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新马超-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嫁到那些士兵身上,从而激励这些士兵尽快成长。”
“无恒产者无恒心,属下倒是觉得少主这个方法可行,但却有个问题要考虑进去。”傅巽说着,眉头也是紧皱。
这傅巽便是当初来扶风郡宣圣旨的那位,本来是仰慕蔡邕的才华,在扶风郡就多待了一段时日,而马家父子对傅巽也是照顾礼让有加。可待傅巽打算回去的时候,却蓦然发现,自己的家眷不知什么时候已然被接到了扶风郡,待他向马超找说法的时候,马超就告诉他,马腾已然跟朝廷回了奏折,其中说傅巽人怎么怎么好,若是能留到扶风郡,帮帮他这大老粗就最好不过了之类的。
本来傅巽在长安就混得不咋滴,董屠夫也根本不认识这号人,大笔一挥就同意了。无奈之下,傅巽只得成了马超的幕僚。不过幸好一段时日过后,傅巽发现他在这里的待遇要比长安那里还好上几分。也便试着进谏建议,展示自己的才能,期望能让马超高看几眼。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马超现在手下的能士谋者越来越多,傅巽觉得自己若是再耍小脾气,马超指定会将自己给剔除他的小圈子。那个时候,傅巽估计哭都没地方哭去
当然,这个时候,华歆笑了。只不过,他初来乍到,还是多听为妙,更何况,若是想必须先融入马超这个集团才行。
“公悌道来,是哪方面?”马超听到傅巽也终于开口了,那笑容就跟偷了鸡的狐狸一般。
“便是治下的荒地够不够那些士兵分派,士兵们得了军功,却没有得到承诺的待遇。那士兵定然会闹情绪,甚至还会闹出兵变来。”傅巽思考着,觉得自己的考虑,是很全面可行的。
马超也这样认为,便将眼光放到了张既身上。
现在马超这一小团体的分工很是明确:贾诩是总参谋长,杨阜是秘书,钱财之事问孟达,兵事问庞德,政事问张既,改革内务问韩枫,见不得人的事儿便问丑哥。当然,马超的小团体还在日渐扩大,届时可能会根据众人的才能,将分工做得更细化。
“扶风郡外的荒地已经丈量完毕,这些田地因早年羌族劫掠不断,早就荒芜甚久,其面积却也是极大,属下推算一下,若是平均按一口人十亩地,可分派给五万余众,完全满足扶风郡士兵的需求。”张既查看了一下自己的竹简日记,很是自信的答道。
“那些田地,恐怕不是那么好拿下的吧?若是某猜得不错,这些田地,应该都是有主的吧?”法正也开口说话了,不过,这货给人感觉总是有些不对劲,说话也是这么**的。
“不错,这些田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就是扶风、新平、北地郡县中那些大户的田地,只不过是后来汉羌纷争不断,这些望族大阀才不得不荒芜了那些田地。”张既看了法正一眼,随即颓然说道。
马超倒是丝毫不犯难,笑嘻嘻地看着法正:“若依孝直所言,又该如何?”
法正闭了闭眼,随即睁开,语气不急不缓的说道:“这就要看少主要走一条怎样的路了”
而贾狐狸听得法正如此说,脸上才第一次有了一丝动容,眼中精光一闪,似乎开始对法正这个少年有了兴趣。
而马超也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继续循循诱导说道:“那孝直说说,某又有几条路可走呢?”
第一百三十九章 士人集团
“自桓帝之后,朝廷逐渐形成了宦官与外戚轮流掌权的局面。直至董卓入京,又形成了武人专权的时代,但少主莫要忘了,整个汉代历史,始终有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宦官是纯粹嫉恨、外戚是既爱既恨、而武人是又爱又恨”法正又闭了闭眼,或许,这位少年在马超集团当中,已然有了那么一丝特定的动作,来令众人重视他的存在:马超在新平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一役,彻底激起了法正的好胜之心。
而马超此时却是笑意愈浓,其实,所谓智者的优劣,就是体现这位谋士在大局观上的着手点。例如贾狐狸从来不在这些政略上发言,一来是他对亲力亲为的政事并无兴趣,二来就是他的大局观非常敏锐,只要马超的政略没有偏离他的大局战略,贾诩便是抱着无所谓态度的。
而法正可以从一次荒地分配上面,上升到马家集团的道路走向。不得不说,这便是他具有大局观的体现。所以,马超及贾诩,现在对法正这个少年是越来越有兴趣了。
“不错,那股势力,便是士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名族望户。更具体一些,就是扶风郡当中这些大户。士族集团盘根错节、藕断丝连,已然是整个汉朝隐藏的一股隐形力量。可以说,整个汉朝,就是被这个士族阶级操纵的。”马超很是流利替法正说出了接下来的话,让法正在一瞬间有些不自然。
心高气傲,自然便会在不自觉的同时低看别人一眼。或许在法正心中,整个马超这个小团体,也就那个整天一副鬼气森森的贾诩令他感到威胁,杨阜或许也可以与他争锋。但那个领头人马超,却整天一副吊儿郎当、行事无所顾忌的家伙,实在让法正有些看不上眼。可是,新平郡一役,法正感觉自己狠狠被马超扇了一巴掌,自己的骄傲被这个与他同岁的家伙打掉了一大半!
此时,不曾想,那个家伙,他居然还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并且,听他的口气,似乎早就对这些有了规划!
法正仔细看到,马超那种镇定与自然、甚至是隐隐超凡的表情,表明这个观点的确是他自己思虑到的,而不是那个贾诩告诉他的!
这一刻,法正有种被打败的感觉,他没有再闭了闭眼,而是用一种很失落的语气继续解释道:“自灵帝之时,士族集团一直奋力不懈同宦官做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就在何进诛杀宦官、士族一举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董卓入京打乱了这个进程。而董卓凭借着强横的武人意志,开始建立起了边塞武人专权的时代。”
法正说道这里,看了一圈众人,很明显,庞德、丑哥、马岱这三人是对这方面浑然不懂的。而傅巽、张既、孟达、韩枫、苏则也是似懂非懂的神情,唯有杨阜、华歆是在皱眉思索,看样子是通略考虑过这点的;而其中最淡定的,莫过于贾诩及马超这二人了。
法正很有种挫败感,因为马超与贾诩的眼神当中,并不是一种思考的情绪,而是带着那种考量的意味,似乎是看看自己能说出多少有用的信息来
由此,法正也便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说道:“某认为,汉朝此时的上层社会,士人是主流,武人是一向受到轻视和冷落的,而少主虽然贵为伏波将军之后,但在那些士族人士眼中,也如董卓一般,是粗鄙的武人罢了。而没有士人和家族背景的您,也许只能这样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在扶风郡安心经营”
说道这里,马超才暗暗点了一下头,纵观三国时代的武人政权,如董卓、李傕郭汜、公孙瓒、吕布等,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只有那些成功进行了士人化转变的武人如刘备、孙策等才幸存下来,寻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出路。
而公孙瓒的兴衰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东汉末年,幽州少数民族叛乱,朝廷以刘虞为幽州刺史、公孙瓒为中郎将率军平叛。在这个过程中,公孙瓒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历史上191年7月公孙瓒在安平打败韩馥,势力深入冀州中部;11月在东光击破青州黄巾军,势力逐步扩展到青州;之后他派骑兵援助南阳的袁术和兖州的刘岱,联络他们作为外援;又派部下青州刺史田楷携刘备援助徐州刺史陶谦抵抗曹操的攻击。
当时公孙瓒的势力控制幽州、青州,深入冀州,波及徐州、兖州、豫州,声威之盛,诸侯无人能及。在公孙瓒进攻袁绍之始,袁绍居然吓得极力拉拢他的弟弟公孙范。即使后来在界桥被袁绍击败两人转入相持阶段后,仍然还有很强的实力,袁绍不能胜他。
他的失策就在于杀了声望著于天下又是皇亲国戚的刘虞,由此公孙瓒名声大损,又加之他虐待士人,致使刘虞旧部和士人纷纷起兵报仇,拉拢少数民族并联络袁绍共同进攻,从此公孙瓒的势力便一蹶不振。
与贾诩对望了一眼,马超清楚的看到,贾诩眼中有一丝神采:那是发掘到美玉时才有的一种欣喜。
武人士族化,这点,马超的确想过,但事实上,他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入那些上层社会的眼界当中。法正不经意的跑题,却让马超越来越兴奋:这个,才是今天最大、最重要的议题!
贾诩那老狐狸一定知道这些的。并且,这段时日,他虽然与自己说过董卓的灭亡,却一直没有跟自己讨论过士族,很明显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没有触及士族的利益,或者说是士族的政治理念。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马家的势力现在太过弱小,还不值得贾诩与自己讨论这些。
然而,总是好的,既然现在法正提到了这点,那马超也想知道,究竟如何,马家才能武人士族化。
“孝直,若依汝所言,那某当如此做?或者具体一些,某在这些荒地问题上,该如何处理?”这下,马超终于问出心中的疑惑,不过,他得到的答案,却令马超气得想杀了法正。
因为法正眨巴了一下眼,很直白地说道:“少主,这些某也不知晓,只不过”
马超当下气得就想拿茶盅砸法正,可想到此时的茶盅都是青铜做的,真有可能砸死法正,就气呼呼的喝了一口茶,却不料将自己给烫的不行。
马超算是明白法正的意思了。这货完全是想露个脸,显示一下自己的深谋远虑。但他又不是如诸葛亮那般算无遗策,只是将想到的这些显摆一下而已
幸好,自己还有一位人老成精的狐狸。这只狐狸,可不像法正那么年轻冒失。
“军师,此刻,您不必再讳莫如深了吧?”马超用希冀的眼神望向贾诩,期望这家伙能说出点什么。
而贾诩的确不愧是汉末最聪明的家伙,只见这个家伙伸了伸腰,似乎是嫌坐得累了。随后又张了张口,可似乎又是嫌长得太大了。许久之后,才缓缓吐出两个字:“孙坚!”
第一百四十章 孙坚是位有理想的牛人
说实话,马超脑中从未想到过这人。但仔细回想一下,汉末初期,似乎就是孙坚最为抢眼,甚至,就连曹操也不行!
曹操身后毕竟还有士族大阀的影子,但武人孙坚,却是开创了武人士族化的先河。而其子孙策,更是延续了这一政策,广招名流、融入其中。而到了孙权那一代,已经完全是士人阶级了。
至于说大器晚成的刘皇叔,此时在汉末舞台上,不过是一个笑话,一个大头兵之上的小小校尉之类的官职,根本没什么名气。刘皇叔的得志,是从他在徐州获得糜家的支持,在许昌获得献帝的给得“皇叔”荣耀,在荆州得到诸葛亮之后,才一飞冲天的。
而刘皇叔的得志,也更加印证了武人士族化的必要:得到望族糜家的支持,说明刘备走入了那些士族的眼界的开始,获得“皇叔”荣耀,是刘备已经得到了士族的认可。得到诸葛亮,更是说刘备开始与士人紧密结合,开创武人、士人共创天下的局面。
孙坚亦是如此。不过,相比起刘皇叔来言,孙坚更加困难一些。他是用自己的勇武和忠义,才换来了士族的眼光,才给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宝贵的声望财富。
184年爆发的黄巾之乱改变了孙坚的人生,他第一次得到了人生的机遇。提携他的人是他的同乡,东汉末年第二名将朱儁。
朱儁当时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军讨伐颖川黄巾军。朱儁是扬州会稽人,孙坚是扬州吴郡人,两郡近邻,两人可称为同乡,朱儁应该听说过孙坚的勇武之名,借此机会提拔他为佐军司马随军破敌立功。孙坚也没有辜负朱儁的期望,作战非常勇猛,在第三次宛城攻坚战中奋不顾身率先登上城墙,攻下城池,因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孙坚的一生注定要和战争结缘,他的再次升迁是因为凉州的叛乱。186年韩遂等的叛军打到了关中,东汉朝廷急忙司空张温带领董卓等部共10万大军讨伐,张温向朝廷推荐孙坚担任参军。
张温这次对凉州叛军作战,先在美阳大胜,后因未听从董卓的计策,轻敌冒进导致大败。董卓心存不满忤逆张温,孙坚曾劝张温以军法处斩董卓,被张温拒绝,不过因为董卓后期干得那些倒灶事儿,被人挖了出来,孙坚倒是由此显名。
后来由于凉州叛军内部分裂、自相残杀——也就是韩遂谋夺铁羌盟盟主之位、马腾在一旁暗中打算闹分家的时候——导致西凉暂时无力进犯,西部边境战事稍息。因追随张温驱贼有功,孙坚被征拜议郎,时年31岁。
议郎只是可在朝廷进谏议论的官职,并没有什么实权,但这却是进入朝廷为官的开始。其实,汉末社会,如果是有家族背景的士人名流,便可以很容易地在地方上被举为孝廉、茂才,一出仕就可担任议郎之类的郎官,然后下放地方做个郡守、刺史之类的封疆大吏。
但对于孙坚来讲,没有这个坦途,只能靠自己的卖命搏杀一步步地往上走。
他的下一次升迁还是和战争有关,长沙发生流民叛乱,州郡不能御,于是孙坚被外放为长沙太守,前往平叛,算是有了自己事业的基础。
190年,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远在长沙的孙坚也起兵响应,带着他的子弟兵从长沙一路打打杀杀北上,先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然后投奔在鲁阳的袁术,在袁术的支持下夺占了属于士人势力控制的豫州,然后集结豫州兵马讨伐董卓,经历大小数战,终于攻破了洛阳,将董卓赶回了关中。
在攻破洛阳时,孙坚还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正准备乘胜追击时,后方传来消息,袁绍派一个叫周喁的人来抢他的豫州,孙坚大怒,回军同袁术共同击破了周喁。
贾诩提到孙坚,是因为此时孙坚已经攻破了洛阳,获得了天下名望。此时的他,正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而孙坚攻破洛阳,才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这一仗,使得孙坚的起点一下比马超高出很多,让马超感到有些鸭梨山大。
后来,192年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军士射死。
武人孙坚一生的主要经历,到此结束。
其中,似乎并没有一丝与士族交集的地方,但若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孙坚所做的一切,都直奔一个目的:收拢名望、雄霸天下!
孙坚是个勇猛善战的武人,但他和东汉第一名将皇甫嵩及第二名将朱儁不同。这二人深受忠君思想的荼毒,放着大好的江山不敢染指,最后只得由二百五董卓摘取。而孙坚眼中却是没有朝廷的,他当时杀荆州刺史王睿时,王睿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在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时,王睿也起兵响应;于情于理孙坚杀了王睿都说不过去。
但是,孙坚可不会为那些朝廷礼制束缚,谁挡在他争霸天下的路上,谁就是他的敌人,谁就该被他杀死!
按说杀王睿及张咨是孙坚士人化上的污点,但是由于他很聪明,他在后来的讨董大战中表现突出,一下使得士人们认为孙坚是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的真君子,由此才取得了声望,进入了士族人士的眼光当中。
孙坚与一般的武人不同之处还在于,他懂得名声威望的重要,不一味穷兵黩武。在东汉那样一个标榜声望的社会,没有声望的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那些缺乏声望的武人们由于得不到士人的有力支持,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
对于马超来讲,他能说出来的,就有董卓、李傕郭汜、吕布、公孙瓒等人,在这些人眼里,他们只相信武力,虽然也曾有对士人清流的拉拢,但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其结果,就如烟花一闪而已,无论造成多大的影响及动荡,却很快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孙坚和他们不同。他杀了王睿后,不割据荆州而是北上,为的就是要在讨董卓当中树立自己的名声威望。
后来他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据有了南阳。可是他知道,他虽然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但由于声望不足难以获得士人的拥戴,于是就去投靠了袁术,把诺大一个南阳郡送给了袁术。
袁术曾在孙坚到达南阳之始就开始笼络他,封他为代理中郎将。两个人的结合,袁术得到了孙坚的武力支持,孙坚得到了袁术声望的庇护,是各得其所。而后袁术表他为豫州刺史,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豫州了,获得一块根据地。
由此,孙坚算是初步进入了那些士族大阀的眼中,之后,他奋不顾身地讨伐董卓,便彻底捞到了他想要的名声及人望。
孙坚先是在梁东和董卓军打了一仗,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败的非常惨,孙坚侥幸逃脱。他并不灰心,收拢军队,再度进军,在阳人大破胡轸、吕布,杀了华雄。董卓惧怕孙坚的勇猛,派人拉拢他要缔结姻亲,被他严词拒绝。孙坚进军洛阳南部关口大谷,打败了董卓亲自率领的军队,接着进军洛阳,击败了留守洛阳的吕布,光复洛阳。
光复洛阳使孙坚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进入洛阳后,平塞董卓挖开的皇帝陵墓,前去汉朝皇帝宗庙祭祀,也显示了他博取声名的考虑。
汉末之时,以孙坚的声望再加上他手中的强大武力,更主要的,他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豫州作为根据地。若是历史没有摆孙坚一道,那孙坚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可惜的是他在同刘表作战中意外死亡,使得他的所有雄心壮志化为泡影。
但是他留给了他的儿子孙策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是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声望,使孙策更容易被士人所接受;二是留给了孙策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将和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曲,这些成了孙策以后成就事业的根基。
以后,孙策沿着父亲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由一个武人逐渐士人化,终于开创三国乱世的一条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另一个武人出身的刘备也在进行艰苦的探索,在以武力为生存的根本之上,接受了士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士人的广泛支持,最终大器晚成。
可以说,成功这种事儿,有时候就是必然的。大方向对了,即便道路崎岖,却总能见到光明。而大方向错了,即便再辉煌,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马超不想当董卓、也不想当吕布、公孙瓒,他要当的,是割据一方却虎视天下的枭雄。所以,在这条路上,他是不允许自己出现一点错误的。
只不过,他现在纳闷的是:一次小小的荒地分配,却引来东汉势力分析,甚至还有武人孙坚的心理转变这联想力,也太牛逼了吧?
第一百四十一章 士人思想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也这么复杂。
就是一次由解决那些俘虏的事情,谈到了士兵娶妻上面,而娶妻养子又涉及到田地分配,田地分配又扯到了扶风、新平、北地郡的士族,士族又牵连到整个东汉的势力,东汉势力当中,有一个人十分牛逼,叫做孙坚
马超捋了捋,他觉得,自己快有些崩溃了。但是!这样还不行,还得继续下去。因为,这其中才说到田地分配这个方面。日后,可能还有更多千丝万缕的事情,会跟士族挂上钩。
“贾狐狸,你直接点,告诉某,如何才能武人士族化,而武人士族化的过程当中,应该怎么对付那些荒地?实在点,简约点,明白否?”马超摇了摇手,有些力不从心的问道。
“充公,分给兵士,同时,对于那些大户私占侵吞的田地,也一并还给农民。”贾诩真的很干脆,一下说出了解决办法。
“为啥?”马超郁闷了:这办法倒是出来了,可是,这也太,太令人想不通了吧?
“因为少主说实在点,简约点”法正笑了,虽然他也没想通这是为何,但是同是年轻人,他很乐意看到马超吃瘪。
“孙坚可以杀王睿、张咨,我们为何不可以夺那些大户的田产?更何况我们还田与百姓”贾诩就说道了这些,已经不愿意继续解释了。实际上,他这种高人,通常情况下,是懒得解释的。
“不可!夺得了那些大户的田产,就相当于触动了那些大户的利益,站在了士族大户的对立面,如此,绝不是武人士族化的做法!”法正越想越觉得贾诩的做法没道理,出口就质问起来。
面对法正的质问,贾诩倒是还有些兴趣,慢悠悠喝了口茶之后,对法正说道:“少主在雍州,若想进入士族的眼界,某早就可以令其做到。例如拜蔡邕为师,或者干脆娶了蔡小姐。由此照样能进入士族大阀的眼界,但某却没有这样做,汝可知为何?”
法正一愣:是的,蔡邕可是士族人物当中的理论领头羊,若是拜在他的门下,或者真的娶了蔡小姐,那马超的确就可以快速出现在那些士族人士的眼中。可听这老狐狸一说,似乎他还有更高的手段?
马超此时却是没有管法正及贾诩,他此时脑子里,是在想自己娶蔡琰的可行性到底还有多少
“孙坚可以进入士人的眼界,取得莫大的声望,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因为他的功绩完全符合那些士人的政治理念。这才是根本!”说道这里,贾诩又懒得开口了。只留下空间供众人自行猜想。
而马超此时却有些清醒了,他平时与那蔡邕老头子接触过,基本上了解那些士人的政治理念:那就是“在德不在兵”,或者可以更形象一些,便是“上安国家,下抚黎民”。
他们这些士人天真的认为只要政治清明,举贤任能,则奸凶自息,国家自安;而兵者,凶事也,不得已而用之,穷兵黩武,必至覆灭。以德政治天下,就可以实现“上安国家,下抚黎民”的政治理想。
孙坚之所以能得到士人们的认可,是因为他做到了“上安国家”。董卓入京,制造了蛮横跋扈的专权,引起了士人的蔑视和反抗。孙坚那么卖力讨伐董卓,在士人们的眼中,孙坚就是“上安国家”的忠义之士。
而贾诩的那番话,其实很明白了,他要马超做的,是“下抚黎民”,将那些大户私占的田产还给百姓,是获得民心的捷径。同时,充公那些荒地,其实就是跟孙坚杀王睿、张咨一般,是铲除对自己发展不利的障碍!
老狐狸,果真牛逼啊!
“善!既然军师已经说出了办法,那就依军师所言!”马超大手一挥,暂时忘记了娶蔡琰小美女这个想法,颇有些王霸之气的说道:“诸军在加强训练同时,务必要随时准备雍州的动向。至于说田地的问题,就暂时拿扶风郡那些不安分的大户练练手吧。”
众人听到马超最后一句隐隐有森然冷气,顿时觉得马超真不是什么心慈仁厚的主儿,纷纷对马超有了一丝忌惮。但更多的,却是对出这个主意的老狐狸更加忌讳。
尤其是法正,这货此时听到贾诩的办法,理顺一切之后,蓦然发现老家伙端坐在这里,实在太屈才了:老家伙,完全就是翻手间可以让风云变色的鬼才啊!
议论至此,基本上解决了庞德那个俘虏问题。众人通过这一次议会,也有些身心疲累。当然,主要是马超及贾诩的表现,实在太令人感觉有些突然而已。
而端坐在一旁的华歆,却是如入定一般,还在揣摩着马家集团的定向。唯独等贾诩走到他身边,瞥了他一眼之后,华歆才愣愣清醒。他看着贾诩的背影,心中有些后悔自己孤身来扶风郡:完成那个天大的任务,似乎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啊
散会后,马超打算去一趟兵工厂,因为扶风郡里的匠人几乎全在那里,马超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弄出点能挣钱的发明,尤其是炒茶工艺,更是要待新茶上市之前弄出来:那可是马家的经济命脉啊!
午间小憩一会儿之后,马超便骑马奔着兵工厂而去。嗯,只要是搬迁远了,不骑马实在跑不了一个来回。
刚到地点,马超蓦然发现,这韩枫办事儿效率挺高。自己那些银子花得也不冤:此时的兵工厂已然有了后世那些垄断大公司的雏形,至少场地够大、哨所够多、防备够严!
来回巡游了两圈儿之后,马超对这新兵工厂便更满意了。
韩枫这人实在有规划头脑,不仅在其他方面弄得有模有样,更主要的是,他将整个兵工厂分了区:员工住宿区、制造厂、警备区、仓库成品区等,更细致的是,在制造厂当中,还有锻造屋、木器营、研发屋这三个分化,实在太合马超的心理了。
在研发屋当中,韩枫还专门辟出了几间办公室,看样子是为了管理者办公用的。而最大最宽敞的一件屋子,赫然是留给自己的。
乐呵呵转了一圈后,马超一出门就更乐了:碰到熟人了。
蒲元此时正拿着一块竹简发愁,满脑子都是灌钢法的疑惑,碰到马超之前,嘴里还嘀咕着:这锻造炉该如何搭建?炉内温度到底需几许?生铁与熟铁配制比例到底多少?双液淬火需淬炼时间几许
马超亲切一拍蒲元的肩膀,唬得蒲元差点瘫在地上:没办法,太入神了,难免会一惊一乍的。
之后看到是马超,蒲元也顾不得行礼拜见,直接将脑中的疑惑一股脑说了出来,说得马超的脸色都有些发黑,最后,马超憋着回答道:“这些数据,某也是不是很清楚。但韩遂留下了五十把西域弯刀,汝可以拿几把当做参考,根据那些弯刀的特性,汝可以尝试摸索,那间研发屋,汝就可以用来做试验嘛”
“试验?”蒲元猛得一拍脑门儿:对啊,有了样品,再加上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试试,总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嘛!
想完之后,蒲元就跟丢了魂要找魂儿一般,急忙去找韩枫领样品了,临走之前,口中还喊了一声:“少主,那郑浑木匠说是找汝有建议,就在那仓库房中”
“郑浑?这名字挺熟悉啊”马超嘀嘀咕咕,向着仓库房走去:“我认识这个人吗?”
第一百四十二章 郑浑及罗马军团
马超突然想起来了,汉末三国当中,确实有一个人是叫郑浑的。而且,这个家伙的作用,丝毫不比一员虎将或者一员内政高手差,甚至,某一方面来讲,还要强上许多!
汉末三国为乱战时期,重视农业生产的君主倒是有,但重视器具发明的,却没有几个。马超死命数来数去,也就一个蒲元炼刀、刘晔发明了投石机、诸葛亮发明诸葛射弩、摧山弩、孔明灯什么的。这三人的发明,完全跟军事挂钩。
直到后期,三国鼎立时期,中原大地不再乱战的时候,才出现了一个马钧,这人才算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发明家,发明了耧车、水翻车、织梭机等农业器具。
而汉末乱战时期,唯一一个以工匠身份被记入史册的人,除了马钧之外,便是这个郑浑了。而且,马钧这个机械发明大师,据说身份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