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欧最重要,不代表其他方向不重要,苏联认为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极端重要;控制该地区的、航道和石油,是控制欧洲、非洲和大部亚洲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手殷。苏联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就可中断或威胁中断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从而对欧洲、日本和美国施加压力。苏磋的外交政策是以下述设想为依据的:核战争可以有控制地进行:准备充分的一方就能赢得胜利。所以核战争并不是完全不能作为战争模式进行考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突然袭击的形势起核战争必须在考虑范围之内。
“在东南亚方向的大动干戈,是为了掩饰我们的主要攻击方向,欧洲和中东。”谢洛夫站起来道,“对于东南亚方向的军事援助,我们并不是只动嘴。我们都明白一点,我们每往里面扔一个卢布,美国就要多花十美元应对。这对我们是有利的,考虑到这种交换比,扩大东南亚的冲突势在必行,我的计划是在印尼先动手,随后半年后在苏丹尝试南下非洲,两个方向才是攻势,同时试探美国人的反应。”
“继续说!”乌斯季诺夫思考了一下示意道,在示意的同时乌斯季诺夫也在自己的脑海中推演,尤其是印尼动手之后的局势。说实话,东南亚对苏联来讲不是最重要的地方,其实对美国也不是,但苏联和美国这次就为了这块不是最重要的地方干上了。
“之所以在印尼和苏丹的行动要相隔半年,我就想看看美国还有没有军力能投入到苏丹方向,如果没有就证明美国的军力确实已经被牵扯到东南亚,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中东的问题了!”谢洛夫边说边比划道,“到时候世界各国就明白,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强国,当苏联的形象和第一强国牢牢挂钩的时候,除了美国的坚定盟国,大部分小国的态度都是可以预料的。”
“柯西金可能不会同意,但应该也不会反对,我来劝说勃列日涅夫同志。”乌斯季诺夫想了一下觉得可以一试。
“那我来劝说谢列平!”谢洛夫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道。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下道,“我以中央书记的身份向第一书记提出这种可能性,到时候勃列日涅夫同志和谢列平同志可以适时地表达赞同。”
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都认可了这个想法,分别劝说自己关系好的中央主席团委员,随后赫鲁晓夫认可,六月份苏联和印尼签订国防安全条约,在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同时用苏式武器代替原来的美式装备。同时建立起来一只类似华约国家的常备军,苏加诺总统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加紧印尼国内的战争准备。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试探性局部攻击,二十年来,美国人一直封锁我们,这次我们在东南亚的试探性反击,试探出来美国的虚实之后,就是全面反攻了,这次在东南亚只是先期准备。”第二次的聚会中,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说道。
“所以我们需要中国,我们对当地的海域不熟悉,需要一些中国的渠道把我们补给运到印尼。”安德罗波夫点点头道,“估计下半年印尼就有了攻击马来西亚的实力了。”8
第五百三十一章 顺风笑嘻嘻
在这个时候,一只特殊的力量从雅加达港口下船,领头的一个人穿着一身绿色军装,肩膀上的肩章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缩写,克格勃的字母。对苏联各种武装力量稍微有些了解的都明白,这种颜色的军装加上肩章的缩写,表明了这个人属于苏联克格勃边防军。下来的人四十多岁,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普通,上校的军衔表明他在军中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阿尔希波夫上校,克格勃红旗远东边防军区的一名师级参谋。
这是个充满了武装冲突的世纪。身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莫斯科对派专业人员介入地区纷争兴趣浓厚。于是,从五羊城外的黄埔军校,到伊比利亚半岛,再到东南亚热带雨林深处,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一群行事神秘、说话却颇有分量的特殊角色,无论功绩大小,“苏联军事顾问”的名号曾令他们自豪。
谢洛夫和国防部商议之后,两个部门派出了一直庞大的苏联顾问团,人数足有六千人,涉及到陆海空三军和边防军,这个建议几乎瞬间就打动了国防部。苏联本身就有派出顾问团干涉作战的传统,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汉达亚尼部长,我们的国家安全总政委同志,让我带来属于朋友的亲切问候。”阿尔希波夫上校到达内务部之后,如愿的见到了这个已经是印尼巨头的内务部部长。
“谢洛夫大将客气了,也带我对他进行问候,我们的友谊会一直持续下去。”汉达亚尼哈哈大笑道,这次邀请苏联派出军事顾问是他主导的。而且经过了苏加诺总统的同意,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同意,这不是苏加诺总统对苏联多么放心,而是没有选择。再者苏加诺总统也希望苏联的力量进来,平衡一下中国的影响力。片面亲近一个国家总是不好的,他希望苏联和中国的影响力比较平衡。
“谢谢!”阿尔希波夫上校点点头,详细的介绍了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情况。谢洛夫和国防部商量,以中亚地区的军人组成军事顾问团。派少数民族士兵出国担任这个工作,这当然是希望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慢一些,再者就是希望苏联的民族比例均衡一些,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埃及的苏联顾问士兵年年都有不少人领苏侨证。
当然在汉达亚尼面前,这就是另外一套说辞了,“为了防止因为个人习惯不同的因素,苏联顾问和印尼的士兵以及民众引起冲突,所以苏联才从国内寻找习惯差不多的民族作为顾问的成员,他们以前也是信仰和平教的,各种习惯应该和印尼差不多。”
汉达亚尼表示谢洛夫已经为印尼想到了一切,并且再三感谢苏联朋友的帮助。苏联军事顾问到达当地的第一项工作,往往是花很大精力说服该国领导人严明军纪、加强指挥。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逐渐对这些国家多少年来形成的散漫传统睁一眼闭一眼了。
阿尔希波夫上校也知道这一点,下面便详细的为汉达亚尼介绍了军纪方面的职责,“我是克格勃方面的驻军代表,当然苏联顾问团其实有自己的军法机构。我和军事管理总局的搭档主要是和红军的军法机构明确责任,他们防止顾问团的成员违反军纪,而我们防止他们违反军纪,如果出现这种事情,谢洛夫主席的意思是让印尼内务部自己处理。原则上我们提倡恋爱自由,但还要遏制犯罪,这点我们愿意和印尼内务部的同志们一起监督……”
随后的几天中,苏联的顾问团队陆续在雅加达登陆,受到了印尼总统苏加诺的热烈欢迎。军事顾问团受命于苏联总参谋部,军事顾问团团长是伊瓦什科中将。苏加诺总统在独立宫广场还检阅了援印的军事顾问团,并给予了苏联这种举动高度评价。
苏联军事力量出现在印尼的消息并非秘密,美国在印尼的情报网络虽然遭受到了重创,但架不住苏联毫不掩饰的登陆,就算是一头猪也知道苏联的军事力量进入了印尼。总统林登约翰逊和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新任的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进行了商谈,对苏联军事力量进入印尼采取了磋商。
理查德?赫尔姆斯是中情局第一个从秘密特工提拔起来的、由内部产生的内行局长 。在这几年来克格勃总是把美国情报机构按在地上摩擦之后,林登约翰逊总统觉得,应该和苏联的克格勃主席一样,找一个从情报组织成长起来的人来领导中央情报局。
“失去了印尼,让我们的东南亚战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林登约翰逊苦笑道,肯尼迪总统所说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是美国在东南亚溃败的最差结果。但没有一个美国高层希望那种局面成为现实,从地图上就知道印尼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南亚的一半面积。地位是最重要的,整个国家如果亲苏,南下可以和澳大利亚对峙,西进可以压制马来西亚。
因为印尼*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央情报局冒险在印尼策划了政变,但最终被苏联的那个国家安全总政委教做人,也导致了中央情报局上任局长的下台。
“这样我们更加要遏制北越的进攻,如果在失去了印尼之后再失去了南越,那北越的南下道路也会打开,到时候北越和印尼会把包在中间的马来西亚轻而易举的消灭掉。我们就失去了整个东南亚。”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立场强硬的说道。
本来在进行战争一年多之后,美国的反战力量应该处在比较膨胀的地步。但因为印尼加入苏联集团的消息传来,让美国一直宣传的失去东南亚不在是个假设,而是成了一个真可能出现的结果,所以美国主战力量话语权增大,两党也在越南战争的立场上保持一致,继续扩大对越南战争的投入,同时以马来西亚作为后备基地,支援在越南战场上的美国部队。所以投入的部队不仅没有缩减,而且还增加了在马来西亚的八万美军,军费开支再次增加。
“但我们不能攻击印尼,印尼的基本力量可比北越强大太多了。人口过亿,现在还十分反美,如果我们进攻印尼,可能需要一只超过五十万的力量才能成型,准备时间甚至比登陆越南还要长。”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十分为难的道,“这样我们要支持两个战场的百万美军进行作战,对我们的经济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印尼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不知道,美国现在的处境,可以用一个通俗的语言来形容,那就是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从这点上来说多米诺骨牌理论是成立的,一旦苏联集团增强了实力,美国就会首先感受到压力。这和两个国家隔了一个大洋没关系,现代社会已经不能用大航海时代的地理来套政治。
“苏联的军事顾问进驻了印尼又怎么样,他们敢进攻我们在马来西亚的部队?我们的部队人数足有八万人,他们的所谓顾问还不到一万人。”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不以为然,他的想法非常有道理,但反过来说美国也不敢主动进攻有苏联力量的印尼。美国和苏联一直在避免和对方爆发正式冲突,否则朝鲜战争的时候就干起来了,根本不用等到今天。
“如果保持这种冷对抗,或者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边界渗透作战,就没有问题。我们和苏联绝对不能有军事冲突。”林登约翰逊有些疲惫的说道。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理查德?赫尔姆斯都点点头,他们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自由国度的报纸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更何况这是对主战力量的一个鼓舞,于是详细的有大版面报道苏联军事顾问团进入印尼的消息,以此来表明美国进入越南战场的正确性,同时抨击苏联的政策,警告苏联在这个时候派出军事力量进入东南亚,有擦枪走火的危险,希望苏联政府和人民不要错误的估计美国的军事力量。
“哦,上报纸了?这就说明美国对我们军事顾问团进入印尼的态度,仅限于嘴炮。”在自己的部下们面前,谢洛夫摊开双手做出一个无奈的样子道,“下一个阶段对马来西亚进行小规模的骚扰,看看美国是否加大在马来西亚的兵力,如果没有,我们可以在试探一下美国的底线。”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胜者全拿败者闭嘴,谢洛夫秉承着顺风笑嘻嘻、逆风你麻痹的传统,使劲撩拨美国人,反正印尼在苏联的手里,如果美国人不服,完全可以进攻印尼嘛!十万人不够就派一百万,没人拦着你。只是不知道美国的国际声誉和经济能不能扛得住……
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驾马车
“从现在开始对优秀士兵和军官进行选拔,三个月后组建驻苏丹的军事顾问团,当然仍然从高加索和中亚地区进行选拔,我们毕竟要照顾所在国人民的情感,减少冲突。”谢洛夫这话说的那叫一个大义凛然,绝口不提自己是希望国内的少数民族人口少一点,恨不得赶紧把积压的苏侨证发出去。
当然这个世界上就不缺乏捧卵子过河的人,自己周围的这些局长全部郑重的点点头,好像从自己的主席话中领悟到了人生真谛一般,那种心悦诚服的样子,绝对不输给自己睡的两个影后,要不说为什么是里根觉得苏联没这么强大,一定要挑起军备竞赛呢。人家就是一个演员,当然能看出来同为演员的苏联干部。
“当然因为是在非洲嘛?我们就从国内的二线部队里面挑选一些军官就行了,非洲那个地方,也不需要我们费心费力的去提高军事实力,就算我们费心了,估计也没什么效果。”谢洛夫对待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看菜下碟。显然非洲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苏丹的士兵不要说和苏联的盟国相比了,只要能达到叙利亚的水平在非洲都是地区一霸,毕竟非洲的基础条件也就是那样,你不能指望黑叔叔突然智慧加一……
苏联的军事顾问团一般情况下是帮助友好国家建设军队,但这绝不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国家,苏联的军事顾问团在非洲帮助所在国建设军队、完全纪律只是副业。同样情况下,扶贫工作占据了苏联军事顾问的大部分时间。
对苏军总参谋部来说,很多任务比打仗还紧迫。有一年,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旱灾,整整一个省的居民面临死亡,埃政府向克里姆林宫紧急求助。莫斯科应邀派出军队医院,通过海上和空中运输装备、食品和专业人员。
再比如,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人民需要帮助。该国位于两个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地处赤道非洲以西二百公里,人口只有十来万。由于军队规模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欧洲、亚洲甚至美洲许多国家的远洋渔船,肆无忌惮地抢夺该国百姓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势单力薄的当地政府只能问计于莫斯科。
苏联并没有足够力量保卫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动用舰艇护渔的政治障碍也太多。好在苏联的技术储备足够雄厚,一个替代方案很快出炉:在岛上建立无线电雷达导航站,这样就可以发现和识别可疑目标,并且警告不明船只,如果侵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水域,它们会受到何种处罚。至于具体的施工和人员培训,自然又得让军事顾问们出马了。
当然这个小国家的消息可能比较闭塞,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其实就是他们求助的苏联,不过可能是这个国家太脆弱,苏联没好意思在这里玩的太狠。
苏联的军事顾问团在外国的工作范围,就和克格勃在国内的角色差不多,三局管军队、四局管交通、五局传播思想、六局保卫科学机构、七局搞监听、八局反监听。什么事情都干,包括卖军火和走私。
“主席,还有就是对影像制品的走私问题,我们和边防军联络过,但仍然无法阻止这种影像的传播。”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中将说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苏联的供应对比卢布的价值来讲,就显得有些不足。当然不是所有产品都这样,有些边界地区的集体农庄也没少拿摩托车和外国人换水果、或者一张羊皮。只能说苏联不缺的东西十分不缺,便宜到烂大街的地步,稀缺的物品贵的令人发指。
“所有缴获的影像制品全部销毁,敢于传播的本国人,第一次采取预防警告机制,第二次直接塞进精神病院,走私的外国人,让边防军直接击毙。采取奖励机制激励边防军查出这类案件,秘密警察总局和内务部跟进,一定要把源头给我堵住。这些东西不能让我们的人民看见。”说到这个问题,谢洛夫脸色顿时变得严肃,用犀利的目光让各大总局严防死守。
这不是他小题大做,一般的走私音像制品怎么会让卡德波夫这个秘密警察总局的局长在会议上提出来,卡德波夫说的东西,那一定是会对苏联造成影响的东西。谢洛夫知道这批玩意到底是什么,地下电影。
这个年代苏联也没有解体,谢洛夫本来以为不会出现上辈子在互联网传播的东欧地下电影,毕竟目前包括苏联在内的东欧国家控制力都很强,不会出现巨变之后社会崩溃的惨状,自然也就不会地下电影,但他错了,这个年代仍然有,只不过原产地不是东欧了。而是换成了其他地方,貌似在西欧的销量还算不错。从两三年前开始,在苏联的边界开始出现这种地下电影影像的走私。
卡德波夫第一次把这种电影让谢洛夫看的时候,谢洛夫还以为自己是在看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对抓捕的间谍在严刑逼供,这比克格勃都狠的多。录像机到现在都发明十年了,苏联国内家庭虽然拥有的非常少,但绝不能因为少就放松警惕,哪怕是一百个家庭只有一个录像机,想要传播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
“如果不是可以确定不在我们的盟国中,我都想出国把那些邪、教徒都弄死。一群精神病,枪毙一百次都不嫌多,这种人都不能进精神病院,一颗子弹就是他们最高的归宿。”一提到这个话题,谢洛夫心中不好的回忆又起来了。
这种地下电影,宗教类或者宗教气氛浓厚的场景占据很大部分的份额,上次卡德波夫给他的看的就是这种,里面的场景让他现在都记忆犹新,本来就对宗教没有好感的他,现在对宗教已经全都是恶感。
“我知道了,主席!不过销毁是不是不太好,我们可以分辨一下,把和平教的那部分卖到中东,把天主教的那部分卖到西欧去,这样还可以增加对方对宗教的反感。”卡德波夫想了一下提出了这个建议。
“你应该考虑一下人的模仿性,这个招数不能用。西欧的治安本身就比我们差很多,哪怕一个国家出现一个模仿者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你也知道那些电影里面,大多数都是对着女人和孩子下手,不能这么做。”谢洛夫脸色十分难看的否决道,“都销毁吧,一群邪、教徒的东西,想想就反胃……”
这种电影让谢洛夫想起了东欧巨变之后的华约国家,特别是罗马尼亚崩溃之后的地下电影,国家都崩溃了,人也就不能算是人了。先不论齐奥塞斯库所谓的贪污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被查明没有证据,就算全都是真的,但罗马尼亚在他的手上确实是黄金时代,哪怕这个人去年成为总书记之后给苏联找了不少麻烦,谢洛夫也不想说什么。
现在苏联还在对罗马尼亚进行医疗援助,主要是罗马尼亚因为齐奥塞斯库的婴儿政策,他希望罗马尼亚的人口增加,但是忘记了罗马尼亚本身的医疗基础没有跟得上婴儿的出生率,当然这点谢洛夫想到了,牵头苏联的医疗部门和其他华约国家派出医疗队对罗马尼亚进行医疗援助。
从齐奥塞斯库的反应来看,他是很满意的,分别对苏联、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伸出的友谊之手表示感谢。罗马尼亚共产党火花报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援助表示感谢,盛赞其中的国际主义精神。
而此时不知道第几次充当国际主义战士的谢洛夫,正在对自己的心情进行疗养,为了冲散地下电影给自己的影响,他一个克格勃主席、国家安全总政委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看电影,古巴电影,特制卖给美国黑人的畅销电影。
“这个女主角水准一般啊,不过这位黑叔叔是真大,真算不算种族天赋?”谢洛夫津津有味的评价道,地下电影的冲击早就烟消云散。以毒攻毒的办法真是非常有用……
这么一看还是白种人里面还是毛妹最漂亮,谢洛夫得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好像东欧巨变之后,东欧的年轻女性让西欧的红灯区繁荣了不少。不过现在么?这种情况能不能出现还没准。
“喂,勃列日涅夫同志?”谢洛夫把录像机关闭,拿起了电话。电话是勃列日涅夫打来的,询问了一些工作的事情,然后表示晚上请谢洛夫吃饭。这是不能拒绝的,人家是第二书记,他只不过是克格勃主席,人家是正式委员、他只是候补委员。
离开勃列日涅夫的家之后,谢洛夫暗自叹了口气,这个试探是相互的,他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勃列日涅夫有对赫鲁晓夫的敌意,换句话说这位仁兄铁了心要学德川家康了。
“如果是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谢列平这种模式的三驾马车,应该没事吧?”谢洛夫想了一下中央主席团委员们的年龄,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就是这个模式。
第五百三十三章 自成体系
按照现在中央主席团的年龄,实际上只有两个人属于超龄的人,一个是现在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另一个是现在的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 。剩下的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谢列平、苏斯洛夫这些巨头其实属于另外一个时代的人。
赫鲁晓夫和苏斯洛夫原来的上司日丹诺夫属于一个时代的干部,至于米高扬则更早,属于斯大林时代的干部。所以一旦赫鲁晓夫退休,也只是他自己退休,最多会带上米高扬。从年龄上现在的中央主席团成员不会随着他一起退休。
“我还是没有撬动勃列日涅夫的地位,也许和他比我还是太年轻了。”走在路上的谢洛夫不由得感叹道,不光是他自己,就连谢列平在政治手腕上也远远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实际上现在也没人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柯西金加上两个助手在中央主席团自己就占了三个名额,也只不过比谢列平多坚持了十年而已,最终也被勃列日涅夫解职。
谢洛夫知道,只要谢列平不改变自己的性格,除了共青团的干部和司法干部之外,拉拢其他人是非常困难的,苏斯洛夫洁身自好,但这只是苏斯洛夫自己的事情。而谢列平是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他会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这就比较得罪人了。
类似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这种处理党纪的机构,实际上比克格勃更加得罪人,谢列平本身就不苟言笑,没有勃列日涅夫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和柯西金也不一样。属于中央主席团少有的人。
但谢列平优点也非常明显,拥有得天独厚的笼络人心的本事,当然这仅限于对待他认为有能力的朋友,如果谢列平认为一个干部没什么能力,基本上就会当做他不存在。而谢列平的朋友们,则是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像是叶戈雷切夫、谢米恰斯内直到苏联解体,都没有说过谢列平一句坏话,虽然他们是失败者,但也一直对谢列平不离不弃。
谢列平在风华正茂、飞黄腾达的时候背地里被称作铁腕人物舒里克,影射他可同铁腕人物费利克斯之称的捷尔任斯基相媲美。以一个瘦瘦的学生之身来到莫斯科上大学,却成就了如此非凡的功名。多少次交锋都以他的胜利而告终,但他终究还是输了一次。他只是输给了勃列日涅夫,最终付出了政治生命结束的代价。共青团之鹰、铁腕人物舒里克就此消声灭迹。
年轻的谢列平有张表情非常丰富、生动的面庞,双唇紧抿,目光专注。如果谢列平领导国家,谢洛夫以现在对谢列平的了解,苏联是肯定不会出现大改革的,谢列平会在苏联的框架内强化优势。同时缓和和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中国的关系,集中整个阵营的力量先战胜美国再说。
“我们能赢么?”谢洛夫在回家的一路上都在想着这个问题。以现在中央主席团的势力对比,柯西金占据最明显的优势,谢列平在中央委员级别有很多朋友,勃列日涅夫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但谢洛夫知道这是个假象,一旦勃列日涅夫坐上总书记的位置,各地的支持者就会蜂拥而至。
如果赫鲁晓夫退休的话,在这个前任第一书记死前,以勃列日涅夫的性格肯定不会公开反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而是秉承着只说不做的态度,把赫鲁晓夫的一些政策停止。而赫鲁晓夫死了之后,估计勃列日涅夫就会自己主政了。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赫鲁晓夫去世的时间应该是五年后,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去世十一年后病逝,这也就是说勃列日涅夫有十一年的时间没有掣肘的执政。大概就是两届的时间。在这十一年当中,谢列平和柯西金顶住了勃列日涅夫的压力,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按照历史上来,勃列日涅夫执政十八年,那就太可怕了。多出来的七年时间,足够让担任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击败一切对手,什么谢列平、柯西金、谁都顶不住他。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对待谢列平比其他对手更严酷,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勃列日涅夫的年龄比谢列平大很多,柯西金、苏斯洛夫本身就比勃列日涅夫的年龄大,身体也不比他好。而谢列平不同,勃列日涅夫害怕自己死后,谢列平会依仗年龄的优势掌控这个国家,所以才首先打击谢列平的势力,而且一定要把他赶出苏联的最高权利层。
“如果赫鲁晓夫在两三年内退休,事情也许不会太糟糕。”回到家的谢洛夫辗转反侧,赫鲁晓夫一旦开了主动退休的先例,对苏联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 。有先例和没有先例是绝对不同的,这也属于给勃列日涅夫上了一个紧箍咒。
“怎么了,尤拉!”看见自己的男人眉头紧皱,瓦莉娅蹭到丈夫的身边轻声问道。
“你觉得勃列日涅夫如果成了总书记,会怎么对待谢列平和我们这些人?”谢洛夫伸开手臂把妻子搂住问道,“我能感觉到,他对整个共青团的干部都有疑虑,他不相信我们,一旦第一书记退休,他会怎么对待我们?他可不是很喜欢年轻干部的……”
瓦莉娅蔚蓝色的美目一转,马上就明白了自己丈夫的意思,似乎高层正在暗潮汹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谢列平各自都有自己的支持者,一旦赫鲁晓夫退休,这些人说不定立刻就会斗起来。
“你不是说你们是全苏联最有实力的团体么?我记得舒里克说过这句话?你怎么害怕勃列日涅夫呢?”瓦莉娅抓住丈夫的手,似乎想给自己的男人一点动力。
“是啊,但最有实力的团体,也没有整个干部阶层大,勃列日涅夫是第二书记,未来他肯定是总书记的,我没什么信心。”谢洛夫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担心,如果连自己的老婆都不能相信,那就没有能相信的人了。
“怕什么,输了大不了被解职,我们做老百姓一样会活的很好。”瓦莉娅目光灼灼的说道,“再说了,一旦第一书记退休,新政府肯定是集体领导,总书记又怎么了?”
“说的对,睡觉!我怕他们干什么?”谢洛夫深吸一口气咬着牙说道,“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不应该在担心这种事情。输了就做普通人。”
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