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皇爷,准备的差不多了!”张鲸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开始吧!”朱翊钧说道:“人选你和李慎行商量着定下来。”
  这一次的选秀基本上都是内务府一系的商人,与其说是给朱翊钧选美人,不如说朱翊钧给他们一个身份,同时也是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收拾一个勋戚可比收拾官绅难度小多了。
  张鲸走了,朱翊钧看着李慎行,开口说道:“让你们联系李旦,联系的怎么样了?”
  李旦,这个人是绕不开的点,朱翊钧很想将这个人给招降了。反正你就是想做海贸,那你就做呗,朕给你当后盾。
  你别说做海贸,做海盗都没问题,朕支持你。
  英国女皇给海盗受过勋,这种事情朱翊钧也干得出来。一旦降服了李旦,朱翊钧就能直接掐住大明海商的脖子,让这些人乖乖的听话。
  大明没有远洋能力,海商们也只是向外卖货。
  谁握有海运权,谁就是老大,这一点朱翊钧在清楚不过了。
  前几天海军那边的殷正茂给朱翊钧上了奏折,要求再一次扩充皇家水师,这一次的扩充目标是五万人,野心大得很。
  据说皇家造船厂那边,第一批十艘战舰已经下水了,试航结束之后,各种武器装备就开始往上装了。战舰列装以后,大明的皇家水师就开始成型了。
  在这个时候,朱翊钧准备招降李旦,目地也很简单。
  你听话,那就收服你,不听话,那就剿灭你。
  当然了,在朱翊钧看来,李旦不听话的可能性很小。历史上李旦与的明朝官府的关系就不错,尤其是在大明吊打了丰臣秀吉之后。
  在何家与李旦搭上线之后,朱翊钧就把这件事情交给李慎行去办了。
  “回陛下,臣已经和李旦的使者搭上线了。”李慎行连忙说道:“我们约定了半个月之后见面,臣会把朝廷的意思传达给李旦。”
  “你应该明白怎么做吧?”朱翊钧看着李慎行,目光炯炯的问道。
  李慎行连忙说道:“臣明白,李旦心服王化,请罪于陛下阶前!”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他要的,至于朝廷主动诏安,根本不可能。大明的脸不能丢,不服没关系,打到你服。
  低声下气不是大明的气度,也不是自己的气度。
  如果真的低声下气,反而会让人瞧不起,这种事不能干。现在朱翊钧也有这个底气,至于皇家水师能不能打,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
  大明现在的水师没有那么弱,也没有那么虚。
  搭配上自己的战舰和火炮,打不赢的可能非常小,即便是小有挫折,那也没关系。反正大明的水师早晚要走出去,拿李旦练练手也好。
  “那就去办吧!”朱翊钧点了点头,对李慎行说道:“别让朕失望!”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李慎行连忙躬身道。
  看着李慎行的背影,朱翊钧也不知道李慎行能不能做到,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和丰臣秀吉开打,万一李旦狂傲的没边,那人家就不投降。
  这个时代,拳头大才是道理,其他的都是虚的。
  “张鲸,给皇家造船厂的宋应昌传旨,扩大皇家造船厂的规模,年底之前,朕要看到皇家造船厂的规模翻三倍。”
  朱翊钧语气严肃地说道。
  什么百艘战舰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什么日不落帝国的无敌海军,朱翊钧要打造的是千艘战舰起步的大明皇家水师。
  以大明的体量和实力,养得起!


第二百九十章 忙碌
  作为李旦的使者,李贺在大明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搭上了何家的线之后,李贺受到了叔叔李旦的表扬,地位越发的稳固了。
  当然了,糟心的事情也有,比如现在的内务府邀约。
  虽然不知道内务府邀请自己干什么,可是李贺却知道,自己没办法拒绝。
  内务府诞生之初,在意的人并不多,这个在扬州盐政改革中登上舞台的衙门,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震惊了所有人。
  从西北的毛纺织到食盐钢铁,再到各种各样的珍惜物品,无论是在江南还是在北方,内务府俨然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如果说全天下的商人都要仰仗内务府的鼻息有点夸张,可是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在大明经商,没人能够无视内务府,遍布长江黄河的航运商号,囊括了大明内河八成的航运业务。各地的商品发卖,没有内务府根本就行不通。
  加上内务府可以调动的银钱力量,使得内务府绝对成为了大明商业的主导。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李旦也不敢无视内务府的存在。现在内务府邀约,李贺一点都不敢耽搁,一边派人给自己的叔叔送信,一边准备去见李慎行。
  自己的这位本家,在大明商界的地位可是一时无两。
  见面地点定在了南京,李贺虽然不太敢去,可是捏着鼻子也得去。到了南京之后,李贺不得不感叹,大明的南京更繁华了。
  自从内务府调动全国的商业开始,南京就成了南北的中转站了。
  商业的繁华,自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李贺再一次到南京,还是被震撼的够呛。
  夜幕降临,李贺坐着马车来到了南京内务府衙门。这是一家不怎起眼的衙门,门口也不高,还显得有些破旧,可是没人敢小瞧这个地方。
  在衙役的引领下,李贺进入了内务府衙门。
  会客厅里面,一种清瘦的中年人正微笑的看着自己,李旦知道这个应该就是李慎行了。连忙躬身道:“在下李贺,见过李大人!”
  李慎行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坐下说吧!”
  等到李贺坐下,李慎行缓缓的开口说道:“本官对你早有耳闻,听说你是李旦的侄子?”
  李贺心中一突突,脸上却带着笑容说道:“回李大人,正是家叔!”
  点了点头,李慎行放下手中的茶杯,然后开口说道:“这就好,本官有一件事情想和你说一说,朝廷计划在北方开口岸的事情,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回李大人,小人听说了!”李贺连忙说道。
  李慎行继续说道:“朝廷想要对北方的口岸进行大建,缺一个海贸的合作对象,本官就向朝廷保举了李旦,所以本官想邀请李旦加入内务府。”
  听了李慎行的话,李贺顿时一愣,邀请叔叔加入内务府?
  “内务府海外商贸的管事,官职和本官相同。”李慎行又补充了一句。
  说白了,什么内务府海贸贸易管事,朱翊钧想做的就是组建大明的远洋贸易公司。形势基本上类似东印度公司,采用入股制度。
  内务府和李旦是大股东,加上朝廷的其他勋贵勋戚为小股东。
  至于这个海外远洋贸易公司干什么的,基本上就和东印度公司差不多了。殖民贸易是主流,怎么干,朱翊钧觉得不用自己教。
  只要自己给了强而有力的支持,这些人必然会干出朱翊钧想要的事情来。
  这也是为什么朱翊钧要诏安李旦的原因,他有经验,有船队,可以大大的缩小朱翊钧探索这方面的时间。至于李旦会不会听话,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
  一旦自己打垮了倭国,在倭国驻军之后,李旦就成了无本之木,他想不听话都不行。
  李贺被李慎行说的有些发懵了,内务府居然要招降自己的叔叔,虽然说的是邀请,但是意思一样,就是要招降,这个李贺就不能不考虑了。
  关键是朝廷在这方面的信誉可不怎么样。
  当年汪直号称五峰船主,地位比起自己叔叔也差不多了,被朝廷诏安之后落得什么下场,还不是被人给杀了,死的不明不白的。
  “兹事体大,小的不敢擅专,需要去信给家叔。”李贺连忙说道。
  李慎行点了点头:“也好,那你就回去写信吧!告诉李旦,本官在这里等着他来相会。”说完李慎行就端起了茶杯,一副端茶送客的架势。
  李贺也知道,李慎行找自己来,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跑腿送信,肯定是不会和自己多说什么。站起身子对着李慎行躬身行礼,然后开口道:“那小的就告退了!”
  李慎行笑着点了点头,一点也没有起身相送的意思。
  以李慎行现在的身份,能让他起身相送的人可是不多了。等到李贺走了,李慎行站起身子伸了一个懒腰,准备出去逛一逛。
  李慎行也很久没到南京了,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西北,现在到了南京,需要好好出去逛一逛。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翻看着手中的奏折,看了几份之后,有些烦躁的扔到了桌子上。
  自从顺天府普及教育以来,各地的奏折就全都上来了。大明的文官,对于教育那真的是非常积极,因为这是刷声望的好机会。
  各地的官员全都是请建公塾的,数量很多。
  朝中也有不少官员赞成建立公塾,甚至有人还觉得应该向各地招募学子充作公塾老师。公务员都行,没道理其他的仕子不行啊!
  公塾老师有品级,虽然是九品,但是可以升迁。
  这对很多的底层读书人吸引力很大,比起公务员,教书育人名声好听的多,也体面,关键是一样升迁,自然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
  朱翊钧知道的很清楚,前世教师能够转干的时候,教师可是很吃香的。
  在前世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中有一个汉大帮,这个帮派就是以老师和学生为勾结的政治腐败团体。这种事情在大明要来的更普遍,也更合理。
  这个时代推崇老师,同时也推崇座师和开蒙恩师,同窗同年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盟友。这一点在大明都是公开的,大家也都觉得合理。
  想了想,朱翊钧觉得自己是时候成立师范学堂了。
  有了公塾,培养老师也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以把各地地方召开公塾的事情压一压,强压是不行的,这里理由相对好一些。
  同时也能够在吸纳一批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
  在大明,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绝对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比起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地痞流氓之流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减少了,不安定因素也少了不少。
  “张鲸!”朱翊钧喊了一声张鲸,然后开口说道:“传旨给内阁,百官奏折皆言应该推广公塾,朕以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当为公塾寻觅良师。”
  “朕准备在京师建立一所师范学堂,专司培养公塾老师,让内阁拿一个章程出来。”
  事实上朱翊钧也不想什么事情都和官职挂钩,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里面的弊端朱翊钧也知道,那就是冗官。
  冗官会大大的增加朝廷的负担,可是朱翊钧也想不到好办法。
  这个时代人们只对当官感兴趣,对于其他的事情兴趣不大。别说现在的大明,即便是后世的天朝,哪一次公务员考试不是人山人海。
  就连有编制的扫大街的,那也是一大堆人去,何况是这个时代的大明。
  无论什么职位,一旦和官位挂上了钩,那绝对能让人趋之若鹜。朱翊钧都能想象,一旦师范学堂开始招生,必然会掀起比公务员考试更大的热潮。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产生鄙视链,考师范学堂的看不起考公务员学堂的。
  如果将来自己在开一个技工学堂,那就是考师范学堂的看不起考公务员学堂的,考公务员学堂的看不起考技工学堂的。
  不过这种事情朱翊钧也没办法,除了尽可能的提高待遇之外,根本没办法消除。
  别说在这个时代,在后世这种鄙视链也是一堆堆的。
  “是,皇爷!”
  张鲸当然不知道朱翊钧在想什么,他只是知道皇爷要见师范学堂,这件事情与他的关系不大,张鲸也就不怎么关心。
  朱翊钧吩咐完张鲸,转身就向着后面走了,夜深了,他也该休息了。
  随着朱翊钧的这道圣旨,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没有出乎朱翊钧的预料,消息传出去之后,瞬间就得到了百官和学子的赞誉。
  朱翊钧接下来的日子主要盯着的事情除了师范学堂,还有就是匠户改制。
  去年的时候,朱翊钧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工部尚书梁梦龙。梁梦龙建议从军中开始改革,给予军中匠人更高的地位。
  朱翊钧也同意了梁梦龙的想法,自从那个之后,梁梦龙就一直在忙这件事情。
  时至今日,梁梦龙终于拿出了完善的方案,这一次来找朱翊钧就是为了汇报的。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走进来的梁梦龙,微微一笑,摆手示意他免礼,笑着说道:“爱卿辛苦了!来人,给梁爱卿赐坐!”
  “臣谢陛下!”梁梦龙赶忙躬身道。
  等到梁梦龙坐下,朱翊钧这才开口说道:“爱卿今日进宫来,可是来和朕说军中军匠改革的事情的?”
  “回陛下,确实如此!”梁梦龙点了点头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和实行,臣心里面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请陛下提点。”
  朱翊钧看了一眼梁梦龙,叹了一口气,这些大臣越来越会说话了。
  难道自己是喜欢被拍马屁的皇帝?怎么自己手底下的大臣全都往这个方向发展了?不过梁梦龙这话自己也不能说什么。
  点了点头,朱翊钧说道:“爱卿但讲无妨,咱们君臣相商。”
  “是,陛下!”梁梦龙点了点头说道:“军中的军匠听说开放匠籍之后,大部分都不愿意在军中继续任职,即便是给钱也是如此。”
  听了梁梦龙这话,朱翊钧的表情顿时就严肃了起来。
  实在是军中太苦了,加上军匠在军中也实在是没地位。至于给钱,军匠出去赚的未必比朝廷给的少,与后世一样,有技术的人到哪里都能赚到钱。
  军中的这些匠人,那手艺都没的说,很多都有祖传秘方。
  这些人一旦流失了,想在培养都困难,朱翊钧怎么可能放他们走。朱翊钧看向梁梦龙,开口说道:“那爱卿以为该如何行事?”
  “回陛下,军中匠户开放匠籍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陛下英明睿智,改军户制为募兵制,军中废除军户,军户无不感恩戴德。军户既然已经废除了,那么匠户理当开放匠籍。”
  “只不过匠户久在军中,思乡之心深重,加上以前军中压迫过甚,军匠也想找一些轻巧的活计。加之那些开放户籍的军户都能赚很多钱,匠户也就想着离开军中去赚大钱。”
  朱翊钧听着梁梦龙的话,一点都没觉得厌烦,反而觉得梁梦龙这个人可以大用。
  办事踏实,凡是有果必有因,梁梦龙这样详实的查清楚事情的原因,这是值得鼓励的。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做好准备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那爱卿的意思是?”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开口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既然给钱无法留住人,不妨从其他的地方下手。”梁梦龙缓缓的开口说道:“臣以为应该从两个方向下手。”
  “首先是军匠本人,提高军匠在军中的地位为第一要务。”
  “既然解除了匠籍,那么就应该给军匠一个身份,要么和士卒一样,要么就是雇佣的匠人,但是臣以为此二种皆不是上策。”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这一次朱翊钧也不说话了,等着梁梦龙自己开口。
  “臣以为与士卒一样,军匠的地位依旧不会高,毕竟军中崇尚勇武,至于雇佣就更不稳妥了,那样会让军中离心离德,人心散了,事情就不好办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税律
  对于梁梦龙的说法,朱翊钧是赞同的,这个时代的官本位思想比起后世可是要严重多了。后世虽然有很多人热衷于当官,但是也不是所有人,只是比例大一些罢了。
  可是在大明,普世价值里面,除了当官就没办法出息人了。
  “所以臣以为,当给予军中大将一个身份,一个官员的身份。”梁梦龙说了半天,最后抛出了自己的想法:“臣以为这件事情交给工部来做在合适不过了。”
  “一来工部掌管营造,这是工部分内的事情。”
  “二来工部以工匠为官,反对的声音不会那么大。”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他终于知道梁梦龙前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理由了,显然就是为了最后的说法在做铺垫,好让自己同意由工部来做这件事情。
  在六部之中,工部一直都不是那么受待见的衙门。
  一旦军中大将有了工部的官员身份,那么工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手伸到军中去了,这样一来对于工部来说,绝对是权力上的扩张。
  随着礼部开始建立公塾,礼部的权势大涨,显然工部这是有想法了。
  不过朱翊钧诧异的倒并不是这个,为自己的部门争夺更多的权力,这不光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事物,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朱翊钧诧异的是军匠为官的提议,即便是工部的官,估计也会引起很大的波澜。
  显然梁梦龙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梁梦龙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呢?朱翊钧想一想也就明白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策,崇汉儒,尊百工,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口号,可是下面的人已经看出苗头了。梁梦龙这是在顺着自己的意思做事,希望有所表现。
  朱翊钧心里面感叹不已,自己终于也得到了这种待遇了。
  登基十五年了,亲政五年了,这还是朱翊钧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待遇。自己这边还什么都没说,也没表态,下面的人就把事情做出来了。
  “爱卿的提议很好!”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时候自然要给梁梦龙鼓励,这算是崇汉儒重百工的具体政策。朱翊钧自然是要支持,也要用梁梦龙树立一个榜样。
  “爱卿可有具体的办法?”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开口问道。
  “回陛下,臣有!”梁梦龙连忙说道。
  梁梦龙没有丝毫的犹豫,心中大喜,自己果然赌对了。沉吟了片刻,梁梦龙开口说道:“臣以为当在工部成立百工司。”
  “专司工匠册籍,为朝廷征调和培训工匠。”
  “同时掌管全国工匠的考核,对工匠进行品级核定。”
  “根据不同的品级进行录取,同时给予不同品级工匠不同的待遇。工匠品级与官员等级相同,与待遇挂钩,可是适当的比文官低一些。”
  “比如见官面跪,子女可入皇家学堂或者师范学堂读书,犯案需要撤掉品级方可用刑等等。”
  朱翊钧看着梁梦龙,心里面忍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不可小觑,一旦思路打开了,什么办法都来了,这不就是后世的待遇吗?
  廖原对这一点可是记忆的很深刻的,因为这个政策在后世可是正经的大行其道过一段时间。
  无论是国企还是学校,又或者医院,全都是有待遇的,基本上也都是和公务员等同的。比如正科级待遇,正处级待遇,与梁梦龙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在军中甚至有文艺军衔,唱歌的少将大家也不是没见过。
  朱翊钧不禁想难道后世也曾经面临和自己一样的困境?不管后世情况如何,梁梦龙的提议在大明绝对可行,能够大大提高工匠的地位。
  当然了,对于顶层的士绅和读书人来说,还是不入流。
  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很好了,有品级的官员,你还想怎么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会慢慢接受这件事情。
  等到工匠贡献大,或者品级高了,可以入皇家科学院。
  到时候自己可以加一个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头衔,享受内阁大学士的待遇。这也算是给工匠为官的官员一个最高的理想,可以大大的刺激大明的百工。
  当然了,这可能要很久,但是这不失为一条好办法和道路。
  军中的那些军匠对这些肯定感兴趣,虽然出去赚的多一些,可是有官当,何必去给人打工?在这个时代,这种想法绝对主流。
  “臣准备在军中先试行工匠品级制度。”梁梦龙沉声说道:“在有了经验之后,可以推广到全国。”
  听完梁梦龙的话,朱翊钧半晌没开口,只是看着梁梦龙。过了很久,朱翊钧点头说道:“既然爱卿有想法,那就按照爱卿说的做吧!”
  “这件事情就交给爱卿了,爱卿不要让朕失望。”
  梁梦龙听到朱翊钧这话,连忙够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等到梁梦龙走了,朱翊钧笑了,这件事情解决掉了,真的是去了自己的一块心病。至于梁梦龙能不能做到,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
  实在是梁梦龙过往的履历太过惊艳了。
  自从做官开始,梁梦龙干的就是事实官,从地方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梁梦龙干的第一件出名的事情就是治理黄河,嘉靖年间黄河决口。
  梁梦龙为河南副使,总领河务。其在治河过程中,“考箕诲锺,与卒同力,昼不敢庐,夜枕帻席衣而处河上”。
  又适逢大暑,瘟疫流行,梁梦龙便拿出自己的俸禄为得病的百姓买药,“饮诸役徒,活数万人”。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之中,梁梦龙不但把河水治理好了,同时还稳定了地方,救灾颇有成效。因为夏天闹出了瘟疫,梁梦龙又控制了瘟疫的流行。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之中,梁梦龙入了朝廷的眼,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能干事的官员。
  第二件事情就是巡抚山东之时,当时的山东是以“催科重急,农失其业,探丸四起”,可以说距离民变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梁梦龙临危受命,不但稳固了山东,还使得山东快速的恢复了生产,也就是在山东巡抚的任上,梁梦龙在山东试行了海运。
  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官员,而且是一个能够脚踏实地的官员。
  辽东饥荒,居民无以谋生,数千人跨海至登、莱,他们在这里生产、生活,但也不可避免地与当地人产生了矛盾,并步步激化,形成祸患。
  朝廷为此更换了数个巡抚,但都未能平定。梁梦龙任职后,不顾危险,奋然乘船海上,亲自考察,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矛盾的招安三策、八事,通过其一系列措施,缓和了两地人民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看梁梦龙过去干的这些事情就知道了,这是一个能吏。
  一个能干事情,能够脚踏实地的官员。
  历史上万历皇帝为了反对张居正,配合张四维排除异己,像梁梦龙这样的能力全都被开革回家了。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形势急转而下的原因,朝廷上下都是阿谀奉承争权夺利之辈。
  指望着这些人能做好事情,那就有鬼了。
  朱翊钧对于梁梦龙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如果这一次的事情办好了,梁梦龙一个内阁大学士是跑不掉了。入阁之后,朱翊钧也会给与他加加担子。
  工部成立工匠司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有心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朝廷要以工匠为官,赐予工匠品级的事情,自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是上书的人却没有多少,民间大喊礼崩乐坏的腐儒虽然有,但是基本上没人搭理他们。
  显然崇汉儒重百工的思想开始展现实力了,或者说朝廷中枢的控制能力大大的增强了。
  让谁都没想到,工部百工司的郎中居然是李贽。
  这个倡导新儒学的文人,大家都快把他给忘了。谁也没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从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面,这就让很多人开始琢磨着,这是何意呢?
  这个当然是朱翊钧的安排,李贽入主百工司,主持工匠改革。
  新儒学虽然被崇古派打倒了,但是那是朱翊钧不得已的妥协手段。现阶段,崇古学派更容易被大明接受,也更容易推广。
  相比起来,新儒学就显得要刺眼的多。
  可是朱翊钧是不会放弃新儒学的,因为新儒学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让朱翊钧随意涂抹的。在朱翊钧看来,崇古学派只是过渡,只是文艺复兴。
  在文艺复兴之后,一定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学问,而在这些新的学问里面,需要一门能够任凭朱翊钧涂抹的学问,这门学问那就是李贽的学说。
  思想之战,朱翊钧以向官僚集团妥协的手段,并且拿到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这不是朱翊钧想要的最终结果,他需要更多新的思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到申时行他们下去了,大明就需要新人了。
  让李贽去百工司,也正好传播他的思想,要知道李贽的思想在底层百姓中间可是非常有市场的。崇古学派自上而下,而李贽的新儒学就是自下而上。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朱翊钧需要把这股力量握在手里面。
  事情开始推进,朱翊钧心情也好了不少,他已经准备开始进行下一步的事情了。工匠改革的事情交给梁梦龙,自己需要盯着的就是商税了。
  紫禁城,文华殿。
  户部尚书曾省吾,税务司王用汲,两个人躬身站在那里。
  税务司虽然是归户部统属,但是谁都知道税务司是皇上亲自握在手里面的衙门,谁碰皇上就和谁急,曾省吾这段时间也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按理说,六部尚书还入了阁,在自己的衙门还是说一不二。
  可是户部就不是这样,因为户部有个税务司。税务司的王用汲加的是户部侍郎的职衔,加上文华殿大学士的职衔,权力很大。
  户部也是唯一一个一个衙门两个大学士的衙门。
  这一次皇上把自己和王用汲一起叫来,为的是什么,曾省吾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肯定不是小事情。
  朱翊钧从后面走了出来,见到两个人要行礼,摆了摆手说道:“免礼吧!”
  等到两个人站定,朱翊钧吩咐道:“赐坐!”
  这两个人全都是朱翊钧的心腹之臣,所以朱翊钧也不像营造什么气氛,加上这一次谈论的事情已经够严肃了,如果气氛在搞的很严肃,那就没法谈了。
  等到两个人坐定,朱翊钧才开口说道:“朝廷在修大明律的事情,两位爱卿都知道吧?”
  自从去年通过了大明律的修订决策,这件事情一直都在进行。只不过不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个事情一直都进行的很低调。
  朱翊钧抽掉了六部的人手,加上内厂的人手,全都在秘密修订。
  到现在为止,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点消息都没有走漏。经过将近十个月的修订,大明律的第一项修订基本上完成了,完成的这部分就是税律。
  从新制定了税法,开篇第一句就是“缴税是大明每一个大明臣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从土地税到商税再到工业税,全都制定了起来,内厂的人手保证整个制定的过程没有脱离朱翊钧的指导思想。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但是也要等到实际工作中去修订了。
  第一版的大明税法,已经修订完成了,朱翊钧也准备好拿出来了。
  两个人没想到皇上居然会问这件事情,这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