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体育人-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给您看的。”陈强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少爷,您买的这些风月小报毕竟不是很斯文的报纸,若是被家里老爷夫人发现的话,肯定会受到责罚。这个文刊就是给你冲门面的,你把文刊放在这一沓报纸的最外面,包着这些风月小报,若是家里老爷夫人问起,你可以说在看文刊,也可以蒙混过关。”
  这也是陈强索要文刊报纸的意图,放在最外面一层,包住风月小报。就像是后世将武侠小说藏在课本里,表面像是在看课本,实际上是在看武侠小说。
  这也算是陈强提供的额外服务。
  听了陈强的话,王长寿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好主意,想的真周到!”
  随后王长寿咧着嘴伸出手,慢吞吞的从口袋中掏出了五毛钱:“五毛,都拿去,不用找了,余下的赏你了。”
  “谢谢少爷。”陈强接过钱,他发觉王长寿掏钱的动作很不自然,于是开口问道:“少爷,你的胳膊怎么了?受伤了?”
  “你看出来了?我胳膊受伤了。”王长寿诧异道。
  陈强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你掏钱的时候嘴巴都咧成了那样,我还看不出来么!
  王长寿则开口解释道:“今天下午练拔河的时候,站在最前面,脚下一打滑就摔倒了,扭到了胳膊。疼了我大半天了。”
  陈强看了看王长寿臃肿的身材,不由得问道:“这拔河的时候,你为什么要站在最前面?”
  “因为我力气大啊!”王长寿一脸炫耀的表情说。
  “呃,这样不对吧?您这身材,应该站在后面。”陈强一脸认真的说。


第十四章 顶替参赛
  拔河的关键并不是力量的大小,而是两边人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所以胖子多的一方,获胜的几率会大一些,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力气更大,而是因为他们体重更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更大。
  这个道理,陈强自然知道,但是小胖墩王长寿显然不知道。
  于是陈强开口说道:“拔河的队伍排序,不要按照力气大小,而是应该按体重,从绳子的末端到最前端,以此从重到轻排列,最好是前面的力量大点,后面的重量大点。我觉得以你的体重,应该排在最后面才是。”
  “原来是这样。”王长寿并没有问为什么,反倒是深信不疑的点了点头。
  陈强觉得,王长寿应该是没有搞明白摩擦力的原理,这家伙就是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典型的肉多无脑。
  随后只见王长寿接着问道:“还有呢?除了队伍排序,拔河还有什么窍门?”
  “窍门多了,比如姿势,全体人尽量向后倾斜,半蹲、马步、将重心后压,重心要尽量放低,简单的说就是将腹部或髋部挺出,眼睛看天。握绳要双手手心上向上,绳子要从腋下过,脚尖必须要在膝盖之前,在拔河令出之前,全身应该伸展拉直。”
  “握绳的时候要注意,右撇子右手在后,左撇子左手在后,这样方便发力,喊号子的时候要有节奏,喊1要稳,喊2使劲,前面的节奏慢一些,后面的节奏要快一些。鞋子不要穿平底的。另外最后面一个人,一定要将重心压在最低,重心越低,绳子也不容易被拉跑……”
  陈强一连说了好几条,对于一个体育大学教授来说,教一个菜鸟该怎么拔河,还不是轻而易举。
  王长寿这个学渣显然是不知道,拔河还有这么多技巧,他听的一愣愣的,最后干脆拿笔记了下来。
  王长寿全都记了下来,这才反应过来,对面这个报童竟然比自己懂得都多。
  “你这个卖报的可真厉害啊,竟然懂这么多!”王长寿开口说道。
  “我以前也是读书上学的,可惜家里遭了兵灾,亲人都死光了,想活下去就只能卖报。”陈强开口说。
  “原来你这么可怜!”王长寿说着竟然从口袋中掏出了几毛钱,全都塞到了陈强的手里。
  “我身上就带了这么多钱,都给你了。”
  此时,王家的车夫也来了,将王长寿接走。
  望着王长寿离去的背影,陈强长叹一口气。
  “这死肥宅,虽然模样不咋地,可人还是挺善良了。我好像不应该继续卖他风月小报了,这是不是有点缺德啊!祖国的花朵都被我毒害了……”
  可下一秒,陈强马上摇了摇头。
  “这个王长寿,学习不咋地,有没有这风月小报他都成不了文学大家。反倒是我,指望卖这个活呢!管他缺不缺德,现在这世道,还是先努力活下去吧!”
  ……
  接下来的几天,陈强并没有来复旦附中门口卖报,而是去了其他的几家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
  羊毛不能紧着一只羊身上薅,卖报也不能总找这一家学校。
  能上私立学校的都是有钱人,能上教会学校的更是有钱人。在旧上海,外国人般的教会学校,收费比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要高的多。
  比如很著名的圣约翰大学,学费超过200大洋,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学费也有一百六七十块块大洋。
  与之相比,私立的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一年的费用也就是100大洋。
  国立大学是最便宜的,北大、清华的学费也就是二十来块大洋,最便宜的是师范,15块大洋就能上一年,而且还免住宿费。
  高中的学费比大学要低一些,但也都是富家子弟才能够上的起学,对于他们开说,花四毛钱买10份报纸,那根本就不是事。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等到新的风月小报出来了,陈强才又来到了复旦附中门口。
  “嘿,卖报的,找你好几天了!”王长寿兴匆匆的走了过来,主动和陈强打起了招呼。
  “少爷,您的胳膊好了?”陈强开口问。
  “好了,早就好了!”王长寿接着说道:“你说的那些法子可真管用,我们班用了你的法子和别的班比,基本就没怎么输过!”
  陈强嘿嘿一笑,他一个体育大学的知名教授,要是连最基本的拔河都搞不定,干脆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陈强是来卖报纸的,他并不打算跟王长寿瞎扯,人直接拿出了一沓报纸,递到王长寿面前:“少爷,这是新货,都是之前没卖过的。”
  “这个先不急,我是有另一件事想要找你帮忙。”王长寿开口说道。
  “您是少爷,我就是一个报童,我能有什么事情帮到你啊。”陈强一边说着,一边偷瞧王长寿的表情,想要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只见王长寿开口说道:“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所以我们班最近几天一直在练习拔河,就是为了到运动会上和别的班比赛。但是上周末时候出了些意外,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在洋人的马场骑马,不小心摔断了腿,所以现在拔河比赛少了一个人。”
  “你该不会是想让我去顶替那个受伤的同学吧?”陈强立刻问道。
  “真被你猜中了。”王长寿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接着道:“你能教我怎么拔河,你肯定也会拔河吧,所以我想让你跟我们班一起参加运动会的拔河比赛。”
  陈强却摇了摇头:“这样不合适吧,我毕竟只是个报童,不是你们学校的学生。”
  王长寿却问了另一个问题:“你多大了?”
  “十六。”陈强报的是虚岁,他要到明年春天才到十六周岁。
  不过这年头的人都习惯说虚岁,有的是虚一岁,有的则是虚两岁,各地的习惯不同。
  “哈哈,你和我们差不多大,我们找同龄人顶替,临时顶替参加比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王长寿开口说道。
  民国前期上中学的年龄并不是那么统一,同一年级了,可能会有相差四五岁的情况,留级和跳级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当时的小学,一到四年级被成为“初小”,五六年级被称为“高小”,有些上学晚的或者脑子笨的,要到十五六岁才能“高小”毕业,这种人读到高中,至少也十八岁了。
  就比如科学家李四光先生,由于早年是读私塾的,所以到了十四岁才开始读“高小”,按照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计算,就是十四岁才读小学五年级。不过牛人毕竟是牛人,虽然李四光先生十四岁才开始读“高小”,但人家十六岁就拿到了官派的经费,去日本留学了。也就是区区两年时间,便从小学四年级读到公费出国留学。
  而有些聪明的学霸,或者是上学比较早的人,十六七岁就读大学了,而且上的还是名牌大学,比如“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先生,十六岁就进了北大读书。
  所以在那个时代的高中校园里,你能看到十三四岁的小屁孩,也能看到二十岁的大哥哥。
  以陈强的年龄,换上一身学生装,和真正的高中生一样。
  言归正传。
  陈强指了指自己身上那件摞着补丁的衣服,接着说道:“你看,我就是个破衣烂衫的报童,就我这身打扮,连你们学校的大门都进不去,更别说是去参加你们的运动会了!”
  “这个好办啊,我给你找身衣服。”王长寿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很大气地说道:“反正运动会那天,我们都是穿背心和短裤,我送你一套!”
  衣服对于穷人来说是比较贵的,闸北的贫民窟里多的是衣不遮体的人,偏远农村里一家人穿一套衣服的情况也是很常见。但是对于能上得起私立学校的人来说,一套背心短裤值不了几个钱。
  陈强又摇了摇头:“还是不行,拔河不能穿平底鞋,你看看我,没鞋啊!我天天走街串巷的卖报,这鞋底都快磨没了,比平底鞋还平。”
  陈强穿的是一双破布鞋,都露脚丫子了,还好现在不是冬天,否则脚上肯定会长冻疮。
  “没关系,我给你找一双胶底鞋!”王长寿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个时代胶底鞋也算是稀罕物,甚至要比皮鞋更加的稀缺。因为当时的中国基本上没有橡胶工业,自然也就造不出胶底鞋。而且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光是在中国,在很多地方,胶底鞋的价格都要比皮鞋贵。
  橡胶树在1904年才引入中国,1906年才种活。二十年代中国最大的一个橡胶园在台湾,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着。解放后中国橡胶工业蓬勃发展,中国才能生产自己的胶底鞋,老解放鞋作为部队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年。
  有了衣服,有了鞋子,可陈强却再一次摇起了头。
  “不行啊,少爷,我是个报童,一天不卖报,一天就没有饭吃啊。”陈强指了指身上那个放报纸的破背包。
  “我倒是把这个给忘了。”王长寿想了几秒,随后开口说道:“我回去跟同学商量商量,给你凑两块钱,算是请你的薪水,这样总行了吧!”


第十五章 意外来客
  一天两块钱。
  30天就是60块钱。
  这比小学老师的薪水都要高了,在旧上海,一个60块大洋的工资,绝对能够碾压大多数的工薪阶层。
  王长寿这个富家公子哥显然不知道,一个报童一天呢个赚三毛钱就很高兴了,他更不了解旧上海普通工人一个月也赚不到二十块钱。
  所以王长寿才给出了一天两块钱的薪水。
  听到有两块钱,陈强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他走街串巷的卖报,即便算上到各个学校门口推销风月小报,一天也赚不到两块钱。
  帮助高中生拔河,肯定要比卖报轻松的多。
  几天后,王长寿给陈强找来了一套背心短裤,衣服有些旧,应该是某个学生穿剩下的。但却是百分百的纯棉制品,穿在身上很舒服。
  又过了一天,王长寿给陈强借来了一双胶鞋,当然也是别人穿过的,而且比衣服更加破旧,上面还有重新缝补过的痕迹。陈强甚至猜测,这根本就是从估衣铺里淘来的。
  ……
  运动会当天,陈强来到了复旦附中。
  复旦附中的操场并不大,几乎没有什么硬件设施,跑道也是煤渣铺成的。
  “好久没有见这种煤渣跑道了!”陈强忍不住走上跑道踩了两脚,随后有些不满意的摇了摇头,这条煤渣跑道有些太松软了,而且也不够平,比起后世的煤渣跑道差得远。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时候,跑道是由泥土压紧的,表面的平整度和软硬均匀程度都很差劲,运动员奔跑过后会尘土飞扬,那一届奥运会,谁跑后面谁吃灰。
  参加长跑的选手比赛完了第一件事是先洗脸,把脸上的土洗干净,要不然各个运动员都像是从矿坑里出来的,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主办方将田径跑道设置在了一片草地上,避免尘土飞扬。但是草地跑道的防滑鞋很差,运动员也很容易受伤。
  到了1904年的奥运会,第一次铺设了煤渣跑道,而随后的六十四年里,奥运会使用的都是煤渣跑道。只不过煤渣跑道的技术也在进步,从单纯的煤渣,变成了煤渣、泥沙、石灰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首次使用了塑胶跑道,从那以后塑胶跑道才开始普及,并且代替了煤渣跑道。
  西方国家在七八十年代便已经普及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也在那个时候进入了大发展的士气,各种田径的世界纪录不断的被刷新。
  而在国内,由于成本的原因,塑胶跑道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慢慢的普及。
  陈强当运动员的时候,还是用煤渣跑道进行训练,因此他对煤渣跑道也算是非常的熟悉。
  熟悉了一下跑到,陈强又抬起头来向四方观望。
  “这果然不是400米的标准跑道。”陈强心中暗道。
  以陈强的专业能力,是不是400米的标准跑道,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这个结果也早就在陈强的猜测当中。在当时的中国,怕是找不出一个400米的标准跑道。
  旧中国的前两届全运会,田径使用的还是英制的“码”作为测量单位,也就是说当时的短跑没有100米和200米,而是100码和200码。换算过来的话,100码相当于是91。44米。
  当时举办比赛的场地也不是专门的体育场馆,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使用的是南京劝业场,旧中国第二届全运会则直接在天坛举行的比赛。去过天坛公园的都知道,那里就是一条长的直道。
  1924年举办的旧中国第三届全运会开始采用“米”制,当时的比赛场地是武昌的跑马场,也是在那一届全运会后,国内才开始建设专业的体育场。
  当时所谓的专业体育场,也不是现在这种标准的体育场馆,比如1931年官方开始筹建的南京中央体育场,田径跑道是500米一圈的,而且还专门设立了200米的直线跑道。
  现代奥运会的200米短跑,是一半弯道加一半直道,当时设计这条200米直道的人可能对田径运动有所误解,他大概觉得200米也是一路直着往前冲,所以弄出了一条200米的直道。
  试想一下民国政府官方建的体育场都不是400米的标准跑道,又怎么能指望一个私立中学的跑道可以和国际接轨。
  ……
  陈强在运动场内找到了王长寿,王长寿也将陈强介绍给了同伴。
  “这个就是我找来的人,他叫陈强,之前那些拔河的窍门,就是他教给我的。”王长寿开口说道。
  “他不是学校门口卖报的那个报童么!别以为换了衣服我就认不出来了!”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说话的是另一个少年。
  陈强回头看去,这说话的少年正是自己的一个老客户,曾经买过不少的风月小报。
  “庄永刚,你也从陈强那里买过报纸?”王长寿顿时用一种奇特的眼神看着对方。
  被王长寿这么一问,那个叫庄永刚的青年顿时反应过来,这个报童卖的可都是风月小报,那东西在学校里可是见不得光的。若是承认自己在报童那里卖报,岂不是说明自己买了风月小报!
  庄永强顿时有一种被抓住小辫子的感觉,此时的他是心虚的,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开口说道:“我只是在学校门口见过他一面,没有从他那里买过报纸。”
  “是么,只是见一面就记得这么清楚么?”王长寿笑嘻嘻的望着庄永强。
  “恩,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庄永强确定不再这个问题上跟王长寿纠结,找了个借口躲到了一边。
  然而王长寿和庄永强的这番对话,却被周围不少的同学听到。其他几个从陈强那里买过风月小报的同学,也都刻意的远远避开。
  也就在此时,几位参赛的学子站上了跑道。
  “短跑100米的决赛要开始了,等他们跑完之后,就轮到拔河的比赛了。”王长寿开口说道。
  陈强向着跑到望去,只见有五个少年站上了起跑线。
  之所以只有五位运动员,是因为跑道不够宽,只能容纳五个人。
  现在的田径比赛,短跑都是八个人一起跑的,而在当时,即便是奥运会上,也只是六个人一起跑。若是在比赛中拿到一个第五名,在现在看来是一个还不错的中游成绩,而在当时就是倒数第二。
  陈强望向这五位参赛选手,最靠边的一人瞬间吸引了陈强的注意力。
  陈强敏感的察觉到,这个人的气质与其他四个人不同。
  而且这位参赛选手没有挂号码牌,他的背心胸前是两排字。
  背心上面的一排字比较大,但却是日文:みなみまんしゅうてつどう。
  这一行字陈强看不懂。
  不过背心下面的那行字却是中文,字体要比日文小一些。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第十六章 体育交流?砸场子?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陈强看到这行字,表情顿时紧张起来,他就是再不熟悉历史,也知道“满铁”是干什么的。
  “怎么会有人穿着印有‘满铁’字样的运动服?从哪弄来的衣服?能上私立学校的就是再穷,也不至于连一套正常的背心短裤都买不起吧!”
  陈强心中满是不解,低声问身边的王长寿:“你看那个人,他的背心上怎么写着满铁的字样?”
  “你是说他啊,他是个日本人,叫山崎什么来着?”王长寿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好像是叫山崎正男。”
  “你们学校还招日本人?”陈强诧异的瞪大了眼睛。
  复旦可是出了名的爱国,五卅惨案、一二八事变,以及后来的淞沪会战,复旦学子都组成了义勇军去抗击外敌,这个时代复旦附中和复旦大学是一体的,要是有日本人在里面上学,十有八九得天天挨揍。
  只见王长寿撇了撇嘴,开口说道:“我们学校当然不会招日本人!这个日本人是来交流的,说是什么南满学堂的学生。来者是客,学校也不能把人朝外赶,据说他们带队的老师还是日本一个很厉害的田径运动员,名字是一串数字,叫什么二三四?不对,三四五?也不对,四五六?”
  “什么二三四、三四五、四五六,来这里报数了!”陈强嘀咕了一句,下一秒,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的名字。
  “是不是叫谷三三五?”陈强猛然问道。
  “对,就是叫谷三三五,就站在那里,就是那个人!站在李校长旁边的。”王长寿指了指跑道旁的阴凉处一排长条桌,那长条桌后面坐着几个人,一个年近六十带着圆眼睛的男子便是复旦的李校长,李校长旁边是一个嘴唇上留着胡子的人,便是谷三三五。
  王长寿却一脸奇怪的望向陈强:“对了,你怎么知道那个日本人叫什么名字?”
  “看报纸知道的,他是个很有名气的运动员。”陈强随口忽悠道。
  “报纸上连这个都写啊。”王长寿却深信不疑的点起了头。
  陈强之所以知道这个“谷三三五”,当然不是在报纸上看到的。
  陈强做大学教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日本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论文,其中就提到过谷三三五这个人,陈强作为导师,自然是看过这篇论文的,而且还亲自给予了指导。
  陈强对于历史并不精通,但是涉及到他的老本行体育,那记性还是很好的,而且谷三三五这个名字是一串数字,真的很特别,所以提到一串数字,陈强马上想到了谷三三五。
  此时的陈强,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这个谷三三五的介绍。
  谷三三五是明治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到日本铁道部工作,然后被派往了满铁。
  日本有一个陆上竞技大会,就相当于是全日本的田径锦标赛,是日本国内最大的田径赛事。谷三三五在1922年到1925年间,包揽了这项赛事的100米的全部冠军,并且还在1923年拿到了200米的冠军。
  年轻时候的谷三三五曾经代表日本队,参加过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他的职业生涯中,100米个人最好成绩是10。8秒,这个成绩也是当时的亚洲纪录,同时也是日本第一个跑进11秒以内的百米成绩。也就是说巅峰时候的谷三三五,是亚洲短跑第一人。
  当然这个10。8秒是手动计时的结果,因为当时是没有电子计时的。
  按照现在的算法,手动计时要比电子计时快0。24秒,也就是手动计时的时间要加上0。24秒就是电子计时的时间,那么谷三三五的10。8秒。按照电子计时的真实成绩就是11秒04,还没有进入到11秒以内。
  10。8秒的手计成绩,对于谷三三五来说也算是超长发挥,他拿到日本陆上竞技大会冠军时的最好成绩是手计的11。4秒,也就是电子计时的11秒64。
  按照未来的标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是手计的11。5秒,或者是电子计时的11秒74,这只比谷三三五获得日本冠军的成绩慢0。1秒。
  在手动计时的时代,百米计时就是以0。1秒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在谷三三五时代就能拿一个日本的全国亚军。
  以现代的标准看,谷三三五这个日本冠军,也就是国内高中里一般体育特长生的水平。
  ……
  陈强望着主席台上的谷三三五,心中充满了警惕,他本能的觉得,日本人的到来肯定不是单纯的体育交流这么简单。
  这年头的交通并不是那么便捷,当时从上海到南京要坐7个小时的火车,而从东北来上海的话,算上来回捣腾各种交通工具,花个十几天是很正常的。
  这南满铁路的人大老远从东北来到上海,只是为了来交流体育?陈强可不信。
  更何况如果真的是交流体育的话,去大学岂不是更好?那谷三三五好歹也是曾经的亚洲短跑第一人,应该去找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啊,怎么可能闲着蛋疼跑到一所中学来,跟中学生较劲?
  陈强越琢磨,越是觉得不合理,他知道日本人来复旦附中,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他却想不出日本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旁边的小胖子王长寿则接着介绍道:“本来运动会没有日本人什么事的,但是日本人正好来了,还提出来要跟我们学校交流一下经验,希望也派一个人上场我们学校的人一起比赛。”
  “派人和你们一起比赛,这是打着交流的旗号,故意来挑战你们学校!这不是来砸场子的么?”陈强开口说道。
  “可不是来砸场子的么?日本人都上门挑战了,我们肯定不能认怂啊,所以校长就答应,让日本人派一个人上场参加决赛,和我们学校比一比!我们有四个人,他才一个人,我们赢定了!”王长寿说着,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情。
  陈强无奈的看了一眼小胖子:“这是短跑,是竞速运动,又不是对抗运动,不是人多就能赢的。你们就算是派一百个人上场比赛,可跑的要是没人家快,一样会输的。”
  “好像是这么回事……”小胖子王长寿愣了愣,随后一脸盲目自信的接着道:“反正我们人多,四个人里只要有一个比日本人跑的快,就算是赢了!”
  陈强更加无奈的笑了起来,他估摸着,复旦的那位李校长也是怀揣着同样的想法。
  陈强能够猜测到李校长的想法,日本人上门挑战,复旦附中不仅要应战,还得赢。
  能够进入到决赛的选手,必然是复旦附中跑的最快的学子,复旦李校长允许日本挑战者参加运动会决赛,也是打算用自己最锐利的矛去迎战日本人。
  而且也正如小胖子所说,四对一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个人跑的比日本人快,复旦附中就算赢了,从概率学上讲,自己一方参赛的人越多,获胜的概率自然也越大。
  但是陈强心中也闪过了另一句话:不是猛龙不过江!
  日本人千里迢迢的从东北来到上海,肯定不会是水平很弱的菜鸡,来人必然是强手,没有人会千里送人头没事找虐玩。
  陈强仔细的观察起了跑道上的运动员,此时那个日本选手山崎正男正在做热身运动,陈强瞬间就判断出来,这个日本选手肯定是经历过专业短跑训练的。
  对此陈强并不意外,毕竟有谷三三五在那里,谷三三五也算是日本传奇短跑运动员了,这次带队来砸复旦的场子,当然不会带没有经过训练的菜鸟。
  至于复旦附中参赛的那四个选手,则看不出参加过专业短跑训的痕迹。
  陈强感到不妙,但他还是怀揣着一丝的侥幸,开口问身边的王长寿:“你们那四个选手,谁跑的最快?”
  “当然是邓志国了,他是我们学校跑的最快的人,去年的100米冠军就是他,很多大学生都跑不过他。除了邓志国,就是张良才了,他跑的也很快,时不时的还能战胜邓志国。”王长寿一边介绍着,一边指向了这两位参赛选手。
  陈强又问道:“那这个邓志国,100米的最好成绩是多少?”
  “这个我就不知道的,不过我听说,他要能跑进13秒!”王长寿开口答道。
  “只是13秒么?”陈强失望的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啊!什么叫只是13秒?难不成你觉得,13秒还不够快么?”王长寿下意识的问道。
  “当然不够。”陈强摇了摇头:“恕我直言,我觉得你们学校的参赛选手要输给那个日本人了。”


第十七章 落后百年的起跑技术
  以后世的眼光看,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100米跑13秒,已经是非常棒的成绩了。绝大对数没有经过体育训练的人,100米是不可能跑进13秒以内的。
  更何况这还是在1929年的民国,这个时代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不丰富,普通人都缺乏营养,身体素质普遍不如后世。
  即便是富裕人家,虽说不会缺吃少喝,但在冬天里也很难吃到各种的水果和蔬菜。二十一世纪那些充满了黑暗料理的学校食堂,菜品种类也要比旧上海富翁家里多的多。
  不仅仅是国民身体素质不如后世,由于国内体育教育发展的比较晚,在体育训练方面,当时的学校也没有任何的专业性可谈。
  现代体育是在20年代才传入中国的,当时有一批留美的学子,进入了美国春田学院学习,这所学院以培养体育专科人才著称,那批去春田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回国后,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的体育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