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三问)-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想去看到了如此情况,场面当真有些惨烈。

柴若讷乃是柴氏皇族后裔,有那样冰雪聪明的妹妹,自己的智谋岂能差了?只是因为身份敏感,故而平日里表现的比较低调罢了!

今日这种场面,只需要看一眼便能发现一些端倪。不正常,这其中必然是有猫腻的,看来这案子着实有隐情啊!

熙宁元年,林昭破获辽使被杀案,帮他伯父柴啸解围。腊八节,为了相救妹妹柴敏言,不惜拳打亲王。

可以说林昭对他们柴家是有恩的!

最为重要的是,妹妹柴敏言对林昭很是中意。沐思虹已经找过他了,他有过犹豫是否该告诉妹妹。

现在看来,完全不管的话着实有些太不仗义了,有些事情不能袖手旁观。柴若讷很想为宫中的妹妹传讯,可想要办到却不那么容易!

不过关键时刻,还是有人愿意“乐于助人”的,柴若讷无计可施的时候,已经有人帮忙将消息传到了柴敏言耳中!

第三一四章幸灾乐祸

赵颢,宋英宗与皇后高滔滔次子,神宗赵顼的胞弟。

之前被封为岐王,如今改封为雍王。

汴京城里有他的雍王府,可赵颢却经常爱往宫里跑。

没办法,谁让太后高滔滔喜欢他呢!当初年满十六岁,依旧让他留在皇宫之中居住。

直到发生了林昭拳打赵颢的事件,御史章辟光上疏谈及此事。皇帝赵顼更是因此猜忌弟弟,高滔滔为了次子的安全,以及两个儿子之间的手足之情,忍痛让次子搬出皇宫,另建府邸。

不过溺爱已经成为习惯,最初的时候赵颢进宫的时间还比较少。可是时间长了,赵颢入宫请安的频率明显高了许多。

赵顼即便不甚满意,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否则惹得母后不快,还落下一个兄不友弟不恭的闲话,有损清誉,故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今日雍王赵颢又进宫了,一路上笑吟吟的,很是开心。

原因无它,进宫之前他刚刚看了一处好戏。

林昭进城的场景他也看到了,在府中得知消息的时候还怎么当回事,可是去了以后,赵颢才知道场面有多“热烈”。

他与林昭之间的仇恨,结缘于三年前腊八节的那一拳。

堂堂天潢贵胄的亲王,太后次子的赵颢就这样被打了,可以说是从出生长这么大,是第一次被打。

赵颢如何能不恼怒,不生气!更让他丢面子的是此事的后续处理。

林昭没有得到严惩。这让赵颢大丢面子。尤其是一帮王孙贵公子的圈子里,此事更是成为笑柄。这也就罢了。因为此事他还被哥哥赶去了皇宫,地位也大不如前。

如此情况下,赵颢记恨林昭是必然的。

他们的仇恨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淡漠,或者逐渐化解,反而旧恨未了,又添新仇。

赵颢无意间见过柴敏言之后,便一见钟情。

可是柴敏言却对他不假辞色,甚至不曾正眼瞧过。原以为是美人清高。不想最后才知晓,美人是芳心另有所属。

如果是其他人,赵颢也就认了,可偏生这个人就是林昭。

赵颢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一厢情愿的他便认定了是林昭横刀夺爱,彼此之间的积怨更深了。

他想要报仇,可根本没有机会。虽说是天潢贵胄的亲王,地位很崇高。可实际上没有多少权力。

无情最是帝王家,自古以来,皇帝便忌惮兄弟宗亲,宋朝更是如此。自从太宗皇帝兄终弟及,夺了大房的皇位之后,大宋朝历任皇帝对于兄弟和皇室宗亲都多有防备。通常都不会担任具体职务。即便是加个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衔,也大多是荣誉性的称号。

尤其是去岁,余杭郡王赵宗咏的贩卖私盐,以及赵世琚谋反之后,皇帝赵顼有意打压皇室宗亲。故而宗室的权力进一步被压缩。根本不可能染指实权,给他们觊觎皇位的机会。

所以。赵颢的复仇之路遥遥无期。

故而最大的乐趣只能是幸灾乐祸,听闻林昭在西北有通敌叛国罪名之后,赵颢很高兴,心想着这下林昭应该是死定了。

今日这种场面更是精彩,对林昭而言是莫大的屈辱,对赵颢而言则是大快人心。

这厮幸灾乐祸一番,便去皇宫了。

不想进了母后高滔滔的宝慈宫,却见到皇帝大哥赵顼在这里。

赵颢脸上的表情慢慢有些不自然了,笑容也渐渐凝固了,他现在有点害怕见到大哥,被猜忌的日子不太好过。

“见过娘娘,见过皇兄!”

“仲明来了啊!”高滔滔笑的很慈祥,平日里很难得有机会同时见到两个儿子。

“二哥来了,朕有些日子没见到你了!”赵顼轻轻一笑,对弟弟还是相当客气的。(宋朝称谓,兄弟之间不论长幼皆以哥相称)

赵顼是这么说的,可赵颢心里不免有些发憷。都说天子心思难测,虽说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可赵颢当真不知道哥哥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反话。

“皇兄平日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不像臣弟这么悠闲!”赵颢虽说有些纨绔作风,却也不傻。他明确地告诉皇帝大哥,我平日里寄情玩乐,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

赵顼轻轻点头,对此还算满意,只要弟弟不威胁到他的皇位,彼此之间维持一个良好关系是应该的。手足和睦,兄友弟恭,如此方为一桩美谈!

“对了,适才见二哥面带笑容,可是遇到什么高兴事?”赵顼随口问了一句。

太后高滔滔也笑道:“是啊,说出来让我们也乐呵乐呵,我们可没机会出宫与民同乐!”

赵颢迟疑道:“是,今日在西城门口见到一桩奇事,故而……怕是有些不太好,还是不说了吧!”

事情略微有些敏感,如果赵顼不在,赵颢绝对乐意讲给母亲听,可是眼下……难免有些犹豫。

“二哥但说无妨!”赵顼看似让赵颢随意,同时也有另外的含义,你到底有什么事情,非得背着我才能说?

帝王猜忌无处不在,高滔滔很是无奈,赵颢难免紧张,只得照实道:“据说是大理寺少卿林昭通敌叛国,今日被押送回汴京。许多书生和百姓听闻之后,很是不愤,在西门口予以指责和声讨,人比较多,场面比较热烈!”

果然,说完之后,赵顼的脸色便有些不自然了。

林昭回来了,已经遭到了声讨!一转念,他便明白了弟弟为何如此开心,这家伙必然是幸灾乐祸。赵颢与林昭之间的恩怨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高滔滔头也不抬,有意无意道:“林昭,很耳熟的名字啊!”

“娘娘有所不知,这个林昭还厉害着呢!破奇案,出使辽国……而今又出使吐蕃……”一旁的宝安公主,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立即将林昭的光辉事迹讲了一遍。难得的是,她一个深宫里的公主,对一个臣子竟然了解的如此清楚。

高滔滔听完之后,沉吟道:“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年轻人,皇儿也很重用此人啊,怎地就通敌叛国了呢?”

一番疑问之后,又忍不住道:“皇儿啊,识人不明乃为君大忌,切记啊!”

身为太后,教导几句皇帝也是应该的,赵顼不敢不听,只得点头称是。

真正让他烦恼的事情,是此事该如何处置?

林昭到底有没有罪?如果有罪,那自然是好办。背叛自己的人,自然不会让他有好下场。关键是无罪该如何处置,这才是最让人为难的地方。

一边是当作心腹培养的林昭,一边是大将李复圭,以及离不开的左右手王安石,当真是难以抉择啊!

提及此事,赵顼已经无心再待下去了,便告辞回了垂拱殿。

高滔滔也不好多留赵颢,嘱咐了让其前往庆寿宫为太皇太后请安。

赵颢临走时间,不忘了催促高滔滔:“娘娘,上次说过的事情……”

“好了,改日去找你大娘娘说说!”关于王妃的人选,高滔滔本来不赞成柴敏言的。可赵颢一再坚持,使得她不得不让步。不过在此之前,她决定先征求太皇太后曹氏的意见。

宋英宗虽然不是太皇太后曹氏的亲生子,但由于隔代亲的缘故,曹氏对于赵顼和赵颢兄弟还是比较喜爱的。

故而赵颢进宫之时,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去向曹氏请安。

在庆寿宫门前,赵颢又遇到了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和柴敏言。

赵福康的病情已经基本大好了,苗太妃生恐女儿再有什么反复,特意让柴敏言在宫中多留一段时间。等赵福康完全痊愈再离开,柴敏言不好违拗,已经一两个月不曾回家了。当然了,也没有步出皇宫,对外面的一切消息都不知晓。

“见过姑姑!”赵颢依着礼节向赵福康见礼,以前则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身边的柴敏言,今日却根本不多看一眼。

赵福康还以为他转了性子,不免有些奇怪,笑道:“仲明啊,不必多礼!”

“姑姑气色不错啊,身子可大好了?”赵颢礼节性地慰问。

赵福康点头道:“多亏了敏言,如今已经完全大好了!”

“恭喜姑姑!”

“对了,看你满面春风,可是遇到了什么好事?”赵福康笑了笑,随口问了一句。

“是啊!”赵颢笑着点点头。

“什么好事?可是你母后为你物色到了王妃人选?”赵福康随口开了个玩笑,之前赵颢喜欢柴敏言,可柴敏言芳心另有所属,她难免为难,故而随口打听。要是能两全其美,自然是最好不过。

赵颢摇头道:“那倒不是,不过也快了……倒是有另外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何事啊?”赵福康并未注意到侄子笑容里的狡黠。

“姑姑,还是不说的好,怕是有些人不喜欢听!”这一次,赵颢说话的时候,不由多看了一眼柴敏言。

柴敏言不由心中一动,赵福康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疑虑。

赵颢见状,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大理寺少卿林昭通敌叛国,勾结西夏,今日被押送回汴京,百姓愤而声讨……”

“啊?”柴敏言听到之后,一声惊呼,当即花容失色!

PS:昨日耽误了更新,今日五更奉上补偿!

第三一五章身陷囹圄

林昭出事下狱了?通敌叛国?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对柴敏言而言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这两个月的时间,她一直待在皇宫之中,对外界的情况并不了解。与此同时,她也一直默默思念着林昭。

最近一段时间,柴敏言还有些着急,按理说林昭差不多已经回来了。可是她根本没有出宫的机会,她还想着赶快找时间回家让大兄打探消息,或者直接去江南居拜会沐思虹,兴许也能见上他一面。

可是万万没想到,骤然得到消息,竟然是这样!

通敌叛国?!

柴敏言是不相信的,林昭平日里的表现足矣说明许多问题,那个为国为民敢于仗义执言的林昭会通敌叛国?林昭已经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印象。

再加上赵颢的表情和语气,柴敏言心中更是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

赵福康也很是震惊,她对林昭印象颇深。首先是林昭在金明池边救了她,再者便是柴敏言的心思!

之前赵福康为什么要为赵颢关于王妃的人选,原因正在于此。赵颢喜欢柴敏言,她是知道的,按理说她这个做姑姑的应该尽可能成全侄子,可她也很顾念柴敏言的感受和选择。

如今柴敏言与她感情颇深,已经不简单是个医女,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情同姐妹。故而即便是侄子对柴敏言格外有意,奈何人家柴敏言早有心有所属。她也不好逼迫分毫。

柴敏言聪慧美丽,林昭英俊潇洒。年轻有为,倒是一对绝好的少年璧人。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还对梁怀吉深情不忘,在某种程度上将一些感情寄托在了这对少年人身上。

林昭本来也是她很看好的少年,怎么就突然通敌叛国,锒铛入狱了呢?

想到这里,赵福康脑海之中就不由自主浮现出林昭的面孔来。那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再次漫上心头,总觉得林昭的面容是那么的熟悉,还有种无以名状的亲切感。可到底是在哪里看到的呢?为什么呢?赵福康觉得。答案已经接近了,只差了最好那么一丁点……

那边赵颢已经得意洋洋地离开了,今日完全就是炫耀,总算是让他心里有了些许的满足感。

同时他也是想以此断了柴敏言的念想,林昭已经是这个下场了,你还想怎么样?难道我堂堂亲王,比不上他一个阶下囚吗?赵颢理所当然的这么认为。然后趾高气扬地离开了,留下一个幸灾乐祸的背影。

可柴敏言是谁?不只是汴京第一美人,更是一位足智多谋,情深意重的好女子。

此刻,柴敏言这边有些凌乱了,这个消息对她的冲击着实很大。同时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担忧。

赵颢只是简短说了几句,饶是如此,就已经很吓人了。要是当真如此,林昭只怕是凶多吉少,让她如何能不担心呢?

当然了。当务之急是首先要确定事情真相。兴许赵颢是故意诬蔑,欺骗人的。或者大题小做,此时此刻,柴敏言只能这样侥幸地认为。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赵福康自然不好阻拦,当即就让柴敏言出宫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柴敏言的最后一丝侥幸完全被打碎了。

柴若讷本来还有一丝庆幸,本来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要送消息给小妹,最终都没能成功,没想到小妹竟然已经听说了。可是看着小妹那担忧着急的表情,柴若讷突然又很是不忍。这一刻他当真有些不忍,不知道小妹得知此事到底是好是坏!

“大兄,如此说来,林公子果然身陷囹圄?”柴敏言的心智比一般女子要强许多,此刻她能够完全冷静下来,出声询问事情的关键。

“是的,今日已经回到汴京了,进城的时候有些不愉快,场面有些惨烈。”既然柴敏言已经都知道了,柴若讷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直言相告。只是惨烈情景这些全都一语带过,今日要是小妹在场,是绝对忍受不住的。

对此,柴敏言已经知晓,心理承受能力还算不错。只是默默地听着,只是俏丽的容颜此刻冷若冰霜,眼神之中更是写满了担忧与不忍。

“事情的详细经过到底如何?还有,此案如今到底发展到了如何程度?”柴敏言现在更想要了解的是整个过程。一来是验证林昭的品质,不至于所托非人。二来,唯有了解清楚了事情,才能想办法营救。

柴若讷只得将自己所知的内容一一道来,同时忍不住轻叹,看样子妹子当真是情根深种了。对林昭的关怀与在意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忍不住还有些小嫉妒!

柴敏言听完之后问道:“也就是说,朝廷还要另行审判对吗?”

“是啊,但目前的情况对林东阳很不利。”柴若讷道:“实话实话吧,前日的时候沐夫人便来找过你!”

“找我?”柴敏言还略微有些惊讶。

柴若讷点头道:“不错,找你!一来是想让你帮忙出谋划策;不过嘛,更重要的目的,则是必要的时候,通过你向太皇太后求情。”

慌乱之间,柴敏言竟然忘记了这一点,此刻才意识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莫大的优势。

万不得已的时候,倒是当真可以去向太皇太后求情,但是现在似乎还没到那个地步。太皇太后身份何等尊贵,平日里也不怎么理会政事,贸然前去打扰,小题大做,牵一发而动全身,显然有些不合适。

不过必要的时候,倒是可以请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帮忙一二。毕竟自己与赵福康的感情更为深厚,而且林昭也是她的救命恩人。赵福康多少会帮忙说话的,她的分量也不轻了。

这些都是后面不得已的做法。至少在目前,最为重要的还是如何成功洗脱罪名,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皇宫里,柴敏言能说得上话,但是官场上,他们柴家当真有点爱莫能助了。至于案件本身的调查,搜集证据什么的,倒是最为直接。可她们更是无能为力。

沐思虹和孟若颖等人听闻柴敏言回家,也匆匆赶来求见,四个女子一台戏,人数也差不多齐了。

有孟若颖在,沐思虹总算是有主心骨了。在大事上,她当真不如经商多年的孟若颖。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沐思虹发现孟若颖似乎不是很担心的样子,此番夫郎一定会安然无恙吗?还是孟家已经安排妥当?

实际上,孟若颖的自信源自于一个人的一句话!

在应天府静心庵,临走时,静和居士嘱咐孟若颖,不必担心。自有贵人相助。初时,孟若颖也只是当是一句寻常安慰的话语,可是慢慢的却回味出些许异样来。

静和居士的出现,已经平日的表现着实有些奇怪。

更为重要的是,静和居士明里暗里对于林昭非同一般的关怀。

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有必要如此紧张吗,如此关心?说实话。柴敏言当时还怀疑过静和居士的身份和用心。

尤其是身份,容貌与林昭有六七分相似之处。如果仔细看的过,林昭的那一双丹凤眼与静和居士当真几乎是一模一样。

难不成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而且静和居士对她和孟若颖很好,有的有些过分了。许多的疑惑一直萦绕在孟若颖心头!

也不知道为什么,临走的时候,静和居士那么一句话,看似随意,却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已经哭泣过来,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此刻必须理智地想办法。

沐思虹本来是想让柴敏言直接去向太皇太后求情的,此刻仔细想想,才发现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到底该怎么办呢?一时间几位美女毫无头绪。

这个时候,柴敏言给出了一个意见,说道:“该怎么办,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所以现在作为合适的做法便是前去探监!”

“探监?”几个女子也全都反应过来,林昭对事情的真相无疑是最清楚的,他自己自然也清楚如何自救,如何才能脱罪了。同时,几位美女心中的思念和牵挂已经到了顶点,要是当真能见上一面,多少也算是个满足和安慰。

故而这个提议刚一出口,立即得到了几位美女的响应与赞同。

如果是寻常的牢狱,寻常的犯人,探监并不是什么难事。有的是律法明确允许的,有的只要打点一下狱卒也能够轻松做到。

可是林昭非同一般,他可是朝廷钦犯,犯有大罪,案件更是得到了举朝关注,想要探视可不是那么容易。

何况是皇帝赵顼,直接下旨,将林昭关押在天牢之中,谁也不得与之接触。

此事,对赵顼而言也着实比较为难。林昭是他着意培养的心腹,可是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无疑给他留下了一个识人不明的污点。

更为棘手的是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置?

按理说,一个案件,首先要确定的是案件的真伪,林昭到底有没有勾结西夏人,有没有叛国?

从目前的证据来看,事情确实如此,这让赵顼很是恼怒,几乎是雷霆之怒。

可是此事之中未必没有其他的隐情,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如果确有其事,赵顼一点都不会为难,直接杀了就是了。不管才能如何,办事如何,只要忠诚方面出现问题,那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心慈手软。

可怕的就是另有隐情,林昭是冤枉的,如此该如何处置呢?

如果林昭没错,那就证明事情是有人想要嫁祸陷害于他,李复圭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如此一来,支持李复圭的王安石必将会陷入其中,而信任王安石的自己也会被说三道四。

大宋朝的文臣们可都是很有气节的,在皇帝面前的态度可是以坚决著称的。文臣们在御前的礼节不是那么拘谨,争吵起来甚至连口水都喷溅到了皇帝脸上。

满朝文武反对变法的人非常之多,皇帝赵顼本该是一个居中调停的权威的,可他却直接偏向了王安石。大臣们反对变化,大多指责的是王安石,因为没有人敢于直接指责皇帝。可实际上,多少还是对他有些不满的。

要是给朝臣们一次这样的机会,自己的处境必然会十分不利。

王安石所承受的压力无疑会更大,变法的关键时刻,赵顼可不想变法派,尤其是肱骨之臣的王安石受到丝毫损伤。

赵顼不禁摇头,王安石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执拗,有人称他为“拗相公”倒是名副其实。在李复圭这件事上,若非有他的参与,整件事情都好办许多。或者说,他不从一开始就这么坚定的支持李复圭,也不至于到现在的地步!

林昭和王安石之间选择,必然是王安石分量更重。可林昭与李复圭之间,赵顼更想要保的可能是前者!

唉!如今的情势,当真是麻烦!

还有就是西北的情况,李复圭还在庆州,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之前为了顾念王安石的态度,没有立即将李复圭革职,现在再想要顺利让其交出兵权可就难了。

赵顼现在最为忧心的便是这个问题!韩绛说的没错,是该派人前往接管,可是到底派谁前往呢?又是何种方式呢?

沉思许久,赵顼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人影,此人前往应该不错,想必事情会顺利妥善解决。

庆州的事情有眉目之后,当务之急便是对林昭的审判!

至于有罪无罪,以及最后的定罪量刑,这些倒不着急。当务之急是先搞明白状况,赵顼确实想要听一个真实答案。

之前还想着亲自御审,可是后来想想,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当然了,目前规格最高的便是三法司三堂会审。可林昭“获罪”之前是大理寺少卿,出于这个的缘故,大理寺自然是要回避在外的。

如此一来,便只能下御史台与刑部联合审问了!

皇帝赵顼随即做出安排,命御史台与刑部联合审问此案。至于林昭本人,则是先被关押在天牢之中……

第三一六章台狱

天牢,是一个相对笼统的说法。

北宋时期,监狱系统比较庞杂,汴京城里就有很多的监狱。诸如台狱、大理寺狱、皇城司、殿前司狱、四排岸司狱等等。还有牢城,四面设有围墙,类似城堡,故而名之,并派驻军看守,以防罪犯脱逃。

台狱属于御史台管辖,因为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这一称号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在北宋,苏轼写诗被人挑出了毛病,结果因此入狱许久,险些丧命,史称“乌台诗案”。

皇城司的级别就高了,和皇家沾上关系,自然就非同一般。皇城司在北宋也是个特殊的机构,除了负责戍守皇城安全之外,同时还相当于是宋朝的谍报机构,负责为皇帝刺探各方面的情报。

大理寺狱不言而喻是属于大理寺的。殿前司狱则是属于军队,至于四排岸司狱则主要是关押和漕运犯罪有关的犯人。至于牢城,相对来说级别有点低,主要是关押刺配充军,或者流放的犯人。监狱众多,分工也很明确。

张春是台狱的一名小吏,或者说只是一名小帮工,负责打扫卫生,送饭的小事。御史台在大宋朝的地位不错,故而张春这等小吏的待遇也还不错,混口饭吃还是美滋滋的。

当然了,在台狱中做事,必须要讲究技巧,小心翼翼。会看眼色,否则根本干不长久。要知道。御史台是什么地方?是纠察弹劾百官风纪之地,进入台狱的大都是待罪的官员,即便是待罪之身,可还是官员。

这些大都是彬彬有礼的士大夫,对待起来多少就要客气一些,北宋厚待士大夫是出名的。

台狱的小吏,自然不能像寻常牢狱中那般趾高气扬,更不敢随便辱骂。甚至刁难殴打。

毕竟这些只是待罪的官员,最终是什么下场还不知道呢!御史台可不是有进无出的地方,有些官员在一番审理之后也无罪释放了。或者暂时外放,过几年可能会再次起复。

试想想,如果在狱中受到虐待,出狱之后还不得整死你?哪怕是一个级别很低的官员,想要对付一个小吏。都跟捏死蚂蚁一样容易。官吏是个统称,但一字之差,待遇和权势便是天壤之别。

当然了,这也与御史台的传统和风纪有很大关系。以前御史台受委屈的官员可不少,出狱之中是各种怨声载道,让御史台的官员们很难做。

直到司马光和唐介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严加要求。台狱的状况才有所好转,故而台狱相对来说是汴京最文明的监狱。

所以在台狱中必须要懂得谦逊,不敢随便得罪什么人,有的官员得到照拂出狱后还会给些许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张春本就是个老实和善的人。不懂得曲意迎合,多年来没有什么额外好处。但是兢兢业业。待人和善,某一次与一位官员结下了善缘,得以保全了这份相对不错的差事。

每日晌午之后,张春便会笑吟吟地离开台狱,心满意足地回家去陪老婆孩子。但是今日,准确说是从半个多月前就开始了,张春晌午之后经常会留下来值夜。他自己的说法是,多赚点钱,等新年的时候给老婆孩子添置几套新衣裳。

这样的想法众人完全理解,张春又是个老实人,故而谁也没有在意。其他小吏还忍不住嘲讽,指望值夜能挣几个钱?故而大方地“换班”给张春。

张春浑然不觉,此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笑,他都不会在意的。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只要熬过了这几日,辞掉这份活计,便可以得到十辈子都挣不来的财富。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竟然会砸到自己,当真是幸运啊!

哼,挣自己的钱,让你们去嘲讽吧!

张春不知道,和他一样的幸运儿,汴京城里还有数十人。

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的职业,那就是牢狱中的小吏,或者只是普通的差役。囊括了台狱、大理寺狱、皇城司、殿前司狱、四排岸司狱,甚至是刑部大牢,开封府的牢狱等等,几乎是汴京所有的监狱。

他们都得到了神秘人许诺了一大笔钱,只是让他们做一件不一定发生的事情。

那便是等待一个人,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人。只要遇到了,在牢狱之中给此人照拂,尽可能保证其安全,便会得到一笔格外封侯的报酬。

如此简单的事情,又不会伤天害理,又是天知地知,还能得到丰厚的报酬,除非是傻子才会拒绝,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点也不奇怪,获罪进入御史台的官员常常会请托狱吏关照,只是绝少有人会找到自己,这一次当真是意外的惊喜。

张春很幸运,当许多人惆怅等待的时候,要等的人出现了。按照约定,如此他可以多拿两倍的酬金。

张春要等待的正是林昭!

进城的时候,林昭遭遇了人生最晦暗的,最屈辱的时刻。

他撑过来了,他很清楚,这是有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他置于死地。越是如此,就越是需要坚挺,让他们失望,然后报复。

没有任何时候的报复心比此刻更为强烈,既然有人非要如此生死相逼,自己又何必客气呢?

同时,林昭想到了家人,想到了等待自己的美人,以及江宁的一家老小,那么都等待着自己,自己无形中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主心骨。

更为重要的,自己是被冤枉的,难道就要这样蒙受不白之冤?这口恶气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正是因此,林昭强自忍受着。

即便是满身都是乱七八糟的蔬菜叶子,杂物等东西,即便是为千夫所指,满城声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