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增加在徐庶心中的地位,也为了增加在这个时代保命的手段。就像徐庶说的一样,如果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刘封能靠的不是刘备儿子这个身份,只有手中的长剑。
因此,刘封对此很上心。
每次下劈的时候,都想象着前方有一个或者是几个敌人。力求做到完美。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劈了大约十下以后,刘封就累了。
手臂酸痛,浑身上下开始冒汗,连精神都不能集中了。
不是刘封的体能不好,相反刘封的体能在十五岁的少年中,应该是出挑的。但是每次都要求双目直视前方,炯炯有神。下劈的时候,还需要带着凌厉的气势。
这要求实在是太多了。
刘封又是初次联系。因此有些陈受不住。
十五下后,刘封忍不住就喘起了粗气。驻剑休息了起来。
难怪只练习一百下,徐庶却给了他一个时辰的时间。果然是够累人的。
当练习到第八十下的时候,刘封已经双腿打颤,双臂几乎麻木了。脸上汗如雨下。但是眼神却充满了坚毅。
击剑之术只是小手段。上不了台面。但要是这等小手段都坚持不下来,还谈论什么大手段。谈论如何在刘备的狼目下,在阿斗的威胁下,保住性命,逆而向上。
就算不是为了多个手段保命,也要为了坚持而坚持。
身体越是疲累,但刘封的眼神却越是明亮,到最后几乎达到了一种锋利如剑状态。
但是当一百下劈完后,刘封的目光却是迅速的暗淡了下来。一个踉跄,猛的扑倒在了地上。
徐庶走后,除了留下来练习的刘封以外,还有三个护卫。
这三个护卫几乎是从头到尾看着刘封训练的人,从刚开始的漠然,到最后的淡淡敬佩。只在这一百次下劈中。
一百次下劈不难,难的是每次都要有极强的气势。抱着必死决心挥剑的气势。
就算是他们这些沙场精锐,做起来也要费上不少力气。何况刘封这样的千金之子。
见刘封咬着牙做完了一百下后,倒地不起。立刻有一人出列,扶起了刘封,低声道:“小的扶少将军回府邸吧。”
“我自己能行。”刘封却拒绝了这护卫的好意,挣扎出了护卫的双手,摇摇晃晃的朝着书房走去。
刚才想好的,今日就要挽留住徐庶的。就算是练习苦了一些,也不能中途放弃了。早一日跟徐庶说,就多了一分挽留徐庶的机会。
就算不是为了自己,就算是为了蜀汉的将来。他也要挽留住这位能文能武的智者,使得蜀汉的人才,不至于凋零。
走着走着,刘封的脚步不再虚浮,变得沉稳。双目也变回了练剑时候的状态,锋利逼人。
打算,计策什么的都是虚的。重要的是,实际的行动。
当你想挽留住徐庶,却真的能挽留下来,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正文 第九章 诱导
当刘封来到了徐庶书房外边的时候,整个人已经看似如常了。似乎酸软,疲惫已经远去了一般。
只有刘封自己知道,他的身体真的很累。但却有一股精神上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来到了这里。
当踏进了书房的那一刻,刘封的脸上甚至出现了一丝微笑。
“先生。”走进后,刘封举拳向着徐庶行了一礼。
刘封进入的时候,徐庶正观看着竹简,不仅是刘封在补充自己,他也要补充自己。毕竟对于左传这些刘备交代下来的书籍,他也不是太精通。
看到刘封的时候,徐庶眼中闪过一分讶异。却是惊讶于刘封这么快就做完了一百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要做一百下有多么的难。除非刘封在偷懒。
但是从刘封额头上还没有干枯的汗水来看,却不像是在偷懒。那就是坚持下来了。这对于十五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想了一下,最后徐庶只能归结于刘封的身体较为强壮了。
“为何不去休息?”既然认定了刘封没偷懒,那么徐庶就不会问刘封做没做完这等废话,而是直接关心道。
关心是出自真心的,相处了这么些日子。看到一个虚心上进的刘封,徐庶是真的当做弟子的。且传授了击剑之术。
这一分关心听在刘封的耳中,却是让刘封一暖。
这其实是刘封在这个时代,收到的第二份出自真心的关切。第一份当然是来自于甘氏,但是对于甘氏刘封尽管已经在慢慢的接受了,但心里总是有点迟疑,以及距离的。
但是徐庶却是不同,当师生名分定下后,他与这个男人就注定了会绑在一起的。徐庶的关切,对于刘封来说是一种安全。
就像当初在刘备的注视下,刘封对徐庶行了学生的礼节,而徐庶还之以宽厚的双手扶起了刘封。
刘封感受到的都是一种安全。
自然,刘封心中对于挽留住徐庶的心愿变得更加的急迫了起来。
但是心中的理智又告诉刘封,要是直接说出来,徐庶肯定会孤疑,就算是借口再多,也是蒙混不过关的。
其实一些计策,在刘封心中早已经模拟了许久。现在刘封要做的就是用实际的行动,说出来,做出来。
深呼吸了一口气,刘封使得自己重新镇定了下来。
举拳问道:“不知先生家中可还有亲人?”
“封儿怎么问起这个。”徐庶有些意外的问道,不过眼中却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追忆,以及愧疚。
这分表情落在刘封的心中,却是让刘封心中大喜。徐庶果然是个大孝子。
“我见先生神色中,常露出追忆,因此才有此一问。”刘封借故道。
“倒也是机灵。”徐庶笑着道。随即,徐庶眼中追忆更浓,道:“为师的加中尚有母亲,还有一位夫人,以及二个儿子。都在颍川,虽然有书信往来,但真是好些年没见了。”
虽然徐庶说的内容有些与刘封想象中的有些出入,但这个时候也管不了许多了。
刘封连忙问道:“先生现在又身为军师,落户在新野。已然是落地生根,先生为何不把老夫人他们接来新野住呢?”
“为师也想啊,但尚有一二顾忌。”徐庶叹了口气道。
“什么顾忌?”刘封连忙问道。
二人的对话,本来也没什么,刘封表现的恰到好处,就像是一个学生在关切老师的家人一般的单纯。
但是提起这个,徐庶却是迟疑了一下。
但片刻后,还是回答道:“一是家母年岁已高,颍川至此有数千里,路途遥远,怕生变故。二也是目前新野也不是很太平。”
徐庶的话让刘封猛然惊醒,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怪不得历史上的徐庶在新野落户之后,没有接徐母过来住。原来是有这样的担忧。
第一点是纯关切。第二点也是因为徐庶眼光。
他能出仕刘备,必定是自信能辅佐刘备打下一片江山的。但是他心中却知道,只要曹操发兵南下,新野这块地方是保不住的。
别说是新野了,恐怕荆州都会陷入战乱之中。把母亲接过来,遭遇战乱。这对于大孝子徐庶来说是极为不愿意的。
但是这对于刘封的意愿也是相左的。必须把徐庶的这种观点,想法给转变过来。
刘封心中不断的考虑着,最后目光一亮,却是想到了一个办法。
“但是弟子听说,家中有母,子不远行。弟子幼年时失去生母,却是不懂这些。但是自从过继给父亲之后,母亲待弟子很好。弟子才深深的理解了这句话,母亲最大的心愿其实是能在近处看看自己的儿子。儿孙承欢膝下。”说着,刘封看了一眼徐庶。接下来的话,却是没说。
但他相信徐庶已经明白过来了。
徐庶确实是意识到了刘封接下来要说的话,那是指他徐庶不孝啊。身为儿子却不能近处侍奉母亲。
想着徐庶只觉得钻心的疼痛,从心中袭来。面色不由白了白,身子微微震动着。
见始终从容不迫的徐庶色变,刘封心中有些忐忑的同时,一股高兴从心中升起,他知道自己的话确实是震动了徐庶。
他挽留住徐庶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八成。
徐庶许久没说话,眼眶渐红。刘封这才小心的问了一句道:“先生。”
徐庶这才惊醒了过来,看着眼前的弟子。笑了笑道:“你说的对,确实是为师的只考虑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忽略了她老人家的感受了。”
“为师这就书信一封,派人去接她老人家来新野居住。”说着,徐庶就开始找笔墨,奋笔疾书了起来。
看着徐庶浑不似一待名臣似的,仓促的找寻笔墨,又急匆匆的写信。
刘封心中敬佩徐庶孝心的同时,也是松了一口气。好了,好了,一切都解决了。以后,应该再也没人能从蜀汉的手中夺走这个能文能武的能臣了。
他也将会有一个稳定的靠山,作为支点,支撑着他继承蜀汉的路。
因为徐庶在自顾自的写书,刘封也就没有再打扰。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
到了门口的时候,一阵酸疼猛的向刘封袭来。当他含着挽留徐庶的心愿,紧绷着身体来到这里的时候,浑身上下真的一点都不感到酸疼。
似乎刚才的练习只是毛毛雨。但是当事情结束,稳定了的时候。浑身的酸疼就爆发了出来。
这次,刘封并没有倔强。而是让旁边的护卫扶着,上了马车。向府邸返回。尽管刘封浑身上下都很酸疼,但是心中却是出奇的兴奋。
他做到了,真的做到了。如果说拜徐庶为师,证明本来的历史是可以改变的话。那么挽留住徐庶,就证明只要他肯努力,改变的会很多很多。
徐庶只是一个起点。
正文 第十章骤然的变化
周一了,三七要带着三国之蜀汉我做主,冲上新书榜。请大家支持。三七拜谢。
。。。。。。。。。。。。。。。
当刘封返回院子的时候已经虚脱了,可是把环儿她们吓了一跳。
要知道刘封虽然是继子,但是刘备却是把刘封当做少将军培养,甘夫人也是把他当做亲子对待的。
尤其是甘夫人,对刘封的疼爱有加可是侍女们看在眼里的。
看刘封这幅虚弱的摸样,环儿她们又是怕,又是惊。还好环儿也是被甘氏调教过的,先是吩咐了一个侍女去寻甘氏。随即,从护卫的手中接过了刘封。
当手搭着刘封的身子的时候,一股汗臭味立刻飘了出来。不禁让环儿皱起了眉头,看少将军面色苍白,近乎虚脱,浑身又冒了不少的汗。
不知道是干了什么。
虽然心里疑惑,但环儿还是很尽职的做着侍女的工作。一边扶着刘封进了内屋,一边又命人去打水,为刘封洗浴。
当甘氏听到消息赶到的时候,刘封已经被抛进浴桶里了。
到底是少年人了,甘氏也要避讳一下。并没有直接进去。但还是在外屋问着侍女们说着情况。
“奴婢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只见军师的护卫们扶着少将军回来,那时候少将军已经几近昏迷了。”在外屋守着的侍女低眉顺眼的回答道。
几近昏迷。甘氏被这种用词给吓倒了。但还好这个时候,环儿从里边出来了。
“少将军的情况怎么样了?”甘氏抬起头,低声问道。
“已经睡下了。好像只是累着了,奴婢们给少将军擦洗的时候,少将军迷迷糊糊的喊酸。”环儿低声回答道。
累着了。读书能读成这个样子?眸子中闪过几分疑惑,但听到刘封没事的消息,甘氏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要知道侍女刚来通知她的时候,含糊其辞,可是把她也给吓了一跳。
“小心伺候着,随时热着菜,等少将军醒了就立刻递上来让少将军吃用。”甘氏吩咐道。
“是。”环儿恭敬的应了一声。
吩咐完后,甘氏坐了片刻,还是起身走了。
当刘封从昏睡中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下午了。
睁开眼的瞬间,刘封感受到的不是酸疼,而是一种暖洋洋的舒适。就像是许久不活动的机器,忽然活动了一下,会感觉很棒。
果然,也是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的。
刘封想着。
片刻后,刘封就不这么想了。因为肚子不断的刺激着刘封,告诉刘封它饿了。
“环儿,环儿。”刘封掀起了被褥,坐起了身子,朝着外边喊着。
房门外边,环儿正带着两名侍女一丝不苟的守着。
一身雪白的服饰,衬托着她姣好的身材,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中不时的闪过几分冷静,粉红的唇瓣也是微微闭起。使得环儿整个人气质,很是端庄。
相比于环儿,其他两个侍女就要逊色许多。美貌上到是没多大差距,但是气质却是天差地别。
刘封的呼唤声,立刻被环儿听见了。她并没有惊喜,或者是惊慌失措。很冷静的吩咐了一个侍女去厨房,搬来膳食。
一边吩咐另一个侍女去准备洗漱用具,做完这一切后,这才起身进了内屋。
“我肚子饿了。”见到环儿的第一刻,刘封就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请少将军稍等片刻,奴婢已经吩咐人去准备膳食了。”环儿微微的弯着腰,恭敬的行礼道。
“那先更衣吧。”刘封点了点头,下了床。
环儿则从一边拿起了早已经准备好的衣物为刘封穿上,先是外袍,腰带,靴子,随后还帮忙梳头,洗漱,扎好布巾。
当做完这一切后,膳食也已经准备好了。
外屋的小客厅内,刘封坐在主位上用膳,身边紧跟着环儿。
早膳是一碗小米粥,以及一些可口的菜肴。膳食刚用完,刘封就听到门外响起了一片脚步声,随即甘氏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穿着一身蓝色衣服的甘氏,依旧是很端庄,很和蔼的一个中年妇人。只是今日脸上笑眯眯的神色不见了,眉目间带着些许的忧虑。
在见到刘封的那一刻,甘氏眉目间的忧虑才散去了一些。露出了一个不算倾国倾城,但绝对让人沉醉的笑容。
“封儿醒了。”笑了笑后,甘氏立刻来到了刘封的身边跪坐了下来,轻声问道。
“母亲。”刘封赶紧吃完了最后一口米粥,举拳行礼道。
“还这么多礼。”甘氏嘴上埋怨了一句,但是还很温柔的伸出了手,拿起案上的布巾,很轻柔的为刘封擦拭了一下嘴角。
这个过程虽然有些尴尬,但是刘封已经比较能坦然处之了。
帮刘封擦拭了一下后,甘氏放下了布巾,问道:“昨天这是怎么了,弄了一身汗回来。”
“让母亲担心了。”刘封笑了笑,随即迎着甘氏探究的目光,解释道:“是先生教导儿子击剑之术,说是用来防身,强身健体用的。”
“是个好先生,知道学文之道,一张一弛。不能读死书,携带了身子。”甘氏听着不住的点着头,不过,随即一股忧虑重新飘上了甘氏的眉间。“可惜那么好的先生已经走了。”
“什么?母亲说什么?”一句很柔顺,很轻微的话,听在刘封耳中却无异于晴天霹雳。刘封蓦然抬起头,双手猛的抓住了甘氏柔嫩的双肩,急声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明明自己在昨日做下了一件足以改变历史的大事,提点了徐庶尽快接他母亲来到新野。
徐庶怎么还会走,怎么还会走。
“疼。”刘封虽然只是十五岁,但是身强力壮,手指的力道很大。大力之下,甘氏只觉得一股钻心的疼痛从双肩袭来。
皱着眉头,咬着唇喊了一声疼。
“少将军。”旁边的环儿刘封猛然的抓住甘氏,不由的惊叫了一声,道。
刘封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如此对待甘氏实在是无礼。立刻收回了双手,下拜道:“儿子实在是担心先生,冒犯之处,还请母亲恕罪。”
“无碍的,封儿不过与徐先生相处月余,却能如此爱戴徐先生,足见封儿纯孝,母亲甚是宽慰。”刘封虽然放了手,但是肩膀处还是传来阵阵的疼痛。但是甘氏的心里却很高兴,忍着疼,开口道。
她认为刘封与徐庶相处不过一个多月,但却已经感情这么好了。
而她却是与刘封朝夕相处,感情一定不比徐庶差的。
正文 第十一章 关二爷的为难
甘氏一生没有儿子,只为了刘备生下了两个女儿。在这个时代来说,不得不说一个大的遗憾。
人到三十余,却得到了刘封这么大的一个儿子。她是真的当做亲生儿子养的。不然也不会对刘封如此上心。
高兴了一阵后,甘氏叹了一口气,道:“可惜徐先生已经北上去了中原了。”
一句话,又是惊醒了刘封。北上去中原了,追回来,一定要追回来。
一股执拗猛的从刘封的心中升起,他为了融入这个时代,求了刘备活得了徐庶这么一个好的老师,好的靠山。
不仅如此,靠着自己的处事作风,绞尽脑汁的让徐庶书信一封前往颍川,带他的母亲回来。可以说机关算尽,才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但还是让徐庶弃了刘备去北方。这算什么,这算什么。
甘心吗?当然不甘心。老子要把他追回来,就算是到了许都也要追回来。徐庶注定了是蜀汉重臣,能臣。他的先生,要扶持着他刘封成功上位的助力。
谁也不能改变。
心里发狠,面上刘封也很干脆的对着甘氏拜道:“儿子要去父亲那边问问情况,还请母亲见谅。”说着,刘封不待甘氏说话,就起身走了出去。
现在时间紧急,没时间在耽搁了。
徐庶应该是今日走的,但是走的马车,还是骑马。走的是哪条道路,近的时候还好说,要是远了,没准就真的失之交臂了。
所以要尽快,尽快的启程去追赶。
想着,刘封越发的火急。快步的来到了刘备书房外边的时候,刘封不待门口的护卫通报,就直接走了进去。
书房内,刘备坐在主位上,简雍,糜竺,孙乾,以及关羽,张飞,赵云六人分文武,坐在了两旁。
刘备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衣服,头上戴着一座冠。打扮如常,但是神色却不如常,一股忧虑无奈,甚至是绝望隐现。
书房内的其他人也是一样,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些忧虑。
就在昨日,曹操派遣的人到了新野,带来了一封信。说是请了徐庶的母亲去许都居住,带来的还有一个官印,上边刻着右中郎将徐。
寓意不言而明。
徐庶在接到信的同时立刻向刘备请辞,今日早上天一亮就出走了。
徐庶顾忌母亲的安危而北上,刘备不能阻拦,就算是勉强拦住,也只能拦住徐庶的身体,到时候徐母如果被曹操所杀,更是要起仇恨的。
只能放他走啊。
在场的人几乎都是跟着刘备漂流了半生的人,就算是糜竺这种在徐州加入的人,也是跟着刘备许多年了。
知道沙场险恶,局势险恶。他们这股势力没有上得了台面,做刘备的眼睛,智囊的人物。好不容易来了个徐庶,他治理地方,训练士卒,帮助打败了曹仁。
可以说是能文能武。难得一见的奇才。
但这奇才,如今却走了。眼睁睁的看着走了,他们这些人还没有一丁点的办法。
刘封的闯入可以说是很不是时候,刘备给了刘封一个不悦的眼神,就算是对刘封很和蔼的张飞也是瞪了刘封一眼。关羽更是眯起了双目,眼中冷芒一闪而逝。
赵云,简雍他们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父亲。”没有理会众人的表情,刘封走近了几步,对着刘备长长的鞠身道。
“所来何事?”要不是往常对这个继子很上心,没准这会儿刘备已经勃然大怒了。现在只是勉强忍住心中的怒气,淡然问道。
“儿子是听说先生弃了军师职位,北上投奔曹操,这才来此。”现在情况紧急,刘封也没功夫再揣度刘备的心思了,直接解释道。
刘备见刘封神色焦急,又闻此言,也认为刘封与徐庶的感情深厚。面色不由缓了缓,点了点头,沉声道:“徐元直是去了北方了。”
“敢问父亲,先生是何时去的?是乘坐马车,还是骑马去的?”答案其实早已经有了,这会儿刘封还算镇定,只是抱拳问道。
“你问这些干什么?”刘备皱起眉头问道。
“儿子要去追先生回来。”刘封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说话的时候,刘封昂首挺胸,带着一股凌烈的气势。双目直视刘备。
事到如今,再也不能保持沉默,需要高调的时候,就一定要高调,这个时候,没有人能比他更适合,更有能力追回徐庶了。
“胡闹。”一声胡闹如同炸雷一般在书房内响起。坐在这里,有资格训斥刘封的人除了刘备,就剩下了张飞,以及关羽。
这声胡闹就是出自张飞的口中。
刘封转头看去,只见张飞怒目圆瞪,神色愤怒。
但是刘封还是从张飞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别样的意思。有一种让他快走的意思。明显是在为他解脱。
对于张飞这个人,其实刘封没有见过几次,但是每次见到,都是很豪爽的说话,很豪爽的一起喝酒。
是一个很爽快的人。刘封对于这个神将也带着一丝亲近。两人走的还算比较近。
从张飞的神色中,刘封知道张飞是出自关心自己。这才,在刘备训斥之前,训斥了他,为他解围。
但是这个时候,却不是退却的时候。
心中对张飞说了一声抱歉,刘封怡然不惧的看着刘备,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
张飞见此,心中暗道一声坏了。这次训斥,他确实是出自关心,毕竟刘封这个大侄子还是挺好相处,挺好玩的一个人。
但是他这声训斥,不是怕刘备怪刘封,而是怕另外一个人啊。
张飞转过头,果然发现二哥关羽的神色有些不对,半眯着的眼中,冷芒更甚了。
还没等张飞再次开口解围,关羽却开口了。“我等都没能挽留住徐元直,你一黄口小儿,焉有本事挽留住他?”
声音冰冷,神色肃杀。丝毫没有顾忌刘封少将军的身份。
不过关羽确实有这个资本,论起跟随刘备的时日,除了张飞没有人与他相比。抡起能力,他更是在张飞之上,被刘备视为臂膀。
刘封如果是刘备的亲子,关羽或许还会顾及一下,但刘封却只是个继子。何况还口出狂言。当真是黄口小儿。
关羽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刘备的心意,莫要立这黄口小儿为嗣子。
随着关羽这声冰冷的声音,刘备的目光也变冷。浑不似一个慈父的摸样。张飞暗自焦急,但也不敢随意上前了。
赵云,简雍,糜竺,以及孙乾等人虽然没说话,但是看着刘封的目光也是有些嗔怪。
坐在这里的都是什么人,一个是蜀汉开国皇帝,三个是赫赫有名的神将,另外三个也是三国这个大时代中或不可缺的人物。
气势岂可小看。
迎着这些人的目光,刘封只觉得泰山崩塌。有一种即将死亡的感觉。但是他又知道,这个时候是最后的机会了,挽留徐庶的机会。
如果没有徐庶的帮衬,他就算是苟活下来,将来能活命的机会也是极低。但是有了徐庶一切都不同了。
古语有云,大丈夫之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
该出手时就出手,何惜一死?
正文 第十二章 当头喝棒
想着,刘封挺起了胸膛,铿锵不馁的看着刘备,抱着拳头一字一句道:“敢问父亲,先生之才如何?”
年岁不过十五,但却已经有大男人风度。站在那里笔直如剑,双目锐利如鹰。
要知道自从收下刘封作为继子后,刘封的表现都是温厚沉稳,举止懂礼。被徐庶评价为颇有刘备之风的男人。
就连刘备也认为刘封的心性跟他有六成的相似。
所以当刘封表现出如此锐利气质的时候,刘备也很是意外。
不仅是刘备意外,就连在场人都很意外。刘封的身份尊崇是刘备的继子,在场都与刘封打过几次照面。
私下里谈论的时候,都给予了礼贤下士,很有刘备之风的评价。
但今日的刘封却是完全陌生的姿态,站在那里直视刘备,那气质很有一种古风。就像一个很耿直的臣子,在谏言君王时候该有的气度差不多。
那神态,态度的变化,代表着是一种气场的变化。
书房内的人,不由自主的都端正了下态度。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张飞也不自觉的端正了身体,挺直了胸膛。
关羽也是微微睁开了眼睛,正视着刘封。
群臣们的感觉尚且如此,直接面对刘封的刘备就更加的如此了。意外的同时,也是很不由自主的双臂垂直,放在膝上。很正式的回答道:“徐元直有王佐之才。”
刘备以及书房内的众人已经随着刘封的一句话,不再看刘封是一个稚子。刘备的回答,与刘封的态度,更像是一种君与臣之间的对答。
“何止是王佐之才。”刘封双手抱拳,弯身行礼道:“儿子听说,曹操那边有一个叫做荀彧的谋臣,被世人称赞为王佐之才。但也不过的掌管政务,处理政事。而先生在父亲这边却不仅都统军事,掌管政务,而且还帮父亲筹谋天下。内位肱骨,外为谋主。”
说到这里,刘封顿了顿,抬起头,很诚恳的看着刘备,说道:“如曹操去了荀彧,不过是断了一臂,而父亲去了先生,却等于一世无望。不知父亲觉得儿子所言,可对否?”
刘封的话如同一柄重锤,击在了刘备的心上。而且入木三分,真的很疼。
因为刘封说的确实是实话,刘备半生飘零,现在只是暂时稳定在新野,不知道下一刻会飘到哪里去。但是自从得到了徐庶之后,刘备在新野打败了曹仁。
徐庶也因此被刘备器重,就像刘封说的一样,内为肱骨,外为谋主。其地位相比于曹操那边的荀彧更加重要,作用也更加的突出。
可以说有了徐庶,刘备就有了在荆州站稳脚跟的信心,去了徐庶,刘备的信心就去了五成。
刘备沉默了片刻,才沉重的点了点头,道:“所言甚是。”
看着被无数人认为是一代枭雄的刘备说出这句话来,在场的群臣,包括关羽,张飞,赵云都露出了几分羞愧。
或许在场的如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万人敌,战场上的擎天柱。简雍,糜竺,孙乾等人或有辩才,或有雅量都是一时之选。
但在谋略天下这一块上,他们确实是不能跟徐庶相比。没有辅佐刘备的能力。
可以说,刘备与他的臣子们,上半辈子是道尽了辛酸。
心中默念着徐庶的好处,书房内,不管是刘备,还是张飞,赵云等人都抬起头来看向刘封,就连关羽也很正色的看着刘封。
这个年仅十五岁,但却要做在场之人都做不到的一件事。并且如此的果决,如此的肯定。
看了片刻,一股希望从刘备,张飞,关羽,赵云等人的心中升起。
如果行最好,如果不行也没什么损失。
在刘备等人心中刚刚升起这个念头的时候,那边刘封也恰好的朝着刘备抱拳行礼道:“父亲,各位将军,先生。我是年纪弱小,心智不高。但却有一股决心,能挽留住先生。还请父亲,各位将军,先生们让我骑行,北上追先生回来。”
虽然自称是年纪弱小,心智不高。但是看着刘封的表情,以及脸上的果决,却是给人以一种心有谋略,肯定能追回徐庶的感觉。
刘备沉吟了一下,与关羽等人相视了一眼后。缓缓的点了点头,道:“为父派遣一辆马车,百名护卫,封儿且乘车去追徐元直。”
“我去找人。”张飞立刻起身道。
“三叔且慢。”刘封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