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来阿富汗的局势对我们有些不利,这可能是最好不处理的事情了,这个国家就在我们的边上,一群在中世纪的宗教占据主导地位,让我们不敢贸然插手。”谢洛夫想了一下妁起了这个问题。去年列宁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阿富汗各大大学的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结果激怒了阿富汗的宗教势力,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冲突完毕之后,双方可能更不会容忍对方的存在了,可以说阿富汗双方势力的摊牌从一九七零年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年来阿富汗虽然看起来没有大的冲突,但阿富汗的亲苏力量肯定在想办法夺权。

  谢洛夫就谈起了这件事,另外一件事比较血腥他不可能说,那就是在伊拉克这个国家,克格勃集合了十几个国家的安全部门,对整个伊拉克进行分片处理,每个国家应对一个省,开始对宗教势力开刀,为了这件事克格勃用了两年进行调查,设置了一个有二十几条标准、高达十万名额的肃反名单,在去年十月革命纪念日后同时动手,一个星期就抓了七万多人,为此克格勃还拨出巨款,在巴格达复制一个喀山监狱专门关押这些人。

  这种突然行动,在苏联驻伊拉克军事顾问团的指挥下,几乎在刚开始就把伊拉克两大教派的重要人物一网打尽,叛乱也同时出现了,有两个省出现了叛乱。但经过评估苏联不认为这可以动摇伊拉克**的统治。

  “阿富汗这个国家,我们从建国一直都在给他援助,但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国家平稳,这个国家不一定非要和我们一样,只要他不乱对我们就是最大的帮助了。”赫鲁晓夫说了一句,在这个时候他又找到了做第一书记时候的感觉,然后问起了国内问题。

  谢洛夫也都回答了赫鲁晓夫的问题,但其中心不在焉的样子让赫鲁晓夫感觉到事情好像不简单,问道,“是不是勃列日涅夫权威的加重让你有些担心?”

  勃列日涅夫三年来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取消了第二书记的职务,同时把负责思想的中央书记地位拔高,现在事实上的第二书记是苏斯洛夫,但这和当年的第二书记是不同的,苏共二十四大的时候,直接取消了第一书记的称呼,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书记和总书记没区别,但最大的改变就是勃列日涅夫用总书记职务,终结了有关谁是接班人的议论。

  勃列日涅夫等于是告诉苏联的干部,谢列平他和同样是一代的领导人。两人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看起来是非常不错,可也等于告诉别人谢列平不可能取代自己。

  这种欲言又止的神态,赫鲁晓夫想了一下明白了谢洛夫的苦衷,摇摇头道,“主要你和谢列平仍在能在中央主席团保持权威,这一切就没有问题。相信你可以的……”

  实际上谢洛夫做不到,他能做到保证自己地位稳固,在早先的提议中,谢列平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议谢米恰斯内进入中央主席团,被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否决了。两人都觉得谢列平这个人有些不能让人接受。

  甚至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波利杨斯基,曾经把谢列平的朋友称为影子内阁。这件事被谢洛夫知道之后,直接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给了这个第一副主席一个警告,两人在会议上吵了起来,还是勃列日涅夫做和事老终止了当时的争吵。

  从那次之后,勃列日涅夫几次提出过这件事,表示应该彻底打击共青团干部夺权的谣言,自己也不会相信舒里克对自己不利,随后几次在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提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第一书记,其实能让苏联在集体领导上继续前进的是你,只要你保持健康,就没有问题。”谢洛夫走之前一语双关的留下了一句话,赫鲁晓夫在这个历史上是自己退休的,这是全苏联都知道的事情,勃列日涅夫谨慎地性格,肯定不会在赫鲁晓夫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大肆排除异己,因为他的合法性来源于赫鲁晓夫的退休,但如果赫鲁晓夫去世了,这事情就没准了。

  “谢谢你的祝福,小伙子。”赫鲁晓夫点头,装作没有听出来谢洛夫的话外之音。

  “怎么能加强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敌对到底的决心呢?”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思考起来这个问题,也许这个时候,苏联需要一个叛徒。

第六百四十章 手机出现


  一个叛徒,而且是级别很高的叛徒,可以证明一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个叛徒绝对不能出现在克格勃,让追究责任可不是开玩笑的。有一个人落入了谢洛夫的视线当中,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秘书,舍甫琴科。不过这个家伙还没有出国,算了,谢洛夫也没办法逼着这个人现在就做叛徒。

  那这件事就可以以后再说,谢洛夫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做推销员,等了这么多年,谢洛夫终于可以等来了一样东西,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在克格勃十年的支持下,终于拿出来了谢洛夫一直需要的东西,便携式电话也就是手机。手机终于缩小到了可以放在公文包里面的大小,同时这个成本在二百四十卢布左右。这是普通苏联人两个月的工资。

  手机目前就在谢洛夫的面前,而发明者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这个为克格勃工作了十几年的工程师,正字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位卢比杨卡的主人。

  “也就是说,可以保证五百公里的通话质量?”谢洛夫歪着脑袋摆弄着手中的黑色砖头,手机大概二十厘米长,这还不算后面可以抽出来的天线,但是已经具备了随时携带的作用。和他小时候见到的大哥大差不多。

  “是的,如果我们在乌拉尔山以西建立足够的信号塔,相信可以覆盖全国。”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研究的工程师,明白建立这么多的信号塔需要的成本。这么大的花费,不知道政府和中央要投入多少钱。

  “乌拉尔山以西?那西伯利亚呢?不管了?那边的人不需要手机么?”谢洛夫一副你还太年轻的样子,深刻的批评了对方的小家子气,“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要整个苏联人都用上手机,我们希望所有国民都能都可以用,原来是成本下不来,所以才一直无法推出,不然早几年它就应该配备给全国人民了。”

  阿尔法车载电话都推出十年了,现在不但在苏联和苏联的盟国普遍存在,就连意大利也遍地都是,整个欧亚大陆一半多的国家都有车载电话的身影。就连美国也有为数不少的车载电话,当然那是美国的,和苏联的系统没有关系。

  这是每年苏联外贸部和美国的嘴炮项目之一,那就是美国的车载电话是不是对阿尔法电话进行了抄袭,在阿尔法电话出现之后,美国和德国、日本的汽车产业都出现了安装车载电话的配置,美国利用资金优势甚至研究出来了比苏联更好的车载电话,多花了十几亿的资金倒不是大事。

  “这就是就交给我,好东西一定要让人民享受到。”谢洛夫把首批手机装起来,他需要拿着这些样品去克里姆林宫,说服其他中央主席团的委员。

  美国总是出现通货膨胀,苏联总是出现通货紧缩,美国人觉得美元越来越不值钱,苏联恰恰相反,苏联的卢布理论上可以买很多东西,实际上也是如此,于是后去买东西的人往往面对的情况是卖完了……

  谁让苏联的工资不断增加,物价却一直固定住了呢。至少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十年没有动过,鱼类也是这样,肉类也是这样。谢洛夫实行天降正义的活口扳手,上面直接把价格用钢印打在了上面,意思就是价格永远不变。

  所以说手机的出现是一个好东西,他可以消灭一部分苏联人口袋里面的工资,人手里没钱了,自然就不会把自选商店扫空,这不就不会出现各种卖完了的情况嘛。

  不然克格勃不断抢劫,都无法满足苏联人民的旺盛需求,把一箱子手机摆在了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们面前,谢洛夫开始介绍这其中的意义,“这将是一场信息的革命,想想看一个人可以在海参崴和莫斯科的亲戚直接沟通,这意味着什么,人民将和中央在一起,我们之间将不会存在隔阂,以后不会在出现地方出现情况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发生,这同时避免了地方干部的违法行为,甚至到时候不论是国家安全委员会还是内务人民委员会,都可以裁掉一些成员,这也可以节省我们的开支。”

  谢洛夫大谈自己从来不相信的信息社会,没错,他从来都不相信,他见过遍地都是智能机的社会,没发现除了玩游戏方便一点外,和工业社会有什么不同。虽然不相信,但苏联必须在信息产业上占据先机,这是没毛病的,苏联的很多信息产业起步都不晚,没有被美国拉开距离,如果现在就有中央的支持,没准就可以击败美国。

  “五百公里内可以保持通话畅通?”勃列日涅夫颇为感兴趣的摆弄着这块和砖头差不多的东西,谢洛夫所说的什么产业、什么布局他都没记住,就记住这个实用性的功能,很方便。

  谢洛夫差点忘了,和勃列日涅夫说话最好简单有效一点,点头道,“没错,可以保证五百公里之内的通话畅通,如果多建设信号塔的话,可以覆盖整个苏联,甚至我们的盟国也可以和我们一样,这样他们的所有信息都会控制在我们的手里。再者可以利用手机赚取很多的外汇,压制住我们敌人的相关产业。”

  “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马祖洛夫笑了一下道,“不过前景听起来不错,克格勃方面试验过了手机的性能了么?可以保证可靠?”

  “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作为一个大项目进行发展,工厂马上建造,各地的信号塔马上设立,相关专利记录在案,不过意大利方面的专利是否现在还安全呢?”勃列日涅夫简单的吩咐了几句,问谢洛夫关于意大利的问题。

  “没问题,很多意大利的公司都和我们有合作,阿尔法车载电话也离不开我们的技术支持,如果意大利人知道有新东西的出现,会很高兴的,说不定这次还有法国人。”谢洛夫点点头做出了保证。

  “那建立工厂的速度一定要体现出来我们的效率,基里连科同志要多关心一下进度。”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看向了勃列日涅夫的战友。

  “放心吧,基里连科可以办好这件事。”勃列日涅夫侧着头看着自己的战友道。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先后同意,柯西金也表示没问题,马上选址建立工厂,调拨资金把手机投产,三驾马车都没有异议,马上以书面形式发表文件,制定生产计划让各部门去执行。

  “如果你不叫我叔叔,那我们还是可以谈谈的,如果你下次还这么叫的话,那你以后就不要来了。”谢洛夫一副受不了的样子,看着眼前不比自己小太多的人。尤里勃列日涅夫、现在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儿子,至于跟着这位大公子过来的两个人,正在下面的食堂吃饭,谢洛夫都认识,连身份证明都是他亲自过问制造的。

  手机产业已经被定下来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工厂已经选址动工,各地的信号塔选址有第七总局的干部迅速测试完成,就等着主管重工业的基里连科把设备弄齐就开始了。半年之内大规模的生产就会开始,现阶段则有克格勃的工厂进行先期生产,生产出来的手机则分发给各大部委和地方领导干部,巨贪谢洛夫首先给瓦莉娅配备了一部,反正对方是教育部的副部长,级别也够配备。

  “那,谢洛夫主席,我想要参加去意大利的代表团,父亲的意思是让我来问问你的意思。”尤里勃列日涅夫态度比较平和,他知道谢洛夫在苏联的安全领域中说话十分算数,如果他不同意总书记的儿子出国,那自己就绝对出不去。

  “你要出国?”谢洛夫摸着下巴,这件事倒不是不可以,想了一下他终于明白,勃列日涅夫这个不嫌累的老狐狸又在试探他,只不过这次拿儿子来试探,于是道,“你本身就是外贸部的干部,没什么不可以的,去意大利谈判团不是在三个月后开始嘛,到时候让茨维贡同志安排一下你的保护工作就行了,你也知道,万一某些国家知道你的身份,难保不会出现什么不好的念头。”

  “姨夫那边是没问题的,但在安全领域,父亲的意思还是要看看你的意见。”尤里勃列日涅夫好像松了一口气笑道,“安德烈说你很严酷,看来不是这样。”

  他口中的姨夫自然是茨维贡,安德烈则是茨维贡的儿子,茨维贡的妻子是这位大公子的小姨,谢洛夫摆摆手表示没什么,然后邀请对方在食堂吃饭。最近一年好像从卢比杨卡蹭饭的家属越来越多了。

  在苏联三驾马车的关注之下,一些手机工厂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了,苏联在效率上的优势体会的淋漓尽致,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各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信号塔建设,也在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目光中迅速展开。甚至连印刷的宣传海报都已经准备完毕,只要手机进入市场,宣传上马上就会跟上。u



第六百四十一章 武装印度

  “消息可以确定?美国人还是低头了……”谢洛夫的面色平淡,但心中因为最近的喜悦之色可以说被冲淡不少,在国内铺天盖地宣传信息革命,甚至各大城市的局域网都已经到了最后联网的时候,这个消息可以说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

  “是的,我们从巴基斯坦得到了消息,可以确定是尼克松的助手基辛格。”第一总局的局长莫里金犹豫了一下道,“是不是马上把消息报告给克里姆林宫?”

  “不用了,外交部有自己的渠道,克里姆林宫应该已经知道了。”谢洛夫深吸了一口气道,就在这个时候桌子上的红色电话响起,拿起来电话就听到里面说道,“知道了,三大部门都要到么?明白,契尔年科同志。”

  放心电话,谢洛夫让司机开车送他到克里姆林宫,在将近二十年的苏联生活中,他一直都没有学会开车,这个毛病是一个无间道的突破点,比如他最新一任的司机,就是茨维贡安排过来的,虽说他以为自己安排的很隐秘。

  作为一个不会开车的男人,谢洛夫对于的态度就是各种蹭,恰好勃列日涅夫比较爱好飙车,于是休假期会出现一个比较奇特的场面,苏联最大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自驾驶吉普车搭载着苏联最大的情报头子去打猎,身后跟着数以百计的秘密警察护卫着两人的安全。

  到达克里姆林宫后,除了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成员之外,还有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和克格勃并列的三大部其他两个部门长官都已经到齐。

  “尤拉,坐,情况相信你都知道了!”勃列日涅夫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脸上看不出来内心的想法,有一句话叫什么了的?喜怒不形于色,对,就是这句话。

  谢洛夫一声不吭的坐下,十几年来他不停的散布******就是为了阻止美国和中国接近,事实证明这没什么用,再多的小动作,都没有美国低头来的实在。人家美国主动要改善关系,无视*****你能怎么样。

  美国已经发现自己不能同时摆平两个国家,肯定会选择一个弱小的敌人缓和,其实就和现在苏联的政策差不多,苏联选择的是西欧,美国选择的是中国。中国就算在能给美国找麻烦,也不会让美国升起中国比苏联威胁更大的错觉,因为国力摆在那里。

  这种情况和后世的情况差不多,俄罗斯不管怎么折腾,都不耽误美国把主要力量调到东方,玩重返亚太的策略。因为明面上国力差距,不是折腾就能改变的。

  “谈谈这件事吧,同志们,这个举动非常突然,我们需要慢慢的考虑。”勃列日涅夫看了众人一眼,叹了一口气道,“不得不说,美国人还是比较能找麻烦的。”

  “稳住一个比较弱的对手,集中精力对抗强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策略,就和我们麻痹西欧,在其他方向对抗美国一样,美国人显然也不是傻子。”谢洛夫自顾自的点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道,“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怕什么?”

  “我们怎么会怕,就算是在东西两面同时开战,我们也能取得胜利。”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态度强硬的道,“他们以为走到一起就可以了?真以为能和我们对抗?”

  “格列奇科同志,请注意一下你的言辞。”勃列日涅夫出言打断道,“事情还不算太糟糕,让谢洛夫同志先说,我们还没有必须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

  “他们还能变色不成?什么都改变不了对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谢洛夫面色不变的道,“只要这点不变,事情就永远不到武力解决的时候,我们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万一变色了呢?你有什么策略,这个责任谁来负?”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声音有些不好听的喊道,“你们克格勃的力量在中国是最弱的吧?”

  谢洛夫猛然站起来,走到旁边的墙壁边上把帘子拉开,背对着众人看着世界地图,沉默了一会突然回头喊道,:“如果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我的建议就是立刻开战,以核武器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所有军队不分方向进行突击,对所有接壤的国家开战,不知道这个答案格列奇科同志是否满意?”

  站在世界地图下方的谢洛夫脸色冷漠,认真的态度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就连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接口,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这个时候出声道,“谢洛夫同志只是说明了最坏的结果,现在明显还不到最坏的时候。再说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们都知道这是气话,尤拉,谈谈一些实际的建议吧。”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出声缓和了气氛问道,“如果一点都不作出回应,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听说印度正在寻求对巴基斯坦作战的支持?”重新坐下来的谢洛夫突然问出了这个问题,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都点头,然后又说道,“基辛格是从巴基斯坦借道的吧?这次我们就给巴基斯坦一个教训,支持印度吞并东巴基斯坦。”

  “好,这次就拿巴基斯坦开刀,让这些人知道和我们作对的下场。”乌斯季诺夫第一个表示同意,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会也点点头表示支持。

  勃列日涅夫等到大多数委员都表态之后,拍板定下了决议,让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来策划这件事,谢洛夫建议道,“我们的支持不是白白来的,必须让印度吞并东巴基斯坦,不然就不对印度进行支持,我们固然需要印度的存在提醒中国,不要以为我们没朋友,但同样也要巴基斯坦记住耻辱,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敲打敲打印度。”

  “支持印度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要加强印度的国际威望,再者一旦吞并东巴基斯坦,印度国内的宗教势力会更加平衡,这会带来两种可能性,一是印度从此之后内部牵制力增大,不可能发展到威胁我们的程度,这便于我们的指挥,这是比较坏的结果。第二则是因为两种敌对宗教在国内并存,印度可能最终会选择无神论,同时对两个宗教进行打击。增大可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能性,这是比较好的结果。”谢洛夫此时思考了一下道,“不论是出现哪种结果,对我们苏联都是有利的……”

  八月份,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签订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缔约双方将继续发展和加强两国友好、睦邻与全面合作关系;双方保证不缔结也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军事同盟,不对另一方进行侵略,也不容许利用本国领土进行可能对另一方造成军事损失的任何行为,不向参加与另一方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的相应措施以保障和平与两国安全;双方声明不向他国承担与本条约不相容的任何秘密或公开义务。

  英迪拉?甘地在印度总理府思考了良久,这是因为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问题,“以目前的局势,想要夺回东北部,东巴基斯坦是必然要被吞并的,不然你们就没有道路。锡金有联合国看着,是很难动脑筋的,印度进军东北部的路其实已经堵死了。而横在那里的就是东巴基斯坦,再者南亚因为历史原因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而一旦东巴基斯坦独立,就会成为南亚第一个单一民族组成的民族国家,他们全国都是孟加拉人,这会影响到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稳定,慢慢化解固然可以,但长久化解的疼痛和短期的阵痛相比,可能还是前者更大。”

  “一旦孟加拉人变成一个民族国家,会不会助涨西孟加拉邦的独立趋势,这是谁都不知道的,再者孟加拉的人口密度有多大你也了解,一旦继续增长,以后边界的移民问题会成为一个大麻烦,而有印度政府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延缓这个问题。”

  葛罗米柯的问题都非常实际,这都是印度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英迪拉?甘地的犹豫是因为印度国内有两派意见,一个是吞并,另外一个则是让孟加拉国独立。两派意见争执不休,目前是让孟加拉独立的声音略强一点,但最终还是要取决英迪拉?甘地到底站在哪边。

  长久的思考之后,英迪拉?甘地最终下定了决心,吞并!但这需要苏联的强力支持,葛罗米柯表示没问题,所有的军备苏联都可以提供,但吞并带来的国际压力则需要印度自己背负,在沟通之后,莫斯科的中央书记乌斯季诺夫开始操作武装印度军队的计划。

第六百四十二章 销售热潮

  “英迪拉?甘地的意思,肯定是打着解放孟加拉的旗号进去,然后就不出来了。”谢洛夫耸耸肩,这样可以减少国际压力,以印度一直都很不错的信誉,除了和平教国家之外,应该有很多国家会相信,这样很好,苏联以后可以推脱说自己被印度欺骗了。

  反正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中国不也骗过苏联么,苏联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好骗。但这一次谢洛夫认为骗的好,省的有人以后说苏联支持印度吞并孟加拉。

  “说实话,这是不是有些不符合国际精神?”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让摆弄大马士革钢刀的谢洛夫动作一停,哭笑不得的说道,“什么叫国际精神?从印巴分离之后,整个东巴基斯坦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那就是一个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巨型贫民窑,这么小的地方这么多的人,不管的话这个国家迟早会人口爆炸,到时候波及的国家可不仅仅是印度、周围的中国、缅甸一个都跑不了。”

  实际上在谢洛夫生活的年代,孟加拉国已经接近人口爆炸了,因为本国的人口太多,造成了不断往印度的领土上扩散,同样受害的还有缅甸。但这个时空已经不同了,孟加拉国一旦独立成功不被吞并,这颗炸弹威胁最大的国家就不会变成印度,而是中国。因为印度的东北部在中国的手里,那里的人口本身就不多。

  于是孟加拉国独立而不被吞并的话,以后这个人口炸弹就一定会炸到中国。想想人口过亿的和平教人群不断越境到你的国家中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

  考虑到这种局面,谢洛夫坚定的支持印度吞并孟加拉国,还用数据证明这一点。印巴分离之后孟加拉地区的衰退,以及人口增长率,还有印度改变战略劣势的方向等等,让英迪拉?甘地知道,如果印度做老好人的话,这场仗就等于是白打,东进的路线仍然是被堵死的,对中国还是战略劣势,人口爆炸之后仍然能炸到你。

  孟加拉国必须被吞并,不然那里爆炸的人口迟早是一个问题,如果非要谢洛夫选择一个吞并孟加拉的国家,那他肯定选择印度,他可不愿意自己前世的祖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和平教徒,就算按照现在的人口,那都是几千万人。

  “不过我有些担心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十年前的中印边界冲突,七年前的印巴战争,英军的战斗力都不太令人信服。”乌斯季诺夫摘下了眼镜,疲惫的揉了揉道,“他们能打赢么?”

  乌斯季诺夫最近一直在为武装印度军队的计划操心,所以有些疲惫。通过上两次战争,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被深刻的怀疑,对中国输了情有可原,虽然比较惨。但印度可以说中国是早有预谋,趁着古巴导弹危机偷袭他们。但第二次印巴战争就说不过去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准备是同时进行的,印度仍然没赢。

  “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印度军队虽然打不过中国,但收拾巴基斯坦还是没问题的!”谢洛夫双手一摊道,“虽然我们援助的印度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巴基斯坦更差,这就没问题了。”

  从比烂的角度考虑,除了美国和苏联没有交过手之外,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公式,那就是印度在中国面前一败涂地,巴基斯坦在印度面前一败涂地,但巴基斯坦军队仍然是和平教中最有战斗力的国家,后世被沙特雇佣保护沙特,称为安拉之剑。这就可以想象沙特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抵到了什么地步,那是连胡塞都摆不平的地步。

  “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中国会不会出手教训印度,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前几天的会议上我没有多问,是害怕计划被否决,但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安德罗波夫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中国出手,印度能不能扛得住?”

  “现在的印度装备,已经比中国要强了,而且要强上很多。而且黄种人生活的地区在印度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印度国内都是南亚民族。”乌斯季诺夫又带上了眼镜一边看文件一边道,“很多有利的因素已经消失了,中国要出兵就算能赢,这次也绝对不轻松,相信中国也能看得到这一点。”

  现在已经不是五六十年代了,苏联对中国早期援助的武器已经落后了。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除了没有战略武器之外,和其他任何强国都没有差距。只不过美国和苏联很多,中国的数量没有这么多而已。但七十年代那些武器都落后了,现在装备优势在印度这边。

  “打吧,反正又影响不到我们。”谢洛夫站起来抻了一个懒腰,无力的说道,“我们南下的通道到底要选择哪一条呢??还有就是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太碍眼了,应该找机会灭掉它。我先回去了,一会要去医院检查身体,再见……”

  战争怎么着也要准备一段时间,不是领导人说打就马上能打的,这个时间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