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再让人把刘二麻,和那各家丁都杀了,布置成为仇杀得样子,两人同归于尽得模样,这样一来,就没人知道幕后主使者就是他了。

  ‘黑,这真够乱的。’,李忱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看渤海以及整个漠北得情报。目前漠北是打成一团,战乱不断。

  渤海国方面,国主大虔晃自尽,在大唐兵威下,他本来还想抗拒得,可是大唐火炮得威势展露无疑,之前没什么表现得臼炮发威了。

  臼炮,主要就是来攻城得,三百门臼炮,经过测距,在渤海人的床弩射程外,勐烈炮轰渤海国中京城墙。

  渤海国收缩军力,放弃了其他三京,只全力固守上京和中京。这两京是渤海城防最坚固得大城。

  可是,这般大城,甚至还配有大唐射程可达1。5公里床努的大城,在大唐臼炮面前,脆弱得就和纸煳似得。三百门臼炮,宛如雷神降临,轰的渤海人找不着北。床努发射了,根本就打不到,大唐的臼炮,射程远在床努之上。

  几次齐射之后,中京守将开门投降,不投降也不行了,士兵都跑光了,那些动员起来防守得百姓在第一轮轰击之后,没被炸死得全部逃了,有人直接从数丈高的城墙摔下,无落内外,都看到城头像下饺子一样,掉下一大片人。后面两轮射击,士兵也都跑光了,守将不降还能如何。他自己都在第二轮炮击,下达射击床努无效后,跑下城墙了。

  而唐军故意放走了不少逃跑士兵,让他们逃到上京,而渤海人的上京,更是不堪,这座巨大宽广,甚过洛阳,不输给长安的大城,根本没几个人愿意防守,站在那里挨打得勇气,他们不具备,仓促间也想不到该如何防御。

  结果,一轮炮击过后,城门大开,上京投降,大虔晃自尽。大昌辉在大唐军队拥立下,成为渤海新王。

  之后他老实得履行与大唐的协议,承担大唐军费,渤海国全土对大唐开放。大量商号拥入。因为每年至少要承担二十万贯大唐驻军军费,大昌辉干脆让大唐皇家商号,在大唐开设了大量的羊毛纺织厂,罐头厂,藉此增加税收。

  渤海国畜牧业发达,牛羊猪马都养了不少,其中以猪最有名,以此为契机,渤海猪肉罐头,猪肉干遍及大唐。

  大唐驻军两万,让整个漠北更加混乱,大唐商队不断拥入,卖给这些草原民族各种产品,收购他们的货物,还卖给他们各种铁器。

  因此,除了漠北地区,周遭部落不断蚕食契丹地盘外,每各部落内部都很乱。耶律部给其他人做了最坏得示范。

  草原民族得特性,几乎每一种族,都有几个大部,在大唐商人挑唆下,纷纷像各部族首领,发起挑战。

  李忱看的高兴,直到下一份报告,大唐内部的坏消息传来。

第五百四十二章 争水


  对于渤海驻军,李忱是模仿当年美军,也是当年大唐遗风。大唐有督护府,都督府,都会有驻军,维持大唐统治。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哪怕到了后代,也都会这样。

  不过,向来驻军都是大唐或是中国自己负担军费,所以军费负担都挺重的。当朝廷财政收入困难,往往这些军费都会首先被裁掉。像明代,边墙之外,设有好几个卫所,巩固明朝边疆安全。

  可是,后来都被废除了。因为朝廷财政逐渐困难,驻守这些地方,花费很高。干脆都彻了。

  结果呢?撤除得后果,就是这些地方被人占据,使得明朝边疆处处烽火,军费开支反而更严重。

  李忱的意思就是,让一些附近小国,负担军费,大唐保护他们,你们负担军费,这样大唐开支可以减轻不少。这不是李忱独创,他不知道美军驻扎当地,会不会要当地官府负担部份军费,反正他是这样作了。

  这不是他独创,也不是后世经验,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这样做了,就是西元前四七七年的雅典人。当年为了防御波斯人,当年希腊诸多城邦,上缴了不低军费,作为抵御波斯人的开支。可是,当波斯人败退后,这些小城邦不愿意再缴纳高额军费了。

  于是,雅典人把军队开到那些想要退出防御联盟得城市,用武力逼迫他们重返联盟,重新缴纳军费。这些军费,被雅典人拿来建了雅典娜神庙,开盛大的庆典。

  李忱不过是学习雅典人,让那些小邦国,负担大唐军费,不服气?你有可能威胁世界和平,没有像老美,错了,没有像大唐老大哥这样,致力于环境得稳定,人类得安全,所以要讨伐你。

  没钱?没关系,你把国家开放,让大唐商人来帮你作建设,总会有一些产品可以卖吧,还有就是你可以裁军,把军队都裁了,大唐会保护你们的安全,这样就有军费了。

  渤海就是一个试验,目前效果还不错,漠北在大唐挑唆下,乱成一团。许多部族混战。

  契丹衰落后,室韦、靺鞨、山奚,还有很多小部落,比方说苟延残喘得回鹘,开始互相攻伐,互相兼并。大唐不断贩卖武器,坚固得铠甲,锋利得武器,都大量出售,换来了大量的奴隶和各种家畜。

  奴隶先经过筛选,能被大唐改造得,有改造城忠诚坚定得大唐战士,为捍卫世界和平,为大唐江山百年稳固的好青年,被编入了军队里面。等他们退役,会有田地等着他们,甚至当个地方官也不无可能,只要你汉语学得好,汉人风俗和被李忱改造过得儒家思想学得好,就有可能。

  其他得,那些顽劣,或者没有教化可能得,都被投入到矿山里面。大唐如今需求矿产越来越多,这些身强力壮得奴隶,只要使用大唐先进得管理技术,成本很是低廉。

  不过呢,李忱另外成立一只奴隶军,这只军队是实验性质。成员都是由奴隶组成,有点像天方人,马木留克那样得军队。这只奴隶军,他们会承担最危险得任务,可以减少大唐军人得死伤。

  把这些奴隶军当作炮灰,死了不用抚恤,平常也不用负担薪水,武器装备什么,可以给他们装备那些外贸型得铠甲和武器。然后一边使劲用,一边进行思想改造。

  假如没死在战场上,就可以分块田地给他们,或者安排工作,并且给他们享受大唐户籍。也算照顾他们了。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哪怕美军这样,高科技,对上后世天方那些什么军队,都是碾压,可是也是死伤惨重,人家不怕牺牲,跟你耗。

  李忱弄出这么一只军队,未来可以减少大唐在战争中,军队的死伤。只要能撑到最后,付出那么多将来想反唐也不容易了。像法国人得外籍佣兵团,不管你做过什么,只要加入,通过严苛训练,退役以后就可以拥有法国国籍。

  李忱想减少大唐军费开支,降低大唐军人死伤,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给那些归化的异族机会,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样一来他们还比较稳定。

  提高军人待遇,然后告诉这些奴隶和异族,只要替大唐效命,就有一个脱离奴籍,并且成为大唐人的机会。虽然很危险,不过你们本来就不是唐人,除此之外就没别条路了。

  一开始给他们画张大饼,未来真的给他们大饼。只有拼死的到,才会珍惜这个机会。

  不过,李忱不敢组建太多。他还在考虑该不该这么做。要是控制不好,让这没炸弹在大唐境内炸开,恐怕对大唐损伤会很严重。此外,这些异族得心态,也不知道他把握得对不对。

  毕竟历史上太多这样得例子,罗马人使用异族当卫队,结果皇帝被插标卖首。阿拉伯人,使用马木留克,最后这只奴隶军也反了,成立了马木留克王朝。

  李忱不知道,当年天方人是怎么搞的那只军队造反。他只能摸索着做。之前他尝试着把异族引入大唐军队,和大唐混编。如今则是成立一只纯异族军队,用这个方式改造。

  成功得话,可以慢慢同化那些异民族。这些人,当成功退伍,可以把家人一起接来大唐。用这个来让那些异族,人口慢慢减少。最终被大唐同化,融入整个汉民族之中。

  而正当他意淫着大唐未来,坏消息传来。这件事情,闹得还不小。长安三大报,和各地一些小报,都上了头条。竟然有豪族敢于刺杀朝廷命官,这可是大事。

  其实说到暗杀,大唐可是发生不少了,毕竟有前科在嘛。先是太宗皇帝杀兄弑弟,然后就是他的几个儿子效仿,向老爸致敬,都想造反。

  老子杀兄杀弟,儿子反老子,接着就母亲杀儿子,儿子反母亲,妻子杀丈夫,女儿杀老爸,疆臣清君侧,宦官杀皇帝,然后是藩帅刺杀宰相。大唐真是,能杀的都在杀了。

  一家子互杀,杀完了,换疆臣反皇帝,刺杀宰相。宦官杀主人,现在轮到地方豪族刺杀地方官?

  李忱很生气,这是搞什么,大家以后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得玩了,这样杀过来杀过去,杀到后来,事情是不是又要重演,看是他儿子反他,或是他抢先下手?真是够了。

  不过,当招集宰相议事得时候,李忱至少表面很平静,看不出喜怒。让很多宰相心下忐忑,皇帝这些年来,养气功夫越来越好了。

  这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李忱提倡道教,自己为了养生,跟着几个老道学养生功。强身健体,一方面是修养心性。佛教也学,传说中达摩老祖得易筋经,他也学了。

  也没什么神秘,说穿了就是瑜伽功,天竺得瑜伽被达摩带到中国,练这种功夫,对养身、习武有有很大帮助。筋骨活动开了,练武也比较不会受伤,还可以调养一些暗伤。没有什么传说中,学了以后会武功大进之类的说法。

  至于改善身体资质,只能说,瑜伽练得精深,身体筋骨比较好活动,大概就是指这个,所以算是少林寺得不传之秘。不是为了跟道教竞争,那些比丘,还不愿意拿出来。

  李忱学,也让一些上了年纪得官员跟着学,才会有这种养气功夫得说法,真的是在养气。

  ‘说说吧,这其中是个什么章程。’,翰林学士把一些报告传递给宰相,内容其实和报纸上写得差不多。

  ‘应当派出重臣严加查办,大唐这吏治,实在该好好整顿了。’,首先说话的是御史中丞周墀,这是他的本职工作,当仁不让得发表意见。有人带头,其他宰相也说话了,都是同样意见,重惩,好好整治一番。

  唱反调得?没有。看到这份报告,所有人都确定了一件事情,皇帝这回要动真格得。

  不是这份报告内容怵目惊心,而世这份报告内容,和报纸上说得差不多。看报纸上说得,基本上就不用看报告了,甚至,因为是官方报告,精彩度还不如报纸,报纸因为要面对的是一般群众,自然比官方报告好看些。

  事情经过是这样,地方豪族赵家,因为负责农事得姜判官,屡次为了护田,与他发生冲突。

  这种事情大唐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因为纺织厂的厚利,让很多地方豪族,为了抢占水源充沛处,屡屡与劝农判官发生冲突。蒸汽机虽然出现了,不过产量还不太够。

  与瓦特那年代不同。纽康门蒸汽机,大概就卖出几十台,瓦特蒸汽机,大概数百台。都是用在矿坑抽水,和纺织厂。应用范围没那么大。李忱弄出来得,用途可比他们大多了,像是蒸气火车头,已经紧锣密鼓得筹备,很难让人,想要就买得到。

  并且,蒸汽机很贵,还不如利用水力,水是免费得,即便水流不够强劲,甚至还可以用水泥。

  用水泥把河道变窄,水泥沟渠可是号称可以用上百年。用水泥把河道变窄,水流就强劲了。即便花费也不少,至少不用等蒸汽机。虽然李忱三令五申,禁止这种行为,可是这些豪族屡教不改。哪怕劝农判官,屡此与他们抗争,都没用。

  为了盖一个纺织厂,他们花样百出。有的仗着人多蛮干,把劝农判官架开,就开始填土,或者半夜偷偷摸摸得去填土,等白天木已成舟。养一块田很难,毁田很容易,人家都把田给毁了,你在抵抗都没用。

  这块田废了,你不让人家盖纺织厂,这户佃农就要喝西北风了,最后,只能无奈接受。甚至,很多佃农,为了贪图东家许下进纺织厂工做机会,和高额月俸,还帮着东主把地填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忱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虽然再他看来,这些都是暂时得,等蒸汽机普及,自然人们会改用蒸汽机。不过,他还是让都水监研拟,一个管制全国山川河流得办法,不能任由百姓占用河川和湖泊地。

  后世什么围湖造田,让很多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小,以至于失去调节水量功能。让好好一条河川,灾患频繁。

  那个运动可不是***首创,现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这样的迹象了。有些地方是把沼泽地改造成耕地,有的地方就是直接围湖造田,有的就是把河岸填塞,就开垦起来。

  这些都是要不得的,这些都要看情况。沼泽地改成可耕地,看似沼泽地无用,其实可以作为涨水后,暂时漫溢的地方。这样堤防比较有保障。台湾,曾经一段时间内,各县市都发生水患。

  没有到堤防溃提,百姓被冲走得那般严重。就是大淹水,很多地方水淹数尺高。

  主要原因就是暂时性得豪大雨,年雨量不变,但是降雨太过集中,导致以前设计得排水系统,来不及排水,造成淹水。

  解决办法就是,设计了很多亲水公园。不要看平常是一个漂亮得,花木扶疏,风景怡人得休闲之处。一旦发生大雨,这里会变成水乡泽国,让来不及排泄出去的水,暂时囤积在这里。这方法有效,各县市改用此法后,很多年都没有听过什么大雨造成积水得现象。

  李忱当然不能让这种事情在唐代重演。要是发生在唐代,可绝不是水淹及膝,家具泡水那么简单,绝对会很严重。

  其他什么围湖造田,缩小河道,向河川争地,不用解释大家也清楚。李忱更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做,是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性得评估,不能由着百姓乱来,这样要是不管,依李忱的经验,他知道未来还会更严重。这种与水争地得情况,历朝历代都无法禁绝。

  李忱正要下敕,修订一个河川管理条例,在大唐各河川设立都水监下属机构,管理河川,就发生了这样恶性重大的事情,地方豪族,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居然敢对朝廷命官动手,简直不可原谅。。

  a



第五百四十三章 验尸 造势


  ‘嫂子,伯母,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阿。?’,姜家,一片愁云惨雾。一户唐代人家很普遍得院落中,摆了灵堂,姜判官几个同年好友,都来致哀。

  这附近,不闻犬吠。唐人很忌讳狗看到尸体。不是什么尸变,而是会有重丧。

  姜判官得未亡人,摇盖叩棺呼唤亡者得名字,棺材前面摆有饭、肉、黍酒,呼唤亡者回来吃饭,连摇三次。

  ‘想不到阿,当年我等二人,一起考科举,姜年兄榜上有名,一朝登第,以为他可以遂了平生志。我去当了医工。’,陶医工神情哀戚,环视院落。

  虽然登了第,可是他这兄弟,家里环境还是没什么改善,当年为了考科举,虽然家中薄有资产,也借了不少外债,好不容易还上了,正想着可以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

  ‘多谢叔叔,亲眷凋零,多亏叔叔忙里忙外。’,穿着一身白色丧服,姜氏未亡人向他致意,他连忙摆手,说,只恨自己也是学业繁重,这些年来都未能与兄弟相聚,就是年前,他返家过年,大家见上一面,想不到从此天人永隔。

  ‘嫂子,小弟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说。’,陶医工一咬牙,说道。‘叔叔请说。’‘姜兄太年轻了,不该这么早…。’,陶医工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总觉得有问题,想要替他验尸。’

  ‘验尸?’,姜氏婆媳一起惊呼。这位陶医工,与他家当家的是多年好友。

  当年,两人一同应试李忱得新式科举,当家的考上了,进了翰林院,后来他有心作点实事,接受训练,当了劝农判官。他以前也种过地,家里算得上耕读传家,深深知道,农民得辛苦,才会去当劝农判官。

  而陶士子,则是备取最后一名,最后考了当年太医署扩大招生得太医学院,当了个医工。这他们是知道得,可是这验尸是怎么回事?

  ‘验尸…。’,陶医工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是李忱新开设的医学类科。主要是他以前受到一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得影响。这部电视剧,说的是宋朝提刑官,宋慈得事迹。

  宋慈,南宋人。他四度担任提点刑狱得官。着有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洗冤实录。把死亡方式系统化。

  李忱也在大唐弄了这么一出。他以前就挺爱看那种包公案之类得书,对这些还有点印象。他也集合了大唐的杵作,以他们的经验加上太医署经验丰富得医师,加上李忱后世得经验,一起编纂了唐代的法医学书籍。

  这本书,李忱不知道有没有比洗冤实录好。很遗憾不能进行解剖,但他至少把电视上看到的方式,都尽量编录了进去。然后把一些不科学得什么滴血验亲,什么掘骨蒸尸给剃除了。

  而陶医工,在太医学院就有接触到这本书。知道那些地方上,很可能没有详细检验。

  毕竟,他可不光凭这本书,除了把本书给读通了,还学了很多病理学方面知识。是真病死了他可以验的出来。

  ‘可是。。。’,婆媳两人都沉默,以此表示不同意。人死为大,全尸为上,在中国这可是很重要得观念。不单是中国,西方国家近代社会以前,这种观念也是很重视。甚至,哪怕到了现代,还很多人都这么想。

  所以,两人都不说话了,现场陷入尴尬得沉默。连哀乐都没有,唐代丧葬很是奢靡,陪葬要多,也要有唱哀乐得。只是,姜家一来不富裕,二来李忱最近开始对这种风气,进行整顿。

  地方上还好说,长安可是天子脚下。姜判官品阶在怎么低,好歹也是个官,不好做得太过。可惜他就是品阶太低了,不然五品官以上,朝廷编制中,可以有奏哀乐得十六人。所以,现场很是沉默,只有袅袅香烟,被微风吹散。

  大概是受不了现场奇怪气氛,姜家目前唯一带把得,姜家那两岁大的儿子哭了起来,媳妇急忙把他抱走,留下陶士子和她婆婆。

  ‘伯母,我知道这事缺德,姜兄与我是知交,若非情况鬼祟,我也不愿意亵渎他。’,陶医工硬着头皮说道,他知道,若不是两人多年交往,换个人提出这个建意,恐怕婆媳两人会拿扫帚,把他打出去。

  可是他又不得不说,总觉得姜兄弟得死,死的蹊跷。他又是医工,若是不把这谜团解开,他于心不安。

  ‘不然这样吧。’,陶医工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办法,‘问问姜年兄吧,他若答应,我们就开棺验尸。’,人死了要怎么问?这么问。

  ‘姜年兄,若你泉下有知,就给三个圣杯。如果你真有冤屈,兄弟当替你报仇。定然为你申冤雪恨。’,棺材前面,陶医工烧着纸钱,喃喃自语。

  烧纸钱,这是中国传统习俗。逢年过节,有祭祀的时候,要烧纸钱。纸钱样式,都是黄纸。有大有小,上面各有不同图案,对应不同祭拜对象。拜祖先得,拜地基祖得,拜神明得,都有不同样式。

  新一代人,大概都搞不清楚了。像李忱没穿越前,每年拜,都搞不清楚怎么分,大概就记得,拜祖先要四方金。不过香纸店懂,你去香纸店买,人家会帮你配好。

  四方金,正方形,成人巴掌大小。中间有贴金泊。所有香纸都有这样贴,据说古早以前,这些都是真金白银,虽然很小一张,可是积少成多,这是庙宇收入来源,信众烧完了纸,和尚道士打扫灰烬,这就是他们的收入。

  当然,现在就只是亮片纸。甚至新中国,早就改烧RmB和支票了。早就失去传统的习惯。烧完了纸,陶医工开始掷杯。

  先祝祷一番,把要问的事情说出来,然后把手中红色得两个木器,抛向地上。这是一种新月形状得,红色木器,两端突起。中间破成两半,形成两个一面平面,另外一端突起新月形状。

  陶医工连掷三次,三次都出现圣杯。圣杯就是两个新月状木器,呈现一正一反。何为正何为反?不重要,只要不是两面都一个样,就代表了往生者同意了,不然就是不同意。你不要说这是迷信,一正一反的机率不就是二分之一。随便掷也可以掷出。

  这可不随便,至少要三次才可以。此外,有连续三十次掷不出来得。北梦琐言卷,有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唐末,僖宗天复年。荆州成公令讷,奉诏率兵救援江夏。他不听人家劝说,提兵而行,当他经过一个寺庙,李面有两尊金刚神,他想求一个表示吉利得圣杯。结果,连掷出三十次,都掷不出来。最后,兵败身死。

  陶医工掷杯,连把孩子哄好得姜氏媳妇都过来看,现掷出三次圣杯,婆媳两人放声大哭。这不代表要开棺验尸,更代表他们家得鼎梁柱,是有冤情,冤死的。

  当下,陶医工请来了他在太医署的师长作见证,依照验施用得尸格纪录,开始开棺验尸。当他忍着恶臭,开棺后,一切真相大白,这件案件就被送上了李忱的案头,李忱命令锦衣详细调查。

  整个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最初,赵姓豪族计划得很好,他们计划让一个流民领去顶缸。流民就是那些逃户,不在自己户籍所在,擅自逃税得,李忱也当过一段时间流民。

  本来计划让那个叫做刘二麻的流民领,利用他去找几个流民,杀死那个碍事得劝农判官后,就逃到外地。然后他们又让一个家丁出面,与刘二麻沟通,最后双双把两人杀死。

  这样一来,完全就死无对证。地方官府即便要追查,也一下子联系不到这起看似简单的双方仇杀,背后影藏得这么深的阴谋。等官府抓到那几个流民,严加审问,这两个人的坟,草长得都比人高了。

  完完全全得死无对证,等那个劝农判官一死,朝廷新派劝农判官,也无济于事了,那时候厂房都盖好了,纺织厂也都开始运作了。

  只是,他们聪明,人家也不傻。刘二麻逃过一死。本来赵豪族,趁着刘二麻看上当第一个青楼女子,让那个女子怂恿刘二麻,去做件大事,她就从了他。麻酒后,一时之间米青虫上脑,就做了。结果那女子是后反悔,刘二麻一气之下杀了她,逃走。

  这下换赵豪族慌了,他们不知道刘二麻知道多少他们的事情,只能勾结官府,一方面通缉刘二麻,一方面让官府找杵作,随便把姜判官验了一个暴病身亡,想要蒙混过去。

  如果没人把这是揭穿,或许这事就这样过去了,独留姜判官得老母亲和他得妻子,带刚三岁幼儿伤悲。

  只是,他的好友,当年一同科举得陶士子,觉得疑惑,开棺验尸,才让整件事情爆出来。

  这件事情很严重。在锦衣追捕下,刘二麻被缉捕到案。本来事情就该这样了结了。

  那个挑唆他作大事,去杀官得女支女,死都死了。凶手就是刘二麻,他和几个流民动手,把姜判官拖到暗处,殴打致死。至于为什么那个女人要这样挑唆他,他自己都不清楚。

  他只知道,酒醒之后自觉铸下大错得他,杀死那个女人后,连夜逃走,之后就一直逃亡,直到被缉捕到案。

  本来事情就该这样了结了,地方官只是一个失察,或者说怕这件事情闹太大,影响仕途,故意遮掩,不该让李忱这么动怒。

  只是,那个女支女,竟然有写日记得习惯。因为李忱“明”了炭笔,纸张也大量被制造出来,价格降低很多。这个女支女,竟然有写日记得习惯。她的日记,好死不死记载了赵德昌,要她挑唆刘二麻那个一直很迷恋他的流民头目,去杀姜判官。

  这件事情,赵家父子不知道。而这本日记,变成呈堂证供。赵家父子被逮捕,锦衣没有用人身摧残,只用了简单的威吓,就让赵德昌供认不讳,说他勾结地方官,遮掩了事情真相。

  全案,至此变得非常严重。这已经不是一个没脑子得流民头目酒喝多了,然后地方官府一个失察,或者为了政绩遮掩,可以解释。而是地方上下勾连,地方官府勾结豪强,欺上瞒下,肆意妄为。甚至,办一个欺君之罪都不为过得重罪。

  ‘说说,都该怎么办吧。’,李忱一说话,所有人都先表示要对牺牲得判官,升职并厚赏其遗眷。

  对于那个县令,也说要严惩。哪怕向来是老好人,和办事马虎,不愿意得罪人,只求在这个位置上,多作几年得令狐绹,都不敢为开口求情。

  他们都有主政一方得经验,也知道地方官难作。这件事情,地方官府可能真的没插手。很多人都想,如果自己处于那县令得位置,不用赵德昌出面都会主动遮掩。

  毕竟,即便劝农判官是芝麻小官,好歹也是个官。竟然在他的管辖地,被一个流民头目带几个手下,殴打致死。生这种事情,那地方官,恐怕任期也到头了。

  地方吏治如此之差,父母官要负最大责任,实报上去,乌纱帽绝对保不住了。谁甘心?十年寒窗苦读,为此一朝尽丧。所以,遮掩成了必然。

  只是,没人敢触李忱霉头。不试音卫理忱很生气,李忱目前表情平静,没说该怎么处理,只让他们提意见。可是,他们看到的报告和报纸上差不多,这就很有问题了。

  报纸哪得到得消息?当然是官府公布得。而官府为什么会主动公布?甚至在他们看到之前就公布?除非真的笨到不行,否则在老实得宰相都可以推测出答案。

  宰相有笨到不行得?至少李忱手底下没有。所以,哪怕老实懦弱如韦琮,都得出一个结论,这回皇帝有大动作了。

  皇帝要怎么办,他们不知道。唯一清楚得就是,皇帝在造势。为大动作造势,才会这样做,所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8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军演 再革官制


  ‘单是严惩,还不够。?? ?’,等到这些宰相,意见都说得差不多了,李忱淡淡地说道。

  明媚得阳光,透过大片玻璃窗,照射进这间会议室,让会议室都有些热了。可是宰相们,没有感觉到热,反而感受到一股淡淡地寒意。

  当了皇帝好些年,李忱越喜怒不形于色,不管高兴、生气,通常都看不太出来。只有在熟悉的人,李忱比较会表现出情绪,通常宰相们在议事的时候,李忱都是淡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