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茶农活起来算是挺轻松得,跟农民一样,他们一年只收一次,当然了,现在唐朝在很多地方,主要是江南地区,已经普及了稻麦二轮作制度,可茶山没有。说不定茶农生活比农民还要轻松一些,唐代茶农一年只采一次茶。

  ‘是阿,是阿,东家,你不懂茶,茶叶没有人秋季再采的啦。’,一群茶农纷纷附合,‘这茶树要休息,一年只能采一次啦。’

  魏玄犹豫不决,他派李忱派来这里,为了要买新茶。他也跟东家说过,这茶,还没听说秋茶得,只有春茶。李忱斩钉截铁得告诉他,茶一年可以采四次。冬茶和春茶品质最佳,秋茶次之,夏茶最劣。可是现在,这些茶农得抗议,让他有些动摇。

  ‘这茶山是不是吾东家得?还是吾不给钱了?要你们采,采就是了。’,魏玄最终还是决定,听李忱的。

  李忱来之前就告诉他了,不管他们说什么,你照我得吩咐就是了。开玩笑,这可是后世,经过千年得验证,得出来得答案,你放着秋茶和冬茶不去采,那才奇怪勒。

  ‘不行阿,东家,你要是把茶树给弄坏了,你们不在乎,我们可还要靠着这茶山吃饭呢。’,农民对于土地的事情异常顽固,或者说关系到自己饭碗得问题。魏玄牙疼,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我替东家保证,假如真的坏了茶树,东家也保证你们每年得收入可以吗?’,魏玄喊道,‘况且了,没试过你们怎么知道。要是真的不会坏了茶树呢?’

  ‘看看这这镇子,也就是每年春茶交易得时候,四方商人会来这里,平常时候都没什么人。如果真得茶树一年可以采很多次,你们岂不是收入增加好几倍。’

  一些茶农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讨论此事是否可行。也难怪他们这样,茶农活比一般农夫轻松,但是对待自己得土地,他们更慎重。

  跟其他农作物不同,一般农作物就是一年生,或是一年两次,这次不好,铲掉了,明年或是下一季还可以再种。

  茶树不一样阿,一棵茶树,没死的话,大概可以采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得茶树还会长新芽得都有。要是就这么采死了,农民哭都哭不出来。一棵茶树要长到可以采集,要好多年得。

  ‘这样吧,某家有个办法。’,眼看很多茶农都打算拒绝,太不保险了,万一真的坏了茶树,李忱又不认帐,一家老小难道要去跳崖吗?魏玄抛出了一个办法。

  ‘这样,我们不要只采一个地方,有没有其他茶农愿意共襄盛举?’,魏玄高声问其他茶农,‘这次某不只买一家得生茶,其他家也试试看吧。每一家都采一点,假如采死了,每家每户分担下来损失也不大。’

  这次魏玄来采茶,本来只雇佣了一部份闲散人力,打算只采自家的茶就好,可是一听有人要再这个时节采茶,许多茶农都赶来了,赶来强势围观,其中不乏拥有自己茶山得富农。

  ‘当然了,损失什么得,某一定会赔的。’,魏玄顿了一下才说道,‘可是,要是真的可以呢?与其听人家说,不如自己来观察,谁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家茶树得好坏。’

  ‘如果真得不会采坏,诸位也可以看得到成果,不用听人家说。怎样?’,茶农又开始交头接耳,确实,魏玄得方法有一定得可行性。要是坏了茶树,即便魏玄不赔,少一两棵损失不那么大。

  要是真的成了,自家每天注意茶树得变化,就知道可不可以推到其他株茶树上。会有多大影响,到时候自己心里就有数了,不必找别人。

  看到这些茶农似乎有些心动,魏玄知道,只要在加把劲就成了。最终,虽然还有部份茶农不愿意加入,超过2/3得茶农都决定这么做,魏玄也如愿得收到了足够的茶。

  ‘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到工地,叔让你们来搭把手。’,带着宿醉和一群孩子,李忱来到自家得工地。

  ‘你们看,那根梁柱重不重。他们搬得多辛苦阿。’,李忱指着一根被数个工人,吭吃吭嗤奋力抬得梁柱。

  ‘叔,我们过去帮忙。’,有几个孩子仗着自己有几分力气,挽起袖子就要上前帮忙,李忱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孩子说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费力,不搭几个滑轮帮忙呢?’,说话是毛毛,他这话一出口,立刻就有好几个孩子附合。李忱非常满意,毛毛和刚刚说话得几个孩子,都是物理成绩比较好得。

  ‘很好,叔交给你们不少东西,其中动定滑轮得运用,每个人应该都学过吧。’,李忱瞪了几个挽起袖子准备就上前帮忙得,‘热心助人是很好,可是,叔明明交给你们更好得办法,你们却不用。’

  几个孩子有些不好意思,李忱继续教训了几句,便让毛毛带着刚刚附合得几个孩子和傻娃,一起去帮忙,帮那些工匠搭个吊车。利用动定滑轮,见个吊车,这样整个工地得进度可以加快很多。

  ‘你们也去转转吧,注意安全,多用眼、耳,不懂得东西,只要不打扰人家,都可以问。’

  ‘记住,没有人有义务教导你们什么,除非师徒、父子。注意礼貌问题,人家不回答或是嫌你们烦,也不能失礼了。’,李忱说完就要打发他们走,想了下又说道,‘记得刚刚得滑轮,教你们不少东西了,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事物,可以用所学来帮助他们。’

  ‘叔,这样好吗?’,李忱因为宿醉而头痛,正想让孩子们自己找点乐事,他好休息,没想到一个孩子问道,‘叔交给我们的都是独门知识,交给人家好吗?’

  李忱头痛,这问题如果他状况好得时候,还不难回答,可今天他宿醉着,反应慢了很多,不得不多想一下才回答。

  ‘嗯,孩子们,这想法很好。’,首先给予肯定后,李忱继续说道。

第两百零九章 唐人的酒宴

  突然问这个问题,让李忱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除了头痛,他心里正烦着呢。来到唐代,他一直很小心不跟其他那些文人骚客有什么接触,避免万一需要谈诗论文什么得。他可完全都不懂。

  虽然偷偷瓢窃了几首后世得名句,并为此沾沾自喜。不瓢窃一些诗词,当什么穿越客阿。可是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深怕被来个当场命题,赋诗,结果他脑海中一片空白,贻笑大方。

  他对古文得造诣,只限于部份喜欢得诗、词,更惨的是,那些诗词中典故出处,他也不是那么了解。

  所以,别人穿越或许会去找一些当代著名诗人,没事瞻仰一下也好。他不会去,更不会想。

  首先是他真没那么喜欢那些诗人,其次,也是最重要得是,没事凑上前去做什么?你没本事,人家甩都不甩你,把你当某甲了。有本事,把自己抄袭得诗词递上去?人家跟你讨论,你就要抓瞎。所以绝对不朝上凑,见到诗人就远离。

  可是那天跟罗隐喝酒,李忱首先是没想到罗隐可是个历史有名得诗人,他写得那首诗,李忱都听过,还会背…,可是压根儿不知道作者是他。

  等到知道了,李忱也喝高了。这个醉红尘,是新酿版本,口感可比之前强了很多。本来李忱不爱喝这样的烈酒,可是经过李忱重新整治口感好多了,那天才会贪杯多喝了几口。

  他想起蒸馏酒最好去头去尾,只取中间那段。还有就是可以运用木炭去过滤酒,也可以让口感更好。

  ‘实不相瞒,这酒可是在下发明得。’,李忱自夸,罗隐嘲笑道,‘这酒还没听过谁发明得,某家只听过谁酿得酒。’

  李忱卖关子道,‘酿?谁说这酒是酿得。现在所有酒类都只能跟官府买,谁还敢酿。这酒可不是酿得。’,唐代得酒税政策,从无税,到重税,最后完全变成专卖。

  很多地方执行得力度不一样,有些地方酿你就酿,只要你缴税就是了。有些地方,像扬州,变成完全专卖,禁止民间私酿,所有得酒都是官府发售,民间才能零卖。

  这还是真的有酒得。酒税还能没酒?当然可以,唐廷为了收酒钱,收到丧心病狂,随两税法把酒钱摊在赋税上,你一般老百姓偷酿酒,我抓不到,我就随两税征收。

  李忱开始要蒸馏酒得时候,还打算寻找一下有没有酒商,这才发现在扬州,想买酒,只能跟官府买。所以他也不敢乱说,说自己这酒是酿得,反正也真的不是酿出来的。

  也不管罗隐怎么追问,李忱就是不说,罗隐也没有不高兴,他知道这是人家独门绝活,他也就是兴致来了,追问两句。然后,他向李忱邀舞…

  邀舞?没错,就是邀舞。唐人很喜欢跳舞,这点似乎和宋人,甚至之后明人和清人都不同。

  洋人喜欢跳舞,他们跳得社交舞,很多都要男女搂抱在一起。被一些保守一点得国人,视为有伤风化。不过,洋人跳舞,也是有不搂抱得。大概是受到西亚一代那种舞蹈得影响,洋人跳得舞,也有一些是那边转圈圈得。

  像著名得太阳王,路易十四。李忱最初看图片,看到一群人围着太阳王,李忱还以为这只是某个部份,后来看了一部电影,有提到这个,还真是太阳王。他自己往中间一站,然后一群人像九大行星一样,围着他转圈…。

  这是一例,也有一种是男女不接触得,就是绕着转圈。拍手,转圈,左转右转,自己转和大家一起转…会说到这个,是表明其实跟唐人也有关系。唐人也是这么跳得。

  几杯黄汤下肚,罗隐站了起来,李忱本来以为他是要去解手,结果,罗隐开始转圈,开始扭腰摆臀,甩动袍袖,有时候还蹲下身,腾踏两下。干么这,喝多了是吧。李忱傻眼,转头看相赵六,却见赵六没什么特别得神色。

  只有很欣赏,很兴奋,没有李忱想像中觉得罗隐在发神经那样的鄙视,或者嘲笑什么得神色。然后,赵六也跟着开始跳了,她跳得可比罗隐好多了…靠,这是某种新型态的传染病吗?醉酒发疯跳舞?

  ‘李君,打令呢。’,赵六跳。跳了一下子,大概是累了,坐了下来,李忱还想说总算有一个恢复正常了,却见罗隐向他靠来,哇勒勒,这是怎样,你要发疯也别像我这阿。

  赵六却笑着说,打令呢?打令是啥?确定不是打人得另外一种说法吗?原来,这是唐代习俗。主人喝到兴起,起身跳舞,还邀请客人一起跳。客人起身,跟着主人转两圈,客人回座,然后主人再邀请另外一位客人跳。

  知道原由后,李忱也只好起身一起跳。心中暗暗心惊,这种习俗,他怎么就没听说过。他知道唐人爱跳舞,看过的一些穿越小说里面,也提到过。可是就没听说什么,主人向客人打令,邀舞的事情。

  不过呢,这有什么好怕得,不就是跳舞吗?在现代他虽然因为体胖的缘故,根本不怎么跳舞,可是他看了不少阿。

  很多舞蹈电影他可看了不少,什么舞出我人生、舞力全开、魅力四射、舞力对决,他没少看。况且他早有准备了,知道罗隐不是发疯,是依照礼俗邀舞后,李忱缓缓站了起来,然后他动了。

  他一动起来,就让赵六高声叫好,罗隐看了一眼后,动作慢了下来,到后来也不转了,就看李忱转,也跟着拍手叫好。

  最后,李忱接着用单手撑起身体,支撑了一下就站了起来,结束。结束后他也是有点喘,躬身像唯二得观众行礼,表答谢意。

  舞跳完,接着就是唱歌了,罗隐很高兴得唱了首诗,随口唱了首应景得诗,意思是说今天玩得很高兴,哥真开心之类得。

  接着就换李忱了,从酒醒后他就后悔到现在,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不会想唱这首。

第二百一十章 街舞在唐朝

  唐人爱跳舞,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李唐皇室有音乐天份,都被记载在历史上了。唐太宗得秦王破阵乐,还有创造出霓裳羽衣曲,被奉为梨园之祖得唐玄宗,这些都是赫赫有名得。

  所以李忱也考虑过,万一要跳舞得场合该怎么做。诗歌逃避了,总不能跳舞也逃开吧。

  诗歌需要解释典故出处,人家跟你讨论,问那个地方什么字或是某个词能不能换别的,你得给出理由为何。别忘了推敲这个词是哪里来的。所以诗歌他要躲。

  可这些麻烦,跳舞都不需要阿。跳舞还需要跟人家解释,我为什么要这样跳吗?要跟人家解释这是哪里得到得灵感吗?唯一要担心得就是唐人得接受度。

  起手,李忱先依照胡旋舞得模式,转了两圈,接着就开始乱转了。首先用手撑地,身体打着圈,脚带动绕个大圈。接着倒立,用手当支点继续打圈,最后用肩膀支撑着,不断打圈。

  现代人很多人都知道李忱跳什么,就是街舞,这是街舞很常见得套路,不过难度不低,李忱今天也是第一次尝试,玩得很HIGH。魂穿到身体素质好得身上,他每天都坚持锻炼,才能让赵六和罗隐看得大乎过瘾。

  跳街舞,是他早就考虑过得,唐人应该会接受。理由是,街舞很多回旋得动作,唐代最有名得就是胡旋舞,受胡旋舞影响,很多舞蹈都是要转圈得,李忱之前看到得花舞和鹤舞就是这样。

  所以,跳街舞完全可行。如今看来,也确实可行,唬得赵六和罗隐一愣一愣得,还拍手叫好。罗隐姑且不论,赵端端可是扬州风月界得都知,见多识广,她都拍手叫好,应该唐人可以接受才对。

  有个地方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李忱跳街舞之前,就考虑过,那种以头顶地得大招他不要开。虽然现在这个身体体力好,可是这种大招乱开,万一跳得不好会死人得。

  他曾经听说过,有街舞舞者,跳他刚刚单手撑地得动作,搞到骨折。因为手臂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手臂骨折还好,万一脖子折了,他不肯定还会穿越到哪里。不要说不可能,听说是真的有折过得,当场就抬出去了。

  他自己,如果小心一点,特别锻炼一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就怕自己把这个大招放出来,结果有人模仿的话,算了…以后有人想到,就让人家去跳,不要招这个麻烦。他也不可能每次都要提醒,跳舞有风险,模仿需谨慎吗?

  跳街舞,李忱得到了开门红,罗隐大概没跳过瘾,或者说被激起好胜心,他又接着跳了起来,嗯…还顺手把衣服给脱了…,那身材,真难为他刚刚还能跳胡旋舞跳那么久。

  只见,罗隐脱下了上衣,接着,开始作体操…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舞不跳了,开始作体操,这个顺序错了吧,应该要先热身,然后才跳激烈得舞蹈不是吗?

  照样,李忱奇怪得看向赵端端,她还是没什么异色,很高兴得,一二三,一二三的打着拍子。

  唐代体操长什么样子?或者说罗隐在跳什么?要李忱形容的话,就是甩手操。也不知道是谁发明得,其动作就跟罗隐现在差不多,脱掉上衣,当然不脱也可以啦。然后手臂自然甩动,用手掌击打身体个部位。

  罗隐是没有这样有韵律得甩手,他是直接喊着一二三,然后就拍肩膀,拍胸膛,拍大腿。

  ‘罗君跳得好拍张。’,赵六欢呼道。原来这舞叫拍张,据说是从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不过因为难登大雅之堂,通常这种拍张舞流行在民间。据说,真正高手跳拍张得时候,还可以一边拍击身体,一边往头上扔刀子。好几把刀上上下下得,看着围观群众心惊胆战之余,也为其喝采。

  罗隐当然是没跳得那么夸张啦,李忱觉得很遗憾,没有刀子,你也可以甩盘子阿,现场装酒菜得盘子可不少阿。

  罗隐跳了一下子,又开始打令了。李忱站了起来,也开始跳了。不过这回他不光转了,街舞可不是只有转圈而已,现在既然有罗隐得拍张在前,他可以发挥得余地就更多了。

  就见李忱模仿拍张舞,不过他动得比较厉害,转圈,抬脚,拍脚,又转圈,时快时慢,有时候乎焉在前,有时候又退回去。还有更大幅度得回转动作,只不过他是整个人跳起来,横在半空中转了一圈。

  最后结尾是一连串华丽得脚步动作,如果之前一连串动作,还只是胡旋舞得变形,现在这脚步得动作,已经超过了原有得范围。这是李忱得新尝试。街五得花招可不少,既然刚刚很多动作他们都接受了,没理由这个不行。

  果然,最后得结尾,也赢得满堂喝采,这里不是只有三人而已,还有一些其他伺候得仆役之类得,刚刚李忱的动坐他们也是看得眉飞色舞,现在都忍不住喝采了。

  ‘见笑了,下人没规矩。’,赵六回头瞪了他们一眼,唬得他们立刻低头假装做事,罗隐大方的笑说,‘不妨事,不妨事,李兄高才,刚刚舞蹈确实精彩。也难怪他们忍不住了。’

  ‘哈哈,好舞,当浮一大白。’,罗隐端起酒杯,又干了几杯,赵六也是连连劝酒,李忱也是高兴得跟着干了几杯,因为高兴他全然把这酒当成以前喝的低度酒了,这样几杯灌下去,李忱更是高兴。

  ‘来,值此时光,欣赏人间难得舞蹈,当歌。’,罗隐喝完,开始唱歌了,诗词内容是他新编得,简单来说就是今天欣赏了新的舞蹈,表演的人动作矫捷,伸手俐落,看得哥非常高兴。

  ‘好,好,说道歌,某家也有一首。’,今天最大悲剧来了,李忱兴高采烈之下,直接趁着酒意,来了首“笑红尘。’,有看过东方不败得,应该都记得这首歌,词曲好记,听过一遍就能朗朗上口。李忱真是得意过头了,以为街舞能被接受,可以多尝试下其他的,结果现在…,让李忱酒醒后,后悔不已。

第兩百一十一章

  ‘叔,你怎么了?’,李忱发呆,想起昨天晚上后悔的事情,直到被惊醒,才想到,现在孩子们正问问题呢。

  ‘关于这个问题,叔要告诉你们,知识就是拿出来运用得,要是藏着掩着,那跟没有有什么两样,叔今天告诉你们一个笑话。’

  ‘有个富翁,对一个乞丐说,我家有万贯家财,你要尊敬我。’,乞丐回说,‘你有万贯家财,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又说了,‘那我分你五千贯,你应该要尊敬我。’‘分我五千贯,我就和你一样有钱了,为何要尊敬你?’

  最后,富翁急了,他说‘那我万贯家财都给你,你总该尊敬我了吧。’乞丐大笑,‘那就变成你该尊敬我了。’

  ‘也就是说,你知识藏起来,跟没有差不多。’,李忱下结论,‘所以,任何知识都要活用起来才对。’

  ‘好奇怪喔,如果钱少要尊敬钱多,那乞丐最初为什么不尊敬富翁?’‘你傻阿,不是说富翁有钱和乞丐有什么关系,乞丐才不尊重他。’‘那后来乞丐富了,为什么反而要富翁尊敬他。’‘这…。’这个孩子答不上了,转头象棋他人求助,结果本来两个人得问答,现在变成两群人争论。

  李忱感觉到跑题了,一群孩子平常都很活泼,李忱还喜欢孩子们提问,喜欢他们任意发想,后果就是,超容易跑题得。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他们就可以衍生新问题出来。

  好在,这群孩子争论归争论,一则没演变吵架,二来争论了一会没结果,自己就安静下来了,李忱继续说。

  ‘你们刚刚都说了很多,为何乞丐不尊敬富翁,等富翁把钱都给了乞丐,反而要乞丐尊敬他。’

  ‘乞丐不敬富翁,因为跟他没关系。假如今天富翁一个月给一贯雇佣乞丐,乞丐大概就会尊敬他了。’

  ‘嗯?为什么给每个月给一贯,会得到尊敬。给五千贯反而不行?因为,升米恩,斗米仇阿。乞丐还只是不尊敬副富翁而已。’

  ‘每个月给一贯,乞丐还会盼望下个月再得到一贯,甚至两贯。直接拿到五千贯,是个人,恐怕都会想,想要更多。一贯还在乞丐得承受范围,五千贯,他说不定杀掉富翁,抢剩下得五千贯心思都会出现。’

  ‘跑题了…,好吧,叔要跟你们说的是,知识一定会拿出来运用,否则跟没有也是差不多。’,李忱又解释了一通,这才想起今天不是上课,算是课外活动,真要继续发挥,等上课再说。

  ‘至于,我们得知识会不会被人家学走得问题。首先,你们可以想办法去包装一下,动、定滑轮得原理,你们知道,可是外人不知道阿,稍微遮掩一下,外人不能一下看懂,就只会觉得很神奇。’

  ‘再者,这是简单得原理,才会被人一下看穿,如果是更复杂得方式呢?’,李忱继续说道,‘复杂得方法就不会被人一眼看穿了。’

  ‘吊车只是个简单得东西,一眼可以看透,不懂也可以模仿。可是很多东西都要深入研究、去了解,才能创造出来,而那些东西都是有前面得研究,才有后面得成果。’

  ‘到时候,不要说看一眼就懂了,甚至你专门教他,他说不定还不会使用。’,其实,最重要得还是需要专利法,不过唐代想要有专利法?这种东西再过一千年,中国人也不懂得。

  不过李忱有一点也没说错,现代得产品,已经不是看一眼就能模仿得。都要有深厚得工业基础,没那条件,人家肯手把手得教,你也别想复制出来。甚至不懂方式,你连使用都难。苹果为什么卖得那么好,不就因为很简便吗?现代社会,连简便都是一门学问了。

  李忱把孩子们交给几个都料匠,都料匠本来很不情愿,一群毛孩子,如果是自己得孩子,那自然可以,工匠都是世袭得,他们得孩子也是从小就带在身边,手把手传授技术。

  可是人家的孩子,还是东家得,带在身边多别扭。很多人心里都在抱怨,这是干么呢,惦记自家那点手艺吗?

  后来,他们改观了,真正得吊车还没那么容易搭起来。毛毛利用了些简单得工具,搭了个简易吊车,让他们搬运重物得时候,轻松且加快不少。这看得那些都料匠,很是惊奇,怎么这样一弄,搬运重物就轻松不少呢?

  不搭吊车得孩子也能写会算,帮着都料匠们处理很多事情,让他们便利不少。不要看他们各各都算是高级技术人员,其实能写会算得,真的不多。很多事情都是靠经验。

  孩子们去帮忙,李忱在弄了盆凉水,洗了洗脸,头疼得要命。他又想起来,昨天晚上唱那首笑红尘,被罗隐嘲笑得情况,还是那样得问题,曲不错词太俗。

  他喝高了几杯。开始拿筷子敲盘子、敲碗给自己节奏,就开始唱笑红尘。这是李忱很喜欢得一首歌,林青霞扮演得东方不败,穿上女装,到了一个简陋得妓女窝,抄起琵琶就弹奏这首歌。

  简单好记得歌词,李忱唱了一片,罗隐就会唱了,然后赵六听了一遍,就让仆役拿上乐器,开始伴奏。然后罗隐就直言批评了,曲好,词差。赵六一旁也是频频颔首。

  如果只是这样还好,问题是罗隐很有兴趣和自己讨论一下,作曲得心得。还煞有其事得说,看自己顺眼,看在自己挺有天赋得份上,可以指点自己一下。

  真是够了,都是那个什么以舞相属害得。如果不是跳嗨了,自己也不会喝那么多酒,不喝那么多,自己随时保持着警惕,也不会唱那首笑红尘。或者说不会在外人面前唱。

  都是他自己没打听清楚,虽然知道唐人爱跳舞,也有了一点准备。可是没想到还有强迫邀舞得。毕竟这种习俗到后代已经失传千年。现代人真该检讨,古人都比现代人开放得多了。

  或者正确来说,汉唐时代,果然是个比较开放进取得朝代吗?

第两百一十二章 一代舞王的诞生


  以舞相属,其中属是邀请的意思。<网 主人跳舞,邀请一个人,跳完再顺势邀请另一人跳舞。

  所以认真来说昨天得宴会有点错误得地方在于,应该是主人先起舞,再邀客人。罗隐自然不是主人,他算不请自来得客人,主人应该算赵六才是。罗隐得行为可以算失礼,不过既然主人不在乎,其实问题都不大了。

  李忱想得重点是,人们都说汉唐是一个开放得时代,汉唐雄风,让中国人多们向往。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李广得丰功伟绩。本朝唐太宗得天可汗,让每一个读历史得男儿,都心生响往。

  而宋代就不提了,明代比较大得好像就是明成祖五度出塞,郑和得六次下西洋。之后明代就开始采取守势,清代…这朝代暂不讨论,不要说他什么拓地千里,单是那割据赔款就让人看得心痛。

  汉唐得开放,其实从舞蹈就可以看得出来。从皇帝到大臣,各各都喜欢这样娱乐一番,所以舞乐风气也是很盛得,宫廷里设有“黄门工倡”,即宫中的乐工、舞人。达官贵族之家多蓄养歌舞伎人,当时称为“倡”或“歌舞者”。

  这些东西,后代固然也有。可是后代可没像汉唐,高兴得时候任谁都会下场表演一番,不管多高贵得身份。

  刘邦,作大风歌。自己乘着酒兴击筑唱,唱完还要人家伴奏、合唱,自己就下场跳了起来。皇帝跳,皇后也跳。赵飞燕就是因为舞步高,跳起来舞身轻如燕,才叫飞燕。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得诗歌本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史称“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造了铜雀台,还有就是那不吉利得烧船歌。本朝得情况,前几篇有说过了。

  前面说过了皇家,现在说说士人。皇帝还是图开心的话,士人可是以舞作为交际的重要手段。这个时候舞蹈比较质朴,尽管很多人跳起来还是难看死了,但还是得跳,它含有更多的礼节交际内容,这点就和欧美国家一样了。

  认真说来,这可比后代得酒桌文化强多了。跳舞总比拼酒强吧,现代人使劲得灌高度酒,酒精中毒而死的可不在少数。这已经不是联络感情,基本上是整人了。跳舞还可以健身,也不会喝到太茫。

  既然舞蹈是士人联络感情,交流情谊得重要活动,那跳错会不会有麻烦。那是当然了。否则李忱当初选择不跳就好了。

  不跳?那就是把人枉死里得罪了。蔡邕,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蔡文姬得父亲,东汉有名得学者。

  有记载:蔡邕被贬得免回京,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席间王智先起舞属蔡邕,蔡邕不理他,惹怒了王智,蔡邕也拂袖而去。

  为什么不理他呢?因为王智他是中常侍王甫得弟弟。宦官名声差,蔡邕才会不理他。结果因此得罪了王智,上谗言,导致蔡邕流放不得回长安。最后是因为灵帝驾崩,董卓征辟他,他才回到长安。

  还有一个记载,也是三国,严格来说是东汉。陶谦,陶恭祖大家是知道得。他年轻得时候,也因为跳舞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