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不在,刘封心下多少有些不确定。
不过,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刘封的血性,就像是刚出新野漂流的时候一样,恶向胆边生,杀入江夏。
那时候身边也没有什么名士在。
拼一吧。让司马懿惨败而归,不能只是说说。刘封握紧了拳头。眼中凶狠一闪而逝。
恶向胆边生。记起杀黄祖的那一瞬间,刘封心中一片热血沸腾。
…………。。
宛城。昔日的宛城是一座很庞大的城池,不仅是外墙,还有城内的百姓,很庞大,很繁荣。
但是经过刘封的一把火。
宛城内一片焦炭,没有人烟。甚至外城墙都被破坏了不少。
而自从徐晃率领精兵来到宛城后,先是修补城墙,然后建造房舍,数月后,才有百姓陆续从中原各地迁入宛城。
到今日才恢复了一点点的元气。但是这与宛城全盛时期相比,却是天差地别。
作为宛城的新任镇守者,徐晃这个人对于刘封并无好感。
而徐晃的目标,也是起兵攻打江夏在长江北方的六座城池。以报宛城之仇。
徐晃身材魁梧,长相粗犷,因为性格的原因,不是一个很健谈,也不是和颜悦色的人。但是其威望却是很高。
不管是在他自己所部的军中,还是在曹操的整个势力集团内。
整个曹操势力,将才多且广。而徐晃能列名将,与张辽,张颌,于禁,乐进等并称为五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司马懿的书信来此后,徐晃觉得这一战正应了天命,也随了他的心性。
给了他攻打江北六城,以报仇恨的机会。
将军府,书房内,徐晃手上握着司马懿的书信,豁然站起道:“起兵一万二,全力攻打固城。”
声音雄厚,气势惊人。
这五子良将一动,什么蕃王五万蛮兵。什么三郡三万大军,都是逊色许多。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三章众将出动
第三百八十三章众将出动(第一更)
西陵城外,大营。
中军大帐内,庞统坐在主位上,其下是一众将领。
邓艾,马谡,向宠赫然在此。邓艾职位最高,坐在庞统右手下第一位。马谡以小吏的身份,站在庞统的身后。向宠则因为官职最小,排在最末。
俗话说的好,是金子在哪里都会放光的。邓艾是刘封亲自发掘的,并且在刘封的势力成长中,出过一份力气。
自从归入庞统帐下以后,更是深得庞统的喜爱。目前不仅掌管三千兵马,还是庞统的半个弟子。
马谡的年纪不大,但是智商却是奇高。
只是有一些弱点也比较严重,比如说思想有些奇特,说好听了是天马行空,说难听了则是不够稳重,而且性格也有些独断。
庞统断定,这人要么成为奇才,要么成为蠢材。尤其是刘封还亲自书信给他,要他细心教导。
不敢怠慢,留在身边悉心教导。目前的性子算是初步稳定下来了。
脱去了稚气,面上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沉稳。
最后,则是向宠了。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天资,虽然不及邓艾,马谡,但也是中上之姿。
庞统比较重视,目前是一个掌管五百人的军侯。看其面色,满是坚毅。
这三个人年纪都很幼小,其中两个还是官职低微。与大帐内的一众青中年将领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在场的却无人敢小视他们。
想想看吧,他们一众青中年的人才有机会列坐在此,而邓艾等人小小年纪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这其中的差距,让众人都明白,这三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此刻,大帐内的议事才刚刚开始。
庞统拿出了一卷竹简,递给马谡道:“让诸将一一阅览。”
庞统成名已久,身上有着一股极强的名士气度。现如今,久居高位,身上又带着一股极为强势的将军气焰。
柔和而成的就是一种威仪,能够镇压人心。
此刻说话虽轻,但无异于军令。威压诸将。
“诺。”在庞统坐下,马谡久受熏陶,早已经被庞统的才学折服。恭敬的应了一声,接过庞统手中的竹简,随后,走到邓艾的面前,把竹简递给邓艾。
邓艾接过之后扫了一眼,神色微变。随即,不动声色的把竹简递给了下一位。但是接过邓艾竹简的那将领,却无法如同邓艾一般的保持镇定。
十万大军,四面八方讨伐江夏?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当竹简传给最后一位,也就是向宠的时候,大帐内已经议论纷纷。
皱眉者,有之。凝重者,有之。但却没有一个脸色煞白,心生退缩的。
在此的将领,多是江夏人。而刘封坐镇江夏的这些岁月,很是得民心,把江山经营的比江东都还要坚固。
这些将领自然也很忠臣。
“十万大军?”马谡面色不动,只是心中却也闪出了几分波澜。随即,看了一眼庞统,心中却是镇定了下来。
江夏,长沙,九江。民心坚固,主明,帅智,将勇。非是外力能够轻易撼动的。
向宠眼中也有着深深的骇然,但是看了一眼坐在第一位,神色从容自然的邓艾,心中悄悄的给自己打气。
向宠啊,向宠你将来也是一方俊杰。不能被这个数字给吓倒了。
三人的神色,庞统都看在眼里,心中欣慰。
邓艾,沉稳如山。即使是十万大军,也不能吓走他。
马谡眼神闪烁,显然是已经意识到了他们这一方的优势。
而向宠却也是血性之辈。这三人,必定是我江夏后一辈的翘楚。
看着他们,庞统心中居然升起了一种,吾老矣的感觉。随即,不由失笑,正是春秋鼎盛,何言老矣?
“此次,十万大军三路讨伐。邓校尉觉得如何?”庞统微微一笑,问邓艾道。
“主公既然已经有了定论,何言其他?战吧。”邓艾眼中寒芒闪动,吐出了这么一句。
虽然年纪幼小,但却杀气凌然。
顿时,让帐内的将军们都沉稳了下来。是啊,既然主公已经定下了战略,还什么好凝重的,战吧。
这一刻,无数人热血沸腾。
此子虽小,但也足以镇压将心,使得大军坚不可摧。
庞统奇异的看了一眼邓艾,过了片刻,才收回了目光。微微一笑道:“是啊,敌军来犯,主公在前,我等当为之分忧,战吧。”
说着,脸上笑容一敛,沉声道:“邓艾。”
“末将在。”邓艾立刻起身,上前拜见道。
“率本部三千人马,进驻固城。持将令可统御江北六城,违令者斩。”庞统的声音,寒气直射。
“诺。”邓艾上前几步,接过了将令,走了出去。
片刻后,只听号角声响起,随之而起的还有一阵脚步声,杀向北方。
“其余人等,随我向西,往汉寿,相助主公破敌。”邓艾之后,庞统缓缓的起身道。
“诺。”众将一齐应诺。
“哼,我江夏累世霸业,才刚刚有了起步,岂能让小小司马懿给从中搅乱了。”众将离开后,庞统抬头看向西方,冷哼了一声。
声音中,霸气外露。庞统乃是南州士冠冕,号称独步荆楚。司马懿虽有名声,但庞统仍旧不屑一顾。
能力再强,但也要有资本,一盘散沙,也想席卷江夏,荒谬。
马谡眼中闪过一抹骇然,迅速的低下了头,把一抹骇然藏在了心中。
累世霸业。
主公,诸臣,诸将。低下头后,马谡眼中的骇然被一抹兴奋取代,心潮澎湃。
此战关乎生死,因此,诸将们准备的也很迅速。
不久后,庞统就走出了中军大帐,穿上了一件轻甲,腰跨楚刀,身骑骏马,率领一万大军直扑汉寿。
………………
九江。确切的来说,是九江五城。
九江原来只有四座城池,当年刘封攻下柴桑后,以这四座城池为基业,立下一郡。
但是在不久前,护山越中郎将诸葛瑾,在九江建立了另一座城池。负责安排山越百姓。
尽管这座城池只是粗胚,但也算是一座城池。因此,现在的九江有五座城池。近二十万的百姓。
算是大郡。
此刻,柴桑城外大营,中军大帐内。黄忠也向旗下将领展现了刘封的命令。
“末将必定时刻警惕江东,为将军守住九江。将军且放心夺取桂阳,零陵二郡。”看了命令之后,张贵沉声道。
浑身上下,散发着浓浓的自信。张贵乃是早期刘封仰仗的将领,出身军侯,是很正统的军官。
这些年,随着刘封东征西讨,最后跟随黄忠,学到了不少东西。
而且,九江五城,这些年都有陆续加高,加厚。要知道,这几座城池本就是周瑜的老巢,坚固异常。
如今再加高,加厚,可想而知如何坚固了。就算是江东数万大军来攻,张贵也相信能守个一年半载。
这一刻,张贵虽然沉稳,自信。但是心中却是心潮澎湃。
当年跟随刘封,他还是被逼迫的。现在想想,却是幸运无比。刘封一步步的走到了现在的地步,握有江夏三郡。
他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如今,刘封要再取三郡,成就王霸之业。
与那江东一样,南面称孤。坐镇一方。
这是机缘,天大的机缘。将军去后,不管谁来九江。都休想从我手中夺走一座城池。
张贵握紧了拳头,双目中凌厉之色闪烁。
黄忠,一带神将。自从射杀黄祖之后,黄忠就淡出了江夏。他不像甘宁一样依旧活跃,攻打江陵,攻打宛城,攻打江东都有参加。
但是黄忠的作用却无人能够忽视。正因为有了他在九江,刘封的东面才能安稳。才能腾出手来,应付西北的诸多强敌。
此刻,黄忠身上穿着一件金黄色的甲胄,头上白发苍苍,但是面上却红光照耀,似中年男人。一双虎目,精光闪闪。
气血旺盛,年老不衰。
听见张贵的保证,黄忠抬头看了一眼。缓缓开口道:“两个月,可破桂阳,零陵。三个月应该可破五溪蛮兵了。”
“将军放心,末将必定不负所望。”张贵立刻举拳道,神色坚毅。
“先点齐兵马,等晚上悄然离去。”黄忠沉声道。
“诺。”张贵闻言立刻起身道。
张贵走后,黄忠目光闪动了一下。自语道:“桂阳,零陵。昔日为刘荆州镇守长沙,没想到,今日却要攻下这两座城池。”
叹了一口气,但是黄忠脸上却并不后悔。
虽然刘表用他,但并不是重用,谈不上知遇之恩。而且刘表现在已经亡故多时了。
相比于刘表,刘封先是挽救了他独子的性命。交给了他一万五千大军的指挥权。使得他晚年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眼中光芒一闪,黄忠对着门外大喊道:“叙儿,为为父取甲胄来。“
“诺。”门外响起了一声少年人的嗓音。片刻后,一个年轻人手持一张乌黑的弓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粗壮的军士,抬着一个大箱子。
这少年很是精壮,肤色略黑。看起来与普通的士卒没什么区别,唯有一双眼神很是精亮。
赫然就是当年那个胆敢射杀刘封的莽撞少年,黄叙。
现如今,黄叙身上早已经没了少年人的冲动,有的只是沉稳。身体的好转,使得黄叙的性格也定了下来。
黄忠欣慰的看了一眼黄叙,道:“此战你也跟着,沙场上磨砺一番。”
黄忠有鉴于子嗣单薄,黄叙的身体也已经好转,就为黄叙讨了媳妇,纳了几房妻妾。
有几个已经有了身孕。
现在在把儿子带去外身边磨砺,黄忠也放心。玉不雕,不成器啊。
“诺。”黄叙道,身体微微颤抖。
少年人初涉沙场,很是激动。
见黄叙的神情,黄忠满意一闪而逝。此子,当不凡。
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曹操欢庆
第三百八十四章曹操欢庆(第二更)
江夏,长沙,九江,刘封花费了无数的精力,把这三郡经营成了铁通一块。
外边的强敌,如刘表已死。荆楚当权的是蔡瑁,蒯越。蔡瑁是刘封的岳父,威胁几乎没有。
江东。孙权已经被刘封打残,还失去了柴桑四城。目前天灾之后的各种动荡,还在继续。
虚弱以极。
更南方的交州,更是温顺的似兔子。
最大的敌人曹操,北方公孙康,袁熙,袁尚,乌桓等势力肆虐,虽然派遣大将张辽驻扎在幽州,但也只能做到镇压,而不能做到铲除。
南方另一个强将曹仁,被刘封以火牛阵俘虏。消灭了二万精锐,失去了几十万的百姓。
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现在只遗留宛城徐晃,以强将勉强震慑一方。
江夏,刘封当初取这地方的时候就知道看似杀机弥漫,其实三方势力互相牵扯,另有生路。
现如今,才是真正的脱困而出。四周无强敌。
很多人也都认为,若不是曹操亲自南下,刘封经营起来的铁桶江山肯定稳固如泰山。
但是这一次,却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小小司马懿,虽然名声不凡,但却初出茅庐,是个沙场雏儿。但却有能力使得刘封的铁桶江山,天翻地覆。
十万大军,三路伐刘。
蛮兵,郡兵,别部精锐。
这三路大军形成的杀机,到底能不能覆灭刘封?很多人都在心中猜测。
但是有些人并不认为一个小小的司马懿就能撼动刘封的三郡之地。比如说曹操。
与司马懿一样,曹操的性格冷静到了极点,知道司马懿这计策目的是为了拖刘封一年半载,并无消灭刘封的意思。
也没实力,没条件。
现在场面上看,三路十万大军讨伐刘封,看似气势汹汹。其实是外强中干,一个粮草的问题,就难倒了这十万大军。
另外,郡兵,蛮兵的战斗力,曹操也不敢有丝毫的侥幸。
反观刘封那边,粮草充足,兵将齐全。虽然暂时处在弱处,但是持久力极强。所以,越拖,这场战争就会越来越倒向刘封。
曹操虽然不认为司马懿能成功颠覆刘封,但是不代表他不高兴。相反,他很高兴。
眼见刘封越来越强盛,依靠天灾,甚至可以乘势攻打荆南三郡,让势力再次腾飞。
曹操感觉到的危机感就越来越大。所以,才有了司马懿的南下。
本来以为能拖住刘封一点脚步已经不错了,没想到司马懿做的居然这么好。呵呵,也不是,一是能力出众,二也是时机不错。
五溪蛮族入侵。
此二若是缺一,就不能造成这次的杀局了。
运气啊,运气。
老夫我运气不佳,北方宵小之患居然不能扫平,反而越来越大,不得已派遣张辽去镇守幽州。
你刘封的运气也不怎么样,正所谓天灾人祸。司马懿一个推手,就成了现在这副局面。
铁桶的江山,也能撼动。
此刻,丞相府大厅内,曹操举行小宴。
出息的不是谋臣就是宿将。刚接到消息,曹操就开始庆贺了。
与诸臣共醉,坐看刘封焦头烂额。
想着,曹操微微一笑,举杯饮酒。
曹操灿然的笑容,自然是引起了诸臣的注意。他们当然知道曹操为什么心情好。
“主公,如今刘封焦头烂额,江东孙权也是虚弱以极。而荆楚蔡瑁等人更是碌碌之辈。南方再无强敌。实在是可喜可贺。”陈群微微一笑,举杯道。
陈氏乃是士大夫世家,族人中不是名士就是名臣,乃是颍川俊杰。
此刻,举杯恭贺,大家风度尽显。这小小的拍马屁,从陈群的口中说出,却很是自然,得体。
曹操再次举杯,与陈群共饮了一杯。
青铜酒杯刚放下,那边程昱就笑道:“我说这次最让人欢喜的并不是南方无强敌。”
程昱性格虽然刚戾,但是面相不凡,很有气度。
“喔,还有何事,更加让人欢喜的?”陈群惊奇道。
“长文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强敌皆去,余者不过孙权,刘封可虑。如今孙权有大难,刘封扫平十万大军,起码一年。这一年内,必定也是筋疲力尽。只要明公养精蓄锐,待明年冬天出兵南下,既可以扫平南方,到时候,整兵备马,向西攻克雍凉,继而南下汉中,取益州,天下可定。还有何事比这件事更加让人欢喜的呢?”一旁,有人赞成陈群道。
“是极,是极。自黄巾之乱以后,天下群雄并起,割据称王者不计其数,如今明公以盖世雄姿,横扫八荒,使得天下一统,立不世功勋。还有何事,比此时更加让人欢喜?”又一个人赞同道。
这些都是马屁,也是事实。而且还是由一众士大夫说出来的事实。
曹操的心中更加的舒畅,脸上的笑容更甚。
在心中已经预见到,此战刘封必定元气大伤,一年后他亲自统领大军南下,横扫蔡瑁,刘封,孙权等宵小的气焰了。
所向披靡啊。
只是,曹操的心忽然痛了一下。曹仁啊,他最仰仗的族弟,却是被刘封给俘虏了去。
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曹操的笑容立刻有些僵硬,还好曹操的反应极快,立刻恢复了笑容。外人看不出,曹操心中痛了一下。
“呵呵,几位所言不错。天底下,又有什么比之横扫天下,一统纷乱的功勋呢?但是明公扫平天下,是仰仗何处?人才,明公求贤若渴,招募天下俊杰,才有如今盛况。而如今司马懿以一己之力,就能搅动南方风云,使得刘封陷入困境。此子,乃是大才啊。比之横扫六合,不是更加让人欣喜?”程昱微微一笑,道。
文臣,将才,江山。
这是争霸天下必须要存在的。没有人才,就没有江山。而没有江山,就没有文人。这两种,谁轻谁重,很难说的清楚。
程昱把司马懿这个大人才,与天下一统的功绩相提并论。并没有突兀之处。
表现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良好性格嘛。
“哈哈,仲德所言,倒真是有几分道理。”顿时,大厅内众人纷纷附和。
都觉得颜面有光,程昱说曹操重视人才,也就是等于说在座的都是贤才。没人会反对的。
“哈哈哈,仲德所言甚是。司马仲达此人有大能,孤得之心中欢喜。比之,江东,江夏乱,更加欢喜。”曹操哈哈一笑,道。
“当举杯痛饮,以贺我大汉又得以贤才。祝这位贤才让刘封焦头烂额。”曹操举杯,笑道。
“呵呵,该庆,该庆。”
“是极,是极。”在场众人纷纷附和,举杯与曹操痛饮。
已经没有人把刘封放在眼里了,曹操的本部精锐,那征战天下的精锐没动,但江夏四方却已经杀机四伏,刘封危在旦夕了。
若是司马懿计谋还没有用出的时候,那刘封还有几分分量。那么现在只能说是一团稀泥。
捏在手上成为圆的就是圆的,成方的就是方的。毫无威胁。
古人语,弹冠相庆。
不正是这个时候吗?
哈哈哈。
在场众人,除了荀攸,贾诩这两个或天生不会笑,木讷。以及喜怒不形于色,能做到不动声色以外。
包括程昱,陈群,荀彧,于禁等一系列重臣,重将都是面露笑容。
曹操统一天下,横扫黄巾之后的纷乱。其功可以与秦始皇,汉高祖相提并论了。到时候,在座的无一不是史书留名之辈。
这些人不是将军,就是侯爵。如今功成名就,要权势,有权势。要名声,有名声。世俗种种对他们的吸引力的都已经大减。
唯有那史书留名,还有着无上的吸引力。
因为那代表着不朽。就算数千年后,成了黄土一堆。他们的名字,还会记载在史书中,供后人瞻仰。
而要论史书留名,在座的恐怕还是以曹操首当其冲。
因此,在座之人,都是笑容满面,心中期待刘封是如何焦头烂额的。
………………。
新野。
刘备以徐庶,赵云,魏延换取粮食的事情,虽然做的很隐蔽。但是经过数月的遮掩后,还是有一些流言流语散播了出来。
再加上天灾之后,城池以东划给了许田,由许田以刘封的名义,在城外放量。使得新野的民心,有些偏向刘封。
重重打击,使得新野这一座城池,摇摇欲坠。
现在只靠着刘备残余的威望在支撑着,若是在发生什么意外,可能就分崩离即了。
本来一个欣欣向荣的势力,变成了死气沉沉。刘备心中已经不止是恨那么简单了。
要不是因为心中对于王霸之业还有一些期待,刘备恐怕已经被气死了。
但是峰回路转,本死气沉沉的新野,因为一道消息,变得有些波澜了。
至少刘备很高兴。
“十万大军讨伐江夏三郡,刘封必定势力大损,荆南的势力,兵力也会有所折损。越是混乱,消弱,主公越是有机可趁。”
书房中,廖立微微一笑道。
心下很是兴奋,机会,这是机会啊。只要刘封在这里摔一个跟头,刘备就能乘机而起。
拥有荆楚的希望大增。
现在徐庶走了,诸葛亮又比较沉寂。他不就成了荆楚第一臣了?
廖立很兴奋。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孙权,刘备无力参战
第三百八十五章孙权,刘备无力参战(第三更)
廖立心下兴奋,刘备则是很高兴。
自从吃了刘封这么多次亏以后,刘备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刘封吃瘪。
这固然有私心作祟,但也有雄心。
只有刘封这个势力弱小了,覆灭了,他才有几分机会据有荆州啊。
现在司马懿弄出了一个十万大军讨伐江夏的杀局,刘备岂能不欢喜?
不管是于公于私,都要欢喜啊。
只是经过无数次风浪以后,刘备的城府更深了,越发的喜怒不形于色。心中欢喜,但是脸上却是古井无波。
“江夏危难,我心甚佳。”刘备只是微微一笑,回应了廖立一句。
随即,刘备把目光投向了诸葛亮。
书房中,除了刘备,以及廖立以外,就只有诸葛亮了。
与廖立的活跃不同,最近诸葛亮有一些沉寂,似乎雄心不在了。
这让刘备感到有一些不安,因为他的计划都是诸葛亮制定的,当初因为鼎足论,刘备才下定决心赶走刘封,疏远徐庶。
而现在诸葛亮却似乎已经离心了。
刘备觉得,应该唤醒诸葛亮的雄心,一起并肩作战,立下王霸之业。
“如今南方皆弱,局势诡秘。不知孔明意下如何?”刘备开口道。
见刘备开口问诸葛亮,廖立心下有些不悦,但是强忍住了,没有出口,只是冷笑着看着诸葛亮。
他本以为徐庶一去,剩下的大敌只有诸葛亮一人。没想到诸葛亮还比较重情义,居然沉寂了。
有些疏远刘备。
现如今,与刘备的关系很差了。再无威胁可言。他能说出什么好话?
似乎是察觉到了廖立的目光,诸葛亮抬起头看了一眼,眼中深处怒火一闪而逝。
诸葛亮会愤怒,这是很少的事情。诸葛亮天生冷静,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当他愤怒的时候,可想而知是发生了何等的事情。
徐庶,赵云,魏延刚离开,粮食就到了。再加上最近的流言,诸葛亮怎么会猜不出来,刘备是卖掉了臣下啊。
不管徐庶有什么不对,赵云是不是忠心,魏延是不是无能。这三个人始终都没有离去。
而刘备把他们卖了,就是不对。
而且诸葛亮敢肯定,唆使刘备这么干的,肯定是廖立。
这个小人。以诸葛亮的涵养,也忍不住在心中大骂了一声。
“主簿大人所言甚是。此战刘封必定元气大伤。南方一带,再无强者,主公可以乘势而起。”本来不想说话,但是见廖立这个眼神,诸葛亮开口了。
也是吉利话。
“呵呵,如今天下局势已经明了,刘封等必然衰败。”廖立不想诸葛亮居然开口了,说的还是正面话。
心中很是惊讶,这家伙往日的时候不是很喜欢谏言吗。
惊讶的同时,廖立觉得诸葛亮还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必须铲除,于是假笑道。
暗讽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结局,诸葛亮的话是废话。
“局势虽然明了,但是乘胜而起的,只能是盖世强者,非是人雄不能成势。正因为局势明了,主公成势才显珍贵。”诸葛亮微微一笑道。
这些年,刘备因为处处打击,有些喜欢听软话。廖立这个人又有能力,刘备才留下来的。
但是现在,诸葛亮与廖立针锋相对,都报喜不报忧。刘备心下一沉,有些不好的预感。
要是左右谋臣互相斗,他还能成事吗?
这么一想,刘备对于南方传出,十万大军讨伐江夏这件事的欣喜也暗淡了下来。看着这左右重臣,头疼不已。
真是怀念昔日君臣和睦的时候啊,可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刘备的眼中少有的黯然一闪而逝。或许,他真的做错了?不应该把徐庶,赵云,魏延个卖掉。
这一刻,刘备心中升起了后悔。
一丝喜悦都没了。
……………………。。
天灾的时候,洪涝几乎淹没了整个江东,大地成了大海,山脉成了小岛。如今洪水退走。
但是却留下了满目疮痍。
曾经暴发过小范围的瘟疫。还有就是粮食派送极为困难,赈灾的时候,只能用以米粥。
百姓们一个个面色蜡黄,有营养不良之色。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痛苦的事情。江东的子弟兵们,又一次出征山越了。
这一次不是山越暴*,前去平叛。而是主动找那些深山老林里边的山越人麻烦。
这是让所有江东人心痛的事情。
六十万的山越人,换取粮食。如今只交给了江夏四十余万,还有十余万的山越人需要靠征战,靠子弟兵流血征战,才能凑齐。
胜利的果实让别人给摘取就已经够让人辛酸的了。孙权还得主动把果实交给刘封。这是更让人辛酸的事情。
这些日子,孙权每日看的公文都是,哪地的百姓吃不饱,县令求粮食支援。就是江东诸将,在山林中遭遇了山越人的顽强阻击。
兵丁损失不小。
从旱灾开始,洪灾,瘟疫,饥荒,精兵的不断死亡。
就像是一系列的诅咒,让孙权整个人憔悴了许多。
但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孙权看到了,看到了五溪蛮族五万雄兵,以及三郡三万大军讨伐刘封的消息。
“哈哈哈哈。”书房中,传出了孙权极为畅快的笑容。
声音中充满了畅快,愉悦。那是压仰已久,忽然高潮了的畅快感。从侧面证明,这一段日子,孙权过的日子是如何的压仰,如何的惨不忍睹。
书房中,除了畅快大笑的孙权以外。还有鲁肃,以及张昭。
鲁肃与孙权一样,整日帮忙处理各地事务,心情奇差,几乎与孙权有的一拼。今日听到刘封遭遇困境的消息后,也是展露了笑容。
三次出使江夏,让鲁肃对江夏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感了。这笑容中的幸灾乐祸虽然不像孙权一般露骨,但也显示了出来。
从幸灾乐祸的笑容看,可见鲁肃的心情可见一二了。
相比起鲁肃来,张昭就要矜持许多了。
张昭乃是江东的大总管,各种事务,都要直接或间接经过张昭的手。对于江东的灾难,张昭也是焦头烂额。
但是从私人感情上,张昭对于刘封却是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恶感。
因此,张昭只是微微一笑,附和孙权的喜悦。
孙权的笑声,如同高潮之后的一泄如注。响了不少的时间。许久后,才缓缓的收起了笑声。
恢复了一些冷静之后,孙权迫不及待的问道:“子敬,如今刘封的根基已经稳固,这么多的兵马讨伐江夏,恐怕也只能给刘封造成麻烦,而不能撼动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