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新马超-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贤婿,那是神马?”蔡邕指一头瘦瘦高高的动物问起马超,王允和韩遂也对这不明物种来了兴趣,对马超投向了询问的眼神~~~
    “神马?”马超一惊,以为马家弄来了玄幻至高神尊契约灵兽草泥马,不禁也是期待无比。不过,回头一看,却看到那瘦瘦高高的动物只是头长颈鹿,而三国时代又没人知道罢了~~~
    观众席的陈皓杰和攀爷突然兴起,对视一眼,恶搞心理萌发,便大声喊道:“麒麟!是麒麟!天降祥瑞哈!”
    一听得是麒麟祥瑞,蔡邕、王允、韩遂这三个老头立即围着马超贺道:“恭喜贤婿,贺喜贤婿!天降祥瑞、麒麟现世,乃吾等大雍凉的吉兆哈,呵呵呵。”
    旁边的黑正太刘协,看这三个老马屁精不向自己朝贺,却去恭喜马超,心中不悦,脸黑的都快能掐出墨汁来了~~~
    于是乎,盛大的乱糟糟的阅兵式在这个莫名的能掐出墨汁的结局中,胜利闭幕了。
    在旁边的猪八戒也看不下去了,一脚飞踹过去:“董宜,你这神经病这辈子是治不好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封建王朝的弊病
    “主公,您就从那赋税颇丰导致人心不古这一问题上,想出了这个三省六部制?”
    贾诩这个时候再也没有眯着眼睛、稳如泰山的模样了,因为他觉得,马超这个三省六部制,跟他之前提到的什么赋税、教化没半点关系。这三省六部制好像是他早就准备好了多年一般,今日只是借这个问题说出来罢了。
    “自是如此,若想教化延续、道德连绵,必然要由礼部宣扬教化,加大教育投入;由刑部制定商业欺诈法典、依律令处罚那些不法之徒;由兵部的威信,镇压那些暴敛财富之望族富户,使之不敢杵逆马家威望;户部按人口及收入征缴赋税,尽量平衡治下百姓收入,而收上来的赋税,自然由马家用于城区改造,富民兴邦”
    听完马超的回答,不仅贾狐狸信了,杨阜和孟达也信了:整个政体看似与上述事件没一丝关系,但经马超这么一解释,他们发现,假如要彻底杜绝商业荼毒道德之事,还真的必须由礼、刑、兵、户、工五部共同入手,而这样一来,再加上之前的吏部,以及各个郡守县令这一由上而下的政治体系,那别说是此等商贾小事,便是所有政事,也可全都囊括进去啊!
    整个马家的政治体系,似乎在这一刻就完全奠定完全。剩下的,便是再度细分每个具体事项的工作。由此之后,甚至是平定天下、一统江山后,也可彻底依此施行!
    整个州议大厅,在此就陷入一片沉默当中:听得懂的,自然深深为马超这天马行空的设定而思量不已;听不懂的,也在这个沉默的氛围里,细细思考这三省六部制的优越之处。
    而马超此时也沉默下来,不过,他自然不是为这三省六部制沉默,而是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根源现状而沉默。马家为什么会出现杨阜与孟达的争论?在马超看来,根本原因就是穷!
    而马超来自经济社会,自然知晓商业的重要“性”。由此,便理所应当的选择了发展商业以富州郡的政策。可初穷陡富之后又该怎样?这些古人不明白,由此便产生了杨阜与孟达的分歧。
    杨阜认为,富裕导致了道德体系的崩溃;而孟达则认为雍州根本还算不上富裕。可整个封建社会,哪怕是任何一个盛世王朝,他们真正让老百姓富裕过吗?
    没有!
    封建社会的根本,就是大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开始做的是什么?是固步自封,是采取愚民政策,让老百姓只知种田挨饿,一代代忍受大地主的剥削。
    几千年来,老百姓靠天吃饭,土地的产出稀薄,还要经受天灾**的盘剥。他们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纳税主体,可越贫穷越纳税,越纳税越贫穷,最后连饭都吃不上了,那除了造反之外也别无选择。
    没有农民参与的造反只配叫叛“乱”,封建王朝没有平不下去的叛“乱”,可是一旦农民造反,那就表示着这个王朝的终结,例如刚刚没有过去几年的黄巾之“乱”。而之后是什么?是又一轮的封建洗脑愚民。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如杨阜所说的,按照古人的思想,让每个老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在饥寒“交”迫当中“激”起老百姓骨子里互帮互助的怜悯。而是应该继续走商业革新之路,将这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搞活搞大,使得整个社会进入快速流通的经济社会。
    其实,从马家这次的赋税收入当中,也能看得到,商业税已经开始渐渐占领马家赋税的主力。而只要有了足够的商税,那农民的税务就会减轻。只有农民的赋税一年年减轻,经济却一年年增长,那农民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到那个时候,天下大同,海晏河清,农民哪里还会想着去揭竿起义?
    由此,说不定千年王朝真的可能不再是一个美梦。当然,那个时光太过久远,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也是全面的经济社会,而不是单一的农耕封建社会。马超自忖,他还活不到那个时候
    所以眼下,马超只有将这条路指好,用他穿越千年的理念,先把马家的政治体系奠定下来,接着再指引整个治下的发展。而假如这样还于事无补的话,那他至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入长安之前,我已经让中书省细化吏部的评定、考核、流程等制度。昨日观之,却有非凡之处,可堪大用。由此,某宣布,吏部今日正式在马家成立。而第一任吏部尚书,便由”说到这里,马超突然发现自己说不下去了。因为,马家看似人才不少,但真正要填补空缺的时候,仍是捉襟见肘。
    贾诩、法正、杨阜这三人早有职责,其他文官也各任要职。新来的两位,满宠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而李儒那条毒蛇算了,还是不提他了。
    “主公,目前马家良臣能人仍太过缺少,而吏部尚书一职更需明白马家改革的‘精’神所在,提拔合适之人填充入马家。”法正这个时候突然开口了,他盯着马超仔细说道:“主公自继位之后,慧眼识人,简拔人才,任命有方有度,属下斗胆,这吏部尚书一职,且还由主公兼任,待日后有德能双全之人,再为主公分忧”
    马超叹了一口气,他明白法正的意思。此时马家初成,吏部一职至关重要。有时更需顶住群臣的压力撤调或提拔人才,而由目前拥有绝对权力的自己,来在“乱”世行此大权,才是最为合适的。毕竟,马超还没有称帝,不能太过逾越汉制。
    “由此,便依法主薄所言。”马超接住这话茬之后,才继续政体之事:“今日三省六部之事,仍‘交’由中书省细细斟酌拟定,先‘弄’出一份大纲出来,通过之后,再慢慢细化。”
    “卑职领命。”贾诩和法正表态,不禁感到脑“门”儿有些疼:当马超的手下,真是命苦,老是有这种云端雾里的任务,好几天“弄”得头大如斗
    看到贾诩和法正这一老一小狐狸头疼,马超心中就没由来一阵高兴。接着看到右首那一排的武将之后,马超才发觉,他该进行兵部任命了。
    马家军经历扩编之后,已经有了五万人的规模。但后期秦关一战,法正又接收了牛辅手下一万余西凉老兵,经过筛选之后,留下了差不多一万人入伍。长安一战,马超虽然损失了不少重甲铁骑和轻骑兵,但总得下来,马超此时手下也已经有了五万五千余兵马。此刻提升部下品级,划分兵团之事,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由此,马超便笑着说道:“既然我已兼任吏部尚书,那今日便先来整顿一下兵部。要知道,此时仍是‘乱’世,天下尚未平定,而马家也绝不是偏居雍州一隅的短视家族!”
    

第四百一十三章 整兵入制!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但在汉末至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而校尉直接成为最下级的军官职位。
    由此,马超依照马家军建制,制定了从下至上的军官体系,分别为伍长、什长、队长、屯长、校尉、杂号将军、中郎将这八级武官职位,由此来辖制马家军伍、什、队、屯、曲、部、营、团、旅这八级编制。
    至于杂号将军之上的“四平”、“四安”、“四镇”、“四征”这四品至二品的正统将军之名,马超是没有权利去任命的。毕竟,他目前也只不过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
    目前,马家军职最高的为庞德,担任讨贼中郎将一职。当初编制时,马超允许庞德辖制一营三千六百一十五人。现在,马超手中的兵马也膨胀了,他觉得,此时庞德也应该成为马家军当中的第一号领军人物。
    “令明!”
    “臣在!”
    “命你仍未讨贼中郎将,品级提升一级,辖制一团战力!”
    “属下谢主公信任,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一团战力,已经有一万零八百四十五人,对付一场小型战役,庞德可以说已经是独当一面了。
    刨去这一万余人,马超手下仍还剩下四万余人马。在这一点上,马超仍旧依照常制,归自己统属。
    “公明!”
    “你在长安一役当中,指挥有方,奔袭有法,现特封你为破袭将军,辖制重编完毕的一营重甲铁骑!”
    “属下领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重甲铁骑可是马家第一号攻坚部队,马超在意识到重甲铁骑固有的缺陷和巨大消耗后,准备雪藏这支部队,但现在雍州一地的赋税颇丰,足以支撑马家在战斗当中改进重甲铁骑的战法战术。由此,马超便豪气冲天下达了这个任命。而徐晃新入之将,自此便一跃成为马家兵部的第二号人物,实在是隆宠滔天、无以厚加。
    “文远!”
    “雁北骑冲锋游掠当世无双,现封你为安远将军,令你组建一营雁北骑,可胜任否?”
    “属下定效死命,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西凉铁骑和郡兵是马家的主要战力,而马超此时令张辽组建雁北骑的意思,其实就要昭示马家兵部要由此转型的一个信号:随着马家的不断发展壮大、兼收并蓄,马家的兵部,日后不仅仅只有西凉铁骑和郡兵这两支部队,而是会成为各显其能、各争长短的一支新型活力兵部。
    “高顺!”
    “陷阵营之威,我已经在堳坞亲眼得见了。现我封你为牙门将军,从马家步兵当中组建陷阵营!”说到这里,马超停顿了片刻,思虑一下后继续说道:“马家还有一营重甲步兵,也一并交由你统领!”
    “这”高顺这下有些迟疑了,庞德、徐晃、张辽这三人的任命,都是一职领一方,而他却一职领两方,实在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我已经思量过了,陷阵营只有八百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盔甲也是重甲吧?”看到高顺迟疑,马超便如此问道。
    “然也。可与马家的重甲比起来,陷阵营的重甲,实在不提一提。属下认为,若是陷阵营麾下皆穿鱼鳞连环甲,便可达到防御要求,且在行军破袭方面,不减速度”
    “嗯,这些你事后可跟韩枫商议。我的意思是,马家的重甲步兵,一直因为没有合适的将领,贸然上战场,怕其折损太过厉害。今日终于觅到高将军也是指挥重甲之人,又岂能还让重甲步兵蒙尘?”
    “属下拜谢主公,自此之后,定然竭心尽力,万死不辞!”马超的话都说到了这地步,高顺只能恩宠领命。
    而剩下的诸将,周仓、廖化两人忠诚也是无虞,秦关一役更是让马超感激涕零,特提拔为偏将,允许两人将马家军所有的步兵重组,平时也交由两人操练;自此,马家目前的所有步兵已成雏形,精锐为高顺的陷阵营和重甲步兵两部,剩下的则为周仓和廖化的各一部马家步兵。
    梁兴此次出战也有功,马超依照军功封赏,也提拔为偏将;而杨奉这位中规中矩、沉稳有度的降将,马超也没放过,照样升他为偏将。
    自此,马超手下的兵团已经整编完毕,有庞德一团一万余西凉铁骑;张辽三千余雁北骑;徐晃三千余重甲铁骑;丑哥黄渊、马岱、梁兴、杨奉四部一万五千余西凉铁骑;高顺陷阵营和重甲步兵,周仓、廖化两部步兵,也是一万五千余人。共四万五千余人,此外,还有牛辅残留下的一万西凉铁骑,马超决定先编制起来,暂且归自己名下,由兵部轮流抽调将领操练,并时不时派遣法正手下那些已经编入礼部的宣传队给他们洗脑改造。
    而这些,才只是马家常规的作战部队。除此之外,马家的兵部,自然还包括情报部门和暗影;而且还要有参谋部来制定作战计划和方略。事实上,整个兵部,最重要的不是那些领兵的将领,而是参谋长史和参谋司马这两职,他们才是马超的兵锋所指。而对于这两职的任命,马超心中已有定计。
    “文优,长安当中,你弃暗投明,助我攻破堳坞。今特封你为兵部参谋长史,而你属下的黑冰台,划归为情报部统属。”
    参谋司马这个职位,自然是留给还在长安卧底的荀攸;而李儒这个家伙,说实话,才能是不小的。但因为出道儿跟错了主子,也只能隐藏在兵部当中,负责兵政之事了。不过,幸好马超的三省六部制也不是生硬割裂的,涉及到出兵军政之事,李儒还是可以参赞出谋的。
    至于他的黑冰台,李儒就别想再自己掌管了。对于那支秘密部队,马超深知其威力。所以,他除了交给他的至亲至信之人外,实在不敢由外人把控。否则,一个情报有误,便极有可能葬送五万马家军士。所以,兵部的情报部门,马超名义上收归自己手下,实际上情报却交由貂蝉打理。至于说暗影部队,马超则是全面掌控,由丑哥单线负责。
    “主公,黑冰台在调查雍州风气之事时,已交由三主母全权负责”李儒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可能将情报如此重要的部门,交由一个外人搭理,所以便提前交付与貂蝉交接,以安马超之心。
    马超自是点了点头,对李儒这般识相还是很满意的。而如今马家兵部已成,马超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长安内的风云变动。因为,他胸中的那颗心,在回归的这几天日子里,便已经隐隐开始躁动沸腾了
    

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又不够用了
    昨日的州议,马超在得知各郡新政推进有效、赋税颇丰的情况下,便拿出了蓄谋已久的,而且,还即刻整合了兵部。而他一声令下后,兵部那里立时就“乱”了套,该整合的整合、该“操”练的“操”练,一幅热火朝天、你争我夺的场面。
    对于兵部将领的这些事儿,马超是丝毫不担心的。那些将领都不是傻子,更有军事培训馆的专业培训,相信一段时间后马超估计,最多过完今年,明年开“春”的时候,他便可以真正挥师入主长安了。
    所以,他此时真的‘操’心不在武,而在文。因为今早贾狐狸来过之后,说了一个很令马超感到悲哀的话:“主公,您的三省六部制果然‘精’深广博,囊括古今。可问题是,马家目前的状况,根本不合适”
    马超当时就想脱鞋砸贾诩,大骂贾诩愧对“鬼狐”的称号。可耐着“性”子听完贾诩的解释之后,马超就开始忧愁了。反而贾诩是又恢复了一幅老神在在、幸灾乐祸的德行贾诩最终将马超一击倒地的话,是这样的:
    “不是制度不合适,而是马家人太少,根本搭不起那个架子啊”
    马超立时就有些头疼。他自穿越过来之后,东跑西凑骗人才,甚至初期还不要脸的绑架人才。可最后蓦然发现,统一雍州之后,竟然还是人才不够?
    可静下心来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单不说别的,就说昨天州议的事儿,那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都是由马超亲自兼任。而礼部、刑部、工部、户部这四部,又该让谁去顶缸?
    不错,孟达现在“弄”户部“弄”得不错,可以去当户部尚书,但那户部尚书不是说光孟达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还有,刑部方面,马超也可以豁出一张脸,让新来的满宠上任,毕竟,历史上满宠这家伙在曹老板手下就是搞刑侦的。可道理同上,一个偌大的刑部,光满宠一个人,他能忙得过来?
    还有那工部,马超倒是有心思让张既来搞,但张既当尚书了,扶风郡郡守由谁来当?
    如今,马超真切感受到,占据这偏远的雍州一地,实在有些支撑不起马家的发展了。这里的风气与繁华昌盛、文风盛行的中原比起来,实在太过稀薄了。虽然马超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教育,兴建学堂,但仅有的两年时间,又能“弄”出多少人才?还有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虽然对于加入马家也是跃跃“欲”试,但却执拗不过那些食古不化的族长意见,哪怕在家纨绔到底,也难以为雍州出份力量。
    这看起来已经成了一个无解的题,除了攻陷长安,一举占据汉朝道义的制高点,捞得无上的声望外,还真解决不了手下无人可用的现状。可问题是,攻陷长安也是一把双刃剑,耍得好,那劈将斩敌,所向无前;可耍得不好,就只能自挂东南枝了。
    看着贾诩那副你急我就不急的德行,马超还以为贾诩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可一问之下,却发现这老家伙原来就只是看到马超着急他就高兴。这把马超给气得,一下就揪住了贾诩的脖子,将他想把牛辅这颗棋子玩儿好的大计就给贾诩说了。
    贾诩自然十万个不愿意去挑动江山变“色”,可马超此时已经怒气爆棚,撂下一句“你不去扒下汉室王朝最后一片遮羞布,那我就扒下你的遮羞布,将你这老东西挂到扶风的城墙上示众!”的豪言壮语后,就出“门”了。
    贾诩自然知道马超不会这样对他,但他也知,马超这招的确是给汉室江山的绝好计谋。而从马超的口气当中可以听出,马超是非选他去不可了。而更主要的原因的是,马超虽然不会真的那般对付自己,但贾诩心里明白,他那个主公心眼儿很小,真会整一些幺蛾子来对付自己的!
    由此,老狐狸再无奈,也只有选择臣服,狠狠叹了一口气之后,就去找牛辅叙旧联络感情了。
    马超出“门”后,心情也很是烦躁不安,恰好又遇到刘姨娘拉着马超去参加大婚前的准备事宜,马超此刻根本没那份心情,赶紧找个理由逃之夭夭。本想去找弟弟妹妹好好聊聊,培养一下兄妹情深,可一入“门”就看到马云璐又在揍马铁、而马休嚷嚷着也要当将军的情况后,马超的脑袋就又大了,如被狗撵一般逃出了家“门”。
    最后,骑着小黑晃“荡”晃“荡”,就想去兵工厂走走,可半路上,看到神卜“门”又在扶风上装神“弄”鬼后,马超眼睛就亮了,骑着小黑一溜烟儿就跑到了秦羽的家中。
    神卜“门”当初答应入世辅佐马家,就是因为马超答应了他们可以在治下宣扬他们理念的要求。当然,后期的结果是让秦羽很痛心的。因为那些神卜“门”当中那些有能力的资深弟子,在入了马家之后,上来就被繁华缭“乱”的俗世给遮蔽了眼睛,纷纷一股脑儿成了誓死捍卫马家的拥趸。其中还很有些能言善辩的家伙,反而成了法正手下那支宣传队的主力。大力宣扬起马超是天命真子的封建“迷”信思想
    可无论怎么说,神卜“门”还是在扶风这汪洋大海当中存活下来了。在马家的特意“诱”导下,也使百姓接受了“天命所归、无为静心”的理念。只不过,扶风的百姓也只接受了乱的思想,再想劝说下去,这些老百姓就打死也不听了
    马超这次来找秦羽,不是来向秦羽要人或者让秦羽入世的。而是因为神卜“门”说什么也算是三大宗派之一,他想通过秦羽来问问,如今洪策宗和天华宗在雍州的发展如何。
    “天下英才,除了那些路途不便的,基本上全都聚集到了雍州之地,开讲堂、坐论道,‘欲’与神卜‘门’的思想一较高下。可斗来斗去,他们才发现,仅以他们这些游兵散勇,是根本斗不过你这马家大公子掌握的官方口舌”秦羽悠悠喝了一口茶之后,心有戚戚焉说道。
    马超尴尬的笑了笑,毕竟,官字两张口,咋说咋都有。更何况,马超也确实让雍州一境安定了一年多,老百姓很是念他功劳的。
    所以,这无论是神卜“门”、洪策宗还是天华宗。来雍州扶风坐而论道,老百姓都是很欢迎的。可若是敢抨击马家的不是。很好,百姓立马翻脸不说,还立刻会有衙役请你到县衙里喝喝茶。更有冥顽不灵的,直接“交”给法正大人:他会让你知道在雍州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的
    “秦‘门’主,我不是说这百家争鸣之事,而是想知道,来扶风的或者雍州的,的确是有学之士?”马超腆着脸问道,因为对于那些家伙,马超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对付办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些学子游历四州五地,见识过名川大山,谈论过古往今来。自然都是学识傍身的,否则,你以为他们真的是吃饱撑的才四处瞎逛啊?”秦羽又狠狠灌了一口茶,再也没有当年飘逸绝伦的气质。甚至,有时候,他都想去马家看看,到底是什么就让属下那些人轻易背叛了多年的理想
    “如此甚好!”马超很“奸”滑的笑了笑,他虽不知古代这些求学之士的疯狂,但他却知道一点,来到了雍州扶风,我马超要还是让你们跑了,那就实在对不起我穿越者的身份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科举取士?
    “你说什么?科举取士?”
    贾狐狸刚取得牛辅的信任,发觉牛辅还是如当初一般傻气后,心中便有些喜气洋洋。可正在往回走的时候,便又碰到了专门来寻他的马超。
    “不错,马家如今人才欠缺,只靠我的检察和名士的推举,无异十亩旱田迎一滴甘霖,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唯有由整个马家出面,出考题取士,才能网罗那些滞留在扶风讲学的人才。”对于后世的一些先进方法,马超总是要找个合适的理由,才敢跟老狐狸说,以免老狐狸一看出他的不同之处。毕竟,穿越这种事儿,有一个貂蝉知道就算了,要是落个世人尽知,他也别想再混下去了。
    这也是他找贾诩这个老持稳重的老狐狸,而不知道法正那个心眼太多的小狐狸商议的原因。因为马超很敏锐的感觉到,法正那小狐狸已经在怀疑自己的来路了
    对于科举考试,马超现在也是一头热,根本没有什么很成熟的想法和设计。但他知道,贾诩那老家伙是不会让自己失望的,于是,便一股脑儿将印象当中关于后世科举的边边框框给贾诩灌了过去。
    原本,马超觉得,贾诩纵然不会同意,也不反对的。可想不到贾诩在听完马超的诉说后,他那双经常看似半眯着的眼睛陡然流露出一抹狂喜的神采,声音都带着一丝不可抑制的激动说道:“若如此,诩代天下寒士叩谢主公!”
    “寒士?”马超一愣,脑子当中隐隐想起了科举的另一面:的确,科举制的推行,从根本上斩断了名门望族世代累官的源头,扩大的封建政府选擢人才的范围,使得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毫无疑问的是,它一举蚕食了那些名门望族的利益,使得他们不能再盘根错节、掌握整个朝廷的命脉。
    东汉以来的选才之法,沿袭古制,一直在发展前进,但似乎却走了弯路。
    秦朝以前,周以封国而治理天下,选士也是依靠着世袭制度。周礼一下,社会的阶级极为分明。国家有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呢,有按照伦常,依照血缘关系,来世袭这各个职位,直至春秋。
    春秋战国,出现了客卿食客等游离于制度意外的士人为主分担忧愁。从而也就有了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的说法。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贵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层的寒门庶子为主。
    自始皇帝横扫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为帝王者,为选拔民间的人才,就设立出了察举制度。由各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物。由州一级推荐的士人,名为秀才和后来地秀才性质不同;由郡一级推荐出来的人,叫孝廉。
    东汉以来,为保证察举之人的才能,实行了连坐的制度。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被推荐,一经查出来的话,被推荐人同样要遭受牵连。
    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被举荐之人的才干,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发强大。朝廷之中的官员,与世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
    试想,如果你和我没有关系地话,我又为何费力气去举荐你?
    你飞黄腾达了和我无关,你倒霉了我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到东汉末年,就有官吏皆出于世家的说法。有能力。而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那些世家门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然科举制则不然,它在选才方面,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无论你出身卑贱或是生活困顿,只要有一计之长,有治国平天下的大能,皆能参加科举。待一朝金榜题名时,便可鲤鱼跃龙门,一展抱负。
    而汉末的名门世族纵然再手眼通天,但若后代子弟百无一用,跨不过那科举一途,那便是家族的耻辱,落魄的山鸡。纵有再多人脉、财脉,不消三代,也可败坏干净了。
    尤其还有,天下寒士何其多也?名门世族的底蕴再厚,却也架不住量变引起质变。届时,整个社会,整个时代,都会因科举而改变
    想到这里,马超心头才猛地一凛。他感觉这次轻易说出科举之事,实在有些太过贸然了,此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似乎并不是他这个小小的雍州牧能够扛得下来的。
    “分科分类,统一考试,这说法似乎前所未有,倒是新鲜得很。然只要贯彻下去,则天下庶族寒士均有出头之日,马家人才更是络绎不绝主公,此招实在澎湃磊落、妙到毫巅,诩佩服之至啊!”
    “还有,这次主公这次是堂堂正正的出招,天下诸侯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他们堵得了一个两个,人,却何其多啊。主公只要给了士人们希望,那些庶族寒士又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