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一早,朱翊钧起床之后依旧有些睡眼惺忪,都说大明朝的皇帝不愿意上早朝,实在是太早了。
  朱翊钧此时也更佩服自己的老祖宗,也就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位坚持上早朝上了一辈子,特别勤劳,后世子孙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过这么早起,还真是考验人的毅力,也怪不得钱宰会做那样的诗了。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上了早朝,朱翊钧静静的坐着,基本上早朝就是走个形式。
  对于这样的早朝,朱翊钧是真的没兴趣,什么事情他说了也不算。现在大明朝的运行是这样的,奏折到了内阁之后,张居正负责票拟,然后送到司礼监盖印。
  自己老妈对张居正很信任,基本上他票拟的东西一字不改,直接交由张宏批红,也就是盖上玉玺。
  这样一份圣旨就形成了。
  基本上圣旨的内容就是张居正票拟的内容,早朝的事情听听也就是了。
  “皇上,臣户科给事中张彻弹劾黔国公沐朝弼!”朱翊钧还没回过神来,那边已经有人站出来了,事情还不小,直接弹劾黔国公沐朝弼。
  朱翊钧看看张彻,又看了看张居正,张师傅,咱们这个是不是玩的有点大?
  即便你想收拾一些官员立威,可是也不用直接对黔国公下手吧?云南沐家,基本上就是云南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他又不在京城,你和他较劲做什么。
  张居正见朱翊钧看自己,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面却恼怒异常,这张彻想做什么?
  无缘无故的,张居正才不会去招惹黔国公,一旦真那么做了,那事情就麻烦了。勋贵虽然不怎么掌权,但是十分的不好惹啊!尤其是地方勋贵,绝对的树大根深。
  黔国公就更是如此了,云南人马基本上都在他的手里面,动他麻烦不小啊!
  “臣弹劾黔国公事母嫂不如礼,夺兄田宅,匿罪人蒋旭等,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张彻不管别人怎么看,跪在地上,双手托着奏折,大声地说道。
  朱翊钧听得皱眉头,事母嫂不如礼,这一条可不是乱揍的,这是不孝。
  藏匿罪人,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这是有图谋不轨之心,这罪名可就大了。不忠不孝,朱翊钧听的直皱眉头,虽然御史一项都是乱放炮,可是这一次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毕竟这奏折听起来都是有其事,可以查的,如果是假的,那就是栽赃污蔑了。
  不过想到风闻奏事,朱翊钧就皱眉头,这个制度必须要改,要设立一个纪检部门。不能光你听说就行了,省的他们成天放嘴炮,说了不用负责任,还不整体胡说八道。
  “诸位爱卿觉得张爱卿所奏如何?”朱翊钧目光在大殿上面扫过,开口问道。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没人说话,其实关于黔国公的事情,重臣多少都知道一些。这几年弹劾他的奏折可不少,可是大部分都压下去了。谁也没想到张彻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上奏。


第五十九章 内阁议处
  包庇勋贵,文官不为也,弹劾他们就很积极,一时间朝堂上有些了冷场了。
  朱翊钧转头看向了勋贵那一边,想看看有没有人站出来求情。结果朱翊钧失望了,他们也没人站出来,朱翊钧一皱眉头,看来这个沐朝弼人缘不怎么样啊!
  “这件事情交给内阁议处!”朱翊钧想了想,直接说出了这个万金油答案。
  内阁现在两个大学士,一个张居正,一个个吕调阳,吕调阳做大学士的策略就是紧跟张居正,毕竟他是张居正举荐入内阁的。基本上现在内阁就是张居正说的算,交给内阁议处就是让张居正去办。
  对于这件事情,朱翊钧根本就没什么兴趣,正好看看张居正的手段。
  在大明朝有两个敏感问题,一个是牵扯到宗室藩王,一个是牵扯到勋贵,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这种头疼的事情交给张居正就挺好,朱翊钧再一次觉的皇上绝对不能冲锋在前。
  现在朱翊钧更理解天启皇帝了,魏忠贤那就是刀,是盾,能杀人,还能背黑锅,反正皇上是不会错的。你们想斗,那你们去找魏忠贤斗。
  反倒是崇祯皇帝,事事冲在面前,很勤勉,很用心,可是皇帝和大臣之间的缓冲就没了,很容易变成君臣对立。比如崇祯杀了一大堆大臣,结果杀大臣的帽子扣在了脑袋上了。到了后来,很多人大臣都对他寒心了。
  要是文臣有一个严嵩一样的人物,或者太监有一个魏忠贤一样的人物,那就好很多,奸臣当道,中正之士更应该匡扶社稷,大明朝是有这个政治环境和土壤的。
  比如现在的张居正,自己有什么头疼的事情,全都可以交给他,反正自己小,他又是顾命大臣。
  将来实在怨望太大,还能说张居正挟天子以令天下,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地位。要是自己冲上去,那就没机会了。
  沐朝弼事情完了,下面就该商议其他的事情了,朱翊钧又看向了张居正,不是说要考核官吏吗?你的考成法呢?快点拿出来啊!朕还等着看。
  见皇上总是看自己,张居正有些不明所以,自己有什么不妥的吗?
  一直等到散朝张居正也没说他的考成法,这让朱翊钧有些失望。不过张居正也说出来要京察,要严格选任官吏,总之一句话,要收拾官吏了。
  朱翊钧听到这个就有些无精打采了,没有考成法,这个听起来像闹玩一样。
  张居正的改革里面,一条鞭法朱翊钧不感兴趣,那玩意就是一个半成品,连我大清的摊丁入亩都比不上。唯一让朱翊钧感兴趣的就是考成法,官员的考核制度,那真是牛的不行不行的。
  如果把官员考核制度搭配上党校制度,啧啧,牛的一塌糊涂。
  不应该叫党校,应该叫大明皇家行政学院,名字听起来就挺带感的。
  散朝之后朱翊钧就回到了慈宁宫,天气越来越冷了,朱翊钧已经让人去打铁炉子了,只不过还没做出来。炭盆这种东西,朱翊钧是用的够够的了。
  铁皮子烟囱或许费劲一点,但是朱翊钧相信这个时代还是有高手工匠的,问题应该不大。
  “母后!”
  慈宁宫里面,李太后正在做女红,给自己的小儿子缝衣服。现在的李太后基本上将心思全都放在了自己的儿女身上,当然了,大部分都在儿子身上。
  对大儿子是严厉,是希望他能做一个好皇帝,对小儿子那就是宠溺了。
  朱翊钧没觉得有什么,前世他见多了宠溺孩子的家长,他的父母就宠溺弟弟,百姓爱幺儿。自己老妈虽然是太后了,可是骨子里面小百姓的作风是改不掉的。
  “散朝了?”看着朱翊钧,李太后脸上的笑容也灿烂了起来。
  对于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李太后真的很满意,自从登基以来非常的勤劳,每天坚持看奏折,跟着张师傅学习政务。学问那边也没丢小,无论是学宫那边还是张师傅这边,全都跟着学。
  宫里的太监宫女全都是称赞,大臣也颇多夸奖之语,明君气象已经显露了出来。
  对自己也是至纯至孝,每天都会过来看看自己,有时间就一定过来陪自己吃饭。每天练武,身子也越来越健硕,虽然个子还不高,但是已经有些英武之气了。
  “恩!”朱翊钧当然不知道老妈在想什么,笑着说道:“母后还是不要太劳累了,要注意休息!”
  李太后笑着看着儿子:“行了,母后还没老呢!”
  朱翊钧当然知道老妈没老,老妈今年才二十八岁,放在后世好多人还没结婚,更别说生孩子了,还每天开心的玩乐。老妈现在不但做了母亲,还做了太后,想来也是不容易。
  “那也要注意一些!”朱翊钧颇有些感触地说道:“有没有让李太医进宫看一看?”
  “看了!”对于儿子的关心,李太后还是很开心的,便笑着说道:“李太医的医术很高明,母后的身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些中气下泄,气血亏虚,李太医已经开了药方调理了。”
  “听李太医说皇上要建一所医学?”李太后看着儿子,迟疑着问道:“那怕是要花不少钱吧?”
  朱翊钧知道这是母亲另外的一个性格:抠门,当然,也分什么事情,比如后来给他老儿子娶媳妇的时候,那真是倾尽所有,甚至不惜抄了张居正的家。也不知道是哪个二货鼓动的,知道了一定要弄死。
  不过这就是父母了,大儿子是皇帝,自然不用操心,对于小儿子就生怕他过不好了。后世的父母不也是如此,给儿子卖房子娶妻,花费的可能是一生的积蓄,甚至还为此背上了外债。
  一样无悔,一样无私,朱翊钧能理解母亲的想法。
  “儿臣前些日子看了典籍,发现很多好的医术都失传了,比如当年华佗的医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残破不全,儿臣就想收集一些,然后加以整理。”
  “先人留下来的东西,不能这么浪费啊!说不定还能找出什么古籍古方,到时候能治好多病。”


第六十章 学习使我快乐
  “应该不会花太多的钱!”朱翊钧见母亲还是一脸的犹豫,有些无奈地说道。显然自己刚刚说的那些对母亲来说没什么吸引力,她还是比较关心钱的问题。
  “那还好!”李太后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朱翊钧也没指望自己的内库出多少钱,内库现在归老妈管,出钱多了,老妈肯定不愿意。
  对于朱翊钧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就不算事情。这个道理在后世都快成普世价值了,反而是那些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那才是真的麻烦。
  自己可是后世来的,赚钱还不是非常容易的。
  母子二人有闲聊了一阵,又一起吃了晚饭,然后朱翊钧就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
  接下来的几天也没什么大事,朝堂上下安静的要命,或许是觉得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都消停一点的好。除了沐朝弼的事情,暂时也没什么其他的事情。
  关于沐朝弼的事情,朝堂上的风向分为两种,一种是严惩沐朝弼,毕竟他的确罪大恶极。
  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彰律法。
  另外一种就比较多的顾虑了,他们认为沐朝弼在云南多年,手握重兵。如果让沐朝弼进京,说不定会造成云南动荡,土人造反,到时候云南就糜烂了。
  一方攻讦对方不顾云南安危,一方攻讦对方姑息养奸,饮鸩止渴。
  虽然吵的厉害,可是朱翊钧却看出一点苗头,这些人虽然吵得厉害,可是针对的却不是沐朝弼本身,也不是这件事情本身,反而隐隐朝着张居正而去的。
  这是两头堵,无论张居正选择那条路,事情的最终走向如何,有一方永远是对的,到时候必然会弹劾张居正。
  朱翊钧第一次感觉到了改革的难度,这还没提考成法,只是说了京察严查,清理一下官员队伍,结果就有人坐不住了。怪不得考成法出来之后,官员怨声载道。
  当所有人都看着张居正的时候,张居正出招了。
  朱翊钧看到张居正的票拟之后,对张居正都佩服不已,这政治手腕不是一般的高超啊!
  张居正在前面先写明了这件事情要严查,所以让沐朝弼进京,同时也安抚沐朝弼,清者自清,来京城不是治你得罪。一来是朝见皇上,二来则是有人参你了,你来解释一下。
  如此一来,事情的重要性就下来了,也不怕沐朝弼不来。
  让你来朝见皇帝你都不来,你沐朝弼想造反?捏着鼻子沐朝弼也得来。再说了,这也没有直接把沐朝弼治罪,他也不会太担心,等到到了京城,沐朝弼还不是认人宰割。
  关于云南的安排,沐朝弼离开云南之后,云南的大小事务全都交给世子掌管。
  这里面又挖了一个坑,摆明了就是不让沐朝弼安排身后事,如果沐朝弼真的在京城被收拾了,那直接就让他的儿子继承沐国公的爵位。
  朱翊钧相信这样的做法,沐国公府一定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朝廷摆明了就是针对沐朝弼,不是针对沐国公府,沐国公府会为了一个沐朝弼造反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么多年了,沐国公府支脉甚多,没人会傻到为了沐朝弼造反。
  如果沐朝弼在云南或许会鱼死网破,可是他在京城,鞭长莫及啊!
  朱翊钧对张居正很佩服,他在疯狂的学习着张居正的一切,他的政治手腕,他看东西的眼光,他做事情的风格和分寸。朱翊钧虽然两世为人,但是这些东西他都不会。
  前世他也不是官员,这一辈子才十岁,他要学着怎么玩弄权术,怎么玩弄政治。
  皇帝的身份很有用,但是也不是万能的,朱翊钧需要给养,而张居正恰恰能给朱翊钧这样的给养。
  沐朝弼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朝廷再一次恢复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大家基本上都准备着过年,也没人惹事。张居正的京察没有大规模的开始,应该是准备到明年开春来一波大的。
  别人都没事,朱翊钧这个皇上也就闲了下来,开始筹建医学。
  张居正掌医学院,主要以太医院的太医为主,同时准许太医推荐有能力的医者入医学。经过李时珍的考核之后,合格的可以评为博士。
  选拔出博士之后,医学就开始招收学生了,第一批学生基本上都是这些医学博士的学生。
  医学没有放在皇宫里面,朱翊钧把这个学校放到了皇宫外面的一座府邸里面,就是原本严嵩的府邸。足够大,也足够好,简单的修整一下,直接就能用了。
  朱翊钧在他们搬进去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了一本医书,朱翊钧自己编写的。
  《伤口清创术》就是名字,主要讲解的是外伤,其中解释了细菌,解释了消毒等等概念。这算是医学的一个研究方向,中医发展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进入瓶颈了。
  把脉针灸火罐刮痧,这些东西对于一些病症是没用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朱翊钧准备从外伤开始,然后演变成外科,这样才能实现中医的突破。
  医学那边虽然磕磕绊绊的,可是也走上了正轨,朱翊钧又把注意力转移到魏良辅这边来了。魏良辅的太常寺卿之位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张鲸开口,张居正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两个人初步建立起了信任的关系,正在向着全面合作一点一点的前进。
  成为了太常寺卿,但是魏良辅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弄戏。一些简单的东西已经弄出来了,幸亏这是万历年间,这要换成大明开国的时候,这唱腔朱翊钧都不知道怎么弄了。
  要知道大明的官话可是凤阳话,就是安徽方言,你这没法唱后世的京剧,倒是能唱花鼓歌。
  好在太宗皇帝是燕王,也迁都北京,经过这么多年的融合,已经有些后世京腔的意思了。虽然还有很多凤阳话,但是也不是没法弄。
  大清虽然影响了京腔,但是也没那么大,毕竟他们说的是满语。
  唱腔弄完了就可以开始排练了,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朱翊钧就准备守岁看戏。


第六十一章 过年
  冬天一切都显得萧条,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下了大雪,皇宫里面到处都是雪,朱翊钧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在皇宫里面堆雪人,而且还是亲自动手。
  一群太监宫女在旁边看着,脸上的表亲非常的纠结。
  七八个孩子玩闹的很开心,这样放松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很难得。
  朱翊钧的老爹孩子不少,出了李太后两儿一女之外,还有其他的公主。朱翊钧原本只打算带着永宁堆雪人的,对于自己这个妹妹,朱翊钧非常的怜爱。
  谁知道小姑娘管不住嘴,或许是兴奋过度了,总之消息就走漏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朱翊钧知道事后会被老妈教训,不过看着他们玩闹的高兴,也就不说什么了。
  在不远处的台阶上,李太后身上披着大氅,眺望着不远处的位置,看着朱翊钧带着弟弟妹妹堆雪人,欢快的笑声不时的传过来,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皇宫是一个规矩大于感情的地方,这样一幕可不多见。
  “让人给他们准备热汤,在准备干衣服!”李太后不准备过去了,原本听说皇上带着弟弟妹妹在雪地里面玩耍,李太后准备过去好好教训一下儿子。
  可是看到这一幕之后,这种想法就没有了,心中不禁有些怅然。
  “要是着凉感染了风寒就不好了!”李太后嘱咐完了之后,笑着说道:“咱们去乾清宫,到那里等着他们!”说完就快步的向屋子里面走去。
  从张鲸的脑袋上摘下帽子,直接戴在雪人的脑袋上,朱翊钧大声的宣布:“咱们的雪人完成了!”
  “永宁,把那个扫帚拿过来!”朱翊钧招呼了一声永宁,等着她把扫帚拿过来,朱翊钧直接将扫帚插在了雪人的身上,笑着说道:“这样才完美。”
  一群小人小脸冻得通红,但是表情却异常的兴奋,如此轻松的玩耍机会是不多的。
  “好了,现在该回去了,朕准备了好吃的,大家一起去吃!”朱翊钧笑着拍了拍手,这些孩子太小,这么冷的天气不能在外面时间太长。
  加上刚刚玩闹的厉害,说不定已经出汗了,在外面继续折腾下去,很容易感冒的。
  带着弟弟妹妹们进了大殿,朱翊钧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妈。手里面端着茶碗的老妈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朱翊钧心就咯噔一下,果然还是没瞒得住老妈。
  “参见母后!”
  在朱翊钧的带领下,一群人连忙给李太后行礼。
  只有朱翊鏐,小家伙直接跑过去扑到李太后的怀里面,结结巴巴地说道:“母后,母后,儿臣刚刚堆了一个大雪人,皇兄说那是扫地雪人,可厉害了。”
  伸手点了一下朱翊鏐,李太后慈爱地说道:“都去洗个热水澡,别受凉了!”
  一群孩子作鸟兽散,朱翊钧也去洗澡了,这个不能耽搁,不然真的会感冒的。洗完澡出来,朱翊钧便陪着老妈坐在那里聊天,说着说着,朱翊钧就想到一件事情。
  “母后,不如明日让姥爷一家进宫来吧!”朱翊钧开口说道。
  “宫里面明天搭台唱戏,连舅舅家里面的人也接过来,大家一起热闹一下,好好过一个团圆年!”一边说着,朱翊钧一边看着老妈的反应。
  见老妈颇为意动,心里面也就有了底了,自己果然没想错。
  “这合适吗?”虽然对儿子的提议很感兴趣,可是李太后还是有些迟疑。
  “有什么不合适的!”朱翊钧笑着说道:“又不是让他们在宫里过夜守岁,只是早上接过来看戏,晚上就回府上守岁。到了晚上,母后也要和宫里面的人一起守岁啊!”
  皇宫大内除了自己老妈之外,还有陈太后,还有几位太妃,这些人都要聚集到一起来守岁。
  “那行,让他们都进宫热闹一下吧!”李太后最终还是没能抵御儿子的诱惑,点头答应了朱翊钧的提议。
  朱翊钧也是好心,老妈一个在这深宫里面,实在是可怜。老爹如果活着,或许好用一些,虽然不经常见到,但是毕竟有一个念想,现在只有一个人,总显得孤单。
  将姥爷和舅舅一家弄进宫来,也算是让老妈不至于孤单。
  看着老妈手中的那串佛珠,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以前老妈是没有信佛的习惯的,现在也开始信佛了,这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信仰,一个心灵的寄托。
  朱翊钧不准备对这件事情发表意见,反正信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一早朱翊钧就派人去了武清伯府。消息昨天就送过去了,那边也准备好了,坐着宫里面派出的马车,一家子浩浩荡荡的就进了宫。
  慈宁宫这边人不少,年少的朱翊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钻来钻去的不让人省心。
  永宁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板着小脸,在那里装她的贤惠宫主。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贤惠这个词,非要做什么贤惠宫主,还问朱翊钧能不能把她的封号改成贤惠。
  谁整天把自己贤惠挂在嘴边上,还贤惠宫主,丢不起那个人。
  戏台子早就搭好了,负责这个戏班子的人是陈矩,朱翊钧对他还是很放心的,让他去安排一切事宜。唱戏的人都是太常寺和宫里面鼓乐司的,精挑细选。
  “臣武清伯,参加皇上!”武清伯见到朱翊钧之后,笑的格外灿烂。
  武清伯的心情格外的好,无论是皇庄的绿色蔬菜,还是自家的玻璃镜子,卖的全都非常好,赚了一个盆满锅满的。武清伯已经打算过完年把镜子卖到江南去了,那里大户多得很,肯定能赚更多钱。
  “姥爷,坐!”朱翊钧笑着说道:“今天过年,姥爷多陪陪母后,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武清伯点了点头,表示他知道了,转头看过去,见自己的女儿正拉着外甥外甥女询问着什么,脸上的笑容异常灿烂,自己多久没见过女儿这样的笑容了。
  闲聊的差不多了,朱翊钧走到老妈的身边,笑着说道:“母后,好戏是不是该开锣了?今天的第一场唱《状元媒》。”


第六十二章 考成法
  《状元媒》的演出很成功,老妈很喜欢,现场的气氛也很好,朱翊钧眯着眼睛看着台上,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对于这个戏班他是有安排的,可不是单纯的戏班子。
  看戏,中午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慈宁宫的笑声就没断过。
  吃完了午饭,众人又闲谈了一会儿,朱翊钧就让人把武清伯一家给送回去了,毕竟今天是过年,在留他们在这里就不合适了。下午就到了宫里面活动的时间了,各个宫的娘娘们也都过来了。
  下午安排的戏是《锁麟囊》,这种戏在这个时代价值观没的说,正确的很。
  解危济困,知恩图报,整部剧的基调非常的好,关键是这是一部女人戏,将的就是两个女人的故事。这种戏拿出来给老妈看在合适不过了,中老年妇女最喜欢。
  虽然自己的老妈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心态早就是中老年妇女了,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人的寿命有关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这个年代四十多岁死的很多,五十死的就不算夭亡,到了六十岁死,那就算是喜丧了。
  如果计算平均寿命的话,估计也就三十多岁,这个时代的人心态早熟,因为活的短。
  果然,下午的《锁麟囊》很受欢迎,自己的老妈和陈太后都很喜欢,也得到了太妃们的一致喜爱。晚上的守夜也进行的很顺利,大家吃的开心,聊的也开心。
  从过年到上元节是朱翊钧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过得最开心的日子。
  不用读书,不用上学,不用整天看奏折,也没有尔虞我诈。
  日子一天天过,朱翊钧的心情也变得更好,大年十六衙门开衙上班,朱翊钧也召开了大朝会。只不过大朝会很好过,也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挑事。
  一直到到出正月,衙门才会渐渐的走入正轨,朱翊钧也跟着混日子,除了每天锻炼身体之外,朱翊钧还给自己做了一个新年的规划。
  先从自己做起,以后可以推行到朝廷,一步一步来。
  刚出正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张居正的京察开始了,同时张居正上了一份奏折,震撼了整个大明官场。
  张居正的奏折主题很明确,就是“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齐号令,凡事务实,勿事虚文!”,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考核官吏。
  在奏折的后面,张居正详细的写明了自己准备怎么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考成法。
  考成法一出,官场震动,无数奏折飞向了皇宫,最多的时候都是用车拉。朱翊钧看都懒得看,直接让司礼监把这些奏折选出来,然后直接烧掉。
  反对考成法的理由,无论是什么,朱翊钧都不想去听,也不想去看。
  这世上会说的人多了,可是会做事的人却没有多少,大明朝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嘴炮党,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这些人除了嘴炮,什么事情都不会干。
  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依旧掩盖不了他们龌龊的本质。
  张居正不喜欢他们,朱翊钧更不喜欢他们,虽然他们的口号包装的很漂亮,可是就是结党营私,就是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发言人。
  东林党的口号是: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等。
  听起来十分的高大上,可是也只能是喊一喊,没一个人提出具体怎么做,张居正的考成法才是做这些事情的方法,东林党就是嘴炮。后世都讲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东林党都不光是空谈了,他们左右舆论,干扰朝廷施政,在朱翊钧看来就是祸国乱政的乱党。魏忠贤怎么没全杀光了,全杀光了大明也不至于灭亡的那么早。
  当然,东林党也不是不做事,他们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东林党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听着都挺高大上的,但是朱翊钧知道他们最实际的主张一直都在赋税。
  废除矿税,废除工商税,减免农税,当然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加征农税也是可以的,但是矿税和商税不能加。矿和工商都是官绅把持着,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却连税也不想交。
  农税,这些人都是免税的,加征农税也加征不到他们的头上来,只能是自耕农,最后导致的就是流民遍地,遇到灾祸就烽烟四起,最后酝酿出了规模宏大的明末农民起义。
  至于后面的什么兴修水利,垦荒屯田都是闹着玩的。
  兴修水利是好事情,可是田地都是他们的,他们还不交税,然后让朝廷兴修水利去灌溉他们的田地。朝廷没有税收,用什么兴修水利?
  开垦团田,说得好听,开垦的田地都不够他们吞并的,开垦多少,他们就能获利多少。
  后面的什么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这种说法一方面收买人心,另外一方面是在给自己谋福利。按照个人才智破和录取,什么人有才智?还不是他们说的算。
  看着高大上的口号,其实都是掩盖他们见不得人的目的。
  等到万历死了,通过三大案,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废除矿税,降低了商税和关税。只不过泰昌皇帝只活了一个月就死了,他们根本没来得及做更多。
  上来的天启皇帝根本不理这些嘴炮党,而是任用魏忠贤,建立起了阉党,也就是在三大案之中被打趴下的那些人。
  不过东林党背后有江南集团的支持,底蕴深厚,在天启皇帝死后,搬倒阉党的过程中,他们又崛起了,或者说是忽悠住了崇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