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攻入城内的157团开始遇到阻力,日军再次展现了其特有的顽强,在29旅团一个大队的紧急增援下。18联队开始反击攻入突破口的华军。被围的日军并没有坐等覆灭。他们将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都改造为坚固的阵地,激烈而残酷的巷战开始了。最先突入的157团3营9连在一个小时内便损失了三个连长——连长阵亡后两任代理连长先后阵亡。
最激烈的战斗不在高密。也不在昌邑,而在胶州湾胶县以东。在德州战役中立下大功,建国前获得“德州团”参加了开国阅兵的17旅50团承受了沉重压力,日军新锐第10旅团集中兵力企图突破50团阵地,山东战役中最血腥的阵地阻击战爆发了。
第6师以善守出名,他们在构筑阵地方面有着独特的技巧,50团在青岛攻坚未曾出力,在青岛防御中被瞿鸿翔留作了总预备队。突破第9师团包围时50团作为先锋团跟第9师团血战两日,率先建立了与第1师的联系,然后便作为17旅的主力摆在了最关键的防御地段。“休战”以来50团拼命挖掘工事,建立了三道绵延相连的阵地,瞿鸿翔少将在视察50团阵地时曾疑惑地指出,你们这样搞,如果转入进攻岂不是大费周折?
从瞿鸿翔师长的这句问话中足以窥见50团阵地的坚固。
但就是这样坚固的阵地,在开战的第一日中午前,前两道阵地全部被攻破,第二线据守的2营6连撤不下来,淹没于日军进攻的洪流中,该连140余名官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17旅炮兵团在三小时内便打光了储备的弹药,团属迫击炮及突击炮全部因弹药告罄而哑火,轻重机关枪有三分之一因弹药或备用枪管而停止了啸叫,很多地段发生了短促而血腥的肉搏,双方士兵用刺刀,工兵铲搏斗,引爆手榴弹同归于尽的现象不胜枚举。17旅因担心日军主攻方向直到下午1时才将两个营的预备队调到了50团方向,得到援军的50团在下午1时50分发起了逆袭,一举夺回了二线阵地,粉碎了第10旅团的狂攻。
增援50团的51团1营营长萧建国少校事后对《国防报》战地记者回忆,“从未见过那么狭小的地域里聚集了那么多的尸体。景象让无数的新兵呕吐不止。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着,几乎填平了战壕。被炮火撕成一截截的铁丝网上布满了鬼子的尸体,不,其实都是碎肉,屠宰场?不,绝不能用屠宰场形容。当搬走战壕内的尸体后,鲜血将战壕底部变成了一片血浆,鞋子都拨不出来了。事后士兵们宁愿光着脚挨冻也不穿靴子了,都扔掉了。死了多少鬼子?哪里数得清!人头?完整的脑袋也不多了。哦,我们原先还在心里讥笑50团,白瞎了那面军旗了,上去才知道50团的兄弟们是怎么打的,俺们团长一直对50团不服气,这下子没话说了……”
“德州团”在九个小时的血战中付出了1700人的伤亡,其中战死544名。连排级军官伤亡率高达70%。团长洪大中上校哭着对瞿鸿翔师长喊,可惜了我的团,可惜了我的团了……
洪团长不知道的是,日军付出了更为惨重的损失。第10旅团对50团的进攻先后投入了5个步兵大队,全部被打残。当日阵亡大队长1名,负伤2名,中队长以下军官伤亡不计其数。这个曾对师团长夸下海口的旅团经半天的血战便彻底失去了进攻能力。
“德州团”用他们无以伦比的勇敢和忠诚捍卫了前辈的荣誉,战后获得国防部通令嘉奖并配发印制着两面交叉军旗图案的团徽,该团从此名扬全军,成为国防军一等一的王牌团!装备优先,任务优先,在后来的国战战场上屡立大功——他们特有的双旗团徽令不同国籍的敌手望风而逃。
当日,在南翼发起攻击的第22旅团亦受阻于第2旅。第11师团痛苦地向寺内大将承认他们无力突破华军的坚强防御。高昂不再,不得不低下了战败的头颅。
高密之战仍在进行着,不大的县城分为了两半,南面的一半被18师占着,北面的一半仍被日军守卫着。胶州湾战火停息后,华军对高密之敌的攻击也停止了。炮击、渗透、以及令日军痛恨万分的狙击战术成为了作战的主要形式。鉴于胶州湾阻击战的胜利,总参指示中央军区不以歼灭第3师团为目标,压缩,火力打击,彻底困死敌人!
11月9日,日本通过英国再次提出和谈解决山东战事的要求。西园寺内阁派出了加藤周明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天津在英国参与下与中国商谈有关细节。中方拒绝了日本将谈判地点设在天津日租界的要求,要谈就来北京谈,不谈拉倒。
第七节
日本人暂时没有什么好牌可打了。即便好战如上原勇作,在11师团惨败于胶州湾后,也不能制止政府寻求和平了。两个老牌师团被中国人围得铁桶一般,部队没有粮食,没有冬装(原以为最多一个月足以结束战争了,所以派遣军并未准备冬装),境况困苦万分。梅泽道治中将在一周内连续三次电报大本营,要求乘部队尚有一战之力向海岸突围,未被允许。
未被允许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军事上的原因。按照梅泽中将的报告,第6师团实力已下降至开战前的一半,严重缺少炮弹和大批伤员是第6师团面临的主要困境。而粮草断绝是次要困境,部队目前全靠杀马充饥,反正马匹也找不到吃的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缺少了驮马,部队的运动力更为下降了。
而包围第6师团的华军部队计有第16师和第2师共五个旅,兵力至少是第6师团的四倍!因为无论16师还是第2师,都得到了及时的整补。华军还有一个在附近休整补充的旅(16旅)可以随时投入昌邑战场,参谋本部估算形势后认为突围的希望极其渺茫。而就地坚守或许能找到一条生路。
其二就是外交上的努力了。在查知第3、第6师团的真实困境后,参谋本部,包括新上任的参谋总长上原勇作大将也不能再反对和谈了。和谈成为了挽救这两个老牌师团的现实希望。在日本,无论是内阁还是军部。都没人敢说出放弃这两个为国家立过大功的老牌师团,使得客观上日本两个师团的残兵成为了“人质”。
在这个情况下,日本不再拘泥于谈判地点一类的细节了。加藤代表团于11月12日来到北京,正式拉开了和谈的序幕。他们是走海路到天津,然后乘火车进京的,住进了日本大使馆。根据英方的建议,会谈的地点设在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
13日上午,中日和谈正式开始。中方的首席谈判代表为外长唐绍仪。
日本人终于品尝到战败求和的屈辱了。他们心里清楚,这次不做些实质性的让步怕是不行了。
尽管加藤周明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但唐绍仪抛出的条件仍令加藤大吃一惊:归还台湾及所有的在华殖民地。撤走中国驻屯军并赔偿战争损失3亿华元的“高价”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即便是公开向中国道歉也很难。这个距出发前最终确认的谈判底线差太多了。
日本人希望先“开放”包围圈。给予被围日军以粮食和医药等人道援助,然后再确定结束战争的具体条件。唐绍仪却认为,只有双方议定条件签署停战协议方能研究包围圈的问题。谁听说过战争尚在进行中就对敌方被围部队给予人道援助?
“人道?贵方竟然懂得人道!”唐绍仪讥讽道,“毫无理由地入侵别国。屠杀无辜平民。毁坏别国人民的家园生计的国家也配谈人道?”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朱尔典在这个问题上对日本的偏袒。现在唐外长的腰杆很硬了。在胶州湾血战结束后,唐绍仪明白,日本人除了屈服别无他途了。
包围圈的日本官兵在饥寒交迫中苦熬日子。但现在让中国人开放包围圈是不现实的。朱尔典认为这条不是重点,在他们这些绅士眼中,士兵就是消耗品,为国家利益而付出的消耗品,不值得关心。
抛开日本被围官兵,英国人认为中国太过分了。朱尔典婉转地指出中国开出这样的条件严重缺乏和谈诚意。唐绍仪好整以暇地回忆了甲午之战后的马关谈判,比较了两场战争彼此的损失,结论是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比起当年伊藤博文逼迫李鸿章来,中国政府够仁慈了。
谈判陷入了僵局。但唐绍仪不着急,他坚信,他可以拖,但日本人拖不起。
徐怡执意要参加江苏组织的第二批拥军慰问团,考虑到她的身份,无锡市教育局同意了她的请求。徐怡将孩子留给了婆母及母亲,跟随慰问团乘火车到了济南,又换乘卡车前往前线。徐怡得到团里的允许,她没有跟随团里行动,而是被编入了河南团,因为河南团的慰问目标是正在杞城休整的16旅。
他们到济南后,从报纸上听说了日本求和的消息。团员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大家都认为不应该跟小日本谈和,我们已经将小鬼子包围的铁桶一样,干嘛跟他们谈和?徐怡却在想,谈和好呀,如果和谈成功,丈夫也就安全了,不用再上战场玩命了。虽然他在信里说他手上的伤已经彻底好了,对生活不受任何影响,但她还是很担心,盼着早点见到他。
司机得知她的丈夫是全军闻名的英雄营长陈豪,特意安排她坐了驾驶室。
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都组织了慰问团劳军。江苏第二批派出的主要是教育文化界人士,他们将去高密慰问18师部队,因为18师成军于江苏,其士兵有七成是江苏子弟。但徐怡却想见一见丈夫,于是上面做了人性化调整。这也是沾了陈豪的光,青岛之战立下大功的陈豪成为中央军区乃至国防部重点宣传的战斗英雄。英雄的妻子来前线慰问,见一见丈夫应当予以满足。
前几天下的那场大雪尚未全部融化。气温已降至零度左右,道路的情况不算好,有一段特别泥泞。徐怡贪婪地观察着窗外的景色,道路上通行的都是支前的民夫队,他们赶着马车,每辆装满了弹药的马车上都插了一面写着数字的旗子。每个路口都有执勤的军人,看上去很是英武。
徐怡是第一次乘坐卡车。很颠簸。驾驶室密封不好,寒风总是透过缝隙钻进来,而且噪音非常大。但想到这种看上去很笨的汽车是自己国家生产的,徐怡还是很自豪。想到同伴们还在后面蒙了帆布的车厢里挨冻,她觉得很幸福了。
司机很健谈,给徐怡讲了很多战场的故事,肯定地告诉她,他就是跑这条线的,给16旅送给养。他们在休整,最近他们不打仗。司机也知道和谈之事。对她说。或许仗不会打了,小鬼子的援军在胶县一带被我军揍得头破血流,他们已经没力气打了,上面说无论是高密还是昌邑的鬼子都已经断粮好久了。再有几天。他们就都饿死了。司机也谈到了陈豪。说陈营长是二级英雄勋章的获得者,那可不容易。要知道这个级别的“活着”的二级英雄勋章的获得者极少,都授予牺牲的英雄们了。陈营长真是好样的。估计很快就会提升了。
徐怡没有想过丈夫升官。虽然她知道丈夫的背景很深。她与陈豪结识时并不晓得出身贫苦的他竟然结识许多共和国的大人物,连龙大总统都认识他!现在她只希望丈夫好好活着。临来之前,徐怡去陶静家里跟好朋友道别,谈起了战事,陶静很平静,说她早就知道我们会赢,当初蒙山军就那么点人马,三下五除二就推翻了满清,如今国家一统,他那帮虎狼之将都在,又是在他的老根据地山东打仗,哪有不胜的道理?只是很好奇这回他能为国家争取到什么好处。一般不谈国事的陶父那天很激动,说这是百年来我中华上国的第一场真正的对外胜利,有此大捷垫底,他的江山算是坐稳啦。
他们为何将深受国民崇拜的大总统称做“他”,徐怡却没有去深想。
15日晚,河南慰问团抵达杞城。司机告诉徐怡,进了杞城就算进了战场啦。徐怡曾设想过战场是什么情景,但杞城除了街道上到处是兵士外,并无战火的痕迹。
慰问团住进了杞城县政府大院——之前的杞城县衙。代表团受到部队热烈的欢迎,16旅政治部刘主任早已等候在县政府前,与慰问团成员们一一握手,将他们迎进了政府大院。房屋早已备下,屋里配了铁炉子,温暖如春,徐怡是南方人,冬天没有在家里生炉子取暖的习惯,感到极为舒服,旅途的劳顿似乎一扫而光了。一间屋子安排住四个人,但代表团中只有三位女性,算是沾了一点小便宜。徐怡扫视着屋里的陈设,三张木床,一张陈旧的桌子,但床上的被褥都是簇新的军用品,连牙刷毛巾都一应俱全。最令徐怡印象深刻的是被子叠得那叫一个齐整,像刀切出的豆腐一样方方正正,真不知是如何做到的,连摆在窗户台上的牙缸牙刷都整整齐齐。让没有经历过军营生活的徐怡感到新奇万分。
“条件还真是好呀,没有想到呢。”河南许州一位女议员赞叹道。
晚饭已经准备妥当,四个菜,炒萝卜丝、葱爆羊肉、炒豆腐、炒羊血。主食是羊汤面和大馒头,还上了酒。出面接待的都是16旅政治部的人,因为16旅旅部就驻扎杞城。晚饭快结束的时候,曲致庸准将急匆匆赶来了,连声说对不起,“真是对不住各位了,有紧急军务要处理,来晚了,我代表陆军第16旅热烈欢迎来自河南的慰问团,我旅有不少河南子弟,他们都是好样的,绝没有给河南父老丢脸!战区供应紧张,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大家,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跟徐怡住一起的那位女议员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说,“没想到军队的生活这样好呢。”
曲致庸准将收起了笑容,“各位,千万不要以为部队过的是这样的日子。这是因为你们是来自官兵故乡的代表,部队尽其所有来招待大家。就在这个时候,距离这里不远的昌邑前线,几万国防军官兵仍蹲在泥泞的战壕里,紧紧包围着上万的鬼子兵。他们有时候连热水都喝不上,更别说生了铁炉子的屋子了。”
那位女议员顿觉失言,连声向曲旅长道歉。曲旅长笑着说,“道歉就不必了,军队嘛,责任就是保家卫国,爬冰卧雪,流血牺牲都是分内之事,为得就是人民的幸福安康嘛。应该的!”
“还是曲将军说话有水平!”河南团的团长是省议会的副议长,“咱国防军在前线为老百姓拼命,后方也不能闲着,要人有人,要钱出钱,这次河南民众筹集了一笔款子,是慰问咱军队的,都带来了,尽量买些好吃的东西,给咱子弟兵送上去!还望曲将军安排我们去前线看望部队,可不能住在这里做客人,给军队添麻烦。”
慰问团共31人,都是河南各州县的名流,因为只有三名女性,曲致庸便单独向三位女宾敬了酒,得知徐怡是陈豪的妻子,曲致庸立即对副官说,“通知陈营长过来,今晚就过来,给他们安排一间屋子,让他们小夫妻好好说说话。”然后对河南团的成员说,“陈营长是我们旅的英雄营长,打青岛,打高密,打杞城都是好样的,大家可不要说我偏心啊。”
“应该的,应该的。”代表团热烈鼓掌。鼓掌已成为官场上的一种礼仪,这些议员或者官员们都非常熟悉了。
徐怡很高兴。但直到凌晨时分,陈豪才赶至了徐怡的住所,徐怡一见丈夫就哭了,因为丈夫又黑又瘦,眼窝深陷,胡子拉碴,衣服更是沾满了泥土,差点认不出来了。徐怡急不可待地抓了丈夫的手查看,陈豪却将右手藏至身后,徐怡硬拽过来看,心疼的只哭,陈豪安慰道,“全好了,食指和拇指在,什么都不影响。照样打枪射击。”
“当时很疼吧?”徐怡轻抚着丈夫的手。
“哪里顾得上?你不知道当时多紧张,部队被压在壕沟里,每秒钟都有士兵阵亡,哪里顾得上?”陈豪咧着嘴笑,“真没想到你会来。”
小夫妻俩温存片刻,徐怡问陈豪吃了饭没有,陈豪说吃过了。徐怡还是将从饭桌上带回来烤在炉子上的馒头递给丈夫,又给他倒了开水,看丈夫狼吞虎咽,徐怡又觉心痛,“你们是不是吃不饱饭?”
“饭是能吃饱的,但热饭比较稀罕。”三口两口,陈豪将两个烤得金黄的馒头吞下了肚。
“怎么会这样?”
“嘿嘿,也难怪你。部队蹲在战壕里,热饭送上来就冷了,这段时间好多了,我们旅在休整,新兵太多,得抓紧训练,不然上去可不得了,白送死了。如果是战斗中,一天吃一顿是常有的事,哪里还顾得上热饭冷饭?”
“那你们晚上睡觉呢?”
“有军毯呀,铺一半盖一半。能睡个囫囵觉就很幸福了,不能跟在家比啊。”陈豪想了想,“不过仗快结束了,听说北京正在跟鬼子和谈,和谈个屁!一股脑将鬼子彻底消灭就算了。这都是一帮文官日哄总统,部队很有意见呢。”
“那你们不会再上前线了吧?”
“那可说不准。16旅是全军的王牌旅。什么是王牌?就是平时吃得好,用的好,战时投放到最关键的战场。我想啊,如果谈不成,我们旅肯定会调到高密或者昌邑,参加最后的总攻的。”
“那就盼着谈成吧。对了,你还没见过你儿子吧?我将他的照片带来了,我妈听说我来前线,执意抱着儿子去照了相,专门让我带给你看。”
“真的?快拿给我看。”陈豪兴奋万分。
第八节终战协定
北京的谈判暂时陷入了停顿,加藤周明回国了。而中国方面毫不在意日本的态度。由各省派出的慰问团在犒劳着前线,新闻也逐渐开放,在对国内记者开放新闻管制后,外资报纸派出的记者也陆续被允许进入战场观察和采访了。关于山东战事的报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报纸,包括日资报纸。带给中国各界狂欢的同时对日本形成了更大的压力。外资报刊更多地关注两个被围得铁桶般的日军现状。《大公报》是第一个被允许进入昌邑合围圈的新闻媒体,跟他们一同进入包围圈的还有加藤周明的两位随员,其中一人的身份正是记者。因为这家报社一向秉持公正立场,日本承诺绝对保证前来采访的记者安全。第6师团并不希望记者的前来采访,但接到了大本营严令不得不屈从。日本迫切需要实地了解被围部队的困境,从而决定谈判应持的态度。
山东战场在胶州湾血战后基本处于停战状态。中国国防军投入了战役的7个师17个旅(含学兵旅。第19师在11月中旬后陆续接替了孙武第14师防线)转入了战场休整,大批新兵及征召的预备役军人被补充进连续血战实力锐减的师,第16、14、1、2等师平均补充了5000以上的兵力,实力得到很大恢复。
但日本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公报》对昌邑合围圈的日军采访在11月下旬见报,记者用冷静的笔触客观真实地描写了昌邑包围圈内日军官兵的苦难。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房屋树木都快被砍光烧光了),关键是没有医药,伤员大批死亡,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治愈的轻伤都成为绝症,负伤的日军官兵自杀率直线上升,这个被日本朝野视为第一强军的熊本师团已经奄奄一息了。
《大公报》的报导很快传入日本国内。从而引发了日本的骚乱,特别是南九州更为严重。18师团和第6师团的补给地均在南九州,士兵基本也是来自南九州,尽管日本在日俄战争后陷入自大和狂热。国民将子弟为国征战的牺牲视为了光荣和骄傲。但子弟们在中国的境遇不能不牵动南九州居民的心,他们开始请愿和骚动,强烈要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垂死挣扎的部队。
名古屋也一样,第3师团的境况虽然未曾见报。但又能好在哪里?
要么迅速增兵。要么投降。舍此别无他途!日本军部在国内骚乱已开始蔓延后后悔允许记者进入昌邑包围圈了。发现他们中了中国人的诡计。那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大公报》的记者写就的新闻报道被印刷成日文号外,由华军飞机大量空投包围圈,那些记载了真名实姓和真实事例的传单严重动摇了军心。梅泽道治中将在给参谋本部的电报中坦承,部队正在瓦解中,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第6师团将失去战斗力!
增兵不可能了。日本人再狂妄也明白添油战术只能令遭受重创的陆军变得更加虚弱。在满洲或者是其他地方(包括由海军沿长江进攻南京)方案也严重不靠谱。海军已经不耐烦了,旷日已久的战事拖累了海军,军舰本是烧钱的机器,别以为上百艘军舰停泊在海上不花钱(华军潜艇的威胁基本消除了)。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已经正式向内阁提出撤军的建议,山东战事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消耗战,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下去,海军也要被拖垮了,抢占太平洋德属殖民地的战略任务也要泡汤了!海军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国家不可取代的作用,强烈要求用一切手段尽快结束支那战争。
“用一切手段结束战争”这句话好讲不好做。特别是在不能用军事解决的大前提下更是如此。加藤代表团在加藤周明返回北京后(前次申明是请示国内行止而不是终止和谈)必须正面迎战中国人提出的苛刻条件了。特别当《大公报》的报道公开后日本更为被动,不让步不行,多让步又不愿,双方就这么一点点地扯下去。不过其中的区别是唐绍仪可以等,加藤周明越来越等不起了。
施压的不仅是几万陷入绝境的日军,而且加上了英法俄国等盟友。特别是中、瑞(典)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协定被媒体披露后尤其如此。这份协定完全是正常的贸易,主要涉及粮食和矿石,中国将在两年内向瑞典出口500万吨谷物、200万吨原油、1。5万吨棉纱、2万吨钨矿石及其他有色金属矿物,换取中国人急需的造船、炼钢、机械制造、化工等方面的部分最尖端技术和大量的机床。中美航运公司将承接这笔大单并由美国泛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担保。
英国人完全清楚,瑞典背后是德国,这些战争急需的物资是德国需要的。货物的终点并非瑞典而是德国。为此,英国联合法俄两国向中国提出交涉,但中方以未曾违反中立协议不予理睬。有消息说,一个土耳其商务代表团已经秘密抵达广州,准备与中方展开更紧密的合作。目前土耳其虽未正式加入中欧强国阵营,但立场基本确定了,即将加入德奥阵营对协约诸国宣战。大英帝国正为土耳其的立场头疼,如果土耳其加入德奥一方,大英帝国从南面与俄国的海上联系将断绝,这对愈来愈显示其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的俄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俄国人虽然在对奥匈帝国的战事中取得部分胜利,但三个月的战争已经暴露出了“俄国轧道机”的虚弱,新动员的部队连步枪都配不全,更别说火炮飞机了。俄国人强烈要求保证中国的中立立场。在中国人干脆利落地击败日本人后,俄国人对中国的恐惧加深了。远东军区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中将给彼得堡的一份报告转给了法国。法国又给了英国。这份报告是针对中国的,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已经获得了最充分的证据,成立于黑龙江边境地带的中国农垦军团已经装备了最新式的步枪和步兵炮,完全变成了军队。由于农垦兵团的成员一小半是退伍老兵,所以这支人数庞大的兵团极具战斗力。俄国人在报告中说,在进入冬季后(黑龙江的冬季比中国内地来的早),所谓的农垦兵团以剿匪为名展开了高强度的野外训练。谁都知道,盘踞于北满深山密林的土匪在蒙山军建政前即被北方军剿灭,现在剿哪里的匪?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综合华军在北满的兵力部署,认为已经对远东军区特别是阿穆尔河下游地带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他提醒这种威胁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在加剧。对彼得堡不断抽调远东军区的部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转而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国人的“合理”要求,迅速结束中日冲突。
11月30日,西园寺公望密电加藤周明。迅速结束谈判!
协议草案被送回日本。共五大条:1、日本向中国道歉并公开声明悍然入侵山东违背了公理正义;2、自协议签署。日本在十五日内撤走胶州湾所有军队;3、撤回中国驻屯军并取消天津、汉口、沙市、广州四处租界。租界内所有日资之不动产转交中国折抵战费赔偿。天津防务由中**队接管;4、惩办纵兵屠杀平民的日军山东派遣军部队主官;5、取消庚子赔款的尾款并在五年内另外赔偿中方战争损失5000万华元,但首笔支付的赔款不低于2000万华元。
日方“捞取”的好处仅仅是安全撤走被围的两个师团残部,而且不得携带任何除个人物品外的东西。这等于是被解除武装遣返了。
这份协定的核心是天津问题。这也是中日及英美法俄最为关切的问题。突破了辛丑条约的底线。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寸步不让。以不惜与协约国一战的勇气令英国人同意了国防军接管天津防务的要求。但美国驻军被允许保留。不过一个陆战营而已,中方根本不在意。
这份协定立即引起了日本高层的大哗。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无论如何想不到中国开出的条件竟然是如此的苛刻!军部的反应最为强烈,包括海军在内都认为中国人太过分了!
过分吗?想一想马关和庚子条约吧。
首相西园寺公望在与元老们磋商未果的情况下断然觐见天皇,强调了结束战争的必要性,如果陛下不能断然承认战败的事实,臣只能辞职!
大正天皇是个白痴,除了喜欢玩马和观赏阅兵外,对于治理国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在内大臣的提示下召见了山县有朋大将,询问了这位陆军当家人的意见。由木下内大臣表述了自己的态度——如果不能接受中国的要求,只好允许西园寺内阁总辞,由山县大将出面组阁寻求解决困境之道。
山县有朋暗骂木下内大臣奸猾。他清楚,如果他接替西园寺组阁,一切的责任将落于自己肩头了。战不能战,和不能和,国家突然坠入了无比艰难的处境。思忖良久,狡猾的山县表示,在大隈重信内阁总辞不久再次更换内阁对于稳定国内局势并非良策。
那就请阁下出面安抚陆军吧。木下内大臣要的就是山县这句话。
于是西园寺公望再次派出特使前往北京,就中国人的苛刻条件进行努力的争取。当初李鸿章因为中了日本激进分子的刺杀而减免了一亿两白银的故事真的希望再次上演,不过这次故事的主人公角色完全颠倒了。
又经过三日的激烈争论,中国让出了沙市租界暂不收回,将战争赔款缩减了200万元。其余条件就绝不让步了。而到了这个时候,山东已经进入严寒季节,被围日军每天都大批病死饿死,日本再没有力量拖下去了。《中日军事冲突之善后协定》在北京六国饭店正式签署,英美两国作为调停人亦在协定下签了字。
这天是1914年12月5日。准确的签字时间为上午11时零5分。
下午五时。龙谦在国会向参众两院在京议员报告了山东战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