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米恰斯内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也发现了这一点,自己还是太急了。想要迅速的达到一言九鼎的地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他才是一把手,用几年时间把自己欣赏的空降干部提升到总局级别上,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谢米恰斯内忘记了一件事情,他的年龄对几乎所有同级干部都是有优势的,但谢洛夫不在其中,谢洛夫比他还要小两岁。

  “尤拉,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庞大支持力量是共青团,那里才是源源不断能给我们支持的地方,我知道最近我们两个有些隔阂,但我们不能不合,这会让舒里克非常苦恼。”谢米恰斯内正襟寝坐,一脸严肃的道,“我们必须要让信得过的干部来掌控关键部位!”

  “我明白,我从来没有反对过这点,但时间还长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三十多岁的共青团的干部从代表处开始,不少都已经是司局干部,这已经很快了。我们是综合性部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共青团干部还要历练一下!”谢洛夫首先认可了谢米恰斯内的意思,那就是两人都是谢列平的朋友,不应该在一个部门玩冷战。也没有反对谢米恰斯内提拔年轻人的心,但是这步可以慢慢来。

  但在内心中,谢洛夫对谢米恰斯内想要重用空降干部的想法嗤之以鼻,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都做过苏联列宁**青年团的第一书记。但他谢洛夫又没有做过,他只在阿塞拜疆做过加盟共和国的共青团第一书记,这些共青团的干部甚至没几个人知道他这段历史,不知道自己这位第一副主席也是共青团的人。比起那短短的两年不到的共青团经历。到了今年他已经在安全部门工作了九年,心里的倾向性想而易见。

  比起共青团的空降干部,他还是信任那些老的肃反工作者,共青团干部太高,根本没有在底层工作的经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毛病。全国共青团人数有千万级别,共青团之鹰又有几个,上的了台面的人物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如果他们真的年纪轻手段高,也不会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勃列日涅夫收拾的一败涂地,谢洛夫可不想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这样一批人的身上,说不定以后还要自己去救他们。

  当然至少在这个时候,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的沟通还是有一定的成果的,此时关于谢洛夫曾经是阿塞拜疆共青团第一书记的消息也开始在克格勃内部传播,一些从共青团空降到克格勃的年轻干部此时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也是他们的人。

  “这种小手段也就糊弄糊弄那些空降干部。也不看看这是什么部门,肃反工作者会相信这种言论?”听到这种言论的谢洛夫撇撇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谢米恰斯内的动作。克格勃是个情报部门,虽说不完全是,但这种以工作经历划分派系的做法很幼稚,如果这也可以让肃反工作者相信,那谢洛夫把谢米恰斯内划到第聂伯罗黑帮更容易,他还是勃列日涅夫的同乡呢。

  谢洛夫就是没空跟谢米恰斯内玩这种小手段,看起来克格勃主席团他没有跟谁走得近,其实只要他表态。克格勃主席团就都能通过。没空搭理谢米恰斯内的他,在莫斯科呆了不到两天就去了斯摩棱斯克,去视察一下那里建立的工厂,苏联钻的合成就被确定在那里。克格勃已经在斯摩棱斯克圈定了一块土地,准备在钻石市场上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合成钻石工厂被谢洛夫交给了第二总局负责,毕竟国内防谍总局也是和第一总局齐名的总局,人员还这么多,谢洛夫必须要考虑到利益分配的问题。什么好处都让第一总局给占了,也不利于克格勃内部的团结。一家独大总是不好的。现在他不是克格勃的一把手,不然的话肯定会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单独管理这件事,钱这个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保险,通过第一总局干活总有些不太牢靠的感觉。

  对于这种安排,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自然是双手欢迎的,第一总局的行动自由程度早有耳闻,现在他们有了这样的工厂,以后见到第一总局的家伙也可以挺直腰杆了。

  勾心斗角啊,手中攥着一把苏联钻的谢洛夫有些心累,像是扔垃圾一样把这些钻石扔回器皿当中,这座工厂的理论产量,是每年五千万克拉,大概就是一万公斤的样子。谢洛夫曾经考虑过是不是把这个东西作为年底的福利送给分给克格勃的肃反工作者一些,但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第一副主席用假钻石当做福利给部下,这传出去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谢洛夫收获的也不是感谢,而是会成为笑柄。他宁可从阿富汗的矿产中弄点晶石作为福利发给部下,也不会用合成钻石钓鱼、执法。

  “从国内防谍总局抽调一批肃反工作者,你们和军事管理总局一起,组成一支监控力量,到时候我们克格勃将会有所行动,你现在不要多问!”视察完工厂后,谢洛夫对着第二总局局长谢尔久科说道。

  具体的动作谢洛夫不能说,哪怕对方是总局干部也不行,此次行动面对的对手非同一般,那是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一强国,而苏联的角色更加像是一个核讹诈的流氓。但这也没办法,双方的核弹头数量对比就是这么令人绝望,苏联想要迅速扭转局面就必须玩这种风险高收益大的心跳游戏,玩心跳游戏的还不止苏联一个家伙,比如苏联东方的同志们,也准备给那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一个教训。

  某种情况下,目前苏联和中国的行动都是风险巨大的,谢洛夫作为后世人当然知道印度军队到底是什么德行,但除了他没人知道到底印度军队崩溃的速度有多快。这个时代世界普遍认为印度是第三世界的领袖,印度军队是打遍欧亚的劲旅,印度未来将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和中国开战,印度这边也有后勤优势,相信也不会有人会预料到印度跪的这么快。

  中国自己都不会预料到,对面打遍欧亚的劲旅原来就是这么个德行。此时咄咄逼人玩前进政策的印度军方,还是很有唬人的本事的。可能中国在小心准备的同时,也在做好思想准备面临一场苦战。

  比起中国面对虚有其表的对手,苏联面对的可是货真价实的世界霸主,目前美国的实力至少是苏联的两倍,如果算上核弹数量,这个差距可是不止两倍。幸亏美国有黄石公园能让谢洛夫玩一下核讹诈,不然现在就算是正常的打核战争,苏联也打不过美国。

  最近几个月,相信喜马拉雅山上,赶着牦牛、或者直接人背肩扛的士兵们,会在世界屋脊之上继续艰苦运送给养的行动,他们慢慢积累一次短促战争的弹药,苏联这边也是一样,会漫不经心的利用海运慢慢的一点一点在古巴积累力量。谢洛夫准备在中国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派人和中国来一场属于阶级兄弟的国际主义合作精神。面对着那种有声有色的大国,还不知道对方深浅的中国,应该会接受谢洛夫帮助的。

  “我们要明确一点,关于加勒比海的周围的动静,我这里有详细的水文资料,这得益于克格勃第一总局拉丁美洲司局的勤奋工作,说实话加勒比海地区并不适合潜艇部队的动作,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那就是我们苏维埃的动作一旦被美国人发现,如果美国人以压倒性的海军力量围困古巴,我们怎么办?”谢洛夫双手一摊道,“我们的海军是没有和美国人正面决战资本的,所以只能依赖于潜艇继续突破封锁线,而加勒比海地区美国海军力量非常庞大,常规潜艇绝对不能担负这个任务,必须派出核潜艇编队加入到这个行动中……”

  “核潜艇嘛?好,我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回答的人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戈尔什科夫已经在海军总司令的位置上呆了六年之久,他自然是知道苏联海军远远不能和美国海军相提并论,双方最接近的领域不是在水面,而是在水下,准确的说是核潜艇编队的领域,双方是势均力敌。

  PS:  今天九点才到家,有些太匆忙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疯狂科学家

  其实这个势均力敌只是勉强的自称,确切的说是在攻击核潜艇这个领域当中,苏联和美国是差距最小的,目前苏联攻击核潜艇是六二七N级核潜艇。建造完毕的八艘在苏联最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当中。

  N级采用双壳体结构,与美国潜艇不同的是,美国潜艇的舱室较大,数量较少,正艇储备浮力也小,而苏联的潜艇舱室则比较小,数量比较多,而整艇储备浮力却很大。苏联潜艇的这种设计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抗沉能力强,潜艇结构强度也较大,但缺点则在于排水量较大以及由大排水量所带来的阻力大,噪音大和航速慢。

  N级的水下最高被规定为航速23。3节,实际上这仅仅是60%功率输出,但苏联当局为了安全起见在N级随后制定的作战手册之中只允许使用60%功率输出。实际使用航速水面为15。5节,水下为30节。

  苏联五大舰队中,除了里海舰队因为作用有限之外,重要性排名应该是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守卫苏联最重要经济最好的地区列宁格勒、北方舰队则担负进攻任务、北冰洋那边虽然气候寒冷,但这种环境也有好处,它便于隐藏苏联的核潜艇编队,一旦战争开始,美国和苏联的很大精力将在北冰洋开始,从那里发射核导弹可比隔着太平洋对射近多了。

  黑海舰队那边守护苏联为数不多的温水港口,而且那边有着苏联大部分的造船设施。至于这个时代的太平洋舰队,反倒不怎么受到重视。

  比起美国这个时代的水平,苏联真的没有太多的本钱,调动兵力捉襟见肘,还要去美国人眼皮子底下去对抗,其中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一步是迟早要迈出的,美国的军事基地已经从四面八方把苏联团团包围住,不论是联邦德国的导弹还是土耳其的核导弹。都把苏联重要的欧洲地区囊括在射程范围之内。

  让海军拿出目前看家底的核潜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还是比较早了一些,苏联的追赶步伐还没有跟上。谢洛夫这种想法更像是一锤子买卖,要么就赢要么就输。反正做出决议的是第一书记和中央主席团,真要是输了责任绝对落不到他的头上,他连克格勃的负责人都不是,背锅也轮不到他。

  但这次准备的已经很完备,远远没有历史上这么仓促。从克格勃的角度上来讲,其中的风险评估也做的很完全,应该不会出现历史上苏联虎头蛇尾的情况。有黄石公园和大伊万做后备力量,苏联应该是可以和美国人谈谈的。

  当然要想胜利仍然不可能,苏联固然可以用攻击黄石公园的办法和美国同归于尽,但美国就不用这么费劲,实力上的巨大优势可以让美国正面对刚,正面干掉苏联。至于对古巴导弹的反应,美国人是不会怂的,如果这都后退。冷战就没有对抗的必要了。对于美国来讲,一旦连这种匕首顶着胸口的态势都能后退,他们也没什么不能后退的了。

  古巴周围的水文资料,都在戈尔什科夫的面前,相信作为一名老海军戈尔什科夫肯定能明白这些资料的内容,得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这次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对于红海军来讲也是如此。好,可以动用攻击核潜艇,不但如此,所有编入古巴集群的核潜艇全部挂载核鱼雷。我会调出四艘核潜艇在波罗的海待命,如果真的出现了最坏的情况,红海军绝不后退一步……”良久之后,戈尔什科夫下定决心。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这番话。苏维埃的人民海军,这次也一样不会落后半步。

  “我们已经赌上了一切,不知道最后是个什么结果,哪怕是天翻地覆,我们也绝不能什么都不做,各位叔叔。谢谢!”谢洛夫对着国防部这些经历过卫国战争的元帅们,敬了一个军礼。他不是一个正统的军人,而是坊间传闻中秘密警察的头子,但此时谢洛夫心中的忐忑和这些元帅是一样的,不论是苏联红军、红海军、战略火箭军、还是克格勃的内卫军、边防军、民防部队、都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出了事情需要全体苏维埃的军人共同面对,没有任何部分力量可以单独的看笑话。

  还是古巴太远了,对抗也不是苏联熟悉的陆地,对于苏联来讲,什么制空权、什么海权论都是狗屁,如果说实在点,红海军不过是为苏联陆军开辟出来一块滩头阵地,空军也不过是为了陆军清理障碍用的,这不是说苏联海军和空军不强,除了美国人谁也不敢说苏联海军不强,只不过是苏联陆军太强了,所有的计划都要围绕着最强大的陆军来制定。

  古巴集群却要让空军和战略火箭军担当主角,就算是红海军也比陆军的戏份多,这等于是拿苏联的劣势和美国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拼。

  “我们连卫国战争都打过,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活到今天难道还会怕美国人?他们连一个朝鲜都啃不下来,还想和我们斗?”华沙总司令格列奇科元帅也知道这次对抗不是单靠陆军就能解决问题的,但必须要表明苏联国防部的立场,“尤拉,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做到的一切,未来的结果如何,交给命运吧……”

  “唉,命运!”谢洛夫似乎被格列奇科元帅说服了,恢复了自信对着这些国防部的老头子们道,“国家不会白白对我抱有期待,我从没有失去信心,计划制定完成总有人要牺牲,事到临头我不会畏首畏尾,我会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如果国家需要的话,就算把我牺牲我也没有意见,我父母在基辅战死、三十多个同学只活下来六个,到了今天我已经比自己的同学们多享受了十七年的生命,我什么都不怕。”

  “尤拉,是我没有保护好你的父母!”一直没说话的巴格拉米扬元帅脸色闪过一丝黯然,基辅会战的失败是他一辈子的痛苦,和其他元帅不同的是,巴格拉米扬元帅一直都没有从卫国战争中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基辅会战的失败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叔叔,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这是父母他们选的命运,他们选择了为国牺牲!”谢洛夫的记忆中这具身体的父母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这不耽误他对敢于为国牺牲的人产生敬佩之情,“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

  计划一旦实行,就什么都晚了,作为单独个体存在的人,不过就是一架战争机器的零部件而已,就像是斯大林说的一样,死一个人是悲剧,死一百万人不过就是一个统计数字。在事到临头的时候不论谢洛夫表现的亢奋还是胆怯都无关紧要,这不关大局,所以该吃吃该睡睡才是正经,这不会因为他的举动有任何的改变。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会议室中,此时被一群作战参谋占据,很正常,克格勃属下也有作战部队序列的内卫军和边防军、边防军有空军、内卫军有海军、找出来一批作战军官并不难,双方讨论的议题,就是以古巴导弹危机为蓝本的对抗。

  这不是谢洛夫把国家机密泄露给了部下们,只是圈定了地点进行一场模拟推演,这种看起来脑洞挺大的推演其实在冷战中只是常规,比这更加不可理解的推演都存在。谢洛夫在中央主席团当着那些大人物的面谈论如何用大伊万制造海啸,如何攻击黄石公园不过是已经推演了很多次的东西,只不过头一次在这么高层的场合中说出来。在这些参谋的心中,这不过就是另外一次模拟对抗而已,他们并不知道苏联的领导层已经决定来一场大的。

  事实上在卢比杨卡进行这种推演的同时,相关的评估都在进行,车里雅宾斯克的工厂中,五颗大伊万的外壳已经被制造出来,从外表上和去年图95战略轰炸机扔的那颗核弹别无二致,除了里面没有核弹头之外,剩下的所有东西去按都一模一样。搞就搞大的,除了五颗大伊万的外壳,甚至这座秘密工厂还直接制造出来了一个仅存在于概念中的外壳,这是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论证的的十亿吨级别的核弹外壳,这种核弹甚至以苏联这么大的领土都找不到可以实验的地方,可能有朝一日会在别的星球试一试。

  既然只是制造外壳,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就没有心理负担的把理论中印证的东西直接弄出来,反正他们接到的命令只是做个壳子而已。又不是把已经搁置的十亿吨级别核弹制造出来,一个壳子除了展览用,还会真的投入实验么?

  “那群疯狂的科学家真的把十亿吨的炸弹外壳弄出来了?看来胆子最大的不是我们克格勃、也不是国防部、甚至不是纸上谈兵的参谋们,而是那群为了研究什么都不在乎的科学家!”谢洛夫挠挠头道,“把那个外壳运过来,找艘万吨轮给按上……”

  PS:  推荐灭南诏,平吐蕃,迁十姓突厥,尽收大食河中之地。

  壮海运,下南洋,控室利佛逝,拓建海上丝绸之路。

  这里的怛罗斯没有遗憾,睢阳城不再悲叹,唯有气吞万里的健儿,倒卷珠帘的铁骑,豪气干云的都护。。。

  盛世之治,朗朗乾坤,江山万里,美人如歌,这是属于我的大唐!

  大家多多关注

第三百三十五章 蛰伏

  骗就骗大的,到时候谢洛夫什么都不会说,直接让美国人自己去猜这个比纪录片中大伊万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的东西苏联自己说出来美国人不一定相信,还是让他们自己发现一点端倪,然后得出自认为很靠谱的结论,这样更好。

  冷战结束之后根据解密,当时美国评估苏联的实力往往比苏联本身拥有的实力还要强,这其中克格勃这种反间谍部门固然有一部分功劳,这些肃反工作者成功的把苏维埃保护住了,美国人自己吓唬自己的手段,让苏联都大吃一惊。他们成功的把最强的敌人苏联,给塑造成了战无不胜的外星人。

  这里是茹科夫斯基空气动力学院,学院拥有大量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其中包括:装有亚音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全套设备的大型空气动力学教学实验室,供研究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空气压缩机、涡轮机及其他航空动力装置部件的完备的实验基地训练机场,供停放现代化战斗机和军用运输机的大型停机场。实验室装备有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各种实验装置、练习器和供进行飞机结构构件静力和动力试验及其他多种研究项目的整套试验设备。

  谢洛夫转身略过了这个大名鼎鼎的航空城,直接去了一座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建筑之内,这里面此时相当热闹,各种从各大学院抽调而来的水纹专家和地理学家济济一堂,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实验的进展,这些专家和教授都是和国防部以及克格勃有合作关系的同志,而在他们面前,则是一个模拟的大西洋沙盘。其逼真的程度可以一眼让人看出来,这就是按照大西洋靠近美国的一侧布置的模拟环境。

  “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刚刚进来的谢洛夫抹了一把汗。但还是十分关心的问道,模拟实验将对让他们这些参与行动的人掌握一手资料,有了底气的苏联才会放心大胆的去做事,所以实验是必须的。

  “我们在模拟环境的试验位置,大概是东经六十度和北回归线交界的位置上的位置上,根据这次的试验结果,五颗一亿吨当量的核弹同时引爆,海啸将迅速冲往美国,纽约等一系列的沿海城市肯定会遭到打击,密西西比河以东都会淹没。不过会马上退潮,想要达到毁灭一切的目的还有些不够分量!”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教授,摘下眼镜强打着精神回答道。

  “我们不需要淹没美国,只要证明这种可能性存在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换一个位置在太平洋方向引爆,说不定什么作用都不会起,落基山脉的高度足够拦截海啸了!”总算凉快一点的谢洛夫拿着试验结果的报告,脸上挂上一丝笑容道。“相信美国人如果做实验的话,也应该差不多!美国人知道后果,我们也知道后果,这样就有了平衡的基础条件,我们只是要证明美洲大陆没有美国人民想象中的这么安全,这样就够了!”

  “将军,如果美国也同样借助自然的力量和苏联对抗。我们怎么办?”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科学家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在他看来一旦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很难确定美国和苏联到底谁受的伤害更加大一些。

  “我们和美国的地理环境刚刚相反。我们靠近太平洋那边是东西伯利亚山地,那边的地形足够抵御你们正在评估的同等爆炸威力引起的海啸。我们没什么抵抗能力的其实在欧洲这边,但如果美国人要是敢这么做,不用我们抗议,首先波及的是法国和联邦德国,海啸都不一定能冲到我们的国境线上。如果美国人真的这么做了,相信西欧那些国家会很希望我们去解放他们的,至少我们不会淹死他们!”谢洛夫一边翻看报告,一边笑呵呵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还是他头一次觉得苏联的地理位置出现了有利的一面,这也只是苦中作乐,实际上这可能是苏联地理上为数不多的优点了,剩下的都是劣势。

  “感谢我们的专家同志抽出时间帮助我们进行试验,给你们添麻烦了!”把关于大伊万在大西洋上爆炸的评估报告收起来,谢洛夫对这些和军方合作的专家表示感谢。正是有了这些庞大专业队伍的存在,苏联才能以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对抗远远各方面都远远超过自己这边的对手,这些人是苏联最大的底气所在。

  苏联的条件固然比这个时代的中国要好太多,可也要分和谁相比,如果和美国科学家受到的支持和待遇相比,苏联这边知识和水平相等的专家,简直就像是要饭的一样。而苏联的科学家在这种条件下,支持着苏联追赶的步伐,比任何人都值得尊敬。有这种结果必须归功于苏联强大的教育体系,虽然不能保证教育出来的人都拥护这个国家,但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苏联从来没有刻意的糊弄人民。至少他没有打着快乐教育的幌子,明目张胆的提倡那种三观不正的快乐教育。

  亲自来到这里的谢洛夫拿到报告之后直接回到莫斯科,把关于大西洋制造海啸的评估送抵克里姆林宫,交给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相信赫鲁晓夫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把这些详实的资料运用起来,不会让投入的人力物力白白浪费。从工作的热情上,赫鲁晓夫不比中央主席团那些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成团差,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办公室一直研究这些报告到了深夜才去睡觉。

  谢洛夫在自己的职责之内,一直确保提供正确的消息,不让赫鲁晓夫被虚假消息所迷惑,从侧面也会给赫鲁晓夫提供一种信心,严谨的计划加上周密的准备,比赫鲁晓夫自己单干要提高很大的把握,相信多了几张牌的赫鲁晓夫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过几个月如果我叫你回到莫斯科,你一定要回来,听话。到时候有事情发生!”挽着瓦莉娅的谢洛夫严肃的吩咐道。

  “有事情发生?你在策划着什么东西?”瓦莉娅侧着头看着近在眼前的丈夫,一段时间不见,这个男人的眼眶黑了不少,可见这段时间休息的并不好,应该十分忙碌。再结合刚才的话和自己男人一贯的表现,瓦莉娅瞬间确定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不得不说这个女人十分聪明,几乎马上就能推断出来自己的男人碰到难题了。

  策划倒是在策划,不过这次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策划的,而是涉及到了整个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以及直属中央主席团三大部门的一把手和具体执行人,谢洛夫在里面不过是个小角色,但目前他确实是十分认真的对各种最坏结果进行评估。如果真的被美国人发现古巴的动静,相信美国人也会发现,苏联摆出的就是核大战姿态,这样其实从危险性来讲也比历史上的古巴导弹危机更加心惊肉跳。

  “你到时候回来就行了,我也叫叶连娜回来了。到时候你们听我的吩咐吧!”莫斯科地铁在地下百米的深处,经过多年的扩建具备了在核战争中生存下来的条件。谢洛夫相信这个工程的坚固程度,准备让自己的老婆躲进去几天,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也许不会演变到这步。

  在自选商店买了几块面包、牛奶和罐头、两人便去门口结账。这种自选商店是苏联中央计划下的供应体系,其实和后世的超市布局差不多,其实就是现在和美国本土超市一样的东西。在五十年代末期在苏联出现,不过这里的商品种类确实不能说繁多,但也远远没有供应不上的情况出现,不知道后世的叶利钦访问美国的时候那个看到超市就哭了的传言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说明叶利钦是个脱离群众的官、僚,他连莫斯科的自选商店都没有去过,如果是假的,说明叶利钦是个野心家,他在说谎。

  出了自选商店,顺便再门口的自动贩卖机投了两个五戈比的硬币,夏天已经来了,谢洛夫从里面拿出两瓶柠檬水,省的一会老婆大人口渴。

  万里之外的古巴,几艘轮船缓缓靠岸,从上面下来的苏联士兵只是一小部分,港口的古巴人看到了他们压着穿着号服的罪犯下来,古拉格的律贼终于到了这里,这里准备接应的古巴士兵很惊异,但很快接到上级命令的他们便开始配合苏联士兵的行动,把一排接一排十分狰狞满不在乎的律贼押送到指定地点。

  整个过程中其实有一艘轮船中没有律贼下来,这艘船里面则全部是处在蛰伏状态的苏联现役军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可以登陆,就算是他们不愿意没没有办法,船上还有挂着强盾利剑标志的克格勃在看着他们。

第三百二十六章 古巴集群

  是的,那群讨厌的克格勃,还有那个讨厌的强盾利剑标志。近几年在谢洛夫的影响之下,克格勃的标志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甚至克格勃下一年开始的配发的新军服、肩章和领章上、都已经确定要把强盾利剑标志直接作为标配。

  “根据克格勃主席团决议,这批律贼不过是用来迷惑美国人的,我们真正的好东西不在这里上岸,我们可能在登陆之后根据本土的电报去接应!”一个佩戴少校军衔的克格勃肃反工作者很轻松的说道,“安东涅茨中校,让你们导弹营的士兵忍耐一下,不然的话,我就会从你的同事,变成人人害怕的秘密警察了,纪律是主要的,计划就是计划……”

  伊赛扬斯基少校非常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是克格勃军事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