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也包括葛罗米柯夹枪带棒,明里暗里贬损美国的军事行动草率,不顾本国民众的安危,轻率的以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现在则需要面对剩下的烂摊子。

  攻击非常紧扣主题,明摆着说里根是三流演员出身,脑子一热的处理方式并不是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这些话美国人必须要听,因为人质还没有救出来……

  就算是里根现在心里想要掐死葛罗米柯,想要捂住对方的臭嘴,也必须老老实实的听着。

  嘶!在莫斯科的大特务看着电视里面葛罗米柯的讲话,简直牙都酸倒了。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外交部长切换错了思维,怎么一副标准的社会党国际的言。

  不是谢洛夫没有同情心,而是面对葛罗米柯这碗毒鸡汤确实有够恶心。这还是总书记和他站在一个立场的情况下,要是设身处地的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这些话就更加恶心了。

  可这不耽误葛罗米柯的讲话,赢得了全世界的一片赞赏,要不说用道德绑架这招的第二国际的圣母后世声势这么大,这种言确实让人挑不出来毛病。结果连对这套说辞并不感冒的苏联和美国,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昧着良心说葛罗米柯说的对,把这碗毒鸡汤干了。

  “让共青团真理报对外交部长同志的讲话进行声援!”谢洛夫忍着恶心让利加乔夫来做这件事,现在压力都在里根那边了。

  里根现在体会到了几十年来美国不断宣传人权的成果,这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才明白,铺天盖地的指责,简直要把里根淹死。事情如果继续下去,水门事件就会重演!8



第九百五十八章 同病相怜

  里根现在除了咒骂苏联之外,还必须要平息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和指责,不然他马上就没有咒骂苏联的机会了,坐在克里姆林宫的谢洛夫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

  鉴于利比亚是苏联盟国,而且为了防止里根派人去救援,谢洛夫必须要保证美国人质的安全,其实要说是挟持更准确一些。这次克格勃派出了第五总局的王牌力量,苏联秘密警察总局、秘密警察总队,人数足有两千人,在秘密警察总队的保护下,相信除了海军陆战队上岸,没人能从带着强盾利剑标志的人手中把人带走。里根如果不怕世界大战的话,可以把整个秘密警察总队干掉。

  作为一个小心的人,谢洛夫不能给里根狗急跳墙的机会,连想都不要想。总书记都不指望里根会重蹈尼克松的覆辙,但是这个后续必须按照苏联的剧本走。

  本来这就是一次大人收拾小朋友的游戏,谁让你里根不严谨,正好人心狠手辣的特务总书记看见了美国人质的存在,这就不能怪敌人下手太狠了。

  在莫斯科的谢洛夫施施然的组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然后就去啪啪小毛妹。似乎现在席卷全世界的利比亚人质危机和苏联没有关系一样,本来就没有关系。要是换成苏联,谢洛夫都不会让苏联人知道这件事,直接连人质一起干掉,毁尸灭迹。

  从闪了腰中恢复的谢洛夫,完全体现了什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没事畅想一下里根的窘迫,顺便和来访苏联的日夫科夫谈笑风生,畅谈苏联和保加利亚的伟大友谊。

  苏联的所有盟友,在苏联失败之后,同样会被美国追杀,当然表面上这都是正义的审判,实际上不过是一次美国杀全家的常规结尾。最惨的当属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两个时代刚一交锋就被处死了。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更多的领导人是在随后的日子里被逮捕、审判,如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民主德国的昂纳克,阿尔巴尼亚的阿利雅,波兰的雅鲁泽尔斯基等人。

  很多国家是完全可以维持下去的,可戈地图带头作死,还逼着自己的小兄弟和自己一起作死,最终就像是谢洛夫说的,苏联倒塌砸死了所有小伙伴。

  当然,东欧这些末代领导人都认为自己在剧变后的遭遇不公平,几乎没有缴械投降的,都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方式为自己辩护。最终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辩护起了作用,而是一个个自力更生的国家变成了靠出口劳动力和女人的国家后,这些国家的人才会回头觉得,其实社会主义没有想象中的差。

  就拿后世还算混得不错的捷克来说,斯柯达是二战中著名的军工企业,冷战中斯柯达的机械也卖到了苏联能影响到的所有地区。不过后世的斯柯达只是德国大众的子公司,最大的利润是德国人的,苏联解体的最大受益国。

  不是德国吃掉了民主德国,同时因为苏联解体利用资金吃掉了整个东欧的市场,凭借联邦德国的人口和面积,绝对不会比签订广场协议的日本强到哪里去。八十年代的联邦德国还必须要靠感谢法国人,没有法国人时不时的撤美国人后腿,美国收拾德国比收拾日本还容易。

  “里根还真是能沉得住气,我忘了,他是演员,做公关应该是内行,没准正在想着怎么翻盘呢?”手里拎着一瓶格瓦斯在溜达的谢洛夫,日子比在沙漠中工作的葛罗米柯要轻松很多,要是葛罗米柯成功了,没准今年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还要拨款给葛罗米柯拍一部电影。

  什么震惊世界的多少天!什么人质大危机,请原谅总书记是文盲,想不出来什么好名字,同时震惊部的编制已经满了,不再招人,无法进去学习。

  “对了,你弟弟干嘛去了?”谢洛夫忽然回头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这个问题上次他就想要问了,只不过一时忘记了,这次又想起来。

  “他去印度了,说要学习当地的肃反工作。”鲍里斯犹豫了一下,看着自己的父亲道。

  印度吞并巴基斯坦之后,得到了百分之七十的巴基斯坦土地,剩下则被阿富汗占领,阿明也以此为功绩,成功的推行自己的改革,开始在阿富汗推行土地改革,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可收复故土的阿明已经不是一般的部落领袖能阻挡的了的了。

  印度的困难就要大的多,可以说那次战争完全是印度咬着牙硬上的。到了几天原来的巴基斯坦领土,还时不时的出现袭击印度人的情况。也可以说巴基斯坦的抵抗从来没有停止。换成一般的国家早就吃不消了,不过印度人更多,而且底层人民不算人,才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坚持是可以的,可这种国家就不要指望再进一步了。

  “注意安全,在非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要小心一点。总爱往国外跑这点,到是比较像我……”想着南亚的情况,谢洛夫沉默了一下,没有把儿子招回来。

  “至于你另外两个弟弟,一个毕业,另外一个马上毕业了,都进入克格勃,如果目标太大的话,老四去格鲁乌也行。”谢洛夫忽然看着鲍里斯低声问道,“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们都做肃反工作者么?”

  “爸爸是希望我们继续保护这个国家!”鲍里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听自己的母亲瓦莉娅说,似乎在他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这件事就定下了。

  “这只是一个原因!”谢洛夫嘴角扯出一丝笑意低声用只有父子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害怕我之后的总书记清算我们家,没准他不敢对我怎么样,可我不会一直活着,现在这些茨维贡、切布里科夫、阿利耶夫也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他们比我的岁数还大不少,只有你能保护自己。我进入安全部门三十多年,我可以说用了最大的心血打造这个综合性情报部门,我希望它更强大,全方位的强大,谁都不能干涉的强大。我不断设立新总局,从军队到交通、宗教、干部保卫、电子科技、国防工业、人事管理什么都要管。”

  父子两个坐在草坪旁边的石头上,从兜里掏出一根烟的谢洛夫直接塞在儿子嘴里,点燃后继续道,“我已经把安全部门从政府职责中剥离出来了,就是防止我打造的这个部门,未来被别人利用对付我们家,我是真正的杀了不少人,难免不会有人想要翻盘,到时候舆论一变,你也知道,除了我之外,苏联的总书记都是上台之后就指责前。”

  谢洛夫可不想斯大林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一遍,那都算好结果,更差一点,你看看贝利亚的家属是什么待遇?

  “我知道了!”如果说鲍里斯以前还不是很明白,现在则完全理解了。自己父亲为了完成目标不择手段,名声直逼发起大清洗的斯大林,以后的总书记上台为了卖好,没准真的会对付自己家,父亲是为了防止这种事出现。

  “知道就好,本来我一直都想要修改规定,防止出现世袭的情况。但又延后了,甚至连正式规定任期也延后了。这两件事必须延后解决,你要明白,类似于卡扎菲那种人,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多么高尚,他们亲苏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苏联的领导人可以做很长时间,很讽刺吧,我们还需要干部终身制吸引第三世界国家。”谢洛夫耸耸肩无奈道,“等到我们和美国的争夺有了明显的趋势,这两条规定才能正式颁布。到时候那些亲苏国家就没用了,苏联也不需要主动去吸引谁。”

  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并不需要去主动做什么,而且他已经留下了一种思维在克格勃,以后完全可以收买那些独裁者,实在不行,可以先扶持反对势力,造成威胁然后收买独裁者,收买一个独裁者可以保证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利益,这避买卖很合算。

  白宫东室内空气闷热、气氛紧张。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早已在此恭候多时,美国舆论格外热闹,传闻不断,里根和他的政府面临更严重的危机。美国民意调查,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里根在掩盖事实。

  “你必须要承认错误,以现在的态度回应媒体是不行的,这些记者真的有把事情搞砸的能力!”在电话另外一边,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声音中充满了疲惫。

  拿着电话的里根久久不语,最近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都和对方通电话,商量如何化解掉这次危机,现在看来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了。

  放下尼克松的电话,里根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脸,整理衣襟后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开始正式说明事情的经过请求谅解。

第九百五十九章 冷嘲热讽

  和以前面对记者非常自信不同,这次的里根刚刚露面就带着掩饰不住的窘迫和尴尬。这次对于他来讲,是从登上美国总统宝座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不然他也不会每天和尼克松通话,苦苦寻找能够脱身的良策。

  美国的传媒是真的能杀死人的,当初尼克松就因为水门事件不得不黯然下台,直到今天尼克松仍然受到当初的困扰。如果他这次挺不过去,下场绝对不会比尼克松强。

  事实上在这之前,白宫已经在这几天开始内讧,谁都不愿意出来顶雷。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放出风声说,他早就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有关备忘录上对冒险行动一事批注道:“此事荒唐”。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约瑟夫?凯西则称他没起什么作用。

  至于里根的副手布什,同样在竭力避免和这件事没有发生关系。谁都不愿意被推出来顶雷!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迟早要有一个人出来的。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我很痛心。是一些基础方面的情报导致了今天的问题,但是我不得不说,谁也不会想到利比亚会做出这种流氓行为,这非常符合我给予卡扎菲的疯狗评价,对待这件事上,美国决不能妥协,就是这样。”里根带着严肃的脸色正色道。

  里根也最终选择找一个地位不低的高官牺牲,当然他首先要度过今天的难关。目前里根的处境除了内部和传媒的不稳,还有苏联的举动,苏联控制了全部利比亚的美国人,这让刚刚完成黄金峡谷行动的里根非常尴尬。

  按理来说,美国刚刚完成黄金峡谷行动,大获全胜的时候应该是士气大振的时候,可这件事还没有被美国利用上,紧接着而言的利比亚人质危机就冲散了这次胜利。里根准备重振美国士气的举动,不但没有效果,更加加重了美国舆论的怀疑。

  里根发言完毕之后,美国各大媒体的记者轮流发问,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甚至直指里根本人,从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到美国人质的安危,像是连珠炮一样的围攻着这位美国总统,时代周刊自称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物。

  “我们会和苏联方面沟通,在不损害美国形象和利益的情况下,救出我们的民众。”这句话,里根几乎是满脸通红的说出来的。现在苏联军事力量已经介入,和利比亚自己面对美国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不要看只是一个警察总队,人数不过两千。可这就是两个概念的问题,问题从利比亚变成了苏联。

  哪怕是里根还想作死,准备武装营救,也不会有人同意的。美国可以毫无顾忌的打利比亚,但绝对不会去用军事手段试试苏联能不能打。

  面对着苏联武装力量在利比亚的局势,里根必须和他眼中的邪恶帝国谈一谈。对于他这个试图要重振美国的总统来说,心里的尴尬和难受,别人不可能知道。

  “哈哈!向你口中的邪恶帝国求援?里根,你也有今天……”属于大特务头子的笑声响彻整个克里姆林宫,谢洛夫的讥讽是不加掩饰的,他还以为这个三十年来最反苏的美国总统,真的骨头硬不知道妥协呢。现在看来硬的程度也非常有限。

  当里根准备和苏联谈谈的消息传到莫斯科,谢洛夫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年痴呆也会妥协,看来还没有发展到晚期么?

  很长时间后,他才收敛了笑意,岁数大了,总是保持笑容也是很累的,“按照流程走!”谢洛夫平淡的对着外交部过来请示的干部道。

  按照流程走,意思就是遵照相关规定,以最大的诚意进行营救,充分的理解利比亚的立场,当然还有美国的立场,尽力做好一个桥梁,为美国和利比亚提供沟通的平台。

  这么叙述其实有一点啰嗦,当然还有更加准确切入主题的说法,拖下去……

  苏联完全可以以最大的动作,持续操作人质问题,把里根架在火上烤。先烤个几个月或者半年,没事就放出来一点消息恶心里根,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在吧这批人送还给美国。

  先恶心几个月,这件事持续的时间越长,里根的处境更加不会好转,谢洛夫判断人质危机不会让里根下台,那就先让里根维持几个月人人喊打的状态吧。

  莫斯科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克里姆林宫回应里根的倡议,保证人质安全是苏联应该肩负的国际责任,愿意暂时和这个反苏的美国总统合作,因为人质的危机显然比一两个反苏的政客胡言乱语更加重要。

  在声明中,苏联也少见的喊了两句人权,但是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更加让美国人难堪。对苏联求助不只是里根心里难堪,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讲,求助最大的敌人同样不可接受。

  这种难堪充斥在很多美国人互相之间的谈话中,谢洛夫只是看到了利比亚的反制中一个微小的动作,却最终酿成了反转,让美国黄金峡谷行动带来的士气荡然无存。

  谢洛夫已经受命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全权负责营救利比亚人质,同时再次开始进行微操,直接越过无数级,让已经在利比亚的秘密警察总队,防止任何美国媒体和个人接近美国人质,直接对莫斯科的切布里科夫负责。尽量拖延,决不能让这件事尽快结束。

  这其实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做好一件事很难,弄坏一件事还不容易?要考虑利比亚的关系、美国的关系,还有苏联的关系。卡扎菲上台并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驱逐六千名美军士兵。美国对卡扎菲的这一决定异常恼怒,而利比亚随后与苏联越走越近则更让美国人难以接受。

  卡扎菲上校对外宣布:从利比亚的班加西至密斯莱达湾西部的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水域,任何在此水域航行的舰船都应离开该水域,否则将受到利比亚的攻击,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经常在这里进行演习。虽然美国态度很强硬,但当时处于战略守势的美国也不希望与利比亚发生什么冲突,所以实际上自此后美国军舰就极少进入锡德拉湾了。

  苏联从来不反对任何一个国家亲苏,老牌帝国主义都是美国的盟友,苏联只能依靠第三世界发展还不错的国家进行追赶,加上几次中东战争苏联都站在阿拉伯这边,两者的关系自然越来越和睦,当然利比亚在苏联眼中并不重要,卡扎菲亲苏的政策不是很明显。

  但从这次黄金峡谷行动之后,利比亚就很重要了,已经是值得苏联开始重点扶持的地方,而且不会只是自己扶持,苏联的中东盟国、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也同时派出武装力量进入利比亚,这是明面上三国为了帮助阿拉伯兄弟抵抗美国侵略。

  明面上这都是卡扎菲利用自己的私交,赢得了阿拉伯兄弟的支持,迎来了两万多人的阿拉伯联军,至少从声势上,也算是给利比亚赢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苏联已经声明,利比亚的举动和苏联毫无关系,这是阿拉伯国家自己内部的事情。

  利比亚首都,美国国务卿乔治?普拉特?舒尔茨已经率领一支团队,来到了这个沙漠之国,时间正是黄金峡谷行动一个星期之后,是在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再三要求之下,才最终成行的,这个时候美国的舆论全部都关注人质事件,哪怕乔治?普拉特?舒尔茨本人并不想过来擦屁股,也不得不来。

  舒尔茨当然有不来的理由,现在的美国就算是被苏联抓住了***一动也不能动。他这个美国国务卿来到利比亚,不但要遭受利比亚民众的敌视,有生命危险。

  最重要的是,舒尔茨这次过来完全是给葛罗米柯当配角的,用自己美国国务卿的位置成全葛罗米柯的帮助,这种事情谁愿意做?换一个角度,葛罗米柯也不愿意过来,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

  “关于利比亚人质危机的问题,我们将充分尊重利比亚的意愿,首先利用人质威胁一个国家是肯定不对的,这点苏联也会和利比亚进行沟通。一切以救出普通民众为前提,当然我们在尊重利比亚的同时,也一样尊重美国的立场。也许这肯定是一场艰苦的谈判,但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化解掉这次危机,相信这也是舒尔茨先生的想法。”

  葛罗米柯这句话,让旁边的舒尔茨非常不是滋味,最后也只能表明自己的立场,从今天开始,他就算是不会天天都守在利比亚,隔一段时间也会出席在这里的谈判,基本上算是被绑在这里,直到美国人质全部被释放。

  “里根总统的想法,可能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不能以结果苛责当时的决定,不过对于军事打击,我还是认为有些鲁莽。”现在最讨厌的谢洛夫这个邪恶帝国领袖的里根,不得不每天听着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冷嘲热讽。

第九百六十章 里根看法国

  谢洛夫这种和赫鲁晓夫混了很长时间的人,恨不得时不时就出来大放厥词一下。好不容易逮住这次机会,几乎每隔几天就评论一下利比亚人质危机应该如何解决,要么就是关心一下苏联斡旋的进度,要么就是帮里根说两句话。

  而里根最讨厌的恰恰是最后一个选项,里根一直以反苏作为己任,这次因为人质危机不敢随意表态,但还要听着敌人的评论,哪怕这种平论是在帮他说话,里根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屈辱,这比洛杉矶奥运会时候的打脸还难受。

  谢洛夫和苏联的举动,几乎让这几年来一直给苏联找麻烦的里根,有一种小丑的感觉。

  长久的演员生涯当中,里根还是头一次接受这么一个小丑角色,而且完全是被迫的。

  可里根还要摆出一副苏联和美国伟大友谊的样子,不能对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有一点反感,现在全美国都在盯着利比亚人质危机,就连利比亚那边流出两三张人质照片,都会被美国不分党派的媒体封装转载,他不能再这个是时候再谈要收拾苏联,至少也要等到人质危机结束以后,不然这把给利比亚谈判刚刚吸引走的大火,肯定会重回来烧他……

  “我简直想要掐死谢洛夫。”在白宫办公室当中,里根当着自己的密友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毫不掩饰的说道,全无在外界的风度,这才是现在真实的里根,没有用一点演技。

  “他真是太狡猾了,逼着我们不能不得妥协,美国刚刚凝聚起来的精神,开始被消磨下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也愁眉不展,对方正在尽全力营救你们国家的人,这个时候的美国如论如何也积蓄不起来对苏联的敌视。

  里根上台以来,一直营造的氛围,主要在国际政治方面。不过,他们既反对老共和党人的现实政治,抱怨他们对外结盟时不问政权性质;又反对民主党人的传统国际主义,认为他们想依靠国际组织和经济发展去推动民主是天真,他们看重的是“强力”。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主要有两条:其一,自由民主跟专制水火不容,民主国家应挺身反对暴政;其二,:美国及其价值观至高无上,美国应担负起它的世界使命。

  里根挂起来的新保守主义旋风,现在撞墙了,撞的还是美国自己。涉及到本国人民的安全,美国民众直接被苏联的抢先出手吸引过去,根本不管现在美国和苏联到底是什么关系。

  “普通人就是短视,我们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打垮苏联,整个世界就不再有问题的根源,我们哪怕一身是问题,没有参照物,自然也就不会有威胁。”里根无可奈何的抱怨着,走到窗户边上看着窗外的草坪,心却一直都静不下来。

  白宫外面的安逸风景无法让里根的心情安静下来,这么多天里根在冷静下来的时候,也在考虑补救措施,但是仔细看了之后,苏联几乎把所有工作都做到一步到位,现在已经没有美国发挥影响力的余地。苏联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很多准备,美国要想要比苏联还要更有诚意,除非里根亲自出马,才能压住葛罗米柯一筹。

  刚刚打完利比亚的里根,现在就亲自出马商量救回人质?人质救回来了,总统的脸也丢完了,美国人说不定还会认为总统丢脸,继续先期反对浪潮。面对这种后果,里根才不得不出口对苏联求助,忍者心里的恶心让谢洛夫时不时的评论两句。

  “等这件事过去,我们在慢慢的把丢失的信心找回来。”当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明显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密友里根口气中的无奈。

  这次美国真实完全被苏联给挟持住了,还被媒体用道德绑架,只能做出友好的样子和苏联合作,主动权还安全在苏联那边,这种滋味美国还是第一次领教到。

  “这有什么,西欧不是已经被我们挟持了几十年了么?未来的美国会慢慢习惯的,等到局势明朗的时候,我们会随时敲打敲打美国。”谢洛夫不慌不忙的喝了一杯柠檬水,比起葛罗米柯时不时的回国,然后再去利比亚,还要去法国商量中导条约。总书记的日子非常惬意,在黑海之滨索契休假的他,非常悠闲。

  谁说总书记就不能休假的,普通工人一年都有一百五十天的休假,他凭什么就不能休息休息,难道做总书记就该么?他不但休假,还拉着第二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一起休假。

  总书记自然是不能去印尼、希腊休假的,只能来到苏联的疗养胜地,夏都索契待着。

  斯大林最早开始培养起了苏联领导人前往南方度假的热情。苏联政府在索契为他修建起翠林别墅。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带头在风景秀丽的索契修筑了个人专用的度假疗养别墅。他的别墅选在一片原始松林之中濒临海滨四周筑起了总长有十多公里的水泥墙,十分壮观。此外,赫鲁晓夫还为自己的高级官员在黑海海岸线一带总共修建了十二座别墅。现在谢洛夫就在其中的一座当中。

  里根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总书记就要休假,同时也是准备下一个回合的战斗,因为距葛罗米柯说,似乎中程导弹条约的进度加快了一点,谢洛夫不知道是不是和这次人质事件苏联的出手有关系,还是美国只是迷惑一下苏联,但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按照里根的性格,没准会在卸任之前,再打一次利比亚。”在森林中漫步的谢洛夫,和同样出来的利加乔夫道,至于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这个八旬老人真的是过来疗养的。

  “不会吧?”利加乔夫还是觉得,美国总统一般都挺正常的,当然里根确实有些反常。

  “别人都好说,里根嘛,我早说过,要是在苏联,他比较适合做克格勃主席。”谢洛夫笑了笑,如果他没有记错,里根历史上在卸任之前,还真的又打了一次利比亚。你说卡大佐招谁惹谁了,被里根盯上一定要用来做磨刀石。

  两人溜达了一会,便开始往回走。里根现在是什么心情不关苏联事,谢洛夫本人对这次引导还是很满意的,以后干掉美国之后,说不定还要把人权这个大杀器抢过来。到时候作民主、又自由、人权在胸口,人挡杀人……

  不得不说他这种流氓思维从来都没有改变,应该读一读苏斯洛夫文集陶冶情操了。

  因为苏联时不时的弄出来一点人质危机的进展,导致利比亚人质危机一直都没有过去,同时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派出联军进驻利比亚,更是让阿拉伯国家生出其中同仇敌忾的感觉,利用这次危机,苏联也在培养阿拉伯国家对苏联的好感,这种培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未来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因为莫斯科的意志,葛罗米柯同时也很忙,所以这场谈判刚开始就注定时间不会短,不论是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还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都不可能长久的留在利比亚,他们还有自己的事情,几乎每半个月在回到北非交换立场。

  谈判中每出现一点进展或者僵局,都会被全世界广泛报道,很快谢洛夫再次出招,致电法国总统密特朗一封公开信,“因为利比亚人质问题中,苏联和美国之间的芥蒂可能导致营救人质上增加互相的不信任,为了保证美国人质的安全,同时化解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敌意。这个时候需要另外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加入,在非洲拥有传统影响力的法国,将是一个很好,甚至是唯一性的人选,这点苏联毫不怀疑。”

  谢洛夫这封公开信,请求法国发挥自己的独特影响力,建富起来大国责任加入到调解当中。这封信苏联把法国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事实上法国一直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