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回国待带了两年的时间,期间发表过一些政治主张,你应该略有耳闻。当年我启程回国的时候,国内的战局还并不明朗,但今年一月份,国内的局势已经比较的明了了,我也收到国内寄来的一封信函。”司徒先生将一封信件递给陈强,同时开口说道:“国内邀请我回去,参加人民协商会议。”
陈强打开信件,仔细的看了一遍,大体内容是邀请司徒先生回国商议组建人民政府的事情,最后更是伟人亲自署名。
“先生打算回国?”陈强开口问道。
“咱们中国人嘛,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我在美国漂泊了一辈子,也该回去了,我这个岁数,土都埋到脖子了,没有几年活头了,我可不想客死在异国他乡。”司徒先生回答道。
“先生说笑了,先生定能长命百岁。”陈强开口说道。
“我不指望能长命百岁,可以让我回乡过几年太平日子,我就满足了。所以这次回国,如果没有意外,我就不打算再离开了。”司徒先生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倒是你,打算一直留在美国么?”
“您想让我跟您一起回国?”陈强立刻问道。
“你愿意跟我一起回国么?”司徒先生开口问道。
“我愿意回去!”陈强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然而话刚出口,陈强却有些后悔了。
陈强可不是孤家寡人,说去哪就能去哪,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他现在有老婆和孩子,如果要回国定居的话,埃丝特和孩子是他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国内的生活条件毕竟不如美国,物资供给也不如美国这般的丰富,陈强倒是能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但是埃丝特这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怕是适应不了国内的生活,陈强也不想妻儿跟自己回国受苦。
而且陈强在美国挣下了不菲的产业,他一家耐克体育用品公司,有NBA的球队,这些都是陈强无法轻易割舍的事业。
更何况,以陈强对于历史的了解,他知道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路上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荆棘。陈强没有能力去改变,但也不想受到牵连。
对面的司徒先生却是摆了摆手:“你先不要急着答应。你跟我这个老头子不一样,我都这个岁数了,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了呢!但你还年轻,你娶了个美国媳妇,在美国也是有家有业,你想继续留在美国,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有一点,我还是得提前告诉你,那边的人也让我给你带个话,如果你想回国的话,随时都可以,那边一定会欢迎你的。”
司徒先生已经81岁了,对于他来说,事业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国内生活条件差一些也无所谓,为了回国定居,他可以放弃很多,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落叶归根。
司徒先生也知道,陈强的情况与他不同,陈强在美国有家庭有事业,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陈强在美国所拥有的一切,是国内给不了的,让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放弃事业一切从头开始,这的确有些强人所难。所以司徒先生并不强求陈强可以跟他一起回国,如果陈强打算继续待在美国的话,司徒先生也可以理解。
……
深夜,陈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不知道该不该跟随司徒先生一起回国。
正如司徒先生所说的那样,陈强与司徒先生不一样,陈强有太多难以割舍的东西,他不可能放弃一切,然后像司徒先生那样潇洒的回国定居。
“或许我也应该像司徒先生那样,追求一个落叶归根便知足了。况且我还年轻,再活三四十年肯定没有问题,即便我现在留在美国,也可以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再回去看看。”
想到这里,陈强长叹了一口气,他在床上翻了个身,心中却有些酸楚,那是对祖国的不舍。
“现在的中国,一穷二白,是真的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国内的体育事业几乎要从头开始发展,如果我回去的话,至少能帮助中国的体育事业,少走几年弯路。我上辈子所学的,不正是这个么!”
一直到天亮,陈强也没有睡着,他的内心当中,一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埃丝特醒了过来,她本打算去给陈强做早餐,却发觉陈强黑着眼圈,精神萎靡的躺在床上,两眼盯着天花板。
“你一夜没睡么?”埃丝特开口问道。
陈强点了点头。
“遇到了烦心事了?”埃丝特接着问。
“我不知道该不该回中国定居。”陈强回答说。
“回中国定居?那里不是在打仗么?”埃丝特不解的问。
“仗快打完了,中国很快会迎来和平。”陈强开口答道。
“如果安全没有问题的话,我倒是觉得住在哪里都无所谓。我们之前去欧洲的时候,不也挺好的么!”埃丝特开口说道。
陈强微微一笑,埃丝特大概觉得去中国定居,跟之前在欧洲各国访问的时候差不多,就像是旅游,天天好吃好喝的,还可以游览景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埃丝特,这可跟在欧洲时候不一样,中国没有欧洲那么的发达,跟欧洲比起来,中国要贫穷和落后的多。中国也没有充足的物资,那里大多数的人民,连温饱都还没有解决。”陈强开口答道。
“我们有钱,还买不到东西么?”埃丝特天真的问。
“你说的对,中国太穷了,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东西。”陈强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更何况,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也跟美国不一样。”
“既然中国那么穷,而且还要打仗,那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呢?”埃丝特开口问道。
“因为我是中国人啊!”陈强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这是他潜意识里做出的回答。
下一秒,陈强突然意识到,在他的内心深处,早已经做出了决定。
妻子、儿子、事业、金钱、名誉……陈强在美国拥有很多,这些都是他的羁绊,都可以作为他留在美国的理由。
而陈强返回中国的理由只有一个:他是中国人!
仅仅这一个理由,便够了!
“我决定了,我要返回中国!”陈强决然地说道。
第三七二章 回国
陈强既然决定回国,便开始安排他在美国的产业,所谓的“安排”,当然不是卖掉套现,而是给自己找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继续经营他的产业。
耐克体育用品公司本来就有贾里德这个精明的犹太商人坐镇,经营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陈强给了贾里德一些耐克公司的股份,贾里德必然会用心经营耐克公司,不过陈强还是让埃丝特参与到耐克公司的运营当中,陈强打算等自己返回中国后,就让埃丝特做耐克公司的老板。
陈强没有将老婆孩子带回中国,国内的条件艰苦,物资也匮乏,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肯定难以适应,陈强自己倒是能吃的了苦,但却不想老婆孩子跟着自己一起过艰苦的日子。更何况两国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文化方面的碰撞,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除非是埃丝特能够入乡随俗。可入乡随俗这种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哪怕是在未来,很多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华人,甚至是美国出生的华裔,也很难完全融入到美国的文化当中。
埃丝特生完孩子之后,一直没有再接戏,安心的在家里当阔太太,不过这并不代表埃丝特不想有自己的事业,美国女性本就比较的独立,埃丝特也对耐克公司的业务很感兴趣。
埃丝特对于陈强选择返回中国,却是颇有怨言,而且陈强回国却不带她的事情,埃丝特也是非常不满,她不想跟陈强分开。
陈强只好告诉埃丝特,中国条件艰苦,儿子去了会受苦,而且现在儿子还小,离不开母亲,所以只能将娘俩都留在美国。
同时陈强还跟埃丝特承诺,他会经常返回看望他们母子的,等到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走上了正轨,他就会返回美国,跟埃丝特母子团聚。
运动鞋已经成了耐克公司的主营业务,耐克Superstar篮球鞋的设计,即便是在三十年后也是热卖款,只要守住Superstar这款篮球鞋,耐克公司的发展是不用愁的,但陈强担心会有竞争对手突然出现搅局,便给埃丝特留下了几个运动鞋的新款式,这些新款式也都是抄袭后世热门的篮球鞋,推出市场后肯定不愁销量。
纽约尼克斯队和麦迪逊广场花园,陈强彻底的交给了爱德华·爱尔兰。最近几年,陈强早已经不怎么插手纽约尼克斯队和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经营,陈强只是提出一个指导方向而已,爱德华·爱尔兰能力也很出色,将球队运营的非常好,如今陈强给了爱德华·爱尔兰一些尼克斯队的股份,希望他可以好好的经营球队。
陈强原本打算将“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挖到纽约尼克斯队当主教练,有奥尔巴赫在的话,未来二十年,尼克斯队都不用担心教练的问题,但随后陈强想到了约翰·伍登,这位篮球史上最伟大的教练,现在正在纽约尼克斯队当助理教练呢,陈强干脆决定将约翰·伍登扶正,让他成为纽约尼克斯队的主教练。
历史上的约翰·伍登并没有执教过NBA球队,于是乎NBA历史上头二十年是属于奥尔巴赫的时代,如今让约翰·伍登也来NBA执教,便会出现约翰·伍登和奥尔巴赫的“双雄之争”,NBA的比赛或许会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至于NBA总裁的位置,陈强也寻觅到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他叫沃尔顿·肯尼迪。听这个名字便知道,他是肯尼迪家族的人,与未来那位肯尼迪总统是亲戚。
历史上,沃尔顿·肯尼迪正是NBA的第二任总裁,而他之所以成为NBA的总裁,也是靠着肯尼迪家族的支持。沃尔顿·肯尼迪是一位铁腕人物,对于赛场纪律非常的重视,也是在他掌权的时代,NBA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后世NBA很多的规章制度,都是他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沃尔顿·肯尼迪接管NBA的时候,恰好遇到NBA发展的颈期,于是沃尔顿·肯尼迪对NBA联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将NBA的常规赛比赛场次增加到82场,力捧拉塞尔和张伯伦成为NBA巨星,那个以杰里·韦斯特为原型的红白蓝NBA标志,也是沃尔顿·肯尼迪时代的产物。
沃尔顿·肯尼迪掌管NBA的时候,另一个篮球联盟ABA也横空出世,给NBA造成的极大的压力,沃尔顿·肯尼迪利用各种手段和策略,比如哄抬合约金、向法庭控告ABA规则违法等行为,最终使得ABA成为了不入流的体育联盟。
可以说沃尔顿·肯尼迪这个人,要背景有背景,要能力有能力,要手段有手段,陈强将NBA联盟交给沃尔顿·肯尼迪,至少能够让NBA联盟可以跟棒球的MLB和橄榄球的NFL竞争一番。
陈强产业众多,完成了事业上的交接后,已经到了七月份。随后陈强又订购了一批工业品,打算借此机会运回国内。国内现在是什么都缺,特别是工业产品,有钱都未必能买得到,陈强也希望帮衬国内的百姓的生活。同时陈强还带走了各个种类的上万双运动鞋,打算给国内的运动员使用。
八月初,陈强告别了妻儿,和司徒先生登上了离开美国的飞机,几经辗转后,终于在八月中旬抵达了港岛。
……
抵达港岛后,陈强和司徒先生并没有去住酒店,香港的洪门子弟早就给司徒先生安排好了专门的住处。
安顿下来之后,陈强又找到了司徒先生。
“先生,我想麻烦洪门的兄弟,帮我找辆车,我要去拜会一个人。”陈强开口说道。
“行啊,我立刻安排。”司徒先生叫来身边的人,低声嘱咐了两句,那人便出去找车了。
“你稍等一会,车马上就到,除了司机之外,我还给你派了本地人,毕竟本地人对港岛比较熟悉,你要办什么事,找什么人,也方便一些。”司徒先生开口说道。
“不瞒先生,我打算去找李惠堂,我想试着说服他,跟我们一起北上。”陈强开口说道。
“李惠堂?是那个踢足球的吧?我知道他,当年率领咱们中国的足球队,屡次战胜外国。他现在也在香港么?”司徒先生开口问道。
陈强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当年难道李惠堂可是‘亚洲球王’,论起踢足球,李惠堂的水平是世界级的,虽然他现在已经退役了,但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中国的足球还需要他,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可以担任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有他在的话,咱们中国的足球至少能少走十年的弯路。”
“这种人才,自当是要为国效力的,至于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的事情,等到了北平,我会跟那边的人提出建议。”司徒先生开口说道。
陈强又与司徒先生闲聊了几句,说了说李惠堂的事迹,还有当年他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事情,此时车已经来了,陈强便起身告辞,上了车去拜访李惠堂。
李惠堂原本是在港岛南华足球队踢球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火没有马上烧到港岛,李惠堂还曾经带领南华队远征南洋,在东南亚取得了很多场次的胜利。港岛沦陷之后,李惠堂不愿意做亡国奴,借道澳门转回内地,并且在内地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后来又在桂林组织了广东足球队。李惠堂的足球队先后在重庆、成都等西南大城市举行表演和义赛,为抗日募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惠堂返回香港继续踢球,1947年,42岁的李惠堂宣布退役,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足球生涯,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李惠堂作为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率队参赛,当时还曾经与陈强见过面。
伦敦奥运会结束以后,李惠堂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打算考取了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陈强得知此事之后,还给了李惠堂一笔钱,让他专心留在欧洲考证。李惠堂也不负众望,真的考到了国际足球裁判的证书,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考到国际足球裁判证书的人。
……
港岛有很多足球爱好者,也有很多业余的足球队,以李惠堂的名气和能力,靠着足球在港岛生存下去,并不是什么难题,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生活无忧。
与港岛相比,内地的生活条件当然要差了许多,李惠堂如果回内地的话,肯定也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然而面对陈强的邀请,李惠堂最终还是答应,愿意跟陈强一起北上。
自从远东运动会时两人相识,陈强与李惠堂也算是有近二十年的交情了,这些年来陈强对李惠堂也多有帮助,单从人情方面,李惠堂也不好意思拒绝陈强的邀请,更何况为国效力也是李惠堂一直在做的事情。原本李惠堂可能对新政权有些顾虑,但是经过陈强的劝说后,李惠堂解除了心中的顾虑,答应跟陈强一起北上。
陈强返回了住处,打算立刻去向司徒先生汇报李惠堂的事情,毕竟回去的人当中多了一个李惠堂,这事情得提前让北边的知道。
此时的司徒先生,也在接待一个客人。
“陈强,快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张先生,是北面专门派来接我们的。”司徒先生开口介绍道。
“你就是陈健将吧!你好,你好,我叫张德。”对方自我介绍道。
“张德同志,你好,你叫我陈强就好了。”陈强立刻说道。
陈强的称呼,反而是让张德微微一愣,他经常跟海外归来的人打交道,都知道海外归来的人习惯用“先生”之类的称呼,用“同志”作为称呼的,却非常少见。而陈强这个“同志”叫出口,却一点儿也没有违和感,语调格外的自然,仿佛陈强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
司徒先生则开口问道:“陈强,你去找李惠堂,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他愿意跟我们一起回去么?”
“李惠堂已经答应跟我们一起走。只是这突然增加了李惠堂一家人,不知道会不会给张同志添麻烦了?”陈强开口说道。
“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球王李惠堂一直都是我们争取的对象,他愿意回去,我们自然是万分欢迎!国家的体育事业需要李球王这种人!只要李球王有意愿回去,其他事情全都交给我好了!”张德立刻答应下来。
九月初,陈强终于抵达了北平,然后参加了几个重要的会议,也受到了首长们的亲切接见。
……
十月一日,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刻,陈强坐在观礼席上,心中满怀激动。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陈强眼眶湿润,泪水难以抑制的滚涌而出。
旗杆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陈强仿佛找到了信仰,他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他要将这面旗帜,带到国际赛场的冠军舞台!
第三七三章 建言献策
开国大典后,组织上找陈强谈话,询问陈强希望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组织上也给了陈强两个建议,一是华侨事务委员会,负责跟华侨的工作,毕竟陈强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很大的名气,做这种事情也很合适。第二便是从事新中国的体育事业,陈强作为运动员,从事体育事业也算是做起了老本行。
陈强作为一个体育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当年负责全国体育事务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此时早已经逃离了大陆,而且几年内不可能恢复运转。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事业是由团中央领导的,直到1952年时成立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作为主管全国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后来这个部门改为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
在国家体委成了的同时,还成立了一个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作为全国群众性的体育组织,受国家体委的领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协”,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就是这个组织。像是足协、篮协、田协、泳协,都是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
新中国成立以后,迅速的将发展体育事业摆上了日程,开国大典后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便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运会,商议新中国体育发展事宜。这次会议提出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方针,而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专业人士仔细研究制定。
陈强显然就是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于是乎在会后,陈强被叫到了一个小会议室中,专门征求意见。
“陈强同志,你是咱们中国唯一的世界冠军,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肯定有独到的见解,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还希望你多多提出宝贵的建议。”说话的人姓王,四十岁左右的样子,年纪不算大,但却是个老革命,据说是走过长征的同志。
“王主任,独到的见解谈不上,但是能够为中国体育事业建言献策,是我的荣幸。”陈强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那我就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吧。”
“陈强同志请讲。”王主任立刻拿起了笔,准备在小本本上记重点。
陈强则开口说道:“我们中国的体育事业,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发展慢,当然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不去深究造成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落后的历史原因,单说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四点问题。第一是国民体质羸弱,第二是运动水平低下,第三是专业人才匮乏,第四是体育场馆凋敝。”
“陈强同志,你总结的很准确,陈强同志真不愧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运动员,在国外这么久,也能够如此精确的了解到我们中国的国情。”王主任开口说道。
“我在国外的时候,也是时刻关注国内的情况,我也时时刻刻希望可以振兴中国的体育事业。”陈强回答说。
“陈强同志真是有心了。其实你所说的这些情况,在新中国各行各业中都有存在,比如我们的工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工人技能水平低下,专业的工程师匮乏,工厂的设备也不完整。”王主任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陈强同志,你觉得针对我国的体育现状,我们应该做出那些工作呢?如果你有具体的想法,还请畅所欲言。”
“王主任,咱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土地面积大,人口众多,所以要想发展体育事业,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各级政府管理体育的职能部门,负担起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责任。有国家牵头发展体育,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强开口说道。
王主任点了点头:“陈强同志说的很对,在此之前,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打算成立全国体育总会。”
“全国体育总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可仅靠群众性组织去发展体育事业是不够的,我认为还应该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去对体育工作进行管理,全盘的统筹和规划体育事业,坚持国家的领导。”陈强开口说道。
“有道理。”王主任很认真的在记下了这一点。
陈强则接着说道:“另外,您刚才说的成立全国体育总会的事情,我建议越快越好。”
“为什么?”王主任开口问。
“王主任应该知道,解放之前有一个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吧?”陈强开口问。
王主任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这是当时全国体育运动的领导组织,办过好几次全国运动会。咱们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全国体育总会,职能便跟这个全国体育协进会类似。”
“那王主任可知道,全国体育协进会,是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中国官方的体育组织?也就是中国奥委会。”陈强接着问道。
“哦?我对国际奥委会的运作并不了解,还得跟陈强同志学习。”王主任开口说道。
于是陈强便将一些有关国际奥委会的知识,介绍给了王主任。
介绍完毕后,陈强接着说道:“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我们的全国体育总会,才应该是可以代表中国的体育组织!我们的全国体育总会成立的越早,便能越早的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据我了解,体育协进会现在是名存实亡,估计他们三年之内无法恢复工作,这三年正是我们在国际奥委会上顶替他们的好机会。”
“我明白了,陈强同志,你的这个建议很重要!我会马上向首长汇报的。”王主任一脸郑重地说道。
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几个国家承认新中国,如果能够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那对于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有着极大的帮助,经过陈强的提点,王主任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陈强的这条建议格外的重视。
王主任觉得从陈强这里获得了重要的收获,不过他并没有心满意足,而是接着问道:“陈强同志,你刚才只是说了个首先,还有其他的呢?”
“哦,我接着说。第二点,我希望国家可以给予体育事业的拨款,先兴建一匹体育场馆。”陈强开口说道。
“这方面,国家会有规划的,虽然现在国家的财政情况也很困难,但是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我相信兴建体育场馆,肯定不是问题。”王主任开口说道。
“确实,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所以第三点,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只不过目前我国的体育运动普及率还比较低,靠着群众自发的开展体育活动有些不现实,这需要有人组织。”陈强开口说道。
“组织群众这种事情可难不倒我们。我相信广大群众也会很乐于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王主任笑着说道。
陈强接着说道:“第四点,就是组建运动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关于组建运动队的事情,我们明年派人去苏联学习。”王主任开口答道。
“第五点,发展体育科学技术,增添体育发展活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可能要花费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够见效。第六点,就是创办体育报刊,加大体育宣传。”陈强开口说道。
“体育报刊肯定是要办的,这方面我会跟宣传部门接洽,共同制定出一个方案,然后向首长汇报。”王主任开口说道。
“最后一点,建立体育学校,培养体育人才。”陈强说道。
“体育学校?是专门教体育的学校么?”王主任开口问道。
“不是专门教体育的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学校。简单的说,就是除了正常的课程之外,增加专业的体育课程。比如体操、拳击、击剑、举重,普通的学校的体育老师怕是无法完成这些项目的训练吧?这就得需要体校来完成这一类运动员的培养。另外像是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项目,也可以通过体校来给予更专业的训练,从而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运动员。你可以看做是体育方面的技术学校,这类学校不需要很多,但一定要做到专精,生源也不需要很多,但一定得优中选优!”陈强开口解释道。
“我明白了,这相当于我们打仗的时候,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这个想法倒是很新颖,我会向首长汇报的。”王主任开口说道。
陈强则接着说道:“其实发展体育事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好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够取得效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国家的体育,毕竟是底子太薄了,所以我认为,现阶段,咱们应该将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放在体育运动的普及上,而不是去跟外国人比赛。咱们国家有四亿人口,光是体育运动的普及,就得花好多年的时间。”
陈强说着,从身边的公文包中掏出了一沓稿纸,递给了王主任:“王主任,关于我刚才说的那些,我都已经写成了详细的书面报告,还请你过目。”
“你都已经写好报告了,那太好了,你的这份报告,组织上肯定会认真研究。”王主任小心翼翼的收起了陈强的报告。
……
王主任将陈强的报告递交上去,仅仅过去两天,王主任便带来了消息,上级首长对于陈强的这份报告非常重视,并且决定立即组建全国体育总会的筹委会。
新中国才刚刚成立,的确很需要国际生存空间,可现在新中国,还无法加入国际组织,如果能够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让新成立全国体育总会成为中国的奥委会,将会是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
原本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过此时的体育协进会早已经逃到了台北,会务停顿不说,连个固定的联系地址都没有,这正是全国体育总会顶替全国体育协进会,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的最佳时机。
试想一下,现在的体育协进会已经停止工作,甚至连个联络地址都没有,国际奥委会就算是想找体育协进会都找不到,国际奥委会内部更不会有人为了这个联络不上的体育协进会说话,这个时候全国体育总会只要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请,取代体育协进会成为中国奥委会,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第三七四章 广播体操
王府井南口的一栋小楼,这里是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的办公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