的声音。
“陛下,现在的蒸汽机还有很多缺点,再给臣一点时间,臣一定可以让蒸汽机进入使用阶段。臣已经开始研究了,一旦进入使用阶段,金属炮弹的制造就不成问题,到时候迫击炮就能进入量产了。”
“后装炮那边的研究也有进展了,相信很快也会为陛下拿出成绩来。”
“枪的那边的研究也在继续,金属定装子弹的研究一样有了进展,臣争取在蒸汽机可是使用的时候,研究出金属定装子弹。”
朱翊钧看着侃侃而谈的徐光启,心里面非常的欣慰,自己当年果然没看错他。此时的徐光启,别说五个师了,这是无价之宝,给什么都不换的存在。听着徐光启的话,朱翊钧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虽然这边研究取得了大突破,但是大明上下对这件事情知道的却没几个。
即便是知道的,也只是知道了武备司又有新发明了,但是发明了什么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全都是一无所知。要知道武备司的保密层级可是非常高的,守备比皇宫大内有过之而无不及,严防泄密。
那边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这边朱翊钧则是着手准备自己下江南的行程了。
在经过大半个月的争吵之后,朱翊钧定下了下江南的行程,一方面是反对派势微,另外一方面是朱翊钧不想再让他们整下去了。武备司的进度很快,这让朱翊钧也有了紧迫感,他需要尽快下江南。
第四百四十七章 驾临南京
朱翊钧下江南自然是要走水路的,陆上虽然也很好走,但是靡费太多,朱翊钧可是一个节俭的皇帝。再说了,走陆上,速度也太慢了。朱翊钧的船自然是不愁的,以大明现在的造船实力,造一艘龙船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了,朱翊钧是不可能造什么龙船的,杨广把这个称号彻底搞臭了。
朱翊钧的原则是从简的,当然了,朱翊钧是这么说,无论是内务府还是朝廷的官员,对于朱翊钧要求从简的态度都不置可否,打造这艘船的时候也没选择从简,你要是真的从简了,那就太不会办事了。
皇帝出行,还是去南京祭拜太祖,你太寒酸了怎么行?那是绝对不行的。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也不用朱翊钧操心,朝廷的政事有内阁和军机处,问题不大。
加上大明算得上国泰民安,没什么非要朱翊钧坐镇的大事情,内阁首辅大学士申时行为人老成持重,是非常合适的人选。朱翊钧也放心将政事交给申时行,毕竟这么多年了,申时行也证明了自己。
在准备完成之后,朱翊钧终于踏上了自己的大船,从北通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虽然朱翊钧也很想走走停停,一路玩着过去,但是不行啊!朱翊钧是要去祭拜太祖皇帝的,态度一定要有,所以这一路上朱翊钧连船都没下,直奔南京。走水路也很快,一路上畅通无阻,朱翊钧很顺利的就到了南京。
南京,作为大明曾经的国都,江南重镇,现在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皇帝要驾临,南京城上下自然要准备接驾,镇守太监、魏国公府,南京的大小官员,全都齐聚码头等着接驾。这里半个月前就戒严了,这一天更是到处都是军队,十步一岗五步一哨,非常的严密。
在迎接队伍的最前面,镇守太监冯时、魏国公徐维志以及南京六部大臣文武官员全都来了。
朱翊钧这一次没有要求从简,因为这是彰显自己皇帝权威的时候。
如果从简了,反而会被人看轻,当然了,在这个时候也没人敢看轻朱翊钧,虽然还没有喊出来,但是基本上朱翊钧的权威是继太祖和成祖之后的第三人。当船靠岸之后,踏板搭好,船上的护卫先走了下来。
这一次护卫朱翊钧的都是京营的人马,是张维贤从朝鲜和倭国带回来的老兵。
一个个身上杀气腾腾,踩着整齐的步伐走下来,军容严正,看得人热血沸腾,当然也有心惊胆战的。
等到护卫下来之后,跟随朱翊钧来南京的文武大臣也都下来了,最后才是朱翊钧。至于嫔妃,那是一个都没带,朱翊钧这一次来是要祭拜太祖皇帝的,带着嫔妃一起来不像话。朱翊钧倒是可以带王皇后来,但是京城还要她这位皇后坐镇,毕竟名义上是皇长子监国。
如果不是太后不管事情了,太后监国也是好的,毕竟这位太后以前就干过。
朱翊钧从船上走了下来,也没穿冕服,只是穿了一身常服,朱翊钧刚露面,下面的文武大臣就跪在地上给朱翊钧行礼。
目光从在场的大臣们身上扫过,现场一个人动的都没有,更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朱翊钧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大声地说道:“诸位爱卿,免礼平身吧!”
随着朱翊钧的话,臣子们这才站了起来,然后恭敬的侧身而立。
朱翊钧迈步从船上走了下来,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御辇直接进入了南京城。
南京的皇宫虽然闲置了有一些年了,但是却一直没有荒废,自从知道朱翊钧要来,南京这边又下了大力气修缮,倒是也像模像样的。朱翊钧入住南京皇宫之后,第一天只是召见了魏国公徐维志。
这是对魏国公徐维志的看重,这一点倒是没人说什么,只要其他人,那只能等到明天早上的召见了。
徐维志的年纪不算很大,但是他的身体并不好,来到朱翊钧的时候也还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
看了一眼徐维志,朱翊钧发现他很显老,也可能是身体不好的原因,没等徐维志行礼,朱翊钧就摆了摆手:“爱卿免礼吧!”说着朱翊钧就是一皱眉头:“爱卿的身体看来不太好啊!”
“回陛下,老毛病了!”徐维志也是一脸苦笑地说道:“谢陛下关心。”
朱翊钧点了点头,今天的谈话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见个面,彰显一下自己对勋贵的亲厚。
不过看到徐维志的身体,朱翊钧开口说道:“爱卿的身体既然不好,不如进京调养一下吧!京城的皇家医学院名医多,还有李时珍李太医坐镇,让他给爱卿好好看看,调养一下,想来应该会有好转的。”
听到朱翊钧这话,徐维志脸色就是一变,他不禁抬起头看向了朱翊钧。
事实上魏国公一脉一直都挺担心的,毕竟魏国公府在南京,当今皇上又是一个强势的,对手中的兵权极为看重。
如果说当今皇上想要收回魏国公府的镇守职位,没人会感觉到奇怪,难道这一次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来的?徐维志在这之前也做过猜测,现在听了朱翊钧的话,徐维志自然是要多想的,也由不得他不多想。
抬头见到朱翊钧只是微笑着看着自己,徐维志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事实上自从改制之后,朱翊钧就想过动魏国公府,但是不是裁撤或者是治罪,而是想要改变魏国公府世袭镇守南京的职责。详细的了解过之后,朱翊钧才是知道,虽然名义上魏国公府镇守南京,但是实权并没有那么大。
尤其是嘉靖年间的抗倭之后,朝廷采取募兵制,军队的指挥权基本上都在文官和总兵手里面。
魏国公府更多的像是一个摆设,当然了,即便是摆着,魏国公府也是江南的大拿,一般人不敢惹的那种。
在得知了这个内情之后,朱翊钧就没再想过打压为魏国公府,在军改之后,南京的军权归南京提督,掉兵权则去了军机处,魏国公府更是削了权的。
第四百四十八章 静谧如水
朱翊钧对于魏国公府并没有什么敌意,对徐维志就更没有了,只是单纯的想让徐维志进京治病。当然了,如果徐维志自己多想了,那就和朱翊钧没什么关系了,毕竟朱翊钧又没让他做什么。
徐维志虽然不知道朱翊钧的想法,也猜测不到这位皇帝想做什么,但是他却需要做出选择。
选择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去或者不去的区别,去,当然没话说,可是不去,那就要小心了,皇帝的好意可没有那么好拒绝。
沉吟了片刻,徐维志还是做了选择,他决定去,很果断的从心了。再说了,进京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自己还能距离皇帝近一些。在加上还有定国公府在,自己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臣想随陛下一起回京,也好在陛下身边伺候。”徐维志恭敬地说道。
朱翊钧看着徐维志,点了点头,这些老牌勋贵还真的是会来事啊!
皇上想要找理由收拾他们都很困难,不过这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祖上的功勋摆在那里,这是人样子,皇帝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处理他们。只要不做的太过火,皇帝还是要给他们尊重的,毕竟这些人都是后来者的努力目标。
除非是朱棣那种改天换地的情况,否则这些勋贵的地位还真是稳如狗。
“如此也好,爱卿可以和朕一起进京,到时候朕下旨给李太医,现在想见他一面可不容易。”朱翊钧笑着说道。
这是皇上在施恩了,不过徐维志也知道,李时珍现在是真的难请,作为大明的医方第一人,李时珍的地位太高,可以说万家生佛了。这是一个活着就封神的人物,一般人你拿他还真就没什么办法。
“臣多谢陛下!”徐维志连忙笑着说道,这个情是要领受的。
接下来君臣的聊天就轻松多了,一般都是家务事,说说徐维志的儿子女儿之类的,倒也是详谈甚欢。晚上朱翊钧留了徐维志在宫里面吃饭,到了宫门落锁的时候,徐维志才离开皇宫,外人一看只能感叹,魏国公府果然圣宠不衰啊!
第二天,朱翊钧召见了南京的所有大臣,毕竟南京这里也是有六部衙门的。
接下来的几天,朱翊钧要去祭拜太祖皇帝,仪式也是很繁琐,很费时间的。
夜,静谧如水。
自从朱翊钧入住了南京的皇宫之后,这里多少恢复了一些人气,倒是让这里显得热闹了很多。有了朱翊钧驾临,南京城也更像是一个首都了。朱翊钧走在南京皇宫里面,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前世这里已经毁坏的差不多了,但是朱翊钧现在却走在这里。
“陛下,王公公来了!”跟在朱翊钧身后的魏朝开口说道。
魏朝,张鲸的干儿子,朱翊钧准备的东厂接班人,朱翊钧也不会因为他是张鲸的干儿子而不用他,太监的传承就是这样的,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失势了就是失势了,不会因为干儿子在位而有权力。
这一次朱翊钧没有带张鲸而是带了魏朝,为的就是对他的考验,同时也是给外界一个信号。
至于魏朝口中的王公公,乃是一个叫做王安的小太监,当年是跟在朱翊钧身边伺候的,自从内厂成立之后,王安就入了内厂,是朱翊钧培养的内厂接班人,这些年下来,王安已经成熟了,是时候拉出来遛一遛了。
“让他过来吧!”朱翊钧点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要知道自己到南京来,可不是真的为了祭祖来的。
王安很快走了上来,看了一眼王安,朱翊钧不禁感叹,当真是时光如水啊!
当年在自身边的伺候的小太监,如今也已经而立之年了,见王安要跪下磕头,朱翊钧摆了摆手:“行了,站起来回话吧!”等到王安站起身子,朱翊钧这才开口问道:“你到江南三年了吧?”
“回皇爷,奴婢在江南三年了!”王安连忙回答道,脸上全都是恭敬的神色。
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就和朕说说吧!”
朱翊钧没有限定范围,这个不限定范围才是要命的,不过这也是对王安的考验,如果你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好,那么王安这个人就是不合格的,别说重用了,估计现在的位子都保不住,这一点王安是知道的。
“是,皇爷!”王安心里面也有准备,倒也不显得慌乱,整理了一下思路就开始说了。
“自从朝廷风气开放以来,江南之地经商之风盛行,百姓也不以言利为耻了,各地出现了不少的工厂,纺织业发展的更是非常厉害,江浙一带改稻为桑,如果不是新作物的出现,怕是粮食已经不够吃了。”
这一点朱翊钧倒是知道,虽然毛纺织很火爆,但是丝绸的也彻底的走向高端了。
毛仿品便宜,丝绸不但没受到影响,但是价格却一路走高,这一也是朱翊钧主推的原因。
有了利润,自然就要生产,这是永远不变的商业规律,改稻为桑也就不出奇了。不过朱翊钧也不在意,这是他早就想到的事情了。以后丝绸可是要出口的,作为高端产品,贵族产品,自然价格是要走高的。
“江南各地的商贸繁盛,问题虽然也有一些,但是却也不严重。”
“偷税漏税有税务司,暗中也有买卖奴隶的,废除奴仆在江南之地的效果并不好。皇爷推出的雇佣契约,到现在为止朱执行的并不到位。”见朱翊钧点头,王安再一次开口说道:“不过现在已经在好转了。”
这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如果条件好了,百姓有活路,谁愿意卖儿卖女啊!
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朱翊钧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不过有一个问题朱翊钧还是关注的:“秦淮河的情况如何?”
秦淮河,扬州瘦马,这两个词语听起来很美丽,可是背后是多少血泪啊!与后世不同,后世更多的是自愿的,强迫的很少,虽然也有,这个时代却恰恰相反,强迫的多,自愿的少,朱翊钧需要立威,这些人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锦衣卫出动
朱翊钧这一次到江南来,除了立威,基本上也就是解决琐事和加快一些政令的推行的。比起长江以北,长江以南的政令推行就差很多,这一点朱翊钧心里面知道的很清楚,但是这是一个慢工细活,不是什么快的事情。
现在听了王安的话,朱翊钧也算是有点想法了,立威肯定是要立威的,不然做不成。
当然了,更多的是从官员的身上去考核,看来得好好的查一查了。
王安见朱翊钧在静思便停下来没有在继续说,半晌见到朱翊钧对着自己点了点头,王安这才开口继续说道:“总体上来说江南之地大事不多的,但是却多的是纷繁的小事情,汇聚起来也就是大事了。”
“缺一个强势人物处理一下是不是?”葛丹自然听出了王安话语里面的意思,笑着说道。
事实上南京有六部,但是基本上得不到重用,更多的是打发养老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南京这里的官员懒政要严重的多。官场上人浮于事,大家谈论风花雪月多过谈乱时政,大家花在写诗饮酒作画上的时间,远比花在公事的时间上多。
很多南京的官员品级非常高,资格非常老,北京来的文书很多时候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有种反正我都这样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这些人是造成南京官场风气的主要原因,朱翊钧不止一次的想要裁撤掉南京。
当然了,裁撤掉是一刀切的做法,如此做是不行的,这一点朱翊钧心里面也很清楚。
南京的官场风气必须要改,裁汰老弱,同时给南京六部衙门的官员一个上升通道,比如想要入阁或者想要入六部,必须在南京做出成绩来。另外通过考成法来严厉的考核,南京也不是养老之地。
想要寄情山水,想要诗词歌赋,那就别做官,这些都是朱翊钧来到南京的目地。
为此朱翊钧甚至准备在南京多呆上一段时间,好好的整顿一下这里的风气。
看了一眼王安,朱翊钧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开口说道:“行了,朕知道了,朕会派人去做一下事情,到时候你好好配合!”说完就摆了摆手,示意王安退下了。
南京一定要整治,这一点没得商量,朱翊钧也找到了切口,那就是从秦淮河下手。
虽然不知道秦淮河的后面站了多少人的,但是朱翊钧敢肯定,秦淮河的后面站着的绝对是大佬之中的大佬。
“魏朝,去把李彪给朕找来!”朱翊钧看着魏朝,然后开口吩咐道。
锦衣卫自从被朱翊钧拆分了之后,他们的主要职责转向了宪兵的方向,朱翊钧也对锦衣卫进行了清洗,并且废除了恩荫为官。可以恩荫读书,比如进入皇家讲武堂,但是绝对不允许恩荫为官。
你要是不能从学校毕业,那么就不可以为官,无论是谁的儿子。
当然了,制度是好制度,但是能够执行到什么程度,这一点朱翊钧心里面也没底。
花钱买进名校的事情后世也一大堆,何况这个时代的勋贵该多有权势,除了严加防范之外,朱翊钧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无论在任何体制下,总有些人想要走捷径,问题是有些人还就能走得通。
很快李彪就来了,见到朱翊钧之后,李彪直接躬身道:“陛下!”
看了一眼李彪,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锦衣卫这几年也没什么大事情,你倒是清闲了起来了,倒是朕的不是。这一次朕找你来,为的也不是什么大事情,而是有些事情交代你去办!”
听了朱翊钧的话,李彪没有接话,只是静静的听着,等着朱翊钧给自己分配任务。
“去查一查秦淮河,朕想知道秦淮河的废除奴仆做的怎么样了,查一查人贩子,查一查逼良为娼。”朱翊钧看着李彪说道:“朕会让内厂配合你,无论牵扯到谁,一查到底,明白吗?”
虽然朱翊钧的语气很轻,但是李彪却从这里面听出了杀伐之气。
事实上朱翊钧也知道,只要秦淮河这样的红灯区存在一天,有些事情就很难避免,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自己即便下手管了,但是几年之后怕是也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保持一个长期高压的态势,就成了必须做的事情。
自己作为皇帝又不能总留在南京不走,所以南京的官员必须要严厉整治。
“陛下放心,臣知道怎么做!”李彪恭敬地说道,脸上的表情也没什么变化。
这件事情在别人看来或许是烫手山芋,但是在李彪这里却并没有那么烫手。无论是在内厂还是在锦衣卫的时候,李彪都是能力极强的存在。对于这些事情,李彪不是驾轻就熟,那也是游刃有余。
等到李彪走了,朱翊钧开口说道:“传旨下去,朕要在南京京察,让南京山下的官员全都做好准备。”
京察,大明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洪武时规定三年一考,后改为十年一考,弘治年间规定六年举行一次,京察与大计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帝国统治做出贡献。
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明显,在发展的后期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朱翊钧在建立了反贪司和法纪司之后,京察被从新拿了出来,京察也改为有都察院主导。
在南京干一次京察,这也是朱翊钧早就想干的事情了,同时这也是在配合李彪那边的行动。
像南京这种地方,想要通过官场手段查出一名官员的罪证,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代又没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旦罪证被毁灭,那就很难查清楚,朱翊钧也没时间在这里浪费,索性就选择剑走偏锋。
朱翊钧在南京京察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自然也是一片哗然,然后就是恐惧了。
第四百五十章 播州之败
对于清查的事情,朱翊钧并没有太上心,交代下去之后就让人去办了,到了如今这个时候,朱翊钧早就不是以前需要事必躬亲的时候了。朱翊钧已经有了一大批爪牙为他做事情了,根本就不需要他去亲力亲为。
朱翊钧在南京的主要作用就是坐镇,同时彰显自己的皇帝意志,这一点很关键。
朱翊钧很悠哉的等着结果,南京上下却是乱了起来,锦衣卫四下出动,因为又内厂的配合,行动起来那叫一个快准狠,通过秦淮河牵扯出了好几个大案,倒卖人口逼良为娼,这些案子瞬间轰动了整个南京。
当然了,这些大案的后面还有人,皇帝必然是要深挖的,一时间整个南京风声鹤唳。
这些对朱翊钧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甚至连一个上书的人都没有,谁都知道这是皇上的意思。
秦淮河的案子谁都知道,那里面的水太深,牵扯的人太多,从这个方向上来看,根本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去掺和一下。一旦被皇上盯上,说不定自己就会被牵连进去,这一点非常非常的关键。
不过朱翊钧也不是没事情做,而且是大事情,因为南边终究是出事情了。
原本朱翊钧以为自己都这么牛逼了,大明都这么强盛了,敢捋虎须的人应该没有了,然而朱翊钧想错了,还是有人敢的。这个人就是杨应龙,显然这些年朝廷向北的策略让杨应龙飘了,可能觉得大明提不动刀了。
“皇爷,播州战报!”魏朝站在朱翊钧的身侧,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翊钧看了一眼魏朝,既然说的是战报而不是捷报,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打输了。
通常情况下,即便是小败,官员也会春秋笔法一下,不说胜也会说成是势均力敌。现在没有说胜,也没说势均力敌,那就只能说明春秋笔法盖不住了,这场败仗应该是很严重的,非常严重,已经没有办法春秋笔法了。
“说说吧!”朱翊钧看了一眼魏朝,也没伸手去拿奏折,只是淡淡地说道。
“是,皇爷!”魏朝不敢怠慢,连忙打开战报看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是四川巡抚王继光上奏,播州土司杨应龙不服王化,不尊朝廷,四川官军弱不经战,非常轻视,久欲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他的居所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早有不臣之心。”
“王巡抚派兵进剿,派遣参将郭成,总兵刘承嗣统兵征剿杨应龙,败于娄山关以南白石口,全军覆没,仅郭成身免。杨应龙聚万兵马进攻四川,血洗綦江。”
朱翊钧听着魏朝的话,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魏朝知道,自己家的这位皇爷恐怕已经是愤怒的不能在愤怒了。
自从自己家的这位皇爷登基开始,朝廷什么时候吃过败仗?打瓦剌,打朵颜三卫,打科尔沁,打倭寇,打倭国,打察哈尔,每一次都是大胜,每一次大胜都把朝廷的声威推到了新的高度,自己家的这位皇爷能忍?
王继光是不是有罪,不重要,杨应龙是不是王继光说的那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自己家的这位皇爷是怎么想的,一旦皇爷想要打,别说一个杨应龙,即便是十个杨应龙也会被砍了脑袋。
“传旨四川巡抚王继光,让他稳住四川,四川绝对不允许有失,否则他的脑袋就不用要了。”
朱翊钧的语气很淡,但是语气之中的杀伐之气却很重,四川巡抚的脑袋直接挂在了裤腰带上。
“传旨皇家水师提督戚金,命他率领皇家水师舰队南下,直奔琼州,传旨蓟辽提督刘綎,让他率领精锐人马三万来四川坐镇。”朱翊钧用他依旧很平淡的语气说道:“朕这一次要彻底扫平川云之地。”
原本朱翊钧还想等一等,但是现在朱翊钧不想等了,他不能让杨应龙乱跳,必须拍死。
“传旨给皇家医院,调遣医护人员千人,调集所有能够调集的金鸡纳霜。”朱翊钧继续说道:“传旨黔国公让他到南京来,朕要见他,这么多年在云南蹲着,也是时候出点力了。”
大明的东南亚战略,沐国公府是一定要出力的,这一点没有一点的悬念。
不过朱翊钧对黔国公府很不满,这一次朱翊钧准备借着对南方用兵的机会打压一下黔国公府,这些年黔国公府在云南做的越来越过分了。因为云南天高皇帝远,朝廷为了安抚他们做出来的举动,让他们更加的狂傲了。
上一代的黔国公沐朝弼,理应被逮治罪,可朝中商讨此事时大家都觉得很为难,都说沐朝弼有上万训练有素的军队,逮捕他怕引起士兵不满,激起边疆少数民族的反叛。
为此,朝廷决定先提升沐朝弼的儿子,后皇帝派出缇骑去把沐朝弼逮捕了,士兵都不敢动。沐朝弼被逮到京城后,考虑到他家族的功绩,皇上免去了他的死刑,并把他囚禁在南京的大牢里,最后幽禁至死。
虽然事情是这么说,可是谁都知道朝廷这是在顾忌黔国公府的地位和实力。
自从那一次之后,黔国公府有些事情做得就更过了,只不过朱翊钧一直没腾出手来了,这一次自然是要好好的收拾一番的。各地的藩王都进京了,朱翊钧不可能把黔国公府留在云南,尤其是自己打算大力的开发东南亚。
一旦自己的战略成功了,黔国公府会就成为趴在自己战略上吸血的存在。
魏国公府自己都要整饬,何况黔国公府,这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