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莫不是骑士准则的典范………正直、善良、忠诚、守信、怜悯,他们是这些美德的拥有者,也是捍卫者。他们是韩王手中的利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韩腾所选的临时休整处,恰好被一片灌木林覆盖,登高刚好可以俯瞰远处,远处的人不走到近前却发现不了林中的蹊跷。不过正如李牧所预料的,随着韩军向赵军行营发动攻势,赵军的斥候几乎全都游走在南线,严防韩军迂回,对自己的后方即北面不甚关心。只有十几个斥候应付公事般地出营二十里即折返。如果他们再深入十里,一定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足足接近六千韩国铁骑蛰伏在一处山谷,对赵军大营虎视眈眈。
月亮渐渐升高,夜色愈发深沉,整个天地间除了夏虫的鸣叫再无别的声响。李牧却碾转反侧,难以入眠。昨夜是计划中韩腾到达的时刻,按照计划。韩腾会率领羽林军突袭赵军大营,待火光一起,李牧也会集结主力猛攻赵营。但李牧昨晚苦等了一个夜晚,赵军大营却是一片安静。天亮后,李牧就知道韩腾多半是遇到麻烦了。
跋涉近千里,还是深入敌国境内。李牧自然知晓其中的难度。所以当初的计划中也有应急方案,若是韩腾逾期不到,李牧会再等三天。三天后,李牧将全面强攻赵军大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实际却保留了许多战力。
所以今夜李牧还是在等,李牧是多么希望韩腾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一个只属于羽林军的奇迹。事实证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下半夜的时候。伴随着隆隆的铁骑声,赵军大营乱了。李牧也立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等候已久的时机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是让赵军从容不迫地挡住了羽林军,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就白费了。
两万枕戈待旦的韩军以最快的速度集合起来,直接杀向了最近的赵军西营。剩余的两万韩军也在各级长官的呵斥下开始集结,只等集结完毕就往南营而去。不过,速度最快的还是属三千羽林军重骑兵。他们一直得不到出战的机会早就按捺不住。同属羽林军的轻骑袍泽们大杀四方,纵横千里的时候。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洗涮着自己的战马。军人都是渴望荣耀的,何况是精锐中的精锐,重骑兵呢!
六千羽林轻骑自北面踏破赵军大营,风卷残云般遇人就杀,遇帐篷就点,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赵军登时大乱。谁也不知道多少敌军杀了过来,赵军士兵只知道,敌人如同地狱里走来的恶魔,无情地收割着己方的性命。在看着无数袍泽眼睁睁地死在自己面前,大部分赵军士卒的第一反应就是远离这片修罗地狱。逃命。逃命,逃得越远越好。他们将后背露给韩军,这更加快了他们灭亡的速度。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有急着穿衣服的,有忙着找武器的,有想要阻拦韩军的,有寻找长官的,整个赵军大营乱成一团!
韩腾自然知道自己的最大任务就是制造混乱,所以哪里聚拢的人多,韩腾就带领麾下的羽林轻骑往那里杀去,就是不给赵军集结成阵的时间。等冲杀了两个来回后,不远处的赵军一阵喧哗,腹背受敌,更加混乱。韩腾就知道,这一战己方赢定了!
平原君听着外面的杀喊声连绵不断,胆战心惊地颤声问道:“外面,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混乱?”
一个侍卫大汗淋漓地从外面冲进帐内,急急说道:“丞相!大事不好了!韩军杀进来了!乐将军正在指挥大军抵抗。”
“胡说!”平原君涨红了脸,有些气急败坏地喘着粗气说道:“韩军怎么会杀进来呢?我们戒备那么森严!斥候一直死盯着韩军大营。何况,这杀喊声最开始分明是从北面传过来的!”
“真的!丞相!卑职不敢隐瞒!大营北面突然出现了好几千韩国铁骑,我军毫无防备,一下子就被韩军冲进来了。李牧的大军主力也从西面、南面强攻我们,外面是一片混乱啊!”侍卫用变了嗓音地声调大声回道。
平原君一下子跌落在座位上,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势已去。韩军兵力和己方相当,从这几日的战斗来看,战力丝毫不逊色己方。虽然自己屡屡口出狂言,嘲笑韩军,但那都是为了提升士气。现在整个大营一片混乱,赵军一时之间组织不了有效的防御。等组织好防御,怕是也会因为损失惨重敌不过人多势众的韩军。己方的败局已定啊!
再想想韩军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游走到己方大营守备最薄弱的北面,如果有人告诉自己这是天助韩国,打死平原君也不信。这从一开始就一定就是个阴谋!李牧故意麻痹自己,将己方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然后来了一个声东击西!
恢复了冷静的平原君沉声对身旁的近卫说:“去找到乐将军,就说本相问他一句话,今晚还能不能善了?如果不能善了,还有多少时间。”
侍卫领命而去,平原君的话已经很明显了。今晚赵军肯定会是大败了,平原君只想知道,有没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如果全军覆灭,乐乘那里还能坚守多久给平原君争取逃跑的时间。
如果可以击溃韩军,平原君自然不会临阵脱逃。但兵战凶危,平原君是赵国的丞相。是赵王的弟弟,如果他被俘或者被杀,给赵国的震动无以复加。而且被杀也好被俘也罢,平原君最为看中的名声将毁之一旦,这会成为平原君一生抹不掉的污点。这是平原君所不允许的。
相比较而言,兵败逃回邯郸反而没那么难看,平原君完全可以把战败的责任推卸到乐乘身上嘛!稍加运作的话,一个杀出重围为给邯郸示警报信的名声说不定还能加在平原君身上!
很快,平原君的亲卫带着乐乘的回复回来了…………兵战凶危。此战赵军已失先机,大势已去,请丞相为了赵国大计速退!乐乘愿断后掩护丞相!
平原君长叹了一口气,哀怨地说道:“难道都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亲卫黯然,想到浴血奋战地乐乘,低声说道:“乐将军说,如果他能侥幸率军突围,一定亲自向赵王谢罪!如果不幸战死。请丞相代为照看他的家人。”
好人啊!好人啊!平原君暗暗想道。乐乘向赵王谢罪,那就说明自己没有大的责任。若是对方战死。自己承了对方的情,照顾下对方的家人也是应该的。
“走!”下定了决心的平原君当即宣布要撤。眼下是乐乘死死挡住了韩军,但能挡多久实在不好说。好在韩军没有从东面发动攻势,估计对方是忌惮邯郸的援军吧,平原君自信只需往东突围六十里,抵达邯郸就安全了。
“丞相!那我们带多少兵马?”
平原君一愣。这才恍然意识到周围只有自己五百人规模的亲卫营。单单这样突围,还真不一定安全。谁知道韩军有没有派出军队在前面伏击自己啊?!到时候自己一头撞进韩军的埋伏圈,可比现在身处大营还要危险得多。
“带上两千人!”平原君咬牙说道。
眼下东营驻守的赵军不断地被抽调到西营和南营支援,至于北营,那里早就没什么赵军存在了。身为主将的平原君说话自然好使。因此很轻易地硬生生抢去了两千原本要支援乐乘的赵军。
赵军的抵抗不可谓不顽强,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镇定下来的赵军结成了厚实的阵型应对韩军的轮番冲击。可惜这个时候,赵军的人数也只剩下堪堪三万。其中,原本的一万骑兵更是只剩下不到三千。虽然赵军的衣甲凌乱不堪,虽然大多数赵军手里只握着一把长枪或者长剑,但这并不影响赵军抵抗的意志。只要有了武器,只要身旁有可以信任的袍泽,赵军才不承认自己是待宰的羔羊。
韩军应对赵军的策略很简单,却也很奏效。重骑兵撞开赵军的方阵,轻骑兵将赵军分割,车步卒应对赵军的反扑。赵军为数不多的弓箭手和数量更少的盾牌兵在这一刻成为了最致命的的漏洞,伤亡急剧增加。
韩军袭营的时候,大部分赵军只来得及拿最具威胁的武器…………长剑或者长枪、长戈,至于弩箭之类的,韩军都杀到面前了,还要远程武器做什么,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东营来的赵军倒是长枪兵、弓箭兵、盾牌手各种兵种齐全,但奈何不了巨大的消耗。所以整个战场上出现了很奇葩的一幕,占据优势的韩军稳住阵脚,放出一波又一波的箭雨,衣甲不齐的赵军反而主动出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赵军站着不动的话就变成了韩军的活靶子,任何一支军队面对这样坐以待毙的局面都会崩溃。相反,冒险贴近韩军的话,韩军弓箭手反而有顾忌。
韩军的重骑兵就是趁着赵军行动阵脚松散的时候,硬生生撞开赵军的方阵,每一次冲锋都硬生生撕下一块肉来。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乐乘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被“指挥”的事实。虽然自己不愿意承认,但乐乘明白,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被李牧诱导的,不得不做出的。李牧知道怎么利用形势一步步打击赵军的士气,等赵军士气完全低落的时候。怕就是韩军全面反扑之时。
现在的形势对赵军来说,就是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过。在这里死扛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还是憋屈地死掉;逃跑的话,死得更快。毕竟,从这里到邯郸有六十里的距离。即使邯郸守军出来接应。也意味着有四十里的距离。韩军的骑兵虎视眈眈,相信他们最喜欢和赵军步兵来一场追击战。
乐乘犹豫了下,还是放弃了最初突围的打算。赵军的骑兵数量太多了,足足七千人。己方的三千骑兵已经胆寒,绝对不可能为己方的撤离争取足够的时间。从武安到邯郸又是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突击。一旦被韩军尾随,冲进邯郸城,那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乐乘纯粹是自欺欺人。如果邯郸守军看到乐乘带领一大波韩军杀到邯郸城下。第一个反应绝对是紧闭四门而不是出门接应!
既然不能突围,至少现在不能突围,乐乘只能继续指挥大军和韩军玩命。乐乘心里面还有那么一丝侥幸,也许韩军顾忌伤亡或者担心邯郸的援军抵达会主动脱离战斗呢!到时候,己方岂不是就可以活命了嘛!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乐乘的祈祷,韩赵两军厮杀了两个多时辰后,韩军主动退却了。赵军还没高兴多久,整齐的声音响彻整个夜空…………赵胜已死!投降不杀!
所有的赵军士兵全都愣住了。下意识地往乐乘所在的中军望去。那里虽然飘扬着中军大旗,但只有乐乘的身影。哪里有平原君赵胜的影子。刚才所有的人只顾着和韩军厮杀,压根就没有在意过指挥自己的是谁。乐乘为了稳定军心,传令都是以平原君、丞相赵胜的名义,眼下是自食苦果了。看着几名校尉、军侯以极其不安、不信的眼神看向自己,乐乘是有苦难言。自己总不能告诉大家,大家敬仰的平原君为了大军的安危主动跑回邯郸求援去了吧!这种话。就连普通士兵都不会相信,何况军官们!士兵们若是知道了,只会觉得,在最危险的时候,赵胜跑了。一干二净地跑了,抛弃了他们跑了!
如果这个时候,赵胜可以振臂出来高呼一下,谣言自然不攻自破。但问题是,赵胜根本无法出现在这里。乐乘想要隐瞒都隐瞒不住。对于韩军所说的赵胜已死,乐乘自然更无法去证实了。他只能沉默,毕竟说出真相赵军就会伤透了心。可乐乘的沉默在赵军看来,无疑是默认了韩军的说法。丞相居然战死了?!一时之间,赵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在任何一支军队,主将战死了都是一个天大的责任。哪怕这支军队立下再多的功劳也足以抹杀掉!何况,赵军已经损失了一半多的兵力,收获的是一场大败!所有的人更加难辞其咎。就算逃回邯郸,赵王的怒火也足以淹没自己吧!
几乎在一瞬间,赵军失去了再战的勇气。李牧的亲随打着白旗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宣布韩军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投降的赵军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虐待,愿意加入韩军的享受更高一级的待遇,不愿意的将由赵国赎回!
“战!战!战!”“杀!杀!杀!”威武雄壮的喊声此起彼伏,韩军的刀剑在火光的映射下折射出逼人的寒光,随着第一名赵军也许是失手也许是心累丢下了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的赵军低垂下头,将武器丢在地上。如同瘟疫般,整个战场上兵器掉地的声音不绝如缕。乐乘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
半个时辰后,所有的赵军分批被押送回涉邑。失去了斗志的赵军温顺地如同羔羊,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败给同等兵力的韩军,而且还是一场大败。韩军付出了不过一万两千人的伤亡,换来的是超过三万赵军的死伤和接近两万人的被俘。
韩军如同他们所保证的那样,给予了赵军足够的尊重。尤其是被特意鉴别出来,放在一起的什长、伯长、属长们,他们是整个大军良好运作的基石,是军队的末端神经。一个军队的指挥怎么样,一场战事的进展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韩国这些年扩张的厉害,严重需要这些军队的骨干。将这些人单独放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赵军的反抗(虽然赵军投降了,但也有可能反悔抵抗呢,韩军可是很谨慎的。士兵们在作战时都是听什长、伯长、属长们指挥,就好比大脑一般,没了这些出头的,想要挑事的威望也严重不足,不能成大器),还可以进一步宣传政策。
李牧可是清楚的很,普通赵军士卒目光短浅,基业在赵国,怕是不会那么轻易拉拢。那些千人将以上的高级军官更是有了一定的名声地位,舍不得抛弃现在的一切。倒是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军中基层军官,不但正值壮年,有丰富的经验,还多多少少会权衡。这些才是李牧看中的地方。
第七十五章邯郸之变
半个时辰后,乐乘见到了韩军主将李牧。依照惯例,乐乘单膝跪地,献出了自己的佩剑,表示臣服。在见识到李牧炉火纯青的指挥和大胆的用兵之法后,乐乘早就选择性地忽略了李牧的年轻。毕竟,军中是一个敬重强者的地方。同样是五万大军,同样是一万骑兵,李牧赢了,自己输了,这个理由就够了。
李牧也是毫不客气地接过了乐乘的佩剑,拔剑,轻巧地舞了一个剑花,入鞘。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看得周围的人都呆住了。乐乘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视若不见。
“将军的宝剑利乎是也!”李牧轻轻叹道,双手坚决地将乐乘托了起来。
乐乘自然听出李牧是借赞誉宝剑来称赞自己。虽然顺势起来,但乐乘却低俯着身子,谦卑地回道:“败军之将,在将军面前不足言勇!”
下一秒,李牧正色说道:“可惜,宝剑虽利,但却选错了主人!”这句话的暗示就更明显了,分明是说乐乘不该为赵国效力!有宝珠蒙尘的遗憾!
乐乘身子一颤,怅然道:“赵王待我恩重如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将军多说无益,赵王不负我,我绝不负赵王!”说完,再次将佩剑举过头顶,言下有推辞之意。
乐乘心想,只要李牧收下了自己的佩剑,自己就正式成为韩军的俘虏。受降仪式也就结束了。如果不是忌惮韩军会反悔杀俘,乐乘才不想忍着屈辱待在李牧的中军帐里。
李牧却是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牧观将军用兵甚是谨慎!如果不是平原君掣肘的话,这胜负当在五五开。即使将军战败,也不会如此全军覆灭!”
这就是恭维对方了,李牧当然清楚乐乘的心里有多么的不甘。尤其是输给自己这个年龄比他小的。给对方找一些战败的理由,对方嘴上再怎么不接受,心里也会好过一些。
乐乘果然神色稍微缓和,说道:“将军用兵如神,我自愧不如。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从北面袭击我大营的应该是将军分出的奇兵吧!绕道数百里。神来之笔啊!当初平原君建议出武安城牵制贵军,我也是同意了的。战败了就是战败了,没必要找理由。”
言下之意却是告诉李牧,乐乘最初的想法是坚守武安。如果是这样的话,李牧的分兵长途奔袭就没有一点作用。有坚城在手,韩军的奇袭没有一点作用。想要威胁邯郸,就必须拔掉武安这个据点。
死守武安赵军更加安全,但会失了面子。反正在平原君看来,韩军人数不比自己多。又按兵不动半个月,表明了怕自己,不如出城结寨,不仅可以更大程度地震慑韩军,还能限制韩军的自由,彰显赵军的声威,何乐而不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赵军才酿成大祸。
李牧满意地笑了笑。还未开口,便又听到乐乘的追问:“将军真的斩杀了平原君吗?”
听到乐乘略显急促外加有些紧张不安的声音。李牧饶有兴趣地反问道:“那将军希望平原君是生是死呢?”
乐乘沉默了。从感情上说,乐乘自然希望平原君安然无事。乐毅死后,自己的职位一直无法提升。还是在投靠了平原君后才升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虽然一直号称赵国次将(廉颇是主将哦,大家可以理解成赵国有战事用兵的第一人选)的自己少有独自领兵的机会,更是在赵奢崛起后沦落到第三的位置,但无法否认平原君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说到这里。燕周同学要默默地流泪了,自己攻下高唐这么大的功劳赵王都没有表示下,史书里对自己的记载更是只言片语。劳资可是排名在乐乘之后的第三将啊!当然,现在是第四将了。独自领兵的机会更没有了!以前有战事自己抢不过廉颇,现在抢不过赵奢。感觉不会再爱了!)
虽然平原君舍弃大军先行突围,但那也是自己的主意不是?!能够说动赵王出兵救援大军的,非平原君一人莫属!相反,若是平原君陷入重围,赵国政坛一番动荡,原本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一波三折。
“平原君吉人自有天相!将军怕是诓骗我们吧!”乐乘有些感慨地开口道。
李牧呵呵一笑,很自然地坦言道:“的确!平原君的护卫忠心耿耿,我派出去的伏兵只留下了一多半的赵军。现在平原君怕是已经抵达邯郸了。”
乐乘长吁了口气,李牧趁势说道:“刚才将军说赵国不负将军,将军亦不负赵国。但若赵国负了将军呢?呵呵,赵国如果真的信任将军,又何必令平原君领兵将军辅佐呢?就好比那赵奢,身为王室偏远一支,寥寥几战后就跃居主将,燕周名气再大成名再早也只能为副将!牧也是赵国人,深知在赵国领兵的不易。廉颇将军名气何其大,还不是因为一战败北而远走云中!如果是赵奢兵败,怕就不是这个待遇。”
乐乘久久不语,竟无言以对。李牧所说的不错,在赵国从军获得提拔、晋升着实不易,赵国本地人尚好一些,如果是他国之人,难度还要加上三分。许多人就是卡在了千人将的职位上而不得寸进。相差无几的功劳下,在提拔的优先权上,赵氏宗族之人最为优先,赵国人次之,他国人再次之。军中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派系,贫民阶层,宗贵阶层。对大多数来说,能做到千人将已经殊为不易,自然计较的不多。再往上的话,许多人根本就不关心。矛盾也就因此隐藏了起来。
可这并不能掩盖赵**事的弊端所在,放眼赵军校尉及以上者,多是赵氏之人,即使不是,也多为宗贵门人。他国之人竟无一人所在,平民出身的更是十不占一!廉颇就是一个特例。不过也是多受排挤。赵国上下总觉得,用自己人会收获更多的忠心。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背景,在赵国做到校尉就算到头了。这就是为何燕周不受重用而赵奢甚受赵王宠信的原因所在!
至于李牧所说的赵国会不会辜负自己,乐乘没有计较过。将近两万大军落在韩国手里,这是一个很大的筹码。赵国不可能不想方设法赎回士卒,自然也包括自己!自己也算是回报了平原君。平原君不可能对自己不管不顾吧!大不了回去蛰伏几年,像廉颇一样去戍守边境,待有机会,用一场大胜来救赎这次的战败。
见乐乘神色复杂却不表态,李牧就知道时机未到,也不强求,接过了乐乘手中的佩剑,叹息道:“将军且下去休息吧!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乐乘抱了抱拳。没有言语,径直走了出去。
韩腾终于有机会开口,很是不解地笑道:“将军很想招降乐乘?”
李牧点了点头,回道:“我这也是为韩国考虑,王上刚刚传信说蒙郎中令已经拿下了成都,蜀郡不用一月即会纳入我韩国版图。这地盘越大,需要守卫的力量就越多。我在赵国时就听闻乐乘用兵最擅防守,这一次我们的胜利还是有三分侥幸的。”
韩腾点了点头。没有反驳。战场以胜负论雌雄,胜了就是胜了。就算是冒险。冒险成功了就是大功。换做另一个人,让他冒险还不敢冒险呢!韩腾只当李牧是在谦虚好了。
“看守这些俘虏,我们怕是要留下五千以上的兵力。这样,我们能够攻打邯郸的兵力最多也就三万人。是要等等后面的援军还是先行出发?”韩腾问了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
赵国丢失武安后,邯郸的西大门已然洞开。这个时候不去邯郸走上一圈,炫耀震慑下赵国的话。韩腾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兵贵神速!长平的两万大军已经出发。我们先去邯郸走上一圈。赵国已是惊弓之鸟,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李牧自信满满地说道。
“正合末将的心意!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军扫荡邯郸周围的宵小!”
李牧笑了笑,心想再没有比韩国铁骑兵围邯郸更让韩国百姓兴奋的事情了。这次拿下巴蜀,韩国的版图可谓增加了三分之一。这是和每个人的利益切实相关的。但屡屡挫败秦国对韩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与之相比,包围一个国家的都城,尤其是赵国的都城,更能刺激韩国上下的荣誉心。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强大一时睥睨天下的魏国才能做到这一点啊!如今呢,韩国也做到了这一点!
但李牧还是关心地问道:“要不要休整下?毕竟长途跋涉了八百里,又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士卒太劳累的话对后面的战事不利!”
韩腾坚决地摇了摇头,甚至激动地站起身来反驳道:“将军不必担心!我们羽林军上下士气正旺,如果不让我们出兵的话反而有抵触情绪!军心可用,这点疲劳算什么!何况,我们沿途也做了休整,绝对不会耽误后面的战事的!”
看到韩腾迫不及待的样子,李牧也明白韩腾是不会放过这次扬名的机会了。成为第一支包围敌国都城的韩**队,这是羽林军上下应该获得的荣誉!韩腾是聪明人,不会犯些大错误,索性就成全对方吧!
“去吧!多加小心!不要让赵军小觑了我们韩军!”李牧终于点头同意道。
韩腾大喜,高声回道:“喏!”
赵国,邯郸。
随着平原君一路闯进王宫,赵国王宫已然一片大乱。天色已然大亮,早朝已下。见到平原君铁青的脸色,一些猜测前方战事不利的内侍还想套近乎多了解一下,却被平原君一声阴冷的“滚”字吓到了一边。动起怒火的平原君一路杀进王宫,沿途居然没有一个人敢阻拦。人人皆知平原君是赵国丞相,又是赵王信任的王弟,除了尽职的侍卫试图阻拦却被身后的平原君侍卫拿下,平原君畅通无阻地来到了赵王“养病”的寝宫。
宦者令屁滚尿流地来到本该“养病”的赵王身前,哭丧着脸说道:“王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被城中流言烦透了的赵王将所有的朝事都交给了太子处理,本想好好休息几日,没想到正和爱妃聊地正尽兴,就被心慌意乱地宦者令的聒噪声音吵到。该死!真以为赵国主事的不是自己了吗?赵王杀机闪现。
宦者令自然没想到自己已经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手舞足蹈般地爆出了一个惊天的消息……………平原君赵胜携带甲之士闯宫,意图谋反!
赵王当即就傻掉了,自己最信任最倚重的王弟居然要造自己的反,还马上就要杀到了自己的寝宫!这不可能!这是赵王的第一反应。自己已经把权势地位全都给了平原君!他为什么还要谋反?!难道是想要自己的王位?然后赵王就是大怒!难道是因为平原君掌控着武安的五万大军从而生出了不轨之心?想趁着自己名誉扫地的天赐良机改换门庭。听起来,这个很有可能!只要平原君可以和韩国达成一致,像沙丘之乱那般。来一场逼宫,这王位还不是他说了算!
恼羞成怒的赵王脸色涨的红润至极,粗着嗓音说道:“传旨!快去传旨啊!寡人要召勤王之师!”
自己绝对不能成为父王那样,饿死在沙丘!一定不能!赵王心里暗暗吼道。
宦者令就要迈步出去,可又突然意识到。平原君如果谋反的话,一定做了最妥善的安排!这邯郸上下,哪里还有赵王可以控制的军队呢!
这个时候,一个天籁般的声音在宦者令耳边响起…………平原君赵胜有紧急要事求见!
宦者令大松了口气,求助似得看向赵王。赵王铁青着脸。几乎吼道:“宣!寡人倒要看看,这个乱臣贼子长什么模样!”
不一会儿,反绑着身子的平原君就走了进来,刚刚望见赵王,平原君就忽的一下跪倒在地,口中呜咽道:“王上!臣有罪啊!臣有罪啊!”
这一出戏码完全出乎了赵王的预料,赵王已经设想了好几种见面的场景!比如说平原君大义凛然地拔剑相向,口里宣称为主父(即赵武灵王)报仇!比如说平原君嚣张地说自己忍辱负重。终于等到了今天还赵国一个朗朗乾坤!但就是没有平原君负荆请罪这个场景。
“莫非平原君幡然醒悟了,迷途知返?”赵王有些迟钝地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该怎么处罚他呢?杀了?似乎太重了。不杀,似乎难以平息自己的怒火。既然不知道怎么处置平原君,赵王干脆静观其变,想听听平原君为什么要“造反”。
平原君心里却是有苦难言,自己大败之下,长途跋涉赶着回邯郸。中间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等到了邯郸,不知道是迷了心智还是忘了交代,竟然带着甲士冲击王宫。那些王宫的内侍和侍卫也是,居然摄于自己平日的积威没有怎么反抗。身后的那些亲卫死了那么多袍泽,心情也是不好。对胆敢顶撞阻拦自己的更是直接拿下。如此种种,自然让宦者令以为自己是在造反!等平原君意识到这一点,回过神来,已经太迟了。
平原君看到的就是吓得屁滚尿流的宦者令冲进了赵王的寝宫。这下糟了!这是平原君的第一反应!沿途那么多人见到自己擅闯王宫,今天这件事绝对不能善了了。自己百口难辩,一个谋反的罪名逃不了了!但问题是平原君自己完全不想谋反,既然如此,只能是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负荆请罪了!如此还有一线生机!
望着渐渐恢复了一国之君威严的赵王,平原君一边叩着头一边哽咽道:“臣无能!武安已经被韩军所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