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最北的洛水到最南的丹水,熊熊的战火烧遍了秦国边境。双方总共动用的兵力超过了八十万,又是一场血战!其中,真正投入到交锋的也有近七十万!秦国动用的兵力少一些,只有三十万!但看现在的情况,秦国将不得不继续追加兵力,以应对六国的威胁!

此刻。秦国君臣正在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各个方向调整兵力,尽快获得战争的胜利!

对于李瑶的求援。秦国君臣的意见极其统一!抛开要守卫函谷关的万余秦军,以三万秦军和七万有备而来的韩、魏联军,秦国即使胜利也是惨胜,更何况,现在秦国还看不到获胜的希望!

加兵!派出援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韩军对李瑶、桓齮两军的分割。而且。秦国得到消息,魏国刚刚又追加了大军,秦王可不愿意每天都接到来自函谷关的求援信心,一咬牙,秦王派出了足足五万大军前去增援!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次,秦国针对河东郡的目标极为明确,那就是抢粮抢人抢地盘!趁着魏军主力在峣关,秦王要求手下的大军首要目标是打败韩、魏联军,其次是占领半个河东郡!手下若是能多抢一个县邑,秦王就把相应的赏赐一个不落地发下去!

对于白起军团方面缓慢的进展,秦国君臣的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说,白起身为当时名将,又比廉颇一方多了五万,理当速战速决!廉颇军团的身后就是洛水,猛攻,猛攻,把廉颇军团赶进洛水,这样方能以泄心头之恨,这样才能昭示秦军的强大!

有的人则是认可白起大军现在稳扎稳打的办法,毕竟,对方领军的可是名扬天下的廉颇!跟这样的名将交手,若是急于求成,最后死得往往是自己!反正廉颇大军的补给已经断掉了,多围困个把月,廉颇军团甚至不战而溃!

对此,秦王的反应极其冷淡,他只是淡淡地说:“如今武安君掌握了大秦近三分之一的大军,不容有失,三四个月寡人还是等得起的!”一句话给了武安君无穷的信心和鼓励!

秦国君臣最担心的反而是峣关,毕竟,这个方向,六国的优势最大。从一开始一比三,杀到现在成了一比五。秦军反而越来越变得弱势!尤其是王翦说,韩国的攻城器械层出不穷!之前他们是克制着没有全力以赴地猛攻,现在三国联军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日日夜夜狂攻不休。白日里是真刀实枪地杀,到了晚上就是不休不止的骚扰,秦军稍不留神,敌军就会假戏真做,改为强攻!

虽然王翦一如既往地表示了对守住峣关的信心,但谁也不可否认,这是在建立在韩、魏、楚三国联军狼的情况下,若是他们疯了,凭着伤亡十万的代价拿下峣关,王翦暗示性地表示,希望咸阳方面可以有所准备!所谓的准备就是五万秦军拼掉了十万敌军后,咸阳怎么也要有三五万大军挡住敌军!省得敌军在关中肆虐!

一个是义渠,一个是公子市。关中百姓对于这样的“内乱”可再也经受不起第三次了!在峣关方向,到底要不要追加兵力,追加多少兵力,这正是秦国大臣们争吵不休的。

有人以为,现在韩、魏、楚三国联军之所以变得这么疯狂,一定是受廉颇军团不利的战局所影响。他们疯狂的背后。一定是燕赵齐三国,尤其是赵国施加的巨大影响。赵国的算盘打得可是很如意,让韩、魏、楚三国顶在前面,打得峣关危在旦夕,打得咸阳惊慌失措、将白起的部分大军调到峣关,这样廉颇军团就能游刃有余地和白起军团交手!

这一派的大臣认为,韩、魏、楚肯定也意识到,赵国妄图让他们和自己消耗的阴险用心!他们的强攻维持不了数日,现在只能是演戏而已!秦国应该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更需要的战场上。比如加大河东郡方向的投入,比如给白起增加更多的大军,尽快压垮廉颇军团!

相对保守一派考虑的则更多,秦国不能冒险,如果韩、魏、楚发疯了如何。虽然王翦说得信誓旦旦,但无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韩军要比秦军打得好!尤其是报告里所说的瞭望台。韩军没日没夜的拿这个来骚扰城头的秦军,秦军的伤亡只能进一步加大!

他们认为。可以不派兵,但至少应该征召更多的大军!毕竟,把五万大军派到河东郡后,咸阳附近的可战之兵只有三万而已!为了以防万一,怎么也要再调集三万大军来戍守咸阳附近!

最后还是丞相魏冉发了话,没有投入就没有收获。让陇西郡再派三万大军到蓝田,以保万全之策!

秦王只是稍微犹豫片刻就同意了!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此一来,秦军动用的兵力就将超过四十万,和六国持平!不过。一样的兵力,秦国将在北线和函谷关一线占据绝对的优势!哪怕是峣关一线,秦军也会有足够的底气!

与此同时,魏国,吴县。

战火烧红了半个天空,无主的战马在悲鸣,破损的战旗无力地垂着。地上摆着各式各样战死的尸体,有的跪着,有的迎面倒地,有的蜷缩着,各式各样的都有!被撞成碎片的战车一片片地洒落在这偌大的区域,被烧成灰烬的有,被踩进泥土里有,夹杂着脑浆血迹的更是处处可见!

原本黄色的土地因为沾满了太多的鲜血,早已分不出是黑色还是暗红色。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味道和浓烈的血腥味,天色阴沉,分不清天与地的分界线。这茫茫的乱世,何时是个尽头。

仔细去听,战场上还有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呻吟声,这是重伤被抛弃的士兵,有魏军,也有秦军!几个深知自己命将不久的士卒用或麻木或渴求的眼神望着这片天空,贪婪的吸食着浑浊的空气。

一名魏军的胸腔发出一阵沉闷的响声,一把利剑刺穿了他的肺,全靠着这支剑挡住了原本应该喷射而出的血流,这名魏军勉强得以支撑到现在。但恐怕也只能到此了,一直不停渗出的血流渐渐将他的力气,他的生命力带走,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神将他拥抱到怀里!不能挣扎!无法祈求!

五月一日,被围困数日的桓齮大军突围,魏军抵御不及或者不敢抵御之下,桓齮大军顺利逃出吴县,一路南下。

同日,李瑶派出信使八百里加急前去咸阳请求援兵!暴鸢也将战场的情况八百里加急传到新郑、大梁!

五月三日,桓齮以少数精兵携带大量旗帜疾行南下,自己却带领主力绕道北上。魏军一时不察,中伏,伤亡愈一万人。桓齮这才不疾不徐地带军南下。辛桓衍担心有诈,不敢急追。

同日,魏国紧急商讨之后,决定增派五万大军前去河东战场,援军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赶往河东战场。

五月四日,两万五千名魏军于河水沿岸将一万两千名秦军团团围住,魏军派少量兵力佯攻,秦军担心己方被半渡而击,不敢过河。

同日,暴鸢和李瑶两方针对千余名秦军俘虏的赎回价格问题,展开第五日的讨价还价的“谈判”,双方各不相让,在一斗一斛上斤斤计较。两方士兵除了应有的警戒,再无交战。

同日,秦国决定在河东方向追加五万大军,以应对韩、魏咄咄逼人的攻势!秦**方在第一时间筹集大军!

五月六日,秦国的五万大军携带一月所需的粮草,由咸阳出发,开赴河东战场!同日,桓齮大军意欲再次突围,和辛桓衍大军展开激战,秦军战死两千余人,魏军伤亡在三千人左右。虽然突围无果,但秦军却成功向西前进十里!(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计袭安阳

汉中郡,秦岭。

此时的秦岭还远远没有得到后世那样程度的开发,豺狼虎豹、蛇蝎毒蜂,遍地都是。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毕竟,按照粮食产量来算,整个中原大地,足以养活上亿的人口。但现在,整个华夏人口不过是两千多万而已!如果没有战乱,没有连年的征伐,相信谁也不愿意躲进秦岭——这座隔绝人世的大山!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强大”不值一提!绵延无尽的秦岭拒绝战争,拒绝人类的文明。先辈们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血泪,勉勉强强开凿了子午栈道,开凿了斜褒道,开凿了故道,终于将汉中和关中联系在了一起。

附近的猎户每一次入山都是一次赌命,对于山神也是格外崇敬。他们知道自己的渺小所在,能够在恶劣的、人迹罕至的秦岭中讨得衣食,他们很感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征服了秦岭,而是感谢秦岭允许他们通过。

高大的乔木遮蔽了天空,远处隐隐传来虎啸熊吼,潮湿的地面,腐烂的味道,也许除了偶尔经过的猎人,这里从无人类的造访。但事情偏偏出了奇,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正在秦岭深处游荡、前些。

“去问问前面的老人家,离安阳还有多久!”一名年轻的将军望着周围沉默不语、默默前行的士兵,心里面叹了口气,说道。

将军身边的亲卫一听到命令,马上加快了速度,往前面赶了过去!没多久,一名岁数在五六十岁左右的猎户被亲卫带了回来。老人家身着着豹皮做的衣裳,满脸皆是岁月的刀痕。经过五六天的相处,他早无一开始战战兢兢的表现。微微拱了拱手,老人家说道:“将军!明天中午我们就能到安阳了!”

年轻的将军一阵兴奋,有些惊讶地说道:“你确定?”

不能怪他,大军已经在这种深山老林里走了六天了,任谁也觉得极其疲惫。明明从城固到安阳不过一百二十里的距离。大军硬是在秦岭里待了暗无天日的六天。如果不是之前受过的那些苦,如果不是严苛的军纪,年轻的将军甚至怀疑走到这里,大军是不是就先跑了一大半!

这支大军正是韩腾率领的四万韩军。自从五月三日,他绕过成固方面的秦军,率军一头扎进荒无人烟的秦岭,一项绝密的计划就开始搅动了齿轮。

在这个年代,没有指南者,没有舆图就敢带着大军不走官道、扎进深山老林的行为。无疑是找死的行为。尤其是在敌占区,尤其是秦岭这样没有山道,全是茫茫的原始森林的地方。李牧当然不会犯傻,韩腾也不会糊涂,他们之所以敢定出这样的计划,也是有着完全的把握。

最开始的时候,李牧倾向于猛攻成固,在秦军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拿下南郑,哪怕付出两三万人的伤亡。李牧也认了。只要南郑拿下了,汉中的心就丢了。褒中和沔阳再如何死撑,也挡不住韩军的攻势。但南郑这个固若金汤的城池,防守到底如何厉害,李牧心里没底。如果战局一旦陷入胶着,局势就不是韩军可以掌控的了。

对此。韩腾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那就是兵分两路,一路绕过成固,走山路密林先克安阳,再打褒中。这个时候,另一路佯攻成固。吸引南郑方面的秦军!秦军势必会出动主力前往成固支援。然后韩军最好的机会来了,拿下褒中后马不停蹄,直奔南郑,断秦军主力归路!

这个计划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克服大自然设置的重重障碍到达安阳,到达褒中,另一个是两方如何通信。如果褒中打得早了,成固和南郑一定会加强戒备,深入敌后的韩腾就会成为孤军!如果褒中打得晚了,李牧这边为了吸引秦军主力,付出的伤亡肯定会加重加倍!

第一个问题还好解决,韩腾手下的斥候把成固的猎户们掳走了几个,以百金的厚利作为奖赏,让他们带路前去安阳!成固原本属于庸国的地盘,后来属于楚国,然后是秦国,这个地方的百姓归属感没那么厉害!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冒险一次就能得到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知道路径的人都动心了!韩腾挑选老成稳重的带路,其他的几个让亲卫们看管住,就匆匆上路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只能是一个大概的估计。猎户们预计到达安阳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从安阳到褒中的话可以走斜褒道,用时短一些,也需要五天左右。再加上路上可能的耽搁,韩腾和李牧约定,在五月十五号的时候,由李牧强攻成固,逼迫南郑的秦军回援。韩腾会在五月十七号的时候,一举拿下褒中。如果秦军不小心发现了李牧大军的踪迹,那只能是李牧带兵和秦军对峙,伤亡不过大一些而已。

(回到现实,继续。)

猎户打量了下头顶上若隐若现的骄阳,肯定地说道:“将军就放心吧!这条道老汉走了不下几十次,错不了,错不了!”

韩腾这才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去前面好好带路吧!等到了安阳,那一百金少不了你的。”

“哎!哎!”猎户揉搓着双手,显然很是兴奋,行了一礼,急匆匆地就往前头奔去了!废话,越早到安阳,自己拿到的钱就越快!当然是越快越好了!

很快,队伍后面的猎户也确认了安阳很快就会到达的消息。韩腾这才真的相信,用不了十二个时辰,自己这支“九死一生”的大军就能重见天日,送安阳的守军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礼!

这一路上,为了隐藏踪迹,韩腾决计是不敢埋锅造饭的。一向渺无人烟的秦岭深处若是出现了数千股炊烟,秦军不怀疑才怪!一路上,凡是见到的猎户、采药人,全都随军掳走!这些都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哪怕拿下了安阳。这些人短时间内也不会得到自由!毕竟,韩腾可还要带军去偷袭褒中呢!这消息一旦泄漏,陪葬的很有可能就是数万任劳任怨的韩军!

为了轻车简从,四万韩军携带着足够半个月食用的干粮就这么出发了。没有战车,没有重凯,没有战马。完全硬生生靠着双腿丈量着成固到安阳的距离!一路上,死于毒蛇的獠牙之下,死于失足坠下山崖,死于疟疾,死于毒虫叮咬,还有不可分辨的沼气的韩军,足足有三千人之多!但韩军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韩军从最初的四万满编军团到现在,完全保持健康的不到三万七千人!许多人因为长时间没有大礼,早就失去了干练整洁的军容。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锐利有神的眼睛!

远远望去,你可能认为他们是一群逃荒的难民,或者一群打了败仗的士兵!毕竟他们的衣衫已经没那么齐整,(小兵甲这个时候跳出来,鄙视道:“哈!拜托!在深山老林里摸跌滚爬了六天,是个正常人都不可能让衣物完好无损好不好!)但你若是因此轻视他们,你一定会追悔莫及!

就在五月八日。韩军因为安阳在即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河东郡的砥柱山渡口(姑且认为有这个渡口吧。在现在的三门峡市以东。这个时代最出名的黄河渡口是风陵渡,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却是另一番场景!

桓齮眼下只有一万初头的兵力,而对面的魏军却仍有三万两千多人,对秦军最为不利的是,以往谨慎小心的魏军这次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前所未有的勇敢起来!他们的战力是不如秦军,但发起疯来的魏军,堪堪用人命填平了这一差距!而且,随着秦军一次次地突围失败,他们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失落起来。

就在秦军思考如何尽快渡河返回函谷关的时候。从大梁而来的魏国援军也如期而至。郎中令卫庆携五万大军,堵住了桓齮大军最后的退路!

河水北岸,桓齮大营。

望着对岸密密麻麻的旌旗,整个桓齮答应一片愁容。没有秦军觉得他们还会有出路,对面就是三万多魏军,身后是滔滔不绝的河水(黄河的古代名字),更要命的是河水的对岸,足足五万魏军封死了他们冒险渡河的可能。秦军现在很后悔,早知道就该趁着夜色逃开了,哪怕伤亡大一些也不要紧。

二五百主以上的军官都被召集在秦军的中军帐里,望着眼前的桓齮,希望他拿个主意。现在到底是亡命北逃、西窜还是原地固守,一万名秦军的生死全在桓齮的一念之间。

桓齮没有说话,他清楚,无论哪个选择,自己这支大军没有多少人可以返回函谷关!自己败了,对一个将军来说,败了就是败了。但这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敌军的数量实在太多,寡不敌众!自己的三万精锐战到现在,只剩下一万三千多人,其中三千多人被派到押送百姓、粮草到函谷关。但魏军的伤亡更大,足足三万五千名魏军死在秦军的手下,如果算上那些被自己劫掠到关中的百姓,魏国的损失更大!细算起来,魏国损失了应该有超过两万户的百姓,也就是十多万人!

沉默了许久,桓齮终于开了口,说道:“诸位,大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大家都说说!”

依照他们的地位,原本从没有机会参加这么重要会议的二五百主们纷纷叫开了。他们拼杀在第一线,只知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阴谋诡计他们不会出,他们会的只是杀人,杀那些冒犯大秦声威的人!

一名二五百主大大咧咧地说道:“将军!这还用说!当然是杀过去啊!反正河对面的魏军主力过不来,辛桓衍那个狗杂种派兵来攻,来一个我们杀一个,来一双我们杀一双!他们要是来上成千上万人,我们就一起把他们给收拾了!”

“就是!我们老秦人没一个孬种!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杀三个赚两个!将军!趁着河对面的魏狗没过来,我们杀出去吧!”有人立刻附和道。

“不妥!不妥!将军!我们还是固守待援!河对面的魏狗不好过河,正对面的魏狗拿我们没办法!我们磨死他们!”这是少数狼派的建议。

“我们的军粮可不多了。只有一个月!对面的魏狗有三万多呢,怎么都杀不光!我们还是往西面突围吧!拿下一个县城就地补给,从风陵渡那里回关中!”一些人还是坚持应当突围。

“风陵渡那边魏军重兵把守!我们这点兵力怕是突不进去!不如我们还是进崤山吧!”有人对

“崤山?”有人立即反对道:“我们若是进山,怎么捞补给!让我们吃野果子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桓齮暗想,往西十数里就是崤山。以前自己还有希望和这三万魏军周旋。但现在河对岸的五万魏军虎视眈眈。若是双方取得联系,三万魏军强攻,五万魏军趁势渡江,自己连半渡而击的兵力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这支大军被围歼!

虽然桓齮深信,依照李瑶的聪明,肯定可以判断出自己这支大军身陷险境,但他迟迟没有来援,很有可能就是被敌军牵制住了。说不定,现在咸阳震惊。大军已经在来援的路上了。在援军主力到来之前,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存实力!逃入崤山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这是眼下最有可能保存住主力的方法了。

二五百主们你争我吵,不分上下,好一会才意识到主将桓齮一直没有说话。想到严苛的军纪,大家都不再言语了,静等主将发话。

桓齮沉声说道:“固守待援不可取,援军未到。我等就会被两面夹击断掉退路!誓死反扑也不可取,我等效忠王上。怎可轻易赴死。以本将看来,三五个魏军才比得上我们大秦一名勇士!那些战死的大秦勇士的仇,必须是我们来报!我们若是战死了,我们的荣耀就丢光了!”

环视了下众人,桓齮不容置疑地说道:“所以,本将决定。今夜就连夜突围,暂且退入崤山,以观时局!魏军若是敢追,我们就给他们点教训!魏军若是撤离,我们就搅得河东鸡犬不宁!违令者。杀无赦!”

“喏!”回答桓齮的是整齐的怒吼声。

同一时刻,魏军辛桓衍大营,则是洋溢着一股喜悦之情!每名魏军都清楚,战争快要结束了。眼前这支越战越勇的秦军活不了多少天了。有三万多魏军围困,这万余名秦军除非长了翅膀,否则怎么也逃不出去。原本魏军还担心秦军趁着夜色的掩护渡河,但现在,河对面有更多的魏军。英明的魏王派出了足足五万大军切断了秦军的归路,这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聪明的魏军中高层军官却是知道,这场战争不会那么轻易结束!如果只是为了消灭这万余秦军,大梁派两万甚至一万的兵力足矣!但现在,大梁来的援军足有五万!用八万大军来围杀万余名秦国残军?这样的大手笔绝不会那么简单!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所谋一定甚大!

“将军!卫将军遣使来信说他们明日会立刻渡河,河对岸方圆三十里皆在我方的掌控之中!还请将军明天加强攻势,加以掩护!”副将恭恭敬敬地说道。

辛桓衍点了点头,说道:“告诉卫将军!我明天在大营给他们摆酒庆功!”

“喏!”副将就欲下去传令!

辛桓衍却是拉住了副将,笑道:“这么急就走?告诉手下的士兵,当心秦军晚上临死反扑!本将可不希望,再发生一次吴县的突围!”

副将神色一凛,在吴县的时候,魏军就是因为中了桓齮的调虎离山之计,才放虎归山,更是折损了万余名魏军!辛桓衍深以为平生奇耻大辱!别看主将平日里不说什么,但从对这支秦军穷追不舍来看,主将是非要消灭对方不可!若是因为自己的大意再次让他们跑了,副将肯定,不少人会倒大霉!

“喏!末将这就安排人去守夜!”说完,副将退了出去。

透过层层的大帐,辛桓衍仿佛看到了不远处的秦军!虽然对方看上去依然不可撼动,但辛桓衍却知道,眼下的秦军一定十分慌乱!当然,即使不慌乱也好,反正不影响一个结果——那就是留下来给自己战死的手下,殉葬!

“等着吧!我要看到你们绝望地死在我的面前!”辛桓衍暗暗发誓道。

夜,渐渐降临了。可晚风却越吹越急,一声惊雷在天边炸开,打破了夜的平静!随即天空开始不停地打着闪电,雷声也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不时划过的闪电映得大地忽明忽暗,所有的人都知道,夏日的暴雨马上就要来临了。战马的嘶叫声,士卒的呼喊声,渺小的人类哪怕聚集成了军队,在大自然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

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秦军,突围了!(未完待续……)

ps:求订阅!求订阅!我这是要被逼得反盗版的节奏哇!

第十二章安阳失守

雨夜,杀戮之夜。

突如其来的大雨,带来的第一个结果,是对秦、魏双方远程打击能力的影响。弓箭不仅射程变得极短,而且也完全失去了准星。在滂沱的大雨中,魏军对于秦军的突围,只能采取短兵相接的方法来阻止。

短兵相接从来不是魏军的强项,至少近几十年是这样。如果说魏文侯时的魏军是孤独求败,吴起手下的魏军是横行无阻,那之后的魏军就是在胜败之间挣扎!他们的攻击远没有防守犀利,他们对于防守的态度是要率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如果没有军功的刺激,没有以命搏命的绝境,他们更愿意按部就班地打仗。

虽然辛桓衍对于秦军可能的突围已经有了预料,甚至下令加强了守夜的力量,但任谁也没想到,秦军会在这样的天气里背水一战。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开始魏军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毕竟大雨完全将火把打灭,整个大营一片漆黑,只有偶尔划过的闪电可以照亮大地,但在大雨激起的水涡,这样的亮度也极其有限!

随着两军的混战,地处河滩的战场很快变得泥泞不堪。鲜血夹杂着雨水,泥泞的程度更是加重三分,这让魏军用骑兵分割包围秦军的策略也完全失效了。双方只能一拥而上,凭着直觉,以命搏命!

在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后,秦军成功地退入到了崤山,很快就消失不见。魏军这个时候才完全反应过来。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等到天亮的时候,辛桓衍清点损失,心中的愤怒无以复加。趁着大雨造成的混乱。魏军的损失居然比秦军还多一些,足足一千七百多名魏军死在秦军手里。

好一阵,辛桓衍才平息下来!秦军跑了,在昨晚那样的夜里。不过,没有补给,他们又能撑的了多久呢!辛桓衍可不认为,秦军可以一直躲在崤山里。恐怕秦军打着牵制自己的主意吧!就像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秦军摆明了想要自己坐立不安。

辛桓衍心里面迅速权衡了一下,说道:“传我的命令,沿着崤山一线的所有村庄。全部迁入到县城里,来一场坚壁清野,不留给秦军一粒粮食!另外,通知河对岸的卫将军!让他们先行去曲沃。帮助韩军打败李瑶大军!我安排好河东的大事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前去和他们汇合!”

副将点了点头,回道:“将军!卫将军若是问起我们何时可以赶上,与他们汇合,末将该如何回答?”

辛桓衍暗自估算了下时间,说道:“三天!最多三天!”

“喏!”副将点头领命而去!

河水对岸,魏军大营。

魏国郎中令、此次五万魏军的主将卫庆,在听了辛桓衍副将的报告后,很是沉稳地点了点头。笑道:“秦军已成丧家之犬,辛将军这么安排最合适不过!那就劳烦魏副将转告辛将军一声。庆在曲沃恭迎辛将军的大军!”

“末将记住了!也代我家将军祝将军旗开得胜!”

“一定!一定!哈哈!”卫庆喜笑颜开道。

情报称李瑶的大军只有一万五千余人,韩军却有两万五千余人。如果暴鸢不是想要保存实力,恐怕依着韩军这些年透漏出的军力,早就该解决了李瑶军团吧!自己要是疾行的话,汇合暴鸢大军,形成五比一的压倒性兵力,想必用不了两个时辰秦军就会全军覆灭!这样立功的机会,说起来还要谢谢辛桓衍才对!

因此,五月九日,辛桓衍和卫庆兵分两路,一路围堵逃跑的桓齮大军,一路直奔曲沃,意欲围歼踟蹰不前的李瑶大军!

汉中郡,安阳县。

晌午,正是安阳县最热闹的时候。这座地处秦岭深处的县邑冬暖夏凉,面巴蜀而背秦川,有“秦汉咽喉”之称。又因靠着褒谷,斜褒栈道穿行其中,往来商旅频繁,实乃汉中郡的北大门。

这样的要塞秦军不可能不重视,因此,有民一万八千户的安阳足足驻守了五千大军,而且,这五千秦军皆是能征善战的关中子弟。秦人深信,有着北面的关中为后援,南面的褒中也有八千秦军,无论敌军从关中方向还是从南郑方向而来,安阳守军都能拒敌于城门之外!

其中,面对栈道的西门更是防守森严,秦军将一半的兵力部署在这里,其次是北门和南门,东门的防守则最为松懈。如果不是因为城邑东面有十几个村社,加上打猎和采药的庶民需要由此进山,秦军觉得完全没必要特意再造一个东门。

对安阳人来说,今天,东门的日子如同往日的平静。几个守门的秦军依旧老样子,无精打采地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家长里短,想到什么聊什么,无非是什么隔壁的寡妇姿色不错,谁家的姑娘水灵,新来的长官冷面无情,军饷被扣,山东六国跟秦国打得欢腾的消息。

对驻守这里的秦军来说,安阳是一个安逸的地方,毕竟北面关中有战事的可能性太小了(除了义渠进犯到陇西郡的时候,让安阳的守军戒备森严,其他时候关中一片安静),南面又有南郑、褒中三万多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