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一早,早已做好出征一切准备的蒙山军骑兵连在唐绍仪陪同下便向邹县开进。上午,由鲁山率领的驻张前村第一营叶延冰部随即出发,前往邹县接收服装粮弹给养。
真是雷厉风行。
第三十一节出征一
率领前锋营出发的鲁山没有骑马,而是步行走在打头的一连队首,由唐绍仪陪同,带领骑兵连先行出发的宁时俊已经望不见踪影。一连已经离开了张前庄,朝后望望,押后的三连还没有出村子,更南面的赵家楼是看也看不见了。
在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驻扎了近一年,鲁山第一次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没想到他跟着龙谦到了张前庄检查最先整编完成做好出征准备的一营,却失去了再回赵家楼看上一眼心上人的机会。
那里,有一个他喜欢上的女孩子。
根据地的几个村子,鲁山驻扎最长的不是郑家庄,而是赵家楼。很长一段时间里,龙谦将应付根据地南面的重任交给了他。防备官军从南面的进袭,赵家楼是最佳的支撑点。
那个女孩叫李文秀,一个江湖郎中的女儿。
零零碎碎地加起来,鲁山至少在李郎中的家里住了一个月。李郎中开始不愿意,后来还是和郑浩然、程富贵一样加入了蒙山军,成为了医护所的医生。不仅他加入了蒙山军,而且他的独女,跟着他学艺的李文秀也加入了医护所。李郎中不懂外科,更不敢去做血淋淋的手术,但他的方子开的好,望闻问切的手段在人才匮乏的医护所算是一流。
久之,李郎中便和鲁山熟悉了。话题也就从对让李郎中佩服无已的外科手术到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李郎中见识了“西医”的手段。但还是不完全承认西医好过中医。自己这点道行,比起逝去的先父差远了,绝不能说中医不管用。但在事实面前,李郎中承认,西医那些看不上眼的手段,对于治理枪伤刀伤,确有中医比不了的优势。
医护所甚至在家人的同意下做了一例让根据地众口相传的“剖腹产”,虽然孕妇疼得哇哇大叫,但真的将婴儿——一个大胖小子,从孕妇的肚子里取了出来。而孕妇竟然没死。她就是赵家楼人。丈夫几代单传,偏偏遇上难产,找来的产婆束手无策。龙司令下令黄玉亲自操刀,干出了这件让赵家楼乃至根据地目瞪口呆的事情。
原来还可以这样生产﹍﹍
李郎中跟鲁山说起这件事。鲁山笑着说。俺们司令是下凡的星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他说行。那就一定行。说这句话时,李文秀也在场,深表同意。“真是哎,龙司令怎么知道的那么多呢?看来出过洋的人就是了不得。”
鲁山心想,大卫那小子倒是在美国长大的,他都承认司令知道的,他连听都没听过。留洋?洋人也比不上俺们司令。
那些逝去的往事一幕幕回放在鲁山脑海,原先不觉得,现在却感到无比亲切。尤其是李文秀的一颦一笑,让鲁山思念不已。
要是来得及跟她打个招呼就好了。稳步开进的鲁山怅怅地想。
结束元庄之战的三个月,是蒙山军喜事不断的三个月。虽然训练紧张,各项事情排的满满的,但还是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喜事。蒙山军一连办了七场婚礼,五场是士兵的,两个是军官的,后勤科副科长伍烈和七连长盛光先后成了亲,憨厚少言的武烈取了郑家庄一个村姑,盛光则不顾议论娶了出身不那么好的黄玉。
盛光的手术是黄玉做的,手术后的照顾也多由黄玉料理。盛光说,人不能不知恩图报,黄玉救了俺一条命,俺愿意娶她做老婆。龙谦在参加盛光婚礼前下令,谁都不准提黄玉之前的事!谁敢那样做,不是打盛光夫妻的脸,是扇我龙谦的脸。蒙山军所有军官都参加了刚伤愈走出医护所的盛光的婚礼,很热闹,很温馨,在龙谦亲自向新人敬酒说了一大篇祝福的话,黄玉竟然感动的嚎啕大哭,站立不住,被孙娟和张红草扶着提前离开了婚礼的现场﹍﹍
那天,李文秀也在现场。事后,她对鲁山说,难怪你们服龙司令,他真是个好男人。
那个好男人被人盯上啦,鲁山想起了泼辣的陈淑。女孩子明确地对男人表示好感,总是找机会凑到那个人跟前,简直要了陈庄主的命。但弟兄们不讨厌陈淑,那是个好女孩,不过是性子泼辣点罢了。弟兄们私下聊过此事,公推自己和明远将此事挑开。当然,他俩只能先和龙谦讲,龙谦却拒绝了。理由站不住脚,兵凶战危?弟兄们哪个不是干着将脑袋别在裤带上玩命的差事?担心耽误人家?更是扯淡。正是因为玩命,才要讨个媳妇传宗接代嘛。何况,龙谦不是极力促成手下兄弟的婚事吗?为什么他愿意?
宁时俊那小子不愧是干参谋长的,肚子里的肠子比自己多几道弯弯,悄悄对自己说,司令天下大才,岂能看得上一个村姑?不过,这话可别传到陈庄主耳朵里。笑话,俺鲁山会像娘儿们一样乱嚼舌头吗?不过,如果是真的,司令这事不对,陈淑是个村姑,但是个有文化的村姑,周遭十里八村,哪个比得上?不就是长的黑了点吗?再说了,山里的女娃子,有几个白净的?嗯,李文秀就挺白净﹍﹍
也就是那以后不久,鲁山发现他爱上李文秀了。
爱,这个词很传神。是龙司令说出的,爱情嘛,就是这样。鲁山,既然你喜欢,就要发起进攻!就像你在战场上那样,进攻!将小李姑娘攻克!不过,要懂得策略,不能傻乎乎的用拼刺刀的方法,哈哈﹍﹍
龙谦爽朗的笑声宛如昨日。
如果俺活着回来,一定向李郎中提亲!鲁山抬起头,加快了步伐。
跟随二连开进的一营长叶延冰一样没有骑马,尽管营长以上军官都配备了乘马。一般情况下。军官行军不乘马,将乘马让给伤号病号是蒙山军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龙谦带头这样做,下面自然有样学样。跟随龙谦久了,叶延冰真的理解龙谦为什么这样做,那就是消除士兵的不满,保持部队的士气。别说,真是管用,只要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跟部队一起训练,一起行军。士兵们的士气就高昂。怨气就少。
三连是新编的连队,老三连的历史也不长,但这次被司令部留在了根据地,作为留守部队的主力。新编连就承继了老连队的番号。新三连的连长是古小林。曾担任过龙谦的护兵。后来到情报科干了一段。不适应那份工作,就回到了步兵连当了排长,在元庄山道伏击战立了功。战后进入龙谦主办的军官短训班学习了一个月,担任了副连长、新兵连长,这次终于成为了正规连队的连长。
叶延冰之所以跟随三连走,也是对这个新连队不那么放心。这回不是训练了,而是战斗行军,谁知道邹县有什么情况呢?谁知道官军会不会发难呢?部队已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原先是准备打过去的,现在好了,协议达成了,官军会敞开口子让部队过去,还会给服装,枪支,以及弹药。枪支还好,弹药却是宝贝。龙司令坚持要求训练用实弹,子弹消耗大,不打仗,就是纯消耗。这次还要给留守的部队留下足够的子弹,反而让出征的主力弹药不足。龙司令说邹县官军会给部队补充弹药,尽管对龙谦越发服气,但对于这条消息,叶延冰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好在骑兵连已经上去了,成不成很快就有消息了。
悠扬的军号声传来,那是带队的鲁山副司令下达休息命令。长途行军,蒙山军有着严格的规矩,定时休息,休息分小休息和大休息,每次休息多长时间,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由带队的最高首长确定休息的时间和类别。因为鲁山随一营开拔,所以,命令由鲁山下达。
随着号音,正在大步开进的部队立即停了下来,以连为单位,就地坐下休息。
跟随蒙山军行军的还有徐世昌派出的一个随从,叫张伯村,是徐世昌的手下参谋官。徐世昌将其派出,跟随先行开拔的的一营步行前往邹县,也有顺带考察蒙山军的意思在内。
张伯村是有马匹的,他就是骑马来的嘛。不过,他从张前村出发,也跟蒙山军的军官一样,将马匹牵在手里,步行开进。他既好奇那些明明有马而不骑的军官,有意跟他们比一比。也是因为昨日长途奔波,人和马都累坏了,需要让马儿缓口气。马儿这东西其实挺娇贵,连续的驱驰,甚至能要了它的命。而他自己,两股间也磨破了,不想骑马,走路反而舒服些。
行军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标准之一。张伯村身为新军的参谋官,是懂得长途行军的难处的。蒙山军这个前锋营早饭后整队出发,速度就让他吃惊,三个步连,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便出了村子。而一路前进,一口气走了大半个时辰,估算距离已经走出了十五里左右了,也可能是双股受伤,张伯村都有些跟不上了,而他看到的部队,依然保持着整齐的行军队列,没有喧哗,更没有掉队,只有沙沙的脚步声传来。
好在号音响起,部队停下了脚步,张伯村问那位姓杜的副营长,杜三立告诉他这是休息号,可以休息十分钟。
张伯村惊讶这帮人竟然用了西洋计时。而接下来看到的,就令他更为吃惊了:士兵们席地而坐,一部分人拿出了挎包里的碗,背着皮质水袋的班长为每个士兵碗里倒了半碗水。大部分士兵都脱掉鞋子倒去因走路灌入鞋子里的尘土,有的重新打了绑腿,动作都很快,整个过程寂静无声,如果在晚上,几乎发现不了大道上有数百士兵。
真是一支强军啊。难怪连王士珍大人都败在了他们手上。
一连长熊勋喝了半碗水,将黑瓷碗塞回挎包,找个机会,将心里的疑问对鲁山提了出来,“你说,咱们主力走了,家里就留了一个营,大半是新兵。狗日的袁世凯不守信怎么办?”
昨晚龙谦亲自为一营排长以上军官做了动员,再次讲了此番出征的重大意义。这样的会至少开过三次了,但熊勋还是有些不踏实。打洋鬼子没问题,但自己的老窝真的安全吗?
“不要担心。”鲁山拍拍熊勋的肩膀,“司令岂能想不到这点?筹划这件事很久了。俺不知道司令怎么得知北京那边的情况,估计是江云那个鬼机灵传回的消息,一切都在司令的预料中。司令可是跟俺说了,别怕袁世凯捣鬼,至少在这一仗没打完前,姓袁的不敢乱动。倒不是因为咱们手里扣着那个姓王的,而是他怕咱们在战场上使坏。要知道咱们这次是以袁世凯部队的身份出现的。出了岔子,朝廷不找他的晦气?”
其实这点,鲁山也没把握。不过,既然司令说没事,那就没事。手里说官府会来找咱们求和的,这不,赶着拨的,来的一个比一个官大。
鲁山看看手表——一样是缴获来的,“时间到了,吹号吧。”
激昂的军号响起,官兵们爬起来,略微整队,继续前进了。
ps:昨天小区网络出了问题,找地方先发一节,欠的会补上,致歉!
第三十二节出征二
龙谦与周毅送走一营,准备和徐世昌、王士珍一同返回郑家庄。主力已集结于郑家庄,按照计划,主力在今日下午就会离开根据地,踏上征程。
周毅从祠堂里出来,看到跟着他们来到张前庄的警卫一排(骑兵排)已经在祠堂外整好了队,他的战马由警卫员牵着,正在等他。战马不安地打着响鼻,在泥地上刨着蹄子。周毅上前,抚摸着战马,马儿伸出舌头,去添他的手掌。
连着做出征前的准备,虽然有条不紊,但几乎所有人都对这次远征心存疑虑。官府如果不承认蒙山军?我们是不是要打邹县乃至兖州?邹县驻守着一个营的官军,打开不在话下。但兖州就难的多,掌握的情况是,曹锟就驻守那里,至少三个营。
周毅既认为龙谦不会那么愚蠢地去打邹县和兖州,又不相信官府会来谈判。谁知道就他妈的这么快,官府说来就来,一个晚上就谈妥了招安的条件,除了武器,特别是炮弹方面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其他的,那个姓徐的竟然全部答应了。
真他妈的邪气!
周毅内心比较纠结,从本意上他是不赞同招安的。跟他存了一样心思的人不少,比如冯仑,比如封国柱。再下级的军官就更多了,就是一向绝对服从龙谦的王明远,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情愿。
他们这些人,跟宁时俊、石大寿们不同,更别说司徒均那个新进的红人了。他们出身贫苦。都仇恨朝廷,仇恨官军,不愿意接受招安。又不是打不过,经过三个月的补充、整顿和训练,现在的蒙山军比迎战春天官军发起的三路围攻时更为强大了,为什么要投降?为什么要替袁世凯那个狗官跑到天津去卖命?龙谦总说这一仗关系到蒙山军的前途,周毅看不出前途在哪里。都说洋人厉害,至少比袁世凯的兵厉害,那么,蒙山军远征京津。伤亡肯定比应付三路围攻要大。又远离根据地,这仗是好打的吗?如果伤筋动骨了,还有什么前途?
但这些疑问他不能公开讲出来。他是副司令,蒙山军的二把手。位子在鲁山和宁时俊之上。他不能公开唱龙谦的反调。再说。跟着龙谦蒙山整军。打开郑家庄,部队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比起当初的蒙山寨。兵力多了,武器更是一水儿的洋枪,战力就更不要说了,估计用现在一个营就可以轻松打下孙大当家的蒙山寨了。之前哪知道什么迂回,奔袭,伏击,弹性防御呢?现在这些基本的战术,已经通过实战和军官短训班全部掌握了,甚至还有了炮兵!这些变化主要是龙谦带来的,他必须承认。正是因为这些,龙谦在军中树立了绝对的权威,特别是在士兵们中间。
最近半个月,龙谦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做军官们的思想工作上。这个词也是龙谦带来的,大小会议不断召开,反复讲了京畿的形势和洋人侵略咱国家的危害。讲了部队接受朝廷招安(龙谦一直避免使用这个词,而是用与朝廷合作)的好处。他断定,如果不利用这次机会,袁世凯一定会在京畿战事结束后展开对蒙山军的强攻,根据地将被摧毁,最好的结局就是转移。可是,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受到官军的围追堵截,再没有时间建立新的根据地了。死守郑家庄?统计数据摆在那里,根据地参军的青年快上千了!还有多少青壮可供我们招募?还考不考虑乡亲们今后的生活?
这些道理都是对的。周毅承认。但他还是不愿意接受眼前的现实。
其实,周毅因为娶了郑婵,隐隐的,对于接受招安,还是有几分期盼的。温氏——他事实上的丈母娘听说部队将要被招安,便喜不自胜。肚子已经凸起来的郑婵更是喜笑颜开,王月蝉那个妖精也高兴的很,几次向他打听内幕。他哪里有什么内幕?内幕都在龙谦肚子里呢。周毅理解温氏、郑婵以及王月蝉的心情,他身处其中,不能不受她们的影响。
周毅想到了妻子肚子里的孩子,对于出征的渴望就淡了许多。提着脑袋玩了这么多年的命,安定平和的生活显然更有意义。如果郑婵生个男孩,老周家也算有后了。所以,周毅希望自己留下来主持根据地的事务,不去出征。但龙谦决定自己跟随主力走,将守卫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了封国柱、宋晋国和邓清华三人。显然,依靠封国柱和邓清华打仗,依靠老宋看家。封国柱是龙谦的亲信,最大的特点是听话,绝不违背命令,但打仗的本领,别说比鲁山,便是比冯仑和叶延冰,他怕是也不如。难道龙谦就不怕袁世凯翻脸抄自己的老窝?于是他在会上提出,是不是让鲁山留下来主持大局?鲁山打仗的本领,比不上司令你,但比俺们这些人强的多。
龙谦没有采纳,说此次勤王,对战洋人,正要用鲁山的机灵和勇猛呢。放心,袁世凯不答应咱的条件,咱就不走了呢。
这是胡说!朝廷那边没有动静,自己这边已经日日折腾,不就是为了出征吗?周毅想通了龙谦的心思,这是一件讨好朝廷的事,办好了,他的功名富贵都有了,难怪他如此的着急。至于消息的来源——鲁南距京畿,隔着几百里地呢,他怎么会晓得京畿发生的事?他又没有千里眼,一定是走了几个月的江云送回来的消息。
周毅在这边瞎想,龙谦过来,竟然没有察觉。
“周兄,”龙谦低声说,“我想了半夜,你还是留下吧。家里不能没有个主心骨。靠国柱一人,我有些不放心。你留下,让国柱和老宋做你的副手。我们走后,你不要管什么协议。不要明着扩军,但要训练民兵,就是咱们之前商议的那样,不穿军装,但要组织起来,训练他们。邹县领到银两后,我会将其中的大部分送回来,你的任务一是守卫好根据地,二是训练至少一个营的民兵,三是帮助村子发展生产。百姓们日子好了。就不会变心,会永远向着咱们。”
“这?”周毅愕然。
“就这么定了。郑婵身子重了,你留下。”龙谦用力握住周毅的手,“等着我的消息。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主力一定回来,到时候,咱们就建立团一级的编制。至少编两个团。五千人,那时候,谁也不敢小瞧咱蒙山军了。”看到徐世昌和王士珍相跟着过来,龙谦便住了口,只是用力握着周毅的手摇了摇。
“徐大人,王大人,咱们这就去郑家庄吧。”龙谦笑眯眯地说。
“好,好,”徐世昌满脸堆笑,“贵部如此神速,定能一战成名。”早晨徐世昌是看到了蒙山军那个步营集合和出发的,因为是夏天,士兵们身上的装束不多,但久在军旅的徐世昌还是断定他们早已做好了远征的准备,而从那个营的集合速度来看,的确是精兵,一切有条不紊,一切都在静默中进行,除了号音和长官最简短的口令,再没有别的声音。
这估计是龙谦手下最厉害的一个营,难怪选来做示范,也算是给我下马威吧。徐世昌对此作出了判断。
“多谢徐大人吉言。”龙谦微笑着说。
几个人翻身上马,在二十几名骑兵的卫护下朝着郑家庄驶去。
“慰亭竟然在此人身上吃了诺大的亏!”徐世昌落后龙谦半个身位,一直从侧面看着跑在他前面的龙谦,心里叹道,“竟然如此年轻,”昨晚的接风宴上,徐世昌问了龙谦的年纪,愕然地知悉他竟然是光绪元年生人,算算今年不过二十六岁。
“庄稼长势不错啊?”徐世昌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玉米,感叹了一声。
“那是因为他们挖渠引来了河水,还利用地形修了一个小水库之故。”回话的是王士珍,他在心里叹息一声,庄稼长的好,说起来还是他那些被俘的官兵的功劳,两个多月来,没少干这挖渠引水的劳力活。本是利民之事,却说不出口,上千人被人家在战场上捉了来,充当这免费的劳力﹍﹍
“都说鲁西南一带多种植鸦片,可我没看到一株啊?”徐世昌勒缰绳,放慢了骑行速度,欣赏起两边的风景了。
“这也是龙标统的功绩了,”王士珍也换上了龙谦刚获得的官职,“在蒙山军的控制区域,没有一株鸦片,凡是种植鸦片的,都给毁了,还课以重罚甚至枪毙了几个鸦片贩子。”王士珍对于龙谦棘手禁毒,深表赞赏,“要是全省都这样就好了。小民愚钝,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种鸦片比种粮食赚钱嘛,却不去想那玩意是害人。至于贩卖者,该杀。”
“嗯,好,做的好。吾国就是被它害惨了。”徐世昌盯着龙谦,“龙标统之才,不局限于军务呀。”
“徐大人谬赞,龙某愧不敢当。这一带地瘠民贫,百姓的生活实在是太苦啦。只盼望有个好年景,为了能填饱肚子,不择手段。我们的百姓,实在是全世界最好的百姓了,如果龙某将来有机会能回到沂州,一定帮助百姓致富脱贫﹍﹍”
徐世昌还想说话,看见身旁的王士珍一扬马鞭,“菊人兄,前面就是郑家庄了。”
进得寨门,见街上停了二十来辆大车,身穿蒙山军灰布军服的军人们,正将一袋袋一箱箱的物件搬上车。看来蒙山军大队真的可以在今日便开拔了﹍﹍
“徐大人,昨晚我已传下军令,今日午饭后即可出发。”龙谦也挥挥马鞭,“兵贵神速,既然说打,那就早一些投放战场,不然就被动了。”
“正该如此。”徐世昌颔首道。
“龙司令,龙司令,”一个矮个子老头突然跑到路当间,拦住了马匹,“龙司令,你们真的要走了吗?”
“是老秦啊,”龙谦跳下马,“是的,朝廷已经承认我军了,我们这就出发,去北京跟洋鬼子干仗去。”
“你们走了,官府回来怎么办?郑经回来怎么办?是不是要将分给俺的地抢回去呀?龙司令,你可不能不管俺们呀。”老秦头后面,瞬时聚集了一堆的百姓,七嘴八舌地表示着对蒙山军出征的反对。
“乡亲们,不要担心。我给你们介绍,这位徐大人,是省城济南府来的大官,可比俺龙谦说话顶用。徐大人已经答应咱们了,就算咱蒙山军大队远征在外,官军也不会派一兵一卒进根据地。徐大人,您说是吧?”龙谦含笑道。
徐世昌此刻也只好跳下马来,他不习惯跟百姓们见面,除了在衙门问案,但此刻也只好说几句,“我是抚台袁大人派来招安蒙山军的,以后蒙山军就是朝廷的军队了,龙谦已经是标统。签署的协议,朝廷定会遵循。”
“看看,徐大人已经答应了嘛。乡亲们,何况咱蒙山军也不是全走。周副司令还会留在这里,部队也留下不少,请大家让开些,我还有好多事要处理。等过上几个月,我们就回来啦。”龙谦连连朝百姓们拱手致意,围在旁边的百姓们终于让开了路,“龙司令,俺们信不过朝廷,信得过你,你说话可要算数呀。”
“老秦头,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司令啥时候说话不算数了?龙司令说朝廷会跟咱讲和,这不就讲和了嘛。让开些,司令真的有急事。咱们大队,下午就要开拔了。好多事等着司令处理呢。”蒋存先大着嗓门喊道。
“周司令不去了吗?”王士珍转脸问周毅。
“嗯,他媳妇快要生产了,家里的事情,也要一个主事的。”龙谦替周毅回答。
一行人来到郑家大宅门口,见一排军官已经肃立迎接了,他们身后还有几位乡绅模样的人。龙谦对徐世昌说,“我来介绍下,先介绍徐大人吧。弟兄们,这位就是袁抚台派来的徐世昌徐大人,他是袁抚台的参谋长。昨日,徐大人已经与我军达成协议。朝廷正式收编我军为武卫右军勤王支队了。徐大人,这位叫王明远,蒙山军二营营长。嗯,冯仑,蒙山军三营营长,封国柱,蒙山军留守营营长,这位兄弟叫石大寿,原先也是新军出身,蒙山军四营营长。哦,这位陈超先生,是郑家庄毗邻的陈家崖庄主,这位是申无病申先生﹍﹍徐大人,咱们进去谈吧,这里便是龙某的司令部了。”
ps:补上昨日的。
第三十三节出征三
还是一片忙碌的情景。
“龙标统,看来徐某只好与你同行至济南了。不然,巡抚衙门发给沿途的文书也比不上你出兵的速度呀。”徐世昌感慨地说。他现在不怀疑龙谦出兵的诚意,但究竟是不是他说的四个营,还需要验证。不过,早上离开张前的那个营倒是货真价实的。
“这样最好。也免得生出误会来。徐大人是不是先歇息片刻,咱们再用午饭?”
徐世昌点点头,“也好。龙标统军务繁忙,我就不打扰了。聘卿,就到你那里坐坐?”一些事情,他需要跟王士珍好好聊聊。
“好吧,菊人兄请随我来。”王士珍带着徐世昌及他的随从,穿过主院,到他所居的偏院歇息谈话去了。龙谦并未派人跟随。
“既然大家都在这里,咱们就开个短会吧。待会儿让伙房将午饭送过来。”龙谦看主要的将领部下都在此处,招呼大家进了自己所住的屋子,他原先的通讯兵李三才被调入参谋科见习参谋,现在的通讯兼勤务叫卢广达,秋村子弟,军龄已有半年了。
“没关系,你继续收拾。”龙谦见小卢正在收拾自己的行装,“唔,那些书,就不要带了,留给陈庄主保管吧。”一年来龙谦倒是收集了不少书籍,大半是从郑经书房里找来的,其他的来源比较复杂。
“哦,”小卢开始将装入柳条箱子的书籍都取出来。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协议已经签署,宁参谋长、迟春先中午时分差不多可以赶至邹县。鲁山、叶延冰的一营已经出发,估计下午晚一些时候也可到邹县,接收第一批物资。除去军服军械外,拨付的银两留够去天津的,剩下的都送回来,多余的枪支弹药也会秘密运回来。这件事老宋你亲自办,你要去一趟邹县。别人我不太放心。”
“是。”宋晋国起立答应一声。
在正规的军议会议上,规矩已经立起来了。对于龙谦的命令,领受者需立正接受。
宋晋国的后勤科分了一半人跟随部队出发,跟着骑兵连先期开进探路的是军器组长连树鹏。这次他将负责主力远征的后勤事宜。
“跟周副司令合计了一下。决定留周副司令主持大计,国柱,老宋以及清华,你们三人要协助周副司令保卫、建设好根据地。”龙谦接着安排。
“是。”周毅、封国柱、宋晋国及邓清华起立。立正接受任务。尽管这个变化比较意外。
“主力远征。时间不好说。有可能走一两年。你们要和衷共济,大事讲原则,共同商议。小事讲团结。我们打拼下的这点家底。这块根据地,不能轻易丢了。我们不再扩张地盘,但也不让官军夺占。我估计京畿战事未了,袁世凯不会发兵进攻这里。等京畿战事已了,他也不敢了。但还是要做好战斗准备,能战方能言和。如果袁世凯背信弃义,坚决打!但要灵活,不要计较一村一寨的得失,歼灭他一两部,他就得退兵。另外,还要注意抱犊崮的人马,主力在此,他们是不敢动的,主力走了就说不准。”
“请司令放心,我们会应付好的。”周毅信心满满。
“继续扩军!不要理什么协议的规定。具体的办法,我已跟周副司令谈了。就是以民兵的方式,藏民于民。武器发下去,训练标准不降低。涉及到百姓们的组织问题,请陈先生、萧先生、申先生你们多操心,按照我们已经摸索的方式继续搞下去,将百姓组织起来,不再是一盘散沙,不仅可以应付军事问题,更主要的是应付灾荒年。手里有银子,还是要努力发展经济。根据地经济建设,以陈先生为首,部队要参与配合。军属、烈属尤其要关照,绝不能有一户一人受冻挨饿。”
“是。”几个人都起来答应。
自元庄之战后,龙谦下力气加强自治委员会的建设,像什么户口登记啦,巡逻啦,公田设置啦,义学设立啦,立了许多章程。一些实施了,一些还在讨论。
伙房送来烩菜,大块的炖肉,散着香气,还有酒。
“是我让厨房做的,总要给司令饯行﹍﹍”宋晋国看龙谦皱眉。
“部队呢?”
“一样。”
“酒不要上了。总有人控制不住,接下来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