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就这样玩闹到了子时,互道恭喜,拜完年。李忱把他们敢去睡觉。然后回到房间里面,拿出事先准备好得红包。唐人没有给红包得习俗,这是李忱自己准备得。

  李忱等到几个孩子都睡着了,他们忙了这么些天,不累也是因为那股劲。所以一沾枕,很快都睡着了。李忱偷偷摸摸得进了房间,在每个人得忱头下面塞进了红包,才打着呵欠去睡了。

  ‘大家,你们看我枕头底下发现什么。你们快去看枕头。’,正当李忱考虑要不要提醒他们得时候,大头从正门跑了进来,喊着道。‘能发现什么,除了我们得头发,还能发现什么。’小狗笑道,‘红包阿,里面还有放压岁钱。叔给我们得。’,几个孩子面面相觑,然后一下子就跑光了。

  这时候李忱才怡然得进了餐厅,心想总算有个机零点得发现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唐人没有这个习惯。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等到几个孩子都找到了红包,又齐聚回餐厅后互相拜了年,阿香和大头把新年早餐端了上来,李忱要宣布吃饭。

  唐人新年早餐,很多章之前提到过,要喝屠苏酒或是椒柏酒。这酒不管叫什么名,过年统一称为得岁,要由最小的孩子开始喝。几个孩子这下真的你推我让,谁也不喜欢喝这个。

  可是推让也没用,过年必须喝阿,就算从年纪最小得开始,每个人也会轮到得,‘什么时候我过年,我才可以不用喝这酒,,,’小虎苦着脸,他是最后喝的。最先喝得是胖球,其实这几个孩子年岁也差没多少。

  得岁酒喝完了,接着就是五辛盘,李忱细嚼慢咽,不觉得苦,可是几个孩子都被呛的直吐舌,吃完以后就迫不期待得吃起胶牙饧(音同行)。

  饧(音同行),是糖稀得意思。在现代,这应该叫麦芽糖吧。用大麦、小麦或糯米制成。这个东西在中国,出现得比蔗糖早。蔗糖得制法,唐初才由印度传入。而麦芽糖,则是更早时候得甜品。

  本来这东西,应该由老者先食,因为很黏牙,正好测试老人家牙齿得坚固程度。不过李忱家礼也没有什么老人,这就不管了。

  接下来,就是正餐了,热腾腾得汤中牢丸上桌,连李忱都忍不住流口水,水饺阿水饺阿,李忱最喜欢吃水饺了。

  李忱迫不期待得吃起了水饺,一口咬下,那个美阿。就在这时候,几个孩子左右户看一眼,一起说,祝十三叔新的一年早日抱得美人归。

  李忱一口水脚喷了出来,‘咳!咳!谁教你们得。’,‘是审言叔。’‘王!审!言。’,一生震天怒吼传出李宅,飘向远方。正在接受儿孙拜年的王审言,激零零打了个寒颤,真奇怪,这天怎么突然冷下来了。

  

第八十二章 葱油饼

  正月初七,人日。这一天,李忱例行得晨间运动结束后,稍微洗了下脸,便钻进厨房。

  ‘叔,你要做什么阿?’,胖球在一旁问道,‘你怎么这么早就钻进厨房了。’,‘我饿阿。’‘先去一旁待着,等一下给你们吃好吃得。’‘喔。’胖球应了一声就退到一旁看李忱忙和。

  ‘好,面团揉好了。接下来…。’把面团用力揉好,撮了撮表面,很光滑,然后李忱把面团揉成一个长条,再分段。

  ‘你们怎么都跑进来了。’,李忱正在把分好差不多相同大小段落得面团,杆成圆形,突然眼角余光闪动,转头一看,七小全部齐聚了,他们异口同声说,‘我们饿了。’

  ‘放心,很快就好了。’,李忱接着把圆形得面团里面抹上油,接着均匀得洒上葱花,‘我知到了,叔要做支公饼。’胖球大喊道,‘原来是支公饼阿。’‘支公饼好吃,我很喜欢吃,葱花好香。’‘原来是支公饼,我还以为叔要做什么神秘料理呢。’,几小七嘴八舌道,也有不说话得,小虎怔怔得看着面团,只想面团早一点变成饼。

  李忱不管他们说什么,专心得揉着饼,先把圆饼卷成一团,又揉开,这样是要把葱花均匀揉尽面里。然后,把平顶锅抹上油,平底锅已经预热过了。接着把饼给贴上。

  ‘好香阿。’,胖球抽着鼻子。煎了一会,李忱把饼翻面还转两下,让饼均匀受热,避免黏锅。

  ‘这饼怎么那么扁呢?我记得支公饼很厚一张得。’,二狗擦了擦嘴角得口水问道,‘应该是还没膨胀吧。慢慢会涨起来?’,小狗解惑道,‘可是好像都快熟了。’

  ‘这不是支公饼,这叫葱油饼。’,李忱把饼再翻了一次,看到差不多了,起锅。放在沾板上,切成八片。

  ‘好吃好吃。’,瞬间,七只手伸了过来,也不怕烫,七小就把面塞进嘴里,一般呼着气,一边叫好吃。李忱顾不得吃,接着就把另外一张饼给下锅了。剩下那张饼,被手快得胖球抢走,气得大头踹他一脚,‘叔还没吃呢。’

  ‘没关系,你们先吃。这一张也快好了。’,李忱额头冒汗,‘帮忙看一下火。’,二狗下去去看灶抬,然后从一旁得炭堆里面,拣出好几个煤炭,扔进去。

  今天,李忱怎么会心血来潮,亲自做饼呢?一来是大过年,很多小摊贩都休息,不好买。二来,初七是人日,今天该吃煎饼。但基本上,被油煎过面食,都可以叫煎饼。李忱只是自己手痒又嘴馋,想要缅怀许久未吃过得葱油饼,才亲自下厨。

  ‘这个比支公饼香。’,吃到第二张,胖球也不像刚刚那样饿死鬼投胎一般很吃了,还有时间品评。

  ‘当然了,支公饼可没抹油阿。’,葱花饼厚,葱油饼薄。葱花饼要让它膨胀,葱油饼不用,越薄越好。

  接下来,场景就转移到了餐厅。煎了好几张之后,李忱把饼转移到餐厅,这是和厨房连在一起得房间。李忱在餐桌上慢条斯理得啃着饼,时不时端起菜汤喝一口。

  说起这菜汤,也是有讲究得,至少李忱后世没听过,大概是现代人比较不注意了。

  这菜汤是七菜汤,并没有特别规定要哪七种菜,因为相同时节,但是不同地方,能吃到得时鲜都不同,不过大体上每各地方都是固定得,毕竟古代不是现代,可没有什么进口冷冻蔬菜可吃。所以李忱这碗七菜汤里面还有鱼和肉。所以,你可以叫它菜羹。

  ‘你们得彩胜都准备好了吗?’,等吃到差不多了,李忱才开口问道,‘准备好了。’,阿香欢快地举手回答,邀功道‘这是我和大头准备得喔。’。

  ‘喔,好香阿。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一个人不请自来。

  ‘没了,不好意思。’,李忱赶紧把桌上得饼给拿到自己面前,来人苦笑,‘班主,都过了这么多天了。你还在生气阿。’来的人自然是王玄龄,王审言了。

  ‘东西收拾一下,出发了。’,李忱不看他,跟几小说道。几小纷纷下餐桌去,只有阿香端了盘葱油饼给王审言。

  ‘还是阿香最乖了。’,王审言啃着饼,称赞道‘好香。’,七小里面,王审言最疼的是阿香和胖球,无他,这两个孩子成绩比较好。

  王审言来了以后,不出工得日子,也开始帮李忱上课。不过他上得课,不像李忱那样生动,就会照著书本念。自然引不起孩子们兴趣,七小里面,比较好学得好像就是阿香和胖球了。

  ‘把彩胜带好,我们出发了。’,现代人,过年就到初五而已。可是古人可是不到上元节不算过完年得,李忱他们这也算加班了,过年期间照常开工,没办法阿,这时候钱好赚,做服务业得,哪有人家休过年的。

  ‘真欢乐得样子。不错’,李忱感叹道。推着车上街,街上很多地方都花花绿绿得,人人喜气洋洋,不错得天色,预示了一年得好天气。

  今天几小身上穿得过年新皮袄。他们都很小心得得穿着新衣,半个月前做好得新衣,忍到了过年才穿上。也就初一、初二穿两天,之后就收了起来,今天又拿出来,很珍惜得穿上。

  能不珍惜吗?以往他们哪有过什么像样得新年,冬天不冻死,有一口饭吃,就非常幸运了。哪能像现在,穿上新衣服,一件皮袄然后外面套着绸布外衣,非常保暖得。

  几个孩子过了年都十多岁了,以前得记忆里面,冬天他们只能奢望捡几件破旧不合身得旧衣服,然后往里面塞进芦花,不然就是人家丢弃不要得肮脏丝线。芦花不保暖?当然不保暖了,不然怎么办,没东西可用。千年前,闵子骞后母不也往他冬衣里面塞芦花,也没把他冻死。

  既然是很宝贵得新衣,为什么今天要穿上呢?因为今天人日,头上要配彩胜。

  李忱去年不知道这个习俗,一天得时间都浪费在寺里面,他甚至没注意到彩胜,********都在听戏上。

  如今到了街上,现在虽然天色还算早,可是已经有很多人了。可以看到人来人往,不论男女,头上都可以看到各种花花绿绿得装饰品。

  彩胜的形式很多,不拘虫鱼鸟兽,花草人物。材质上也是不拘,普通一点得用各种颜色得彩纸,好一点得用色丝、绢帛,更高档一点的,金银珠玉都可以拿来做。

  李忱看向欢快得走在前面得阿香,她的头上是一个类似纸娃娃的东西,就这样带在头上,这个叫人胜。据说功用很多,据说招魂、辟邪、送鬼、驱鬼、镇宅、祈雨啥得都可以,真是了不起得万用型。

  除了人胜,还有幡胜,像是一面旗幡那样。彩花,不用我说,你们懂得。华胜,意思同前,华等同于花。另外就是金胜,李商隐的有云,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金胜就是用金做的。

  ‘对了,家里得都贴上了吗?’,李忱看着花花绿绿,很多人得门上都贴上彩胜后,突然想道自家得贴好了没。

  ‘贴好了。贴好了。’。彩胜在人日这一天,不仅仅要戴在头上,也要贴在门窗、屏风上。万紫千红,仿佛春提早至人间。

  推着车,好不容易到了圣明寺,李忱发现他们晚了,他们固定得位置上,已经有观众在等了。

  ‘快动手吧,我还以为路上人不多,原来是都来了。’,人日,唐人也习惯出外踏青,只要天气好得话,唐人在人日会有登高赋诗得习俗,一起登高。

  你可以看到大伙扶老携幼,带上各种家私,把吃得喝的都准备好。然后一起出门登高望远,顺便引吭高歌,唐诗不就是给人唱的。这个习俗,连皇帝都不能免俗,要带群臣登上,然后赏点彩胜什么得。

  ‘…之后,云长提着车胄的头,前去迎接他的大哥,把车胄要害他的事情,如今已将他斩首…,刘玄得大惊失色,如今杀了曹操心腹之人,他安肯罢休。陈登曰:某有一计,可退曹操。如今计将安出,且看下回分解。’

  又是下回分解,掌声、骂声都有,阿香和小狗拿着铜锣出来讨赏,赚了个盆满钵满,没办法,人多阿。如今李忱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也出了名了,来客日多。有些人还会去龙华寺,因为王审言那边是从头讲,前面没听到得,可以去那边补上。

  ‘好多钱阿。今天一天下来,将近有两贯了。’,阿香数着钱,高兴得说道。李忱听得也是大为高兴,没办法过各年实在太花钱了,像做新衣,几个孩子每人一套得新衣,就要两贯。然后过年其他东西,哪样不用花钱。

  不过看到这些孩子高兴得样子,他就感觉很满足,李忱比较遗憾的是唐朝没有棉花,明明从唐初就有这种观赏用植物得种植,可是就是没人想到这可以织布,不然棉花可暖活了。

  棉花得种植,好像要到南宋,黄道婆从海南地方把织棉技术引进中国,在明朝时候发扬光大。

  (或许,不,一定,要把棉布提早在中国普及了,不然冬天始终是制约汉人发展得麻烦阿。)

  

第八十三章 贺年片与过年游行

  ‘小红姊姊,福延新日、庆寿无疆。’‘阿香,大头,也祝你们福寿绵延。’,清晨,小红推门外出,结果刚出们就遇上了阿香和大头,两人穿得簇新得皮袄,看到小红就上前拜年。

  ‘年过得开心吗?’‘开心,从来没这么开心过。’,阿香回答后便问道,‘小红姊姊,你要出去吗?’‘是阿,怎么你们找我阿。’‘小红姊姊,你喜欢我们得飞帖吗?’

  ‘喜欢阿,你们还真费心,我们家娘子都很喜欢。’,小红眉开眼笑得回答,看来是真喜欢。

  飞帖是什么?其实就是唐代得贺年卡…,起源于唐太宗,太宗过年得时候,用金箔做贺卡,上书普天同庆,在过年时候赐给大臣,就流传开来了。

  不过太宗也不是首创,这种唐代贺年片,以前叫做名刺。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使用了。看过历史小说得都知道,古人去拜访他人得时候,会递上名刺,请求通传。

  西汉时候用竹木削片,上面写自己得名字,这就是名刺。后来讲究得,用布,用看起来喜气洋洋得红线在锦绣上面刺绣,这就是不叫名刺,叫名片了。

  东汉时候,叫名纸。不是烧给死人那个冥纸。大家都知道,蔡伦造纸,于是名刺开始用纸代木片,那时候的纸,可还是很贵得。从唐代就知道,当初李忱买纸得时候打听过行情,贵的纸,一张可以卖到三文。

  到了唐朝,太宗皇帝首创新年给贺年卡,飞帖开始流行起来。皇帝用金箔,你敢跟他用一样的?于是用梅花签纸代替。怎么写呢?右上写受害者,不对,右上写受贺者,看你要给谁祝贺,左下才写自己是谁。

  李忱真的超惊讶得,他都不知道过年时候,唐朝就会写贺卡了,他去年住庙里,根本没注意到这回事,不然他今年说不定会尝试印制贺年片贩卖。

  不过也没关系,来年也可以嘛。只是呢,单纯就这样放过,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出主意,让几小给小红和杨二写飞帖,怎么写呢?简单,写什么是固定得,他怕弄巧成拙,写了什么不适当得贺词,他只在卡片上玩花样。

  现代人得贺年卡花样可多了,他随便出了点主意。贺年卡嘛,首先要画画,话一些图案再上面,增添美观。然后有得飞帖上簪纸花,有的用折叠形式得,里面打开还会有立体图案,至于要什么图案,可以慢慢研究。形状上也设法别出心裁,折叠得,剪成文字形状,或是心型。

  总而言之,他把现代卡片样式,先给小红和杨二试验过,看他们得反应,再决定来年要用什么卡片。

  也不知到历史上会怎么给这种卡片定位。名刺自西汉出现以后,一直用到了现代。现代人得名片也是古代名刺。名刺到了魏晋没有多大改变,只是简称名。唐代非过年,一般拜会用,叫做门状。宋代叫手刺或门刺。明清时候叫寸褚或红单。这说明了这种小东西得生命力。

  固然你给人家得名片,不能搞这么多花样,但是贺年卡,很难说大家会不会笑呵呵得接受了。万一真接受了,到时候说不定连正统得名刺都会被人家玩出花样。

  李忱就在想,等他有钱以后,要不要出头写本县治什么,上面特地把他改进飞帖的事情写进去,这样后世一些历史砖家叫兽,考据名次得时候,也会顺带提他一下,说不准他也会名留青史了。

  ‘小红姊姊,你晚上有空吗?’,阿香掏出一张小纸卡,把小红对于飞帖得意见,写在纸卡上,又问了一个问题。

  ‘今天晚上阿,要问我家娘子呢,看娘子要不要去看灯。’,‘今天你要陪杨二娘去看灯阿。’‘对阿,今天十四了呢。’,阿香和大头对视一眼,跟小红道别以后,转头飞快地跑走了,留下微错愕得小红,‘这两个小丫头,怎么回事阿。一惊一咋得。’

  ‘大娘看,那个灯好别致喔。’‘是阿,好漂亮一朵牡丹花。’,彭城主街上,如今已经是一片灯海,大人小孩,扶老携幼,红男绿女,大家都涌上了接头,来欣赏花灯。小红也陪着杨二娘上街。

  ‘小红姊姊。’,突然间几个孩子冲了过来,围着小红绕着圈,欢快叫着。‘哎呀,你们也来啦。还不快跟大娘问好。’‘二娘好。’,小虎等几个孩子才跟杨二问好。

  ‘真是的,教了你们多少遍,要先问候杨家娘子。’,这时候,李忱也跟上来了,‘杨家娘子,你好,你们也来逛花灯阿。’

  ‘是阿,还真巧呢。’,杨二和小红今天都是一副男子打扮,穿着男子得胡服。杨二打扮得很好看,男式胡服穿在她身上也穿出一股风流味道,相较之下,小红得打扮就有点像假小子,不过对于李忱来说,小红得样子反而更像现代女子一般。

  ‘看,那个花灯好大喔。杨姊姊,我们过去看吧。’,远方一个巨大得花灯,用千匹彩绢制成,上面还挂有数不清得灯笼,把这个巨大得灯楼衬托得美仑美奂,前面甚至还有舞姬翩翩起舞,美得好像天宫落入凡尘。

  指着那个巨大灯楼,阿香牵起杨二的手,就往前拉,小虎拉住另外一之首,大头在后面推,结果几个孩子不由分说得就把杨二给拉走了。杨二心知肚明怎么回事,任由孩子拉着她跑,留下一个目瞪口呆得小红,和嘴角带着坏笑得李忱。

  ‘你笑什么,别跑那么快阿,你们怎么就把大娘给拉走了。’,小红回过神来,看到李忱的坏笑,赏了他一个白眼,立刻想要追上去,结果…

  ‘看,那里有个奇怪得灯,我们去那边看看吧。’,李忱一把牵住她的手,拉着她往那边走过去,小红不从,还想追杨二,可是哪有那么容易,街上满满是人,除了游客,还有很多表演得艺人,片刻时间,几小就牵着杨二不见了,哪还找得到人。

  ‘放心吧,你家娘子那么大人了,不会丢的。我们去看看那个吧。’,李忱有点强硬得拉着小红得手,‘你轻点,谁说要跟你看什么花灯了。’,小红还有点害羞得不依了两句,最后还是被李忱牵着手去看花灯了。

  ‘是走马灯阿。’,唐代已经出现了走马灯,利用蜡烛得热气,推动灯笼,让它转。

  ‘真好玩,我最喜欢这个了,那个人物好像活动起来了。’,小红高兴得说道,这句话让李忱心中一动k,说起来,这东西不是很像傀儡戏吗。如果…李忱想到了些东西。

  ‘跟你说话呢。’,这时候,小红把他拉回神,‘抱歉,我刚刚走神了,你说什么。’‘亨,不理你了。’,小红生气了,扭头就走,李忱连忙追上陪小心,好话说尽,把佳人给哄了回来。

  ‘看,游行。’,这时候,前方人群分成了两部份,朝街道左右分开,原来是上元节游行得来了。

  游行队伍,由好几个艺人前导,进行着游行。一个拿着球的艺人,穿着彩福,他灵活得玩着几个球,一边走一边抛,球还不落地,立刻得来喝采。然后是几个小舞女,挥舞着彩带,笑着舞着,跟在他后面。

  接着是一辆牛车,上面坐了好几个乐工,卖力地演奏着。乐工们都穿着华服,不输给前面几名艺人,李忱看到拉车得牛居然都披上了虎皮,这算什么披着虎皮得牛?

  ‘哎哟。’,随着游行队伍进行,两旁人潮也越来越拥挤,小红被人挤了一下,李忱连忙把她拉近自己怀里,用身躯护着她。

  慢慢地,李忱心神进入一个宁静得境界,他不再看那些无趣得表演,这些表演放在现代,他是连看都不看得,刚刚看得高兴,也不过就是凑个热闹,她现在在乎得,就只有他怀里得可人儿。

  他觉得满满得欢欣与喜乐,只要能千着她的手,直到天长地久,很多事情都不重要了。小红也是安静得默不作声,再这个人潮拥挤,锣鼓喧天,无比吵闹得环境里面,两人都陷入一种奇异得状态。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种状态被打破了,游行过去了,人潮散去。有些人继续逛花灯了,唐朝有宵禁,上元节得十四到十六日,可是难得得金吾不禁,开放夜市得状态,不趁机热闹一下怎么可以。有些人则是追着游行队伍去了,也跟在后面随意得舞着,咨意尽欢。

  ‘我们可能要搬家了。’‘什么!你们才刚住进去阿。’,热闹散去,李忱又牵着小红,两人继续随意得走着,两人说着话,路边花灯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嘿嘿,过年时候,卖那个门神可是赚了好一笔呢。’,李忱笑着,他没想到,过年那个门神图案居然卖疯了。他原本上街寻找商家寄卖,前几天还求爷爷告奶奶,好声好气得拜托。

  结果当李忱称说话完,卖了几场后,销路打开,那些门神图案热卖。所有寄卖商家看到商机,除了提价,还个个倒赔笑脸得求着李忱再发货。

  结果就是,那几张板子都印烂了,一张板子可以印刷六千张,全部卖完,可以带给他三十贯得利润,还是扣除成本得。让李忱笑得合不拢嘴。万多张门神全部卖光,后来连孙悟空和刘关张三兄弟都被买回去当门神。

  李忱赚翻了,要搬家了。

  

第八十四章 再搬新家

  ‘以后我们要住在这理了吗?’,几小围着李忱在一间店铺门口,大头拉着李忱的手问道,‘那我们得家怎么办?’

  ‘不会全住在这里,嗯…,还是搬来这里好了,可惜了以前得房子,那里已经交了半年租。’,李忱骚了骚脸颊,有点惋惜道。李忱不是想要搬家,是需要搬家了。

  上元节晚上他跟小红说道,他要搬家了。小红奇怪得问,怎么刚搬过去不久,现在又要搬家了?李忱的回答是,因为过年时候,他大赚一笔。

  过年时候,李忱卖门神卖到疯,因为价格不贵,所以很多人就买了两张回去,一张十文,两张也才二十。然后一张门神得雕版,可以印六千张,一张扣除了纸张、印刷、销售等成本,可以让他赚五文。单单门神就让他赚了六十贯。

  受到门神热销影响,连带得刘关张和孙悟空图像都热卖。甚至,后来很多想买门神的人,买不道门神,就把这西游和三国得图画,买回去当门神…

  李忱看,这也不是办法,眼看年关将近,门神缺货太可惜,他干脆把坏掉得门神雕版拿出来继续印。

  说坏掉了,其实也不见得。一张雕版能印六千张,是指图案清晰得情况下。李忱昧着良心,当起奸商,反正只要看得出是门神就好,他一直加印,直到雕版彻底坏掉。不过他也没彻底没了良心,他把这些有点缺陷,低价卖掉。愿打愿挨,你要买便宜货,就得忍受稍微差一点得品质了。

  最后,整个腊月,李忱海削百贯,把他乐坏了,决定租间店铺,等年关过了装修一下,便开张,届时他就可以大展鸿图了。然后他才发现他疏忽了一件事情。让他考虑搬家。

  他也不想搬家,房租缴了半年,现在搬家还不能退。只是,他现在有钱了,有能力租个铺子了,他想要早一点有一家店铺,这样他有很多计划才可以实行。

  他找好了店面,谈妥了租金,在想如何装潢得时候才发觉,唐朝店铺是住商和一,前面是店铺,后院当仓库或工坊,二楼可以住人。

  这样一来,他原本租住的房子就有点多余了…,当然,他可以住到房租到期,这边暂且不住。可是万一店面遭小偷怎么办?屋主住二楼,就相当于看管自家产业。他要是不住这里,家里遭小偷还是小事,万一他什么机密被泄漏,就遗憾了。

  像他打算拿出穿越客必备的蒸馏酒技术。这可是所有穿越小说里面,主角必拿出,然后大赚钱得利器。不好好看管,给人学去怎么办?他打算有了自己得店铺,就可以靠着这个技术大赚一笔。

  嗯?你说他怎么不早点拿出来。可以自己生产,拿出卖。这不是之前没钱吗。等他靠说话赚了钱,有了开店得心思以后,他盘算着把这各当做独家秘方,先利用这个吸引客人上门。能自己赚,何必给别人赚。所以,这技术无论如都得看紧了。

  当然他可以让小虎他们来这里住,就当看管了。可是他觉得它还没有上完课程,不想让他们这么早就担负起什么责任。现在他上课,都是尽量利用晚上,因为白天要赚钱,还有很多事情,晚上得时间最好不过了。如果让他们来这里住,权当保全,那晚上还怎么上课。

  李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不愿意那么快就让孩子飞离鸟巢。只是他大概没有亦是到,在现代,这几个孩子固然还是上学得年纪,可是在古代,这几个孩子在穷人家里,早该出去工作养家了。他一直用现代人得观念,下意识得保护她们。算了,我们不讨论主角的意识对或错,接着剧情。

  ‘全部搬过来,好像又有点小了,真的要分住两头吗?’,李忱带几个孩子,进入了他租下来得店铺中,走上了二楼,看到二楼得格局,有点呲牙。

  这家店铺位不错,在东、西两区中间。彭城东富西贵,这两个区域是最容易赚钱得所在。

  这家店铺不仅是位于交界处,更是一间可以随意出入里坊,在里坊门墙都有出入口得店铺。

  是的,之前说过,唐代除非你家被皇帝下旨,允许在临街得墙面开个出入口,不然门口一律要对准坊内。可是,凡是总有利外。

  也不能说有多例外,主要是这种制度随着经济发达,大家越来越不愿意遵守,觉得这样交通不方便。很多唐代后期新兴得市集,都放弃了里坊。大家在清明上河图里面看到打那种宋代繁荣得街市,慢慢形成了。

  所以,很多人早就违背规定,公然得在临街面开了出入口,方便自家店铺经营生意。至于,会不会被取缔什么得,唐朝已经倾向地方分权了,谁去管?地方政府才不管,除非有必要。朝廷又管不到,单是维持每各节度使得任命,就耗去朝廷精力。

  ‘免强住的下吧。叔一间,阿香和大头一间,我们五个可以挤一下,分别睡两间。’,上楼以后,小虎环视一周说道。确实不是什么问题,挤一下可以应父的过去。

  ‘那就暂时这样吧。’,楼上没什么问题,接着转回楼下,去后院看看。前面没什么特别得,宽敞得门面,邻近大街,一进们,左边就是柜台。店面可以摆下十几张桌子,颇为宽敞。

  后院比前面更宽敞,有厨房、一口水井、仓库,一个原本算前门得后门。厨房靠着北边得墙壁,可以连通前面,从柜台那边进入店面,以前这里是一个兼卖热食的酒铺,博士就是从这里上菜得。

  ‘这里是酒窖。’,二狗率先打开门,这里是一个独立得仓库,进去可以闻到浓浓得酒味,这里应该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