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先生来了就好了,我们正不知该如何办呢。”王和顺说道。
“好吧,咱们这次跟鞑子干到底!”同盟会首脑们擅于鼓动,黄兴虽不如孙文,但也算此中好手,“你们大闹廉州府的消息传到海外。支持革命的华侨们至为振奋,不久,孙总理将亲自押解大批的银元和武器前来,咱们要在孙总理达到前再打几个胜仗,再占几座城市!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从广州前来镇压我们的新军第一标,标统就是我们同盟会的人!等取得联系,我们左右配合,将粤西搅他个天翻地覆!”
“好,好!”刘思裕拍手叫好。“不知黄先生此来。带了多少银两?弟兄们都等着分钱呢。”
这就是同盟会举事的尴尬之处,除掉极少数信仰坚定的同志,依靠的都是存了造反发财念头的会党。
什么是会党?搁在后世就是被政府严厉打击取缔的黑社会组织。自满清建政,不满异族统治的汉人就组成了无数的会党。尤以洪门为著名。但一般没有洪门那样比较严格的辈分和堂规。成员多是赤贫的民众。因生活所迫而铤而走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他们的现实目标,若论长远目标。不过是借此捞到一笔菲薄的银钱而已。数年来孙文策动起义,无一不是以银钱开路,没有银子就没有人跟他干,他也不会取得领导权。
当然,武器也是钱。
韩策内心鄙视起来,觉得靠这帮人打仗简直是在开玩笑,心里对革命党因徐镜心牺牲带来的同情淡了几分,推翻满清?怕是还要靠龙司令领导的蒙山军。
黄兴对付这些人的办法并不比孙文少,某种意义上,黄兴骨子里的江湖侠气更浓,“各位兄弟,枪,黄某带来不少,子弹更多。但银子没有,不怕你们笑话,此番从日本回国,盘缠还是同盟会的同志们给凑的。但是,钱是会有的!黄某刚才说了,孙总理正在赶来,钱在他身上。另外,官府的府库里有的是银子!咱们再打下几座城,弟兄们发愁的是银子怎么花了。哈哈。”
廉州府清代隶属广东,很是贫瘠。王和顺起事以来,自廉州而城防而钦州,也算打开了三座城市,但所得甚少,令义军大失所望。
没有银子,得到一百支步枪和几千发子弹,还是让王和顺和刘思裕很高兴,当即表示愿意接受黄兴的指挥,黄兴顺利地拿到了军事指挥权。
第一件事当然是统计义军实力。并无花名册,也没有武器登记册,所有的数字都是估计。目前,王和顺部约四百五十人,刘思裕部人数多一些,大约有一千二百人。枪支弹药很少,不准确的统计数据,总计有长短枪两百只左右,每枪配弹不过二十发。
黄兴一面等赵声的消息,一面开始整编义军。跟王、刘商议后,决定自己担任大都督,王、刘为副都督,全军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编三个中队,以王和顺兼任第一大队司令(以王和顺部为主),以刘思裕和他手下一个姓蔡的头领分任第二、第三大队司令。韩策留在义军都督府做了参谋。
这边紧张地编组军队,那边终于有了赵声的消息。
赵声字伯先,江苏丹徒(今镇江)人,1881年生。1901年以第一名考取江南水师学堂,1903年任两江师范教员,作《保国歌》。1904年北上投袁世凯,袁知其为革命党,委文书职,暗中监视。适江南创建新军,入第九镇督练公所任参谋官。后随郭人漳入广西,任管带。不久回宁任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二营管带,后升任标统,次年加入同盟会。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很欣赏他,说,现在结硬寨打死仗的,唯有伯先一人。因率部祭奠朱元璋,宣示反清,被两江总督端方知悉,因徐绍桢力保,仅以免职论。
平浏起义,赵声本欲前往相助,未行即事败,遂去广东,任新军第二标管带、标统。跟着广东巡防营统领郭人漳统率广东新军第一标前往廉州府镇压起义。
赵声身边坚定的同盟会同志极少,他出任第一标标统后,同盟会倒是给他派来了三个人,但都不是搞军事的,碍于郭人漳的干涉,赵声也不能委以领军之职,只能做他的参谋。赵声善于宣传发动,在接管第一标后,赵声大力宣传革命排满,在新军中聚集了一批同情革命的军官士兵。由于其不加掩饰的宣传,郭人漳听到一些风声,严厉警告过赵声,不过没有太当回事。郭人漳之父是朝廷大臣郭松林,他属于地道的官二代,自然不会像赵声一样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整日高高在上饮酒高乐,在部队里威信不高。
第一标自广州出发,一路上磨磨蹭蹭地开至遂溪以西的衡山堡,终于和老厉马汉接上了头,赵声恐夜长梦多,遂决定提前发动,拘捕郭人漳,然后将部队带过去与黄兴会合。但事有不密,赵声的安排被他信得过的一个队官密报了郭人漳,那个队官属于临阵反水,本来是答应起义的,临到头又反悔了。郭人漳大惊,借开会名义决定杀掉赵声,将部队夺过来。
赵声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先发制人,集合了他手下最可靠的一个步队,抢先发动,准备武力挟持郭人漳。
结果第一标在衡山堡发生了内乱,拥护郭人漳的部队和决定跟赵声起义的部队打了起来,死了十几号人,双方阵营分明,打成了对峙。赵声无法吃掉郭人漳,只好带着约九百人的队伍离开衡山堡,在老厉马汉等人的带领下向义军大本营钦州转进。
老厉自然不忘告诉赵声第五镇已经入粤的消息。赵声根本就不同意老厉避其锋芒的建议,他并未将第五镇放在眼里,他更在意郭人漳手里的那一半新军,决定在联合黄兴的义军主力后,掉头东进,消灭郭人漳,将这支装备精良的新军带回来。
赵声带出来的部队在廉州府以北与阻截的巡防营打了一仗,打退了巡防营的拦截,听从了老厉的劝告,没有南下攻击廉州,而是西进钦州,在钦州以东的平银渡与黄兴的部队回师了。
黄兴至为兴奋,当即委任赵声为粤西革命军前敌都统。赵声所部被编为第四大队,由赵声兼任司令。黄兴和赵声一样,觉着自武装反清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好的形势,手里有了好几千人,千余支步枪,足以大干一番了。
接下来自然是讨论部队的行动方向。由于郭人漳退回了廉州,黄兴否决了赵声东进打郭人漳的建议,决定北出灵山,打开部队的前进大门。钦州以西是著名的十万大山,道路崎岖,人烟稀少,不利大军生存,只能东进或者北上,考虑到东进必然遇到清军主力,黄兴的意见被赵声所接受。
北上,必得控制灵山。考虑到赵声所部武器及训练均为义军之冠,黄兴命令赵声带第四大队为先锋,北出灵山,打开义军的北进通路。赵声欣然领命,在休整两日后,即率第四大队北上了。
黄兴命韩策马汉跟随赵声,随军襄赞军机。
第二十三节韶关会议
时间往回退一点。龙谦统率第五镇抵达韶州遭遇大雨停止了前进,部队连日酷暑行军,早已疲倦不堪。龙谦遂决定进行一次短暂休整。利用这个机会,龙谦召开了标统以上高级军官绝密会议。
在会议之前,他与司徒均、周毅及王明远数人研究了进占广东的总体部署,决定将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司徒均统领第九协及第五镇直属队大部为左路军,沿韶关至广州大道南下广州,在广州建立第五镇司令部,筹措给养,安置病员,然后派出一部精锐(不少于四个步营及相关特种部队)以大包抄的态势沿海岸线直趋廉州。自己统领第十协为右路军,自韶关西进连州,沿着连州、梧州的官道正面压向廉州,一举击破廉州的起义军。
“这样的部署,敌军可能西逃广西。”司徒均用的是一份英国人制作的清国全图,比较粗略,只能算是政区图,根本看不出地形。
“那老周哥就跟踪进广西。”龙谦微笑道。
“胃口太大了不好,先占稳广东再说吧。”司徒均对龙谦的战略目的一清二楚。
“哈哈,说的对。走一步说一步,一口吃不成胖子。”王明远最近闹肚子,脸颊明显瘦了。
“不是吃胖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老本。”周毅打趣道,“你这副样子给弟妹见到,一定责怪司令。”
“哈哈,瘦点好。轻装。”
气氛很轻松。但对于以广州为目标的左路军来说,右路军的任务显然更为艰巨。司徒均建议将右路军彻底轻装,所有的牵引大炮都留给了左路军,大批病号也转给了左路军。
“这样好。我的兵就交给你照顾了。”周毅拍拍王明远的肩膀说。
“没问题,如果他们愿意留在九协,你可不能跟我要人。”
“一定,一定。哈哈。”近年来呆在一起开玩笑的时间越来越少,见一面都很难了,尤其是周毅和王明远这样的统兵大将。
“不要轻敌,部队的状态不好。长途行军把部队拖垮了。”司徒均皱眉道。“参谋处下去摸了下情况,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思想问题,虽说不能上升到军心不稳的高度。但有必要召集军官们开几个会了。”
“你说的是。我想。既然部队集结韶关,那么就开个大会吧。我来讲。”龙谦点点头,司徒均的建议正合他所想。
蒙山军自蒙山建军始。就特别注重部队的行军力训练,平时步兵每日的操练都有行军一项,最少为十公里,多至三十公里,而且是负重行军,风雨无阻,勤练不息。新兵最畏惧的就是野战行军,非要磨几十个脚泡,晒脱几层皮不可。第五镇自山东至江西,掉队的极少,实赖此严格之训练。但自江西而广东,问题出来了,盛夏行军,而且部队多是北人,蚊虫之叮咬,温差之不习,饭食不习惯都给这支精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行至韶关,部队比参谋处预定的行军计划晚了两日,而且病号日多,平均每个步兵连队的患病比例超过了百分之十,一小半是很讨厌的“烂档”病。特别是赣西招收编组的两个新兵团,尽管兵员大都是湘赣子弟,也受不了如此艰苦的行军,掉队的,逃跑的越来越多。
特别引起龙谦担忧的是部队日多的牢骚,连标统一级的军官都叫苦不迭了。
韶关休整成为了必须。
韶关会议上,龙谦再次做了细致的动员,他觉得,如果不解决高级军官的思想,占领并将广东建设为蒙山军另一个根据地的设想将无法实现。
好在到了现在,已经无需隐瞒蒙山军的目标了。因此,韶关会议成为了蒙山军军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
“从临江出发,至今整整十五日。每日的行军里程一降再降,几乎成了蜗牛爬了!”龙谦讥讽道,“士兵且不说,关键是我们在座的一些人的精神状态堪忧,空身骑马尚且如此,那些肩负几十斤装具的士兵们又当如何?难道蒙山军真的越来越娇气了?娇气到连走路都走不动了吗?我这个司令官能走得动,为什么你们走不动?嗯?”
龙谦自临江出发,绝大部分时候是步行的,他一般跟一个标两天后便换一个标,大家都看在眼里。龙谦的这番话,让好几个人低下了头。
“让我感到担心的是我们在座的一些人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士兵发牢骚可以,班长排长连长甚至营长们发发牢骚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在座的都是蒙山军的核心人物,说怪话发牢骚就令我不解了,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广东?”
这番话让军官们精神一震。龙谦之前确实没有跟大家掏过心窝子。
“自1899年蒙山建军,迄今已经八年了,八年时间不算短了,在座的绝大多数经历了蒙山整军。我的目标,一开始就是要夺取满清的江山,这个话,不需要隐瞒大家了。我想,只要有点脑子,有点雄心,就不会感到惊讶。”
龙谦满意地看到,绝大多数军官眼中流露出狂热的神情。
“满清朝廷将国家搞成了这样!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满清对外的战争没有打赢过一次!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将北京都丢了,花了几千万两白银堆出来的圆明园让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把火烧成了白地。再后来,越南、朝鲜、暹罗这些祖宗给我们征服的国家一个个丢掉了,从南到北,丢失的领土数以百万平方公里!甲午一战,几千万银子打造的北洋舰队被小日本打沉到了海底,庚子年的战争在座的很多人都参加了。两三万人的八国联军便击败了十几万清军,北京第二次被占领,光是银子,就赔了人家三亿两!算上利息,大约损失了五六个亿,我们国家不分老小,因此每个人将要付出一两半银子。那些王公大臣皇帝太后是不会掏一分钱的,银子最终要老百姓出。大家都是苦出身,知道一两半银子意味着什么,很多家庭。全部家当折算下来也没有二两银子。”
龙谦喝了口水。“如果不是我们在西沽捉了西摩尔,我敢保证,庚子赔款不是三亿两,会更多。至少四亿五千万两!西沽之战我们损失了多少好兄弟?费宁的样子至今总晃动在我眼前。他们的血没有白流。因为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国家保留了一丝元气。我曾说过,等条件具备了,要在西沽为他们立一座碑。刻上他们的名字,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至于再以后,满清卖国行为也不少,比如日俄交战,战场却在中国,将辽东辽南打了个稀巴烂,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国家要将‘国’与‘家’连起来读?因为国就是家,不过就是一个大家而已。我们很多人见过几百口人的大家族,族长必须管好家族,教育好子弟,管理好银钱,做到小有所依,老有所养,干得多的子弟要受到奖励,干得不好的的子弟要受到处罚,严重违反族规的要开革出家族,将其的名字从族谱上剔除……这就是族长的责任。把我们这个国家比作一个家庭,朝廷就是族长,就是家长。那么,满清朝廷干的怎么样呢?他们管好这个家了吗?很明显,没有。他们管的很差,他们快要将这个家败光了。这个家庭的子弟,在他们的管理下没有过上好日子!很多人吃不饱肚子,冬天没有棉衣穿,念不上书,娶不上媳妇,住不上体面的房子。一句话,他们早就该滚蛋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鼓掌,马上,掌声响成一片。与会的都是蒙山军的核心军官,绝大多数都抱了一个跟着龙谦改朝换代的念头。所以当龙谦明确说出要赶走满人建立新国家的时候,大家都感到心花怒放。
是的,就是心花怒放。或许在郑家庄建立根据地打败官军进剿的时候,或许是被招安,成功改编为威胜军右翼立足鲁南的时候,或许是北上抗洪扩编为第五镇的时候……龙谦的核心团队逐渐相信,跟着龙谦,真的很有前途。最大的前途,就是建立一个龙家王朝,他们无疑是地地道道的开国功臣!
“弟兄们,刚才我说等具备条件了,要给费宁他们立碑。什么时候条件具备呢?很简单,那就是推翻满清建立一个新中国。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目标不能实现呢?我告诉你们,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而且,很快,绝对不要再干八年了!”
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比刚才更为热烈。
“同盟会有什么?他们才多一点力量?他们都相信可以干掉满清建立民国,拥兵七八万人的蒙山军反而不敢想?你们不要这样看我,韩子英,我没有说错,就是七八万,这是已经编组练就的兵力,潜在的兵力早已超过了十万!而且,我们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我们可以造枪,造炮,造子弹炮弹!很快,我们连汽车都可以造了!十万人在哪里?告诉你们,在遥远的满洲,就是我们国家最东北的地方,还有一支蒙山军的部队,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正式的番号,也是这个糊涂蛋朝廷给的,对,没错,就是北满的第十八镇!那是蒙山军的部队,统制官叫陆大山,他真实的名字是鲁山!曾经是你们很多人的老上司!”
鲁山等人的秘密开始隐瞒不住,但龙谦亲口说出来,还是让在座军官们感到了震惊且振奋,尤其是周毅、冯仑、杜三立、蓝心治、曹敏忠、梁华达这些“老人”们,当初鲁山等人出走曾在军中引起震动,现在谜底揭开了,竟然是这个局面。
“是的,他们大都好好活着,在东北打出了一大片的天下!范德平、熊勋、石大寿、邓清华、程二虎、盛光,都是十八镇的高级军官了,十八镇现在齐装满员,清一色的俄式装备。论起骑兵来,可比咱们老五镇强多了!你们现在不用怀疑我说的兵力数量了吧?”
“哈哈,俺就说嘛,鲁山哥怎么会叛变司令呢?哈哈,真是太好了!司令,咱们啥时候动手?鲁山他们从北往南打,咱们从南往北打,干掉狗日的鞑子朝廷!”杜三立站起来,挥舞着双手大叫大嚷。
“坐下,你狗日的坐下。听司令讲。”蓝心治拽着杜三立的衣襟。让他回到座位上。
“现在还不行。是的,不行。一定有人这样想,据说你龙谦是受了慈禧太后的大恩,没有西太后。就没有你龙谦的今天。是的。西太后念在我救驾之功。自庚子年后,屡屡提拔于我。似乎我应当效忠于她,不然就不够做人的资格。不。这样想是不对的,我效忠的是这个国家,不是某个人。假如西太后将国家治理好了,百姓过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列强不敢欺负咱们,我不会反,也不能反,因为没有人会跟我造反。也有人想,既然你早就准备造鞑子朝廷的反了,同盟会也是造反派,干嘛还要出兵镇压呢?我们不是同道中人吗?是的,在反对鞑子朝廷这一点上,我们是同道。这就是我不准杀掉刘道一等人的原因。但是,造反是一门高深的技术,比练兵打仗难度高的多……”
底下大笑起来,笑声响成一片。
“当条件未备的时候起兵造反,不是勇敢,而是无谋。去年我们出师南下的时候,有人劝我就此举兵造反,我觉得不行。我反复掂量了我们的实力,认为条件还不具备。那时候起兵,将会把山东打成一片废墟,甚至引来列强军队的干涉,只凭我们第五镇数万人马,不行。我必须为大家的前途着想,我们造反是为了建立一个新国家,不是为了掉脑袋。另外,同盟会这帮人不成事,跟他们联合,倒霉的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有愿意跟同盟会共同组建新国家的吗?”
“不愿意!”
“是的嘛。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南下广东的意义了。广东跟东北一样,位置极为重要,是我们国家的南大门,连接着大批的海外通道,它如果成为我们蒙山军的又一个稳固根据地,会是什么样子呢?从南到北,蒙山军的势力将纵贯全国,大家都读过兵书,长蛇阵是很厉害的,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到时候,以山东为中心,南北呼应,满清顾此失彼,很快就完蛋了!”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借剿灭起义经营广东。还要将势力逐渐伸展出去,西面的广西,东面的福建,北面的湖南和江西,都是我们第五镇大展身手的地方,从现在起,我们就是蛟龙入海,海阔天空了!”
“可是,为什么要有人不理解南下的意义呢?为什么要叫苦叫累呢?有谁能不流血流汗就能夺取天下呢?以前我没有跟大家说清楚,我不怪大家,现在我将所有的话都说了,大家该怎么办呢?”
“没说的,跟司令到底干!”
“便是再走一个来回也没问题!”
“很好,就是这个话。大家明白了我们的战略目标,劲头应该没问题了。下面我强调几件事,第一就是纪律。纪律是保证我们胜利的根本。要将广东看成是山东,将广东的百姓看成我们山东父老,只有严格的军纪,才能保证我们在广东立住脚。在江西的时候,我们一些部队是违反过纪律的,偷鸡摸狗的有,调戏大姑娘小媳妇的有,私下抢劫富户的也有。虽然不严重但不等于不存在。一些犯事的官兵得到了处理,但总体上我比较宽大,只枪毙了两个嘛。这一点曹敏忠对我是有意见的,他做的对!他的意见提的好!我体谅宽容是不对的,是在葬送我们共同的事业!部队进入广东了,我将话撂在前头,军纪不容违反,不管是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绝不宽容!第二就是要小心,十分的小心,不要小看了同盟会的义军,轻敌就会打败仗。第三就是节省弹药,就地补充不一定顺利,从山东运送到广东,大家知道其中的难处,所以,一切都要立足自身,不去依赖山东老根据地。第四就是要学会经营,学会做百姓的工作,等平定叛乱后,我们将大肆扩军,至少再扩出一个镇来。朝廷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我们就是要拼了老命去扩军,还要练好兵,迎接将来面向全国的大进军!最后一点就是保密,今天讲的,暂时不向下面传达,我们还是要利用一段时间,把我们的实力再壮大一些。”
“我今天就讲这些,给大家交交底,给大家鼓鼓劲,给大家明确我们下一步的任务。从韶关出发,我们将兵分两路,我跟随右路军走,我跟大家保证,从现在起,我龙谦不骑马了,步行!跟士兵们一起走,我相信,只要我们高级军官们走在队列前头,士兵们就不会掉队!好,现在请司徒参谋长宣布左右两路军的编成和指挥机构。”
韶关会议揭开了蒙山军一直隐蔽的面纱,尤其是北满十八镇的消息,极大地激励了高级军官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坚信龙谦描绘的前景会实现。还有什么比建立一个新王朝更激励人心的呢?经过短暂的休整,第五镇兵分两路,直扑粤西。军队面貌为之一变,军旗招展,军歌嘹亮,之前一切的困难都不在话下了。
第二十四节灵山之战一
第十协参谋处拿出的行军序列本来是十九标打头,补充标及直属队居中,第二十标殿后。但这个未经周毅批准的方案被专门过问此事的副协统冯仑所否决,很不客气地对参谋长蓝心治说,“十九标出的风头还不够吗?战功都要让十九标抢光吗?把二十标和十九标的位置换过来!”
按说蓝心治不接受冯仑的领导,冯仑头上的副协统对参谋长并无指挥权——龙谦几次强调了部队的指挥体系,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参谋长是司令官不在岗位时接替司令官指挥权的第一人选。
特别的时候也有,那就是四年前的白岭支队,龙谦考虑到邓清华谋多断少,特别指明鲁山的“一号接班人”为范德平。等石大寿两年后抵达关外,龙谦对石大寿的安排是第一副司令——关外部队的二号人物。但由于鲁山支队经过剿匪及奉天会战等一系列战斗,部队的隶属关系已经磨合得很好了,也为遮掩朝廷的耳目,在良弼点验十八镇时并未出现石大寿的名字和职务,但在内部,石大寿的职务是明确的,他就是副统制官,位于参谋长邓清华之上的二号人物。
话题扯远了。因为冯仑的资历,蓝心治不得不屈从,将冯仑的第二十标置于前锋的位置。
这个方案并未得到周毅的反对,周毅觉得很合适。十九标虽然是第十协的主力,但标统杜三立比起冯仑,各方面都有差距。以副标统统率前锋标突前攻击也符合蒙山军已然形成的传统。
跟随第十协行动的龙谦更不管这样具体的安排。在龙谦眼里,平乱就是一场行军,正好磨练一下部队。他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如何经略广东上了。
之所以要抢到先锋的任务,冯仑是憋了一口气,既要和在去冬今春湘赣之战中立下决定性功劳的封国柱比一比,也为自己似乎“失宠”出一口气。
军队是人类有史以来组织最为严密的武装集团,越是严密的组织,内部讲等级、讲资历的现象就越严重。蒙山军从1899年春蒙山整军初具一支近代化军队的雏形,迄今已有八年有余,内部不免出现“官僚化”倾向。
冯仑自忖在蒙山军内部可以坐上第六第七的“交椅”。龙谦不必说。周毅、鲁山、宁时俊、王明远、封国柱数人职务或者与他平级,或者在他之上,剩下的,包括司徒均叶延冰宋晋国江云在内。资历战功都不如他。更遑论石大寿、范德平、吴念、程二虎、熊勋这些人了。但随着部队的扩张。自己的职务似乎“凝固”了,到现在实际上还是一个标统,那个副协统不过是安慰性质的。没有什么实权。而其他人则蹭蹭地往上蹿,去关东那帮人不必说了,会后问过龙谦,范德平与程二虎已是协统,就是留在山东的吴念,从副标统一跃而成为一旅之长,手下管着三个团,足有八千人之多!
唯一可以与自己相比的就是封国柱了,但出身老八队的封国柱与龙谦的私交绝对比自己深的多!不知什么时候,冯仑总觉得龙谦对自己有了二心,不然为何将自己调出一手训练的十九标换至二十标?为什么封国柱就待在他的十七标不动?
这次平定廉州之乱,就给龙谦看看,就算带不是自己一手训练的二十标,也不再用其他部队了,靠着自己手下的两千余众,足以打出又一个湘赣大捷!
在向参谋处索要了地图后,冯仑召集了二十标连长以上军官会议,在布置了任务之后,杀气腾腾地说,“这回老子决心打一个漂亮仗!不用十九标和补充标,更不用第九协的什么迂回支队,只凭老子的部队就扫平那帮革命党了!我不骑马,跟你们一道走!哪个连有逃兵掉队的,连长就地免职!这点权力老子还是有的!这次就给龙司令看看,二十标绝不次于老封的十七标!”
冯仑治军是有一套的,他带兵风格有点像曾国荃,深谙“挥金如土、杀人如麻、铁石心肠”的十二字秘诀,他是蒙山军高级军官中最忽视军纪的一个,只要你能打,兵练的好,违反军纪他都视为不见。而缴获多私下奖励军官,并不按照蒙山军军规全部上缴。对于违反将令的军官处罚也严,关禁闭很少用,一顿军棍毒打算是轻的。所以,他带出来的十九标杀气最足,在与德国人的演习交手中,在彰德秋操中都大放光彩,血性十足。
不等周毅的命令,在整顿部队后,冯仑立即出发了。由于他的身先士卒,由于他的军法森严,二十标每日行军的速度都在四十公里之上,最多的一天(气候凉爽)竟然走出了六十五公里的记录!远远将第十协主力甩在了后面。
龙谦并不担心二十标的突前猛进。对于蒙山军的四个老步标的战力,龙谦非常放心,别说是对付一帮武器缺少,基本没有训练的会党乱众,便是对北洋精锐,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只要指挥上不出严重的疏漏,绝不会败阵。
龙谦在第十协主力出动前,见了刘道一和蔡绍南两个同盟会俘虏。其余人他并不在意,但对于这两人,龙谦还是重视的。
“刘先生、蔡先生,一路辛苦了。不瞒二位,此番我军南下广东,是奉了朝廷的命令,削平廉州一带由贵党发动的起义。不,刘先生你不要说,听我讲,我龙谦虽不是大汉族主义,但对于内战,一向深恶痛绝,杀自己的同胞获取军功,龙谦深以为耻。但上命难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