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王(三问)-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力交瘁的辛文哲有些受打击,疲惫不堪的同时还心情抑郁,身体状况就越发的差了。偏生她还有些不太习惯河湟的气候,故而一下子病倒了。
躺在病床上,辛文哲默默地看着窗外漂亮的落叶,以及那折射的阳光。
美人的脸上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红润,取而代之的是憔悴的惨白,可见病痛与心理压力将美人折磨成了什么样?林昭要是看到。一定会心疼的。
本来挽起的发髻这会披散着,整个人看起来少了许多的精气神,明媚的女子变得病怏怏的。这会正有气无力地靠在毛毯之上,呆呆地看着窗外……
“七郎,你还好吗?”阿昌隔着帘子轻声询问。此刻辛文哲完全是女儿家的装扮,还生病卧床不起。男女有别,他自然不能亲自到眼前探视。无奈之下,只得从青唐城中买了一个汉家女子回来,作为侍女照顾辛文哲。
“你出去!”辛文哲目光落到新来的侍女身上,轻声吩咐。她与阿昌谈话的内容相对来说都很机密。自然不方便让一个侍女偷听了去。
待侍女走后,辛文哲才孤零零地躺在床榻上,轻声道:“我还好,你呢?事情是否有进展了?”
阿昌听到自家七郎有气无力的声音,再加上侍女的描述,便知道辛文哲的身体状况很糟糕。他也很清楚。七郎这个病除了身体原因之外,更大程度上是心病,是强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了。
那么这些个不好的结果……
阿昌有些犹豫,他不知道该怎么向七郎禀报!
里面辛文哲似乎觉察到了什么,隔着帘子尽量大声问道:“到底什么情况,但说无妨!”也许是身体着实太过虚弱,大声说话对她而言都有些太困难。辛文哲立即感觉到一阵心慌气短。很是难受,随后忍不住连声咳嗽。
阿昌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他也知道,任何的隐瞒都是徒劳无功,七郎何等聪明,焉能察觉不到?与其让她猜疑不定,还不如直言相告。
阿昌沉声道:“七郎,苏南党征那边还是没消息。最近索性不理会我们,现在想要联系上都不容易……”
“怎么会这样?”辛文哲低声似乎在自言自语,心情骤然间沉重了许多。心头更是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辛文哲长叹一声,问道:“可有家里的消息?”
“没有!”阿昌摇头道:“不过接到消息,李复圭似乎在环庆路动手了……”
“是吗?”辛文哲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心情越发有些沉重了。
阿昌道:“七郎你莫要着急,有消息说。吐蕃赞普董正要与宋使林昭见面。现在正是非常时期,苏南党征在此之前肯定是不敢轻举妄动,他应该实在等待赞普与宋使见面的情况,然后才敢根据情况而动的……”
“林昭……”辛文哲喃喃自语,提及这个名字的时候,心中难免有种异样的感觉。
“且先等着吧!”辛文哲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自我安慰,只是有气无力地提了这么一句!此刻她感觉到好生孤单无助,好想有个人能帮助自己……
帘子外面的阿昌也是同样的想法,现在的局势对自己并不好。本来只是一场生意场上的交易,现在却与外交和政治挂钩,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单凭自己几个人,在青唐城举目无亲,很难办成大事,何况主心骨的七郎还生了重病……
如果能有人帮助自己就好了,阿昌不由自主就想到了林昭。如今在青唐城,能提供帮助的可能只有他了……
只是如此一来,难免就要泄露身份,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阿昌有些犹豫。
可是转念一想,事已至此,哪里还能顾及那么多?还不如坦诚以待,或许林郎中能够提供些许帮助。
阿昌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林郎中并非那种背信弃义之徒,相反是个很诚恳的性情中人。在自己无奈何的情况下,是该考虑一下这个可能……
这只是阿昌心中的一个想法,如此重要的事情他不敢擅自做主,还是要七郎点头才行。
于是乎,七郎鼓起勇气,沉声道:“七郎,要不我们找林昭帮忙吧……”
阿昌也是满心忐忑,生怕惹的阿郎再次动气……
可是等待了许久,不见辛文哲回答,开始还想着七郎是不是在权衡利弊,纠结到底该怎么办?
可是等候许久还是见有人答复,阿昌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七郎是怎么了?一种不好的预感,立即弥漫心头。
阿昌迅速找来侍女入内查看,却发现辛文哲不知何时已经昏了过去……
辛文哲的病情似乎越发的严重了!
、
这几日,林昭除了操心着苏岸组建马球队,寻找合适的队员,并且尽快进行训练之外。便是在准备着与吐蕃赞普董毡的会面。
终于,两日之后,阿里骨早早来到礼宾馆等候。除了迎接林昭之外,同时也是今日的与会人员……
再次来到吐蕃王宫,林昭心中的底气充足了许多。
梁乙埋的为难反而成就了他,让他一举扬名青唐城,成为少年翘楚,无人再敢小觑,轻视,吐蕃赞普同样如此。所以林昭很自信,很从容。
与宋朝皇帝赵顼那是时常见面,侃侃而言。在辽东的时候,也见过不少大场面,与辽主耶律洪基也是对答如流。
比河湟吐蕃更大的国家,更重大的场面和君王面前都能从容不迫,今日也完全是个小意思。
那日宴会上,虽说最终的座次比较靠前,比较接近董毡,但是对其容貌看的不是很清晰。
今日总算能够近距离相见,瞧得更加仔细了,也好一睹吐蕃赞普的风采。
一所小宫殿里,林昭瞧见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自然是就是吐蕃赞普董毡无疑了董毡,河湟吐蕃青唐国政权第二代主,唃厮啰第三子,乔氏所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九岁其父就向宋请求封爵。宋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授以会州刺史。青年时代起参与军政事务,随父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唃厮啰年老之后,代理国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宋朝授予其顺州防御史。次年十月,承袭青唐主位,成为河湟吐蕃赞普。
即位之后,董毡承袭了父亲唃厮啰所制定的内外施政措施,继续巩固和发展河湟吐蕃政权。宋英宗治平四年二月,升检校太保。
当年,入贡宋室,宋以治平元年赐唃厮啰例回赐。不久,又加太保,进太傅。本身的地位非常尊崇,宋朝给予的礼遇也非常隆重。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河湟吐蕃对宋朝的重要意义,以及董毡父子本人的恭敬态度上。董毡向宋朝进贡,那么乔夫人的寿礼自然就需隆重对待了。
林昭默默地观察着眼前的吐蕃赞普,董毡整个人看起来相对比较俊朗,姿容英俊兴许是遗传了母亲乔夫人的基因吧!想来乔夫人早年一定是个美女,否则怎么能被唃厮啰看入眼,如斯宠爱呢?
不过浑身上下却透露出一股别样的气度,气宇轩昂,让人敬畏!毕竟是一邦之主,统治了西北河湟地区偌大的地区,自信与气度自然是不能少的。否则很难掌控住河湟与吐蕃高原如此复杂的地区,和如此错综复杂的势力与人物。
何况唃厮啰对其寄予厚望,从小就悉心培养,而今三十多岁,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赞普!
此刻董毡正端坐在主位之上,笑吟吟地打量着林昭。趁着这个难得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一下这个年轻有为,一表人才的宋使。
林昭上前躬身道:“大宋礼部郎中林昭见过吐蕃赞普!”
“林郎中有礼了!”董毡站起身来,很礼貌地迎接林昭。毕竟林昭代表的是宋朝皇帝,是君,而接受宋朝册封的自己是臣,君臣有别……
同时,董毡更加期待,接下来的谈话中,林昭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惊喜……
第二三七章茶马道
“林使臣,在河湟还习惯吗?”作为主人,董毡轻声询问,表示慰问。
“承蒙赞普关照,一切都好!”林昭嘴上打哈哈,心里确实老大不乐意,好个毛线啊!
干燥的气候就不说了,最要命的是高原反应,禁军之中已经有不少将士出现这样的问题。好在之前早有准备,有医者及时帮忙调养,才没出什么事情。当然了,最不省心的就是吐蕃人暗地里使绊子,似乎有意为难,日子能好过吗?董毡这话当真好意思问……
董毡哈哈一笑:“那就好!”
这厮完全就是明知故问,诚心让人闹心是吗?
林昭心里嘀咕一声,站起身来,说道:“皇帝陛下让本使代为慰问赞普!”
君臣有别,林昭终究代表的是宋朝皇帝,如此正式的外交场合,礼节不可废。宗主国的皇帝表现慰问,恭敬的感谢是必须的。
董毡无可奈何,只得站起身来,恭敬地躬身表示感谢。宋朝皇帝能否感受到不好说,但至少吐蕃赞普这一礼被林昭生受了。
阿里骨瞧着总感觉哪怪怪的,不过这都是情理之中,完全符合礼仪的事情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管董毡和阿里骨怎么想,林昭这会是心满意足,也算是个小小的“报复”,笑道:“赞普太客气了!”
董毡讪讪一笑,问道:“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可都康泰?”必要慰问还是需要的。
林昭笑道:“都好!”
“请林使臣代为转达我的问候!”
“好!”
一阵寒暄之后,林昭知道董毡肯定在等着自己切入正题,当即道:“此番前来河湟,在下为赞普带来了几件礼物。”
“哦?什么礼物?先谢谢阁下好意?”董毡很是期待。宋朝到底将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苏岸作为林昭的扈从,将礼物交给赞普侍从,随即递了上去,林昭介绍道:“这是西湖所产出的龙井茶,希望赞普能够喜欢。”
茶叶?
这是草原民族很喜欢的东西。毕竟他们大量食用牛羊肉,比较油腻。而茶叶清香,能解油腻,正是最适合他们的饮品。
董毡随即吩咐人立即煎煮,奉上来的时候,茶叶清香扑鼻。连阿里骨都忍不住轻轻一嗅,很是喜欢。
作为吐蕃赞普,品尝过的名茶自然不在少数,但是闻到清香的时候,董毡还是忍不住神情一动。
饮了一口,更觉得唇齿留香。好不舒服,忍不住连声称赞。显然,是遇到极品了。
“好茶,果真是好茶!”
林昭笑道:“赞普喜欢就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茶有什么讲究吗?价钱几何?”董毡看似不经意地轻声询问,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他知道林昭绝对不会是给自己送茶叶这么简单,重点在于茶叶背后的东西。
林昭笑道:“没什么讲究,至于价钱。外人是买不到了,当然了,赞普喜欢自然是供不应求。”
“如此就多谢了!”
林昭续道:“听闻赞普爱民如子,有如此清香宜人的好茶,自然不愿意一个独享对吗?”先给你带上一个高帽子,然后继续下面的话题。
“哦?”总算是进入正题了。
“听闻吐蕃人很喜欢饮茶,尤其是大量食用牛羊肉之后,茶水更加清香解腻。可是每年吐蕃能够买到的茶叶似乎很有限……”
林昭侃侃而谈,道出的却是实情。董毡是赞普,饮用好茶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寻常百姓可就困难了。河湟的茶叶大都是从川蜀而来。商人经过漫长的道路,将茶叶带来吐蕃的时候,价格已经翻了许多个跟斗……
明知道茶叶对身体和生活有好处,可寻常百姓想要购买,却难以承受昂贵的代价。即便是购买。数量以及茶叶的质量都可想而知!
“想必赞普肯定也希望河湟的百姓能喝上清香的优质茶叶吧?”林昭笑吟吟地看着董毡,默然不语,但是言下之意已经表达的再明显不过了。
董毡笑道:“那是自然!”
林昭也跟着笑道:“我大宋南方各州县都出产茶叶,若是建立起一条大宋到河湟的商路,赞普以为如何?”
“商路?”阿里骨疑惑道:“现在不是有商路吗?青唐城的大宋客商也不少的。”
“是不少,但是都是零星的散户,无论是规模和影响,货物的数量和品质都很一般,以及为贵我两邦带来的利益也都很有限。”
林昭道:“如果由大宋官方和吐蕃方面共同组建一条商路,运送货物前来吐蕃,不知赞普意下如何?”
林昭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大宋物产丰富,货物自然不只是茶叶……”
董毡和阿里骨都是心中一动,河湟吐蕃虽说控制丝路要道,也算得上富足,但是物资丰富程度可比宋朝差远了,也算是在物资匮乏的行列之中。
说白了,吐蕃的处境比西夏好不了多少。
一旦宋朝关闭榷场,西夏国内就严重物资匮乏,吐蕃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所以当林昭提出建立由官方主持维护的商路之后,董毡怎么能不动心呢?这是实打实的利益,不仅可以从中获利,还能极大有利于吐蕃百姓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只是世上哪里有这种单纯的好事呢?
董毡笑道:“林使臣的构想很不错,不知道此事我们吐蕃需要做些什么呢?”
林昭道:“与其说是商路,不如说是贵我两邦固定的的官方互市贸易,既然是互市,自然就互通有无,物物交易,不知赞普以为如何?”
“换什么呢?”
“马匹!”林昭沉声吐出了两个字。
说了半天,这才是正题,林昭就是为了马匹而来的,此刻当着董毡的面,不需要藏着掖着。
只是人家并非白要,而是以物换物,开出的条件也算是很优厚了。
林昭道:“河湟草原优厚,马匹产出众多,贵国自己使用肯定是绰绰有余,根本用不完。如果能将其转化为经济利益,想必贵邦也是乐见其成……所以我国才有打算在汴京和青唐城之间建立一条茶马道……”
“茶马道?”
“不错!”林昭点头道:“以茶叶为主的中原丰富物产,向贵国换取马匹和皮革,互通有无,彼此之间实现双赢,不知赞普意下如何?”
双赢?
董毡迟疑了一下,林昭所言确实很诱人,宋朝最为缺乏的就是马匹。与辽国和西夏处于一种敌对关系,注定了不能从那处获得战马,唯一的来源就是陇右和吐蕃。
陇右四战之地,宋朝人自己养马很艰难。而吐蕃的河曲马无论是体质,还是品质上都是一流的,是上等战马。
过去的时候,宋朝也有向吐蕃提出购买马匹,不过都是以金钱交易,数量也不是特别大。当然了,暗地里也有一些走私行为,董毡未必不知道。
但是总而言之,规模都不是很大!
而今宋朝人如此提议,很明显是要将茶马互市固定化,同时要求交易的马匹自然就在不少数。
按道理而言,这对吐蕃来说是好事。毕竟马匹很多,根本用不了。同时也相对缺乏生活物资,若是能以此交换,对吐蕃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可董毡隐约之间似乎还些许担心,宋朝人得到了大批的战马,实力壮大之后是否会威胁到河湟吐蕃呢?
国与国之间,哪里有永远的同盟?西北局势,三强鼎立,任何一个太过强大都不是很好。只有彼此制衡,才能左右逢源……
不过林昭开出的条件委实不错,茶马道建立之后,给河湟吐蕃将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利益。这一点,相对来说要比西夏强得多。
西夏虽说要将公主嫁过来,但是姻亲关系又有何用呢?在国家利益面前,一个公主当真算不得什么,随时可以牺牲。君不见,古往今来,和亲的公主有几个得到善终?两国开战的时候,哪里考虑过她们的处境?
林昭的提议,吸引力很大,董毡忍不住有些微微动心了。只是这件事事关重大,你哪里能随便应允下来?
梁乙埋那边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宋朝的条件,不正是与西夏讨价还价的资本吗?反之亦然,茶马道的提议虽然好,但谁都想利益最大……
“好,贵国的提议很好,不过事关重大,孤也需要深思熟虑一番,些许细节,我们再慢慢商讨,不知林使臣意下如何?”董毡很委婉地把这件事拖延下来了。
林昭自然明白董毡的心态,笑道:“赞普所言极是!”路要一步一步走,慢慢来,咱不着急!
一旁的阿里骨心中却有些犯嘀咕,宋朝使臣公然在这里谈起了茶马道的事情。那大散关的那些人自然就不可能是宋朝官方行为?那么他们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与林昭之间究竟又是什么关系?难不成当真只是顺路庇护?
阿里骨觉得,很有必要提醒一下弟弟苏南党征,对那些客商,需要特别慎重。至于马匹交易的事情,只能无限期推迟了……
第二三八章乔夫人
“茶马道……茶马道!”吐蕃王宫大殿里,董毡喃喃自语。
林昭已经走了,今日的见面算是初步的沟通,会面结束之后,董毡就一直念叨了此事。嘴上说是容后再议,实际上心里却是相当重视。
“赞普,宋朝人是有备而来啊!”多吉一直作为侍从出现,只不过一直很低调,并未引起林昭的注意罢了。关于茶马道的提议,多吉可是听的清清楚楚,作为吐蕃赞普的首席谋士,这些事情他自然是要多加注意的。
董毡点头道:“没错,宋朝人可是比梁乙埋实在啊!”
“赞普的意思是?”多吉试探着询问董毡的态度。
“你怎么看?”两个老家伙玩起了反问!
多吉道:“如果这条茶马道建成,对我们河湟肯定是大有好处的。”
“是啊,只是……”董毡似乎有自己的顾虑。
“反正时间还早,赞普何必着急,且跟他们讨价还价一番再说吧!”多吉想了想,又说道:“要不,赞普再征求一下太夫人的意见?”
“好!”董毡看了一眼案几之上,林昭留给乔夫人的礼物,微笑着摇摇头。这位宋使虽然年轻,但是鬼主意倒是不少,很懂得曲线救国。
董毡带着礼物走进王宫后院的时候,远远瞧见一位端庄雍容的老太太正在花园里晒太阳。
老太太年纪约莫五十多岁,头发黑白相间,气度雍容。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从面庞之上依旧能看出来,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否则又怎么能得到河湟赞普唃厮啰的垂爱呢?
此人正是董毡之母乔夫人,被宋朝册封为太原夫人!
唃厮啰早年受的李立遵胁迫,娶了李家的女儿。因为其中的政治意味,所以婚姻一直并不幸福。
直到后来,唃厮啰趁机打败李立遵。夺回河湟大权。将所有的怨恨一股脑地全部丢在了李氏身上,甚至两个儿子都被他软禁起来。
此后,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乔氏走进了他的视野之中,唃厮啰因此找到了真爱。
乔夫人美貌贤惠,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与跋扈的李氏相比,截然不同。受压迫日久的唃厮啰在此找到了柔情蜜意,对乔氏宠爱有佳。
不久之后,他们便生下了儿子董毡,并且将之视为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宠爱程度完全超过了李氏所生两子!
直到唃厮啰去世,董毡即位。乔夫人随即成为吐蕃太后,地位尊崇,无疑是整个河湟超然的存在。
在外人眼里,乔夫人顶多是个富贵之家的老太太,即便身份无比尊贵,顶多也就是享享清福,颐养天年罢了!
但是知悉内心的人却知道。乔夫人不一般,她不只是个老太太,某种程度上还是吐蕃的定海神针。
乔夫人聪明,故而甚得唃厮啰喜爱。
她不只是个受宠的夫人,一个贤内助,更是唃厮啰的好帮手。无论是对付李立遵,还是后来与西夏李元昊的周旋,乔夫人都没少帮丈夫出谋划策。
某种程度上,唃厮啰一统河湟,打造出强盛的青唐国。乔夫人功不可没。
唃厮啰临死之时,很清楚所面临的局势,河湟吐蕃看似很强盛,但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河湟吐蕃对外是一个国家。但内部更像是个松散的邦联。各个部族以唃厮啰和董毡所部马首是瞻,除了因为他们势力强大之外,高贵的赞普血统,以及宗教影响都至关重要。
不过高原诸国中,有着吐蕃王朝赞普血统的也不少,随着唃厮啰的去世,“佛之子”的宗教影响也在下降。尤其是高远偏西的阿里古格王国,趁唃厮啰与西夏交战的机会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以后,逐渐成为高远上第二大的佛教中心。到董毡即位的时候,青唐城的宗教影响已经褪色不少。
再者就是祸起萧墙!因为一时疏忽,以及虎毒不食子的顾虑。唃厮啰一念之仁,留下了瞎毡、磨毡角这两个“不孝子”。他们的分裂独立在一定程度的削弱分散了河湟吐蕃的力量,而且彼此之间的攻防和算计,无疑会加剧内耗,兄弟倪墙,给外人可乘之机。
再者就是西夏的威胁,从李元昊到后来的没藏讹庞,再到现在的梁乙埋,与宋朝之间的摩擦不断。西夏有个很常见的情况是什么,那就是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
西夏多次在宋朝的麟州搞小动作,出兵侵扰,甚至是交战,但并未占到便宜。焉知不会在紧急情况下,将目光转向青唐城,转身咬河湟一口!即便是西夏国相梁乙埋亲来青唐城,送公主前来和亲,依旧无法排除西夏对河湟的觊觎之心。
同样,宋朝人也未必靠得住!
若是没有了西夏这个共同的敌人,焉知宋朝会不会对河湟有什么想法?宋朝在前线的秦、渭诸州都主驻有重兵,些许小动作不断,兵锋直指河州,越过来就是河湟了。
何况宋朝有“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的祖训,谁知道宋朝人什么时候也会把河湟之地当成是他们的“卧榻”呢?太祖皇帝当年说出这等霸气之语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会给子孙带来如此负面影响。
何况在河西走廊一带,回鹘人也逐渐坐大,本来曾经是河湟吐蕃的附庸和盟友。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也渐渐的不安分了,成为隐患和威胁。
所以河湟吐蕃看似强大,实际上也是危如累卵,不管是哪一边出现问题,失去平衡,都有可能引发王国的颠覆。
由此可见,河湟吐蕃的处境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想要当好这个赞普不容易。唃厮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撒手人寰的,他在的时候凭借着自身的威望和能力,还能够镇住各方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自己死后呢?儿子董毡毕竟还年轻,他能否担当起如此重任呢?唃厮啰有些担心,不过他最终还是安然死去,不至于死不瞑目。因为还有一个人在,那就是妻子乔夫人!
某种程度上。唃厮啰并非将河湟交给了儿子董毡,而是他们母子二人。乔夫人以尊贵的身份,依旧深沉的智谋,完全可以成为主导者。
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儿子虽然年轻,却也能够独挡一面。同时也算是一种历练。乔夫人疼爱儿子,并不像给儿子造成什么障碍,毕竟在历史上,母子争权夺利,最后反目成仇的事情不少。
所以乔夫人只是退居幕后,默默地注视着。必要的时候默默提点一句就是了。
如此一来,董毡反倒是更加尊重母亲,在许多大事情上,更加尊重乔夫人的意见了。
所以,乔夫人实际定海神针的作用绝非虚言!
乔夫人瞧见儿子走来,笑吟吟道:“我们的赞普终于有时间来看我这个老太太了!”
董毡歉然道:“母亲,抱歉。最近各国使臣都来了青唐城,忙着招待,所以没多少时间来看你!”
“嗨,你有正事要忙,何况还是为我这个糟老太太操办寿诞,辛苦了啊!”乔夫人似乎很乐观随何,为人也很幽默。
随后瞧见董毡身后的侍从抱着许多东西,笑道:“怎么?今日是来给我送礼赔罪的?”
“啊,不是!”董毡笑道:“这是宋朝使臣送给母亲的礼物!”
“哦?是吗?”乔夫人笑道:“宋使有心了,不。应该说是使臣们都有心了,都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太呢!西夏人给我送了个孙媳妇,宋朝人又送我什么呢?”
董毡神情一动,笑着将礼物呈上来,其中主要是个中原的特产。其中以器物用品居多。相对来说很普通。
要说特别,其中有一件缝制精美的棉衣!
西北虽然有棉花生长,但是大规模种植,用来织布做衣服的并不多,故而这件礼物算是比较特别,也很贴心。
另外便是一个明晃晃的小圆圈,还特意装了一个精致的镶金手柄。乔夫人有些诧异,刚开始还以为是个小铜镜,伸手去拿的时候才发现不是。
圆形器物是透明的,光泽比羊脂玉还要明亮通透,乔夫人疑惑道:“这是什么?”
随即拿起来放在眼前,有过透明的镜面,乔夫人猛然一惊,儿子的眼睛变得如铜铃般大小。
随即左右摇晃,视野里的任何东西都放大了许多,乔夫人不禁啧啧称奇,并且十分好奇。
董毡笑道:“宋使林昭说此物叫做放大镜,如果你有什么东西看不清楚,可以使用此物,很方面。”
“是吗?”乔夫人笑道:“宋使果然有心了,糟老太太已经开始老眼昏花了,这东西用着正合适。”
乔夫人问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宋使怎么说?”儿子这个时候过来,绝对只是转交礼物这么简单,想必还有其他什么事情……
董毡轻轻一笑,母亲虽然年纪了,但是睿智和英明没有丝毫减弱,当即道:“宋使说要建立一条茶马道,从汴京直到青唐城,要用中原的物资换取我们的马匹!”
“茶马道?”乔夫人喃喃自语,似乎对这个新鲜的提法很是好奇,隐约似乎也很感兴趣。
“所以宋使就先拿些样品,想让我先实验着使用对吗?”乔夫人佯作有些生气,旋即却笑道:“宋使很有心计啊!”
“嗯,宋使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不过才能非同一般,不可小觑!”
“二十岁?”乔夫人也有些惊诧了,也有些好奇,随即笑道:“如此一说,我倒是想要见见!”
“母亲放心好了,你寿诞当日一定会出现的!”
“嗯!”乔夫人似乎是在叹气,说道:“唉,西夏是给我们送人,宋朝是给我们送东西。宋朝人想要得到马匹,那西夏人想要得到什么?”
董毡立即有些语塞,西夏的意图很明显,但一直没有说的太直接,太明白!此时还当真有些不太好回答。
乔夫人笑道:“中原物产丰富,我们很羡慕,如果能用马匹换取足够的物资,倒也是个不错的举动。何况宋朝人……你可还记得你父王临死之际怎么说的?”
董毡这才想起,父亲临死之前,虽然声称宋朝和西夏都靠不住,需要发展壮大自己实力。但是也特别提及了要和宋朝交好,共抗西夏。唃厮啰的遗命,乔夫人的坚持,董毡心里自然也就要掂量掂量。
乔夫人道:“不管怎么着,宋朝人此举能给我们带来很实际的利益,且先应承着就是了。西夏人除了带了个公主,还有什么?你是否该和梁乙埋好好谈谈?
虽说都是与虎谋皮,但是西夏人更像是狼一样,宋朝人多少还要估计点仁义礼智信的脸面……再者,宋朝和我们之间不是还有河州吗?即便有什么事情,也是瞎毡在前面先顶着。
而西夏就对我们有切肤之痛了?没了宋朝人,结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这倒是个很的现实的问题,西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