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可以。不过做成粗的都不耐用,做成细的就更容易坏了。”小贝克兰开口答道。
“没关系,细点好,不会太重。”陈强很随意地说道。
此时的陈强,望着手中的聚乙烯管,已经想到了一个赚大钱的生意。
第二四八章 呼啦圈
这一根聚乙烯塑料管,让陈强想到了一门赚大钱的生意,那就是呼啦圈。
陈强这个穿越者不懂得什么发明创造,像是什么尼龙丝袜、青霉素,他是一窍不通,可要是连呼啦圈都弄不出来的话,那就真是智商该充值了。更何况现成的聚乙烯管就在他面前,现成的塑料生产公司就在他面前,原料、工艺和生产也都不用陈强操心,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搞出呼啦圈。
作为一个体育人,陈强对于各种健身器材是比较了解的,这自然也包括呼啦圈。未来呼啦圈在八十年代进入到中国以后,迅速的在大江南北走红,后来还出现了很多研究,说晃呼啦圈会对人体的脊椎造成影响,陈强作为体育大学的教授,虽然没有研究过类似的课题,但是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论文。
北美的印第安人当,很早就有一种“呼啦圈舞”,不过印第安人的呼啦圈是使用藤条编制的。而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当中,也有一种竹子制造的“运动圈”。
五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加州的一个玩具公司老板将去澳大利亚旅行,顺便将那种木制的“运动圈”带回了美国,而后经过改良,制造出了塑料的呼啦圈,并且于1958年的7月份开始在美国进行销售,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2500万个呼啦圈。要知道1958年的美国人口也不过是1。7亿,这相当于是每七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买了呼啦圈。而到了1960年的时候,呼啦圈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亿个!
呼啦圈刚刚推出的时候,每个的售价是93美分,有些地方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涨到了1美元以上,而对于当时出售呼啦圈的玩具公司来说,每个呼啦圈的利润差要超过30美分,也就是说这么一个小小的呼啦圈,在两年时间内给玩具公司带来了6000万的利润!
当然如今只是1940年,美国的人口以及市场的繁荣程度都远不如1958年,陈强也不奢望两年可以赚到6000万美金,能赚几百万,陈强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陈强拿着手中的聚乙烯管,向着中间弯了弯,随后开口问道:“贝克兰先生,我想把这个做的细一点,然后做成一个圆圈,在工艺上困难么?”
“当然不困难,这很容易,只是加一道成型的工艺而已。”小贝克兰开口说道。
“那在这管子里面加一些沙子,应该也没有问题吧?”陈强接着问。
“可以是可以,不过这东西的质量不好,不够结实……”小贝克兰马上解释道。
“我不是用头来运送沙子,只是在一面加一点点,比如一汤勺那么多。”陈强开口说。
“如果只是一汤勺的话,那完全没有影响,虽然聚乙烯材料并不坚固,但还不至于连一汤勺的沙子都受不了。”小贝克兰回答道。
“如果我想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话,你觉得可行么?”陈强又问道。
“大规模?你指的是多大规模?”小贝克兰立刻问道。
“比如我要做这么大的塑料圈。”陈强用手比划了一下,接着道:“一天能生产五万个么?”
“你说什么?一天五万个?你是要拿着这东西去欧洲战场消耗么?”小贝克兰惊呼一声。
陈强却接着问道:“贝克兰先生,到底能不能做到一天生产五万个?”
“理论上是可以,但实际上这很困难,即便是我单独开设一个生产车间,生产你说的这种东西,一天的产量顶多能有一万个。”贝克兰开口答道。
“为什么?是原料原因,还是工艺原因?”陈强开口问。
“主要是产能原因,我的公司没有那么高的产能。”贝克兰双手一摊,接着说道:“原料方面你不用担心,生产塑料的材料,只不过是提炼石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而已,如今欧洲需要大量的汽油和柴油,所以塑料的原料,我们要多少有多少,那些石油冶炼公司巴不得我们能多买一些。至于工艺方面么,我认为还有进步空间,但现有的工艺水准应该能满足你的需求。但是我没有那么多的设备和车间,也没有那么多工人。”
“贝克兰先生,我会给你一个以百万计的大订单,相信你会为此增加生产车间的。”陈强笑着说道。
……
为了筹钱生产呼啦圈,陈强又跑到银行,直接将他整个“陈强健身”的品牌抵押出去,这才获得了一笔贷款。
陈强自己的那个健身房,抵押出去也没有多少钱,但前不久陈强却招收了十几个加盟商,不仅仅是在纽约,就连华盛顿和波士顿,都有陈强的加盟店,一整个连锁品牌,当然要比单单的一个健身房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
由于欧洲战争的缘故,此时的美国贷款是很容易的,很多工厂老板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纷纷跑到银行去寻求贷款,银行也知道欧洲急需美国的工业产品,现在扩大生产规模就跟捡钱差不多,所以也很乐意贷款给企业家。
资本社会就是这样,经济越景气的时候,企业贷款就越容易,因为银行知道这个时候贷款出去稳赚不亏;而经济越是糟糕,企业贷款就越是糟糕,因为银行担心放出去的贷款会打水漂。
搞定了贷款之后,贝克兰公司的样品也已经制造出来了。
陈强拿着刚制造出来的呼啦圈样品,仔细的端详起来,时不时的还用手捏一捏。
片刻后,陈强终于开口说道:“质量太好了!”
小贝克兰本以为陈强是在夸他,可看到陈强的表情后,小贝克兰却微微一愣,此时的陈强正皱着眉头,一脸不满意的样子。
“这是什么表情,感觉像是在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这怎么可能?客户永远都是嫌弃产品的质量不够好,怎么会有人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了?”小贝克兰有些不可思议的想道,随后他开口问:“陈先生,你对这件样品有什么不满么?”
“生产这样的产品,成本需要多少?”陈强开口问。
“如果你能给我一百万件订单的话,我可以将成本降到28美分。”小贝克兰开口答道。
1958年时,一个呼啦圈的生产成本差不多也是30美分左右,考虑到近二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因素,1940年的呼啦圈有着28美分的生产成本,已经是够高的了。这主要也是因为1940年的工艺水平还不行,特别是聚乙烯的工业生产技术还不如1958年,所以呼啦圈的生产成本才高达28美分。
陈强心中估算了一下,28美分的生产成本,他卖给零售商最少也得50美分才有赚头,零售商卖买给客户大概会是75美分的价格,对于1940年的美国人来说,这是有些贵的。
“最好将终端的零售价格降到70美分以下,这样的话我卖给零售商的价格,就必须要低于50美分,所以一个呼啦圈的生产成本,最好能降到25美分。”
想到这里,陈强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我希望将产品的成本降到25美分一下。能做到么?”
贝克兰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那不可能,25美分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产品的。”
“你可以试着降低一下产品的品质。”陈强马上说道。
“什么?”贝克兰顿时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要求。
此时此刻贝克兰终于确定,他刚刚没有听错,陈强的那句“质量太好了”,的确不是夸赞,而是在嫌弃。
“真见鬼,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人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反而要一些劣质的产品么?”小贝克兰一脸的迷茫,他已经完全猜不透陈强的意图。
“陈先生,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但既然你是我的客户,我就应该对你负责,我不能像你提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小贝克兰一脸正义感爆棚的说。
“这美国人真是死脑筋!”陈强心中暗骂一声,随后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难道你不觉得,满足客户的要求,才是你对客户负责的表现么?”
“当然,我当然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贝克兰点了点头。
“那好,我的要求就是做一种更加廉价的产品,至于质量可以降低一些。”陈强开口说道。
贝克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时他开口说道:“陈先生,如果你执意那样的话,我也只能按照你的要求生产产品,但我必须提醒你的是,不管你生产的是什么,消费者都不会为劣质产品而买单的。”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欧美国家,还是很注重产品质量的,德国人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就不用说了,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意大利人,都很注重产品的质量,美国作为当时第一大工业国家,也不会去生产劣质产品。
这也是时代原因所造成的,早期的工业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经历都的是一个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任何一个新产品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以后,首先考虑的都是生产规模和产品推广,而不是降低成本。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中国,经历的则是一个从模仿到生产再到研发的过程,当这些国家开始生产某种工业产品的时候,这种产品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所以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占有市场。而后等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力提升了,便开始提高质量,直到加入研发者的行列。
也因此,美国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抱怨日本货质量差,九十年代的时候抱怨韩国货质量差,二十一世纪以后又开始抱怨中国货质量差。然而九十年代的美国人却忘记了日本货质量有多差,他们很乐意购买索尼的电子产品,开着丰田的车;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美国人又忘记了当年怎么说韩国货的,他们用着三星的手机,开着现代汽车。
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不断的升级,其产品质量也会不断的升级。而事实上当工业升级到一定程度时候,都能生产出来高质量的产品。
当然经济体的产业规模不同,区别还是有的,未来的德国或者是日本,由于产业规模的原因,你只能买到高质量的产品,人家只做高端。而在中国,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一分钱一分货,你有钱的话,能买到高端货,没钱的话也能买到低端货。
二战以前的工业国家,还没有产品质量的概念,几乎每个工厂老板都很自觉的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可以说那是一个真正属于匠人的时代。
然而陈强却不需要什么“匠人精神”,他要的至是一种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呼啦圈。
在陈强的思维当中,呼啦圈就是一个消耗品,售价要足够的便宜,坏了也不用心疼,再买一个就是了。几十美分的呼啦圈,要是用上十年还不坏,那陈强还怎么赚钱!
而且陈强手头上的资金也并不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也能多生产一些呼啦圈出来。因为呼啦圈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就能仿制出来,所以陈强需要大量的呼啦圈,在仿制品出现之前,尽快的占领市场,等纺织品出现之后,陈强的呼啦圈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后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销量。
历史上在1958年呼啦圈上市以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很多山寨产品,各种品牌的呼啦圈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市场上,甚至欧洲和日本的塑料加工企业也都开始山寨起了呼啦圈。
陈强没有办法阻止那些山寨者,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用便宜货抢占市场,哪怕以后出现了大量的山寨货,陈强的呼啦圈也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数量,到时候也已经赚足了。
最关键的则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同样的一种产品,购物者必然是率先倾向于便宜货。
未来的美国人就是如此,整天批评中国制造质量不好,但却不看看自己买这件东西才花了多点钱,花10块钱想要买到100块钱的质量,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实际上美国人买的中国产品,都是美国自己的商人下的订单,中国人又不知道你美国人想要什么规格的产品,还不是美国商人订什么货,中国工厂就生产什么货,然而美国自己的贸易商不舍的花钱订购质量好的东西,最终只能把锅甩给中国质量。
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个美国人拿着一个价值5000美金的意大利沙发来到佛山的一个家具厂,希望佛山老板仿造一批。佛山老板说,我们能仿造,造价是2000美金。
美国人说太贵了,问1500美金行不行,佛山老板说,我们把后面和底座的真皮换成人造皮,造价就降到1500美金了。美国人又问,还能便宜么?佛山老板说,我们把里面的海绵换成便宜的,造价就降到1200美金了。
而最终,美国人选择了一个700美金的方案,下了订单满意的走了。而实际上700美金的沙发,除了外观跟样品一样之外,能省的都省了。回头美国人把700美金的沙发拿回去,卖个2000美金,美国消费者还觉得赚了,2000就买到了和5000块一样的沙发,等回头沙发坏了又骂,你这2000块的沙发比5000块的差远了!
那么为什么美国贸易商不订购一些质量好的产品呢?因为质量好的产品价格更高,不好卖。美国那些贸易商也知道,订购一批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产品,消费者却不愿意买账。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美国消费者贪小便宜。
当然,贪便宜是人性,没有人会放着便宜东西不卖,去买贵的。
就比如呼啦圈,一个卖90美分,另一个卖70美分,两个外表看起来没什么区别,相信消费者都会选择70美分的。
陈强认定,一个价格更加便宜的呼啦圈,也更能够吸引美国的消费者掏钱!
至于质量嘛,那不重要。
第二四九章 大卖
十七岁的斯坦利·利伯还在时光漫画公司做助理,拿着8美元的周薪。
说是助理,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学徒工,身为一个学徒工,薪水当然不会很高。而让斯坦利·利伯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学徒工,竟然有机会接到私活。
那就是给一个叫呼啦圈的东西画宣传海报。
陈强打算给呼啦圈制作宣传海报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热爱超级英雄漫画的青年,于是陈强怀揣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斯坦利·利伯。
斯坦利·利伯画了十几张海报,让陈强挑选。
“这张挺不错,这张也可以。这个斯坦利·利伯挺有天赋的啊,才进漫画公司没几年,就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了。这海报画的,有种看漫威漫画的既视感啊!”陈强心中暗道。
陈强挑选了几张自己认为还不错的,而后拿起其中一张,开口说道;“这一张要修改一下。上面那个晃呼啦圈的女人,要更性感一些,身材要更好一些。”
“身材还要更好?”斯坦利·利伯挠了挠脑袋,对于这个十七岁的小男生来说,根本就没怎么碰过女人,陈强的这个要求好像有些难为他了。
“怎么说呢?就是那种很火辣的身材,这里要更大,这里要更翘,这里要细一些,这里的衣服要短一些,就是那种女人看了很羡慕,男人看了很冲动的类型。”陈强开口解释道。
陈强本来是想说,就是那种类似漫画神奇女侠那样的,内衣外穿多露肉,转过身一看短裤都勒紧屁股蛋的那种形象,不过仔细一想,1940年还没有神奇女侠呢,就算说了斯坦利·利伯也不知道。
按照陈强的要求,斯坦利·利伯重新画了一张海报,花完了以后,斯坦利·利伯自己都开始脸红起来,觉得自己好像画了什么不健康的东西。
而陈强却颇为满意的点起了头,新海报上的形象,已经很接近于漫画中的神奇女侠了。
斯坦利·利伯却是一脸的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女人,会让陈强露出色狼般的眼神。
很显然,这个17岁的小男生还不能理解成年人的世界。未来等他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就连外星女人,他也能画的性感万分。
……
贝克兰公司开始全力生产呼啦圈。
一天两万的产量,一个月也只能生产60万个呼啦圈,要知道未来呼啦圈刚上市的时候四个月便买了2500万个,这一个月60万的产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陈强很想存几个月的库存,攒多一些然后再进行售卖,不过他没有那么多的本钱,所以只攒了两个月的库存后,陈强便打算将呼啦圈推上市场。
纽约是美国精华之所在,而纽约的市场也足够大,根据陈强的估算,仅仅是纽约市场就能消化这两个月的呼啦圈产能。
不过陈强还是跑了一趟华盛顿,在华盛顿找了个零售商,先小批量的在华盛顿卖一些呼啦圈。
顺便陈强也去了驻美大使馆,看望了一下胡适。
然后从胡适那里,陈强有得到了几个坏消息。
首先是法国关闭了滇越铁路。
中国附近的海域已经是日本军舰的游乐场,所以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是此时往中国输送物资的通道,法国人关闭滇越铁路,对中国的物资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时候的法国已经向德国投降了,而日德两国又处于同盟状态,所以当日本人开口以后,德国也不好意思不给面子,投降后的法国完全听命于德国,关闭滇越铁路也是正常的事情。
重庆方面当然是强烈抗议,但此时的法国都自身难保了,显然管不了远东的事情了。
在法国封闭滇越铁路后的四天,上海的法租界又将徐家汇移交给了日本。
此时的法租界,已经不再是战争中的避风港了,由于法国战败投降的缘故,法国人已经无力维持上海的法租界,此时的法租界在名义上,虽然还是法国人管理的,但实际上法租界里的那些法国人,全都是瑟瑟发抖的在看日本人的脸色。日本人也是在法租界中畅通无阻,汪伪七十六号的人更是直接进入法租界,逮捕那些抗日人士。而法国人也只能视而不见,毕竟法国人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了。重庆排在上海的特工,也只能躲进公共租界,毕竟那里还是英国人的地盘,日本人还不敢伸手。
然而日本人还真的对英国下手了。
6月28日,日本有直接切断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
此时的南海上全都是日本军舰在游弋,如今又切断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香港瞬间变成了一个孤岛。那些守在香港的英国人也倍感压力。
日本人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迫使英国关闭滇缅公路。毕竟在滇越铁路封闭以后,滇缅公路就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一旦滇缅公路再被切断的话,那么重庆方面会彻底的失去了外部物资的来源。到时候就算是美国大使馆这边借到再多的钱,买到再多的枪支弹药,也没有办法运到国内。
而此时的英国,也已经被德国压得喘不开气来,为了缓解香港方面的局势,英国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关羽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英国封闭滇缅公路之后,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也被中断,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不久之后,越南的法总督还会允许日军登陆越南,到时候日本人便开辟了西南方向的战场,可以从越南直接向中国发动进攻。
欧洲方面,逃到法国的戴高乐,成为了自由法国的领袖,并且带领他的自由法国军继续战斗。在对岸的法国,老元帅菲利普·贝当则成为了新一任的法国总理,这位一战时期包围法国的功勋人物,成为了法国人眼中的卖国贼。
而对于美国来说,1940年又是一个选举年。罗斯福想要史无前例的进行他的第三个任期,这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美国人都知道罗斯福会继续竞选连任,只不过是还没有公布罢了。
1940年的罗斯福,声望远不如1936年,而且也有很多人不希望罗斯福做第三任总统,毕竟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总统会连续做到第三任。
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提名温德尔·威尔基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温德尔·威尔基是一名祖传的律师,他的父母也都是律师。
温德尔·威尔基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当他乘上前往法国的轮船时,已经是1918年的9月份了,当他抵达法国时,德国便投降了,所以实际上温德尔·威尔基并没有上过战场。
在1939年之前,温德尔·威尔基一直都是民主党人,他曾经担任过民主党在国会的代表,并且还为罗斯福第一次竞选总统捐赠了150美元。然而在1939年的时候,温德尔·威尔基却将自己变更成为了共和党,并且成为了共和党的国会参议员,而后在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当中以黑马的姿态杀出,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不得不说,共和党的这波操作打了罗斯福一个措手不及。温德尔·威尔基作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那些共和党的支持者们肯定会投他一票,而由于温德尔·威尔基曾经是民主党人士,民主党的支持者当中也有很多人支持温德尔·威尔基,所以温德尔·威尔基也可以获得一些民主党的选票。
罗斯福也很快做出了反应,在共和党推出温德尔·威尔基之后,罗斯福也终于宣布参选,并且毫无悬念的获得了民主党内的总统提名。
此时的美国人开始忙活选举了,美国的媒体上也尽是有关选举的消息,欧洲的战争,一时间仿佛消失在美国人的视线当中。
……
陈强的呼啦圈终于要正式上市了。
纽约的某所学校,距离学校大门不远处的一个小商店的大门上,贴着一张全新的海报,上面是一个穿着吊带牛仔裤的男孩子,正在晃呼啦圈。
正值放学时间,一个小男孩走到小商店门前,好奇的打量着那张海报。
“要试试我们的新产品么?”店员笑着招呼道。
小男孩点了点头,而店员便将一个呼啦圈递给了小男孩。
“放在腰的位置,就这么转,对,扭腰,转起来,接着扭腰,不要停,你看,转起来了吧!”
小男孩晃动着腰上的呼啦圈,随着呼啦圈一圈圈的转动,里面的沙子发出了“沙沙”的声音。
“那是什么玩具?”
“是一个圆圈,竟然能在腰上转!”
“看起来好有意思。”
周围的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然后望着正在晃呼啦圈的小男孩,眼神中则充满了跃跃欲试的色彩。
很快的,孩子们蜂拥走进了小商店,挑选起五颜六色的呼啦圈。
商店老板看了看呼啦圈旁边,69美分的标价,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他用最快速度拿起一张标价牌,在上面写上了75美分的价格。
十几分钟后,商店老板望着正在排队交钱的孩子们,又赶紧写了一张79美分的标价牌。
孩子们拿到了呼啦圈,走出商店便开始试玩,一时之间,小商店门口全都是晃呼啦圈的孩子,而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走了过来。
商店老板直接写了一张89美分的标价牌。
傍晚的时间,当小商店关门的时候,商店老板一边数着钱,一边望着那个摆放呼啦圈的货架,现在已经是空空如也,只剩下那个95美分的售价牌。
“哎,早知道这样的话,应该卖1美元的!”商店老板痛心疾首的长叹一口气,他觉得自己亏了好多。
……
在另一个办公楼密集的街区,这里的商店则是挂着另外一张海报。
海报上,一个身穿衬衣西裤的男子,正在摇晃呼啦圈,而海报的背景则是在办公室里,海报的最下方有一行大字:随时随地,享受健身!
一个穿西装手提公文包的男子走进了商店,指着货架上的呼啦圈,开口问道:“这个是新出的健身器材么?”
“是的先生,而且这种健身器材不会受到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即便是你在办公室里也没有问题。”店员急忙介绍道。
“我能试一下么?”西装男开口问道。
“当然可以。”店员拿过样品给西装男试用。
第一次玩呼啦圈的西装男,显然没有小孩子那种身体柔韧性,也许是平日里坐太多的办公室了,他的肢体动作有些僵硬,晃呼啦圈的动作也有些笨拙,不过他很快还是学会了如何使用呼啦圈。
不过等西装男能够熟练的晃呼啦圈的时候,他也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西装男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这也让他觉得,呼啦圈的锻炼效果很不错。
他看了看旁边的售价,随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我要一个。”
……
一个妙龄女郎正站在一张海报面前,上面是一个身材婀娜的漂亮女孩,正在晃呼啦圈。
海报上画着的这个女孩前凸后翘,特别是腰部非常的细,以美国男性的审美眼光,这女子前凸后翘腰又细的身材,绝对是那种看了想犯罪的类型。
海报上下面则是一条宣传标语:“让你拥有玲珑曲线”。
“这个叫呼啦圈的东西,是可以瘦腰的么?”海报前的妙龄女郎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虽然这位妙龄女郎身材很匀称,但此时她还是觉得,腰上的赘肉太多了。
“几十美分而已,就能够换来海报上这样的身材,很值啊。”妙龄女郎毫不犹豫的走进了商店。
……
贝克兰公司,陈强直接将一个皮箱推到小贝克兰面前。
“陈先生,这是什么?”小贝克兰一脸不解的问。
陈强打开了皮箱,里面绿花花的全都是美金。
“贝克兰先生,我希望你可以再开两个生产车间。”陈强开口说道。
小贝克兰微微一惊,随后开口问道:“你的那个呼啦圈,销量很好?”
陈强也没有隐瞒,而是点了点头:“对,销量很好,而且马上就要断货了!”
小贝克兰很想说一句“这不可能”,毕竟过去的两个月,小贝克兰给陈强生产了整整120万个呼啦圈,而且现如今每天还保持着2万的产量,这才几天的功夫,怎么可能就要断货了呢!
然而那个装装满了美金的箱子,却很清楚的告诉小贝克兰,陈强说的是真的,如果不是卖出了很多的呼啦圈,回笼了大批资金,陈强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
“就是一个塑料圈而已,那东西真的那么好玩么?”小贝克兰莫名其妙的想道。
小贝克兰送走了陈强,然后跑到生产车间,拿起了一个刚刚做好的呼啦圈。
“这东西真那么有意思?会让人舍得掏几十美分购买?”小贝克兰一边琢磨着,一边将呼啦圈套在腰上,尝试着要试一试。
然后小贝克兰觉得,玩呼啦圈,真的停不下来!
第二五零章 百万富翁
1940年上半年,纽约卖的最火的商品毫无疑问是尼龙丝袜,到了1940年的下半年,纽约卖的最火的商品则是呼啦圈。
尼龙丝袜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