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⑿〉拇砦螅∽约赫剿朗切。哿讼萄舻募胰司褪前偎滥炅耍

三天后,韩军眼见秦军没有投降的意思,知道秦军不面对巨大的压力,是不会抛弃属于军人的荣耀的,于是攻城了!

隆隆的战鼓在这片略显狭窄的山谷中回荡,韩军利用山谷两侧的高峰作为据点,架设了投石机,堪堪可以够到城头上站立的秦军。虽然冲锋的韩军如同麦子一般被秦军的箭雨一**射倒,但很快,当韩军投石机开始发威的时候。秦军就笑不出来了。仅仅一刻钟,原本在城头上矗立的两千秦军就死伤殆尽!其死状恐怖,惨不忍睹,后续接应的秦军虽然也是百战精锐,但面对这样的人间地狱,不少秦军都是直接把早饭吐了出来!

秦军没有想到。韩国居然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研制出了超远射程的投石机!当初,秦军之所以把所有兵力都收缩进峣关城,就是觉得分出一支偏师在两翼的山头,缺水缺粮坚持不了多久。而且,峣关是在一座平地上,最远的山头距离城墙都有超过三里半的距离,这个距离足以让攻城弩、投石机这样的利器望城兴叹!很明显,韩军的投石机至少有三里的射程。才能借助高度落差,将石块投送到峣关城头,给秦军这么大的下马威!

李成虽然痛惜己方惊人的损失,但也没有纠结太久,而是迅速命令在城中修建一座简易的瞭望塔,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高,高到可以俯瞰城外韩军的动向。

为了防止韩军的投石机发威。李成命令,峣关城头上只留下少数敢死队。在韩军冲锋的时候。瞭望塔估算韩军和城墙的距离,秦军弓箭手隔着城墙,凭直觉放箭迟滞韩军的速度。在韩军登城的时候,再把云集在城墙下面的秦军主力调上城头,参与守城。虽然这意味着秦军自断一臂,弓箭手们不能在韩军冲锋的时候。制造大批的杀伤,但总归是用和韩军混战在一起的方式,令韩军投鼠忌器!

因为李成很清楚,如果继续和韩军拼消耗的话,韩军用不了几轮冲锋。己方就会全部战死在城头!待韩军开始攀登云梯,秦军再上城头,依然可以凭借城头,以较小的伤亡击退韩军的冲锋!

当然,这是基于韩军投石机的射程有限,如果韩军的投石机射程可以达到五里,那秦军只有死路一条!因为秦军若想避免惨重的伤亡,只能退到离城墙至少一里半的距离上!等韩军占领了城头,秦军还会被韩军投石机压制地不敢动弹!

好在,事实证明,利用高度差的关系,韩军投石机最远的射程不过是深入到峣关城十几步的距离,这么点距离,足够秦军比韩军更快一步登上城头,占据优势!

这个军情被以十万火急的速度送到咸阳,因为李成已经意识到,失去了弓箭手对韩军的压制,两万秦军可以守住峣关的时间已经从一个月锐减到半个月,甚至更短!这不是夸大其词!

日复一日的攻城,从朝阳升起到月色西沉,韩军不给峣关守军一丝放松的时间,而且,有投石机的掩护,韩军也“阴”了秦军几次。韩军投石机几次冒险在己方明明还在攀登云梯的时候,攻打城墙背后正在集结的秦军,收到的效果非同一般。

仅仅不过四天的时间,峣关守军就战死了超过一万人,重伤难以返回战场的人数也接近一千!而且,韩军有时以步卒发起佯攻投石机发动主攻,或者两者调过来,令秦军苦不堪言。更令秦军难以接受的事实是韩军在这四天的时间,伤亡的数字不过比秦军多出几千人而已!按照这个形式下去,最多三天,峣关的秦军就会全军覆没!如果再把军心、士气算进去的话,也许只需要两天!

失败的阴霾,笼罩在峣关的上空。

好在,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漆县传来了好消息,王翦率领一支偏师包抄了匈奴的后路,麃公趁势率领全军尽上,三战三捷,秦军以伤亡两万人的代价,歼灭匈奴超过三万人。剩余不到七万人的匈奴仓皇北逃,秦军总算可以喘一口气了。

为了防止匈奴去而复返,王翦、麃公一阵商议,决定由麃公率领两万大军固守漆县,王翦则率领六万大军,紧急驰援潼关、峣关一线。

与此同时,蓝田将三千老弱送到了峣关,这几乎是蓝田仅剩的兵力了!秦王给李成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哪怕全军战死,也要坚守五天,五天内,会有三万大军增援峣关。到时候,秦王会亲自在城门迎接李成凯旋!

这无疑是给峣关守军吃了一剂强心剂。气势汹汹的二十万匈奴大军兵败漆县,只剩下不到七万人,再也不能给秦国造成威胁!秦国终于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入侵的韩军!

原本低迷的士气顿时好转了许多!但李成知道,五天的时间还是有些多了!虽然援军赶来的时间可能还更少一些,但自己总归要做些什么,延缓下韩军的攻势!

ps:李成想出了什么计策?投石机的作用在这场战事很明显!

第六十三章尔虞我诈

李成首先想到,以自己的名义诈降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韩军出于谨慎,肯定会要求自己率领大军在白天赤手空拳地走出来。自己若是不答应,韩军肯定会起疑心。而且,这样做,于自己的名声有损。但如果让手下诈降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无论是校尉也好,都尉也罢,他们掌握的亲信数量有限,想要私下开门迎接韩军入城或者在城中制造内乱、献城投降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这样的理由够充分,韩军为了减少损失,多半也乐于见其成。

为了不让投降的戏码显得过于突兀,李成在月黑风高之时,派人叫来了城中的仅存的校尉王勐,向他面授机宜。第二天,一场苦肉计在峣关城内上演。

主将李成当着众多军中将领的面,严厉地斥责了守城不利的校尉王勐,校尉王勐委屈地抱怨了几句,就被李成下令拖出去重打了三十大板,将其贬为二五百主,令其戴罪立功。

当天晚上,一名秦军死士趁着战斗的间隙悄悄溜下城,被埋伏在城外的韩军斥候擒获。死士随即表明了来意,韩军斥候哪里敢拖延,随即遮住他的眼睛,押送进营。

“你家将军打算献城投降?”韩腾放下了手中的书籍,略带惊喜地问道。

“小人不敢欺瞒将军!李成那厮欺人太甚,我家将军率军在城头上浴血奋战,身披十数处创口。李成那厮不体恤也就罢了,反而责怪我家将军指挥不力,损失太大。我家将军只是申辩了几句。就被拖出去一顿乱打,更被贬为二五百主!我家将军说了,秦国已经是穷途末日,不愿意再为秦国效死,还请将军收留我等心向韩国的罪民。不求荣华富贵,但愿为将军鞍前马后!”死士言之凿凿地说道。

韩腾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问道:“你是如何成功潜出的?”

“启禀将军!我家将军被重责三十军棍后。又被李成那厮逼迫着明日要上来守城,明显是想用借刀杀人!好在我家将军这些年在军中也算是有些威望,心腹亲信多达上百人。今天晚上,守城的二五百主乃是我家将军亲卫出身,他同情我家将军,小人才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向将军报信!”

“明日嘛!”韩腾犹疑不定地嘟囔道。

死士赶紧声泪俱下道:“还望将军垂怜!明日一整日。皆是我家将军坐着城头。将军可佯攻峣关,待天色变黑之时,我家将军命令亲信打开城门,峣关必定为将军所取!”

“为什么不是今晚?”韩腾死死盯着死士的眼睛,似乎想要看出什么破绽。

死士却是大义凛然,丝毫不惧,慷慨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如今守城的二五百主虽然同情我家将军,却是对大秦忠心耿耿!我是假借我家将军打算为了活命、孤身投韩的名义才获取他的信任!如果让他知道我家将军打算献城。他的万死不会听从的!”

韩腾这才点了点头,问道:“城中如今还有多少大军?”

“只有八千二百多人。不过,还有三千老弱明天就能抵达!”死士回答的滴水不漏。

“你家将军能够影响的大军能有多少?”

“两千!至少两千!我家将军说了,只要韩军可以将秦军包围,再把李成斩杀,他有八成的希望可以控制住大军!另外,小人不敢有丝毫隐瞒,匈奴大军已经被王翦、麃公合力击退,用不了多久,秦国的主力就能回师咸阳!还请将军早做准备!”

韩腾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个消息实在太及时了,如果匈奴真的兵败,那秦国就有足够的兵力守住潼关、峣关、子午关、安平关,就算韩军攻破了秦军的防御,怕是也会后继无力,最好的结果就是秦国割地给韩国,承认自己的失败!

“这个消息是什么时候收到的?”韩腾沉声问道。

“就在今天!郎中令麃公率军坐镇漆县,防止匈奴卷土重来。卫尉王翦率军六万正在赶往咸阳!”

韩腾这才点了点头,温言说道:“回去告诉你家将军,明天我们会佯攻峣关,只要到了夜里,他令人在城头上挥舞火把,打开城门,我们必定一拥而入!荣华富贵,数不尽的好处在等着你们!此事万不可走漏了风声,切记切记!”

死士吞了吞舌头,显然很是动心,说道:“小人记下了!”

“来人啊!去取十金!”韩腾又对帐外吩咐道。

很快,帐外的亲卫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韩腾对秦军死士点了点头,笑道:“这些都是奖励给你的!等城破之时,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死士忙不迭地答应。

“去把!告诉你家将军!明日后,他就是我们韩国的侯爷!还请他见了韩王,在韩王面前多多为本将军美言几句!”韩腾打趣道。

死士一一答应下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秦国死士刚一离开,韩腾就立即下令征召军中的所有大臣,商议对策。当听到匈奴兵败,秦国腾出六万大军的时候,不少将领的脸色都变了!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秦此时此刻,潼关、子午关、安平关和峣关一样,都在遭受韩军的猛攻。只要韩军一直这样进攻下去,秦国的六万大军也好,十万大军也好,都会全军覆没。但问题是,匈奴大军在不在和韩军最终的伤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消息属实,韩军的伤亡可以预料,会很大,大到韩国完全无法接受!

好在,峣关守将自断一臂,居然逼得校尉王勐为了活命要谋反,一切顺利的话。明天晚上,韩军就能攻克峣关!从蓝田到咸阳,秦国的兵力所剩无几。己方完全可以分出两三万人,夹击子午关、安平关、潼关,待与汉中、三川的韩军汇合,八百里关中,还有谁是韩国的敌手?!

“将军!这会不会是秦军的诈降之计?”一名校尉不确定地说道。

韩腾望向说话的人,发现是祖籍河东的杨端和,此人用兵灵活。是韩王大力提拔的青年将领。

“杨校尉此言何解?”韩腾并没有理会大帐内惊讶的众将,笑吟吟地说道。

“李成此人,出身陇西李氏一族。其兄长李信乃是秦国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如果不是被部下所累,也不会身死三川!李成较之李信更为儒雅,大战之时。肯定知晓如何安抚军心士气。这些天来。我们杀灭的秦军超过一万人,在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迁怒于宿将王勐呢?要知道,像李成这样的青年将领,虽然在意自己的权威,但也很少会和军中的宿将起冲突!何况,谁都清楚,秦军的损失这么大。并不是指挥不力,而是我们的投石机实在太厉害。秦军只能招架!”杨端和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继续!”韩腾只是淡淡说道。

杨端和知道主将认可了自己的分析,自信心稍微多了一些,继续说道:“从漆县到峣关,超过六百里的距离,即使秦军全力以赴,也至少需要六天才能抵达峣关。刚才的王勐亲信已经说了,咸阳方面要求李成死守,至少也要坚持到援军抵达!但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按照现在的攻势打下去,秦军还能坚持多久?”

众人陷入沉思,仅仅四天,秦军就战死了一万一千人,峣关的守军只有两万,一下子去掉一半,兵力上已经捉襟见肘。只要攻打下去,三天后,峣关必然城破!这意味着,峣关守军绝对坚持不到秦国援军的抵达,除非秦国派出骑兵为主的援兵,或许可以在第四天抵达!坚守两天后,步兵主力也可抵达!

“时间!对我们和秦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王勐派人告诉我们,秦国已经攻破了匈奴大军,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一者,他完全可以不说,也能取得我们的信任。二者,他若是真心投降,撒谎对他也没有好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告知了我们这个消息,想要取得我们更大的信任!只有更大的信任,他才能向我们提出更多的条件,比如说要求我们在明天晚上再攻城!一个白天的时间,我们都浪费是佯攻!诸位想一下,如果他真的是诈降,我们却信以为真,会有什么结果?”

众人面面相觑,毫无疑问,如果王勐只是诈降,那韩军就浪费了一天的时间,秦军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还说不定可以在明晚韩军攻城的时候好好“阴”一下韩军,用一场大胜鼓舞下士气!等韩军反应过来,再次强攻的时候,峣关一方就有很大的可能,在城破之前,得到秦国骑兵的增援!

“这些都是杨校尉的猜测,无凭无据啊!”一名校尉嘟囔道。

杨端和听后就笑了,反问道:“那冒昧问一句,秦军为什么要选在夜间开门投降?”

“这很好理解啊!有夜色的掩护,行事方便,我们可以在不惊动秦军主力的情况下悄悄入城!等秦军反应过来,我们已经将他们包围!”

杨端和点了点头,赞许道:“的确有这样的好处!不过,如果是秦军精心设置好了埋伏,我们也会毫不知情地走进秦军的圈套!等我们反应过来,就是不知道会损失多少了!”

对方顿时哑口无言,杨端和趁势对韩腾说道:“将军!王勐说,他能影响的秦军至少有两千人,如果真的如此,那他就该有足够的把握在白天引我们进城。好吧!就算把守城门的是他不能影响的军队,那城头上都是他的军队,他完全可以放我们占领城头。就算他控制的只有数百人,骤然对秦军发难的话,我们也有很大的把握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城头!何必要一定等到晚上呢?!王勐这样做,分明是存了私心!我们千万不要为了减少些许的伤亡就接受王勐的建议!”

韩腾抚掌大笑,赞许道:“杨校尉言之有理!本将也是有这个担忧。经你这么一说,本将更加认为秦军这是行诈降之计,想要争取时间!”

说完。望了一眼众将,冷声说道:“本将军知道,你们中有些人或许还心存侥幸,觉得秦军可能是真的投降,不过是弄巧成拙了而已!但本将军要说的是,伐秦,攻取关中。一直以来是王上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如今,我们离成功就仅剩下一步之遥。本将军不允许有一点风险功亏一篑!哪怕是秦军真的有意投降,本将军也不介意多付出上万人的伤亡。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攻克峣关!哪怕我们全军覆没在此,也要给三川、汉中的大军铺开一条直通咸阳的大道!”

“喏!”众人凛然回复道。

很显然,韩腾已经决定,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掉一个!无论校尉王勐是不是真心投降。韩军都不会佯攻。

“杨校尉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会议要结束的时候,韩腾突然对杨端和说道。

众人不解,唯有杨端和知道,对于秦军诓骗自己,韩腾打算给秦军一个教训。

“莫如将计就计!”杨端和轻声说道,“既然秦军认为我们已经上当,我们何不假戏真做,先佯攻。再猛攻!不过,末将以为将军已经成竹在胸!肯定有比末将更好的办法!”

韩腾听后就笑了。说道:“诸位,本将军按照王上的吩咐,已经探清楚了一条小道,可绕峣关,逾蒉山,直达蓝田南部!”

众人惊喜交加,如果真有这条捷径的话,那韩军完全可以让秦军镇守的峣关失去作用。只是为何韩王会知晓小道的存在,众人很是不理解!

韩王自然不会跳出来,告诉他们,刘邦当初入关中的时候,走的就是小道。但前后相差百年,有没有这条小道也不好说。当初麃公率领十万大军围攻洛阳,麃公以下万余人投降,韩王挑选了籍贯是蓝田的秦军降卒,加入到韩腾的大军。他们有些是猎户出身,当中还真的有人知道山中有小道,但究竟通到哪里,却是不知。经过上百人五天的探索,终于探到一条直通蓝田南的小道。

“杨端和!”韩腾一改平和的语气,凛然说道。

“末将在!”杨端和也是正色回道。

“本将军命你领四万大军,走小道攻占蓝田,配合主力前后夹击峣关!你可曾能做到?”

“末将可以!但末将以校尉之身,领四万大军,恐难以服众!请将军授予末将先斩后奏之权!”杨端和不卑不亢地说道。

“可以!本将军就授予你先斩后奏之权。校尉以下,不听你号令者,杀无赦!”韩腾并不觉得杨端和的要求过分,反而觉得很符合自己的脾气,因此很是痛快的答应下来。

是夜,韩军的攻势渐渐延缓了下来,秦军大为欣喜。李成知道,自己的苦肉计多半是奏效了!韩军肯定是想要控制伤亡,在明天晚上毕其功于一役。只是,李成不知道,秦军不知道,在他们看不到的深沉夜色中,一支大军一头扎进峣山的密林里。

天色很快大亮,虽然明知道韩军不大可能强攻峣关,但李成还是命令亲卫随时把城头上的状况告诉报告给自己。好在事实证明,一切都在李成的掌控之中,韩军原本动辄两三千人的进攻被缩减到一千人,而且,战斗的强度也大为下降!

一个上午过去了,秦军居然只伤亡了数百人,秦军开始怀疑,莫非是韩军错误地估计了峣关城内的实力,被前不久的惨烈牺牲吓到了?!无论是什么原因,秦军的压力大减,也终于让秦军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将军!韩军果真在佯攻峣关,王校尉那边基本上没感受到什么压力!”亲卫把这个消息迅速告知主将李成。

李成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心里面却是乐开了花。

“调集两千弓箭手和两千死士,令他们好生安歇,晚上,本将军有大用!”李成不容置疑地吩咐道。

既然韩军已经入彀,自己不好好准备一下晚上的“大礼”怎么对得起韩军的心意呢!峣关的城门可不是那么宽敞,最适合弓箭手们居高临下的放箭!李成自信,只要给他足够的箭矢,韩军来多少,他就能留多少!

“喏!”亲卫领命而去。

只是,下午的时候,在秦军习惯了韩军漫不经心的进攻后,韩军突然发动了强攻!投石机骤然发威,四百名秦军战死城头!超过两千人的韩军突然出营,加入到攻打峣关的行列中,一个时辰后,秦军的伤亡达到一千五百人!而整整一个上午,秦军不过伤亡了六百多人而已!

毫无疑问,韩军这次开始认真起来了!虽然不明白韩军为何这样做,秦军还是很快反应过来,重新和韩军进行鏖战。只有这个消息传到李成耳中的时候,李成才明白,自己晚上是没有什么“客人”要招待了!

ps:疲惫的昼夜疲惫的周一

第六十四章中伏

《周礼》有言,玉之美者曰球,基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蓝田辖地甚广,像如今的芷阳县便是从蓝田划分出去的。因为地处关中的关系,自秦国将蓝田纳入版图,蓝田便少有战事。唯一的一次大战还是在公元前312年,楚国为报丹阳战败之耻,倾尽举国之兵,与秦国决战于蓝田,结果大败!

虽然如今的秦国称得上是战火连天,狼烟四起,不过,峣关尚在秦国手中,咸阳近在咫尺,蓝田依然称得上是风平浪静。只不过,杨端和率领的四万韩军打破了蓝田的平静。

区区数百人镇守的蓝田县城根本禁不住韩军的一轮冲锋,那些急急忙忙要向咸阳报信的秦军则无一例外地被早就埋伏好的韩军全部射杀!蓝田彻底成为一座孤城!更可怕的是,韩军乔装成秦军,切断了蓝田和杜县、轵道的联系。城中的男丁全部被派到峣关,只剩下不敢冒险前往咸阳通风报信的老弱妇孺,蓝田彻底落入韩军的掌控之中!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杨端和派遣两千精锐冒充秦军前往峣关。等这两千精锐抵达峣关的时候,峣关的战事已经危险到主将李成不得不亲自坐镇城头鼓舞士气的程度。

在短短两天半的时间里,不惜一切代价强攻峣关的韩军已经给秦军造成了八千多人的伤亡。才抵达峣关一天的三千老弱在残酷的战斗中居然仅剩下数百人。如今整个峣关城内,秦军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还是精疲力尽陷入绝望的秦军!

李成很清楚,如果没有援军,峣关即使能撑过今晚,也会在明天上午失守。所以。在得知两千先锋已经抵达的时候,他欣喜若狂,直接下令这两千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城头上支援自己!

灾难就是在这一刻开始,结局也是在这一刻注定。峣关守军很快发现,这些操持着关内口音的袍泽不是来救援自己的,而是来杀戮自己的。他们和秦军的作风一样。喜欢获取敌人的首级。事实上,他们本来就是秦军,只不过,是跟随麃公投降了韩国罢了!

战斗在半个时辰内结束,羞愤难当的李成用自杀来成全了陇西李氏一族的忠义,倒是校尉王勐这一次出人意料地投降了!这倒是最大的讽刺!

韩腾心里虽然不耻对方的贪生怕死,但表面上却是婉言抚恤了一番,因为他觉得,在后续的战斗中。也许他能成为一个奇兵。何况,这一次,韩国是打着占据关中的目的来的,过多的杀戮并不有利于韩国接下来在关中的统治。厚待俘虏,让他们产生对韩国的归属感显得尤为重要。

三个时辰后,子午关传来捷报,杨端和派出的偏师和由子午道北上的韩军南北夹击,攻克了蓝田境内的子午关。三千秦军全部战死。两支韩军在蓝田境内实现了会师。

由子午道北上的韩军由校尉韩毅率领,出发时有两万人。经过半个月的鏖战,折损了五千人马,尚有一万五千人可用之兵。

韩腾率领的南阳十万大军经过九天的鏖战,损失超过两万五千人,但依然七万五千人的战力。

两军共计九万人,按照职位的高低。目前由韩腾指挥。考虑到有三万大军正在向自己急速奔来,韩军接下来何去何从,成为了摆在韩腾目前最大的问题。

选择无非有三,一是北上咸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咸阳。考虑到双方的速度。韩军主力很有可能在轵道一带和来援的秦军遭遇,如果韩军可以速战速决,自然可以趁势攻打兵力匮乏的咸阳。如果战事陷入胶着,或者让秦军主力退入咸阳,那么等待韩军的就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了!甚至,秦国会调动河东的十万大军,到时候,韩军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选择二是韩军主力在蓝田一带隐蔽,想方设法伏击前来增援的秦军,这是比较稳妥的,当然,相对而言。目前已经知道,秦王会把王翦率领的六万大军一分为二,三万赶赴潼关、三万驰援峣关。对韩军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秦国尚且不知道峣关已经失守的消息,即使有人走漏了风声,也不会很快传到咸阳。所以,现在的形势是秦军在明,韩军在暗,伏击成功的可能相当大。消灭了这三万秦军后,韩军可以从容不迫地攻打咸阳!当然,前提是咸阳的兵力不要太多!

三是分兵前往安平关。在安平关的南侧,是偏将军乐乘率领的六万韩军主力,虽然开战了半个多月,韩军肯定伤亡不小,但哪怕剩下四万多人,也能配合韩腾的大军拿下安平关。到时候,韩军可以视乎形势决定经略内史或者陇西。

不得不说,有时候,选择太多了,也是一种烦恼。尤其是每一个选择的结果都很不错的情况下。

有人力主攻打安平关,为了保险起见,这些人主张集结所有的大军,毕其功于一役!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军的兵力达到十三四万,安平关即使再险峻,也禁不起这样的夹击!待破关后,入关的韩军规模无疑更大一些,这个时候攻打咸阳或者陇西也就更有信心。当然,前提是秦军坚持不了太久,否则,秦军的主力赶过来,韩军就面临着孤军深入、后路被断的危险。

但主张攻打安平关的毕竟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清楚,从蓝田到陈仓的距离长达五百多里,即使乐观估计,韩军可以迅速攻克安平关,等韩军再次颁师到蓝田的时候,也会在半个月后。这段时间,足够河东的秦军回师咸阳!采取这种策略,无疑是意味着稳扎稳打,放弃冒险。几乎可以预料,在一个月内,借助安平关,韩军可以攻占陇西郡,然后逐步蚕食秦国!秦、韩两国的战事将变成一场拉锯战!

至于主动北上。在轵道一带和秦军来一场遭遇战,相比较在蓝田设伏而言,显得过于冒险!这也正是不少人赞同在蓝田设伏的原因。不过,无论是遭遇战也好,伏击战也好,韩军都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韩军无法保证。自己攻占蓝田的消息会不会走漏。

是前往安平关稳扎稳打还是冒险留在原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韩王在临行前,可没有交代一定要灭掉秦国。或者在韩王的心里,从来没有奢望可以一战而灭秦。在韩王的最初想法里,二十万匈奴大军足以给秦国制造足够的麻烦,三十万韩军兵分四路,无疑可以迫使秦国向韩国服软。如果匈奴在关中平原上纵横驰骋,秦军兵无战意,韩国不介意也占据关中的一片土地。如果匈奴人不堪重用。秦国游刃有余,那韩国就用强攻把秦国的主力从河东逼回来!

哪料到,匈奴真的不堪一击。在安平关、子午关、潼关,韩军确实做到了用强攻吸引秦军来援的目的。但在峣关,韩军出人意料地大占上风!大力神投石机在这样的地形上消除了秦军的地利,原本抱有很小希望的小道居然存在,虽然这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在匈奴兵败、三万秦军来援的情况下。绕过峣山直奔蓝田的小道为韩军迅速攻占峣关打下了最后一块基础。所以韩军才能坐在蓝田的土地上,讨论下一步的进军方向。

如今。韩腾率领的大军已经立下了大功,这份功劳之大,足以令韩腾一跃成为天下有数的名将,封侯不在话下!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也没人会苛责韩腾的对错。往安平关方向经略陇西,进军咸阳恫吓秦国。又或者北上潼关汇合执金吾卫云的兵马,都是不错的选择。因此韩腾也很是犹豫。

犹豫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韩腾不确定咸阳的军队有多少,二是对于安平关,韩腾怀有深深的忌惮。毕竟萧关就在安平关一侧。随时可以支援。如果安平关没有类似峣关这般供韩军投石机发威的山头,进攻的伤亡实在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