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告诉刘守有,锦衣卫那边盯着陈洪,别出问题。”
  张居正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高阁老那边让锦衣卫小心一点,别弄出乱子来,准备衣服,我要进宫!”
  这件事情闹成这样,显然已经没办法收拾了,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和张居正硬碰一次了。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自己的威望瞬间被打压到底。
  高拱今日的下场,何尝不是自己明日的下场?这种风气必须打压下去。
  “老爷,礼部尚书杨博杨大人和都察院左都御葛大人求见!”正在张居正要出门的时候,门外的管事突然进来报,这两个人显然也是得到了消息。
  沉吟了片刻,张居正便说道:“让他们尽力吧!”
  时间不长,礼部尚书杨博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个人看到张居正之后,简单的客气几句便进入了正题。这两个人一个礼部尚书,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绝对是清流言官的领袖了。
  两个人这一次来代表的也不是他们个人,而是朝堂上的官员。
  “张阁老,高阁老已经回乡了,怎么会策划谋刺皇上,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啊!”葛守礼开口说道:“冯保如此栽赃陷害,用心险恶,这是要擅权啊!”
  一边的礼部尚书杨博也开口说道:“高阁老虽然脾气暴躁一些,但是为人如何,张阁老应该清楚。张阁老,既然高阁老已经走了,何苦非要置人于死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当然徐阁老之事,高拱的确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是也没有将徐阁老置于死地啊!”
  葛守礼的话还没什么,可是礼部尚书杨博的话却像刀子一样直插张居正。听得张居正脸黑如锅底,他又不傻,怎么会听不明白杨博的意思,况且他就差明说了。
  自己勾结冯保弄走了高拱,从政治斗争,或者从得利的角度来说,这都说得通,关键是自己没必要弄死高拱啊!
  掀起大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清洗高拱的残余势力?自己可是吏部尚书,用得着这么做?也只有太监太会这样做。至于为自己的老师报仇,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自己刚刚让张佳胤严判了自己的老师,虽然有平反之举,也只是恢复名誉,更为关键的是自己还没做呢!
  不过杨博的话也让张居正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文官对自己的排挤和不满。显然他们认定了自己勾结冯保弄走了高拱,这是其一,这一次栽赃嫁祸想要弄死高拱,这是其二。
  如果只是弄走了高拱,还没什么,可是勾结冯保弄死高拱,那就是触犯了底线了。
  除非自己想做严嵩,不然不可能真的和冯保勾结,况且自己要是向冯保低头,自己根本做不了严嵩,只能做徐阶,冯保才是严嵩。到时候自己什么名声,自己想要的事业怎么办?自己胸中的抱负怎么办?
  强压心中的怒火,张居正看着两个人,沉声说道:“两位大人以为此时是张某所为了?”
  这个时候就不能藏着掖着,张居正索性就把话挑明了说。
  葛守礼和杨博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都没想到张居正会如此直接。不过两个人虽然没说明,但是就是这个意思。两个人都没说话,显然就是默认了。
  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张居正很无奈,赶走高拱的事情实在是做的太简单粗暴了,后遗症来了。
  当年自己老师在的时候,高拱被逼回乡,到后来高拱回来,自己老是被逼回乡,闹腾的也很大,可是却没有这么严重的后遗症。张居正心里面也清楚,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冯保。
  自己和冯保勾结的事情洗不掉,他们对自己就不会相信,他们从来不相信太监。
  “张某不知道两位为何会有如此想法,张某也是圣人子弟,三科两榜考上来的,也是从严嵩时代熬过来的,也在先帝的王邸待过,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张某与高拱何仇何怨?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难道两位以我张居正是严嵩不成?”说完这句话张居正就站起身子直接走了,将两个人直接扔在了客厅。
  张居正的话说的明白,我是文官,我也是科举士子,大家才是自己人,我怎么会和太监同流合污。
  潜台词就是:我做事不会超过文官的底线,你们这么怀疑我是不对的。
  葛守礼和杨博自然听出来了,不过两个人心里面的疑虑并未消失,只是多了另外一个疑虑,难道真的不是张居正做的?
  张居正走了,游七可没走,他可是知道该怎么做。
  “两位大人,小的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如果不是两位大人登门,我们家老爷已经进宫了。我家老爷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心急如焚,正准备进宫去说明此事。”
  “不瞒两位大人,那个刺客是蓟辽总兵戚继光的手下,这才是冯保先问出来的。”
  葛守礼和杨博一愣,再一次对视了一样,他们当然知道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人,冯保先针对的是戚继光?那岂不是说冯保针对的是张居正?
  难道他们两个闹翻了?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相信张居正没有勾结冯保。


第四十六章 政治正确
  对于外面怎么猜测自己,张居正知道自己没法管,也管不住,自己只能用事实说话。出了张府,轿子直奔皇宫,坐在轿子上,张居正一边闭目养神,一边琢磨这件事情该怎么了结。
  说实话,张居正这一次没想到冯保盯上的是高拱,如果早知道这一点,张居正早就出手了。
  来到慈宁宫,张居正发现皇上也在这里,给皇上和太后见过礼之后,张居正坐在了太监搬过来的凳子上。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冯保,张居正面无表情。
  朱翊钧坐在那里看着张居正和冯保,发现这两个人丝毫没有异常。冯保依旧带着他那淡淡的笑容,至于张居正也依旧严肃而没有表情。
  “张师傅,你如此着急进宫,所谓何事啊?”李太后看着张居正,开口说道。
  对于张居正进宫所谓何事,李太后当然清楚,可是他不想就这件事情谈什么。无论是谁想针对自己母子都不想,何况高拱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如果是为高拱求情,那就不用说了!”李太后也不想张居正下不来台,索性就先堵死这条路。
  张居正脸色丝毫不变,不过瞥了一眼冯保,见冯保一脸的得色,张居正开口说道:“启禀太后娘娘,臣不是来给高拱求情的,牵扯到谋刺大案,无论牵扯到谁都不能不查。”
  “高拱虽然是前内阁首辅大学士,跟臣又同时先帝王邸旧臣,但是私交是私交,怎么可以因私废公?”
  “臣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自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臣请奏,无论是谁,不许上奏折给高拱求情。谋刺大案,求情就是不忠,枉为人臣。”
  张居正说得掷地有声,把所有人都说蒙了,连李太后都有些迟疑。
  不过迟疑之后,李太后看向张居正的目光就柔和了不少。哪怕是张居正是来给高拱求情的,李太后也能理解,但是心里肯定不高兴,现在就不一样了。
  张居正是和自己站在一边的,并且大公无私,这才是好臣子啊!
  朱翊钧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妈,又看了看冯保,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两位比起张居正,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怪不得冯保后来熄了和张居正争斗的心思,原来是被打服了。
  张居正这话说的多敞亮,掷地有声,一副忠君臣子的模样。
  自己的老妈一直心里面都不踏实,毕竟孤儿寡母的,害怕!可是有了张居正这话就不一样了,如此懂大局,如此忠心,还愿意和自己站在一边的内阁首辅,这能让老妈心安啊!
  怪不得老妈那么信任张居正,也怪不得老妈后来被人传绯闻。
  只不过朱翊钧对这个绯闻持保留态度,当然了,或许有些小暧昧,但是估计也就是友达之上,恋人未满。至于什么睡龙床,甚至自己是张居正和老妈的私生子,绝对是无稽之谈了。
  张居正做内阁首辅的时候,不但收税,还有考成法,在位十年的时间,被考成法弄回家的官,足足有几千人。
  这些人可都是读书人,可以想象他们会怎么写东西骂张居正。连高拱在临死之前都写了一本书,直接把张居正给黑了一个底掉。堂堂首辅大学士都如此,何况别人。
  前世的明星,你要是没有几个黑粉,没有几个水军黑你,你好意思说自己是明星。
  “张师傅所言有道理,就按照张师傅所奏吧!”李太后觉得张居正说的很有道理,就该这么办,于是点了点头,直接赞同了张居正的想法。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这就是高明之处啊!即达到了目的,也唱了高调。
  张居正的目的朱翊钧看出来一些,明显就是在保护那些文官,或者说是在稳定局势。那些言官什么尿性,张居正在清楚不过了。肯定很多人在摩拳擦掌,在准备冲锋陷阵上奏折。
  无论是挨廷杖还是被贬斥,那都是刷声望刷的飞起。
  为高拱求情,弹劾冯保,多么好的机会,可是张居正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这么发展。真要是这么做了,除了激怒李太后,卵用都没用。
  在这件事情上,李太后的态度很清楚,有人刺杀我的儿子,绝对不能轻饶,无论是谁。
  李太后虽然是太后,可是她也是一个母亲,这个时候你和她说其他的,她能听得进去才怪了。你们为高拱求情,说什么大道理,她怎么可能不生气。
  张居正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皇家这种生物很奇怪,你越是反对,他越要做,这里面包含着一条普世道理,那就是皇家尊严不容侵犯,谁都不行。
  闹到最后,那就脱离了事件本身了,而是演变成君臣夺权了。
  当然了,有的人看不到,有的人不在乎,可是张居正要在乎啊!
  索性就封死了你们上奏的路,老实待着,别捣乱,同时张居正也觉得整顿言官迫在眉睫了。以前就想,只是一直耽搁,现在看来一定要马上收拾。
  同时这么做也在防着冯保,鬼知道冯保会不会让人上奏折弹劾自己,然后力保高拱,以冯保的做法,他绝对干的出来。真的掀起宫内宫外之争,那一代权阉肯定就出现了。
  这个道理朱翊钧很清楚,后世的魏忠贤,还不是因为他老爹当上皇帝之后,弄了一个东林党众正盈朝,然后天启皇帝就没法玩了,直接搞出了一个魏忠贤,弄出了一个阉党。
  崇祯皇帝又听了鼓吹,又弄出一个东林党众正盈朝,杀了魏忠贤,灭了阉党,完了大明就完了。
  看了一眼冯保,朱翊钧又看了看张居正,这一次的事情就是一个拐点。如果张居正没弄过冯保,那事情就会滑向另外一个方向,显然冯保不是那块料,也不是张居正的对手。
  对于张居正的提议,冯保气的鼓鼓的,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反对,毕竟张居正说的有道理啊!打着的旗号也很大,很正确。
  朱翊钧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或者说是想起了一个词,那就是:政治正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进行。


第四十七章 三堂会审
  现在大明朝的政治正确是什么,是自己的老妈。张居正深谙这条道理,所以无论是上尊号,还是现在这个件事情,全都围绕着一点展开。
  对于老妈支持张居正改革,朱翊钧也有了一丝明悟,或许老妈根本不在乎改不改革的。
  作为一个泥瓦匠的女儿,她甚至都不懂改革做什么,也不懂改革的意义,她之所以支持张居正,基本上就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张居正帮了她稳定江山,也帮着她教导儿子,她给与张居正的就是信任。
  除了张居正以外,老妈还给了冯保这样的信任,只不过相比张居正,冯保显然辜负了这种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死后,老妈对政治一点不感兴趣的原因,她本来就不感兴趣,她只是没办法。儿子小,所有事情都需要她做主,她不得不为之。
  对于后来张居正请辞,想让儿子亲政,老妈不允许,朱翊钧想到另外一个可能。
  那就是老妈在害怕!
  那个时候的张居正不是现在的张居正,他也不是高拱,他的权力异常的大,老妈害怕收回张居正的权力,引发动荡,或者说害怕张居正行废立之事。
  按照权势上来说,那个时候的张居正绝对有实力行废立之事。
  所以老妈说过:三十岁之前不要想着亲政,说白了也很简单,那就是做给张居正看的。办法就是熬着,把张居正熬死。想到这里,朱翊钧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居正的死。
  历史上记载张居正是死于积劳成疾,但是很多记载是说张居正身体很好,张居正是突然暴毙,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不能说的地方?历史果然隐藏着层层迷雾之中。
  等到张居正死了,自己老妈抄了张居正的家,足以证明她对张居正没什么感情,或者说感情已经消失殆尽了,也足以证明她对张居正不是不忌惮,也不是不想收回权力给儿子,而是她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熬死张居正。
  如果张居正还政于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会如何?会不会清算新法?会不会清算张居正,会不会掀起斗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世还有一个女人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熬死了另外一个人。那个女人就是孝庄皇太后,他的儿子就是顺治,为此她不惜嫁给多尔衮。
  轻轻的摇了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晃出脑袋,朱翊钧知道也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但是也可能不是。
  张居正当然不知道这位小皇帝在想什么,见李太后答应了自己的想法,心就放下了一半。这件事情从始至终的决定者就是李太后,不是冯保和自己。
  只要自己说服了李太后,冯保想做什么都做不到。
  “太后娘娘,东厂审问出了高拱谋划了这件事情,臣觉得应该交给彻查这件事情。”张居正继续面无表情地说道:“对王大臣三堂会审,或许能审问出更多的东西来。”
  “这是一件大案,为了慎重,臣觉的应该让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在加上东厂和锦衣卫一起审问。”
  朱翊钧听了这话,直接在心里面翻了一个白眼,这阵容要是能审问出东西来,那就有鬼了。这么多衙门,这么多人,这么多目的,怎么可能弄到一起去。
  想了想朱翊钧也就明白了,这应该就是张居正的目的了。转头看向冯保,朱翊钧的意思很明显,这你都不出来说句话?这你都能忍?
  李太后看了一眼张居正,又转头看向冯保,想了想问道:“冯大伴,你觉得张师傅所奏如何?”
  冯保阴沉着脸,心里面十分的纠结,如果不容易,人家张居正的意思很明显,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来总能查出更多的东西来。可是张居正说得好听,可是自己要是相信了就是傻子了。
  可是自己反对,那太后娘娘怎么想的,冯保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李太后的看重。
  张居正的想法对太后娘娘有明显的吸引力,自己要是不同意,那就成了有私心了。沉吟了片刻,冯保咬着牙说道:“太后娘娘,老奴觉得张阁老说的有道理。”
  朱翊钧摇了摇头,完蛋,冯保果然是一个软蛋。
  这个时候怎么能说这种话,就应该直说人多嘴杂,反而不利于调查,有东厂和锦衣卫足以。冯保此时却没有那么硬气,毕竟张居正给他留了路,让东厂也参与审问。
  兵法围三缺一,让你难受还有路走,让你不得不选择我安排的路。
  朱翊钧都看的出来,张居正肯定还有其他的办法,这一次的三司会审,注定不会按照冯保的想法来了。现在冯保答应了,那是他以为他有把握。
  毕竟冯宝的东厂会参与审问,同时冯保还有王大臣在手,怎么看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朱翊钧知道闹腾了这么久的谋刺事件,马上就要到关键时刻了。张冯斗法也到了出结果的时候了,一旦出了结果,那就是自己出手的时候了。
  “那就按照张师傅所奏办理吧!”李太后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三堂会审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张居正的做法也快速的传播了出去,一时间无数大臣松了一口气。张居正对礼部尚书杨博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说的话也传了出去,一时间张居正的风评倒是有些好转了。
  两天之后,三堂会审就会在大理寺衙门举行,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
  夜幕降临,张居正的府邸里面,游七正在伺候着张居正用餐。吃完饭之后,张居正吩咐道:“等一下你去找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你告诉刘守有,无论用什么办法,三堂会审那天,一定要让王大臣开不了口。”
  “不过王大臣不能死,不能杀掉,明白吗?”
  游七点了点头,躬身说道:“老爷放心,老奴知道该怎么做。老奴也会在大理寺牢里面安排人手,如果刘大人那边做不到,咱们的人也可以做到。”
  想了想,张居正说道:“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能出手,让锦衣卫去做。”


第四十八章 技高一筹张居正
  游七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他也知道自家老爷这么做的目的,锦衣卫和东厂狗咬狗也正合适。
  三堂会审当天,大理寺大堂。
  冯保坐在下首的椅子上,面无表情的看着坐在身边的刘守有,嘴角带着一抹笑容。看了一眼对面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冯保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这几天葛守礼可以说是上蹿下跳,冯保自然得到了消息,这一次搞倒了高拱,非把这个葛守礼也给弄进去。整天聒噪,简直不知所谓。
  见冯保看着自己,葛守礼则是一声冷哼,脸上全都是不屑,祸国权阉。
  大理寺卿孙鑨坐在主座上,今天他是主审,这是三堂会审的惯例了。有些些头疼的看了看两边的人,一面刑部侍郎耿定向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
  从这件事情要三堂会审开始,孙鑨就想着把这件事情的级别压低,最好刑部派一个侍郎,自己这边派一个大理寺少卿,都察院来一个佥都御史,这就可以了。
  现在葛守礼来了,自己这个大理寺丞也只能跟着出来。
  对面这两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司礼监掌印,奉旨提督东厂太监冯保。这也是搞得声势浩大,刑部虽然派了一个侍郎来,那是因为刑部尚书暂时空缺。
  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想要小打小闹,自然是不可能了。
  虽然现场的人不多,但是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一次的三堂会审实在是太关键了。
  众人心里面也明白,现在虽然有一个人没到,但是他的身影和意志绝对笼罩在大堂之上,这个人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曾经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徐阶的学生,现在的皇帝老师,内阁首辅大学士。
  一个从严嵩时代一步步走上来,又经历过高拱时代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没一人敢小看。
  相比较起来,畏惧张居正的人比畏惧高拱的人要多很多。
  “诸位大人,时间不早了,宫里面太后娘娘和皇上还等着咱们审问的结果,如果没什么事情,咱们就开始提审犯人吧!”孙鑨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扫过,缓缓地说道。
  在场的人知道这个是躲不过的,也没人反对,只不过大家的心情不一样罢了。
  刘守有和冯保都是胸有成竹,各自在心里面冷笑,葛守礼则是担心,刑部侍郎耿定向则是一脸的淡然。这件事情与他本来就没什么关系,他与高拱的关系不好,与冯保更不好。
  在耿定向看来,这就是狗咬狗,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冯保不胡乱攀咬,那就随他折腾。
  见众人不说话,孙鑨一拍惊堂木:“带犯人!”
  时间不长,王大臣就从外面被人给拎了进来,身上穿着囚服,披散着头发,脸上也脏兮兮的。身上的味道很是难闻,屋子里面的顿时就是一皱眉头。
  孙鑨瞪了一眼衙役,那意思很明显,怎么不洗洗在弄上来。
  衙役一脸的无辜,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以前也没有给犯人洗澡的,再说了,这也不是咱们大理寺的犯人啊!不过大人怒瞪,也不能反驳,缩着脖子退到了一边。
  孙鑨也知道不是计较这个时候,屏住呼吸,一拍惊堂木:“下跪者何人?”
  “啊啊啊啊!啊吧,啊吧啊吧!”
  “说话!”孙鑨一瞪眼睛,沉着脸说道。
  谁知道王大臣依旧在那里比比划划的,啊啊啊的乱叫,急的眼泪都出来了,可是却依旧什么都说不出来。这一下现场的人全都意识到不妥了,不是哑了吧!
  众人都是为官多年的人,毒哑犯人这种事情,没见过也听过啊!
  只不过谁这么大的胆子,这可是皇帝谋刺案,在这样的案子里面毒哑嫌犯,这胆子不是一般般的大啊!
  在场的几个人之中,冯保的脸黑如锅底,急忙对徐爵示意。
  收到冯保的暗示,徐爵连忙冲了过去,东厂自然有高手,上去查看了一番,随后在徐爵的耳边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听了他的话,徐爵脸色一变。
  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徐爵站起身子来到冯保的身边,压低了声音说道:“干爹,是生漆酒!有人给王大臣喝了生漆酒,毒哑了王大臣。”
  一听这话,冯保气的都哆嗦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会这么做。
  在来这里之前,冯保琢磨了各种办法,可是他发现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无论是谁审问,只要王大臣咬死了高拱,谁都没办法。至于严刑逼供或者窜供,有自己在,怎么可能让他们得逞。
  可是谁想对方直接下毒,直接毒哑了王大臣,只要王大臣不能说话作证,那一切都是白搭。
  这一次冯保真的是气的不行了,嘴唇都哆嗦了起来,站在那里身子颤抖:“查,给咱家查,一定要查一个水落石出。”
  在场的人现在也回过神来了,王大臣被人毒哑了!
  众人互相看了看,全都在琢磨这件事情谁干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那边倒是还好,无论是谁干的,他们都不会拆台。刑部侍郎耿定向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全都看向了大理寺卿孙鑨,在他们看来,干这事的十有八九是他。
  大理寺卿孙鑨则是一脸的委屈,这和我可没关系,我多大胆子敢这么干,你们看我做什么,还看!
  刘守有倒是老神在在,看了一眼冯保,笑着开口说道:“冯公公,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彻查的好吧!”
  王大臣哑了,这件事情真要查,那就要从其他方面查了,真的要是查一个底掉,那还不一定谁吃不了兜着走。刘守有的话明显就是在威胁,意思很简单:到此为止!
  如果冯保愿意到此为止,那冯保这个亏就吃定了,如果冯保不愿意,真的查下去,那冯保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事情的真相如何,绝对不能掀开,这个道理刘守有知道,冯保也知道,张居正更知道。
  恶狠狠的盯着刘守有,冯保咬牙切齿地说道:“那不知道张阁老有什么安排啊?”
  虽然刘守有在这里威胁自己,可是冯保知道,这事就是张居正干的,太阴损了。


第四十九章 该朕上场了
  刘守有看着冯保憋屈的模样,心里面仿佛三伏天喝了一口凉水,那种舒爽是从里到外的。只不过刘守有也不是蠢货,他脸上一如往常。
  高兴是高兴,庆祝也要庆祝,但那是完成了这件事情之后。
  如果因为自己的表情和不当的言语激怒了冯保,那就不合适了。刘守有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以王大臣误入紫禁城结案,这件事情到这里为止。”
  虽然刘守有没说是张居正的意思,但是也没有否认,这种事情也不用说说明。
  冯保喘着粗气,咬着牙,如果这件事情这么完结,虎头蛇尾都不足以形容。在这件事情上自己一败涂地,看了一眼啊啊啊啊的王大臣,冯保心里面那叫一个憋屈。
  原本万无一失的事情,弄到现在居然搞成这样,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最后居然落到这样的下场。
  到了这个时候,冯保也明白了张居正的想法,他早就在打这个主意了,早就想弄哑王大臣,让他不能说话。什么三堂会审,什么查明真相,从头到尾都是张居正的算计和阴谋。
  自己居然还觉得把握十足,多么的嘲讽,虽然刘守有没什么表情,但是冯保却恨不得打烂他的脸。冯保知道,此时此刻无数人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其中就有这个刘守有。
  半晌冯保才平复了情绪,声音有些低沉地说道:“那就这么结案吧!”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对这个结果绝对是赞成的。现在牵扯的是高拱,是文官,能够消弭这件事情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自己的脸丢大了!
  冯保灰头土脸的回宫了,王大臣被毒哑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只不过没人敢难道明面上来说。这件事情摆明了有猫腻,谁也不想掺和进去被牵连。
  皇宫大内,朱翊钧自然也得到了消息,给他送来消息的是张鲸。
  比起张诚,张鲸为人更加阴狠,胆子也更大,也敢赌。李太后那边他不敢去说,那是冯保的战场,说了不但没用反而会惹一身骚,但是皇上这边他敢说。
  张鲸已经为冯保上了无数次的眼药了,以前还是小打小闹,但是他发现皇上根本没说出去,也没阻止他,张鲸自然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关于冯保的情报和小报告,张鲸就没断过,同时也在心里发了狠,等皇上亲政的那天,冯保的死期就到了。
  朱翊钧此时正在喂鱼,在他的身边是一个小太监伺候着,很机灵,叫做陈矩,很是得到朱翊钧的喜欢。因为朱翊钧知道,这个陈矩以后会是非常忠于万历皇帝的太监。
  将鱼食扔进水里面,看着鱼抢食,一边听着张鲸告状,朱翊钧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
  张鲸的小报告打完了,皇上却没反应,也没说话,这让张鲸的有些迟疑,偷偷看了一眼朱翊钧,张鲸发现朱翊钧沉着脸,目光中有一种莫名的味道。
  “这些鱼争来抢去的,为的不过是一口吃的,如果人要是都这么简单,那就好了。”
  朱翊钧的话很淡,语气似乎也轻松,但是张鲸心里面大喜,他知道皇上这是对冯保不满了。
  “老奴觉得这人和鱼的不同在于有自知之明,什么能吃的,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该吃,自己心里面应该清楚。”张鲸连忙说道:“失了本分,还不如一条鱼。”
  “说的好,本分啊!”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伸手将鱼食盒子递给了身边的陈矩。
  转身向后走了几步,朱翊钧看着张鲸笑着说道:“知道什么是本分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朕觉得上天会厚爱那些懂事的人,就像被朕喂食的那些鱼一样。”
  “朕给的你才能吃,朕不给你的,你最好也不要伸手拿,毕竟有些东西吃了,那是会被噎死的。”
  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