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经略大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呀!”刘光世的话还没有说完,赵构就开口了。“刘爱卿想多了,想多了。”
赵构将刘光世扶起。“刘爱卿乃是国之重臣,征讨李成不力,是因为刚刚经历了抗金大战,兵士需要休整。据不接旨也是没有的事,我听说,是传旨的太监没有找到刘爱卿。刘爱卿一向以国事为重,当时一定是在为国事操劳。我已经处置过传旨的太监了,刘爱卿就不要在耿耿于怀了。”
赵构给刘光世找了理由,并且不在自称‘朕’,而是称‘我’了。要知道,‘朕’是在公共场合的皇帝自我称谓,而‘我’则是在私下的称谓。
在朝堂之下,与臣子之间,赵构一般都会自称为‘我’,这显得跟臣子的关系和睦。
所以,赵构开始的时候,自称为‘朕’,是着实吓了刘光世一跳的。而现在,赵构改变了自我称谓,可以说,是从心里原谅了刘光世。
弄明白这些,刘光世如蒙大赦。“臣多谢陛下,不,多谢官家。”
既然赵构都自称‘我’了。刘光世自然也要改变对赵构的称呼了,这样才能拉近彼此关系。
“刘爱卿啊,这次找你来,其实是想跟你说件事……”刘光世已经可以放心了,这个时候,赵构才说出了召刘光世前来的原因。
第356章李元昊的动情演说
长安,得知莱州港北面再次出现金军的探查船只之后,赵朔下达了命令。‘来多少,灭多少。’
其实赵成这个时候,已经前往登州,并且集结了所有登州船只出航去了。
他这一次的任务依旧是购买粮食,并且打算将李朝的仓库一次性搬空。
莱州港的船只此时并不多,赵朔决定灭掉前来探查消息的金军探查船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迷惑完颜吴乞买。
他要让完颜吴乞买觉得,莱州港一定有问题,然后将目光都盯在那里。
刚处理完金国的事情,当天服侍赵朔的方云裳便跑进来告诉了赵朔有故人来访。这个故人,就是李元昊。
李元昊奉了李乾顺的命令,是来跟赵朔谈合作的。
得知李元昊到来,赵朔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很清楚李元昊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粮食。
但现在赵朔这里难民都管不过来,哪有空去管西夏啊。但赵朔跟李元昊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拒绝的话,赵朔有说不出来。
“王爷,要不我就跟他说,王爷病了,不能见客?”见赵朔迟迟没有开口,对赵朔很是了解的方云裳轻声询问了起来。
赵朔摆了摆手。“晚了,晚了。”
要是李元昊一到就告诉他赵朔病了,不能见客,或许还能说得过去。但现在,已经进来禀报了,再出去说赵朔病了,不能见客,这种事,聪明的李元昊一下就能猜出来,赵朔这是不想见他。
现在赵朔跟西夏建立了军事同盟,以后合作自然是要不断加深的。所以,跟西夏的关系,是不能弄得太僵的。
“算了,让他进来吧。”无奈的赵朔挠挠头,最后还是决定接见李元昊。
李元昊觉得等了很久,其实也就一刻钟左右,但对于只是禀告一下,便可见面来说,这一刻钟,还是有些偏长了。
李元昊怀中有些忐忑的心情走入了赵朔府宅,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进入府宅,就看到了光着双脚,急匆匆跑过来的赵朔。
而赵朔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女子,女子穿着丫鬟的服侍,拿着一双鞋正在追赶赵朔。
这一幕让李元昊想起了三国时代,许攸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的表现——光脚相迎。但曹操也就是关着脚走出门,而赵朔这可是关着脚跑到大门来迎接。真要相比的话,赵朔可比曹操多跑了好几百米啊。
“哎呀,恕罪恕罪!”远远的,赵朔便拱手行礼。“昨夜公务繁忙,今日倦怠,在案桌之上竟然睡着了,丫鬟出于关心,没敢直接叫醒我,让李兄多等了这么长的时间,真是抱歉。”
赵朔说的真诚,李元昊不疑有他,赶忙回礼说道。“赵兄公务繁忙,是小弟来的冒昧,这怎么能怪赵兄呢。”
二人一番寒暄之后,赵朔才接过方云裳递过来的靴子,穿好之后,赵朔和李元昊手挽着手,谈笑自若的前往了会客厅。
看着已经远去的赵朔和李元昊,方云裳歪着头,挠起了脑袋。他搞不懂,赵朔明明不想见李元昊,为何还要弄这一出。光脚相迎,这是多大的恩赐啊。给予一个不想见的人,实在让人搞不懂。
“算了,算了,反正王爷做事,一定有他的考虑,我干嘛去操这个心。”想了一会,依旧什么也没想出来的方云裳嘀嘀咕咕的念叨了一会,也跟了上去。
会客厅,赵朔和李元昊分宾主做好之后,方云裳也赶了回来。
“云裳,去给李兄沏壶好茶。”方云裳刚一进门,赵朔就开口了。
方云裳点头行礼,快步离去。
“那就让赵兄破费了。”方云裳离开之后,李元昊拱手说道。
“你我兄弟,一壶茶而已,何谈破费。”赵朔轻笑了起来。“李兄这次不远万里来看我,不知道是不是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啊。”
听赵朔这么一说,李元昊有些尴尬的陪笑道。“恐怕,得让赵兄失望了。”
“哦~!”赵朔眉头微动。“难道李兄带来的是坏消息?”
李元昊一愣,想想刚才说的话,确实有些欠妥,忙道。“不是,不是,自然也不能是坏消息。”
“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赵朔眯着眼睛,看着李元昊。“那我是更加想听听李兄带来的是什么消息了。”
“赵兄的探查机构遍布天下,想必小弟不说,赵兄也能猜到吧。”想起赵朔在洛阳,高昌回鹘刚刚发生三天的事情,都能知道,李元昊决定,在试探一下赵朔。
赵朔叹了口气,摇起了头。“李兄,你把我赵朔当什么人了,高昌回鹘那是军事,你我是私交,知道高昌回鹘的事,是因为那边的战争关系到西夏,也关系到我赵朔。所以,我才会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
赵朔起身,来到李元昊身前。“你我之间,是朋友,是私人感情,不涉及国家利益。这种关系,我岂会派人去打探。要是我真这么做了,恐怕我手下的诸多官员都要人人自危了。”
赵朔说的有理,但李元昊并不全信。他跟赵朔的关系的确不错,但毕竟二人是两个国家的王爷,以前还敌对过。现在虽然建立了军事同盟,但双方还是有爆发冲突的可能,彼此防着一点,那也是很正常的。
“呵呵……”李元昊起身轻笑了起来。“赵兄,是小弟以小人之心度赵兄君子之腹了。”
说完之后,李元昊说到了正题。“其实小弟这次来,一来是太久没有看到赵兄,甚是想念。二来吗,是想跟王爷谈一桩买卖。”
想念的事情赵朔自动忽略了,因为他跟本不信,他将重点放在了第二条——谈买卖。
“李兄要跟我谈买卖,不知是什么买卖。”赵朔笑问道。
“小炮弹加粮食。”李元昊收起笑脸,很是严肃的说道。
“小炮弹和粮食,军事和农产品。”赵朔挠了挠头。“李兄,你可真会跟我出难题啊。”
“王爷,夏国经过高昌一战,兵力损失严重,短时间内难以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甚至以现在的实力,自保都是问题。李兄若是不管,夏国很可能有被灭国的危险。”说完了军事危机,李元昊又说出了粮食危机。“夏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军事策略,因为这些年,战争不断,所以百姓都被编入了战时编制,田地荒芜,粮食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李兄若是不管,内乱也很可能拖垮大夏。”
说完这些之后,李元昊缓了口气,又补充了一句。“其实,小弟这次来,说是谈买卖,实则是请赵兄救大夏的。”
第357章峰回路转
李元昊说完了,他看着赵朔,等待着赵朔的回答。
对于李元昊说的话,赵朔自然不会全信。可以说,李元昊说的有真有假。
真的是,西夏这些年,的确是在不断征战,不是为了自保,就是为了扩张,战争从未停止过。说兵力有所损伤,这是真是的。但若是说不能自保,那就有些夸大其词了。据赵朔了解,西夏现在驻扎在高昌回鹘占领地的兵卒,就有二十余万。在西夏东北部驻扎在河清军、金肃军的大军,也不下于十五万。而黑水镇燕军司、白马强镇军司这些地方,驻军都不少于十万。在加上李元昊驻扎的盐州一代,西夏都城兴庆府一代,所有的兵卒加起来,少说也有七八十万。
这么多骁勇善战的夏军,自保会有问题,这不是骗鬼呢吗!
再说西夏缺粮的问题。西夏全民皆兵,的确会因为战乱减少耕种,但要知道,西夏本就是以游牧民族为主。游牧民族四海为家,本就不已农作物作为主要粮食。说是缺粮,或者说粮食紧张,都有可能,但是要说到什么人吃人的地步,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这些都是赵朔对西夏消息汇总之后,得到的结果,跟李元昊说的,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话是李元昊说的,赵朔思虑再三之后,才开口说道。“李兄,夏国经历这种灾难,我也是心急如焚啊。可你也知道,小炮弹作为军用物资,很早之前,我就宣布禁止交易贩卖了。而粮食问题,你看看我这有多少难民……”
赵朔说着,回到主位旁边,在桌子上拿起了一摞纸张,这是早上各地官员汇报上来的难民情况,此刻正好用一用。
将这些纸张递给李元昊之后,赵朔才接着道。“你看看,要说苦,我可是比你苦多了。”
在李元昊看各地难民情况报告的时候,赵朔又补充道。“本来,我是想跟夏国借点粮食的,现在李兄这么一说,看来,这个想法也只能打消了。”
李元昊看过纸张之后,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一来,小炮弹之事,他是知道的。而粮食问题,赵朔是购买了一批粮食,手上这些之上也提到了,官府发放了一批粮食给难民,但结果是,粮食跟本不够。
李元昊糊涂了,懵了,无语了。赵朔却暗暗的笑了。那些报告的确是真实的,但只是对赵朔发放粮食的一个总结。至于赵朔卖的粮食,也就是红薯,那些报告上只字未提。
正是靠这些红薯,赵朔才解决了难民问题。而没有提到红薯的难民报告,可以说,没有任何价值。
赵朔让官府将这个报告弄上来,就是担心西夏会跟他来这一手。从李元昊收到旨意要来长安,赵朔就开始做准备了。
但因为李元昊到的太快,赵朔才苦闷到底是见还是不见。当想到这些纸张的时候,赵朔做了一下安排,然后脱掉鞋子,跑向了大门。
现在想来,这一切,赵朔都做得太完美了。
李元昊久久没有开口,赵朔看着李元昊那苦闷的表情,心中多少有些愧意了。
李元昊的确是想忽悠他,并且还是好几次。但李元昊的想法中,一直也没把他当敌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促使西夏与赵朔和平共处。
不管是最早的换城,还是签订军事同盟,派兵帮助赵朔平定陇右。其中,虽然李元昊也有些私心,但大体上,还是帮了赵朔大忙的。
甚至,赵朔要他帮忙,假意伐宋的时候,他也是义不容辞,立刻就在盐州集结军队,大有跟着赵朔一起出兵的意思。
想到了这些,赵朔闭上双眼,沉思一会之后,微微睁开,拍了拍李元昊的肩头,道。“李兄,我与大夏是军师同盟,如果夏国遭到攻击,我赵朔一定会义不容辞的出手。大夏的敌人就是我赵朔的敌人,这一点,只要夏国不背叛我赵朔,永远有效。”
听赵朔这么一说,李元昊抬头看向赵朔。“赵兄,别的我不保证,但只要我李元昊活着一天,大夏永远不会攻打赵兄。”
赵朔心中颇为欣慰,点了点头。其实李元昊的要求并不是太过分,小炮弹的制作方式并不困难,按照赵朔的猜测,再过个一年半载,很有可能就会被周边这些国家研究透了。而红薯,就跟别说了。赵朔这里一旦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红薯一定会传到周边地区。这不是赵朔说控制就能控制住的。赵朔在积极的跟周边势力通商,只要通商,这些东西就拦不住。毕竟,有些人,为了获利是连命都不要的。
“这样吧,小炮弹我现在没法在卖了,因为我也要为以后做打算,但是制作小炮弹的配方,我可以卖给大夏。”顿了顿,赵朔又道。“粮食问题?恩!我最近在购买粮食,今年也帮不上大夏,但是待我度过今年这个最困难的时期之后,我可以把买来的粮食的种植卖给大夏。”
“赵兄,你说的是真的?”因为事情转变的实在太快,李元昊一时竟不敢相信赵朔说的是真的。
“我怎么说也是一个王爷,难道我说的话,那么不让人相信啊。”赵朔呵呵一笑。“再说了,骗谁也不能骗你李兄啊。”
“那小弟在此就多谢赵兄了。”李元昊知道小炮弹配方和粮食种子的重要性。有了这两样,那可比跟赵朔谈判购买小炮弹和粮食划算的多。
“王爷,茶沏好了。”方云裳这个时候端着茶壶走了进来。
“好,好!”赵朔指了指李元昊座位旁的茶碗。“赶紧给李兄倒上,让他尝尝我这的新茶。”
“是!”方云裳行了一礼,然后来到李元昊座位旁,给他倒了一碗青茶,然后才前往主位,给赵朔倒茶。
倒完茶之后,方云裳端着茶壶,站在了主位旁。
赵朔回到主位,端起茶碗,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李元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元昊拱手,随后也端起茶碗,他的鼻子微微吸了吸,然后笑道。“好茶,好茶啊!”
第358章可怜李朝
卖掉了小炮弹的配方,卖掉了红薯的种子,赵朔就这样安抚住了西夏。
这是一桩有些不合算的买卖,但是此时,赵朔认为是合适的。赵朔若是独自用手红薯和小炮弹,保不准其余诸国被压制的受不了了,会给他来一个群起而攻。这样的场面可不是赵朔先看到的。
现在西夏也具有了同样的技术,加上西夏跟赵朔有军事同盟签订,可以说,这位赵朔以后的发展做了一个双保险。
有赵朔在东边,西夏可以西进,可以北上,东南两边是绝对太平的。若赵朔出了问题,换个别的国家再这,像是以前的宋,或者金,那一切可就都不好说了。
西夏不傻。所以,绝不会眼看着赵朔被灭。同理,赵朔也是一样。所以,在西夏征伐高昌的时候,赵朔的情报系统建立的虽然还不算完善,但他还是派出了一支人马前往了高昌打探消息。
这才会有了李元昊认为的未卜先知。
可以说,赵朔也是不希望西夏出事的。
现在金国和西夏都行动了,但大宋却一直没有行动,这一点让人很不放心。
赵朔前几天已经收到消息,赵构召见了刘光世。刘光世刚刚拒不奉旨,大大的打击了赵构,而现在赵构竟然召见了刘光世,而刘光世还屁颠屁颠的去了。就凭这,就不寻常。
赵朔让人盯着临安皇宫,领着刘光世,但接下来,大宋却安静了下来。
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但赵朔却毫无办法,因为渗入大宋的探子实在太少了,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
赵朔担心的不是别的,正是李朝。李朝使者去过临安,被赵构轰出来了。后来才来的洛阳,跟他会面。
李朝使者来到洛阳,完全是偷渡而来的,虽说,没有被守军发现。但毕竟在宋地停留的太多的时间,要是仔细查证的话,定然是可以遭到蛛丝马迹的。
赵构要是知道赵朔的粮食是兄李朝买的,他会怎么做?赵朔微微蹙眉,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派兵攻伐李朝,然后得到粮食。
派兵攻伐,那召见刘光世,难道就是为了这个?
刘光世回去之后,并没有在离开?没有离开,还是没看到离开?
赵朔呼出了一口凉气。“不好,看来我那个叔叔,这一次也用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想到这里,赵朔挠起了头。“要是这样的话,李朝可就真的麻烦了。”微微抬头,赵朔接着道。“赵成他们这一次,希望还能平安无事吧。”
………………………………………………………………
李朝,在赵朔担忧的时候,大宋的军队已经到达了宋国和李朝的边境,统兵之人,正是刘光世。
到达之后,刘光世兵分三路,直扑意尤,谅州和升龙。得知的消息的李朝举朝皆惊。
李朝实力本就弱于大宋,又刚刚被赵朔从内乱中解救出来,所以,面对宋军,完全就是丢盔弃甲、不堪一击。
作为李朝皇帝,也是赵朔封的安南侯,李阳焕此刻立在朝堂之上,看着满朝文武,颇为哀伤的说道。“诸位爱卿,大宋无端罚我,我该如何。”
“侯爷,我们不是还有一个靠山呢吗?”刘庆谭此时开口了。“按照张丞相所说,我李朝有难之时,宋王是绝对不会不管的。现在大宋来攻我李朝,此刻正是求救宋王的时候啊。”
刘庆谭和张伯玉共同辅佐李阳焕登上帝位,二人分列左右丞相。在朝廷之中,为了独揽大权,双方你争我夺,都想见对方打压下去。
张伯玉出使赵朔,带来了赵朔的大军,平息了叛乱。在李阳焕和李朝群臣百姓心中,张伯玉的地位可就高出刘庆谭太多太多了。
现在大宋攻打李朝,为了扭转李朝的颓势,也为了难为打压一下张伯玉,刘庆谭才提出了这个说法。
所有人都知道,赵朔跟李朝是隔着一个大宋的,就算赵朔想帮忙,派出的兵卒只能绕道海上。这李朝派人求援一去,赵朔在派兵来救,一个来回,半年就过去了。那会李朝在不在都两说着了。
“刘大人,你这话说的就有些不讲理了吧。”张伯玉是个明白人,自然知道刘庆谭话中的意思。
“哼,当初这话可是你张大人亲自说出来的,怎么,大难来时,反悔了。”刘庆谭一脸冷笑的说道。“早知今日做不到,又何必当初乱许诺呢?”
“这不是做不到,而是……”张伯玉话说到一半,生生的咽了回去。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可以改变李朝命运的事。
“而是什么?”刘庆谭看着张伯玉。“说来说去,还是做不到不是。”
“住口!”面对张伯玉和刘庆谭斗嘴,李阳焕实在忍不住了。“现在李朝是生存存亡之际,你们二人竟然还有心思斗嘴。你们是不是想看着我李朝就这么亡了啊。”
“臣不敢!”张伯玉和刘庆谭同时行礼说道。
“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这个时候,还能在朝堂之上吵嘴,你们说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的。”李阳焕得里不饶人。
刘庆谭低头沉默,这个时候,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对大宋称臣。然后像对待赵朔一样,对待大宋。只要不灭掉李朝,要啥给啥。
但这个时候,这话是不能说的。毕竟,宋兵才刚刚深入李朝领地,战斗也才刚刚开始。若这个时候直言投降,那必然会被百姓认为是卖国之人。这样的名声可不是刘庆谭想要的。
他要的是跟张伯玉一样的名声,一个解决李朝于危难之间的名声。
刘庆谭不说话,张伯玉却开口了。
“侯爷。臣敢保证,我李朝有救了,宋王的军队是一定回来救援我们的。”
张伯玉说的很淡定,也很从容。好似赵朔的大军真的回来,宋军真的会被打败一样。
“张爱卿,你为何有如此自信啊。”张伯玉自信,但李阳焕可没那么自信。
说赵朔回来,你得给我说出个子丑寅某啊,这么弄一句就糊弄过去,那怎么行。
听到李阳焕的问话之后,张伯玉行了一礼,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第359章赵成的决定
原来,赵成在离开的时候,已经察觉到三十多船粮食并不能支持太久,于是便给张伯玉留下了一句‘用不了多久,便会再回来’的话。
而这句话,现在成了李朝的救命稻草。
“张大人,你可知道他们何时能在回李朝。”李阳焕听了张伯玉的话之后,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个……”具体时间,张伯玉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时候说不知道,那刚才说的话,不就是逗李阳焕玩呢吗?现在李阳焕好不容易对这一次抗宋有了些信心,他要是明说,这一打击,这刚建立的一点信心,还不一下子就被打散了啊。
还有,如果张伯玉说实话,说不知道,一旁的刘庆谭一定会趁机发难,到时候,加上李阳焕的愤怒,张伯玉的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可就没法说了。
眼珠子转了又转,张伯玉笑着说道。“按时间推测,应该就是这几天了,如果侯爷同意,臣愿意前往港口准备迎接事宜。”
“准了。”李阳焕大喜。
赵成大军第一次到来,拿着火枪和小炮弹,这两样东西,那可是大发神威。
火枪五百米外左右,一枪毙敌。小炮弹更猛,一炸死伤一大片。
靠这这两样神器,赵成的军队分成了数十个小队,每一个小队只有几十人。
开始的时候,李阳焕还有些担忧,但各地频频传回的捷报却让他傻了眼。
很多地方汇报,一只神秘部队袭来,圆球状的小球从天而降,城墙倒塌,叛军逃窜,不堪一击。
那场战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一个国家五年都没有平息的内乱,被几千人几天就平定了,这种震撼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所以,听说赵朔的军队还会再来,李阳焕有了信心。
退朝之后,张伯玉召集手下官员,前往港口迎接赵成。
对于赵成是否会真的到来,张伯玉其实并没有底,毕竟,赵成当时就是那么一说。
但现在,话已经出口,不能收回。他也只能盼望着,赵成这几天能到了。
当然了,如果赵成不来,他还有另一手,那就是逃跑,从海上逃跑,然后前往赵朔那里,请求救援。若是赵朔不救援,他就赖在赵朔的地界,颐养天年了。
好巧不巧的,张伯玉在到达港口的第二天,赵成的大军正好到达。
张伯玉喜出望外,而赵成却懵了。他这次前来没通知任何人,而刚到这,张伯玉就在这迎接,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难道张伯玉收到了他来到这里的提示?
“张大人!”脑中虽然疑惑,但礼数还是不能少的。赵成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您怎么会在这个地方?”
“我是特来等赵将军的。”张伯玉行礼说道。
“等我?”赵成一惊。“张大人怎么知道我会来?”
“赵将军离开的时候不是说,还会再回来的吗?”张伯玉笑着解释道。“我推测了一下,将军这几日应该要到了,所以便提前过来迎接一下。”
“既然如此,那么张大人就安排人手去运送粮食吧。”赵成直接说到了正题。“我这次来还是为了粮食,价钱还是老样子……”说到这,赵成呵呵一笑,压低了声音。“张大人那一份,自然也是不会少的。”
“将军,这一次……”看了一样面前的七八十搜大船,张伯玉接着道。“恐怕赵将军是要把我李朝的国库搬空啊。”
“张大人,李朝不缺粮,而宋王那里缺粮,现在李朝是宋王的属地,彼此通商往来,互通有无,自然应该不在话下才对。现在张大人这么说,是不是有些见外了啊。”赵成眯着眼睛,淡淡的回道。
“赵将军所言不假,我李朝是宋王的属地,供给点粮食本就应该,所以这一次,我们为了履行职责,愿意在压低一下价钱卖给将军。”张伯玉说道。
“这……”赵成看着张伯玉,实在搞不明白张伯玉这个葫芦里到底卖到什么药。上一次的价钱已经很低了,这一次更低,那李朝这一次,可是真的要赔钱了。
“将军不必多想,其实我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李朝履行职责之后,希望宋王也能履行他的职责。”张伯玉说道。
“这里又出什么事了?”赵成敏锐的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大宋兵分三路攻到李朝,我李朝已经危在旦夕了。”张伯玉没有隐瞒,说了实话。
“什么?大宋伐李朝了?”赵成吃惊不小,一脸的不敢相信。
“的确如此。”肯定的回答之后,张伯玉接着道。“当初宋王答应过我,若是李朝有难,他是一定会支援的,今日将军到来,我想……”
张伯玉没有全说出来,但跟全说出来也没啥区别了。那就是李朝有难,希望赵成出手相救。
赵成这下为难了。他第一次前来,出兵帮忙,是因为有赵朔的命令。这一次,他前来唯一的目的就是购粮。若是贸然派兵帮忙,一旦赵朔怪罪下来,那罪过可不小。
“此时非同小可,可否容我跟宋王说一声。”赵成说道。
“李朝距离宋王遥远,若是一来一回,耽误时日颇多,我担心,宋王应允之后,李朝已亡啊。”张伯玉说出了担忧。
赵成听张伯玉这么说,先是错愕了一下,但很快就弄明白了原因。
张伯玉不知道赵朔早就建立了信鸽传信制度,定是以为赵成要派人划船回去报告。
“这样吧,我想派人帮你抵抗着,然后派人回去汇报宋王,待得到宋王允许之后,我在派大军上岸帮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赵成看着张伯玉。“不知张大人认为,这样可行否。”
“好,好,一切就按赵将军说的办。”赵成同意帮忙,张伯玉已经很满足了,怎么会还有过多的要求。
随后,赵成调来了五百人,给他们分配了充足的小炮弹和火枪之后,将他们分成了十队。
“张大人,麻烦你找是个当地的向导帮他们指一下路。”安排好之后,赵成说道。
虽然人数有些少,但这些兵卒拿着小炮弹和火枪,这让张伯玉很是欣慰和满足。
第360章头疼的赵朔
擅自出战,那可是犯了大忌的。赵成很清楚,若是这件事惹出祸端,他的小命可就要不保了。
于是,赵成在派出十队兵卒之后,立刻派人将消息上报给了长安的赵朔。
在密信中,赵成将李朝的情况如实上报,然后附上了自己的打算,最后,再三肯定赵朔赎罪。
再小心传递的过程中,赵成派出的十只小队分成三路,奔向了前线。
这些人在行进过程中换上了李朝的服侍,看上去,跟李朝人一般无二。
只不过,他们的佩剑要比李朝兵卒更加锋利,身后背着一杆火枪,还有一个袋子,让人看上去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很快就来到了意尤,谅州和升龙前线。
面对李朝不断后撤的兵卒和咄咄逼人的宋兵,这些人小队只对,单凭他们,贸然出击,只能是送死。
赵成让他来这么点人来,他们明白,并不是让他们来送死的。他们的任务是拖住宋军。
前往意尤,升龙的小队各是三个,谅州则是四个。到达之后,各小队长经过商议之后,绝对各小队单独行事。
接下来的日子,宋军虽然还是在不断逼近李朝的国都清化,但速度已经明显的慢了下来。
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赵成派出的这些小队,专门在后方搞偷袭。哪里薄弱就到哪里。到了之后,就是小炮弹一同招呼,打完之后,从不恋战,转身就跑。
因为穿的都是李朝服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