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太平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多万人。那个所谓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崇祯十七年攻陷成都,下令屠城三日。逃离成都前,更是实行“四光政策”,四川几乎要绝户;太平天国爆发的公元1851年,全国人口4。3亿,到1863年太平天国失败,12年的时间锐减了2亿人口,其中直接在战争中死亡的就有4000万人之多。。。。。。。。这些数字是很枯燥,但数字背后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老百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易子相食,看看杜甫的诗,那就是战乱带给百姓的真实写照。”匡教授一口气说完,胸口微微起伏。

    齐阳彻底被震惊,第一次有人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给自己讲解战争,他突然透彻而又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是调侃,不是形容,更不是为王侯将相歌功颂德的词句,那是老百姓不加修饰的在描述一个事实,仅此而已。

    “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几千年来经历过深重的战争灾难,和平的时间久了,也许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战争的创伤,只知道崇拜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只知道战争艺术的瑰丽辉煌,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有责任和有义务去告诫世人,不要轻言战争,尤其像我们这种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更应该珍惜和平,一旦战争的恶魔被释放出来,就会失去控制,真正身临其境再来悔悟就太迟太迟了。”

    齐阳站了起来:“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告诫世人战争的危害,是我们历史学人的责任和义务。”

    匡教授满意的点点头:“硕士毕业,就意味着在专业领域你已经登堂入室,可以独立开展学术研究、选择学术方向了,但依老师治学的经验,不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做不了真学问的。所以老师不建议你马上报考我的博士生,而是建议你好好的在哲学方面下下苦功夫,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哲学的底子,再来做专业研究会事倍功半。”

    齐阳深深的向匡教授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匡教授突然消失不见了,整个房间空空荡荡,光线变得格外刺眼,空间也开始变得扭曲:“匡老师、匡老师。。。。。。。。。。”

    一只手搭在自己的额头,冰肌玉骨,杨柯陡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张蕊正怜惜的抚摸着自己的头,带着埋怨的口气:“趴在案头就睡着了,最容易着凉了,真要是累了,就躺下歇歇,公务虽然重要,身体更重要,总是这样操劳最伤身了。”

    杨柯歉意的笑了:“你几时来的,等了半天了吧?”

    “你梦里一直在叫匡老师,从来没有听你提过,能教出你这样的弟子,匡老师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先生吧,什么时候我能见见他老人家,当面请教学问?”张蕊很奇怪,这个匡老师应该是大大有名的人,怎么自己印象中的学问大家没有这号人物。(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快最全最新更新尽在起点,欢迎捧场)

    “家师已经不在了。”杨柯淡淡的说道。在自己前生的记忆中,匡教授是自己最敬重的老师,而前生自己的名字叫齐阳,也是匡教授最器重的学生。近来不知道怎么了,常常会带着很多不解的问题入睡,在睡梦中就会和匡老师聊天,聊人生、聊历史、聊学问,自己现在所碰到的问题很多都能和老师在梦中的对话里,获得很多的灵感和解答。而且这个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杨柯暗暗摇摇头,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揉了揉酸涩的眼角,看着案头厚厚的一摞公文,杨柯无奈的笑了笑,拿起其中的一本,是张昌和蒯钦草拟的驿馆实施的方略计划,翻到第一页的总纲,包括人员选拔方式、编制及官制、耗费钱粮、分工定责、情报收集流程等等,十分详细,看得出来两人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杨柯拿起笔来,在钱粮一栏上画了个圈,搁下笔来,冥思苦想着什么,不觉入神。

    

 第四十八章 身不由己

    杨柯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怀念前世,前世自己是个失意者,今生自己是个典型的高富帅。人往往如此,以为拥有后就会满足的东西真的来临,才发现建立在假设前提上的幸福感并没有如期而至。自己以为和真心希望有时候近在咫尺,有时候却会远隔天涯。

    自从穿越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己为了求生不得不架空了杨骏,从父亲手中夺取了权利,合纵连横,刻意收买人心,将朋友作为工具,绞尽脑汁,算计对手,当自己转危为安的时候,又发现如同骑上了虎背,还要继续那种争权夺利的日子。身边的许多追随者都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平定这乱世,造福百姓,其实杨柯心里最清楚,他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只是为了感召更多人,而提出的政治理念和口号而已。杨柯深深的领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个种滋味,你绑架了很多人,其实自己也被很多人绑架。

    张蕊不由自主轻轻的抓住杨柯的手,这一刻,这个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男子不是让自己高山仰止,而是让自己心疼得愿意代替他承担一切痛苦,但杨柯的心门仿佛关山万重,让自己走得步履艰难,想到父亲跟自己说过的话“杨柯亦正亦邪,冰炭同炉,选择了这样的男子可能会幸福终老,但也可能万劫不复”。是啊,父亲说的话言犹在耳,一语成谶,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感觉真的是很折磨人。(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快最全最新更新,欢迎捧场”)

    张蕊咬咬牙,看着杨柯,语气坚定的说道:“不管多艰难,我陪着你全身而退,就算无法回头,我也陪着你一直走下去,还是那句话,我愿意。”

    杨柯内心一阵温暖,继而本能的反应又让自己警醒,他不经意的抽出手,起身走到壁挂的一幅“风雨归舟图”前,画面中远山隐于苍茫的雨色之中,近处是披蓑立于船头的晚归的艄公,廊桥之上是擎伞而立迎候的人儿。画远处大斧劈皴,山石棱角锋锐,老树如铁,劲峭雄秀。画近处烟雨迷蒙,艄公与桥上撑伞顶风而立的人儿遥相呼应,更衬着风雨的急骤、归舟的迫切。端详良久,杨柯取下了这幅图,露出了挂轴背后的几行字:“料理好这几件事,我就可以风雨归舟。”

    张蕊定睛看去,墙壁上写着“科举、吏治、收藩、和边、通商”十个大字。

    杨济、杨柯、张华、唐仲、唐彬、张昌、蒯钦、文鸯、裴瓒围坐在大殿之中,杨芷高居上首,兴奋得脱口而出:“这五策切中时弊,乃利国良药,假以时日必将造就一代盛世。各位议一议吧,怎么做?”

    张华首先开口:“这五策施行起来都是千难万险,非持之以恒不可,但不宜齐头并进,而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分步推行。”

    众人齐齐点头,杨芷问道:“依众位之见,应该先做哪个?再做哪个?”

    众人陷入一片沉默,显然都在苦思。这五个战略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同时启动,牵扯到利益纠葛,各种矛盾就会集中爆发,晋朝现在如同一个沉疴不起的病人,陡然下一剂猛药,未必能承受得住,所以,分步实行是众人都认为比较妥当的办法。但哪个是重中之重一时还真不好说,似乎都很重要,但似乎彼此制约,互为因果。比如收藩必然会影响和边,而和边也必然牵扯到通商,至于吏治,更是事关全局,科举触动的则是整个利益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唐仲沉吟良久说道:“吏治似乎是诸事之首,吏治不靖,其他四策是无根之木,弄不好会引发内外交困的局面,愚以为,当以吏治开局,重点有二,一是稳定朝局,二是整肃贪腐。”

    蒯钦摇摇头:“老夫子言之有理,朝局稳固、吏治清明是万事之基,但历朝历代的吏治整肃均非一日之功,动得太重会有动荡,动得太轻会虎头蛇尾,真正是水磨功夫,如烹小鲜,而藩王尾大不掉,边患频起则是肘腋之患,已经是急如星火了。”

    张昌点点头:“边关不宁,匈奴今岁雪灾,虽不是燎原之势,但小股部族深入劫掠已经报来不下十几起了,藩王保存实力,均作壁上观,只将担子卸给朝廷,却是是刻不容缓了。”

    “老夫愿提雄兵剿灭这几股胡匪。”文鸯久未上阵,一听此言立刻请战。

    杨芷笑道:“老将军勿急,擅动刀兵毕竟不是好事,咱们今日就是要找找有没有更好的法子,能够不死人就解决问题。”

    “太后言之有理,兵者危也,能不动最好不动。”蒯钦附和道。

    裴瓒武将出身,哪有武将不渴望建功立业的,立刻站出来支持文鸯:“文候所言也有道理,末将以为,用小打避免大打往往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任由匈奴劫掠而坐视不理,万一成燎原之势,平定边患就更难了。”

    众人七嘴八舌,各执一词,杨芷和杨济对视一眼,杨济看了看坐在一边似乎漫不经心的杨柯,意味深长的笑道:“柯儿,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是发起之人,抛出这个烫手的山芋,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众人这才发现杨柯半晌不发一言,跟没事人一样,在一旁看热闹。蒯钦与他熟不拘礼,言语也不客气:“就是,是你提出来的五策,怎么你没事了,倒让我们吵架。”

    杨柯慢条斯理的环顾四周,又看了杨芷和杨济一眼:“这可是你们让我说的,我说了你们可别埋怨我说话难听。”

    杨济目光闪烁,看着杨柯不发一言,其余众人纷纷催促杨柯快说,别卖关子。

    “五策一出,各位众说纷纭,立时吵成了一锅粥,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座的不是我们几个,而是满朝文武和藩王,会是什么结果?”杨柯问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不由暗自心惊,是啊,如果现在不是小范围会议,而是朝会公论,不要说施行五策了,立马会引起人心动荡。

 第四十九章 权柄归一

    杨柯见众人陷入沉默,接着说道:“历来的变革最艰难的莫过于人事,人事最根本的莫过于党争,党争最根本的莫过于利益之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五策一旦放出去,就是那只鹿,到最后事情没办成,朝局反而是沸水浇油,所以,变革之道,于无声处落子,在细微处布局,居高以积势,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一旦发动,则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才是上策。”

    “公子的意思是无声无息,由小及大,由表及里,文火慢炖?”唐仲也是机变之人,最早领悟出杨柯话中的深意。

    “此其一也。”杨柯接着说:“历朝以来,均是皇权与朝臣之间势利博弈,虽然互相制衡,但也彼此掣肘,使行事之难,难于上青天。柯以为,大变革必须要有强势的集权为依托,否则,很难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只有集权统一,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到底,不为利益之争、朝局之争所左右和牵绊。”

    杨济意味深长的问道:“依你之见,当从吏治入手?”

    杨柯也意味深长的看着杨济:“比吏治更根本的是决策的规制,在太后之下设立中枢院,直接听命于太后,统领一切军政要务,奏疏往来均集中于此,决策出于一门。六部九卿只负责执行,鹿虽然还在,让朝臣没有了逐鹿的资格,只能分工合作参与围猎,木已成舟,再从容不迫步步为营,分头推行,就算朝中利益盘根错节,又其奈我何?”自古以来军权和相权之争就是一对此消彼长的难兄难弟,谁也离不开谁,但谁也不敢让另一方一家独大。历史上也有比较牛的皇帝如朱元璋,就是一个人干完了六部的活,但这样不科学,也不可能每个皇帝都做得到,只是历史的偶然性,而且也不是成功案例。晋代的利益格局更复杂,虽然还没有形成宦官集团,但已经有了外戚和藩王这两股势力参与角逐,更是复杂。历史上也有强势皇帝不依靠制度依然能够实现集权的案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但目前太后杨芷显然不具备这些威望和资历。自清代开始,施行了军机处的制度来完成集权,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集权制度,当然集权过度,实际上将国家兴亡寄托于皇帝一个人的身上,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比如史上有名的杨贵妃的老公,早年开创盛世,晚年却引发了安史之乱那位唐明皇老兄,自己也不得善终,让整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后人评价他最根本的错误就是在于活的太长,没趁自己清醒的时候交出权利,开始胡折腾。清代由盛而衰,最后也走向了改朝换代的末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杨柯苦思许久,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当务之急为了完成变革,还是要用集权的方式来求得稳定甚至是专制,为变革保驾护航,至于集权的危害,到下一步再来规避。

    杨济面带微笑:“柯儿,这中枢院的人选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柯两手一摊:“侄儿只是献言献策,至于人选,当然要太后来定。”

    唐仲接到太后懿旨的时候,对唐彬说了一句话:“天下权柄,尽归于太后一人矣,休烈真是高人,兵不血刃就过了杨大人这一关。”

    “杨大人不是一直和公子一条心吗?”唐彬隐隐有点糊涂。

    “你啊,带兵打仗可以,朝局之争就未尽然了。如果没有中枢院,你想想,能统领朝政,大权独揽的除了杨大人,还能有谁?可现在你看看。。。。。。”唐仲将旨意递给了唐彬。

    唐彬看着懿旨上的中枢院人选,杨济、张华、王祥、文鸯、司马伦赫然在议政大臣之列,唐仲被任命为中枢院中书令,也就是中枢院办公室主任兼秘书长,这个布局果然是饶有深意,外戚、士族、亲信、武将、藩王鼎足而立,而杨芷就是那个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唐彬依然有些不明白:“可杨大人德高望重,一向是不贪恋权位的啊?”

    “那是从前,人啊,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体会到那个位置的好处,有几个人能舍得放弃的。”唐仲叹了口气:“只是我越来越看不懂公子了,他到现在依然是在野之身,却总是能做那个布局的人,其志几何?”

    唐仲感慨的时候,杨芷的这一纸诏命在士族之中同时激起了千层浪,士族的族老们聚集于王祥的府门之外。

    “诸位前辈,家严确实身染有恙,不能下床,诸位的好意,家严心领了,命晚辈敬谢致歉,家严说不能整肃衣冠,卧于病榻之上,非待客之道,诸位请回吧,家严康泰之后,晚辈一一登门回拜。”王祥之子王烈正在谢客,执礼甚恭,一一道歉。

    卧房之内,王祥盘膝而坐于榻上,白发银须,双目微闭,精神矍铄,脸上没有半分病容。房门开处,王烈走了进来:“父亲,好容易劝得他们离去。”

    王祥微睁双眼:“烈儿,今日他们齐聚府前,你是怎么看的?”

    王烈十分恭谨的低头回话:“孩儿愚钝,不知猜的对不对,一是知道父亲大人入了中枢院前来道贺的,二是来探望父亲的病的。”

    “你知道为什么为父称病不出,又闭门谢客吗?”

    “父亲大人这么做一定有您的道理,儿子不知。”王烈依然恭谨回话。

    王祥哼了一声:“如果为父没有猜错,司马伦的府门前此刻一定也有不少藩王或者受藩王指派的人吃了闭门羹。”

    “这是何故?”王烈问道。

    “这些士族和藩王都是聪明人,已经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了。太后更是个聪明人,将这个天大的火炭盆塞给了为父和赵王。士族和藩王这是来探我们的口风的,希望能扳回一局,让太后收回成命,罢了中枢院之议。这些老士族的人一走,马上就有人会登门拜访了,不知道是杨济还是张华,也有可能是两个人一起登门。”话音未落,一名老仆在门外通传:“禀老爷,杨大人和张大人前来探望。”

    

 第五十章 中枢定局

    王烈惊奇的瞪大了眼睛,看着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父亲。

    “去吧,告诉杨大人和张大人,就说这几日为父身体不适,已经闭门谢客了,三日后,中枢院第一次议政,为父一定准时到。”说完,王祥合上双眼,如老僧入定一般,再不发一言。

    王府的门外,张华看着告罪之后转身离去的王烈,与杨济相视一笑:“杨大人,王祥这是向太后递降表了。”

    杨济摇摇头:“王休徵这一次是站在了太后一边,不过四大士族同气连枝,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他是被逼无奈才闭门谢客的,两不得罪而已。”

    “哦,何以见得?”张华问道。

    “如果真心递降表,就应该堂堂正正开门迎客,和四大士族把话说清楚,称病谢客,那是在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不要起疑心。既然是真心,当然不用欲盖弥彰。只怕这个老王祥已经料到我们紧跟着会登门拜访,索性让我们传话,让太后放心,和士族划清了界限,三日后中枢院首次议政也一定来捧太后的场。”

    听完杨济这番入木三分的剖析,张华也不禁大为佩服:“这个王休徵,一静破万法,真是老来成精。”

    此刻司马伦的府邸中和王祥所料的是一模一样,不过不用他下命令,自然有人替他做主,一概将访客挡驾,理由也如出一辙,身有微恙,不便见客。司马伦此刻正端坐于堂上,大啃着猪蹄,看着堂下歌舞的美姬,嘴巴咧到了耳朵根,黑七正招呼着仆从侍女将美酒佳肴流水般呈上来。几天前,黑七已经是赵王府说一不二的总管,司马伦现在对他是又爱又怕。爱的是黑七招呼得自己实在是太舒服了,要什么给什么,甚至自己没想到的,他就已经预备好了。比如堂下这起舞的美姬,身材曼妙,媚眼如丝,真不知道黑七是从何处踅摸到这等尤物的,早知道可以这样当王爷,何必劳心劳力去干那些掉脑袋的勾当,给个皇帝都不换。怕的是黑七笑里藏刀的个性,黑七接管王府的时候,跟随自己多年的一名亲军头领刚想反抗,就被黑七一刀戳了个透心凉,府中上下人等被换了个精光。

    “王爷,您慢慢喝,小人帮您去看看新做的朝服,这可是太后亲自安排宫中匠作用上等面料为您缝制的,太后说了,三天后让您穿着新朝服,高高兴兴去议政。”黑七依然是满脸堆笑的表情。司马伦一听到议政,心里一沉:“本王能不去么?待在府里多舒服,再说了,去了不也是个摆设。”

    “王爷,别介啊,太后说了,王爷在藩王中德高望重,是公忠体国,勤于政务的表率,还要让天下藩王都跟着您有样学样。”黑七笑嘻嘻的劝道:“再说了,您去摆摆谱就回来,小的给您准备了一个西域来的美女,那才是肌肤如雪,国色天香,保证您议政回府,一进家门就能看得到美人。”

    司马伦兴致再次高涨,频频点头,嘴巴也再次咧到了耳朵根。

    三天后中枢院首次召开的会议在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中开始,又在高度统一与和谐融洽中结束。与会者本着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一致投票通过了七项决议:第一是明确了皇太后与皇帝的核心领导地位,号召全天下的官员和藩王要紧密团结在皇太后和皇帝的周围。当然是以长幼尊卑来排序的。因为大晋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太后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领袖,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有第一在的时候,没人会选择第二。

    第二是任命了一批重要的工作岗位的人选,比如杨济是三军总司令主抓军队思想和训练工作,文鸯是国防大学校长、蒯钦是副校长,共同搞好高级军官的洗脑工作;唐彬统领京都周边中央的直属部队;裴瓒升任京都卫戍司令,直接对皇太后负责;张华作为国务院总理分管六部,同时兼任组织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四大士族在六部里占了教育部、国防部两个席位。新增加了一个驿督的官职由张昌出任,太后直管,主要是为了改善国家落后的邮政工作的现状,尽快恢复全国各地的国营招待所,为官员出差提供方便。顺带也可以做点生意嘛,毕竟办公经费有限,能自谋出路、自筹资金、不等不靠、减轻国家负担的精神值得鼓励和支持。

    第三是司马伦与王祥德高望重,在中枢院议政大臣之外又兼任了中顾委正副委员长的职务,牵头组织一些代表民主党派利益又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加入,经常喝喝茶,开开会,多提一些宝贵意见,当然工作不能太劳累,而且福利待遇要提高,要爱惜老同志,毕竟老同志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第四是公开宣判了一些***分子,比如以贾南风为首的,包括孙秀、董猛等等,贾后已死,就不再追究了,至于孙秀之流,要彻底打翻在地,还要踩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不然何以震慑罪犯,警钟长鸣。

    第五是贾后掀起的宫廷风波已经平息,就不再搞扩大化和株连那一套了,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余党不予追究,改了就是好同志嘛,安定团结很重要。

    第六是搞兵变的司马玮和司马繇,已经人死为大了,皇太后很善良,让他们归葬于皇室的祖坟,从后人中挑了两个孩子承袭他们的爵位,鉴于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就到京都来就藩吧,学习生活条件都要好一些,利于他们成长嘛。至于他们的封地和军队,暂时由中央派人替他们管着,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那个被害死的汝南王司马亮,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办理嘛。

    第七是卫瓘他老人家要大力表彰,就是书法很好死全家的那个大臣,只剩下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孙子,女儿已出嫁从夫就赐些金银,挑一个孙子承袭爵位,另一个孙子送太学读书。在面对暴徒的时候,卫瓘依然遵纪守法,不以暴制暴,堪为天下人的楷模,看看朝廷的封赏,好人有好报,大家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卫瓘同志的光辉事迹与崇高思想境界,争当好人,也会有好报的。

    最后总结这次会议的成果,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也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更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以后这种会议会持之以恒的召开下去,也必将引领者国家走向光明和未来。

    

 第五十一章 闹市行凶

    正是公元292年新年伊始,春寒渐退,万物复苏,河开冰融,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重回大地,随着议政会议的决策通传天下并得以施行,杨柯谋划已久的中央集权运动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落下了帷幕,如同这回春的季节,不露痕迹的让乱象纷呈的权利争夺归于一统,安然渡过了第一波藩王造反和夺权的危机,朝局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窝了一冬的人们结束了慵懒的日子,纷纷走出家门,为生计开始劳碌奔波。洛阳东城的商贾店铺云集之处恢复了人流攒动。林立的姜行、果子行、鱼行、米行、肉行、南猪行、北猪行、大货行、小货行、布行、邸店、酒楼、食店、茶坊、酒店、客店、面店、煎饼店、杂物铺、药铺、金银铺、彩帛铺、染店、香药铺、靴店夹着宽阔的街道一路排开,一眼望不到尽头,摩肩接踵的行人川流不息,更有提篮叫卖者歌叫之声,清奇可听。

    本是祥和之境却突然被呵斥之声打破,由远而近的一群人衣着光鲜,手执马鞭,身配腰刀,如狼似虎的横冲直撞而来,径直扑向了官坊牌楼下的人群汇集之地。围拢成一圈的路人猝不及防,被推推搡搡着纷纷躲避,有不明就里的人刚想发作,鞭子已经劈头盖脸招呼了过来,还有胆小的早就跑开了,只敢远远的看着。人群分开,一个满脸菜色的农妇怀抱着一名七八岁年纪的小女孩,本能的往后缩,她身后一领芦席,芦席下赫然露出了一双赤脚,竟然是一具男子的尸体。小女孩睁着大大的一双眼睛,惊恐万状的看着来势汹汹的一群人,紧紧搂住农妇的脖子。

    有知根知底的人隔着很远在小声议论:“是王家的人,这下这孤儿寡母又要遭罪了,真是作孽啊。。。。。。”

    为首的一人长得尖嘴猴腮,耔着一对大黄板牙,口沫横飞,恶狠狠的对农妇骂道:“郑三家的,爷是看你们可伶,没跟你们计较,这征地的钱也给了,你不安生把你男人下葬,今儿个还跑到这东市来丢人现眼,你是存心要和我们王家过不去是不是?”

    被称作郑三家的农妇紧紧搂着孩子,哭喊着道:“王总管,你们打了我男人个半死,就给了五百钱,还扒了我们家的房子,占了我们的地,我男人抓药都不够,人死了连祖宗的坟都进不去,我们孤儿寡母也断了生计,横竖是个死,今天小妇人就在这东市让大家伙来评评这个理。。。。。。。”

    那瘦猴似的王总管四顾一望,不少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不禁怒从心头起,对四周仆从喝道:“抓住这个疯婆子,堵住她的嘴。”

    手下人应了一声,扑上去就要拿人。“慢着。。。。。。。。”农妇一声厉喝,怀抱着孩子站起身来,手中一把剪刀对准女孩的脖子:“兰儿,别怪娘,咱娘两没活路了,娘要是走了,丢下你一个人在这阳间遭罪,娘不放心啊。。。。。。。。”说完这句话,剪子高高举起,就要往下扎。小女孩瞪着一对惊恐的大眼睛,已经被母亲狰狞的面孔吓呆了,一动不动。

    四周围观的人齐齐发出一片惊呼,千钧一发之际,一条人影风一般卷了过来,伸手便扣住了农妇的手腕,另一只手从她怀中夺过了孩子,紧接着,背转身来,护在农妇身前。王总管定睛一看,来人虽衣着齐整,但一身短衣,显然也是仆从打扮,不禁有了胆气:“小子,知道爷爷是谁吗?敢多管闲事?”

    “不管你是谁,一群人当街逼死一对孤儿寡母,总还得说个理不是?”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王总管等人回头一看,身边停下了一辆马车,车夫正从车内搀下来一位女子,那女子端方稳重,衣饰华贵,看着自己气定神闲。她的身侧站着两个彪形大汉,虽然也是短衣打扮,但气势逼人,彪悍之气形之于外。

    王总管一时看不出来人深浅,但今天奉命来拿人,如果退让回去后没法向主人交差,再者看自己这边也人多势众,一向跋扈的性子便发作起来:“我不管你是哪家的小姐千金,今天是我们骁骑大将军府的私事,你们最好别管闲事。”

    那女子依然是不急不躁,说的话软中带硬:“我这人心软,见不得这场面,也不是要插手管你们的闲事,今儿个我先带她们娘俩走,安顿好她们,也免得大庭广众的僵在这里不是?咱们大家都有台阶下,至于你们之间的是非曲直,小女子也不会过问,你们自己个慢慢再商量。”

    这番话入情入理,客气中还带着商量,王总管还真有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