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王然笑了笑,回道:“寡人若是把秦国增兵这件事告诉魏国,魏国还敢打函谷关的主意吗?不少了,加起来这次大战寡人投入了二十三万大军,还有五万大军在新郑随时待命,再多的话,寡人可吃不消了!”
韩王然当然清楚这次自己下的本钱有多大,每一次各国混战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以前,韩国受限于身处中原,不好搞些大的动作。但现在不同了,南阳在手,韩国完全可以静悄悄地拿下汉中,拿下巴蜀。这样一来,韩国占据了西南一隅,秦国占据了西北一隅,燕赵处东北,齐楚占东南。真正的四战之地反而成了魏国。
这次领兵的秦军将领乃是李瑶,他的父亲正是现在秦国的陇西太守、南郑公。如果没有韩王然的话,十几年后他会因功受封为狄道侯,并就任南郡太守。至于他的儿子………李信,更会如一颗璀璨的流星般崛起…………带兵二十万伐楚。如果不是因为昌平君的反叛,很有可能创造一个奇迹。
“算行程的话,秦国李瑶率领的三万大军现在应该抵达函谷关了。而这个时候,魏国辛桓衍所带领的两万大军说不定已经和秦军交战了吧!这场热闹,真是越来越好看了。”韩王然心里暗暗想道。
对韩国来说,对韩王然来说。这是一场豪赌。汉中方向,凭借着韩国的十五万大军,足以碾压秦军,有着李牧领军,韩王然很是放心。峣关方向,有蒙驁指挥。为了吸引秦国的注意力,达到目的,要付出的伤亡代价应该不小。至于函谷关,则是能行则行。毕竟韩魏两军现在加起来不过是**万而已,秦军却有着六万。在魏国骑虎难下之前,千万不能让魏国知道这一点。这是韩国唯一可以利用的地方。
魏国,渑池。
辛桓衍望着这座两年前极度繁华。现在却一片狼藉的城邑,握紧了拳头又缓缓放下。自己早想过秦军占领渑池后,一定会大肆劫掠。毕竟,秦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而提示士气的最快捷方法,不过是纵军劫掠。
就像后世的蒙古、后金(别跟我说什么大清),每次攻城之后不是大掠三日,这三日里胜利的一方"jian yin"掳掠、无恶不作。士兵终究也是人,从事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危险职业,积累的恐慌、心悸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出来。如果不发泄出来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发生为将者最担心的营啸事件。
尤其是前几年的秦国可谓屡战屡败,虽有小胜,但以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却是破灭了。沉重的赋税、六国带来的沉重压力无时无刻不再折磨着老秦人的心。也许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秦军将领才下令屠城的吧!
其实辛桓衍错怪桓齮了,桓齮当初把渑池县中的大多数百姓劫掠到了关中后。突发奇想,想要恐吓下魏军。毕竟,魏国出兵增援的话,一定会经过渑池。不战而屈人之兵嘛,所以桓齮把那些誓死抵抗的魏军尸体和误伤的百姓尸首堆积到了一起。至于房屋,本着不资敌的考虑,桓齮就下令烧了。
等到桓齮率军游弋在虞阪之地,收到秦王答应出兵增援的消息后,桓齮才发现自己犯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但这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渑池已经成了空城,无法弥补。
“将军!斥候在前方二十里处发现了小股秦军!”副将孙臣说道。
“多少?”辛桓衍沉声说道。
“人数不超过一百,孔校尉已经带兵追上去了!”
“告诉孔斌,全杀了,我不要俘虏!”辛桓衍咬牙切齿地说道。
“喏!”孙臣小心翼翼地回道。
实际上,副将孙臣也知道,魏军生擒秦军斥候的概率太低了。秦军的斥候皆是从军五年以上的老兵,有着老秦人骨子里的骄傲在,他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就是誓死不降。有投降的也是假意投降,只为杀一名敌军中高级军官。
李敢望着身边越来越少的袍泽,心里面很是悲凉。后面的魏军发疯了吗?逮着自己八十多人的斥候分队死追不放!还派了足足十倍于己的军队在后面!如果是两三倍的话,自己说什么也要调转马头反击!但十倍的话,调转马头只会死得更快!
都怪自己太大意了。为了近距离观察魏国刚刚到达渑池的大军,自己抵得太近太近。魏军也很是狡猾,居然兵分两路从侧翼包抄了过来!根本就不是往常那种见到自己就大股军队掩杀的节奏!种种因素下,直接导致了秦军现在的被动。
又是两声袍泽的哀鸣,李敢不用回头也知道肯定是袍泽中箭坠马了。在这种亡命追逐的时刻,哪怕是受伤也意味着死亡!左右望了望,现在自己的小队只剩下五十人不到。他们的脸上全都涌上了一股潮红,是累的也是亢奋的。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李敢暗暗说道。
这才跑了十五里,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三十里,己方就会全军覆没!老秦人可以死在冲锋的路上,但被身后的箭射死,这种侮辱要不得!继续往前四十里才能过河,河对岸才是自己这一方的主力。时间来不及了!虽然自己很想把这个军情传递下去。但此刻却成了天方夜谭。逃进山林里,这是己方唯一的出路。
一马当先的李敢高吼道:“目标,崤塞!”并随即带领大军调整了方向,往西南方的崤塞急驰而去!
一直留力不发的孔尚校尉望着眼前的这群“兔子”调转了方向,脸上的笑意更冷!当初你们秦军“屠城”的时候就该有这种觉悟,那就是我们魏军一定会血债血还。十倍百倍地归还你们加之于我们魏国身上的痛苦!原本自己还想着不紧不慢地在河水(这个时候的黄河称之为河水)边,当着你们主力的面虐杀你们!没想到你们那么害怕,那就算了!老子不和你们玩了!
“全军突击!”孔尚高举着利剑,大声吼道。
原本就游刃有余的魏军速度更快了三分!李敢脸色陡变,原来魏军一直在戏弄自己!既然注定要战死在这里,那就战吧!
秦军斥候在李敢的指挥下。一边向后射着弩箭,一边操控着身下的骏马。等到又跑出去十里地,秦军弩箭全部用完的时候,李敢果断地带领斥候划出一个完美的弧度,和十倍于己的魏军狠狠撞在了一起!
不过几息的时间,这支不满员的秦军斥候全军覆没!他们临死前掀起的浪花一闪即逝。本着以牙还牙的态度,孔尚将八十余名秦军斥候的首级累在河水南岸!他知道。秦军的主力一定就在对岸!他们也一定可以看懂自己一方所释放的信号意思!
汉中郡,旬阳县。
旬阳最早在商末时出现于史册,当时属于庸国的地盘。漫长的春秋史,这个借助子午谷可直达蓝田的小邑一直在楚国的名下。从公元前312年到公元前280年,短短的三十二年,这个小邑三易其主。算上现在的话,那就是四易其主。
李牧率领的大军如天上的乌云,完全遮蔽了旬阳的每个角落。驻兵不过三千的旬阳坚持了不过一个时辰就宣告失守,三千秦军全军覆灭!
四月十日,李牧率领十五万大军自丹阳出发。先是顺流而下。抵达丹水和汉江的交汇处后即沿汉水逆流而上。
四月十四日,奇袭勋县,克之,得民一万两千户,杀敌五千!秦军在汉中的这个桥头堡一拿下。韩军前进再无后顾之忧。
四月十六日,强攻白河县,破之,得民八千户,歼敌三千!
四月二十日,夜袭旬阳县,大胜之,得民九千户,杀敌三千!
不过十日,李牧领兵连克三县,杀敌一万有一,自身损失六千!除了留下四千大军留守勋县、白河两地,韩军目前还有十四万之多。攻克了旬阳后,李牧当初在韩王然面前描述的拿下汉中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李牧也是按照既定的计划,休整一日,然后继续西进。
旬阳县城里,李牧望着秦军“硕果仅存”的县丞一言不发。这让旬阳县丞心里面很是慌张。自己当初可是第一批带人投降的,韩国不会卸磨杀驴吧!那可就惨了!
其实李牧心里面只是好奇,这得多么的八面玲珑,才能在秦、楚两国轮番的统治下活得如此滋润。县丞名叫李哲,早在公元前306年秦国治下,他就担任县内的小吏。第二年秦国将旬阳还给楚国,身为“前朝旧人”的李哲不仅保住了职位,还获得了提升。等到了公元前280年,楚国因战败割让旬阳给秦国的时候,他已经荣升为县丞。秦人的到来依然没有夺取他县丞的职位,反而予以保留。直至到今天,算起来,他已经当了17年的县丞!
副将、羽林军校尉韩腾(也就是原本史书上灭掉韩国的内史腾)也很是好奇对方保命、保富贵的手段,但他也明白军情急迫,李牧找这个本地人前来,主要是想问询子午道的事情。于是开口说道:“你若是肯真心归顺我韩国,我家王上也不会亏待于你!说不定你这县丞可以一直坐下去!”
故旬阳县丞忙不迭地点头称是,心里腹诽道:“反正归顺谁不是归顺!哪天楚国或者秦国打过来,我一样归顺!”
李牧看到对方的反应后,知道这样的场景怕是出现了许多次了。不过,自己也不指望他能真心归顺,能帮着稳定民心就算大功一件。这样土生土长的“地头蛇”用处还是颇大的。想让对方说实话,利诱根本没必要,威胁效果反而更好!
于是李牧面无表情地说道:“本将问你,这旬阳北面的子午道可还在用?”
第五章河东的风向
李哲老老实实地回道:“回禀将军,依然可用!但子午栈道狭窄,又年久失修,怕是容不得大军通行!”
李牧问起子午道的情况,李哲的第一反应就是韩军莫非是想借助子午道偷袭咸阳。毕竟穿过子午道就是咸阳的近郊——蓝田,又因为子午道不是官道,秦军怕是不怎么重视。韩军果真偷袭的话,秦国肯定会中计!
“这和自己的情报相同!不过,自己还要派兵查看!等确定子午道不可能成为秦军偷袭汉中的要道后,自己留下数千大军镇守即可。”李牧暗暗想道。
“下去吧!如果你表现好的话,本将不介意给你一个县丞的职位。”
“谢将军!”李哲大喜,管他韩军什么目的,只要自己的荣华富贵保住了,那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半日的功夫,韩军的斥候就探明了子午道的情况。正如李哲所说,子午道眼前勉强可用,小型的商队通过是没问题,但绝对允许不了大军通行,甚至连稍微大一点的商队都不愿意冒险从此入咸阳。
“传令下去!五千大军驻守旬阳,戒备子午道。其余大军明日一早出发,不得耽误!”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李牧沉声吩咐道。
“喏!”副将韩腾正色回道。
稍微一顿,韩腾一本正经地说道:“将军!末将请求自带一万羽林军先发,奇袭紫阳县。”
李牧想了想,前方的道路好走了许多。大军逆流而上的速度,肯定不及羽林军。既然如此,不如放开羽林军的手脚,反正紫阳县民不过七八千户,兵不到三千而已。即使韩腾奇袭失败。也能封锁住自己到来的消息。
“本将准了!”李牧笑呵呵地说道,韩腾大喜,但李牧又加了一句:“好钢用在刀刃上!你们羽林军可是全军精锐中的精锐,若是伤亡太大的话,即使胜利了,本将也轻易饶你不得!”
“喏!”韩腾大声保证道。只要能够带兵出去。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各种条件,先答应下来再说。
秦国,峣关。
“六国联军”攻城已经整整十余日,每一日里,双方的伤亡都在四位数以上。峣关就像海岸边的礁石,“六国联军”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海浪!虽然海浪声势浩大,可以漫过礁石,淹没礁石,占领礁石。但就是无法击碎礁石,征服礁石。每一次,六国联军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留下满地的死尸。
双方在战斗中斗得有些麻木,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活着的人,醒来用过早饭,就是提着利剑或戟或弩。奔向未知命运的战场!
韩国重分发挥了他们“劲韩”的作用,强大的攻城器械生生扭转了局势。如果不是韩军的压制。韩、魏、楚联军一定会付出更惨重的伤亡数字。
截至到目前,秦军战死者过万人,与之对应的是韩军战死者六千,魏军战死者八千,楚军战死者六千,合计两万余人。
对于“六国联军”的疯狂。王翦很是诧异,如果再这么下去,再过一个月,秦国屯驻在蓝田、峣关的秦国官兵怕是要全部战死沙场了。但六国一定也会得到数倍于己的损失,到头来。两败俱伤,大伤元气。
咸阳方面,一直很关心三线的占据。北线方面,廉颇邀约白起一战后,赵国铁骑名扬天下。双方各自出动五万兵力于两营之间鏖战,白起的大范围穿插包抄战术为廉颇识破,双方僵持不下。秦军一万锐士冲阵,赵军不敌,千钧一发之际,万余赵国铁骑打破包围圈,赵军方能缓缓而退。
此战,秦军战死一万五千余人,赵军数量更多些,足有一万八千人。双方算是斗了一个旗鼓相当。因害怕后路被断,廉颇领军沿着洛水缓缓南移大军。在频阳县东北七十里处,“六国联军”被白起大军坚决地挡了下来。
两军自此陷入小规模战事当中。白起打着切断“六国联军”补给的想法,第一时间切断了“六国联军”的粮道。
东线战事,李瑶大军抵达函谷关后,桓齮即命副将领兵两万前来支援河东战场。同时,将函谷关的守卫工作交给了远道而来的李瑶。
四月十一日,辛桓衍领军两万抵达渑池,发现渑池已为死城,大怒。遇秦军斥候八十余人,悉斩之,于河水南岸垒成“京关”,恐吓对岸的桓齮万余骑兵。
四月十二日,桓齮发现一夜未归的斥候丧命于辛桓衍之手,大怒。领兵绕道陕县,过河水,夜袭之。魏军假装不敌,退往河水北岸。
四月十三日,秦、魏两军大小交战不下十余次,秦军伤亡两千余人,魏军伤亡三千五百余人。直至天色大黑,两军乃罢战。
四月十四日、十五日,因之。两军伤亡数字倍涨。秦军战死者愈四千人,魏军伤亡过六千。魏军且战且退,过吴县而不入。
四月十六日,安邑方面派遣两万大军前来支援辛桓衍,桓齮担心寡不敌众,乃退!
四月十八日,桓齮副将领兵两万抵达吴县,桓齮底气充分,乃发兵围安邑。
魏国,河东郡,安邑。
辛桓衍望着城下得意洋洋的秦军,露出了一抹得逞的笑容。自己没想到,无意识地一个举动居然就成功把函谷关的“主力”军队“勾引”了过来。说起来,自己还真得好好谢谢副将孔尚,他的做法彻底激怒了秦国,秦军才如此失去狼地来追杀自己吧!
“将军!城下的秦军足有两万五千余人!我们是不是通知韩军那边收网了?”副将孔尚小心翼翼地说道。
辛桓衍点了点头,心情大好地说道:“差不多了!一路上我军歼灭的秦军超过五千人!函谷关本就三万大军,估计现在也就剩下两三千!”
辛桓衍现在当然还不知道,现在的函谷关守将是李瑶,他的手下更是有三万大军!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怕就是另一番表情了。
“那末将现在就去准备!”孔尚恭敬地回道。
“好!现在安邑还有大军四万大军!留下五千大军守城,其余三万五千都带出去吧!”
“那守将的人选?”孔尚问道。
“就给魏郡尉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他带兵留守吧!”辛桓衍想了想,说道。
“末将明白了!”
魏国,焦县。
焦县与陕县紧邻,乃是出函谷关后的第二座城邑。只要拿下焦县,秦国如今屯驻在吴县的大军就面临着后路被断的危险。秦军可能的活动范围将仅仅剩下渑池至首山、河水以北的小片区域。如果想要逃脱被歼灭的命运的话,只能进入崤山。
此刻,暴鸢的大军就将这个民不过五千户,军不过两千的小城包围得严严实实。自己带兵一路潜行,过樵水,入焦县。手头上的三万大军是暴鸢的底气,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县,暴鸢的兴趣实在不怎么大。
他感兴趣的其实是身后百余里的函谷关,拿下焦县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吞并陕县,剩下的是曲沃。这样的话,秦军将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函谷关冒险而出的援兵——这是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是投降!
(给十多分钟修改过来,大家请刷新,已经订阅的免费)
这样的话,秦军将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函谷关冒险而出的援兵——这是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是投降!
辛桓衍点了点头,心情大好地说道:“差不多了!一路上我军歼灭的秦军超过五千人!函谷关本就三万大军,估计现在也就剩下两三千!”
辛桓衍现在当然还不知道,现在的函谷关守将是李瑶,他的手下更是有三万大军!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怕就是另一番表情了。
“那末将现在就去准备!”孔尚恭敬地回道。
“好!现在安邑还有大军四万大军!留下五千大军守城,其余三万五千都带出去吧!”
“那守将的人选?”孔尚问道。
“就给魏郡尉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他带兵留守吧!”辛桓衍想了想,说道。
“末将明白了!”
魏国,焦县。
焦县与陕县紧邻,乃是出函谷关后的第二座城邑。只要拿下焦县,秦国如今屯驻在吴县的大军就面临着后路被断的危险。秦军可能的活动范围将仅仅剩下渑池至首山、河水以北的小片区域。如果想要逃脱被歼灭的命运的话,只能进入崤山。
此刻,暴鸢的大军就将这个民不过五千户,军不过两千的小城包围得严严实实。自己带兵一路潜行,过樵水,入焦县。手头上的三万大军是暴鸢的底气,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县,暴鸢的兴趣实在不怎么大。
他感兴趣的其实是身后百余里的函谷关,拿下焦县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吞并陕县,剩下的是曲沃。这样的话,秦军将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函谷关冒险而出的援兵——这是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是投降!(未完待续……)
第六章李瑶的窘境
公元前269年,四月三十日,曲沃。
函谷关的秦军,在得知桓齮大军后路被断的第一时间,即发兵两万攻打曲沃,主将李瑶亲自领军。
也许是怕重蹈覆辙,秦军这次很是谨慎,足足留下了一万大军留守。秦国这些年在韩国身上吃得亏太多了,尤其这次领军的是对方的太尉暴鸢,由不得秦国不谨慎。如果大军主力尽出,一直在宜阳方向做出前出姿势的韩军说不定会强攻函谷关。李瑶可不想自己没救下桓齮大军,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暴鸢这次没有玩什么阴谋诡计。反正陕县、焦县城池极小,在破坏了两县的城墙之后,暴鸢干脆将手下两万六千大军全都摆在曲沃一线。至于损失的那四千大军换来了近七千秦军的战死,值了。
两军列于阵前,李瑶原本是很佩服韩军的勇气的,但看到韩军的拒马阵后,包括李瑶在内的两万秦军全都怒了。
在曲沃时,韩军俘虏了一千多名秦军,在此之前,所有的韩军校尉对此争执不休。有人建议直接杀了,震慑秦国;有人建议充作奴隶,苦役,韩国现在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正需要青壮男子。暴鸢对此都是笑而不语。野王之战时,秦国驱赶百姓攻城,这样的惨剧可是历历在目。大战在即,自己不好好利用就是对不起那些死去的韩国百姓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不过是现学现用罢了!
暴鸢下令将这些秦军俘虏分为十组。每次拉出去一组,绑在拒马阵的最前面,充当肉盾。你们秦军不是斗志昂扬吗,你们的秦军不是靠箭阵名扬天下吗?那我倒要看看,面对自己的袍泽,你们下不下得了手!只要你们敢下手,第一个死的肯定就是你们的袍泽!
这样的主意是恶毒了些,既能杀了俘虏,还不担负杀俘的恶名,就是残忍了一些。不过。慈不掌兵!为了胜利。暴鸢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况且,韩王然也说了,史书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靠和对方相差无几的兵力死拼,韩国还没有这样的觉悟。更何况是为了魏国!
韩军校尉高高高兴兴地按照暴鸢的要求。拉出去了百余名秦军。像是挂腊肠一样,将他们挂在了拒马上面。甚至很是细心地用破布堵住了百余名秦军的觜,就怕他们的哀嚎声动摇后面秦军俘虏的军心、士气。
虽然眼前的肉盾不多。但这百余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自己的袍泽。排在最前面的弓箭手犹豫了,弓箭营的都尉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李瑶。李瑶听后脸色铁青,站上指挥车,发现确实如此。
但李瑶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冷血地说道:“不管他们!放箭!”
弓箭营的都尉哪里会想到李瑶会这样答复,当即愣住了。自己跟着李瑶许多年,李瑶一向爱惜手下的士卒!诧异之后,都尉就是争辩,完全不顾秦军的尊卑观念,抗议道:“将军!那里是我们的兄弟啊!一百多人!”
李瑶虎目一瞪,怒喝道:“一百多人?!!你哪次打仗手下没死过一百多人!啊!死在你手上的又有多少人?”
都尉还是不服气,争辩道:“将军!那不一样!”都尉觉得,如果是陷入绝境,寡不敌众,只要是堂堂一战,死在敌人手里,那毫不可惜。但死在自己人手里,那该多么憋屈!他们都是大秦的铁血男儿,要堂堂正正地死,而不是被捆成一个肉粽一样,被自己人的箭万箭穿心!
李瑶脸色沉了下来,冷冷说道:“他们本就是该死之人!莫非为了他们,这仗就不打了!下去!命令你的手下放箭!不然,死得就是你!”
面对李瑶威胁的话语,秦军都尉双目顿时红了,眼看无法劝阻,都尉憋着一肚子火气回到了弓箭营!将主将李瑶的命令传递给手下的军官。
“都尉!不能放箭啊!那里面都是陕、焦、曲沃的袍泽,许多都是兄弟们的乡亲甚至亲人!这样会激起兵变的!”几个五百主、二五百主神色紧张地急急说道。
都尉怒睁着血红的眼睛,泪水有些泛滥,吼道:“这是将军的命令!是军令!军令你们懂不懂!抗命者杀无赦!不是他们死就是你们死!滚!都给我滚回你们的地方去!不然就给我军法从事!”
李瑶派来的数十名执法军纪的秦军面无表情地把手放到了剑柄上,大有对方一旦抗命就就地格杀的架势!几个五百主,二五百主不再说话,含着热泪退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放箭!”弓箭营的都尉用变了腔调的声音怒吼道。
自己这一生下了无数这样的命令,但没有一条像今天这般憋屈、委屈。他甚至希望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对面百余名袍泽活命的可能,但可惜,没有。
一道密集的箭雨从秦军方阵这边升起,几息之间就抵达对面的韩军拒马阵。百余名毫无阻挡的秦军眨眼就被射成了刺猬,他们在箭雨中不甘地挣扎着、闷哼着,但这丝毫挽救不了他们既定的命运。
为了压制韩军同样闻名天下的弩箭营的反击,李瑶派出了六千弓箭手,分为三个梯队层层射击!一波又一波的箭雨飞向韩军,有的射在拒马上面,有些通过缝隙射到了韩军的方阵里。“嗡嗡”的箭声不绝如缕,躲在拒马阵后的韩军弩箭营丝毫不落在下风,双方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一边硬抗着对方的箭雨,一边向对方射出要命的箭雨。
趁着这个空隙,秦军的步卒结成方阵,在身后弓箭手的掩护下,坚定而迅速地杀向了韩军。他们嘶吼着,死死盯住拒马阵后的韩军。将俘虏当作肉盾的做法已经彻底激怒了秦军。秦军现在只想着把对面的韩军撕成肉片以消心头之恨。
韩军毕竟占据数量上的优势。趁着冲锋的秦军挡住身后弓箭营的视线,一直潜藏在大盾后面的弩箭手开始发威了。他们刁钻而精准的射术帮助他们如同一台机器一般,一一射杀冲到近前的秦军。而且,这支韩王然寄予厚望的军中精英,专门射杀那些价值大的人物——比如,伍长、什长。这是一个军队最基层的指挥,少了他们,再厉害的名将也无法将自己的战略意图施展下去。
冲到近前的秦军分成两拨,一拨负责抵挡韩军的反扑,一波负责砍断拒马的绳索。只要搬开拒马。秦军有百分百的信心战胜对面的韩军。
暴鸢望着将手上一半军力压上的秦军,自信满满地说道:“弓箭手退下!步卒上,弩箭手配合,把秦军给我挤出去!”
令旗挥舞之下。只有六千步卒、两千弩箭手进入拒马阵。仔细看时。他们的身材比其余的韩军都娇小一些,如果再听听他们的言语,甚至有人会立即判断出这些肯定是南阳的军队。八千大军对付九千多秦军。韩军的信心,暴鸢的信心可不是一般地多。
两军很快短兵相接,你砍我杀,互不相让。每个人一边递出自己手中的武器,一边用手中的圆盾挡住对方可能的反击。但拒马阵里实在太狭小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考校的不是绝对的武技,而是胆量和狠劲。看着袍泽一个个被砍成了肉酱,倒在血泊里,即使再文雅的士卒也激起了火气,厮杀,厮杀,要么杀死对方,要么被对方杀死!
小巧的弩箭成了最有力的杀气。两军的距离之近,韩军手中的弩箭往往透体而过,如同一个个杀人机器,只要被瞄准的秦军,无不是命丧当场!尤其是韩军弩箭手有意识地猎杀秦军的伍长、什长,这给秦军造成了更大的困扰。
但秦军毫不退却,反而发起一波比一波凶猛的攻势。南北长两里,东西宽二十步的拒马阵里全都是人,一个倒下,迅速有另一个补上来。为了争抢一两步的阵地,秦韩两军往往用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人命来填!
鏖战了小半个时辰,原本人数占优的秦军反而渐渐落在了下风。拒马阵的高度让身材高达的秦军很是难受,对面娇小的韩军游刃有余地在拒马阵里穿行,而己方却会时不时碰到拒马。这还是其次,韩军明显在拒马阵里专门演练过,配合娴熟,而原本配合默契,应该占据上风的秦军反而受限于地势,武艺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后面的秦军源源不断地而来,但每次进入拒马阵后前进的速度就大大减缓了。韩军的反击顽强而有利,即使秦军拼着巨大的代价拿下几块阵地,但往往因为后援不及时,前后衔接不上,很快被韩军挤了出来!
李瑶望着局势,心里面很是不甘。韩军的拒马高度太高了,完全可以挡住己方车兵的突袭,骑兵如果不计伤亡的话,倒是可以冲冲,但手下不过三百骑兵而已!对方的拒马阵太厚,怕是牺牲了所有的骑兵也只能冲下一半!
“退兵!”李瑶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自己必须考虑伤亡,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还是不要正面强攻吧!
呜呜的号角吹响,原本和韩军混战在一起的秦军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一边极力摆脱和韩军的纠缠,一边互相掩护着后撤。暴鸢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一个机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