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道天庭-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这个地步,徐妄可以说是稳操胜券。金国已然打败,虽说还有还手之力。但在岳家军的兵危之下,只需将所有具备战争潜力的城市以及地盘占领,这种情况之下,哪怕是金太祖,金太宗在世,也无力回天。
毕竟大宋的战争潜力其实并不弱于大金,而之前之所以失败,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掣肘,现在徐妄将棋盘打乱,根据利益重新制定规则,想要入场的则必须按照他的规矩来,自然有着改天换地的能力。
两人接着又在汴京城之下怀古伤今了许久,才慢慢回到军营,开始与众人商讨攻打汴京之事。
“汴京之地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金人再此并未布置太多兵力,而金兀术虽然知道汴京的重要意义,但此时因为连续战败,他的建议已经不足以让金帝采纳。所以此战并不需要太多人马,我建议咱们应该趁着此时金军没有反应过来,快速分兵收复失地。等金兵反应过来的时候,咱们大势已成,就能集中兵力,再次与金军决一死战。”
徐妄淡淡道。此话由他来说最为合适,毕竟谁都知道目前的金军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但汴京城是不能不打下来的。因为作为北宋原来的都城,如果此战没有收回来,那这场战争就算是胜利了,那也没有将利益达到最大化。
“殿下说的对。目前金人人心惶惶,毫无战意。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不停占领地盘。等到金军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大宋早已将失地稳定下来。”
岳云也建议道。此时的形势大家都能看的出来。金人本以为这场战争毫无意外的会胜利,没想到突然便败了,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金国民间包括金人的朝廷对这场失败都没有足够的准备,所以这中间他们反映的时间便是大宋的机会。
而与之相对的大宋呢?不仅全国上下支持这场战争。并且早在战争之前,准备了诸多预备役的官员,岳家军攻下一地,便有相应的官员前去治理。一方早有准备,一方却毫无准备。结果自然很明显,大金遭遇了重大的失利。
众人既然大方向已定,又继续商量了一下细节,才由岳飞拍板道:
“此战便由我率中军破了汴京之后继续北上,殿下率左军攻打平阳府,太原府,岳云率右军攻打东平府,济南府,河间府。咱们一路北上,在大同府汇聚。”
岳飞估计大宋的军队顶多便是打到金军的西京也就是大同府之下,之后金国必然就能反应过来,收拢大军与大宋在大同府决战。
而兵分三路的原因自然也很明白,岳飞知道了徐妄的野心抱负,也相信了徐妄并不会如同高宗那般狡兔死,走狗亨,自然不会再继续掩盖岳云的光环,开始补偿起这些年来为岳云阻下的许多功劳。
众将对这个安排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不说岳云本就是岳家军中数一数二的大将,资格上他们便不如岳云,更重要的是,岳云在金人的心中威慑力之大仅仅只在岳飞之下,所以他们就算是渴望功劳也不会在这个上边和岳云去抢。
而另一个带兵的他们则更加毫无怨言了,人家不仅是未来的皇帝,而且这段时间的战斗也让他们知道了徐妄并不如同过往的生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不知天下疾苦的皇帝。而是武功赫赫,战功彪炳的猛将太子。
文武双全,他们自然不会有所怨言。反而还无比的支持。
达成了共同的意见之后,徐妄便一路回到自己的营帐。开始召集兵马,准备按照刚才商量出来的战略分兵,带领着自家的兵马继续打下去。
近段时间以来,徐妄的亲兵队经过了诸多战争的磨砺,再加上徐妄的调教,早已不下于岳家军中的精锐将士。
虽说与背嵬军还是有着差距,但那只是经验之上的差距,假以时日,必能超过背嵬军。
当然,徐妄并不仅仅只是带着三百的军士就敢说作为一路大军去攻城略地了。这段时间随着与岳云,岳飞的学习,再加上本身的条件,徐妄的进展飞快,早已能够独当一面,而随着战争的催化,岳飞也将一部分军队交由徐妄统领。
此战,徐妄便是带着属于自家的兵马前去打仗。
“殿下,陛下有密旨传来。”
还未走到大帐,便有亲兵来报。
徐妄神色一凛,很快便反应过来究竟是什么原因了。
此战最忐忑的除了金国的皇帝之外,估计那便是高宗了吧。毕竟他得位也不算太正,完全是因为徽钦二宗被金军掳去了才能顺利登上皇位的。
万一岳家军将徽钦二宗解救了出来,那他喵的这皇位是给还他们呢还是还给他们呢?
你要说还给他们吧,不说高宗徐妄乐不乐意,反正现在的百姓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乐意的。
你要说不还给他们吧?那还是会有很大的一部分官员以及民众也不乐意。毕竟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肯定会挡住诸多大臣的脚步。而徽钦二宗作为被侮辱过的皇帝,首先不管是面子还是地位,都差了那么一筹,自然容易受到控制。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心中都不愿意皇帝太过能干的。
所以说不管如何,只要将徽钦二宗哪怕是他们的后代解救了,那都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弄不好还会造成大宋的分裂。
徐妄和高宗好不容易将南宋稳定,自然不乐意看到大宋的再次衰弱。而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高宗在想了良久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徐妄估计高宗这次秘密派来的人,便是来通知徐妄他的决定的。
第一百四十章:暗杀
一 “见过太子殿下。”
刚一进帐篷,那密使就赶紧行礼道。
“不用多礼。父皇这次有什么旨意吗。”
徐妄走到帐内上首坐下问道。
那密使赶忙掏出了一份密封的圣旨递给徐妄,说道:
“陛下吩咐了,让殿下阅后即焚。”
徐妄结果圣旨一看,密封的很是严实,能看得出来这份圣旨除了高宗知道写的什么之外,至少其他人都没有看过。
“好了,我知道了。父皇还说了什么没?”
徐妄淡淡问道。
“陛下说殿下看完密旨之后就明白了。微臣此次是秘密宣旨,还望殿下知晓。”
那密使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便当着徐妄的面掏出了一个小瓷瓶,倒出了一枚药丸,仰首服了下去。
徐妄有些错愕的看着他吃了药丸之后便嘴角溢血的倒了下去,在徐妄的感知中,那密使服了药丸之后,身体一瞬间便失去了反应,感知不到他的生命气息了。
嘴角一抽,徐妄喃喃自语道:
“看来与我想象中的并无二致了,只是不知道父皇是如何选择。”
继续盯着那密使看了一会,徐妄叹了一口气。屏退左右道:
“离帐据守,任何人不得踏入此帐一百米之内。”
默默的拆开了密旨,徐妄木着脸看去,一目十行的扫完后只觉得心情十分复杂。
按照他的想法,以高宗的性子来说,本来应该是派人将徽钦二宗以及直系后代暗杀然后嫁祸给金人或者徐妄,他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可这密旨当中说的却是高宗会派人将这些事情处理好,嫁祸给金人,激起民间对金人的抵抗情绪。徐妄只需要找准机会出来统筹全局就好。
计划是好,也很符合规律。但没有人是傻子。高宗和徐妄总得有个人站出来下罪己诏,然后才能将此事略过。
毕竟大宋虽然不是如同大汉那般以孝立国,但经过千百年儒家的熏陶及教育,仁义礼智信早已深入人心。
不管将来可能会死去的徽钦二宗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高宗和徐妄都得做出表示,让大众及大宋的众多知识分子们满意,至少表面上得给他们一个说法。
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徽钦二宗被金人掳去,徽宗是高宗的父亲,钦宗是高宗的哥哥。金人只需要将二人摆出来要求罢战,那高宗便不得不按照金人的说法来。
而如果金人更狠一点,直接将钦宗礼送到宋境,那高宗这位皇帝是当呢还是不当呢?徽宗早以去世,但钦宗作为高宗的哥哥,原来的皇帝,天然就比高宗有着许多的优势。
如果金人真的把钦宗礼送到宋境,那大宋的官员是遵高宗呢还是遵钦宗呢?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手下的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比着钦宗占据着许多的优势。
可在古代,账却不是那么算的。
华夏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名正言顺,高宗如果在徽钦二宗被掳的期间力挽狂澜,登上皇位,在这两位皇帝没有回来之前,高宗作为徽钦二宗的直系亲属自然是名正言顺,可如果钦宗入境,那高宗便属于名不正而言不顺,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军队,亦或是在朝廷。高宗天然之上便弱了钦宗一筹。
而钦宗虽然说是知道这是金人的计谋,但好不容易脱离金人那边的苦海,回到宋境,在宋朝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你说这个皇位争是不争?
正常人都会做出争的选择,更何况是钦宗这个登位不到一年,就被金人掳去囚禁羞辱的皇帝了。
所以对于高宗乃至徐妄来说,徽钦二宗乃至二人的直系亲属,都属于二人的畔脚石,不管是于公于私,二人最好是没有争位的能力最好。
反正就徐妄来说,他是不会将现在好不容易打造出的局面拱手相让的,且不说钦宗如果继位之后有没有能力守住现在的江山,就说他就算能够守得住。难道还会有徐妄这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强吗?
很明显的道理,宋朝虽说是从下到上烂成了渣滓,但与徽钦二宗的不作为却是有着极大的关系。
泱泱大宋,坐拥着世界上最大的土地,最灿烂的文化,最多的人口,却被草原民族钉在了耻辱柱之上。
不要说贫民百姓了,徽钦二宗被掳时连同他二人还有着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另俘虏了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被冲做了ji女。
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除了皇室中人,被掳的几乎都是华夏的女人们。金人这一番动作,不仅仅是将徽钦二宗按在了地上,更是用脚狠狠的踩着他们的头一遍又一遍。
耻辱啊。这种罪责,北宋那些只想着保住官位,保住性命的文人大臣们,徐妄哪怕是丢了太子之位不做,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至于说金人,更是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继续说高宗的密旨,高宗作为政治斗争中拔尖的人物,自然能够预料到徽钦二宗死亡后的后果。
徐妄本以为高宗是想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然后高宗继续享受着花花世界。
可高宗的意思却是出乎了徐妄的意料。
高宗在密旨中说,他派人前往金国,将钦宗及能够威胁到南宋统治的人除去,然后嫁祸给金人。
放出谣言后,虽说智者都能看出真相,但高宗却已经做出了心理准备。到时候他会以金人杀害父兄的解释要求大宋军对不惜一切代价讨伐金国,为父兄报仇。
当然,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之上对此事总会要一个说法。那个时候高宗会主动退位,传位于徐妄。为父兄守孝,将一切责任全部承担,而徐妄便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将这个大危机化解于无形。
这便是徐妄纠结的一点了。高宗要是将责任全部放在徐妄身上,那徐妄反抗的话那也就能过的了心理上的那关了。可高宗这么做却是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毕竟徐妄对高宗的印象一直都是贪生怕死,没有魄力。可现在高宗这么一做反而让徐妄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这也是徐妄想多了,高宗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没有魄力,没有手段压根走不到现在的地步。
就如同一个赌徒,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自然敢拼尽全力去赌。可当他有了一定资产之后他就会想到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己的难过日子,自然不会像原来那般毫无顾忌了。
高宗便是如此,北宋灭亡时。在两位皇帝都被掳去的时候,他算是一无所有的赌徒,只能依靠着众多将军为他守住天下,那个时候的他算是十分有魄力的。
可到了一定时候,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背叛了他,最难过的时候经历了两次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感觉,再加上当时的南宋维持着虽然艰难,但好歹走上了正轨,所以高宗做事不得已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而为什么要杀了岳飞呢?依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南宋衰弱,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供岳飞打仗。而国内投降派势力太大,高宗也只能小心翼翼的维持着。
最重要的便是,当时的南宋并没有能力在接受一次叛乱了。
为啥呢?按照刚才所说的,钦宗还活着,岳飞真的打败了金朝,将钦宗迎了回来,那高宗九死一生建立的政权到底是要交给钦宗呢还是自己维持着呢?
高宗肯定是不乐意给钦宗的,可如果杀了钦宗,那高宗这个皇帝也算是当到头了,没人继承皇位之下,南宋也维持不了多久,而如果留下钦宗呢?钦宗四处串联,谋权篡位怎么办?
放着这么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不能打,不能杀,不能骂,还得随时小心伺候着,那得多糟心呀。
万一真让钦宗联合起了一些对高宗不满的势力,真的发动了叛乱,那南宋可就真的危险了。所以那个时候的高宗自然要将岳飞这个主战派给召回来,不让他灭了金国。
而现在自然与前世有着区别了,首先有着徐妄这么一个不弱于他的继承人,就算将徽钦二宗都杀了,他们二人中至少还有着一人维持着南宋的政权。
金国被打到了这种地步,南宋修养多年,倾全国之力妄图以一战灭了金国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便是看怎么收尾了。
高宗后顾无忧之下,做事自然不像之前那么束手束脚了。直接让手中的大内高手们去到金国之境,找机会杀了徽钦二宗,嫁祸给金国,激起宋境之内民众的战意,另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
在高宗退位将皇位传给徐妄之后更能将军民的士气激发到顶点,然后一举灭了大金,顺带消除了徽钦二宗两人的隐患,一石数鸟之下高宗自然十分乐意。
况且,高宗不仅将太子之位给了徐妄,还给徐妄消除了这么一个大危机,顺带给徐妄铺好了路。那么重大的人情,至少高宗对他后半生的生活是不会担忧的了。
看盗版的那些,虽说我能理解你们。但你们好歹也得意思一下呗。这书成绩那么差,看书又不花你多少钱,你来起点支持一下让作者菌有点写下去的动力好伐?
第一百四十一章: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一 徐妄默默想了一下这件事情发生后将会产生的后果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便不再去管他了。高宗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要是徐妄没有能力抓住机会的话,那失败也怪不得旁人。
将密旨焚烧后,徐妄便下令整军。准备按照与岳飞的计划分兵前行,一路往大同府而去。
自金兀术大败之后,一路溃逃。就连沿路的城池都受到了影响,生怕宋军突然兵临城下,贪官污吏以及汉奸们惶惶不可终日。
大金对金兀术的失败并没有心理准备,导致了徐妄一路行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毕竟是宋朝故地,大金虽然占领了过去,但统治还未深入人心。再加上徐妄派遣军中能说会道的短暂培训了一下,往路上的城池一路散布谣言而去。
所以一路之上那些官员们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生怕投降的慢了受到宋军的制裁。
“大人,投降吧。宋军已经到了咱们的脚底下了。如果在顽抗的话咱们可就倒霉了。”
一身穿青色谋士服的男子对着站在城池之上的披甲男子说道。
这里是太原府,算是徐妄这路大军一路行来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城池了。如果强攻的话可能会遭遇顽抗以及耽误时间,所以徐妄早就将近段时间培养起来的军中间谍派到了城中四处散布谣言,企图不战而下。
谋士服口中的男子并不答话,只是额头之上若隐若现的青筋能够表明他心中也是十分纠结。
谋士服男子见状,赶忙又说道:
“宋朝太子殿下亲征,之前投降的官员们都没有受到什么惩处,只是削了原位,留待考察。大金大势已去,大人得早做打算才是呀。”
“元福,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那大人终于开口说话。
“小人得大人恩宠,自出师起就被大人提拔在身边,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青衣谋士虽不知这位太守大人打的什么主意,但还是快速回答道。
“你觉得宋朝太子殿下肚量如何。”
那太守略过这个话题,貌似问了一个与战事毫不沾边的问题。
青衣谋士跟了这位太守几十年,这太守一说话,就立马知道了他打的什么主意,立马劝道:
“大人还望三思,平阳府的大人就是想着做出样子,努力守城,想要让太子殿下看到他的能力,结果靠着平原府的几千人马硬生生阻了这位太子三天,城破之后被太子殿下夷三族,其他开门投降的不管是罪大恶极的还是生命良好的都被太子殿下从轻处理,可见这位太子殿下不吃这一套,要是大人真要试探的话,还请大人将小公子以及小姐们全都送出城外,送往大金而去。”
青衣谋士所说的便是徐妄这一路行来所用的计策了,首先派人到城内散布谣言,使得人心惶惶,军队毫无战意,以攻心为主,然后又杀鸡儆猴杀了顽抗的那些人,视他们家族的名声而定,如果欺男霸女,声名狼藉之辈那便直接下狠手震慑人心,如果是开门投诚之辈不管是声名怎么样的全部从轻处理。
一手大棒,一手萝卜之下,徐妄几乎没有收到像样的抵抗,一路之上都是飞速前行。
当然了,那些声名狼藉,作恶多端之人徐妄并不是不处理他们,只是准备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在一个个收拾。
“可就这么降了的话,我心不甘呀。”
那大人不爽道。
听到这话,青衣谋士撇了撇嘴,并未回答。他深深的知道面前这人属于贪生怕死之辈,如果真敢顽抗,那不要说甘不甘心了,性命都会没有的。青衣谋士知道话说到这个份上,那位大人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果然,在纠结了片刻之后,那大人垂头丧气的下令道:
“开城门,随我率军前去迎接太子殿下。”
“大人英明。”
青衣谋士深深的松了一口气,弯腰行礼道。
太原府即下,路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能力了,徐妄带军一路急行,偶尔遇到几个金军忠实的走狗,也没有阻止徐妄的脚步。就这样,徐妄首先率领了大军来到了大同府之下,而此时的岳飞以及岳云最快的才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岳飞及岳云比不上徐妄,而是岳飞给徐妄安排的本就是最轻松的路程,而岳飞的中路则是最难啃的。
原本按照岳飞的想法,就算是徐妄占着优势,但徐妄刚刚统军,谨慎之下速度也不会那么快,最后三路大军应该是差不多到达大同府,可没想到徐妄一路之上派遣间谍散步的谣言立了大功,到了城池之下不仅没有拖慢脚步,反而能迅速的接收城池美美的休息一段时间后才上路,导致了徐妄最先到达大同府之下。
派人将消息传给岳飞后,徐妄便纠结了起来,本来按照众人商量的,三路大军基本同时到达大同府之下,那个时候的金军纠集起来的人马也应该刚好到达大同府,可现在徐妄却提前到达了这里。
金军却还在半路之上。这就很尴尬了。
要说自己打吧,徐妄这点人马虽说付出点代价也能打的下来,但这明显违背了岳飞的命令,要说不打吧,放着这么一个大蛋糕摆在面前不吃却是十分的诱人。
而且,如果等到金人率领大军前来守城,那三路大军汇合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攻下城来。
徐妄有些纠结,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徐妄还是此战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按理说他就算去攻打也没什么问题。
可徐妄的担心却不是这个。如果能够对己方有利,别说是岳飞的作战计划了,就算是高宗制定的,徐妄也说违背就是违背。
但是大同府却与之前徐妄所攻打的城市不同,之前的那些城市都是大宋故地,人心向宋,并且兵微将寡,徐妄很轻松的就能打下,可眼前这座可以算是金兵的大本营了。
城内不仅有着众多金人,更是有着大军镇守,徐妄担心自己真的打起来掌控不了局势,如果失败了那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整个局面的崩毁,所以徐妄显得十分纠结。
“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呢?”
徐妄的内心十分犹豫。
第一百四十二章:逝去
一 “殿下,有密使求见”。
“传。”徐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然听到亲兵禀报。疑惑间却没有怠慢,命人将他宣了进来。
很快,便有一位一身黑衣头戴面罩,腰间系有一块令牌气质略显阴柔的男子走了进来。徐妄见此,认出是此人高宗秘密培养的密探,眼神一凝。给亲兵使了个眼色。
那亲兵待在徐妄身边有一段时间了,见此毫不犹豫的指示着帐内除徐妄及密探之人走了出去。并将门口侍卫撤下,于大帐方圆一百米警戒守卫。
那密探见此,先是给徐妄行了一个礼。才开口说道:
“禀报殿下。那件事情已经完成。金国境内现已掀起了轩然大波。估计再过不久便能传到前线。”
徐妄听到此话,瞳孔一缩,自然知道了密探说的是什么事情。据上次高宗传令已经过了快两个月,徐妄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在等待着消息的传来。本想着此事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却没想到高宗手底下之人办事那么利索,居然在这个关键的时机将事情办成了。
说不出现在是什么感受。徽钦二宗与他的血缘关系早已淡泊,毕竟一个是宋朝太宗的血脉,一个是宋朝太祖的血脉,再加上徐妄是后世的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对二人压根没有什么亲情。
可当二人真的朝着徐妄希望的方向走的时候,徐妄还是感到有点悲哀。大宋可谓是读书人的盛世,特别是做了文官之后。
大宋自立国以来,自徐妄前世所知道的灭亡时间,不管昏君,不论明主,居然没有杀过一个文官。这在封建王朝统治的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想想古代的皇帝,口含天宪,一言可决天下事。一怒之下,血流漂橹,一笑之下,普天同庆。可想而知宋朝中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中的士大夫地位高到了什么地步。
大宋朝敢与皇帝互怼的读书人才堪称天下表率,没跟皇帝怼过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天下闻名的大儒。
虽然正是因为这种略带畸形的制度导致了大宋发展到了如今地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大宋重文轻武,抑兵重商。才会有了南宋的盛世,才能以弹丸之地,供养着百万兵马。
徽钦二宗的逝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对徐妄未来的路也是影响巨大。所以说徐妄才会感觉有些茫然。
不过毕竟在军中历练了许久。徐妄很快回过神来,对着密探说道:
“你将过程仔细与我说上一遍。”
“属下遵命。”
那密探先是回了一句,才接着开口道:
“属下等接到密令后,觉得时间紧迫,便安排了几路人马,故意暴露了在金国中埋伏许久的密探作为掩护。然后命人跟随那些被迫暴露的密探们带着毒酒前去解决目标人物,
另外一对人马却是化妆成了杂耍唱戏团在目标人物府旁表演,因为声势颇大,民众前往看戏的人挺多,许多人都看到了第一路人马捧着红布与酒进入了目标人物的府上。而待到金军察觉过来带领着兵马前来时,第一路人马刚好完成任务出来……”
随着密探的解说,徐妄也知道了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第一路人马算准了时间,赐下毒酒之后,便走出了钦宗家中,见到金军人马过来,连忙装作疑惑问道:
“不知将军前来有何要事。”
那将军听到这话不由一愣,他是奉了命令前来捉拿这些人的,可领头的居然问他有什么事,想不通之下,他便直接下令想要捉了这些人。
领头的那人早已知道他们这次必死无疑,但为了完成任务,还是接着说道:
“将军这是干嘛,陛下亲自下令,让属下前来刺死他们,却不知将军为何要抓我等。”
那将军打仗算是一把好手,可给他下命令之人却没有给他说清楚是什么情况,导致他对这事也不太清楚,不解之下只是下令抓人。
“将军可有抓捕我等的命令。我等可是勃极烈派来的,将军抓错了人可是要小心呀。”
那人巴不得这将军什么话都不说,好让他继续说下去把水搅浑,让大家知道他们究竟是来干嘛的。
那将军得了急令,哪有什么抓捕文书,见士兵们抓住了这些人,他们却还不停的说着话,急切之下便下令动了粗。
那人被打的牙齿掉落,满口鲜血。似是有些气急败坏道:
“我等受勃极烈旨意,下令处死宋朝抓来的这些官,已经将全府上下百多号人全部赐死,不知将军受了谁的旨意前来抓我。”
此话一出,引起看戏的众人不禁喧哗出来。金兀术大败的消息早已传到了这里,这些人要说起来大部分都是汉人,此时一听钦宗满门被杀,都感觉有些兔死狐悲。相视之下纷纷吵闹了起来。
那将军见状,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还是立马用布塞住了被抓这些人的嘴。却不想领头那人撞开了金兵,仰天大叫道:
“勃极烈呀勃极烈。你真是好狠的心肠,下令让我等投降宋人杀了宋朝的皇帝,却又偷偷派人前来想要杀了我们。可怜我忠心耿耿,到头来却是两头骂名,不得善终。罢罢罢,既如此。这条性命给你了又何妨。”
那人说罢,往金兵敞开的刀口上撞了上去,其他人见状,有学有样之下纷纷寻着最近的刀口撞了上去,第一队人马一十七人,为了死无对证,为了完成任务,全部殉难而亡。
旁边众人同为金人统治之下的宋人,自然十分的感同身受。却因为金兵刀下的那些尸体,不敢言语。只是将情绪埋在了心底。
那金国将军见状,搞不清楚状况之下也只是下令收敛尸体回去复命。
却不想,这一件事,却在金朝治下引起了多大的民愤。
当然,民愤什么的已经这些密探们已经不知道了。他们完成任务之后就快马加鞭赶到了徐妄这里复命。那人向徐妄说了过程之后,见徐妄正在思考,又接着说道:
“此次任务小队一共四十九人,除去属下以及死去的十七人,其他都已经在完成任务汇合的时候全部自杀。属下为了向殿下禀报此事苟活到了现在,现在也该去死了。”
话说完,手中翻手出现一道匕首,往心口刺去。徐妄大惊,连忙运使功法一脚踢飞了匕首,说道:
“你可以不必去死。为何不活着享受应有的功劳呢。”
“呵呵,殿下说笑了。在兄弟们一一自杀时,属下的心早已随着而去,如果不是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