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wa)-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也巧,十七旅部署在第一线的五十团团长张平也是沂州道遇伏的当事人,那一仗他胳膊上受了伤,伤愈不久,龙谦即将其下放连队了,后来上军校,经过七八年的打拼,走上了团长的位子。

北洋第二镇前锋第三协第六标在炮火掩护下涉水渡过运河,并未遭受很大的伤亡,山东军在十七旅方向的炮兵火力不强,只有几门他们独有的迫击炮拦阻了渡河行动,第六标阵亡了一个队官。

前锋部队都是精选的精锐,第六标三营作为全军的前锋,任务就是突开一个口子,给第二梯队打开纵深突击的缺口。北洋军高层在总结了第三镇不成功的进攻后认为,不能再用第三镇的法子打了,必须将兵力和火器集中于一点,像锥子一样扎透对方的防御线。而且,部队进攻时尽可能散开队形,因为对手的火力相当强大。

改进进攻方式的主意是陈宧提出的,这位曾与蒙山军在娘子关并肩作战过的前武卫中军军官如今要琢磨着对付九年前的战友了。

李纯立即采纳了陈宧的建议,选定了五十团的防御线为自己的突破口,他给第六标的命令就是突破敌手的第一线阵地,然后固守之,等待第五标接替他们展开向纵深的突击。

三营是第六标最精锐的营头。

他们冲上对岸,呐喊着朝前跑,战斗队形获得了山东兵的赞叹,不愧是北洋精锐!但麻烦来了,断断续续的铁丝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攻击方只能朝开着口子的地段集中兵力,但那里自然集中了对手大量的机关枪!

铁丝网像一个嗜血的魔鬼,完全站在了使用方一方,给第三营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大批进攻者被守军泼水一般的机关枪扫倒,尸体堆积了两三层,少数从别路进攻的进攻者被挡在了铁丝网前无法前进,被守军甩出的手榴弹炸死,尸体就挂在了铁丝网上,形成了一道惨烈的风景。

第一波的进攻只进行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管带(营长)阵亡,在河对岸组织第二个营过河的第六标标统急的跳脚,但毫无办法。三营撤不下来,残部只能就地卧倒抵抗,十五分钟的战斗造成了这个精锐营六七成的伤亡!第六标将正在渡河增援的第一营招了回来,进攻遭到了惨败!

而守军的伤亡微乎其微,除了被炮火杀伤的小部人员外,死于进攻者枪下的寥寥无几。

五十团二营六连轻机枪手王丕南在十五分钟内打光了九个弹匣,当他的助手小高熟练地更换了打红的枪管后,声音颤抖地对他说,“狗子你看,你看。我的妈呀!!!”

扔掉换下的枪管的小高开始呕吐起来。

刚才处于激战下的王丕南根本来不及仔细观察。现在看清了,就在他对面,灰色的尸体摞了两三层,其中还有蠕动未死的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根本数不清死了多少人。由于铁丝网的拦阻。对手只能朝空着的地段集中。他的华源二型轻机枪与一挺马克沁毫不费力地封锁了这个口子。近三百发子弹泼出去,造成了他们从未见过的人间惨象!

华源二型轻机枪是“赠”给德国图纸并得到德**方高度重视的华源一型轻机枪的改进型,主要的改动是将原来的二十发弹匣变为了三十发。火力增强的同时,故障率也减少了。刚才猛烈连续的射击没有出现任何的故障。这挺深得官兵喜爱的轻机枪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沂州钢厂的钢材质量不过关,射击一百来发就需要更换枪管了。但刚才紧张的战斗根本顾不上,直到战斗结束,小高才换下了打红的枪管。

当然,眼前的战果还有右侧十五米外的那挺马克沁的。但由于射位太高的缘故,重机枪手被打碎了脑袋,小高在呕吐的时候,重机枪的弹药手正在为伙伴的阵亡伤心。

日日在一起训练生活,机枪组成员彼此间都是极好的朋友。

“嘿,嘿,”与小高来自青州府同一个村庄的王丕南目不转睛地盯着死人堆,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快,去将伤兵救下来。”说话的是连长,他对王丕南等几个士兵下令道。

王丕南接受了连长的命令,跟七八个士兵爬上战壕,弯腰跑过去,抬下三个尚未断气的北洋军。

“急救包,快。”王丕南对仍发着呆的小高喊道。

“哎,哎,”小高清醒过来,一面大叫医护兵,一面摸出止血包按在昏迷着的北洋兵流血的大腿上。

胳膊上缠着橘黄色布条的医护兵跑来,检查了伤兵并重新包扎,“不要紧,应该能活下来。来个人,帮我将他送下去。”

“你不要去,”王丕南拉住了准备抬人的小高,朝连里另一名步枪手挥挥手,那个士兵丢下步枪,和小高小心地将伤兵抬上担架,与医护兵一起抬起担架去了。

在战场允许的情况下抢救对手的伤兵是蒙山军条令之一,六连长忠实地执行了条令,从碎肉堆里救下了数名北洋伤兵。

“进防炮洞!”连长嘶哑的声音传来,王丕南从极端的震惊中清醒过来,收起机关枪,钻进了自己的防炮洞,跟着将小高拽进来。

“恶心死了。”结束了呕吐的小高脸色苍白。

“活该,谁让他们来咱山东的?”王丕南呵斥道,“赶紧准备你的弹药吧,狗日的不会这样完事的。”

炮火真的覆盖下来,一发落在战壕后面约十米的大口径炮弹巨大的震响打断了两个最底层士兵间的交流,掀起的泥土雨点般砸下来。

消息一级级报了上去,亲抵一线用望远镜观察后,李纯的结论是,不集中大量的炮兵炸掉那些铁丝网,这个仗就没法子打了!

第三镇和第四镇的进攻也遭遇到同样的问题,由于铁丝网的帮助,精心准备的第一波进攻被对手轻易打垮。

相比焦头烂额的北洋军,第六师师部则是一片欢腾。叶延冰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对今日的战况做了最坏的打算,展开三个旅后,预备兵力变得极为紧张,很难应付三个方向的反击,现在好了,铁丝网帮了大忙,他既可以赢得时间,又可以节省兵力了。

瞿鸿翔立即致电军部,在报告了全师击退北洋第一轮进攻战况和初步伤亡统计后,瞿鸿翔没有忘记加了一句,“运更多的铁丝网来!”

仓促之下,北洋军哪里能找到破铁丝网的办法?袁世凯严令继续进攻,不得懈怠!李纯只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炮火于狭窄的一段,不再打击山东军的炮兵了,而是集中火力破坏该死的铁丝网以掩护步兵的继续进攻。

战斗集中于山东军十七旅五十团阵地,特别是二营一段。在当日日落前,付出惨重伤亡的第三协在调上第五标后终于突破了对手的阵地——对手似乎主动撤退了,他们的阵地很干净,除了大量的弹壳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原定用于二线突击的第五标被提前使用了,而第六标则在第一日的战斗中便因伤亡过大失去了攻击能力,和北洋著名的第十一标一样提前退出了战斗。

发誓报仇为自己正名的李纯在天黑后不顾冷炮的威胁亲自过河察看了战场,借着月光仔细研究了被炸的七零八落的铁丝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当晚,李纯亲自起草了给袁世凯的报告,“鉴于敌军大量使用了带刺的铁丝网,我军无法承受因此带来的巨大伤亡!请即刻调整部署,集中全部火力于我第二镇,不然,无法达成决定性突破。”

而心情愉快之极的叶延冰致电宁时俊,“不需第七师了,我部有信心守住阵地,将北洋三个镇牢牢拖在德州!”

接下来的战斗证明,叶延冰过于乐观了。

ps:今日两更

第二十三节德州之战五

13日的战斗让已经抵达刘智庙第三镇司令部的袁世凯心情大坏!原以为李纯和冯国璋投入战斗后会取得决定性战果,谁料到两个新锐镇打了一天,只推进了里许地,对手绵密的防线根本没有动摇!

“铁丝网、铁丝网,一个铁丝网就将你们搞成这样!”很少对部下大吼大叫的袁世凯拍着桌子朝三个统制官大叫道,“我不听你们说的那些屁话!我只告诉你们,生死关头到了!要么干掉山东,赶紧将兵调上南方去!要么大家伙儿一起完蛋!你们跟我这么多年了,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不是给朝廷打,是给我们北洋打!不打赢这一仗,我们这个团体完了,大家的身家性命也玩了!”

“大帅不要着急!”冯国璋起身走到地图前,“说实话,今日我没有使出全力,本想试一试敌人的虚实……”

吃了大亏的李纯冷冷道,“试出来了?”

“是的!”冯国璋敲着桌子,“我面前的这个旅战斗力一般,我捉了他们一个伤兵,审问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他所在的这个连有七成半是开战前招募的退伍兵和新兵,他说,营里其他两个连也差不多。”

这个结果更令袁世凯羞愤!情况大致是掌握的,按照已经摸出的第六师编制,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三万人!之前山东哪有这么多兵?虽然山东是铁板一块,但也不是一点情况不掌握啊。只能解释为是战前匆匆招募的。但就是这个新兵过半的第六师,硬是顶了他四天!

四天啊!南线的龙谦主力该推进多少里?

“大帅将炮兵大部分使用在仲珊那里了,今天我有意隐藏了火炮,发现对手的火炮也不多,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冯国璋点着地图说,“连夜将刘智庙东侧的那个炮标调过来,加上我自身的火力,集中打击一点!陈宧的主意是好的,必须像锥子一样扎过去,而不能平分兵力!今天我试出来了。这个方向的敌人最弱!我集中最多的炮兵。最多的步兵,明天晚一点动手,让秀山和仲珊先动,最好将叶延冰手里不多的预备队吸住。然后我再动——中午十二点!一举撕开口子。突向十六旅的后方。与曹老三会师!”冯国璋笑着拍拍手,“铁丝网是厉害,咱们就突破一点。用牙咬也给狗日的咬开了!”

李纯和曹锟被冯国璋说的动了心,凑过去研究地图,曹锟抬头对袁世凯说,“行,甫帅这个办法行!”

袁世凯也起了兴,“好,就按华甫的办!马上下令,将华甫要的大炮调过去!聘卿,这件事你亲自办。”

8月14日,德州之战继续进行,但战斗集中在李纯与曹锟方向,即第六师十七旅和十六旅方向,冯国璋的第四镇整个上午都静悄悄的,除了个别地段有小规模交火外,十八旅度过了一个安静的上午。

鉴于昨日第四镇的消极态度,十八旅旅长段宝昌向师部报告,推测第四镇出了问题,或许是冯国璋与袁世凯之间有了矛盾,或许是冯氏指挥不动不是其基本部队的第四镇。对于北洋将帅,情报水平蛮高的蒙山军收集的很全,其籍贯、履历、特长、彼此间的私交矛盾,林林总总收集了一大堆。山东军因正对着北洋主力,团长以上的军官们都收到军情局发下来的绝密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北洋各镇的将领们。段宝昌知道冯氏在北洋系地位颇高,曾是李纯和曹锟的上级,袁世凯的铁杆,现在冯氏这番状态,不能不令十八旅疑心。

叶延冰已经将指挥所前移至德州城里,与各旅团间架设了电话,对于十八旅的报告,专注于另外两个激战中旅的他并没有在意。叶延冰记住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时间现在偏心于自己,德州战役拖的越久,对自己就越有利。所以,他在电话里对段旅长说,不要主动招惹他,丢失的一线阵地也不要反,他不攻最好,如果下午还没有动静,你给我准备好一个营,一个进攻力强的营,准备转用十六旅方向,老薛打的很苦,其四十八团伤亡都过半了!

段旅长说没有问题,我这就安排,随时听师部的命令。

但中午开饭的时候,十八旅遭到了第四镇的火力急袭。至少七十门大炮对着十八旅五十三团轰击,其中至少有两门是150mm口径的重型榴炮,一发炮弹落下来就是一个直径十余米的大坑,按照条例挖掘的防炮洞被轻易震塌,布置于战壕前六十米左右的铁丝网在反复的轰击下支离破碎,五十三团三营的防御阵地是第四镇的重点打击目标,七连至少有五十人被炸死,其中大半是被震死或埋于土中闷死的。八、九两连也伤亡颇重,八连连长及一个排长死于炮轰。五十三团连接旅部、师部的电话线全部被炸断,团部也中了一发炮弹,团长因冒险前去前沿躲过了一劫,这发炮弹炸塌了团部掩蔽所,留守在内的参谋长及三个作战参谋阵亡。

不等炮击延伸,冯国璋即命令第十三标对五十三团阵地发起了攻击,攻击的矛头对准了三营,这是冯国璋及手下军官反复比较选定的突破口。之所以选择三营,是因为该营防守的是一块高地,占领该地,即可用火力打击两翼守军,扩大突破口及掩护部队做纵深突击。

突破口选择得当,炮兵火力组织组织的好,进攻部队又是第四镇主力,冯国璋的精心策划的战术受到了奇效。十三标轻松夺取了三营阵地,俘虏约八十人,这些新兵居多的士兵尚未从猛烈的炮击中清醒过来,北洋兵便冲了上来。亲自带队冲锋的十三标一营长发出了信号。根据事前研究确定的联络信号,要求炮兵继续延伸打击纵深目标,掩护他的部队冲击,基本肃清五十三团三营的抵抗后,十三标一营开始分兵沿着被炮火破坏的交通壕向左右两翼突击,以扩大突破口,跟进的二营则朝蒙山军第二线阵地冲击,一切都完美按照事前的计划执行着。

五十三团的确是一个弱团,主要表现是新兵比例过高。冯国璋的确在战术研究上有自己的一套,效果明显!战斗开打后仅一个小时。十三标即全部占领预定的突破口并且击退来自两翼的反击。部队仍保持旺盛的攻击力,两个营的部队前出至一线阵地后越二百米的二线阵地。第七协紧急调上第十四标,顺着十三标开辟的通道进入蒙山军阵地纵深,而冯国璋还有后手。他将第八协陈光远部第十六标再次用于五十三团阵地。集中打击这个已经乱了方寸的团队。

北洋预备兵力的投入。使得五十三团更加被动,二营承受了来自突破口和正面两个方向的突击,下午一时二十分。二营阵地陷落,营长阵亡,大量的士兵被俘或者逃至后方阵地,十六标在突破二营阵地后,留下一个营朝五十三团最后一个营攻击,主力越过一线阵地,加入到对十八旅二线阵地的攻击中。

五十三团团长因为到一营阵地避开了掩蔽部的那场灾难,大致清楚自己一线阵地被全部突破的他血涌头部,当即率领警卫连朝二营方向反击,与北洋十六标混战在一起,双方官兵在残破的交通壕内厮杀,白刃相见,杀红眼的警卫连近距离投掷手榴弹,给十六标带来巨大的伤亡,但这个老兵居多的警卫连在半个小时内即流干了血,团长身重三弹阵亡。除了一营阵地还在坚守,五十三团阵地在开战后两个小时即陷落了,第四镇主力顺着五十三团敞开的口子涌进来,因为五十三团主力来不及有序撤离,兵力孱弱的二线阵地挡不住北洋的攻击,随即被突破,北洋军因连续突破两道阵地,士气大震,嗷嗷叫着朝十八旅的最后一道阵地冲去。

一旦突破十八旅最后一道防线,不过一小时即可抵达德州城下!那里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兵员了,因为第六师面对北洋三个镇,后备兵力本来就不充裕。

最后一道防线上蹲着十八旅五十四团。十八旅的布阵与十六旅相同,也是前面摆了两个团,后面留了一个团。第一第二两道防线都是前面两个团(五十二、五十三)的防区,预案规定,利用第一道防线给予敌人重大杀伤后,部队将循序转入第二道防线做持久坚持。第三道防线的守卫由第三个团负责,该团同时担负增援前敌的任务,如果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五十四团将担负反击作战的任务。

但第二道防线很快就失陷了。原因是五十三团根本就来不及后撤就被打瘫了!当大批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冲向最后一道防线时,五十四团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反击呢还是就地固守?来不及详细了解情况,也未接到旅部甚至师部的指示(电话线断了),五十四团团长做出了决定,取消反击计划,就地固守。

这个决定挽救了十八旅的崩溃。虽然使五十三团陷入灭顶之灾,但五十四团依托既设阵地将疯狂扑上来的两个标的北洋军挡住了。

等通信线路恢复,五十四团先后接到两道不同的命令,旅长段宝昌命令五十四团出击恢复第二线阵地,接应苦战中的五十三团。但五分钟后叶延冰的电话则指示五十四团务必固守第三道防线,如有一个敌兵越过防线,杀头!

师长的命令当然重于旅长。五十四团一面报告旅部,一面取消出击命令,就地固守。

段宝昌旅长是山西人,和打下衡阳的阎树林是一批加入蒙山军的山西兵,“二一”整编即进入预备役部队,在第五镇组建,宁时俊接替去东北的鲁山出任预备役司令后,段宝昌成为预备役的高级军官,出任团长,山东军大扩编升任旅长。就履历看,段宝昌这批人升迁的速度超过了蒙山军主力部队,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统军打仗的本事,他不如留在第五镇慢慢升上来的同伴。

段宝昌和阎树林等人在蒙山军中有山西帮的称呼,这当然是私下传的,因为龙谦祖籍山西,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主流,但也成了气候,当年在太原及娘子关附近招募的山西兵大多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在作战部队的不多,更多的进入了后勤、辎重系列,或许有宋晋国的因素也说不准。段宝昌及阎树林是这个小团体的领袖,因为他们的职务最高。

段宝昌在确认五十三团被突破后做出了错误的指挥,他立即下令一线的最后一个团——十八旅的主力团五十二团侧向反击五十三团突破口,一面调集旅部警卫营及工兵营等部队,由其亲自带领正面反击突破口。他还希望着恢复阵地,至少要将五十三团的残部接应出来!丢失一个团的责任太大了,沉重到他承受不起的地步,使得这个责任心极强的旅长不顾已经明确的战况,采取了毁灭部队的打法。

五十二团正面还有一个北洋标——第十五标的牵制,在第四镇将三个步标全部压向五十三团并取得突破的同时,十五标也对五十二团发起了攻击。这时候五十二团是无力抽兵反击五十三团被打开的口子的!但旅部的命令又必须执行,所以五十二团长命令一营附带团部警卫连执行旅长的反击令,团主力仍需要守卫一线阵地。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最合理的部署是在打退十五标的第一波进攻后立即撤往二线阵地,绝不是分兵反击!结果给十八旅带来更大的灾难,五十二团的反击毫无效果,部队遭到重大损失,而自己的主阵地又被十五标突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段旅长亲自组织的反击被打垮,导致了其自身重伤,送下去来不及到卫生连就咽了气。现在,十八旅有组织的部队只剩了一个五十四团!

叶延冰顾不上另外两个方向了,将手里一直捏着的总预备队放了出来,这是以十七旅五十一团(两营)为主,师部警卫营、工兵营等部队组合起来的一个加强团,得知段宝昌阵亡,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叶延冰亲自率领这个加强团全部出动,增援十八旅。还算及时,叶延冰的生力军在五十四团崩溃之前抵达了阵地,近三千人的生力军投入,将已经显示疲态的北洋第七协(加强了十六标)的攻击遏制住了,随着炮兵加强到这个方向,总算没有让北洋突破最后一道阵地。

不甘心功败垂成的冯国璋再次发动进攻,至14日日落前的进攻对北洋是一场灾难了,第四镇主要的伤亡就出现在这一次大进攻中,密集封锁的炮火配合守军的机关枪和迫击炮成片地将进攻者打倒,五十四团阵地前铺了一层灰色的尸体。天黑后,冯国璋结束了进攻,就地转入了防御。

已经耗干了精力(自10日开战叶延冰每日睡眠不足三小时)的叶延冰当晚致电济南军部,“十八旅阵地遭到突袭。段宝昌阵亡,五十三团基本覆灭,五十二团及五十四团损失近半,我已投入总预备队!请求总部立即增援!”

这道命令震惊了军部。德州不容有失,这是不用考虑的,但预备队在哪里?动用第七师吗?宁时俊与张玉林等人紧急研究后,决定将学兵团派上去。这个团之所以叫学兵团,是由武备学堂刚入学的学生为主组建的,全团约二千人(补充了预备役及新兵一千四百人),已经调入德州以南待命,作为在紧急情况下的预备队。但这个团的使用权却不在第六师,由军部掌握。

鉴于十八旅惨败,宁时俊下令即时将该团转隶第六师。

第二十四节德州之战六

德州至济南的大道是山东重点修缮的官道,大部分路段都用水泥修建。

德州战役打响,这条大路车水马龙,繁忙异常。大道的一边是从德州附近的村镇撤出来的百姓,他们或者步行,或者坐着牛车骡车小推车,朝济南方向撤离。走几步回头向德州回望,那边腾起的烟雾弥漫了天空,德州以北以西以东已是一片火海。这些逃难的人群中还夹杂着辎重团的车辆,上面都是送下来的重伤员,沿着德州至济南的二百里官道,山东军设立了三所野战医院以接收不同程度的伤员。

另一边是从济南调上去的民夫队伍,拉着满载的弹药武器往前线运送,百姓们总会自觉地给辎重团的车辆让开大道。

鲁北大地已是一片从未有过的大战气氛。

沂州支前团在程大牛率领下正前往德州。他统率的千余民夫和二百八十辆大车满载着子弹和炮弹,行进在济南前往德州的官道上。

程大牛虽已退伍,但一直领着预备役的军饷。除了他的大儿子程建国跟随龙谦南征两广,他的小儿子程建军也已参军,名字是跟着老大来的,老大的名字是龙司令亲自给取的,这是程大牛一生的骄傲。小儿子就叫了建军,如今就在山东军六师,在已经炮火连天的德州前线厮杀。

山东战争动员令下达后,各州都组建了支前民夫团。在沂州因推行乡村自治而大名鼎鼎的程大牛慨然请缨,不顾自己年已五旬。一定要带沂州团支前,“论跟龙司令的关系,你们可比不了俺老程!十年前,若不是龙司令带兵打下郑家庄,俺早就死在郑老财之手了!龙司令带着粮食药品亲自到家里看望俺,这份情分一直没机会报答!如今龙司令夺取天下的大仗开始了,俺老程必须上战场去!谁也不能跟俺争!”就这样,程大牛带着沂州支前团一路到了济南,装上弹药后一路向德州奔跑,旗帜飘扬。“沂州支前团”旗帜上的五个金色大字是郑家庄的娘儿们绣的。千余部下中,来自郑家庄老根据地的乡亲不下三百人!

老程头带了沂州支前团到了接近德州的四女寺,这里已是战场,北面隆隆的炮声让未经见过战场的民夫既紧张又新奇。支前团在办理交接手续后。按照第六师后勤处的指令卸下弹药。然后便带上伤号往后面送。十余年来。蒙山军逐渐建立了一套在这个时空还算先进的野战医疗系统,分为战地救护——卫生连初步救治——转野战医院进一步救治三个环节。

程大牛支前团带上的伤号,都是在前线经紧急处置后需要到野战医院进一步处置的伤兵。

“快些。轻些,别弄疼孩子们。”在程大牛眼里,这些包着绷带的伤号们就是自己的子侄。

他在最近的第二野战医院见到了一个熟人,副院长罗二丫。

“啊,是大牛叔啊,”满头大汗的罗二丫指挥将伤员分送手术室,匆匆与同村长辈程大牛打了个招呼。

“二丫,二丫,”程大牛惦记着自己的小儿子程建军,“没见着建军吧?”

“建军?哦,你说二子啊。没有,大牛叔,这儿可不是好地方,他最好不要来这儿。哎,我没时间陪你……”罗二丫急急走了。

当年三太太的丫鬟,如今也大出息了。程大牛抹了吧脖子里的汗水,怔怔地想。充满了对未来憧憬的他不知道,就在他率领“沂州团”抵达德州交接物资的时候,他在十八旅当兵的小儿子程建军已经英勇战死在自己的阻击阵地上。

这一天是第六师最危急的一天。

济南,山东军司令部。

“宁司令,情况危急,是不是让二十旅靠过去以防万一?吴师长又来电报了。”山东军参谋长张玉林再次请示宁时俊,鉴于十八旅的败阵,德州防线面临着整体崩溃的危险。

十年前新军投诚军官张玉林随龙谦进攻郑家庄时,不过是个排长,曾带兵驻扎过刚放下武器的陈家崖。十年后已经升任军参谋长了。坐在作战室一角的陈超心里感慨万千。

“不行,摸不准第一镇的行踪,二十旅决不准动!”俯身查看地图的宁时俊立起身来,“让江云迅速查明第一镇动向!贻误军机,老子撤了他!”

尝到情报准确的甜头的宁时俊迫切企盼着军情局获知第一镇的动向,北洋四镇对上山东,现在二、三、四三镇都在德州展开了,这个以旗人为主的第一镇却不知去向,“德州已经塞满了兵!这个第一镇绝对不会投入德州了!八成就在武定正面!二十旅决不能动!”

江云的军情局长他是撤不了的。陈超暗自摇摇头。

吴念留下十九旅旅部带两个团镇守沂州,应对来自江苏方向张勋部第十三混成旅向山东的进逼。情报已经核实,张勋确实北上了,估计再有两天将抵达山东的南大门郯城。

沂州不容有失。但张勋部没有被清廷调去应对江南的危机,却北上攻击山东了。更加确定了清廷先拿下山东的战略意图,因此牵制了十九旅两个步团加一个山炮营。

现在,吴念带着加强为三个步团的第二十旅及山东军骑兵团秘密集结于武定府阳信以南,以防第一镇突然出现在对面。德州打成了一片火海,兵力逾万的第七师师部直属队及第二十旅却闲置在一旁。急于立功的吴念迫切盼望着增援德州的命令。

“叶延冰有最新的求援电报吗?”方声远轻声问宁时俊。

“没有!学兵团已经交给他了!”宁时俊再次查看地图,“去电第六师。我不管他有多大的伤亡,弹药可以补充,援兵没有。要他依靠自身力量挡住北洋主力!明确告诉他,如果没把握就吭气,我亲自上去!”

作战室气氛紧张万分。一直等着前线最新消息的陈超站起身,“时俊,我手里还有正在组建的预备团,是不是派过去?”

宁时俊想了想,“嗯,也好。将总部工兵营也派过去。等等。让孙贵林!”

参谋处副处长孙贵林跑步进来。“宁司令有何指示?”

“你下去当团长,立即整顿陈先生手里的预备团。另外带上军部工兵营,那个营不错,能打。配足武器。立即增援德州。接受叶师长指挥。”

“是!”渴望到野战部队当主官的孙贵林大喜过望。

“边走边整顿。限明日下午六时前抵德州。”宁时俊嘶哑着嗓子道。

“是!”孙贵林跑步出去了。

“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