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完饭之后,避开了妻子的注意,这位已经潜伏在巴黎超过二十年的间谍,开始发出了今年第一封发往总部的电报,“虽然这些学生们的理念如此的幼稚,甚至连基本的革命概念都没有,但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令人毫不怀疑,我十分相信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
冲突在骤然间爆发,拉丁区的各大高校学生,无视了禁止游行的禁令,在对领头学生被宣判之后,纷纷冲出了校园,对政府判决学生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从各个校区走出的学生,汇聚成了一个洪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股洪流越来越大。参加抗议的学生手挽着手,成了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超过两万名学生昂首挺胸、漫步向前,口中高唱着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了真理而斗争!”
行进的学生,高举着旗帜、还有各种革命运动领导人的画像,对巴黎在街头巡逻的警察们进行抗议,下午时间,巴黎警察署下令驱散学生,超过一千六百名法国警察手持警棍,用大喇叭对游行的学生喊话让他们回到学校,否则后果自负。
随后手持警棍的警察们举着盾牌,迎面撞上了游行的学生群体,面色冷淡的警察们手持警棍把学生们纷纷打倒在地,像是一个高速运行的机器,告诉这些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学生,他们所谓的坚持是多么的可笑。在警察们的身后,催泪瓦斯弹在不断的释放,整个街头弥漫着那股难闻的味道。被警察抓到的示威学生,纷纷倒在地上,警察们则熟练的拿出手铐逮捕他们。这次游行超过五百人被逮捕,近千人受伤。
法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中等和高等学校教师工会号召总罢课和罢教;萨特等一批名人发表声明,号召“所有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物质和道义上支持学生和教师们发起的斗争”,拉丁区爆发更大规模示威抗议,而警方则封锁塞纳河上桥梁,双方展开激烈冲突,导致数百人的受伤、被捕,冲突一直持续到次日黎明。
与此同时,一个莫斯科传来的消息让学生团体陷入到了愤怒中,在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中,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洛夫,很是羡慕的说道,“十分欣赏法国警察的执行力,敢对这么大的抗议进行镇压,他这个刽子手都没干过……”
“你们看看,克格勃都没干过。”学生们对法国警察的口号中有多了一条。
第五百八十六章 阿尔及尔
“如果条件允许,我是随时可以干的,为什么要曲解我的意思呢。”谢洛夫听到了这句不知道是赞扬还是贬低的口号,哭笑不得的评价道。
作为邪恶的化身,强权的象征,谢洛夫只要一旦出现,仇恨值绝对是满满的。不管他的名字出现在什么场合都是如此,现在他都有些习惯了。处在一种不被拉出来花式躺枪就浑身难受的状态,这次被被动的拉出来和法国警察做对比。一时间竟然判断不出来是黑还是粉,也许是高级黑说不定。
正是知道这点,所以对齐奥塞斯库邀请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这件事,就不用苏联外交部进行抗议了,谢洛夫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名义表达了忧虑,于是成功的招致了法国和罗马尼亚的双双反弹,纷纷表示这次的访问一定会如期进行,不会屈从于某大国的压力。不过谢洛夫的目的也是如此。
“这要是个传奇世界,我的名字应该红的吧?而且是知名的大红名!”又拉了一波仇恨的谢洛夫差点笑出声,看来以后的事情会很好办,自己要希望达成什么目的,只要在事情还没开始之前先发表一番相反的言论就行了。
敌国的动乱,也可以给自己学习的机会。谢洛夫要求克格勃各大机构对法国的游行进行跟进,目的当然是防止苏联出现此类的事情,“这种事情要在萌芽中消灭,不要说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希望的是如果苏联出现这种事情,连学校的大门都不要出就直接扼杀掉。”谢洛夫对着自己的部下们一字一顿的强调道,“当然,现在事情出现在法国,我们和法国警察同为执法者,现在的目的,是带入到法国警察部门的角色当中,想出来他们可能的策略,然后提前进行破解,明白么?”
“警察是国家秩序的化身,主席,手无寸铁的学生怎么可能是警察的对手呢?”说起这个话题,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上将是最有话语权的,他不认为被执法者可以和执法者对抗。
“其实当然是可以的,人是社会动物,一旦集合起来庞大的同类,会出现什么事情就很难说了,在群体中的人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意识存在,对了,你上次拿走的书里面我写过这个问题。对不起,跑题了,我们继续!”说到后来的谢洛夫继续道,“同样,执法者只是国家赋予警察的使命和权威,这种权威在通常情况下都很有用。但在**中是基本没用的,不论是警察还是抗议者,实际上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那么,主席你的意思是?”谢洛科夫心中一动好像想到了什么,这是不敢确定。
“法国警察之所以抗议驱散示威人群,是因为他们也是集合在一起的,但实际上警察一但落单,和普通的个人没什么两样,不要以为警棍可以保护他们,所以我们可以找落单的警察下手,不要多,一个就够了。对于警察部门来讲,哪怕是死一个人,都能瞬间传遍自己的部门,这之后双方的对抗情绪就会加重。”谢洛夫很轻松的对着谢洛科夫道,“我们苏联呢,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内务警察住在一个小区当中。”
相信这次事件之后,法国警察没准会对谢洛夫推进的社会监控体系有态度转变,不过这不太可能,毕竟他这个刽子手的名声比较臭,凡是自己推进的东西,别人一般都不会认可。
“对了,阿尔及利亚的相关情报已经发过来了,主席请看一下。”刚刚赶来的第一总局局长兼第一副主席萨哈托夫斯基拿出了最新的阿尔及利亚消息。
“拿来看看,说不定是好消息。”谢洛夫直接接过了第一总局最新传回来的电报。此时的法国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分成两个部分。法国本土和海外省,也就是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之后,作为妥协戴高乐给了所有阿尔及利亚生活的人法国公民的权利,不给也不行,美国和苏联都在盯着这件事。
法国在海外的领土的特点是:与英国和美国的相比,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如新喀里多尼亚、留尼旺、瓜德罗普、马提尼克,一般面积都比较大,大的如新喀里多尼亚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都在数十万以上。不像英国的海外岛屿都大多只有几百、几千人,上万的都很少,面积也都是几十或者仅几平方公里而已的小岛礁。其次海域较大,如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所属的专属经济区都非常之广,英国仅存的海外袖珍小岛们是难以与其项背的。
可见法国虽然迫于形势放弃了绝大部分的殖民地,但只要有机会,还是尽可能的保持足够多的领土,后世法国专属海域的面积世界世界第二,远远超过陆地面积极大的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面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就和保持了这么多的海外领土有关。
但此时的法国,最大的海外省还是阿尔及利亚。事实上在相当一部分法国人眼中,阿尔及利亚本身就是法国的一部分,不是殖民地,就是一个海外省。在成功的结束了战争之后,法国开始尝试弥合战争的创伤,开始对阿尔及利亚的建设,希望平复阿尔及利亚人的反法情绪,目前看来好像不太管用。
“看来法国本土的抗议浪潮,已经蔓延到了阿尔及利亚,我就说嘛,阿尔及利亚的人民想普遍偏左,怎么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现在看来只是刚刚扩散到那里。”谢洛夫放下文件嘴角挂上了笑容。
从刚开始的时候,谢洛夫只是想把这个地方买一个好价钱。当时克格勃的经费比较紧张,用这块地方找法国人要钱,没想到当时比较简单的想法,今天竟然出现了意外收获,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之后,这个法国最大的海外省中,当地居民普遍对苏联集团的国家充满了好感,知道阿尔及利亚当地的最大政党叫什么名字么?阿尔及利亚劳动党。第二大党派,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联盟。阿尔及利亚当地的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党。
法国在平定了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之后,面对的就是这么蛋疼的场面。戴高乐不是没有想过镇压,但一方面法国**在国内,另外一个方面法国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继续打下去了,打下去的结果就是阿尔及利亚人会越来越亲苏。就算最乐观的结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党派全部被禁止,只会让这些合法存在的党派变成武装斗争,这是刚刚结束的法国不能接受的。
受迫于经济下行压力,今年的法国度过了经济快速回复期,人均财富增长率创新低,加上婴儿潮诞生的婴儿纷纷大学毕业,青年失业率飙升。虽然法国整体依旧处于增长态势,但国民难以分到蛋糕。期征求的国家利益难以兑现成国民生活水平,而且国内教育系统亟待改革,更是激怒了高等教育急速增长中的爆发式群体大学生。难免法国人将手指伸向法国执政十年的戴高乐将军。
这些分析都是放屁,谢洛夫只明白一件事就行,那就是如果加上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党派,通过这次的抗议之后,戴高乐就算是开启选举,很可能也选不过社会主义党派。法国议会社会主义力量绝对会膨胀。
“在法国本土,资产阶级力量是强大的,这点我也不会否认。但在阿尔及利亚嘛,我相信一千二百万阿尔及利亚人,绝大部分都是倾向于我们的,法国移民不过两三百万,可以说社会主义力量在阿尔及利亚占据绝对优势,这点不同于法国本土,所以法属非洲司,这次的工作一点都不比第五司局的工作量小,明白么?”谢洛夫看着萨哈托夫斯基强调道。
“在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的时候,想办法干掉一个警察,让对抗更加激烈。到时候卢比杨卡的工作就交给你们了,我会在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的同时,去南方集群进行视察。”安排完了工作,谢洛夫说出了随后的行程。
作为一个人形仇恨散布器,谢洛夫去驻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南方集群视察,本身就是给齐奥塞斯库施加压力,一方面表明苏联对法国和罗马尼亚的接触表示忧虑,同时也有威胁的意思在内,以齐奥塞斯库和戴高乐的性格,这只能起到反效果,那就是戴高乐会坚定的来到罗马尼亚给齐奥塞斯库撑腰。
法国巴黎,警察成功驱散了抗议学生后,第二天学生的抗议浪潮卷土重来,双方再次出现激烈的对抗,整个拉丁区遍地都是街垒,凯旋门附近学生对前来镇压的警察投掷了石块,随后被法国警察用警棍教做人。巴黎学生的抗议此时已经传遍全国,甚至影响已经波及到了阿尔及利亚的各大学。阿尔及尔街头已经出现了抗议的学生,声援巴黎学生的抗议。u
第五百八十七章 同时访问
“街垒?脚手架?水泥?栅栏?法国学生是抗洪么?这都只是前奏,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规模,中央主席团是不会对我们进行支持的。其实我一种都有一种怀疑,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把集合了照片和文字叙述的情报放下,谢洛夫脸上闪过一丝阴沉的神色道,“考虑到法国刚刚对美元发起攻击,这让我很难不产生一点联想。”
“熟悉的味道?我们的美国同行么?可他们不知道这是在玩火么?”萨哈托夫斯基眉头紧皱,分析道,“从立场上美国人应该这么做,但控制不好这只会给自己心脏一刀,这是一柄危险的双刃剑,美国人应该能看出来这一点。”
“我没什么证据,只是觉得时间上比较巧合,也许刚开始美国人只是想给戴高乐添乱,而不管有没有中央情报局的因素在内,我们都都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就算中央情报局确实参与到了其中,我也不怕他们。”就算真的有中央情报局参与在其中,这件事克格勃也必须要做,骑虎难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就算知道是陷阱,谢洛夫也要闭着眼睛跳进去。
到目前为止,其实五月风暴还不算完全开始,虽然已经不少国家看到了法国内部的游行,并且通过电台和报纸给于声援,但实际上现在只能算是开胃小菜。学生群体什么时候算是一个决定性力量了?找遍历史就没有成功过。
对于西欧来说,现在法国的抗议已经是战后欧洲之最。但好戏还在后头,真正国家的重要组成力量,比如工人和农民还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法国共产党、法国社会党这些拥有影响力的政党还没有正式表态。
“事实上我已经命令第五司局寻找原因,但目前没有找到,这就像是一个忽然出现的风潮。”关于这次风潮的分析,萨哈托夫斯基是不相信的,虽然他也会看看。
“因为没见过战争的那群孩子长大了。他们觉得见识了战争残酷的那代人思想守旧。而自己则是无所畏惧。”边收拾东西的谢洛夫边回答道,“加上现在的国际环境正在激烈碰撞,出现这种事情就不奇怪了,美国国内不是也在天天抗议么?”
他准备下班了,谢洛夫没有那种高尚情操吃住都在克格勃,以保尔柯察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过他倒是很希望自己的部下们都是保尔柯察金。原来是因为妻子在乌克兰工作,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做,现在老婆都回莫斯科了,自然没有必要。
叮叮叮……,在这个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不合时宜的响起,把已经准备锁门的谢洛夫心不甘情不愿的拉回来,“喂,我是谢洛夫,什么事情。”马上随着对面的声音,谢洛夫压抑着自己的怒气,脑子里面想着对策道,“这样,按照文化部流程走,拖上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不要给与任何压力,我有办法对付他。”
放下电话谢洛夫神色严肃,拎上公文包回家。这件事情如果放过,将会苏联的形象造成天大的打击。苏联和美国的对抗,是国家当中的对抗。但从没有一个人可以给苏联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这个人还是苏联人,索尔仁尼琴,他一个人把苏联的国家形象打破产,可以说他一个人的功绩,比冷战当中美国为苏联设计的种种套路都管用。
“我曾经想要比较正常的让他离开这个世界,但可能是这个人的命比较硬。我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加上我们的环境上有空间,所以才让他一直活到现在。如果当年我能想起来这个人,在古拉格的时候就应该把他干掉。”拿着锉刀把妻子的脚趾甲磨平,轻轻吹了一口气,谢洛夫漏出了很满意的神色,谈论的却是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一个作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么?竟然让你都坐立不安?”瓦莉娅把在丈夫手中的脚丫抽回来,很是好奇的问道,“索尔仁尼琴的杂志社,不是一直在你们的监管当中么?”
“问题在于他写的东西,从没有一个人敢详细的写古拉格的种种事情,他是第一个,这明明就是冲着我们克格勃来的,所有人都知道,克格勃是当初内务部的化身。这本书一旦出版,对于克格勃和苏联形象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我不能让这个东西流传在世界上。”谢洛夫坐在小板凳上面,悠悠的叹道,“那个国家没有出现过错误呢?我们无法像是英法那种殖民帝国慢慢剥削世界,也没有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保护自己,甚至连发展的时间都没有,不剥削自己又能剥削谁呢?”
“那怎么办,我可以去找福尔采娃去说这件事,但只能拖几个月的时间,你还是要想办法和问题的源头解决,实在不行你可以杀了他。”瓦莉娅有些担忧的说道,“拖时间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要知道还有几个月,第一书记就退休了,到时候环境会变,所以拖上几个月的时间,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不过首先我会派人调查,防止他的手稿藏在别的地方。”谢洛夫淡然的说着自己的解决步骤。
“好,这件事就交给我了!”瓦莉娅点点头,表示自己会和福尔采娃进行沟通。
“谢谢,我的女皇!”谢洛夫把妻子拥入怀中亲吻了一下女人的额头。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他感觉自己碰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曾几何时他策划过让索尔仁尼琴癌症复发,可以这个人似乎有了抗体,让他把威胁扼杀在摇篮中的计划没有得逞。但这样也好,他会把古拉格群岛的书稿亲手摧毁在索尔仁尼琴的面前,然后送他去死。
法国的情况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阶段,这几天来,警察和抗议人群双方处在驱散、集合,在驱散、再集合的循环当中。抗议人群每次重新集合,人数都会增多。
本来戈留诺夫和梅夏采夫要对法国的抗议人群进行声援,但谢洛夫阻止了这种举动,对着谢列平在宣传口的朋友道,“我们怎么声援?声援国际托派么?再者我们一旦发声到底会怎么演变根本无法估计,万一戴高乐不在出访罗马尼亚了呢?”
“等到了戴高乐启程的时候,我们在声援也不迟。”谢米恰斯内淡然的说道,“戴高乐就算是在神通广大,到了我们影响的范围当中,有天大的本领也施展不出来。”
“在看看吧,在罗马尼亚方面的布置完成了么?”谢列平的脸色十分严肃,显得本来就很大的额头更加显眼,目前为止中央主席团的意见仍然没有统一。就是因为感觉这次抗议的规模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谁都不会把希望放在连社会都没有进入的学生上面。
“罗马尼亚毕竟不是国内,比较困难的地方是截断戴高乐和国内的联系。但如果让戴高乐本身出问题,比如一场疾病暂时无法对国内的局面做出反应。成功率就会大增!”谢洛夫表面上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但实际上能不能成功,他心中也是一点底都没有。
“同学们,向前跑吧,旧世界就会被抛在脑后。”至于跑到哪去呢,人们并不清楚。四通八达的大街,被街垒分割成一个个舞台,也像是一架架巨大的跑步机。显然,在这里真正上演的更像是一场场革命的戏剧,它让每个人有机会相信自己会走上时代的风口浪尖。如果说过去是平庸的一群,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堪称伟大、顶天立地。
对于警察来讲,解决这些草草筑起的障碍物对警方来说并非难事,但从象征层面上说,街垒成了五月风暴的符号:它把戴高乐主义者变成了凡尔赛分子,而学生们则成了公社社员!
总体而言,法国这次抗议没有出现过多的暴力事件,算是比较平和。但对于谢洛夫来讲,想要让它不平和,一点都不困难。要知道阿尔及利亚人法国是很多的,战争才过去几年的时间,人们心中的仇恨真的消散了么?只不过是摄于法国的强势政府被压制住了。
随后的游行是二战结束后巴黎最大规模的游行,工会方面估计有上百万人参加了当天的参与,。工会代表和****领袖并肩出现在游行中,游行队伍的标语包括“学生、教师、工人团结起来!”“十年,够了!”“永别,戴高乐!”等等。
当街垒巷战转为和平示威时,当局认为这场运动已近尾声,没有安排警力阻止游行,当晚学生占领索邦、升起红旗也没有收到阻拦。而法共和工会方面也是如此认为。
觉得国内已经平静下来的戴高乐,开始了已经定好的行程,应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一书记齐奥塞斯库的邀请,开始对罗马尼亚开始访问。
“和法国共产党以及工会的联络,在随后开始,我会在南方集群等待你们的好消息。”在莫斯科火车站即将上车的谢洛夫,对着前来送行的各部门负责人吩咐道。几乎在同一时间,谢洛夫也蹬车前往罗马尼亚。
第五百八十八章 军事演习
因为当年的一些事情,导致了这个历史时空苏联的南方集群一直都存在,驻军主要负责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可以说罗马尼亚的苏军并不强大,事实上苏联除了西方集群之外,其他几个国家的驻军都不多,加起来也没有西方集群战斗力强。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驻军还不到八万,具体到罗马尼亚的驻军则更少。
南方集群的司令部,在苏联交界的康斯坦察地区,司令是普罗瓦罗夫上将。普罗瓦罗夫上将一般都在匈牙利,南方集群的总司令部在匈牙利,因为当初匈牙利险些脱离苏联的掌控,所以一般南方集群的指挥机关都在那里,罗马尼亚这边则是备用的指挥部。
康斯坦察濒临黑海,有港口和苏联贸易,所以也是罗马尼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西边链接多瑙河流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驻罗马尼亚苏军有严格的活动范围,并且保证不干涉罗马尼亚内政,但实际上只要苏军一直存在,干涉内政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
“总政委同志,不知道这次从莫斯科来到这里,有什么工作要下达么?”普罗瓦罗夫上将把谢洛夫迎接到指挥部,然后询问这次他来的目的。
“鉴于本人的名声比较大,所以在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的时间里,专门过来让齐奥塞斯库注意一下苏联的存在。”谢洛夫伸了一个懒腰走到窗户边上,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事实上因为国土面积的原因,这些东欧国家的贫富差距比苏联还要低。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国家都能拉平贫富差距,南斯拉夫就做不到这一点,苏联最发达的地区财富大概是贫困地区的七倍,南斯拉夫这个数据比苏联还要大。
“齐奥塞斯库上台之后,明显和我们的关系转向冷淡,这次邀请法国的戴高乐访问,明显就是对我们进行示威,所以我们必须做出一些反应,通知布加勒斯特,从明天开始,苏联驻罗马尼亚部队将开始为期三天的军事演习,欢迎罗马尼亚军队参加。”
如果华约国家不算苏联的话,那么规模最大的军队是波兰,第二大的就是罗马尼亚人民军,当然除了苏联军队之外,一般的华约国家装备都不能算先进。这也不能怪苏联,谁让这些国家以前就很落后,罗马尼亚人民军除了军服别具一格之外,其他方面和其他华约国家没什么两样,就是人数多了一点。这也符合华约国家的人口情况,除了波兰之外,罗马尼亚是华约人口第二大的国家。
这支军队东欧巨变的时候也和其他盟国的同行一样,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真正为了齐奥塞斯库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军事力量,是克格勃的同行,罗马尼亚内务部安全部队,萨哈托夫斯基帮助建立的罗马尼亚内务部,和几乎是自己好几倍的罗马尼亚人民军,一直战斗到齐奥塞斯库夫妇死亡。
在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罗马尼亚不允许华约军队进入罗马尼亚进行实兵演习。显然是害怕捷克斯洛伐克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但那是在苏联驻军撤离之后的事情。在谢洛夫生活的世界,苏军从来就没有撤离。
五月十五日,搭载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布加勒斯特人民机场。齐奥塞斯库夫妇亲自到机场迎接了戴高乐,双方十分友好的一路上到了齐奥塞斯库为戴高乐安排的宾馆,同一天苏联驻罗马尼亚军队宣布将开始进行军事演习,邀请罗马尼亚人民军参加。
数百辆T54坦克驶离苏军的军营,他们浩浩荡荡带着钢铁的气息,身后则是苏联的装甲运兵车,自行火炮和牵引式火炮,形成了一个长达十几公里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行进的过程中溅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上空的武装直升机不断的盘旋,只要有人看上一眼,都会觉得无法组织这种军队的前进,如果是敌人,毫无疑问是被碾碎的下场。
谢洛夫以国家安全总政委、国防委员的身份对参加演习的苏军士兵发表了讲话,“当今世界,远远不能说处在和平当中。在遥远的东南亚,当地的居民正在保守帝国主义的狂轰滥炸,在中东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以色列残酷的对待当地的阿拉伯人,作为人类起源的非洲大陆,各种各样的独裁者横行大地,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正在热烈的期盼改变的一天。谁能拯救他们?只有你们,光荣而无所畏惧的苏联军人们。我们诞生在伟大而光荣的十月革命当中,崇高的使命让我们的经历光芒万丈,历经残酷的卫国战争所洗礼,伟大的红军总能战胜敌人,就如同伟大的苏维埃一样万古长存,乌拉……”
“乌拉,乌拉,乌拉!”下方上万名苏联士兵齐声高呼,在军乐队的演奏中散开,远处已经集结完毕,整齐而一眼望不到边的苏联军事装备正在缓缓开动,演习正式开始。
“随便弄出来几百人,带着几辆坦克那叫演习么?那叫演戏,不展示一下我们苏联的武装力量,某些人还以为我们这么多年没什么成果呢。”对着所有士兵敬礼目送他们离去之后,下来主席台的谢洛夫摘了手套,平淡的对南方集群司令普罗瓦罗夫上将道,“可惜了,如果是在国内的话,我们可以模拟一下核突袭,放两颗原子弹模拟一下核战争。”
苏联的对手根本就不怕苏联红海军,至少在现在这个年代是不怕的,而且红海军只要发展的是核潜艇部队,那玩意最大的威胁就是隐藏。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演习项目。苏联的对手害怕的就是苏联的地面力量,而且地面力量就算是普通人也一眼就能看到,马上记住其中的震撼场面。
谢洛夫和南方集群司令普罗瓦罗夫上将,马上登上武装直升机,在天空中跟随着地面上缓缓行进但是坚不可摧的钢铁洪流一起前行,气势这个东西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在坦克履带翻出的泥土中,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在装甲运兵车中苏联士兵的表情中,甚至在牵引火炮炮口反着寒光的刀刃上。
南方集群的演戏项目,还是苏联擅长的大纵深突击,不过为了照顾齐奥塞斯库的情绪,这次大纵深突击的方向是朝着苏联边界行进的,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驻军作为防守的一方,和苏联驻罗马尼亚南方集群部队进行对抗。
闪电战是把希望寄托在一次攻势的战法,而大纵深突击则需要更多的准备更多的装甲力量,形成连续不断的打击。所以闪电战是德国在总体劣势情况下的作战方法,而大纵深突击则是苏联的优势战略,就像大海的潮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这次南方集群的军事演习,马上就招致了各类解读,很多报纸认为是苏联借由这次军事演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