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贼(风再起时)-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再看看自己,太狼狈了
不过,这种颓势,很快就会有所改变了吧……
曹操、周喁未免迟则生疑,加之兵贵神速,以最快的速度横穿陈国,杀入颍川郡。包括袁术、孙坚、沛国相袁忠在内,所有人都没料到曹操、周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兵豫州,颍川太守李?自然也没想到,他随孙坚讨董,如今并不在境内,主事者仅功曹、五官掾等郡吏,兵亦不满万数,且多是不曾见过战阵的新兵。
更要命的是,已经向汝南太守徐?发了数封求救信,至今毫无音讯。
颍川内无精兵良将,外无援军支援,可想而知,孙坚的大本营阳城县仅仅抵抗三日便宣告陷落,豫州粮秣钱财,尽数落于曹操、周喁之手。
荆州,南阳郡,治所宛城。
袁术的心情很好,好极了……盼了许久,五千幽州突骑终于到达南阳,有了这支骑兵,他的实力无疑会得到大幅度加强,当日遂大宴幽州军主将鲜于恢和公孙瓒部将范方。好巧不巧,曹操、周喁入侵豫州、袭占沛国的消息送到。
袁术愣在原地,良久犹不能置信,喃喃自语道:“文台在关中和董卓血战累累,袁绍居然派兵袭其后……”袁术目光横扫堂下瞪目结舌的诸文武,猛然跳将起来,一脚踹翻食案,扬臂大吼道:“袁绍是不是疯了?他知不知道这样做会断送社稷?他就不怕天下人的唾沫把他淹死?混账混账混账……”
鲜于恢和范方暗暗互视一眼,前者是惊,后者却是喜,他此行目的正是为挑拨二袁关系,没想到不等他有所行动,二袁已经打起来了。
袁术气得额头、颈部青筋根根外露,俊朗不凡的姿容立时变得无比狰狞,语无伦次道:“袁绍这个袁家的败类袁家的耻辱……不对,他不是袁家子,他是袁氏家奴,奴隶、奴仆、奴役、奴庸……”手一指从弟袁胤,又道:“承嗣,你去回去告诉族中之人,往后,谁再敢帮助袁绍,孤就不承认他是袁氏子孙。”
袁胤应声称诺。先不论是非,这一次,北兄做得太过分了,在社稷面前,有什么争执不能暂时放下,何至于此唉……
袁术气消了一些,令奴婢收拾地上的餐具,重新置案,落座后对鲜于恢、范方道:“家门不幸,出此祸害,让二位见笑了。”
鲜于恢笑容僵硬,不知该作何回答,范方则毫无顾忌道:“将军一心为国,袁绍却在后面扯后腿……不过,将军与袁绍相识数十载,岂会不知其为人卑鄙?将军从前心胸太过开阔了,屡屡容忍袁绍妄为,才致今日之祸。去年袁绍数度书信于我家公孙将军,言南下讨贼,共富贵,不想他强占冀州后,翻脸不认人,将我家将军赶走……”
袁术长叹一声道:“是啊过去是孤错了……”继而转首谓众人道:“袁绍大动刀兵,孤不得不应战,如今该当如何应对?”
治中蒯越率先出言道:“为今之计当速速派兵东入汝南。”
袁术点点头,又看向中郎将纪灵,问道:“现在能够马上调动的兵力有多少?”
纪灵想也没想道:“南阳有兵五万,可抽调三万人。这些兵卒虽然不如孙将军麾下骁勇善战,却也在荆南历练半载,远胜曹操、周喁之兵。”
袁术紧紧皱起眉头,三万人,无法占到压倒性优势,一旦久战,繁华豫州,就会变成一片废墟,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说道:“太少了,还是把文台调回来吧……”
别驾刘先急急劝道:“将军不可孙豫州万万不能轻动,否则前面所做努力,将会功亏一篑。”
刘先不提还好,一提袁术好不容易压下的怒火再次窜起,喝道:“勤王失败,那也全是袁绍的责任”
“将军……”刘先还要再劝,遥领交州苍梧太守蔡瑁提前开口道:“不调孙将军,先不说兵力捉襟见肘,两个战场,以十万计的大军,粮秣从哪里来?今年以豫、荆两州供应孙将军征讨董卓都已大感吃力,今豫州陷入战乱,仅以荆州一地支援两个战场,无异于天方夜谭。”
“……”刘先哑然,他作为众吏之长,自然清楚荆州粮仓的粮食存量几何。蔡瑁之言一点不假,荆州确实无力供给两个战场。
袁术目视堂下诸人,见无人再有疑义,当下说道:“非孤不热衷于勤王,实是袁绍逼人太甚。命孙将军尽快回返,讨平曹操、周喁二贼子。”
“……”刘虞子刘和、鲜于恢相视而叹。勤王如今看来,难矣,只希望己方不要卷入二袁纷争才好。可惜,这明显属于奢望,袁术怎么可能放着数千幽州突骑不用。两人若是敢有半点迟疑,轻者软禁,重者死亡,绝非夸张之语,袁术真的能干出这种事来。陷于南阳泥潭,当真是身不由己啊……
凉州,北地郡,治所富平。
盖勋年过五旬,本就睡浅,兼且心中有事,批公文至深夜才睡去,而天尚未大亮便转醒。盖勋侧头凝视着昏暗中睡得正香的枕边人马昭,眼中满是温柔。每次自己熬夜批公文,案上必有粥糜,虽然自己总是说这些事由奴婢去做就好,让她先去休息,可是她从来不听,不管多晚,只要回到榻前,总有一只手搭载他的身上,为他宽衣。
盖勋伸出手,轻轻抚着妻子脸上的一道道皱纹,马昭年轻时以才女之名闻于右扶风,遂被其祖马融所重,除才华外,她的姿色同样堪为国色。当马融亲口说欲以马昭妻之,盖勋欣喜难耐,自谓一介边鄙之人,居然能娶到如此佳人,感谢上苍待他不薄。一晃,三十多年了,妻子容色渐衰,他却从未想过纳妾。有妻如此,他别无他求。
曾经,他也感慨过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只是,盖俊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心变得极为矛盾,一方面,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即取得其他人一生难及的成就,身为父亲,自然是感到自豪,然而,盖俊同样做了很多错事,正在走向威胁的边缘……
盖勋长长叹一口气,收拾心情,下榻走入隔壁书房,点燃飞燕铜灯,跪坐蒲席翻阅一封封文牍,这些文牍都是由长史张既批过的,他最终决定是然是否。
这个张既便是早年盖勋任左冯翊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寒门少年,恰好和女儿盖缭同年,若非盖缭心系杨阿若,盖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由此可知对他的欣赏之意。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盖勋举时年刚满弱冠的张既为孝廉,张既入宫为郎,后在弘农、京兆尹出任县长,去年弃官返家,盖勋听说后,第一时间把他招入麾下,授予长史之职。至于原北地长史、安定梁阀子弟梁固,为政有方,功劳颇多,当时盖俊正好任命农都尉、北地名士王邑为并州定襄太守,便拜他为农都尉,代替王邑管理北地屯田事宜。
不知不觉间,天际放亮,盖勋放下笔,起身走走,放松筋骨。
这时,马昭业已醒来,开始忙前忙后为丈夫准备早餐,两人对坐默默享用餐饭。饭后,马昭为他倒一杯清水,以为顺肠,轻声笑道:“小鹤儿和阿若今天会到吧?”
“是啊,今天到。”盖勋目光一凝,手指下意识摩擦着杯壁,意味深长地道。
同榻数十载,马昭可谓世上最了解盖勋的人,这绝不是即将见到女儿、女婿该有的表情,其必是有事,不由问道:“府君,怎么了?”
“没事。”盖勋对马昭笑笑……
bk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家传噩耗
(根据专家研究表明,常来本站阅读有利于食欲大增,财运连连!)
第三百一十三章家传噩耗
凉州,北地郡。
一辆奢华的马车在数十名铁甲骑士的护卫下向南而行,车窗敞开,露出一个童子的容颜,他两三岁大小,头发自然垂后,梳理得整整齐齐,稀眉亮眸,唇红齿白,宛若璧人,任谁看了,都忍不住想要抱入怀中疼爱一番。
幼童好奇心很强,世界万物在他眼中皆神秘而有趣,不停指着某些寻常之物大喊大叫。而拥着他的母亲,年约二十五六,虽是端坐,却挡不住她的好身量,足有七尺,与普通男子相仿佛,容貌亦是千里挑一。这是当然的了,丑母亲怎会生出如此可爱的娃娃。
女子身边则为她的丈夫,此刻他正闭目养神,看不出实际年纪,盖因他有着一张比其妻更加艳丽三分的绝世容颜,若非颌下淡须,九成九的人会认为他是一名美艳女郎。相信他如果此时睁开双眸,会更添几分神采。
没错,这对夫妇即是杨阿若、盖缭,童子自然就是他们的爱子杨基。
盖缭时而倾听儿子的话语,时而含住儿子的小拳头,母子俩玩的不亦乐乎,半晌,她眼睛微微眯起,对杨阿若道:“杨郎,此次父亲召我们一家到富平,除了想念我们,当还有其他目的吧……”
“……”杨阿若点点头,丈人盖勋绝不是那种以私废公的人,鹰扬中郎将驻地到富平相距数百里,快马也要一日时间,坐车更慢,杨阿若很难想象丈人会因想念女儿、外孙,特意把他们叫去富平。
盖缭一边把渐渐向下滑的儿子抱正,一边说道:“让我猜猜,是为了阿兄吧。”提到盖俊,她不满地撇撇嘴,抱怨道:“阿父、阿母眼中只有阿兄,从来不关心我……”
杨阿若苦笑着摇摇头,自动忽略掉后面一句话,不过妻子前面所言应该不差,此行多半与妻兄盖俊有关。不久前,盖俊成功收复帝都雒阳,丈人大感欣慰,然而之后盖俊便驻足不前,似乎已经满足所取得的成果,又引得丈人大为不满。
杨阿若隐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妻子盖缭聪慧过人,显然也察觉到了,甚至可能比他看得更远。这绝非夸张之语,杨阿若有自知之明,盖缭少时遍览诸兵史典籍,比他这个十八岁前还是文盲的人高明太多了。杨阿若有时不禁想,盖缭若是男儿身,他的成就也许及不上乃兄,但肯定会在盖胤之上。
盖缭摆弄着膝上如瓷娃娃一般的小人,看似漫不经心地道:“站在阿兄这一边,还是站在阿父这一边,杨郎,你会如何选择呢?……”
杨阿若一阵头疼,他宁愿在战场上挨十刀、挨十矛,也不想面临这种选择,只好大打太极拳,“事情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也许是我们杞人忧天了。”
盖缭哼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是啊夺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随之,夫妇陷入沉默。
“阿母、阿父,快看、快看,那是……”杨基指着车窗外五彩斑斓的世界尖叫。
马车顺着官道飞驰,中午停于驿站小歇半个时辰,而后继续上路,最终在日落前抵达北地郡治所富平。
盖勋隅中至郡府,主要工作仍然是批公文,忙到午后,遂升郡朝。汉代刺史初时只有监督之权,西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光武帝中兴汉室后,刺史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但犹不及州牧权厚。太守自由度极高,郡中吏民视其为君,乃有郡朝之称。
汉代郡佐吏繁多,大郡千人,小郡两百,北地郡以前丧土九成,寄居左冯翊,佐吏一度只有百余人,后来盖俊驱逐先零,收复旧土,聚羌人、流民屯田,使北地郡一跃成为边地富郡,至此,佐吏人数开始急速膨胀,如今已有四百余人。
盖勋高坐主位,听取堂下众吏禀报郡内政事,不时回头对盖泓低语,后者频频点头,沾墨挥毫。盖泓字伯深,年三十余,姿容中庸,他是盖勋兄盖冲长子,曾与弟盖洄盖仲深同游太学数载,之后随盖俊迎亲车队一同返家,目前两人皆在北地郡任职,泓为门下书佐,洄为金曹掾。金曹主货币盐铁事,看似弟在兄上,其实不然。如果把金曹掾比作掌管国库的九卿大司农,门下书佐则类似常伴君主左右的侍中,两者谈不上谁高谁低。
除开二人外,另有二十余名盖氏子弟效命北地郡,遍及军、政系统。
长史张既位于盖勋下手,正襟安坐,神情肃穆,到底是当过两任县长的人,虽年不过二十五,身上却有一番威严气魄,再也不是得知盖俊当前便会拘谨不安的少年。
张既见诸人相继闭口,抱拳道:“府君,今年以来,我郡……”张既忽而顿住,目光扫向从旁门进入大堂的盖氏家仆。
盖氏家仆快速来到盖勋身后,俯身耳语。盖勋斜飞入鬓的剑眉向上一挑,挥手示意他退下,对张既道:“德容,你接着说……”
张既情知盖勋家中定然有事,长话短说,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完。盖勋点点头,说道:“此事你拿主意就好。大家还有何议?”
诸吏哪会不知趣,皆言无事。
盖勋道声散朝,在数百人起立长揖中,由旁门离开,径直返回官舍。与他坚定而稳健的步伐相比,他的内心,则很不平静。
前年,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时任京兆尹的他被盖俊骗入军中,裹挟而走,一方面固然是带有强迫性质,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心甘情愿,他若不想,以他刚烈性格,绝不会向儿子屈服。当时他之所以肯弃官与盖俊一同北上,便是看到董卓入京后,毒杀太后,废立天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欲伐之以正天下。
两年过去了,当时对他作出种种保证的盖俊,而今却只顾争权夺利,占据三河(河内、河东、河南)他能够勉强理解,毕竟成功收复帝都雒阳,将董卓压回关中。然而盖俊大好局面下,并无西征之意,更有甚者,已过河准备返回并州,他书信中的解释是今年连续动兵,士卒疲惫,强弩之末,无力再战。
盖勋看罢冷冷一笑,何以士卒疲惫?还不是用兵冀州所致,翻越重重险阻的恒山,先后激战韩馥、公孙瓒,盖勋相信其难度绝不会下于进军关中,对垒董卓。换句话说,盖俊根本就无意拯救天子,振奋社稷。
至于他说最迟明年末,必入关中讨伐董卓……
盖勋被骗怕了,不敢再相信他的话。
盖勋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盖俊正在河内巡视,不日返回并州,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则在弘农同董卓血战连天……他此次唤来杨阿若的目的很简单,便是想让他率军入左冯翊,将盖俊强行拉入战争的泥潭。
杨阿若会同意吗……
两人一个是鹰扬中郎将,主北地军事,一个是北地太守,掌文武大权,盖俊在任时自然是以北地太守为首,可其实两者属于平级。因两人有着特殊的关系,杨阿若素来以恭敬,遇事多俯首领命。
不过,要他背着盖俊出兵,很难很难……
毕竟,他是被盖俊拔于微末之中,又一力支持他与盖缭之间堪称曲折的感情,对杨阿若来说,盖俊对他不啻恩同再造。
盖勋心中无甚把握,但他已经下定决心,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逼迫杨阿若出兵……
杨基伸出肉肉的莲藕小手,捧着马昭的脸颊,大眼睛一眨一眨,奶声奶气道:“外祖母,你想我了吗?”
马昭用力亲了杨基粉嫩的脸蛋一口,笑道:“这世上啊,外祖母最想的就是我的乖乖小外孙。”
“我也最想最想外祖母。”杨基不甘示弱,回亲马昭一口,咯咯乐道。
“哎呦呦,我这小外孙啊,嘴巴可甜死人了,长大后还了得?不知要偷走多少女郎之心。”马昭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嘴甜随我……”盖缭一旁得意洋洋道,却不想惹来母亲马昭的白眼。盖缭脸一拉,又道:“嘴甜随我,相貌俊美即可,千万不要长得和他父亲一般模样,无端惹来许多麻烦。”
杨阿若苦笑道:“怎么又扯到我身上来了?”
“你自己心知肚明。”盖缭轻轻哼了一声。杨阿若姿容无双,体若白璧,艳逾妇人,引得北地乃至左冯翊、安定、河东仕女倾慕万分,时有女郎乘车数百里至屯田区鹰扬中郎将府外,为的只是见上杨阿若一面,盖缭为其妻,又怎会不打翻醋坛子。
这是北地人所共知的事情,马昭自无不知之理,笑而不语,逗弄外孙。
杨阿若再度苦笑道:“妇人欲见,我有何法?又非我让她们来的。”
“都是你这张脸惹得祸,哪天趁你睡觉,在你脸上划一刀,看还有谁来再观美男子。”盖缭气鼓鼓道。
“小鹤儿,不得放肆。”马昭板脸低喝道。盖俊从小对她不加以约束,只有无尽无尽的溺爱,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星月亮摘下来送给她,遂养成其刁蛮的个性。世间女子,哪有像她这般对丈夫讲话的,自古夫为妻纲,盖缭堪称无礼之极。
盖缭嘟囔两声,一脸不服。
杨阿若笑笑,也不生气,两人间闺房之乐颇多,此,亦是其一。
三人交谈着近来琐事,杨基,则没过多久就在马昭的臂弯睡着,当今时代,坐马车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一天下来,成年人尚且感到疲惫,何况三岁大的小童。
马昭将他小心翼翼递给随身十数载的贴心婢女,让她送其入寝室榻上安睡。婢女抱着杨基刚刚行出门,就看到盖勋迎面而来,此间行不得礼,只得垂首以示恭敬。
盖勋用食指侧方轻轻刮了刮外孙的小脸,满脸笑意,随后脱履进入厅中。
“丈人、阿父……”杨阿若、盖缭急忙起身行礼。
“不用多礼。”盖勋微微颔首,刚刚坐到妻子马昭身旁,盖缭立刻像归巢的小鸡般扑来,环住他的手臂连连撒娇。
盖勋素知女儿性格惫懒,呵斥全无用处,推两下推不开,便由着她,问二人道:“你二人吃过饭了吗?”
杨阿若答道:“午时在驿站食过。”
盖勋点点头,转首谓妻子马昭道:“太阳快落山了,命人准备晚饭吧。”
马昭称好,随即出门。
盖勋又对盖缭道:“小鹤儿,你也和你阿母一起去。”
“不。”盖缭拨浪鼓似的摇头,她见到父亲的面马上缠上来,就是为了不被支开。
盖勋沉下脸道:“你敢不听我的话?”
盖缭还真不听,死活不肯离开。
盖勋无奈地摇摇头,心明盖缭恐怕已经猜出自己的意图,不再理她,对杨阿若道:“伯阳可知我此次为何唤你前来?”
杨阿若干笑道:“丰无知。”平日众人或言杨中郎、或言杨伯阳、或言杨阿若,其本名丰,则很少有人知道。
女婿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盖勋单刀直入道:“今年以来,董卓连败,损兵折将,龟缩关中,颓势已毕露无疑。今孙豫州将数万众入弘农,大战弥天,势成胶着,长安兵力空虚,我有意派兵南下左冯翊,直驱雒阳,营救天子。伯丰意下如何?”
杨阿若低头佯装思考,而后面有难色道:“北地兵马算上屯田兵亦不过两万之数,出兵的话,至多万人……”
盖勋目光炯炯有神,斩钉截铁道:“万人足矣。”
杨阿若认为盖勋过于想当然了,解释道:“我军固然精锐,可人数太少,可能连左冯翊也突破不了。”
“这些你不用管,你只需说,你是否听我命令,将兵勤王。”盖勋面无表情道。他自不是想当然耳。他当过左冯翊、京兆尹,故吏遍布两地,南下当会获助良多。且,他没有天真到以为一万人就可打下长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将盖俊拉下水。
“这个……”盖勋目光过于锐利,杨阿若心虚的避开,下意识瞥一眼妻子盖缭,后者和盖勋一般,同样面无表情。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房中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有若实质。
也不知是天气炎热还是为形势所逼,杨阿若光洁无暇的额上布满细密汗珠。
“……”盖缭心疼丈夫,却有口难言。
盖勋则不慌不忙,颜色始终,然而他越是这样,带给杨阿若的压力就越大。
就在杨阿若即将绷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嚎哭之声由远而近。房中三人皆是一惊,起身往外望去,只见监奴带着一名中年人行来,中年人身穿缟素,头戴白绢,手持白幡,哭泣无度。
盖勋定睛细看,这人竟是母亲曹氏的管家,心中立觉不妙,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惨白,阵阵眩晕袭来,立之不稳,身形摇晃,幸得杨阿若、盖缭在旁,第一时间扶住他。
盖勋奋力挣开两人,迈过半尺高的门槛,顾不上登履,赤着脚一步一步走到母亲管家面前,颤抖着嘴唇问道:“家中、家中可是谁去世了?”
管家垂头泣道:“老主母、老主母走了……”
盖勋心里虽然已经猜出,可听到对方亲口承认,还是感到胸口撕心裂肺的疼,脸部扭曲成一团,痛苦的闭上双眼。泪水挤开合拢的眼皮,滚滚而落。盖勋性格刚毅,沉稳有度,自束发后,他只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祖父去世,一次是父亲去世。
“祖母……”盖缭将头埋入杨阿若怀中,呜呜大哭。
马昭匆匆赶来,惊闻噩耗,亦是泪如雨下。
盖勋悲伤良久,勉强打起精神,询问管家经过,得知母亲是梦中逝去,并未遭罪,心中稍稍安慰,母亲年近八十而终,在这个时代,可谓高寿。
“主人还有一封信……”管家所言主人,即盖勋兄长盖冲。
盖勋展开信件,盖冲先是写了一番母亲去世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而后写道:董卓污国害民,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卓为甚弟国家股肱之臣,素怀忠义之心,为天下士民所望。兄才力逊之远矣,一生碌碌,别无他能,惟有守孝三年,复替弟再服三年。弟无须挂心家里,盼早日诛除董贼,兴复汉室切切切
盖勋读罢,潸然泪下,缓缓地走回堂中坐下。自己虽然不能回家守孝三年,但可以按照朝廷制度守孝二十五日。
服丧,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孟子亦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礼记》则规定:“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汉文帝时,诏令以日易月,实服二十五日。东汉以来,君臣曾多次议论“三年之丧。”汉桓帝在位初起,大将军梁冀一度允许“二千石”级别以上的官员服三年之丧,但汉桓帝亲政后便明令禁止,最多服丧二十八日,算上往返所耗时间,最多请假百日。
服丧期间,不宜动兵革,盖勋勤王计划自然取消了。
盖勋长叹一口气
盖俊说明年必入关中勤王,那自己就再相信他一次吧……
这是最后一次……
广告少
手机p阅读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 北返
第三百一十四章北返
河内,治所怀县。
杨俊与新任河内郡功曹山曜一边交谈一边进入郡府,行向深处。
如今的河内太守名义上还是王匡,后者身为讨董联盟的一员,加之与盖俊、蔡邕皆有旧,盖俊虽然据河内为己有,却也不好直接找人代替其位,以免落人话柄。而原本的郡丞乃是王匡同乡,后者大败后,弃官随其返乡。
郡中缺太守、丞,掌管权利的人就变成了功曹、五官掾、督邮三人,其中以功曹为首,不是太守,胜似太守。
昔年光武帝刘秀任命“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寇恂为河内太守,曾殷殷叮嘱“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
盖俊刚刚合聚河内诸县不久,自然想让河内尽快融入北疆体系,初时的想法是,杨俊为河内青年士子之冠冕,名气素高,令其以功曹都河内政事,河内士民必附。
不过,杨俊可不想出任河内功曹,主薄之位虽卑,却常伴盖俊左右,处于权力中心,参与决策,只要他在这个位置,河内士人才有向心力,才能拧成一股绳。他一旦被外放地方,河内系立成一盘散沙。毕竟,二世二公出身的张范、张承兄弟,一为典学校尉、一为安民校尉,都算不得北疆核心人物。
是以,杨俊得知盖俊的意图后,不等对方开口,第一时间推荐怀县人山曜山子明。山姓为河内著姓,山曜今年刚满三旬,少游京师,拜太学博士、南阳大儒左立为师,于学甚精,且其姑嫁与河内平皋张氏子弟张汪为妻,姐嫁河内野王于氏。
按杨俊的说法,以山曜为河内功曹,则河内无忧矣。
盖俊混迹官场近十载,怎会看不出杨俊的心思,他本就没有要弃置杨俊的意思,等河内稳定了,自会召回他,既然对方不愿,那就算了。听其言,以山曜为功曹。
“唉吾本以为袁本初海内闻名,位居盟主,关东州郡为之影从,是救世之人……”说到这里,山曜摇摇头:“不想其驻军朝歌一载,怯于击董也就算了,竟纵兵劫掠百姓,致使河内东北六县十室五空。”
袁绍任由士兵劫掠当然是有原因的,比如故冀州牧韩馥不予充足粮草,士卒困顿,兵员来源斑驳,大多都是外地人,且有着相当数量的豪强、游侠之流……但这不能成为放纵士卒的借口。也许在旁人看来此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有些河内士人也满不在乎,反正抢也抢不到他们头上,然而当有一日,似山曜这般站到袁绍对立面的时候,感受自会截然不同。
杨俊面色凝重,娓娓说道:“昔文皇帝诏曰:“夫农者,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国所恃以强也。”东北六县民众大量外逃,荒地颇多,春耕是来不及了。子明,你上任后其他先放一边,必须尽快劝导、组织逃亡百姓返乡,于冬前栽种宿麦。”所谓宿麦,秋冬种之,经岁而熟,故云宿麦。
“这个我晓得。”山曜点点道。
半晌无话,山曜犹豫良久,终是开口问道:“季才,盖骠骑当真要回并州?”
提起此事,杨俊暗暗叹了一口气。董卓丢弃帝都,焚关逃跑,孙豫州率众追入关中,大战连天。此时盖俊若能令河东之众渡河击董卓之背,再以北地之众偷袭长安,董卓三面受攻,加之长安朝堂上蠢蠢欲动的士人,十有**会致败亡。无奈,盖俊以种种理由推脱,不由让人怀疑他的心意。
河内已经绑上了盖俊的马车上,多想无益,杨俊振奋心情,说道:“初春以来,盖骠骑数用大兵,虽连连大捷,自身却也折损严重,君不见过河归来者三万余人,半数为降兵?盖骠骑之意是今年休养生息,明年必入西京,勤王诛贼。”
“……”山曜若有所思,至于信不信信杨俊所言,惟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两人来到郡府正厅,门外诸侍卫见了,微微行礼,其中一人入内通报,没过多久,便回返邀二人入内
杨俊带着山曜跨过门槛,房中不止盖俊一人,尚有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司马荀彧,以及尚书郑泰之弟、河南名士郑浑。后者被盖俊任命为河内共县县长,共县位于河内东北方,正是袁绍曾经盘踞之地。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