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不起作用。所以,单于联合了右贤王、右谷蠡王他们,发难于左贤王一干人。

既然是发难,就必须要一个明确的说法。单于麾下的三万两千人大军一直没有动。防止的就是其他部落损失小然后生出异心,因此,在单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的底气还是很足的。

“臣等愿意听从单于差遣!”左贤王不敢许诺什么,打起了圆场。这句话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却能表明拥护单于的态度。

单于等的就是这句话,不过还是以理服人道:“大军南下上千里,一路征伐,如今虽然攻克了庆阳、长武、彬县十几座城邑,但缴获的粮草不过十万石,财帛更是寥寥无几!秦国真正繁华的所在在于关中平原,若是就此收兵。未免损伤士气!所以,本单于的意思是继续攻打漆县。漆县的背后一马平川,遍地都是粮草、财帛、女人。能够取多少,随我们的心意!诸位以为如何?”

“单于英明!”众人轰然回道。

当初,自己之所以愿意暂时抛下美人乡,不就是羡慕秦国的富庶吗?如今损失了这么多兵马却只拿到这些许的粮草,怎能让人接受!那些财帛、美人儿,中原的花花世界就在咫尺之外,自己是说什么也不能放弃的!所以,匈奴单于话刚一落地,左贤王、右贤王等匈奴贵人就一致决定,打下去!尤其是右贤王、右谷蠡王他们,对继续强攻漆县最是坚决,因为这些天他们的损失最多,不打下去,无法弥补损失!

单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要打,那怎么打就要好好说道说道!如今全军的粮草尚且可够二十日所需,其中,有一半粮草是用于回程时用的,轻易用不得!这样算来,我们还有十天的时间可以攻城,除非我们获得新的粮草补充!十天的时间,能不能拿下漆县,你们告诉本单于!”

没有人会怀疑英勇善战的匈奴勇士会拿不下小小的漆县,问题在于要付出多么惨重的伤亡!毕竟,匈奴信奉的是强者,如果自己的部落伤亡太大,难保不会被其他部落吞并掉!彼此忌惮又相互利用,匈奴贵人们的心思就是这么复杂。

但左贤王他们也知道,态度是要有的,所以左贤王第一个表态道:“十日内,我们匈奴只要齐心协力,攻克漆县自然没有问题!(换而言之,没有攻克漆县就是因为匈奴各个部落离心离德,没有齐心协力,左贤王已经想好了一旦未能在十日内攻克漆县的托词。)”

匈奴单于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右贤王,右贤王自然也知道左贤王的主意,当即指出道:“单于只需下令,谁若是作战不力,杀无赦!十日内,漆县必然城破!”

右谷蠡王、右大将、右大都尉、右大当户、右骨都侯纷纷称是,左谷蠡王、左大将、左大都尉、左大当户、左骨都侯则是感觉对方拿捏着自己不放,也是针锋相对地答应下来。

单于这才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以为,那就以十日为限。不过,本单于也是公平的,作战不力的自然要罚,攻城有功的也要有赏!这样,各个部落和出发时的兵力做对比,损失了多少兵力,就可以从秦国的战俘和青壮中选出两倍的人数作为奴隶,弥补损失!哪个部落歼灭的秦军人数最多,可以多得五千青壮!先破城的部落,也可以多得到两千秦国青壮!如此可好?若是对这个没有异议,就这么办!若是有人私下抢其他部落的俘虏,本单于给他们做主!”

不少匈奴贵人开始盘算,按照这个算法,只要匈奴获得最终的胜利,积极主动的部落获益最大。消极懈怠的,可以保全一时的实力,但从长远来看,损失很大!

“单于英明!”众人轰然称是,单于笑的愈发开朗!(未完待续)

ps:喘一口粗气,求一个推荐!

第五十三章巴蜀的奇兵

楚国,郢都。

这个年对楚国来说不好过,往昔热闹的大街小巷行人寥寥无几,战争的阴云弥漫在城池上空。虽然各地的援军源源不断地进入郢都,有来自夷陵的,有来自九江的,还有更多的援军从淮泗流域调来,郢都的兵力已经稳步增长到六万,但这统统不能让郢都百姓安心。

因为就在前两天,驻扎在城外的两万大军人去营空,听说是往北面去了。很显然,百姓直观的认为,蓝田的战事不利于楚国。如果不是楚王下令关闭了郢都城门,也许会有上万的百姓会逃出郢都!

楚国当然不会告诉治下的百姓,之所以有两万大军北上蓝田,是因为韩国提出的苛刻议和条件是楚国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楚国一面让左徒黄歇继续和韩国虚与委蛇,一方面悄悄调动两万兵马,北上蓝田,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对楚国而言,最近的好消息还是很多的。只是,这些好消息只流传在楚国上层,平头百姓是不知道的。

首先是楚国的诈降计生效了,韩国误以为楚国真的会同意割让巨阳、寿春和蓝田三座城邑,减缓了对蓝田的攻势。就在五天前,黄歇将三地的舆图、户籍交给韩军主将“韩义”(韩腾的化名,用于欺骗楚国)后,韩军当着黄歇的面,撤走了一半的大军,虽然只是撤往鄢城,但也足以让楚国上下如释重负。

另外,齐国已经答应了楚国求援请求。赵、齐两国合兵三十万,兵发东郡,意欲直逼新郑乃至于洛阳,迫使韩国退兵!

最后就是景阳已经遵从楚王的旨意,调派了五万大军回师郢都。最多一个月后。援军就可抵达郢都。等到那个时候,韩军即使识破了楚国的缓兵之计,动用十万大军找楚国的麻烦,也决计讨不了好!

“王上!左徒大人在外面求见!”就在楚王望着舆图,默默计算楚国形势的时候,宦者令走到楚王面前。轻声说道。

楚王马上抬起头,兴奋地说道:“快!快宣!”

如今黄歇担任议和的使者,往来于蓝田和郢都之间,楚王已经下令,无论黄歇什么时候求见,但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楚王很是关心,韩国会在什么时候发现他们中计了!

“臣见过王上!”黄歇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行礼道。

楚王急急忙忙站起来了,快趋到黄歇面前。急切地说道:“爱卿快起!韩国目前有什么最新动静?”

黄歇擦了把汗,回道:“王上,韩国已经接受了我们运送过去的三万石粮草和五百匹骏马,臣亲眼目睹韩军已经解开了对蓝田的包围,两万韩军北上,在蓝田以北三十里安营扎寨!韩军主将说,待两国正式缔结盟约,韩军就会全部撤回南阳!”

楚王听此。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韩国终究没有起疑心,按照正常的速度。自己派出去的质子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洛阳。稍微缓上一缓,在质子进入洛阳前,景阳的援军就抵达了。到时候,以韩国之大,藏匿几个人还不简单!

“这是蓝田守将屈平写给王上的奏折!”黄歇从怀中掏出一物,双手恭恭敬敬地伸了出去。

宦者令接过奏折。递给楚王过目。楚王打开一看,顿时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屈平在奏折里面先是请罪,蓝田以北的防线坚持了几个时辰就被韩军南北夹击攻破,直接导致蓝田被韩军围困。虽然这些天,全城上下感念楚王的恩德。齐心协力,艰苦奋战,杀伤韩军超过五千人(伤的居多,死的是少数),但也付出了四千多人的性命(有两千多重伤没有禀报)。屈平自求楚王惩处云云。

楚王心里对屈平原本是有些气恼的,但屈平终究是屈氏一族推出的军中将领,面对这次危机,屈氏一族将所有的私兵都贡献出来,已经竭尽全力。真说起来,也怪不得屈平,是韩军太过狡诈。没看到秦、赵两国屡屡在韩国手下吃瘪吗?楚国国力不如秦、赵两国,鄢城又距离蓝田实在太近了而且多小路,楚军对韩军实在是防不胜防啊!

“就让屈平继续在蓝田戴罪立功吧!左徒以为如何?”楚王征询黄歇的建议。

黄歇自然赞同,临阵换将,有伤士气!谁知道楚王若是换了他人代替屈平镇守蓝田,会让蓝田的守军怎么想?!

如此,郢都风平浪静了五日,这期间,韩军除了催促楚国尽快派出质子外,居然安安静静地在蓝田以北驻扎,没有任何异动。郢都方面倒也小心谨慎,除了派出少量的人员往来于蓝田、郢都之间,并没有向蓝田追加援兵抑或者运送粮草!蓝田甚至开放了城门,而不是紧闭城门不出。

如果楚国这个时候能派出斥候抵近位于蓝田以北数十里外的韩军营寨,就会发现,整个营寨内,不过一千韩军而已!韩军主力早已不知道去向!

九江郡,因为楚国调集了一万大军驰援郢都,东越国的大军第一次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而且,在九江郡作乱的东越国大军采取劫富济贫的方式,拉拢了一批平日里饱受楚国权贵欺凌的百姓。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百姓作为本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东越国或奔袭上百里袭击楚军粮道,或声东击西攻打楚军防守薄弱的城池,九江郡总共二十座城邑,东越国已经攻占了八个,大有燎原之势!

楚军主将——安平侯项承受限于兵力,只能采取守势,虽然军中反击东越国大军的呼声一直很高。但项承总是听而不闻,对以死进谏的楚军将领更是枭首示众。

项承的策略很简单,东越国大军占据的城邑越多,兵力就越是分散!九江郡真正称得上繁华和重要的城邑都在楚军手上,东越国占领的八座城邑要么偏僻,要么粮草不多。影响不了大局。楚军有意限制东越国大军的活动范围,一步步压缩其生存空间,项承就不相信,等郢都腾出手来加派些兵力给自己,东越国大军还能往哪里逃窜!

噩耗是在一月底的时候抵达郢都的,十万韩军从巴蜀方向顺流而下。一举攻克楚国重兵把守的扞关,楚军守将黄勇兵败身死,两万楚军大半战死,小部分投降,韩军的伤亡人数不明。据溃败的楚军说,韩军是突然在城中出现的,之前没有一点征兆,而凑巧的是,也许是韩、楚两国正在议和的消息麻痹了扞关守军。猝不及防之下,楚军的大败反而显得理所当然!

王宫里,楚王的脸色铁青,显然是被扞关失守的消息气的不轻。当初为了保护郢都的安危,楚王听从芈梁、黄歇的建议,把巴东、夷陵的大军主力全都抽调了回来。如今扞关的失守,意味着韩军可以长驱直入,拿下两地。一直到郢都。韩军绝不会遇到任何的抵抗!

“臣有罪!请王上责罚!”令尹芈梁俯首请罪,当初。是自己提议抽调兵力的,无论如何,这个姿态是要有的。

“臣也有罪!请王上责罚!”黄歇不甘落后道。虽然明眼人都清楚,真要归咎起来,让楚国一下子深入危机的罪魁祸首乃是黄勇,他若是没有战败身死。扞关不会易主,巴东、夷陵也会安然无恙。但如今楚王正在气头上,这样的话没人敢说。

好在楚王还是识大体的,当初郢都兵马只有两三万,不抽调夷陵、巴东大军的话。一旦韩军破了蓝田,郢都就将孤立无援!令尹芈梁和左徒黄歇都是好意,要怪就怪黄勇太大意,楚王只觉得自己所托非人啊!

不过,韩军无声无息地进入扞关,莫非是秦军早就挖好了密道,被韩军知晓?要知道,秦军把持扞关长达数年啊!韩国在攻克巴蜀两郡后,未免不会知晓一些隐秘的军事情况。如果真是这样,那楚国这次输得就太憋屈了。而且,韩国怕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议和当做了儿戏,或者识破了楚国的计策,假戏真做。如果是后者的话,也许用不了多久,南阳的韩军就会卷土冲来了!一时间,这些念头在楚王一晃而过!

“这事不怨令尹,也不怨左徒。当初,抽调巴东、夷陵大军的决议是寡人下的,寡人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诸位爱卿,十万韩军顺流而下,巴东、夷陵不过千余守军,根本挡不住韩军几个时辰,最多三四天,韩军就能兵临郢都城下!该何去何从,诸位爱卿都说一说!”楚王挥了挥手,气呼呼地转移话题道。

大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皆是默然不语。虽然郢都如今有六万大军(城内四万,城外两万),但韩军人数有十万,即使韩军为了攻打扞关,折损了上万人,也比楚军多出三万。如今之计,只能是死守了。再坚持半个月或者二十天,景阳将军的五万援兵就能抵达了,到时候再从长计议了!不过,南阳如果在此再派出五万大军,那郢都的压力将更大,能不能守得住还真难说!看韩国蓄谋已久,南阳不派出援军的概率很低,很低!

“王上!韩国原本还在与我们楚国议和,如今突然集结十万大军,犯我楚国,想必是图谋郢都久矣!如今,尚未接到蓝田的急报,臣以为,其中有所蹊跷!”芈梁沉声说道。

楚王点了点头,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个可能,一个是韩国没有统一南阳和巴蜀两郡攻打郢都的时间,按照韩国的行事风格来看,几率很小;还有一种就是韩国打算欲擒故纵,待楚国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对付巴蜀的韩军的时候,南阳的五万大军再突然南下,合力进攻郢都。但如果是这种情况,蓝田会是韩军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难道韩军是要逼迫自己主动放弃蓝田,再不费吹灰之力包围郢都吗?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

芈梁也果真如楚王所想的,剖析了一下韩国前后不一致,既想拿下郢都又不想拿下郢都的矛盾心理。不过,末了,芈梁大胆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韩国有可能兵力紧张。所以导致南阳的韩军迟迟没有发兵。

最开始,韩国肯定是想要迫使楚国屈服的,否则,韩国绝不会在疲于应付秦、赵、齐、楚百万大军的情况下,抽调五万大军这么宝贵的兵力攻打蓝田!但发现蓝田难以攻克后,韩国也许改变了策略。楚国的求和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趁着这个时间,韩国下令巴蜀的韩军集结,准备顺流而下夹击郢都。

如果楚国是真心求和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肯定就是束手无策了!十五万韩军两路夹击郢都,蓝田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失守!韩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兵临郢都城下,楚国除了投降,签订城下之盟。绝无第二条出路。

但楚国却是向齐国求援,加上秦、赵两国向齐国联合施压,赵、齐两国凑齐了三十万大军,进攻东郡!这五万韩军在芈梁看来,很有可能是从东郡抽调过来的,也就意味着东郡的兵力很是紧张!也许在巴蜀两郡韩军集结的时候,齐、赵联军正在东郡如入无人之境,韩国不得已。将五万韩军紧急调去东郡!这就是为何南阳的五万韩军迟迟没有动静,只有巴蜀十万大军顺流而下的最可能的解释!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秦国顺风顺水。在河东大占上风后,进攻武关。南阳兵力吃紧,只能将这五万韩军抽调回去。总之,这两种情况下,楚国只需面对巴蜀的十万韩军,而不必担心南阳方向的五万韩军!

“马上派人前去蓝田。告诉屈平,寡人不管他用什么方法,总之要确定韩军的具体人数!”楚王当即立断。

这些只是猜想,虽然楚王觉得很有可能,但总要核实。如今。楚国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正在顺流而下的十万韩军!如果确定蓝田以北的韩军营寨已经是人去营空,那就是佐证了芈梁的猜想。楚国可以考虑从蓝田抽调部分援军保卫郢都。如果韩军依然盘踞在蓝田以北,那楚国就要做好被十五万韩军夹击的准备,情况无疑更加糟糕一些。

“另外,景阳将军的援兵应该快要抵达九江了,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九江,将十万韩军入侵的消息告知援军,令他们不要理会东越国的乱军,无需停留,加快速度!”楚王下了第二道命令。

按照楚国君臣的商议,景阳派出的援兵要在九江郡盘桓数日,协助项承击败东越国的大军,然后再回师郢都。但对楚国来说,郢都如今遭受了巨大的威胁,项承在九江郡只是稍微处在下风而已,并不着急。一个是疥癣之疾,一个心腹大患,楚王当然知道如何取舍。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道。

黄歇这个时候也是出言献策道:“无论南阳会不会派出五万大军攻打蓝田,臣以为都需要将郢都附近内的所有百姓、粮草集中到城内,务必不给韩军补充粮草的机会!如此,韩军久攻郢都不下,粮草告罄,必然心生退意!”

楚王点头,说道:“不止粮草,寡人听闻韩国投石机甚是厉害!郢都五十里以内,绝不留给韩军一砖一瓦!”

黄歇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如此的话,那城外百姓的房子要全都被拆毁了!等韩军败退了,重建问题会很严重。但权衡一下,与其让韩军可以就地取材,破坏郢都城防,不如痛下决心。

“王上英明!”群臣恭维道。

这个计策虽然有些劳民伤财,但却可以向韩军展示楚国誓死不降的决心。至于韩军兵败之后,涌进郢都的百姓发现自己的住所被毁会多么沮丧伤心,就完全不在楚国权贵们的考虑之中。反正都是贱命,若是民众气恼不平,大不了就说是韩军毁掉的。他们除了抱怨还能做些什么?!只能是接受罢了!

“臣以为,还当派遣一支至少在一万以上的大军在城外威胁韩军的粮道,如此,可令韩军分心粮道!”黄歇抛开忧虑,继续说道。

如果只是固守的话,韩军可以从容不迫地组织攻势。黄歇的这一点建议倒是颇和楚王心意。其实但凡手头上有八万大军,楚王更愿意分出数万依着城池设下营寨,如此,城池、营寨互为犄角,韩军不破营寨,不会攻城,自己也就更加安全。不过,面对可能十五万大军的夹攻,在城外设下营寨固守显然不合时宜,派出少量的军队骚扰韩军后方,牵制韩军兵力,就比较切合实际。一万大军虽然很多,但对郢都并不是必不可少。因为这一万大军可以牵制更多的韩军!

“寡人准了!不过,为了防止被韩军围歼,还是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五千人,也好互相呼应!爱卿以为呢?”

“王上英明!”黄歇突然发现,在保命上,楚王还是很愿意动脑筋的。

眼见楚王如此从善如流,其他大臣也是纷纷出言献策,不过一个时辰,楚国君臣就商量出了如何应对十万乃至于十五万韩军的对策!

ps:第一弹!

第五十四章绝处逢生

秦国,漆县。

认真起来的匈奴让漆县守军结结实实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压力!从日出到日落,从月上柳梢头到月色西沉,匈奴的攻势就一刻也没停过。数个匈奴万人队,轮番攻城,根本不留给秦军一点休息的时间。城头上的守军已经替换了三批,但尽管如此,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这批守军就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在此之前的两批,近乎是全部战死。

秦军已经杀到麻木,杀到剑锋卷刃,杀到精疲力尽,但蜂拥而来的匈奴大军似乎依旧无穷无尽。攻城的匈奴大军也睁着血红的眼睛,悍不畏死地一次次冲上城头,然后被赶下,然后再冲上。

死亡在这片战场上成了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凡有一口气,每个人都想方设法地杀死敌人,至于会不会被敌人杀死,对杀到麻木的双方士卒来说,已经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因为许多人都清楚,按照这种打法,杀到最后,死亡是唯一的结果,早死或许还是一种解脱!不过在临死之前,能够拉几个敌人垫背,总归是好的!

拂晓时分,匈奴的第五次冲锋终于退了。秦军在付出了四千多条人命后,再一次成功地守住了漆县,望着城头上下匈奴丢下的一万多具尸首,幸存下来的秦军却没有半分的开心和骄傲,有的,只是麻木和疲惫。

所有的人都知道,用不了多久,匈奴就会再次集结起大军,发动第六次冲锋!五次冲锋,匈奴前后折损了四万大军,秦军也付出了一万四千人的代价!如今整个漆县城,秦军只剩下一万五千人的精锐。还有三千老弱!按照匈奴的这个攻势,下一次冲锋,秦军绝对坚持不过去!

王翦很清楚,匈奴如今也是咬牙坚持,入关时,他们尚且有二十万大军。如今,却只有十一二万人,这绝对是匈奴最惨烈的一次战事。双方如今都打出了火气,只要一方没有灭亡,另一方就绝对不会罢手。

“援军!怎么还没有来啊!如果再不来,漆县可就要守不下去了!”王翦望着西方,心思却飞到了咸阳。

自己在漆县已经坚守了半个多月,按照时间,咸阳的大军也该到了。只是为何迟迟没有咸阳的消息呢?!王翦很是不解。也很是焦虑。没人清楚,他淡定从容的背后的不安和忧心。王翦不相信,咸阳不会派出后续的援军,因为秦王给自己的诏书已经清清楚楚地说明,大军一旦筹措齐粮草就会出发赶来增援自己!莫非是咸阳出现了什么变故,又或者河东出现了险情?王翦将这些不好的心思深深埋藏起来,处变不惊地布置城防,鼓舞士气。

“将军!匈奴又来攻城了!”一名亲卫冲进伤兵营。心急火燎地说道。

“走!随我去看看!”王翦大步往前,头也不回地赶去城头。

当王翦赶到城头的时候。秦军的弓箭手已经就位,只是,这一次,因为战场上堆积了太多的死尸,加上秦军弓箭手的弓箭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了大半,存箭本来就不多。对这种情况只能的呼之奈何了!攻城的匈奴士卒借助这些障碍,以较小的伤亡迂回到了城墙下面。

接下来的戏码就是架设云梯,攀附而上了。没人嘲笑这群粗壮矮小的匈奴士卒,他们手中的弯刀虽然短缺锋利,他们原本笨拙的攀爬云梯的姿势已经在生死边缘挣扎中变得娴熟。城墙下面还有严阵以待的匈奴弓箭手,但凡有秦军敢探出身子或者头颅,往往就是毙命的下场。

双方各有依仗,不过,一旦短兵相接,唯一决定双方胜负的就只剩下实力和勇气。匈奴伤亡了八万多人,早已没有退路,秦军背后就是咸阳,更无从后退!所以,根本没有任何试探,双方一上来就拼了个你死我活。城头上只有一两步的咫尺之地,往往成为修罗场,为了争夺每一寸土地,匈奴和秦军不拼死最后一个人是绝对不会罢手的。

为什么要拼个你死我活,为什么而战这些念头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所有人都知道,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杀光面前的所有人,否则,什么念头都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

匈奴似乎看出了漆县的摇摇欲坠,所以,一次性投入了三万大军,还有一万大军蠢蠢欲动,至于匈奴大营更深处的,秦军看不到,也没必要看到。

五个时辰的鏖战,三千老弱战死城头,一万五千人的精锐也只剩下八千人,城头上秦军将领已经屡次向王翦请求援兵,但王翦就是留着五千精锐不动,任由城头上的三千精锐越战越少。

因为王翦的“不作为”,匈奴兴奋的吼叫越来越响,虽然看不到城头的景象,但秦军也可以听得出来,越来越多的匈奴士卒肯定在攀登云梯,如果不是秦军提前用泥土堵死了四门,匈奴早就用撞车撞开了城门。不过,即使只用云梯,用不了多久,漆县也会城破,自己这些人都会成为牺牲。

“将军!让末将带兵去增援吧!哪怕一千人也好!”副将用沙哑的声音恳求道。

对一名军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战败,而是看着自己的袍泽被敌军一个个斩杀,自己明明可以支援,对只能无动于衷地看着。副将不清楚王翦为何迟迟没有增派援兵,但副将知道,自己愿意和城头上的秦军一起战死沙场!

“不!本将亲自领军!五千人,都带着!”王翦仔细听了一会城头上的声音,当机立断道。

副将大喜,五千求战心且的秦军眼睛里燃烧的战意如熊熊烈火,自开战以来,他们就被雪藏起来。足足十六天,他们没有登上一次城头,没有消灭一名匈奴士卒。被压抑已久的战意一旦迸发又怎么了得!

王翦自然清楚,好铁要用在刀刃上,自己若是带这五千精锐登上城头,绝对可以把匈奴赶下城头去。但赶下去又如何?!匈奴回去稍事重整一下,还会再来!五千精锐再厉害,也挡不住源源不断的匈奴大军!所以,王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这五千秦军救援城头,而是要冒险出城冲杀一阵。折一下匈奴的锐气!

当王翦率领五千秦军赶到北城门的时候,望着原本用来堵塞城门的石块、泥土被清理、掉城门重新畅通无阻后,副将就知道了王翦的想法!以区区五千精锐去冲击城外的两万匈奴大军,看似危险,却有极高的可能成功!

首先是匈奴在用撞车连续撞击北城门,发现北城门被泥土、石块堵死后,再也没有试探,匈奴决计想不到秦军又悄悄搬开了泥土和石块,加上秦军一直是依托城墙防守。所以,五千秦军骤然出城攻击,绝对可以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城头上的匈奴士卒有三五千人,城墙下更是集结了许多等待或者正在登城的匈奴士卒,他们对秦军毫无防备,一旦秦军切断匈奴大营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他们就会成为瓮中之鳖。任由秦军宰杀!

还有就是不冒险,秦军只有死路一条。冒险,还能多承上几个时辰,甚至多半天的时间!有这三条理由,就足以令秦军冒险!

当五千秦军如猛虎下山的时候,匈奴确实惊慌失措了一阵,正在城墙下面的匈奴首当其冲。成为了秦军剑下的亡魂!城头上的匈奴士卒则是心神大乱,有人想要下去支援,有的想要赶快消灭了眼前的秦军,匈奴一时的慌乱被城头上的秦军紧紧抓住了!士气大振的秦军鼓起最后一点力气,硬是将军心涣散的匈奴大军赶了下去。

城墙下。五千秦军的杀戮还在继续。一个本来想要捞一份战功的匈奴万人队成为五千秦军的新猎物。

如果是一万匈奴精骑,凭着五千秦军步卒是战胜不了的。如果一万匈奴进退有度,不那么惊慌失措,也不会被数量只有自己一半的秦军所趁。但事实就是战争没有如果,一万只携带弯刀的匈奴面对五千压抑已久、装备精良的秦军居然落在了下风!

好在匈奴人生性悍勇,又或者领兵的匈奴贵人清楚,战败的责任是自己所不能担负的,所以,虽然损失巨大,但匈奴硬是死撑着没有溃败!王翦自然清楚,自己这一阵冲杀,已经占够了好处,再贪心的话,也许就要留在这里了!所以,狠下留下八百人殿后,王翦率领秦军主力返回到城内。

残余的六千匈奴拿这八百秦军泄愤,但也终究改变不了他们折损了一半兵力的事实,负责指挥攻城的匈奴贵人欲哭无泪。

是役,秦军以损失一千五百人的代价,歼灭匈奴超过九千人。虽然漆县的秦军只剩下堪堪六千人,但一想到匈奴可能只剩下十万多一点的大军,秦军还是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兴高采烈!唯有想到城中家家戴孝,胜利的喜悦才会被冲淡一点。

匈奴单于对于这次的意外失败大发雷霆,但考虑到秦军还剩下数千人而已,各个部落由于损失太大已经对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