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这种路况迟早会耽误苏联的强大,苏联的发展很大的受制于寒带的地理条件,这点谢洛夫必须承认。
全国八成以上的国土都存在冻土带,像是西伯利亚那种漫长的冬天,苏联一半的国土都是那样。这种国土上首先要建立公路网络就成本大的不像话。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只需要经历过一个四季轮替,第二年就和泥泞的土路没有区别。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一点都不现实,苏联一直在修建铁路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不断对国内的铁路进行升级,苏联的铁路电气化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走在美国前面。但仍然改变不了物流不畅的劣势。
至少苏联的欧洲部分还是应该推进公路网的建设,但是亚洲方面高速公路网只能成为铁路的补充,像是中亚、远东和贝加尔湖附近建成局域的高速网络,依托西伯利亚铁路保持物流的通畅。
建筑方面也受到气候的影响,越往北建设的高楼墙体越厚,五零墙都可能因为骤然的寒冬被冻裂,这其中的成本巨大。如果苏联开放户籍制度,西伯利亚的苏联人口能在几十年时间跑到欧洲来再也不回去,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西伯利亚被别的国家占领,谢洛夫上辈子本身就是东北人,还不知道东北的人口一直都在负增长么?能自由迁徙的话,谁愿意呆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熬日子?
好像从今年开始,谢洛夫独自进入克里姆林宫的次数一下子多了不少,以前他还在嘲笑谢列平,说谢列平就差把家安在赫鲁晓夫办公室的旁边了,没想到现在他也变得差不多。克格勃是最经常进入克里姆林宫的部门,各种各样的报告通过克格勃交到赫鲁晓夫的办公桌上面,谢洛夫要向赫鲁晓夫报告意大利的情况,自然不能避免这一关。
“总体而言,我们利用新颖的设计打开了意大利的防线,未来的意大利很有可能成为南斯拉夫那样的国家,事实上和我六年前在意大利的时候相比,在我们和美国人中间骑墙的声音就大了不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欧洲还是我们和美国对峙的最前线,想要取得任何一点成绩都十分的不容易,瓦解掉美国的欧洲防线并不容易。”谢洛夫拿着和意大利签署的轻工业、造船业和通讯业合同,逐一让赫鲁晓夫过目。
“不错,可以说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打开了一丝缺口,意大利就是美国的南斯拉夫!”赫鲁晓夫以一贯的大嗓门肯定了谢洛夫的成绩,转而问到,“不过通讯器材工业部的对阿尔泰移动电话系统和意大利合作有所微词,尤里你认为呢?”
“阿尔泰移动电话系统毫无疑问是非常先进的,这点我从来都不否认!我之所以一直坚持把通讯器材的方面列入合作的项目,也有我的考虑!我是一个克格勃特工,不会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谢洛夫立正敬礼解释道,“我要推广苏联的移动电话系统,挤压美国可能出现的山寨品,同时也是因为移动电话还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我们的科研机构正在研究更小更方面的通讯器材,到时候其他国家的人就会发现,苏联已经更好的!已经接受了我们前一代阿尔泰系统的国家,就必须和我们保持一致!因为我们苏联和美国的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未来的收益不可想象。”
在第一书记面前,谢洛夫描绘了一种良好的远景,这不同于一些在赫鲁晓夫放卫星的干部,他做事是非常有把握的,完全可以把这些远景实现。
谢洛夫描绘的未来让赫鲁晓夫大感兴趣,自从赫鲁晓夫执政的后半段开始,他也开始脱离实际,不然苏联的玉米运动不会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想到这里,一个纠结的问题再次出现在谢洛夫的心中,这个地雷他是主动往里趟,还是等到事情爆发在按照赫鲁晓夫的命令,对各地因为推进玉米运动的浮夸风进行打击,毫无疑问如果从现在开始调查,苏联的损失会少一点,如果在等一年等到玉米运动爆发出来,则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提升赫鲁晓夫对克格勃的信任。
“对了,第一书记,苏丹的雨季马上就要到来,苏丹全国堆积如山的玉米必须兴建大型的仓库在北部靠近埃及的干旱地区存放,苏丹本身的建筑工业和重工业都很落后,苏卡切夫院士发回来消息,如果苏联不帮助苏丹修建大批的巨型仓库,苏丹的玉米产量会有超过两成因为雨季的到来烂掉。”谢洛夫还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主动趟地雷,不过还是从苏丹开始。
果然这种曲线救国的方阵,引起了赫鲁晓夫的兴趣,如果有一个国家向苏联学习,尤其是学习他本人的玉米运动,作为发起者的赫鲁晓夫十分高兴。尤其是赫鲁晓夫这种把个人意志总是用来治理国家的领导人,一高兴直接批准了谢洛夫的建议,对苏丹的援建立刻启动。
“相信苏丹的阿布德将军会对这个决定感到十分高兴的!”谢洛夫毫不吝啬的对着第一书记狂拍马屁,随后表示自己回去研究在哪里修建大型仓库,帮助苏丹完成粮食储备。最主要是害怕赫鲁晓夫国内的玉米运动,所以要赶紧逃离克里姆林宫,万一这位性情中人的第一书记到时候让他去各地调查玉米运动就不好了。
回到第三总局,谢洛夫召集一批作战方面的参谋商量之后,把修建大型仓库的地点定在苏丹北部的瓦迪哈勒法,瓦迪哈勒法已经十分靠近和埃及的边界,那里是苏丹和埃及贸易的重要地点,不过谢洛夫把地点定在那里完全是因为作战方面的考虑,万一国内的玉米问题爆发,苏丹又有不配合的意思,从阿斯旺出兵也方便。
ps: 推荐大罗罗的新书崛起之第三帝国
第一百九十一章 能上庸下
把地点定下来,就开始召集相关的单位实行,玉米将通过尼罗河运输到北方的干旱地区储存,为期时间两个月。@@,时间既不紧张也不宽裕,完全要看阿斯旺军事基地司令列昂尼德少将怎么处理,这也是考验伊戈尔的后继者能力的时候,想了一下谢洛夫让卢卡妮给对方发了一份电报,说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军事管理总局有第一副局长罗曼,整个运转的过程井井有条,没有让谢洛夫多操心。对于他来讲,新的挑战是庞大的第二总局,首先去了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其实克格勃的特工更加喜欢广场的新名字捷尔任斯基广场,钢铁般的菲利克斯矗立在克格勃总部的门口,激励着契卡战士的继承者在国家安全上的贡献。
“首先要对第二总局进行改组,第二总局的很多部门都抽调到了阿厉克赛的第五总局,某些部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的意思是首先对第二总局的国内防谍工作进行重新划分,更加细致的进行反间谍工作!”谢洛夫从新式饮水机接了一杯水,笑呵呵的问道,“怎么样,老书记,技术管理总局的设计还算不错吧……”
“不错!”拿着钢笔的谢列平不知道是在说饮水机不错,还是在说第二总局的改组计划不错,他认识的干部当中,谢洛夫是在克格勃工作时间最长的,本来还有一个季库诺夫,但内务部都撤销了,季库诺夫也离开了安全部门,所以让克格勃成为他手中的王牌这项工作,就由谢洛夫来完成,其实谢列平之所以总是想要裁撤克格勃的人员。也有一部分把那些老特务赶出去的意思,让自己熟悉的共青团干部掌控克格勃。
谢列平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这样对克格勃的战斗力有影响,可与其指挥不动这个机构,还不如宁可削弱一部分的战斗力,把这个强大的部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迅速的把手中的文件签发完毕,谢列平可以和自己的王牌局长好好聊聊了。冲了一杯咖啡,谢列平一边搅拌咖啡一边道,“一个同志身兼两个总局的局长,克格勃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一次要追溯到契卡时期、一次则是内务人民委员会时期,该组成克格勃之后还没有过,一方面这是对你的能力认可,另外一个方面这也是党和国家对你的信任……”
“在这么下去有可能英年早逝,要不是巴格拉米杨叔叔在国防部。而且那群老元帅知道我只是按照第一书记的命令办事,换做别人骨头都被拆三次了。”谢洛夫可没有一点领情的意思,直接指出了老大是让他拆了第二总局,让第二总局成为谢列平手中力量的用心,“只要老书记你支持我,我绝对让第二总局既能成为信任的力量,又不会损失战斗力!不过我有一个邀请。”
“你没有要求才奇怪,说吧。我听着呢!”谢列平吹了两口气,确认已经凉了把没有加糖的咖啡咕咚咕咚喝进了肚子里。谢洛夫对这种另类的风格也感觉见怪不怪了。谢列平喝咖啡从来加糖,按照他的说法吃太多糖对嗓子不好。关键是这有用么?你把你一天两包烟的数量减一减,比少放多少糖都好使。
叼着烟头的谢洛夫站在道德制高点把谢列平一顿腹诽,嘴上的烟头随着嘴巴一张一合,“我会对第二总局的原来干部进行一番考察,在考察完毕之前先不要让共青团的干部进入第二总局的岗位。不要等我还没有改组完毕,共青团的干部再和老干部先干起来。”
这话在整个克格勃也只有谢洛夫敢说,别人是不敢在谢列平面前说共青团干部不好的,尤其谢列平那种强势过分的脾气,一般人反对这么一个克格勃主席。简直就是找死。只有谢洛夫本身就是共青团干部的人才能理直气壮的提意见,因为他很早就进入内务部工作,克格勃的这些干部对谢洛夫的观感还算不错,主要是谢洛夫做事很有契卡战士的风采,办的事情都很漂亮,不论是什么部门,有功劳人们都会服气,不然的话没有人瞧得起。
“没问题,能同时保持战斗力和忠诚再好不过的了。不过有些名声不大好的干部还是调离比较好!”谢列平不太放心的说了一句,从这点上谢洛夫和其他共青团干部一点都不同,他对那些贝利亚时期的干部好的过分,这点谢列平也知道,只不过不好说。
这是当然的,真正的谢洛夫在共青团的经历还不到一年,克格勃的团体才是他真正投入了感情的工作岗位,其实谢洛夫比季库诺夫更加热爱这个集体,自然不会向一般的共青团空降干部对老干部指手画脚,要说对那些老特工多好倒是未必,关键有其他共青团干部作为比较,就显得谢洛夫对老特工头子好的不像话。
首先就是把第二总局的总部搬迁到第一总局的旁边,克格勃这些总局的总部分散的简直不像话,可能也是克格勃机关人员太多的关系,没法集中在一起工作。谢洛夫也没准备把整个第二总局搬过来,只是搬一个总部,其他下属的各司局还是在大使馆区,就近盯着那些大使馆挺好的。
当然在搬离之前,谢洛夫仍然还要和第二总局的各部门长官见一面,在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谢尔久科中将的陪同下,谢洛夫来到了这座国内防谍总局的总部,现年五十二岁谢尔久科中将参加工作已经二十九年,历经亚戈达、叶若夫和贝利亚时代,经历了克格勃各种时代的熏陶,这种老同志会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谢洛夫也十分尊重谢尔久科,给予这位第一副局长很大的敬意。
到了第二总局的总部,谢洛夫照例对前任局长表达了尊重,肯定了前任成绩的同时,表示自己来到第二总局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随后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现在的克格勃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的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完成我们的工作,其中有些部门的工作已经移交给了第五总局,现在第二总局的工作更加的明确。”
用一种开门见山的方式,谢洛夫明确的告诉这些第二总局的部门长官,他第一步就是要改组第二总局的组织。
“谢洛夫副主席兼任我们总局的局长,说明了谢列平主席对他信任,大家对谢洛夫同志也不陌生,我们克格勃是最为看中成绩的地方,相信谢洛夫同志的成绩大家不是不知道。”谢尔久科中将出来打圆场道,“我们总局自然是支持新任局长的工作,相信我们在谢洛夫局长的领导下,不比对外情报总局要差!”
这种欢迎词让谢洛夫暗中咧嘴,国内防谍总局对第一第二的序列还有这么大的怨念啊。
“我尽量让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谢洛夫发现这个会议室的部门长官不像是其他总局的干部,比如第三总局,有时候自称军事管理总局、有时候自称第三总局。这里的干部似乎从来不自称第二总局,都是自称国内防谍总局,可想而知对第一第二的序列有多么的在意。
话不多说,谢洛夫说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改组计划,对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进行规划,国内防谍总局和对外情报总局的划分是一致的,对应全世界国家的全六个部门谢洛夫没有异议,第一部应对整个南北美洲、第二部应对英联邦帝国、第三部应对日耳曼国家、第四部应对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拉丁语欧洲、第五部应对欧洲之外的发达国家、第六部应对第三世界国家。
谢洛夫对这六个部门进行了行政规模的规划,设立部长一人、副部长两人、每个部五十个参谋、三百包括特勤和后备人员的特工。第七部的规划尤为重要,整个苏联的旅行社必须全部配合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第七部的人员至少每个人要会一门外语,应对不同国家的游客,往后的部门暂时不动,谢洛夫着重扩大了国内防谍总局第十二部的规模,这个部门是克格勃内部的反贪局,国内防谍总局的部门可以对整个苏联国内任何一个企业、任何时候进行调查,同时新成立三个部代替划归到秘密警察总局的几个部门,加上一个额外的技术供应部,国内防谍总局改组成为十七个部门,分别对应国内各种问题的总局。
经过谢洛夫的改组之后,国内防谍总局的部门没有减少一点,还比原来多出了五个。分工更加细化,包括谢尔久科在内的所有原来第二总局干部都很满意,对外情报总局的司局才十六个,他们总局有十七个。
“目前我们的工作,就是马上将全国各行各业的资料进行汇总,作为这次改革之后的成绩实验!”谢洛夫一只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喝道,“克格勃是看中成绩的地方,能者上位庸才滚蛋,明白了嘛?”u
第一百九十二章 梁赞州
改组,或者说是优化结构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检验国内防谍总局到底有多大能量。谢洛夫命令第二总局紧跟国内展开的玉米运动,用了不长时间的考虑,谢洛夫还是决定,玉米运动这个地雷,他要主动的趟进去。
命令下达,第二总局庞大的组织机关开始行动起来,同时来进来阿厉克赛的第五总局、基班诺夫的第九总局同时行动,谢洛夫的命令并不难懂,把今年苏联的农业畜牧业各地政府的上报材料核实一遍,这只是一个正常的举动,看起来也毫无杀气。让第一书记了解国内的真实情况本身就是克格勃的工作。
其实谢洛夫清楚地知道这个命令下达有什么后果,没有人能在克格勃的详细调查当中玩数学游戏,而且克格勃最不缺的就是特工,有庞大的人力可以具体去当地粮库和农场检查,看看里面到底有多少粮食和r类储备。
“老书记,主席令。”坐在谢列平办公室的谢洛夫翘着二郎腿,管对面的谢列平讨要克格勃主席令,就是以克格勃主席签发的文件,又不是多稀奇的东西。谢列平一年签发的主席令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又要主席令?”话虽然这么说,谢列平还是从抽屉中拿出专门签发主席令的稿纸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不过没有马上给自己的王牌局长,问道,“这次是要干什么?你可要小心点,刚接手第二总局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要干出一番成绩。”
“我这番成绩要是出来,你绝对会十分惊讶。”谢洛夫一点不客气的把主席令接过来,揣到了自己的兜里面,确认谢列平不能在收回去之后冷声笑道,“我要查一查全国的粮库,看看粮食储备和r类储备到底达不达标!”
要说玉米运动开始,赫鲁晓夫当然首先就是错误的源头,但一个巨大的错误肯定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在赫鲁晓夫面前放卫星的官僚。一个都逃脱不了干系。这次的行动必须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不能打击面太大,因为很容易把赫鲁晓夫也查进来。首先草拟的关于打击浮夸风的下达文件,正在又伊塞莫特妮领衔的秘书处草拟。只要写完了立刻会下发到地方的机构中。
“出事了!”等到谢洛夫坐车离开克格勃总部,从窗户上正对着捷尔任斯基雕像的谢列平才把目光收回来,如果谢洛夫要是刚开始就说要清查全国粮库,他还真的不一定能下决心签发主席令,很明显自己的王牌局长准备趟地雷了。
对于苏联国内粮食出现的困境不是没有一点苗头。他作为克格勃主席要是一点风声都不知道那才说明苏联真的出了问题,但农业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其实谢列平也不知道。克格勃这么多总局,理论上谢列平可以做到无所不知,实际上事情都有轻重缓急,很多地方干部在隐藏自己收成欠佳的事实,谢列平也不能做到什么事情都知道。
回到第二总局,拿到谢列平的克格勃主席令的谢洛夫,以克格勃副主席的名义召集秘密警察总局和警察总局的两个局长,阿厉克赛中将和基班诺夫中将。两个总局是克格勃除了边防军和内卫军之外军事力量最为浓厚的部门,这次需要两个总局配合。
“事情也就不多说了,本来并不复杂,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有多大的勇气去做,只要拿出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后续的事情对于克格勃来讲都非常简单!”谢洛夫把面前的一只螃蟹剥开,这种在寒带的帝王蟹可能是苏联人民最经常能见到的螃蟹了,也多亏了波罗的海的苏联渔船队,不过到了莫斯科也不能说新鲜,但对于爱吃海鲜的他来讲也没什么可挑的。
亲手演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谢洛夫。目光落在了眼前两位局长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嘴上都叼了一根烟,带着烟雾道,“我们的工作。国家安全。对于人民来讲粮食问题是第一大问题,这个窟窿有多大谁都不知道,你们敢干么?”
“几乎所有的地方干部都对我们有防备,如果我们闹大了,克格勃会不会引起地方干部的敌视?”基班诺夫也学着谢洛夫边吃边聊,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是啊。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干部天然就防备我们!”阿厉克赛也一唱一和道。
“只有心里有鬼的人才害怕我们克格勃清查,如果粮食没有问题,他们害怕什么?”把所剩不多的烟头按进蟹壳里面,谢洛夫冷冰冰的道,“粮食库存没问题,那这次就是一次常规的例行检查,如果有问题那些人还是担心自己的脑袋吧,哪个杀人犯指责警察抓人是不对的?让他们继续欺上瞒下就不防备我们了?谁会害怕一群犯人,真是好笑……”
啪啪啪……,阿厉克赛适时地鼓掌,看了一眼旁边的基班诺夫拉长声音道,:“怎么样,我就说过,尤里身上有我们这些老契卡战士的风采……”
“再不吃就凉了,我的朋友。”虽然是速冻的,但眼前的帝王蟹也不是谁都能吃到,苏联人民的粮食都快成问题了,两位局长还好意思在这里浪费食物?
九月十五日,谢洛夫下达谢列平已经早就签发的主席令,包括苏联全国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州、普通共和国、所属各区所有地方克格勃机构以及内务总局、各地克格勃主席、内务总局局长全部开始清查当地的所属粮库、核对各地农场上报的粮食产量和r类储备。
“国内防谍总局、秘密警察总局、警察总局下属机构和当地内务总局、克格勃机构全部加入到清查的过程中!”谢洛夫在克格勃主席团的会议上,用一种决然的口气道,“总是风闻各地粮食的收成和上报的数据明显不符,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谢列平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其他克格勃主席团的成员说道,“大家有没有意见?”
开玩笑,谁敢有什么意见,谢洛夫不是你最信任的局长么,谁知道是不是你们两个在我们面前演戏?所有人都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意见,必须对粮食问题严加查处。
“同意,全体克格勃主席团的成员都表示支持谢洛夫同志的建议。”谢列平一回头把整个克格勃主席团全部拉下水,这时候绝对要表达自己民主作风。
谢洛夫点点头对所有克格勃主席团的成员表示感谢,随后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征得了谢列平和其他成员的同意,便直接离开了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
“首先把自从玉米运动开始的政治明星的名单给我拉出来,首先对这些同志的州进行调查,看看其中到底有没有水分!”谢洛夫回到第二总局的总部,直接给阿厉克赛打电话,让秘密警察总局开始对各种放卫星的党委书记进行调查,看看这里面到底谁是货真价实的,谁是欺上瞒下的。
早在前年年底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就讲道:“大力增加r类产量,是当前极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增加r类生产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各州、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成绩,应当首先根据畜牧业的这一最重要产品的生产水平来衡量。”这就是说,对各地干部的考评和升降首先要看他们能给国家提供多少吨r。
第一书记都这么说了,为了成为政治明星的地方长官自然是卯足了劲头力争到达第一书记的标准,很快阿厉克赛就把这些干部的名单交给了谢洛夫。
梁赞州党委书记拉里奥诺夫就是其中一个。在去年一月初召开的苏共二十一大上,此人发誓要在去年一年内使梁赞州的r类产量增加两点八倍,并向国家交售两倍多的r类。
“梁赞州党委书记拉里奥诺夫?”谢洛夫拿着一年来最为出众政治明星的简历,问道,“我好像记得梁赞州的主要支柱是机械工业,好像煤炭产业也很强,农业好像并不强。”
“是的,局长,传闻中好像梁赞州有一些问题!”伊塞莫特妮看着资料回答道。
“不到二百公里,我们亲自去看看!”谢洛夫直接把资料收起来说道。这次他要偷偷的过去,既不要求当地的内务总局配合,也不准备通知当地的克格勃机构,要来一次眼见为实,看看赫鲁晓夫天天挂在嘴边的梁赞精神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时间并不多,第三总局的行程还有去参观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要准备把农业这个问题处理好,这可是涉及到苏联几百吨黄金的归属。
九月份的莫斯科晚上开始已经有一丝凉意,谢洛夫披着灰色的军大衣登上了前往梁赞州的火车,除了两个随时在身畔的秘书之外,还有不到二十人的内卫军战士。
梁赞距离莫斯科又不远,还不到半夜谢洛夫已经出现在了梁赞州的土地上,不过他没有直接做火车进入市区,而是换成了汽车对这里先来一阵眼见为实。
第一百九十三章 我很失望
找了一个村子住下,穿着军服的一行人进入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只有不到一百户的人家,其实用林场称呼这个小村庄更加合适一些,林场的男女都属于企业的工人,他们属于梁赞州林业总局的一部分,到了采伐季节变回化身成伐木工人进山完成采伐任务,而没有采伐任务的季节则依靠打猎和在山区种地为生,当然在不采伐的季节这些人也从林业局领取工资,只不过冬季采伐周期的一半左右。
“瓦西里老爹,准备进山巡逻么?”山区明显比城市中要凉一些,莫斯科周围因为水库众多,其实在同纬度的苏联城市还算是温暖的,如果说谢洛夫的军大衣在莫斯科还只是装饰,在这里就显示了实用价值。不过冬天进山穿这种秋季军服仍然是找死的行为。
“是啊,谢洛夫将军!”将近六旬的瓦西里擦着自己心爱的********,和谢洛夫打哈哈道,“如果要是碰见野猪、黑熊之类的野味,今天晚上给你们这些军人改善一下伙食。”
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看着瓦西里养着的五六条狗,应该平时就是依靠这些猎犬打猎的,不过瓦西里说打野猪明显就是吹牛,就算是碰上瓦西里也不会去狩猎。原因很简单,野猪的危险太大,猎枪除非运气好的不像话,否则不会一枪解决问题。野猪临死之前的反扑,很可能造成猎犬的死亡,运气不好的话瓦西里的猎犬可能会死一半。比起受到的损失,一头野猪明显补偿不回来。
除非瓦西里的手中有军方使用的制式武器,苏联国内是不禁猎枪的,六十年代之前的猎户可以对看见的一切野生动物进行射杀,甚至包括北极熊和西伯利亚虎。好像到了七十年代苏联才开始保护国土内的野生动物。
林场的猎户秋季进山还有一个原因,春秋两季是火灾生的高期,林场的猎户进山也是对林区进行巡查,消灭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尤其是梁赞州这种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 ?一看书 ·企业的工人进山是禁止抽烟的,当然规定是规定,真带着火源进去他们自己要不说,也没人知道。政府和企业在春秋两季都会把防火作为工作的要点。天天耳闻目染之下也是会起到作用的,天天告诉工人要防火虽然有些啰嗦,可也比什么都不做的要好。要是不闻不问才是出了大问题。
“我还是让两个士兵跟你一起进去吧,你手中的猎枪对付野猪和黑熊这种动物还是有所欠缺的!”谢洛夫看着一身猎户打扮的瓦西里大叔,也没管对方是不是同意。
平心而论。谢洛夫是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有山有水有森林,不是吹牛,整个梁赞州有的数目,大多数他都认识。这种林场、林业局的组织形式,一样令他十分怀念。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梁赞州的面积比他上辈子那个林业局可大多了。
梁赞州属于温带大6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oo至575毫米,年均温暖期长达21o至218天,无霜期达135至145天。州内的主要河流奥卡河将其分为两部分:北部为森林带。南部为阔叶林带和森林草原带。这种气候对于谢洛夫来讲就像是家乡一样,不同的是梁赞州的森林大多数是还没有被砍伐的原始森林,而他的家乡在资料上还是有名的林区,本地人都知道山上的所谓树林,大多是剩下的人工林,原始森林已经消失殆尽了。
“梁赞州面积将近四万平方公里,。全州人口九十二万人,俄罗斯人过百分之九十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