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马日磾坐论近来朝廷政局变化,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觉已有一个时辰,这会正是中饭时候,马日磾不让他走,直到吃过饭菜才放行。

    盖俊没有去蔡府,直接返家,并非他不想见蔡琬,实则两人见面的地点已经移至他家。也不知是他家拘束少还是不放心卞薇,想来应该是后者居多吧。他身正不怕影子斜,两人本来就没什么。

    到家时蔡琬马车果然停在门外,大步直驱书房,悠扬琴声徐徐飘来,心道:“琬儿真是有雅兴。”冲门外婢女挥挥手,捻手捻脚来到门口,头向里一探,突然一怔,书房中央一位白裙女子背门而舞,只见她轻舒长袖,系带翻飞,舞姿之婀娜,着实美不胜收。

    “卞薇……”盖俊头向后缩了缩,他还是首次看到卞薇翩翩起舞,真是美啊。当然,他不否认看人居多,欣赏舞蹈次之。其实也不能怪他,谁让他是经历过现代生活的人呢,现代的物质生活太丰富了,舞蹈已经无法让他心生惊艳。

    蔡琬所弹琴曲渐至高潮,卞薇动作幅度也是加大,抖肩、塌腰、蹶臀、摆胸、跳跃,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最后以一阵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结尾。

    “啪啪啪啪……”盖俊忍不住拍手叫好。

    卞薇回头一惊,绝美的脸上浸着细汗,花瓣似的嘴唇微张,定定看着他。

    她胸前峰峦叠嶂,高高撑起宽敞的白色舞装,因衣服材质轻薄,香汗淋漓,隐隐能够看到其中风景。

    盖俊不自然的吞了吞口水,他发誓他绝不想露出这么一副白痴样子,不过他认为只要是一个正常男人,绝不会比他表现得更好。

    卞薇顺着盖俊的目光低头看了看,脸颊顿时升起一片红晕,和蔡琬说一声“我出去了。”提起下摆长长拖在地面的舞裙向门口行去,与盖俊擦肩而过时,余光撇到他鼻翼微微蠕动,更是羞不可耐,加快了逃离的脚步,转眼就不见了人影。

    一道火辣辣的目光直刺过来,盖俊收回心思,干笑望去。蔡琬端坐案几,堕马髻高高耸起堕往一边,秀丽脸庞嵌着一双明澈眸子,此时似怒似怨,隐晦地表明了她的不悦。

    盖俊面上波澜不惊,笑着上前唤道:“琬儿……”

    蔡琬没有理会他,低首拨动琴弦,咚咚声不绝,清碎悦耳。

    被无视的滋味可不好受,盖俊在她身边坐下,只觉得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别扭,讪讪问道:“琬儿……你们今日怎地有此雅兴?”

    蔡琬向另一侧挪了挪,白了他一眼道:“白白便宜了你。”

    盖俊脸皮够厚,又向她逼进,蔡琬再躲,如此反复,蔡琬争他不过,便任由他挨着自己。盖俊得寸进尺,一把抓住她的手,用手指轻轻挠着她的掌心,满面讨好之色。

    蔡琬脸一红,忍着羞涩斥道:“正经些!”

    盖俊一脸无辜。这明明是增进双方感情的小动作,怎么就不正经了?

    蔡琬似是想起了一件事,对他说道:“方才你不在家,有太平道人来传教。”

    盖俊神情一肃,剑眉蹙起,他当然不会以为太平教中人闲的没事来招揽他家奴婢,恐怕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半是在打自己的主意。若太平道有平定天下的能力他自然有兴趣和对方见见面,然而历史证明太平道只是昙花一现,它将很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既然知晓结果,他哪会钻进去自寻死路。

    “然后呢?”

    蔡琬说道:“伯嗣将他们赶走了。盖郎……太平道借灾异横行之机到处妖言惑众,收买人心,实已是社稷心腹大患,你万万不可与之有牵连,免得异日殃及自身。”

    “琬儿放心,这点我还是晓得的。”盖俊点点头。此次失败,他们也许会再来,那就让我看看对方究竟有何手段。

    后面等了几天也不见太平道找他,盖俊不禁产生了自己判断错误的想法,但他没有太在意这点,来了就陪对方玩玩,权当作平淡生活的调剂,不来也无碍,对他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倒是卞薇,她姐弟二人在盖家的身份很尴尬,不算下人,也不算亲人,什么都不算,平日难免听到下人说一些风言风语,加上前次的尴尬一幕,后面的日子里卞薇和他见面总是显得不太自然,要不是还需盖俊教授她姐弟二人认字读书,怕是见上一面的勇气也没有。说来她学字进境神速,比弟弟卞秉快数倍有余,盖俊心里清楚这和她的天赋无关,他不止一次发现她的卧室半夜里有烛光闪烁,刻苦的态度连他都感到汗颜。

    蔡琬来家里更勤了,和卞薇的关系日渐亲密,几乎形影不离。

    盖俊对她的小心思心知肚明,却也不生反感,相反还很高兴,蔡琬身材长而瘦,腰若细柳,有一种纤柔之美;卞薇体态娇娆,风情万种,有一种撩人之美。两人春兰秋菊,各具特色,委实养眼无比,望之心情都不觉畅快起来。

    &;lt;ahref=http://。&;gt;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正文 第六十七章 中常侍赵忠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盖俊及蔡家一干人苦等二月有余,等到的不是蔡邕的人,而是一封信,信上字很多,意思只有一个,他回不来了。这个消息宛若霹雳轰在蔡家人心头。

    蔡邕乃是天下名儒,赦令传至朔方,地方大小官员为之送行,席间酒酣,五原太守王智起舞相邀,他是中常侍王甫之弟,其兄虽死于阳球之手,但他为官多年,宫中很有人脉,是以未受牵连,蔡邕不屑他的为人,不肯应舞,以致酒宴不欢而散。王智为人骄横惯了,如今在人前丢了颜面,久久不能释怀,就密告朝廷蔡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蔡邕政敌颇多,纷纷磨拳擦掌,打算借此一举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蔡邕心知肚明,忧虑不已,滞留并州,不敢回来。

    盖俊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历史惯性,绕来绕去蔡邕的命运又回到了原点。没有记错的话,他之后会亡命江湖十余载,直到董卓请他出山。

    按下烦躁的心安慰了蔡琬几句,盖俊跑去袁府求助。

    袁绍心明他的来意,对他的请求面露难色。蔡邕素来正直,得罪过的人不知凡几,且都是心胸狭窄之辈,更要命的是,他们手里掌握着国家的权柄,骄横不可一世,谁的面子也不卖。不说他本就和这些人不是一路人,即使硬着头皮去了也不过自取其辱。

    盖俊带着失望的心情告辞而去,才行出不远便被许攸迎面拦住,他提点道:“子英,你曾献灭蝗策,与阉人有大恩,不若去试试?”

    盖俊皱起眉头凝思,他入京后中常侍赵忠曾数次派人邀请过他,但是他自认与宦官清浊难容,泾渭分明,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在这个时代,只要你和阉人沾边,你在士人眼里就是臭狗屎一堆,曹操用了一生也没有甩掉“赘阉遗丑”的名头,危害之大可以想象。

    许攸笑道:“子英何必想太多,自古以来最难还的债就是人情债,只需记住一点,你不是去求他们,而是他们还你人情。”

    许攸的一番话使盖俊下定了决心,一至休沐日便乘车前往赵府。他不骑马而改乘车,说到底还是心有顾忌,明知是掩耳盗铃之举,还是忍不住这么做了。

    趁着盖胤与赵家奴仆交谈的工夫,盖俊打开车窗望外,心里暗暗咋舌,在这里等待赵忠接见的人很多,丝毫不下袁府。

    赵忠听下人说敦煌盖子英来访,道一声:“吾小友来了。”便谢绝再见其他访客。

    留盖胤在外守候,盖俊随赵家奴仆进了赵府,他早就知道赵府堪为京都最气派的居所之一,然而亲见后仍不免为之动容。赵府之华贵,不下于帝王园林,这绝非夸张之语,玉砌雕阑、亭榭楼阁,无不逾制,奇花异草、奇珍异兽也是随处可见。更夸张的是,宅院中央有一片小湖泊,风景之秀丽连盖俊都不禁频频回顾。

    传言当今陛下刘宏爱登永安宫楼台,眺望雒阳城全景,赵忠害怕皇帝发现自家邸宅不符人臣之规格,便命人劝谏皇帝说:“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刘宏自此以后当真不再登高。古有赵高欺瞒主上,指鹿为马;今有赵忠谎骗皇帝不该登高,两个都姓赵的手法可谓一脉相承。

    足足走了一刻钟才来到赵忠待客之所,总算见到了这位名震后世的大太监。他一身锦袍,端坐蒲席,面色白皙而无须,很是清瘦,一双眼睛又细又长,给人以精明的感觉,由于保养得当,看不出具体年龄。

    赵忠静静的打量着盖俊,一边邀请他入座一边叹道:“子英,仆可是等了你两年之久啊!”和想象中的公鸭桑不同,他说话语气轻柔,慢声慢气,很见风度。

    盖俊入座后抱拳道:“常侍见谅。常侍乃是社稷重臣,余一介诸生,岂敢攀附?”诸生即是太学生,常用于太学生自称。

    赵忠摇头笑道:“子英获封关内侯,又为童子郎,言同僚皆使得,怎是攀附?怕是不愿与我等为伍才是真。”

    “常侍言重了。”

    赵忠问道:“子英今岁几何?”

    “十八。”

    “有无兴趣提前入宫为郎?在宫中,平日耳闻天下政事,以后无论在朝抑或外任,都将获益无穷。”

    面对赵忠的招揽,盖俊摇头拒绝:“余卒得童子郎已是惶恐之至,今学业未成,冒然为官,恐怕有拔苗助长之祸。”

    赵忠没有在意,笑道:“既然如此,仆便不强求了。仆近来观看地方官文,发觉尊父盖汉阳将治下打理得颇为兴旺,依我看,他的才能必可做到公卿之位,子英以为然否?”

    盖俊肃容道:“人子不敢在人前评论父亲。”

    “人人都言盖子英之孝,果不虚言。更难得的是你性格稳重有度,你将来的成就恐怕还在尊父盖汉阳之上。”

    “常侍之语,余定当铭记在心,以为激励。”

    “不知我有无机会看到那一天。嗯……子英无事不登门,有何事只管道来。”

    盖俊平静地道:“余此次是为蔡议郎而来。”

    “蔡伯喈……仆早该猜到……”赵忠疏眉一皱,半晌,缓缓说道:“子英可是给仆出了一个好大的难题……罢了!仆平素从不欠人人情,子英曾帮仆大忙,一直未有机会回敬,内心深以为憾,今次就还了你。”

    “常侍一言九鼎,蔡议郎必得周全。多谢常侍。”盖俊松了一口气。也许焦尾琴会因无人赏识而被当做柴火烧掉,不再出世,可和蔡邕及家人受到的磨难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忠摆手道:“先别忙谢。蔡伯喈得罪的人不计其数,仆也只能帮他这一次,你最好……算了。蔡伯喈为人我甚清楚,说了也是白说。”

    盖俊苦笑,他哪会不知赵忠是让蔡邕管住自己的嘴巴,然而事实却是如赵忠所言,蔡邕性格刚直,碰到看不惯的就要说上一说,这是天性使然,谁劝得住?话又说回来,他真的闭口不言,那他还是那个天下人敬仰的蔡伯喈吗。

    “蔡伯喈不宜回京,让他回老家吧。”

    盖俊自然知晓这点,点头应是。

    二人又漫谈少顷,赵忠望着天色道:“快至午时,子英可留下吃饭。”

    “敢不从命。”

    盖俊出身豪族,什么东西没吃过?可是上了赵氏餐案,也不由暗叹自己见微识寡,莫说那些不认识的山珍海味,只说制作手法便是闻说未闻,口感也是颇为味美,更有那绝世美酒,闻之就让人心生醉意。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太平道马元义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七月,处暑。所谓处,去也,书云暑气至此而止矣。民间土俗却认为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过十八日才开始转凉。

    今日烈阳高照,大地无风,身处空旷的原野,不一刻已是晒出了汗,恰如土俗所言,由此可知书上说的并不一定代表正确。

    蔡邕返家已成定局,京城蔡家人自要回去与其团聚。

    蔡氏离京声势极为浩大,足有数十辆车,车里装的不是人,而是数千卷书。蔡邕少时就有藏书的习惯,来京时共有书十余车,自入了东观,也就是皇家藏书之所,多年来陆续抄录,才有了今日之气象。论藏书之丰,蔡邕说第二,当世再无人敢称第一。

    数十辆车在蔡家奴仆们的护拥下缓缓前行,盖俊牵马和蔡琬漫步相随。

    “盖郎……”蔡琬扭头看了他一眼,一脸不舍。两人相识二载,如胶似漆,平时分别一日都挂念不已,何况现今将分隔两地。

    盖俊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细语安慰道:“别担心,你家陈留圉县距京不过五百里余里,以踏云强健脚力,两三日便到,还怕见不到面吗。”见蔡琬仍然闷闷不乐,不展俏颜,他拍着胸脯保证道:“不出一月,我定去看你。”

    “真的?”蔡琬眼眸一亮。

    盖俊偷偷捏了捏蔡琬柔软的手心,笑道:“我何曾骗过你?”

    蔡琬心虚的看了一眼前方,见无人注意,才放下心来。

    盖俊叮嘱道:“我不在身边,要注意按时服药,知否?”

    蔡琬心口一暖,嘴上却俏皮的回道:“我不在身边,莫欺负卞姐姐,知否?”

    “我怎不记得欺负过她?”盖俊觉得自己很无辜。

    蔡琬哼道:“那是我在身边,你没有机会。现在我走了,保不准你会做些什么出来。”

    盖俊哭笑不得道:“你对我就这么没信心?”

    “对。”

    盖俊看似漫不经心地道:“那我下月向蔡议郎求亲好了。”

    “你……”蔡琬俏脸一怔,直视盖俊,发觉他渐渐收起散漫,目光炯炯,不像是谈笑。

    “蔡议郎一旦同意,你明年就嫁给我。”

    不是征询,而是决定,盖俊从来没有表现得这么霸道过,蔡琬一时有些不能适应,半晌,才垂首轻轻“嗯”了一声以作回应。

    “敦煌郎娶东州女,必为一段佳话。”盖俊语气中有种浓浓的得意。“只是……佳话固然美好,迎娶则殊为不易。”敦煌广至距陈留圉县五千余里,以车队每日五十里计,亦需百多日,往返就是两百余日,加上一些必要准备,一场婚礼没有大半年时间想也别想。这也是他为何今年不娶蔡琬的原因所在,时间上来不及。

    “嫁得盖郎,这点路不算什么。”蔡琬说话时红霞羞面,当真美艳不可方物。

    盖俊一送再送,最终牵马伫立在距城甚远的田畴小路,目送着蔡琬上车,渐行渐远。当目光再看不到车队,他翻身上鞍,狠狠一踹马腹,绝尘而去。

    到家时,正有一个中年大汉立在门口和盖胤说着什么,盖胤不为所动,余光瞥见他回来,立时撇下那人迎过来。

    大汉随即扭头转顾,目中似有光彩涌动。

    “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们放弃了呢。”听盖胤说对方乃是太平道人,盖俊嘴角微微动了动,跳下马向大汉行去。

    大汉堪满四旬,身量甚高,脸容端正,密发粗眉,身上散发着一种久为上人才会孕育出的气势,此人在太平道中绝对属于金字塔顶尖一级。

    “足下是……”盖俊抱拳问道。

    “余马忠马元义。”

    三国时代有好几个人叫马忠的,盖俊自不会以为他是其中之一。重点在其字上,马元义,倘若记忆无差,他是太平道的领袖人物之一,因他在起事前意外被捕,才致使黄河以南的黄巾教众各自为政,不能拧成一股绳,被皇甫嵩、朱儁等人逐一击破。不是说有了他黄巾大事可成,当时大汉固然衰弱,却不是区区数十万太平道教众能够撼动的,但他假若未死,河南黄巾当会坚持更久。

    “足下此来……”

    马元义朗笑道:“马某素来喜爱结交天下英雄,盖射虎孝勇无双,智计过人,亦在此列。”

    “话已至此,我若再将足下拒之门外,岂非失礼?”盖俊笑着邀道:“足下请!”

    “请!”马元义说罢大步踏入门槛,一边四顾院内风景,一边淡淡地问道:“门外那人是阁下的家仆吗?”

    “他竟打起伯嗣的主意?”盖俊摇头道:“非也。他是我的族侄,名胤,字伯嗣。”

    马元义眸中闪过一抹失望,以他多年相人经验,盖胤面容拙中藏神,兼且体态有虎熊之姿,假以时日,必是当世一流猛将。如此人才正是太平道紧缺的,不能招至麾下,殊为可惜。

    盖俊斜睨马元义一眼,果然是这样,挖墙脚挖到我头上来了。

    二人进了厅堂,盖俊吩咐奴婢酒宴伺候,待人全部离开,发问道:“太平道志向为何?”

    “救百姓。”

    “怎么才能救百姓?”

    面对盖俊的疑问,马元义一字一句道:“推——翻——汉——室!”

    盖俊讶道:“你不怕我向朝廷告密?”

    马元义洒然一笑,不作回应。

    盖俊失笑,太平道被迫提前起事,一方面是内部出了叛徒,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太自大了,自大到肆无忌惮的地步。说道:“汉建国四百载以来,几度危矣,王莽篡位,以致汉祚中缺,然终能平复,可知天不厌汉。太平道欲逆天而行,必败无疑。”

    马元义驳道:“不然。自孝和皇帝始,大姓雄张,掠夺平民田产,朝廷不能制,亦不敢制,其等钱帛山积,奴婢上千,牛马无数,富逾王公。百姓无田,或为豪族奴仆,役使如畜、命不由己;或浪迹天涯,裸行草食、易子而食。汉桓以来,天下生乱,再无一载安稳,便能看出炎汉气数尽矣!当此非常之时,拯救天下之任,非我太平道莫属!”

    盖俊听罢感慨颇多,无语良久才道:“你可知我出身?”

    “知。敦煌盖氏世代两千石,为地方著姓……”马元义继而慷慨激扬道:“那又如何?且不说我太平道教徒如阁下者数不胜数,便是大贤良师也为豪族,然志在救万民于水火,何论出身?”

    不可否认,马元义的话极具煽动力、感染力,不过任马元义说出花来,盖俊也必然是不为所动,谁让他早知结局呢。但对方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思考。

    欲伐天下,缺不了豪族大家的相助,可此事有利有弊,利者自不待言。说弊,当年光武帝依靠地方豪族取得天下,登基后想要丈量土地,核实人口却遭到豪强极力阻拦,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帝只得不了了之。毋庸怀疑,这是明目张胆的打脸行为,打的还是天下之主的脸。

    豪族,从来都是和百姓相对立的,怎样从两者中间寻求平衡,无疑是一个他需要花一生时间去解决的难题。

    眼见他沉默下来,马元义话头一转,开始纵论古今天下。随着话题深入,盖俊由衷感到敬佩,马元义学问极为高深,道、儒、法、墨、五行融会贯通,盖俊自问读过颇多杂学,也不禁生出招架不住之感。

    倘使对方不是太平道,盖俊真想和他倾心一交,或可成为忘年知己。如今,这个打算尚未成型就胎死腹中,他以后也不打算再见马元义。

    太平道……

    是注定将会以悲剧结局的势力。

正文 第六十九章 袁隗相邀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自蔡琬离京返家后,盖俊发觉有些东西就算两世为人也照样看不开,他从清晨睁开眼睛起,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心上人,可谓度日如年。内心份外期盼一月之期快快到来,好能赶赴陈留圉县看望蔡琬,一解相思之情。

    才和蔡琬分别不久,盖胤也走了。是他派走的,盖胤的任务是面见盖勋、马昭,告知他们明年迎娶蔡琬的决定。盖胤说他离去后暂时不会回来,至于归期,没有明确的日子,只说少则两三月,多则半载。

    自从在五原郡败给疑似吕布的人,对盖胤触动颇大,从小积累下的自信一战而空。女儿降生暂时压下了他内心的悸动,如今女儿百日,他再忍耐不住,决定去各地游历,结识天下英雄,顺道磨砺自己的武技。这种方式在当今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做游侠。

    阿白平日对盖胤百依百顺,虽然打心眼里不愿分离,可是夫为妻纲,她只能同意夫君的决定。盖俊则更无拒绝的理由,盖胤留在他身边两年干的尽是门仆、马夫的勾当,他绝不该如此碌碌无为。

    没有蔡琬,盖俊少了交流琴艺、书法的对象;没有盖胤,他少了共同喝酒、狩猎的伙伴,可以想象两人的离开使得盖俊本就略显平淡的日子变得更加无趣。

    所幸……还有卞薇,见到她,总能让他的心情变得好一些。

    盖俊步履从容的走进书房,就见卞薇伏案练字,曲线优美,不忍转目。

    “盖郎君……”卞薇抬首招呼一声,便旁若无人的陷入书法世界。

    盖俊轻轻叹了一口气,近来卞薇笑容渐少,他怎会不知。蔡琬回乡,他心中挂念不已,卞薇又何尝不是如此?她在京都人生地不熟,又藏高墙深院,加之身份敏感,自不会和家中婢女有所交集。盖家能和她说上话的同性中唯有阿白一人,但碍于出身,阿白对她恭敬有加,却显亲密不足,说来说去,也只有和蔡琬谈得来。

    盖俊来到书案前探首看去,不禁点了点头。她习字尚短,不登大雅之堂,不过犹能看出她每日都在进步。他的目光逐渐移到她颀长嫩白的颈项,隐隐有一股淡淡的馨香。

    卞薇面红耳赤,一颗心“怦怦”乱跳,别说写字,连笔都快要握不住了。

    卞秉蹦蹦跳跳进来,见二人神情异样,小眼珠一转问道:“阿姐,你们再作甚?”

    听到弟弟的声音,卞薇暗暗松口气,一直绷着的身子总算放松下来,被弟弟撞见固然使她难堪已极,不过怎么也比被盖俊“恶狠狠”盯着强些。

    盖俊瞪了卞秉一眼,怪其不识趣。

    卞秉吐了吐舌头,小脸浮出一丝不属于他这个年龄该懂的暧昧笑意,撒腿跑掉了。

    “臭小子!不干好事……”盖俊小声骂道。

    卞薇闻言差点晕倒过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盖俊咳嗽一声,面容严肃地道:“小秉最近太不像话了,整日在婢女堆里嬉闹,成何体统?我答应你要将他培养成才,断不能继续放任这小子浪荡下去。”

    卞薇抬头扫了他一眼,眼尾夹带羞恼,心里道:“最娇惯他的便是你,如今见他撞破了……才……”念及此,她脸又是一热,暗骂自己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盖俊讪讪一笑,手一指案上帛书,说道:“你这字笔法不对,该是这般这般……”

    享受般的指导卞薇一个时辰,盖俊骑上马准备去太学,尚未来得及出门就撞见袁氏家仆来访,言其家主邀他次日往袁府一行,此袁非袁绍,而是其叔父袁隗。

    袁隗自前岁冬至宴会得闻盖俊一曲《平沙落雁》,就深深喜爱上了曲中飘渺淡雅的意境,一年中倒邀请他来家三五次。因袁隗地位崇高,又在蔡邕一事上出过大力,盖俊没有不应的理由,他这次也不例外,对家仆言明日必到。

    次日一早,盖俊梳洗打扮一番,静下心来弹奏几曲,隅中出发去往袁府。

    袁府门仆皆认识他,也不禀告,躬身迎他入内。

    袁府面积纵然及不上赵忠府邸,也不差多少,轻车熟路来到一座华丽厅堂,袁隗早已等候多时,他起身说道:“子英!仆今日有一言不吐不快。”

    盖俊颇感诧异,抱琴僵在原地,点头道:“袁公请讲。”

    袁隗责怪道:“你上次来时还是初春,此时已是入秋,算来有半年之久了。若不是指派家仆邀请,子英还不定什么时候登门。”

    盖俊苦笑道:“袁公执天下重柄,事务繁多,余平日怎敢叨扰。”

    “多说无益,快快奉上《平沙落雁》,好一解我心不快。”

    盖俊再次苦笑,把“悦己”置于案上,十指行云流水般翻跳,平缓清丽的旋律顺着琴弦喷洒而出,特有的野逸意境霎时间填满空室。

    袁隗合目聆听,面容舒缓。

    一曲弹完,袁隗深陷其中,久久不愿睁开眼睛,仿佛一睁开,他又会变回朝堂上那个惯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大汉三公。

    平缓而清脆的敲门声惊醒了袁隗,他双眉一皱,喝道:“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袁府监奴躬着身进来。

    袁隗面露不悦道:“我不是说过子英一到,万事皆罢,不得打扰吗?”

    监奴快步来到袁隗身侧,附耳小声解释。

    袁隗眉宇稍稍放开一些,说道:“哦?他来了,那倒不怪你。去把他请进来吧。”

    监奴应诺离开。

    盖俊见状起身辞别:“既然袁公有贵客来……”

    袁隗摆手道:“子英别急着走,这人和你乃是同乡,见见也好。”

    “凉州人?是谁呢。”盖俊听罢落回座位,心怀好奇。

    不一会儿一个八尺中年大汉走入厅堂,他长着一张四方脸,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鼻翼略宽,两边嘴角微微下垂,形态威猛,气势逼人。

    盖俊眸中闪现一抹异色,如此人物自是过目难忘,他正是当年皇甫规墓前随在段颎身侧的大汉,只是一别五载,这人明显见老,看其相貌,足有五十了。当时盖俊初来汉代,又年幼无知,当然猜不出这人是谁,然而现今,他却有了八九分把握……

正文 第七十章 董卓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大汉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拜道:“故人董卓,拜见袁公。”

    “董卓……果然是他!三国第一枭雄,名列古代十大奸臣榜,遗臭万年的董卓!”盖俊心中一凛。不过董卓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故人,是故吏的自称,这么说来,董卓是袁隗的故吏了?难怪后来袁绍会招他入京,可惜袁绍没有想到这位袁家故吏会反客为主。

    汉代门阀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形成了以门生、故吏为首的庞大复杂的关系网。他们两者的关系,小到为主效劳,大到生死相依,乃至故主死亡为其服丧三年者也不乏有之,可以说比君臣关系还要牢固、可靠。董卓作为故吏敢杀故主一家,有汉以来绝对是蝎子拉屎——毒(独)一份。这种人不遗臭万年,就没天理了。

    “仲颖快快起来。”袁隗望着胡须见白的董卓,感慨万千地说道:“六年不见,仲颖颇显老态啊!西域的风沙竟是这般伤人?”

    董卓雄立身躯,口气激昂道:“卓尚不满五十,何言身老?仆还能再为大汉效力二十载。”说罢瞥向房里的第三人盖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