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拾,真是讽刺,以马背起家,经常藉着马的机动力,欺负汉人得蛮子,现在被唐军给拖垮。

  对付步军更没用,步军甚至没感觉他们有装两层甲,还是等到打扫战场才现的。最后,损兵折将,让原本因为大唐异常动态感到不安得诸多部落,又闹了一场。

  李忱出兵之前,招集那些算是唐代得驻唐大使得各族使节,威吓了他们一把

  之后,把他们赶走了,把他的意见带回草原,初期没受到重视,现在酵了,李忱得恐怖手段,让一部分人不敢在抵抗,现在吃了大亏,更想要投降。吵了几天,最后好不容易统合意见,打不赢,又不愿意投降,那就跑吧。

  唐军这次进军实在很慢,跟唐军耗吧。大唐这回出兵二十万,分两路进兵,看唐军能撑多久。

  二十万大军,还包括等数的马匹,战马和挽马,后方供应压力可是很大的。虽然不知到唐军实际动用了多少民夫,可是绝对撑不了太久。只要他们迁居,反正他们是逐水草而居,把所有家当带上,跑得越远越好。

  沿途还顺便污染水源,让唐军连水都找不到。这是他们对付汉人得最佳办法,老祖宗得智慧。

  只是,之所以现在才跑,折损不少青壮才跑,也是老祖宗得智慧,说现在不是跑得时候。

  好不容易过了一个严寒得冬季,牛羊春季正是长肉得时候。迁徙可是很花费体力得活,如果现在迁徙了,不知道会有多少牛羊倒在迁徙得路上。可是这也没办法,不跑得话,唐军就要来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无法避免损失,他们把大量牛羊,出售给那些不怕死,敢于冒着危险前来交易得大唐商队。虽然价格越来越贵,甚至涨了十倍以上,可他们还是得卖。把那些瘦弱得牛羊卖掉,换成各种物资。

  这个时候,也没人去抢他们了,他们威胁,商队在那个部落附近消失,那附近所有部落都别想再有商队接近。

  结果,因为袭击大唐商队而引得战争,现在他们还得保护商队,不然那些牛羊就要倒毙在这里了,也没办法得到他们紧缺得各种物资。只是,他们跑得掉吗?

  轰隆声响中,火车进了站,照惯例,又是前面一辆火车,里面鱼贯出现了羽林军和神策军,负责拱卫。只是一个军官一下车,就皱眉。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里堆积了这么多东西。’,他找来了车站得负责人,叱问,负责人诚惶诚恐的说道,‘将军,因为火车误点了,结果本来该早到得火车,晚到了。’

  ‘结果,后面的火车准时车,准时到了,大量得货物才会堆积在这里,我马上找人把这里清空。’

  这个军官不耐烦得,抬手看了下去年买得表,搬不完的,他不得不让人清出一块地方,先检查过这些物资没问题后,用一麻袋一麻袋装妥得东西,垒了一个简单的防御工事。

  等他做好了保卫工作,火车也缓缓驶进了站台,他连忙把那些帮工赶走,让士兵整队,列队迎接李忱得到来。

  这里是幽州城,幽州城外。火车没有修进幽州城内,在城外设立了一个巨大的火车站,这里汇聚了大量的物资。幽州成了大唐北方交通枢纽,别忘了大运河也通道此处,

  因为种种因素,这里不仅仅是李忱出征伐草原的,甚至,李忱开始在此营建新都。8



第五百八十一章 唐军在做什么

  初春得草地范着嫩绿,融雪之后,青草开始抽芽,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得不少。? ?  ·而在这碧绿得草地中,有一个灰白色得圆形岩石,突兀得出现中央。能造出这么唐突得构造物得,就是人类了。一个车队,正于鱼贯得驶入其中。

  远处得草地上,十来个汉子分布得很开,耶律云得实目露仇恨得目光,死死盯着眼前这个石头营寨,这是唐人得营地。

  契丹部落,已经开始迁徙了,大量战士要负责保护妇孺迁徙,云得实带了几十个青壮没有去保护妇孺,而是留下侦查唐军动向。

  虽然面对唐军,他们损失惨重,完全打不赢。可是他们要跑,还是可以跑赢得。留下来的人,每人都是三匹马,三匹部落中精选出来的好马。

  唐军虽然此次出塞,他们轻骑也有不少马,可是论起马术,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他们每个人,都练就了一手可以在快速行进间,轻松换马的本领。疾驶的奔马,他们不需要下马,就可以在马背上轻松得换马,长途奔驰起来,那些唐军根本不可能追上他们。

  ‘走吧。’,他一边观察,一边从随身皮袋内,掏出干粮,喂马吃饱。看这些骨瘦粼粼得瘦马,他有些心痛,春天可不是迁徙得的好时节。这次唐军挑得时间太狠毒了。

  牛羊好不容易敖过一个寒冬,春天正是要长膘得时刻,唐军挑了这时候出击,逼得他们不得不迁徙,正好打在了他们的痛处。为了维持他们契丹人得骄傲与自由,他们不得不忍受商人得盘剥,以极低得价格,把大量牲畜卖掉。只保留一些种畜,还有大量母畜,作为来年得火种。

  可是,即便如此,数百里,甚至上千里的迁徙过程中,能留下多少都还是未知数。现在虽然逐渐转暖,可是往北走,还是很冷,牛羊既未补充能量,还要往更冷的地方走,严重得折损,已经是可以想见得。

  ‘我们,要这样一直逃下去吗?’,一个跟随他出来得年轻战士这样问道,

  看到唐军的石头营寨,看到唐军源源不绝得补给,让人敢到很沮丧。

  ‘不会得,契丹永不灭亡。就算逃到小海,我们也会抵抗到底。草原,永远是我们勇敢,坚强得契丹人的草原,懦弱得,只会躲在石头营寨得汉人,永远也别想占据草原,太阳只是短暂了落下,还会有升上来的一天。’

  ‘只是,如果他们把那那个石头营寨,修满了整个草原,我们又该怎么办?’,有人弱弱得问道,唐人真的好可怕,他们哪里弄来这么多得石头,还砌得严密紧实。他们曾经半夜,藉着夜色掩护,偷偷摸摸窜唐人得石头营寨底下,对那个石头营寨望而兴叹。

  这座营寨,都是用石头砌成,表面非常光滑,一点缝隙都看不到。他们想爬上去都无处着手。本来还想要偷袭唐军营寨,翻进去以后,从里面开门,接应外面让人马进入。? ???·可是这个营寨太过高大,表面又光滑,根本没办法下手。

  更可怕得是,这种营寨还不是一处,是有很多处,一个接一个,这么多石头,到底是怎么运来得?

  这草原上也没这么多,这么平整得石块,不可能就地取材,他们也没观察到唐军有运输石头过来,简直就是妖法似的,唐军很快就可以凭空,在草原上变出一座石头城出来。

  这让他们非常畏惧,畏惧大唐的妖法,更畏惧,如果大唐把这样的石头城,遍布草原,他们还有什么立足之处。

  ‘哼,这不会持久,唐狗太蠢了,听说这次是大唐皇帝亲征,前几年打得我们很惨得那个老将军死了,他不得不亲征。’,云得实也怕,他也怕唐人得妖术,可是他要激励人心,说着很多连他自己都不信的话。

  ‘什么天可汗,这么蠢,我们契丹人四海为家,敖包一卷,牛羊一赶,哪理都可以生活,可是唐狗可不行。我们打不赢,还跑不赢吗?’打不赢还跑不赢,丝毫没有发现

  ‘唐军撑不了多久,什么天可汗,就是天下第一大笨蛋。我们了不起去其他地方放牧,看这些唐狗可以在草原上撑多久。’,云得实给大伙打气,说得也是实在话,他们虽然损失会很大,春季根本不是一个迁徙得好时节。

  可是对唐人来说,也很难过。唐人也是要春耕得。他们需要趁着春天把牛肥育肥,唐人也需要趁着春天,耕种田地。所以,他们对唐人选择春天出兵,感到不可置信,没人相信,唐人会选择这个时候出兵。。

  现在,他们契丹人不好过,奚人不好过,唐人也一定不好过。他很清楚。现在发动了这么多士兵,唐人需要不少民夫来运输粮草,虽然他们前面没发现民夫,碰到得都是唐军,可是后面一定有。

  好吧,这也是他们吃大亏得原因,他们依照老祖宗传下来得法则,袭击唐军后路,那些民夫,根本是任人屠宰得羔羊。谁也没想到,民夫没碰上,却碰上了训练有素的唐军,才会产生严重得损伤。

  不管是前锋或是辎重,几十万唐军,加上大量民夫,吃喝拉撒,每日开销都是一个难以想像得数字,他不信唐人可以撑多久。

  尤其是唐军还不急进,大概是怕中了他们的陷阱。他们祖辈就曾经多次,打败轻车简从,孤立无援得唐军。缓进,彼此间互相援助,确实是好办法,可是,这样一来,消耗可就多了。

  这让他看不起那个天可汗,大概他老了,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就像那个曹操一样,击败强敌袁绍,却没想到输给弱小得东吴,人老了,就是会昏。唐狗皇帝的昏,就是他们的机会,说部定可以完城前人从未完成的伟业,俘虏一个大唐皇帝。越想,云得实越发有信心了。

  ‘对阿,那些唐狗笨死了,我不持缰绳,都可以跑赢他们。’‘就是,唐狗太懦弱了,都只会远处开枪,根本不敢与我们近战,只要给我机会,我的马刀一定可以饱饮他们的鲜血,到时候多杀几个唐狗来祭旗。’‘只要给我们契丹勇士,一把刀,一匹快马,哪里都可以去,不像唐狗,只会靠火枪,等火药打完,就是软蛋。’

  云得实来了信心,众人也被他感染,纷纷藉着把唐军贬得一文不值,来彰显自己的勇武。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放开嗓子吆喝,被唐军发现,可不是那么好走脱得。

  云得实反而一声不吭了,任由伙伴说,这话有点刺耳,唐军懦弱、不敢敌?他多希望,那是敌人对他的评价,能够在远处消灭敌人,又何必与他们近战呢?骑射可是草原人最喜欢得战术,难道日后只能拿来打打鸟兔,再也无法派上用场了吗?

  ‘安静,有唐军出来了,怪了,他们在做什么?’,突然,云得实发现了一些异常,有十几辆唐军人的马车,离开了营寨。他带上伙伴,小心得跟了上去。

  这队唐军很古怪,没有依照他们一直以来得规律,开始往前线运补,而是离开了,既有路线。

  ‘好机会,我们去抢上一把。’‘你疯了,没看到这波唐军人数不比我们少吗?’‘我是说,回去招集族人,抢了这只车队。’看到这只离群得马车,很多人都兴奋起来,虽然不知道里面装得是什么,可是唐人太富庶了,随便拿点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了。当然,如果能抢到一些大唐火枪和火药最好了。

  这只车队,离开了营地数十里,云得实很有耐性得跟着,然后跟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里云得实认得,曾经是契丹人的放牧地点。每年春天到来,契丹人会在这里放牧,年轻男女会在这边谈情说爱,父母在这里教育孩子。

  这是一个好地方,水草丰美,有地下水涌出,这附近得草会长得比较茂盛。可如今,人去楼空,为了避开大唐军队,这里只剩下一片草原。

  跟踪这只车队到了这里,就见到车队停了下来,然后他们干了一件事情,开始烧荒。

  烧荒,这是汉民族对付草原上游沐民族得一个方式。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有草地,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补给。因此,草地对那些牧民来说,世非常重要得。

  故而汉民族会组织军队出塞烧荒,放火,顺着风势,把那些有茂盛草原得地方,一把火给烧了,这样游牧民族就不会靠近大唐。没有草地,对那些游牧民族来说,就等于没有补给。没有补给,就不会产生威胁。

  ‘原来唐狗事来烧荒得。’,一个人不屑道,现在烧有什么用,这里草根本没长多长,尤其是现在还是初春,现在烧了,很快又冒芽了。烧了刚好当肥料,等唐狗退走,他们再回来,这里又是茂盛得草地了。

  草地可不像汉人得庄稼那么娇贵。一把火烧下去,庄稼全烧完,汉人一年就要饿肚子。虽然他们也靠草地维生,不过,他们又不用照顾,过了一段时间,很快草地又自己恢复了。

  只是,这群唐军,显然目的不在这里,他们不知道,烧荒要秋天烧才好,那时候草正长,又干燥,最好烧了。现在初春,草短水汽重,很难烧。所以,接下来他们做了一个让云得实和他的小伙伴,惊呆得动作。更正,让他们惊讶,之后暴怒得举动。

  现在的李忱,正在休息,他身前是一个模型,一个城市得模型,规模还不小,这是一个一千比一得缩小模型,一群宰相正在模型前面,讨论着什么,李忱能休息,他们可不能。

  ‘若是没问题,就完全照这个方案做了。’,李忱稍微闭了闭眼,就开口说道,‘圣人,是否要暂缓,如今大战方启,又要如此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对国库负担太大了。’

  ‘大吗?还好吧,这工期可长了,完全可以慢慢来。’,对于宰相暂缓得意见,李忱不以为然。

  现在,他和宰相们讨论得是,营造新都得事项,李忱公布了一个大唐的建城计划,重新确立了大唐的四京体制。

  大唐,曾经一度有四京。分别是原来得京师长安,西京。东京洛阳,如今变成中京,另外就是南北两京了,东京,暂时没有,也许未来会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东京也说不定。

  这其中,要营造两个新的京城。长安和洛阳不变,扩建幽州为北。京,原先的是太原府。而南京呢,原先是益州。

  当初玄宗幸蜀,到益州躲避安禄山,改益州为南京,两年后废除。李忱又回复,不过地点改了,不再是益州,而是后世南的。京。

  后世得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都城,三国时期的石头城,如今叫做升州。

  不知道是不是忌惮此处得地形,有龙蟠虎踞之像。自隋灭陈后,隋唐两代,都在打压此处。先是隋毁了建康,只有一个小小的石头城,为蒋州。唐代置江宁郡,后改升州,地位实在不高,还个府都没捞到。

  直到如今,李忱重新回复他原先的重要性,将此处改名为金陵,定为南京。不过,这也不是李忱首创,德宗时期,德宗似乎就有意迁都此处,因为长安实在是运补困难,加上藩镇割据,江南税赋都运输不到长安。

  既然如此,干脆迁都到升州,靠近财源,这样说不定还有条生路。最后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不了了之。

  这一次,说是御驾亲征,其实他就是常驻幽州了。并没有打算到前线去。他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也不是什么武力过人得猛将,去前线,根本是乱弹琴。他到幽州就够了。

  离前线近,有什么需要决断得,可以马上决定。一方面也是这场是倾国之战,他坐镇前方,可以起到一个监督作用,警告百官,我在盯着你,不要给我乱来。

  最后一个目的,就是藉此确立北。京得地位了,他连整个领**班子都带来了。

第五百八十二章 胃口很好

  大唐,需要新的首都了。一个首都,在李忱看来,有几个功用,比方说,汇聚资源。中国不管那个朝代,京城都是人口以及各种资源得聚集处。中华大地上,源源不断粮食、金钱、人力、关注度,都会聚集到京师。

  其实这点,不管古今中外都差不多。那怕是外国,一个国家得首都,几乎都是最尽善近美得,受关注度也是最高的。虽然很多城市,或许因为经济发展,以及地理优势可以抢走首都不少光彩,可是政治上,这里永远是焦点。

  既然是焦点,那么放哪里就很重要了。以这个时代得通讯技术来说,这个首都,必须得放在一个比较要紧得地方。就拿明代和东汉来说好了。

  明成祖将京城由南。京迁到他的封地,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代皇帝将自己至于最危险,最值得关注的地方,这份气魄,比后来那个朝代,强了不之到多少倍。

  在网上和人家争论明清的优劣,他总喜欢拿这点出来说嘴。其实清中叶开始,中国的衰落,根本就是满清得无能与他们那种宁与外人不与家奴得心态害得。

  那个时候,西方科技也没比中国强到哪去。什么船坚炮利,那根本是满清自己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心态造成的衰落,清中叶造得炮,比清初还要糟糕。难怪他们炮利,因为你们自己没用。

  如果换成明朝,君王不会逃,也不会妥协,我就跟你耗,你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我就是不谈判,不退让,什么割地赔款,都不要想,丧权辱国条约更是没影,中华国力在那个时候,还超过那些列强,又占有近距离优势。

  号召勤王军,我打不赢你,我也可以困死你。耗到最后,看谁赢,看谁先拖不下去。展现出坚定得态度,让那些洋人看看我中华民族得勇气与决心,看他们还会不会,敢不敢,瞧不起中国人。

  好吧,扯远了。来对比一下明朝和东汉吧。东汉首都在洛阳,位置是不错,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不说,周围也有险关可以防守。可是,距离边关太远了,结果东汉竟然被羌乱给拖垮。

  没什么了不起得羌人,屡屡作乱,让东汉疲于应付。拖垮了东汉财政,虽然这其中可能很有问题,内中可能有很多李忱在历史课本上没看到的原因,不过,若是东汉当初一开始就定都长安,羌人哪有什么作乱的机会。

  不要看长安和洛阳就是两隔壁,不过那时候没有运河,运输就很不方便。若是一开始排除险阻,定都长安,想方设法减少粮食转运得不便,那东汉怎么会被拖垮。

  所以,李忱觉得,一国得首都,很有必要放在一些比较需要关注的地方,最好是边患在哪里,就靠近当地。这样固然有危险,万一出了点什么差错,就很危险,像安史之乱后,吐蕃侵扰大唐,连长安都丢了。

  可是,这样也可以让君王警惕,距离近,就有一些危机感。时刻保持警惕,这很重要。李忱最痛恨得,就是以为天下太平,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此外,定都边疆还有开发边疆得好处。因为首都会聚集大量人口,带动大量资源至该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带动边疆发展。

  在台湾曾经有迁都的提案。就是将政治中心从台北迁到台南。虽然在李忱看来,有某营在政治操控,台湾格局就是北蓝南绿,以浊水溪作分界,将政治中心从北方迁到南方,这影响深远。

  可是呢,从经济层面考虑,首都会汇聚大量人口,势必会造成资源倾斜,这样对开发某地帮助不小。以台湾来看,将政治中心迁到南部,势必对南部发展大有好处,可以平衡南北发展。

  以明代来说,南方富庶,定都南京,势必让南京更加繁荣。不过,就算不定南京,南京也会很繁荣。燕京就不同了,没有首都得光环加身,发展势必会比较差。定都燕京,正好可以起到一个将南方资源运输到北方得效果。可以平衡南北发展差距。

  明代就已经出现严重得南北经济差距了,显现在科举人数上,朱元璋还不得不把科举分成设立南榜和北榜。

  从政治方面来看,燕京地理位置重要,算得上是北方得咽喉,明代边患又来自北方,如果定都南京,那对北方反应会很不及时。东汉洛阳距离长安还不算太远呢,就把东汉拖垮,南京可是距离燕京更远。若是为了防御而屯聚重兵,难道明成祖不担心再来一次靖难吗?

  虽然发展边疆,有很多方式,可是新立一个首都,算是一举两得了。照台湾话说,这叫摸蛤仔兼洗裤,一兼两顾。

  李忱这趟来到幽州,就是打算常驻了。他出了京师,可是把整个领导班子都带来了。就是没打算很快回去。虽然幽州和长安通了电报,可是电报不是电话,传递讯息可没那么方便,一些急事可以用电报,可是朝廷一些正式且复杂的讯息,还是要靠传旨。所以他不可能在幽州遥控政局。

  他也不得来不来,他这回草原攻略,他定下了一个大方案。在会议上,把那个翰林学士,吓到失态。营造新都,只是其中一个步骤。

  营造幽州,有其迫切得必要性。因为,长安实在负荷不了了,长安担任中国的首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秦开始,到西汉,就几百年。这些其实都还好。自唐定都长安后,这个破坏才严重。

  首先就是环境上得破坏,汇聚了如此多的人口,导致关中地区被过度开发。还有就是时代变迁,导致整个北方,降雨越来越少。越来越干旱。到了北宋,长安就承担不起京师的责任,但是这一带作为西夏与北宋僵持得战场,宋军还是要不时烧荒。

  草木太茂盛,才要烧荒。这让现代多羡慕阿。到了现代保育都来不及了,还烧荒。除了环境破坏,也是因为降雨日少。喜马拉雅山越高,挡住了来自印度洋得水汽,让整个北方越来越旱。

  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西域还有三十六国,可是到了唐代,国家数目锐减。这种情况到后代,只会更严重。远古时期,西域还是一个大草原呢,从一些原始壁画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因为降雨日稀,才让这里越来越旱。

  有鉴于未来趋势,李忱不得不考虑,营造新都得必要性,幽州会最先营造,金陵会缓一缓,。他趁此机会,把大本营从长安移到幽州,算是师法明成祖了。当年他迁都,也是受到朝臣阻挠,他就藉着亲征得机会,不回南方了,最后慢慢得就把朝廷搬了过去。

  当然,长安并不是这样放弃了,长安会是他经营西域得重点。大唐目前西域得经营,大体上恢复了过去盛唐时期疆域。

  『来,吃一点水果吧,喝茶还是喝咖啡。』,看宰相讨论得热烈,李忱让人上了一些点心,幽州城耗费巨大,事前要仔细规划好。李忱把很多想法,都用在了幽州之上,包括像是洁净得自来水,预先规划好得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甚至像是排水系统,雨水与各种污水分开处理,还有城市绿化带,图书馆、文教区,事先都规划好了,李忱把后世很多建城里面都加入了里面,甚至他还考虑括地下铁,外环道路等未来建筑在内。

  现在当然是不可能有地下铁了,只是这些都在他的规划里面,未来如果有这样得需求和科技出现,当时得京师管理当局,甚至不用发愁去征地、拆迁,只需要少少担心交通问题。

  当然了,至于到时候会不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破坏了这个计划,使得原本规画好得区域被破坏,就不是他能想像的了。

  一群宰相暂时休息,大概是上了年纪,吃得都不多,李忱倒是觉得自己胃口很好,除了能吃能睡,想吃得也不少,浑然没有之前重病得样子,他能吃得还很多,一些美食,还有土地,他都吞得下。

  目前大唐西域局势,暂时恢复到了怛罗斯之战后得疆域。怛罗斯之战前,大唐得疆域,一度扩展到咸海一带。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暂时退缩了一点,若不是安史之乱爆发,征调安西兵回来平乱,其时也不会丢了。

  如今又被收复回来,不过大唐统治力并不强,不过就是象征性得恢复了大唐的声威。这里目前暂时处于权利真空,原本势力最强得吐蕃内乱,又被大唐收拾了。

  而天方人,自己也在乱,并且他们其时也没有真正将势力延伸进入这里,怛罗斯之战,他们只是占领咯葱岭以西的地方,葱岭以东本来还在大唐手里,后来到了吐蕃手上。

  当地小国都是墙头草,目前最粗的那跟大腿已经被砍倒了,他们只能归附砍了那跟大腿得,也就是大唐了。

  李忱对此并不在意表面上,不在意,他暂时恢复了安西大都护府得设置,以张义潮兼领。张义潮很争气,狠狠修理了一些当地吐谷浑余孽,树立了大唐声威。也就是如此,才没有很快收复廓州。

  不过,暂时也就这样了,由张义潮兼领安西大都督,其实根子上,士兵就那些而已,主要得范围还是陇西一带。那个吐谷浑王,自己找死,送上门来求收拾,不收拾他都对不起他。

  李忱不在意,朝中大臣也没有反对这个兼任,反正就那些人,那些兵,就是个名义,也翻不起浪。只是,李忱不在意只是表面。他在等,等通道陇西得铁路修好,他要一路修道中亚过去。

  他的胃口很好,新大陆他要了,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探勘计划。南洋一带他也想要,菲律宾就是个跳板而已。岭南一带,后世得越南地区,会是他进军中南半岛得踏脚石。为此,一些大唐丛林军队都成立了,当地得雨林未来将不会是大唐的阻碍。未来的澳大利亚,他也想要,这个还在计划中。

  他什么都想要,谁让中国人多,谁让他穿越回来,谁让现在中国初步完成了工业化,谁让现在大唐似乎环顾四周,没有敌手。所以他什么都想要。

  他连中亚都想要,那一带得石油资源丰富,现在也是很富庶,往北就是后来得俄罗斯一代,继续往西可以到东欧大平原,往南可以到印度,还可以进入天方一带,算是交通枢纽。

  长安将会是大唐经营西域得,看似他不在意,其实一方面是等着解决北疆得问题,西域离中国还很远,目前也没有什么敌人,未来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北方。

  先北后西,他要解决北方问题,才来解决西方,甚至西方根本不成问题,天方人自顾不暇,就算他们强盛时,双方也就是打了那一战,大冲突并没有,他们完全构不成对大唐的威胁,可以慢慢来。

  另一方面,还是铁路,铁路没修通,当地交通不畅旺,统治起来成本就很高,大唐不是担负不起,只是李忱觉得没必要。

  除了没必要之外,也不合它的要求,他可不是只要一个虚名统治,他是要把当地彻底融入中国,再各方面彻底进行唐化。什么自治区,没必要,不要未来还给我闹什么读立。

  要做就彻底,彻底从语言、文字、风俗、宗教方面,彻底变成中国的一部分。这搞不好会激起一些叛乱,没有铁路,不方便。

  况且,要达成上述目标,他一定要大量移民,开发当地经济,这样一来,更需要铁路了。只有当铁路延伸到那里,大唐的统治才会稳固。

  他的胃口很好,什么都想要,只是他知道,他不可能万万年,甚至长命百岁他都不愿意,这一切只能自己铺好路,希望后人走得稳了。这回他刻意离京,把一些政务交给太子处理,就是开始培养接班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