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三问)-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消息传来,林昭在中牟病倒了。

第五九七章煽风点火

郑国公、云麾将军、陕西路宣抚使!

林昭的头衔很多,但真正震主的只有一个,那便是陕西路宣抚使!

主管西北军政大权,掌管大宋战斗力最强的西军,这是实权。虽说有枢密院节制,但是西军主将一旦战功赫赫,威望崇高,就很难控制。

比如当年的狄青,如今的林昭!

所以赵顼动了心思,准备解除林昭陕西路宣抚使的职位。至于接替的人选,他已经想好了,让王韶去。

本来熙河开边是主角是他,结果因为其母重病,留下尽孝了。如今王老夫人痊愈,王韶也就没什么牵挂了。他熟悉西北军务,没有军功,不至于功高震主,可保西北安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坐上皇位六年时间,因为他父亲赵宗实是以宗室子弟即位,环境特殊,压力很大。结果赵宗实没撑住,在位短短四年,这种压力自然而然传递到赵顼身上。

而他本人即位的时候也才不过二十岁,很年轻,有志向,做事情风风火火。但是内心之中,他并不自信。加之登基之后的各种事端,叛乱、天灾,朝堂上的争斗,都给赵顼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不自信就表现为多疑,猜忌之心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

林昭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人还没回到汴京,他就开始猜忌了。没想着如何慰劳赏赐立功的臣子,反而已经开始疑心他的忠诚,会不会威胁到自己?并且在想办法对付他。

赵顼最初有些犹豫,原因倒是不说过意不去,而是害怕操之过急,留下话柄,让人说三道四。

可是他又害怕夜长梦多,西北不安定下来,他总是不太放心。他甚至已经打算好。明日三月二十有大朝会,林昭上殿面君,便可以论功行赏,明升暗降。

可是很不巧,偏生在这个时候,传来消息,林昭旧伤复发。病倒在中牟。

真是太不凑巧了!

赵顼很无奈,可多疑的性格让他下意识地怀疑,林昭是不是有些不轨之举?仔细思量,却又想不出什么,这些年林昭的表现一直是忠心耿耿,没有什么异常。

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吧!

正好在这个时候。中牟县令李成华上书了!是向朝廷禀报郑国公卧病中牟,字里行间则有一些自己如何悉心照顾的文字。

李成华上书,一来是怕林昭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不好交代,先禀报朝廷。同时也是在向朝廷表功,希望官家和相公们看在自己殷勤侍候大宋英雄的份上,略微提拔!在官家和相公们面前混个脸熟也是好的。

地方官的奏疏。应该没问题,林昭可能真的病了!战场上之上刀剑无眼,受伤是常有的事情,策马回京,颠簸劳累诱发旧伤也在情理之中。

赵顼稍微心安,但片刻之后脸上又多了一层寒霜,更坚定了他抑制林昭之心。

李成华好歹是一个县令,对林昭却如此殷勤。显然是多有巴结。作为一个臣子,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已经有些太高了,必须要打压!

赵顼猛地将李成华的奏疏派在御案上,良久不语。内侍来取批复的奏疏时,以为官家要留中不发,也就没有过问……

林昭是幸运的,幸好结识了邵雍这也的大师。并且路过洛阳拜会过他。

明月宗传递消息的速度很快,赵顼决定三月二十九仁宗皇帝祭日举行隆重祭礼之后,当天林昭就收到消息了。

邵雍得知后,建议林昭暂缓回京速度!

四月十四换成了三月二十九。足可见赵顼急不可耐,半个月的时间都等不及。如此,很有可能连一两天都等不及。

陕西路宣抚使的职位对林昭很重要,这关系到控制西军,名正言顺返回西北等诸多事情。万一赵顼等不及,趁机很快拿掉林昭的职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即便是证明自己的皇子身份,也可能被赵顼强硬挽留在汴京!如果有陕西路宣抚使的身份,那就不同了,至少可以据理力争!

当然了,或许赵顼不会如此着急,但事关重大,着实不能冒险。

最好的方式就是拖延时间!

而唯一的由头就是装病,选择的地点则是中牟!

这里离汴京很近,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知,也可以及时赶回汴京城。同时,一座小县城隔绝了与权贵交往的可能,不至于被猜忌。如果留下洛阳,那赵顼肯定会猜疑林昭的用心。

西北大战之后,前所未有的赫赫战功,论功行赏自然不会草率,必定要选择大朝会之日。只要挨上几天,过了三月二十和三月二十五的大朝会,就可以顺利撑到二十九那日。

与此同时,邵雍觉得,光是一个陕西路宣抚使的身份,顺利掌控西军怕还是会有难度。思索之后,献上一策!

林昭听过之后大为兴奋,绝妙一招,不怕赵顼不答应!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熬过这关键的十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汴京春意正浓。

城中许多百姓争相出城踏青春游,即便是不出城,汴河两岸,金水河,铁塔湖边观景赏春之人也是络绎不绝。

春天给人以希望,汴京百姓全都洋溢在春天的喜悦里。看着别人的笑容,吕惠卿却笑不起来。

他现在是参知政事,副宰相,新党的魁首人物。按理说,这样的身份在大宋是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

吕惠卿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取代了王安石,便是指点江山,风光无限。可是很不凑巧,自从他上台之后,大宋侧重点从内政转为对外战争。

西北与吐蕃和西夏鏖战。南方又与交趾打的热火朝天,之前两年又遭受了旱灾和水灾,变法的推行举步维艰。尤其是青苗法,本该在这种时候发挥作用,可是执行过程中,反而给老百姓加重了负担,以至于怨声载道。

王安石好歹是个君子。对属下要求颇为严格。如今他走了,新党官员头顶少了一道束缚,新上任的吕惠卿本就不是善类,上梁不正下梁歪,以至于竟有胡作非为,倒行逆施的行为。

新党受到的诘难越来越多。名声更是不怎能样,甚至连皇帝赵顼都开始有意见了。吕惠卿承受的压力着实不小,大权在握的感觉没有体会到,反而地位岌岌可危。尤其是皇帝的恩宠,若是失宠,后果会很可怕!

这些年他得罪的人可不少,一旦失势。会有多少人想要置他于死地?

吕惠卿殚精竭虑,好不容等到年终岁尾,财政收入这块还看得过眼,皇帝赵顼勉强赞扬的几句。今年年初,百姓生计略有复苏,新法推行还算顺利,赵顼还算满意,吕惠卿脸上才有了一点颜面。

本想趁机出点风头。刷点存在感的,尚未来得及,西北的捷报就到了。

眼下大宋风头最盛的就是战功赫赫的林昭了,如同炙热的太阳,掩盖了他们这些萤烛之光。

吕惠卿心中很不舒坦,要是其他人,心中也只是些许嫉妒而已。可偏生此人是林昭。是害死两个弟弟的大仇人,吕惠卿心中就更不是滋味了。

虽说已经好几年,吕和卿本与吕升卿坟头上的青草已经很深了,但吕惠卿从未放弃过报仇。

原以为当上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就有对付林昭的实力和资本。

无情的现实让他失望了,林昭的前进速度远超于他,如今已经是公爵,这次回来论功行赏,说不定还会加宰相衔,抑或是某某大将军,权势与威望不可限量。

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无可奈何,报仇将会成为永远的奢望!

吕惠卿不甘心,怀着沉郁的心情进了政事堂,面见了皇帝的赵顼。

等他再次离开皇宫的时候,吕惠卿的脸上多了几分轻松表情!

报仇并非没有可能!

林昭如今是风光,权势滔天,可有道是盛极必衰,登高跌重。越是身居高位,越是摇摇欲坠。

自己是对付不了林昭,但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是皇帝!

想要在朝堂上混得好,就要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思,吕惠卿对此已经是驾轻就熟。

皇帝很敏感,对功高震主的大臣多有忌惮,一旦开始猜忌,就会痛下狠手。上次韩琦的遭遇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这一遭林昭进入了赵顼猜忌的范围。

吕惠卿清楚地记得,当时青唐城和兰州城的捷报送来之后,赵顼先是兴奋,最后眼神之中却有一丝忧虑。

他在忧虑什么?

今日在政事堂,吕惠卿发现中牟县令李成华的奏疏被官家留中了,听说还为之动怒,显然格外关心。而其中的内容正是官员林昭旧伤复发,病倒在中牟,地方官殷勤照顾。

奏时的时候,他特意选个机会,不着急痕迹地询问此事。吕惠卿注意到官家眼神之中的惶急与不安!登基之初,富弼就告诫过赵顼,为君王者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人看出自己的喜恶。金玉良言,可惜赵顼不曾记在心里,也有可能是根本做不到。

很明显,赵顼已经对林昭起了猜忌之心!在吕惠卿看来,这是功高震主之后的必然结局,尤其是碰上赵顼这样多疑的皇帝!

对他而言,正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能让赵顼加重对林昭的猜忌与怀疑,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再能寻找到些许确凿的证据,想必官家会更喜欢的。

明升暗降,终不如永绝后患让人安心!

吕惠卿很乐意煽风点火!

第五九八章误打误撞

吕惠卿发现皇帝赵顼心中燃起了猜忌的火苗,他准备扇风助燃,让这把猜忌之火熊熊燃烧,烧的更旺。

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明升暗降,这是最常规的手段!饶是如此,林昭还是会顶着勋贵头衔继续生活,继续风光无限。

吕惠卿轻轻摇头,仇恨告诉他不能就这么完了。登高跌重,盛极而衰,要让林昭尝尝从顶端跌落谷底的滋味。要让他在最高傲的时候,一无所有,这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报复!

所以煽风点火,不仅仅是要皇帝猜忌林昭,而是要猜忌到一定程度,让赵顼能够清晰感受到林昭的威胁。

最终的结果不只是明升暗降,解除军权,而是将其视作巨大威胁,除之而后快!

血债必须血偿,两个弟弟死的不明不白,他们都还那么年轻。想起这些,吕惠卿额上青筋暴起!

想要彻底整死林昭,要做的就不仅仅是煽风点火了,还有炮制证据!这样不仅仅能够扳倒林昭,还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与倚重,何乐而不为呢?

功高震主是一种状态,皇帝会猜忌,但在道义和礼法上无法将其治罪,甚至不能明着打压,只能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想要置人于死地,那就必须要有个罪名,比如谋反,犯上作乱等等!

或者是使用雷霆手段,造成强大的压迫,甚至采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打压功高之臣。最终不明不白的泯灭在历史长河中。

后者需要漫长的等待,很显然吕惠卿等不了。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林昭凄惨的下场。如此才有报仇雪恨的痛快,同时也是担心夜长梦多。

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寻出个由头,让林昭背上个什么罪名,入狱治罪,甚至是丢掉性命。

林昭是个很谨慎的人,吕惠卿之前也有过留意,但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他不知道,林将军在稳妥行事的同时。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组织拾遗补缺,完善后事,岂能让他察觉什么?

找不到实打实的罪名,那么只能莫须有了!

熟读史书的吕惠卿知道,历代皇家对一些事情都是很忌讳的,如果林昭正好犯忌了。哪怕是莫须有,皇家通常也会宁可信其有的。更何况赵顼本就对林昭有猜忌。

该怎么办呢?

吕惠卿冥思苦想,终于有了眉目,以前的狄青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狄青在西北作战勇猛,还平定了南方的侬智高之乱,以武人的身份官至枢密使,何其风光?

最终因为此时惹怒了文官士大夫的不满。对狄青多有不满,于是乎变着法的弹劾林昭。什么汴京的大雨是因为狄青而起的,狄青家的狗长角了,狄青家里晚上有红光散出。

听起来都是无稽之谈,当时的仁宗皇帝一再表示并不相信。可最终的结果还是狄青出知陈州,最终不明不白的死了!

到底有没有有那么多稀奇事情呢?狗长角怎么都听着玄乎。可就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可结果是什么?仁宗皇帝和满朝文臣都相信了,哪怕是不相信,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否则狄青有怎么会被贬地方,在朝廷的监视中,遗憾而死呢?

同样的招数用在林昭身上,肯定也是有效的!

只是林昭家中能找出是很忙特别的证据呢?吕惠卿根本渗透不进去,不过他也勉强算是个锲而不舍的人,一旦决定了,就会尽努力去做。

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吕惠卿派出去的心腹,还真有些意外的收获。

吕惠卿得知了这样一个事实,去年端午那日,汴京曾有黑龙冲天而起,随后大雨侵盆,缓解了持续十个月的旱情。黑龙庇佑,天降甘霖的说法也广为人知传送,这几年汴京龙王庙的数量和香火都在增加,这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至于那条黑龙,似乎从汴河一飞而起的,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吕惠卿却听到有人将这个位置更加具体了,表示黑龙是从郑国公府那里的河段飞出来的,大雨之中只能看到个大概。

吕惠卿本来没有在意,可是听说林昭的儿子也是当夜出生的,这个巧合顿时让吕惠卿喜出望外。

古往今来的史书上,但凡是大人物出生,都有天降异象。还有人说,雷雨之夜出生的孩子,命格非同一般。

林昭的长子出生时刻很巧合啊,雷雨之夜,还伴随着黑龙冲天而起。据某个酒鬼传言,那日他喝的半醉,隐约瞧见那条黑龙是从郑国公府中飞起来的。

林昭的府邸之外便是汴河,这种事情很难说清楚,之前也没有人在意过,如今吕惠卿注意到了。

如果硬是把黑龙冲天的事情算到林家小子身上呢?龙在这个时代有着特殊的意味,那条黑龙可以说是龙王天降甘霖,却也可以代表真龙天子。

皇帝能容忍别人家小孩有疑似紫薇(天子)命格吗?这顶帽子压下去,林昭能承受得住吗?皇帝会是什么反应,会采用什么手段可想而知,林昭的下场……

想到这里,吕惠卿嘴角就露出森森寒意!

调查还在继续,吕惠卿打定了主意,这次一定要尽善尽美,准备充足,一次将林昭彻底击倒。

还别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吕惠卿查了林家小子的生辰八字,还特意找了个精通相术的先生帮忙测算,得到的答案是。若这个孩子早生一会,便是紫薇命格!

对,就是这样!

吕惠卿听到这句话,顿时激动不已,惊喜的几乎喊出声来了。

林昭,你死定了!

他并不认为这些是事实。只是觉得很巧合而已,林昭的儿子有皇帝命格。开什么玩笑?他家祖坟冒青烟也不可能。

不过……转念一想,这可是个几位难得的机会,正好加以利用。

是不是真的不重要,皇帝相信才是肯定的。哪怕皇帝再怎么大度,总不能容忍一个有帝王之相的孩子不断成长吧?这种未来有可能断送整个王朝命运的事情,从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天子之位,在这个时代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最为敏感。

最直接的做法是什么?还不就是提起屠刀,防患于未然吗?

林昭的儿子必须死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赵顼前面五个儿子全都夭折了,如今妃子朱氏刚刚为他生下第六个孩子,取名赵佣。林昭远在西北的时候就得到消息了,他知道,这个孩子会存活下来。成为赵顼事实上的长子。在原本的历史上的,赵佣后来改名为赵煦,便是后来的宋哲宗。

向皇后也生了,很不凑巧是个女儿,不过有个健康的儿子,赵顼已经很兴奋了。这种时候。他怎么能容忍别的孩子威胁到自己孩子的地位呢?

斩草要除根,作为父亲的林昭呢?他也不会被放过的。整个林家,从大宋王朝彻底除名消失都是有可能的。这种事情,一定会不择手段的。

如此特殊的命格,林家人。林昭他不知道吗?吕惠卿轻轻摇头,他知道与否都已经不重要了。这条知情不报。故意隐瞒的罪名跑不掉,林昭必然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经意间的发现,让吕惠卿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他看到了报仇的希望,却还没想到具体的操作过程。

不可操之过急。吃过很多次亏的吕惠卿知道,着急容易出现纰漏,中间环节往往就会出问题。

再者,这件事不可能一下子突兀地提出来。尤其是不能在朝堂上提出,否则性质就完全变了。同时吕惠卿也是不想自己参合进去,否则最终会相对被动。置身事外,小心地引导此事的发展,最终将矛头指向林昭,这才是最完美不过的。

还有就是,林昭如今在中牟,并不在汴京,行动如果太迅速,有可能会漏掉大鱼,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不过也幸好如此,趁着林昭不在汴京,加紧准备,还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三月二十三,总算是有个发动的契机了!

这日汴京飘起了雨水,春雨贵如油,但下的并不是很大。整个汴京笼罩在一层蒙蒙烟雨之中,多了几分神秘气息和别样美丽。

就在下雨之时,汴河旁一座酒楼上突然有人跳起来,大喊道:“龙,龙……”

随后不久,汴京立即有传言,有人瞧见黑龙再次出现在汴京。有人信誓旦旦,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看错,黑龙是从郑国公府中飞起来的。

皇宫里,赵顼听到消息之后,最初是一笑了之。

黑龙从林昭府邸而起?林昭的宅第是自己钦赐的,就在汴河之侧。如果真的有龙,那也肯定是潜藏在汴河之中的。再说了,对龙这种的神奇的神物,他并未放在心上,不以为意。

但是随着传言的不断加深,赵顼的心神开始有动摇了。

有人说了,黑龙并非只有昨日才出现。去年端午节那日大雨,也有人瞧见黑龙落在郑国公府!

一切都在按照吕惠卿的期望发展,赵顼还是有些怀疑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空穴来风,既然传言如此真切,那就必须要验证一下才好。最起码要求个心安,赵家江山要千秋万世,岂能因外的一个外姓的小孩坏了大事?

林鸿的生辰,以及那日出生婴儿的情况,格外受人关注!

司天监监正安崇宁亲自测算,发现了林鸿生辰的特殊性,差一丁点点就是天子命格啊!这一点着实让人惊诧,赵顼开始有些不淡定了。

安崇宁随后还给出了一个更为惊诧说法,如果生辰确实提前许久,那么不只是紫薇命格的事情,雷击福宁殿也可能都与之有关系。

赵顼顿时大惊失色,怎么会这样?

作为一个皇帝,他自然不能容许这样可怕的苗头继续发展下去。如果是寻常家的孩子,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将孩子杀死,永绝后患。

可这个孩子是林昭的儿子,其生母是柴敏言,太皇太后和大长公主很喜欢这个孩子。如此情况下,怎么动手?

难不成要对外宣称,是因为命格之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读书人的认知,赵顼也无可奈何,他暂时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

赵顼更多的心思落在了林昭身上,一个未满周岁的小孩有什么可怕的,真正让他不安的是林昭!

林昭有没有隐瞒他儿子真实的生辰八字?他们究竟是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还有他至今仍然逗留在中牟,是真的病了,还是装病,有所图谋呢?

赵顼一连串的疑问涌上心头,本就多疑的他如今更加疑神疑鬼了。赵顼暗自做出一个决定,林昭绝对不能留。先明升暗降,拿掉他的兵权和职务,让他颐养天年。之后再随便找个理由,便可让他们一家彻底永远消失!

只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开封府是三月二十三得知传言,黑龙出于郑国公府邸的消息也甚嚣尘上。之后的调查只需了四天,等到如今有眉目,已经是三月二十七了。

他正在忙碌仁宗皇帝祭祀的事情,暂时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处置林昭!

身在中牟养伤的赵顼身体已经好了很多,如今乘坐着马车一路向东,朝汴京赶来!

不管做什么,总是要等林昭回来之后才能进行。赵顼强忍着心中的恼怒,暗自等待!

当林鸿与黑龙的事情闹开之初,明月宗就接到了消息!

赵福康听说之后大为惊讶,很显然是有人怀疑到了林鸿的身世,甚至已经发现了些许问题。

这可如何是好,在这样一个紧要的当口上出了如此大事,当真是……赵福康知道,这件事本身意味着多么可怕的后果,一时间大为着急。

除了调查到底是什么人推波助澜之外,还有就是想出应对之策,趁着还有时间,防患于未然!

赵福康已经打定主意,一旦出事,她和太皇太后曹氏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林鸿。

与此同时,她也立即将消息禀报返京途中的林昭,请他定夺!

第五九九章一日之间

吕惠卿是误打误撞,他本意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加以发挥。

所以即便是真的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他自己也并不相信,只当是一个巧合,一个能够置林昭于死地的巧合。

赵顼也未必当真了,只是猜忌之心最大化,加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的惯性,觉得应该予以重视。

可实际上,心中并不相信林昭之子是黑龙降世,更不曾想到林昭还有什么特别的身世。故而并未特别在意,并未立即付诸行动。

林昭不知道这只是个巧合,是吕惠卿误打误撞弄出的是非。

他接到明月宗与赵福康的消息,也是大为震惊!

难不成走漏消息了?赵顼究竟知道多少?

赵福康那边也只是知悉黑龙一事被赵顼关注,又从外围的一些内侍口中获知一些零七八碎的消息,具体情况并不确定。

三月二十五,仁宗祭日之前的最后一个大朝会过去了,林昭算准了时间,从中牟启程,回到汴京刚好是二十七,休息一日正好参加祭祀。

熙宁六年三月二十七,林昭距离汴京不过三十里了,却听到这样的消息。

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很难料定严重程度。虽说距离摊牌的日子不足两天,在没有板上钉钉之前,分秒的时都有可能发成变故。

古往今来有多少大事是在最后时刻败露的?这样的例子着实太多,林昭岂敢掉与轻心?

汴京城进还是不进?

虽说有西军在手。可毕竟还远在西北,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身份为公开之前。总不能带着大军回汴京吧?

自己在城外,相对还算安全,可妻儿还都在城中。按照目前的情况,赵顼若是真是相信了黑龙降世的说法,那么长子林鸿还有安全可言吗?

林昭心里很乱,险些乱了方寸。

好在赵福康一再保证,自己一定会护着孩子。明月宗方面也做好了准备,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一定会保护家人周全。些许事情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林昭相信完全可以做到。

反倒是自己,回到汴京城就意味着要直面赵顼,一天时间足以有许多变故。

如果黑龙降世,儿子天子命格并未被捅破,林昭可以从容回去,哪怕是面见赵顼也不打紧。但吕惠卿误打误撞的这么一出。顿时让情况变的很紧张。

唉!

林昭轻叹一声,现在才体会到历史上那么多的变故,为何总是惊险万分,或者临时变故,胎死腹中。实在是事情重大,各方牵涉千丝万缕。稍有不慎有状况百出。想要百分百的顺利当真不易,还是需应付好这诸多的变故。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何况是牵涉到皇位的大事,稍有不慎可不是失败这么简单,更关系到很多人的身家性命。必须要慎重。

当务之急,查明具体状况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稳住赵顼,最好是避免与赵顼见面。离开了中牟,再装病已经不能的,否则指挥适得其反,反而越发被怀疑。

林昭思索良久,为今之计,能稳住赵顼的也只有她了!

三月二十七,傍晚时分,赵顼被宣进了庆寿宫。

“大娘娘,宣孙儿来是有什么事情吗?”赵顼有些意外,平时都是自己前来主动请安,太皇太后很少主动请他过来。

曹氏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轻声道:“仲针啊,用过晚膳了吗?”

“还没有,大娘娘召见,孙儿不敢耽误!”

“那正好,坐下一起用膳吧!”曹氏微笑着感慨道:“已经很久没有和你一起用膳了,这方面,皇家反倒不如寻常百姓家,少了许多的温馨天伦之乐!”

“大娘娘,孙儿政务繁忙,未能多来侍奉,是孙儿不是!”赵顼立即歉然道:“以后孙儿一定会抽时间来陪你,如今你还有了曾孙,改日让皇后抱着来给你请安!”

“好啊,你有这份心就足够了!”曹氏感叹道:“你是皇帝,有诸多的政务要忙碌,那才是正道,有空来看看我这个老太婆就是了,不必多费心。”

“大娘娘哪里话,孙儿孝敬你是应该的。”赵顼在祖母前面十分恭敬,以孝治天下乃是国朝传统,他这个皇帝必须要为表率。再者,幼年之时,曹氏对他和弟弟赵颢一直不错,多有疼爱,多少有一份祖孙之情在其中。

“嗯,仲针就是孝顺!”曹氏微笑道:“你皇祖的祭礼安排的如何了?”

赵顼点头道:“都已经安排妥当,会隆重举行,在汴京的所有五品以上大臣、宗室、勋贵都会参加!”

“你有心了!”曹氏满意道:“还有啊,我听说你派出去的将军收复了兰州,真是好啊!”

“你听说了?”

“是啊,这样的大喜事真是让人高兴,你皇祖在天之灵也会很高兴的。”曹氏感叹道:“当年李元昊在西北闹腾,你皇祖没少费心思,尤其是兰州丢失那段时间,更是自怨自艾,寝食难安!后来一直想要收复的,可惜没能成功。如今你做到了,也算是完成了你皇祖生前遗愿,有如此捷报告慰,你皇祖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皇祖遗志,孙儿理当完成,义不容辞!”提及此事,赵顼有些小得意。连太皇太后都这么认为了,满朝文武肯定也是同样的想法。后天,他就可以风风光光的宣布此事,引以为傲,赢得臣民的爱戴与颂扬。

曹氏感叹道:“你做得很好,后天去太庙。你该亲自向皇祖奏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还有啊。是哪位将军攻陷兰州的,带着一起去吧!你皇祖当年一直有个愿望,说谁要是收复兰州,要予以赏赐的,如今他不在了,只能由你来封赏!”

“收复兰州的是林昭,你不是知道吗?”太庙宣告是必然的,只是提及林昭。他的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司天监虽然那么说,可皇城司打听之后,邵雍大师曾经说过,黑龙布雨,那么跟真龙天子之说似乎没什么关系?

福宁殿一事,邵雍也有过说法。以邵雍的身份,总不至于弄错吧?他似乎也没有说谎的理由。但事情只要出来了。心中就难免有根刺。

曹氏似乎根本没看见,轻声道:“是东阳啊,我只记得他似乎去西北打吐蕃人去了,不曾想是他打下兰州的啊,这可是大功一件!”

“是,是大功一件!”赵顼只能跟着点头。

“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