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氐霉槭簦厦阑贡⒁怀≌秸飧錾衬蘸迷诩腹帽呔成稀

  还有,太平洋某岛国,几万年海鸟贡献得鸟粪,也让那个岛国人民,光靠出售这些,个人所得就不输给先进国家。

  所以了,李忱也是没办法,不得不在大家得排泄物上动脑筋。推广沼气池,为的就是陈土,提炼沼气池得陈土来得到硝。

  这不好笑,其实英国人也颁布过类似得法令,为了硝,全国人民,那怕是贵族,也必须要土茅厕,就为了提炼硝。

  当然,光是这样就挺无趣的,李忱一力推展沼气池,顺带推广唐代没有得施肥知识,再提一次,多亏他上过中国古代农业史,东西居然还记得。

  到了宋、元时期,肥料得发展更进一步,河泥、麻枯以及无机肥料石灰、石膏、食盐和硫磺等。适应不同情况得土地。

  比方说,低田水冷,施用石灰,可使土变暖,有益发苗。秧田施用麻枯和火粪最佳,但不可用大粪,尤忌生粪直接浇灌。

  种苎麻,用驴马生粪可生热御寒,种百合和韭用马粪尤为适宜,种山药,忌人粪尿,宜牛粪、麻枯等。

  李忱都不知道,他居然还记得这些东西,当初上课很混得,一方面是真的有点意思,一方面也是想上个很凉得,很轻松得课,没想到现在都还记得。

  ‘感谢中国农业史教授,虽然我忘了你的名字。’看完了全部得奏章,李忱起身,舒服得活动了一下。等会还要见见几个宰相,给他们上课呢。

第四百八十一章 给进士上课

  ‘天底下得田地,多少都是有限得,开发得速度,比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口会一直增加,田土就那些。只要人人安居乐业,朝廷在怎么乱,也都有恢复的时候,可是,田地就那些,重农是不假,可是田地不增加,多得人怎么办?东汉、隋代、天宝年间,人口达到一定极限,随后动乱就发生了。’

  ‘朝廷有几个办法,首先开疆拓土,为百姓争取可耕地。这就要迁徙百姓,就像汉武帝打下河套,徙民实边。另外一方面,可以争取开发国朝内土地,、江南地区,多河流沼泽,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瘟疫、疾病丛生,逐步开发这些地方,兴建水利系统,可以化荒地,沼地,为可耕地。’

  ‘此外,发展工商业亦不失为好选择。以瓷器为例,盛物不实用,不如陶器耐摔,更不能拿来充饥,要此物何用?可是,生产一个瓷器,从原料开始,运输、销售,这几个环节,可以养活多少人?’

  ‘富含矿藏之土地,多半贫脊。刚好发展工矿业,养活挖掘矿藏得工人,运输矿物行商,烧制瓷器得师父,销售瓷器得住商。还有朝廷得到一笔商税收入。商税朝廷又花出去,养活其他百姓,比如雇工开发荒地,钱又回到百姓身上,又变成了其他商品。又增加一笔商税。朝廷还可以增加可耕地,安抚百姓,增加税收。形成良性循环’

  ‘士农工商,四民并举,缺一不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士不兴,便是此理。’

  ‘当初我让劝农判官,推广经济作物,还有人劝阻。建立纺织厂,也说会破坏大唐男耕女织得传统。’,李忱顿了一下,喝了口茶,继续喷口水,‘可是有谁想到背后道理。确实,没有粮食,百姓会饿死,社会不安,家国不宁,可是,谁规定粮食一定要自己种?’

  ‘南洋一代,年可三熟,因为物产丰饶,他们生活悠闲,也是其懒无比,不愁吃喝,根本不发愁明天吃什么。当地百姓甚至不耕种,就把种子洒在土里,让他自己长。’

  ‘大唐百姓种植棉花、甘蔗,纺织成布、制成糖,把棉布、糖销售到南洋,甚至天方,换取便宜粮食和各种货物,只要交通便利,还怕百姓得不到粮食?’

  ‘这其中过程,甚至让多方得利。大唐百姓得利,有便宜粮食,还有便宜的布,新式织布机,效率绝非传统能比拟。’

  ‘这其中养活多少百姓,刚刚说过了,这也是百姓得利。商人也赚钱了。朝廷也收到商税。’

  ‘那么谁吃亏了?那些南洋、天方人吃亏了?被我大唐赚走其中差额,算是剥削了。可是,大唐商人除了粮食,也买进各式香料、宝石,天方也有各式特产,买其货物,彼方也得利。’

  ‘这就商业得功效,有来有往,物资流通起来,百姓可养家,可得廉价之物,商人赚钱,朝廷收税。’

  ‘且朝廷花钱,有功效。其实富豪花钱也是可以刺激商业,奢侈品百姓买不起,瓷器用不起,宝石买不起,可是这些不能吃,只有好看得东西,刺激商业,促进更多百姓就业。’

  李忱,今天又在上课,不是光给宰相,而是很多新科进士,还有翰林院学士都一起上。李忱突然发觉,老是给宰相上课,多累阿。都是喷口水,喷一个是喷,喷一群是喷。

  并且,这些人虽然还没进入官场,可都一脚踏进去了,是官员的储备,包不准哪个人就是他未来的宰相。所以,给他们上课,绝对没错。

  这些学士都很机动,能够聆听天子圣训,还跟宰相同座,不只是光荣,更是天大机会,天子亲授阿。

  虽然说每个进士,都说是天子门生。可是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上过天子,课?更何况,天子亲传的想法,现在学得好了,未来才能做的好,才能蒙天子青睐。所以每个人都是很认真得在听李忱喷口水,要从仔细揣摩圣意。

  ‘并,只要控制粮食,当地就乱不起来。’,李忱一句话,石破天惊。‘以蜀地为例,自古以来,便有多各地方政权,蜀汉,更早得古蜀国。’

  ‘蜀地,地形封闭,易守难攻。气候温和,物产丰饶。进可成王霸之基,退也可固守一方。秦、汉,我大唐,无不靠此起家。’

  ‘可是如此地形,万一发生叛乱,便很难收拾。若是乱军封锁剑阁,几乎蜀地便要与关中断绝。’

  听到这,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如果蜀地都种甘蔗,种经济作物,此物饥不能止,渴不能饮。若是封闭蜀地,等同于自绝于外,取死之道。粮食,可不是草,说长就长得。

  这番话,李忱说得挺株心了,他当然不会对外人乱说,主要这些人,都是未来的官员,心里明白,也不会跟百姓乱说。他才敢说。

  李忱静了会,让他们仔细体悟。这点很重要,不光是蜀地,甚至未来开发美洲,开发那些海外殖民地,一个经济体系,都是维持天朝不崩溃得纽带。

  固然,现在没那个国家可以和大唐竞争,殖民地开发,产出得商品,也只能销到大唐。

  但,假若那个官员不懂,全力培植当地各式工业,经年累月,说不定就培养出一个个可以自给自足得地方,届时,分崩离析得因素就埋下了。

  李忱不会天真得认为,光靠经济,就可以束缚一各地方。像靠着边贸,开市,来约束游牧民族,那样天真的想法。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清朝,他们还认为,可以靠茶叶和大黄,来挟制西洋人。可是他们就没想到,老是这样作,人家还可以选择,抢…

  ‘不过,要发展什么,也是要看地方,多观察,多想,此处可种甘蔗,彼处可种胡麻,榨油,种植起来得胡麻,当地榨油,可行销全国。又或者酿酒,利用当地好水,酿酒。或者适宜放牧,这都要用心观察,体会。’

  李忱继续喷口水,突然会想来给这些学士上课,是因为,他早就想作一件事情,可是始终都没动,现在提前给他们上课,打打预防针,将来等他有大动作,这些官员可以递补上。

  现在,他就在等一个机会,等彻底平定河湟,就要开始实施。届时挟大胜之威,恢复故土之功,加上扩充得神策军当他后盾,他才有实施得本钱。

  不过,那也许要等一段时间了,到时候首先会实施的,就是收复得河湟一带,这里迫切需要官员治理。

  只是,天意难测,做事情向来讲究按部就班,事先做好计划得李忱,大概不会想倒,机会很快就来了。

  讲完课,李忱照例给了盾饭。他跟所有人吃得都一样,简单的四菜一汤,蔡式虽然简单,可是耐不住御厨工夫好,简单得饭菜,就让人口齿留香。用罢,李忱提前离席,让他们可以放心吃。他自己去消食了。

  走出了学士院,已是彩霞满天,黄昏了。李忱沿着河道随便走走,不一会,几个宰相跟了上来,然后侍卫就远离了他们,远处保护,因为接下来要谈政事了。

  ‘幽州事,该当如何处理?’,李忱首先问的是这个,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去年身体就差了,李忱派了奉御去给他治疗,不过也就是延命而已,熬过了一冬,如今也不行了。结果,幽州兵,自行拥立其子张直方继任节度使。

  这让李忱很难忍,他最痛恨得就是这种拥立的事情发生。还有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这种风气会一直持续到五代末年,才被宋朝以文御武,重文轻武,扭转过来。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固然高明,可是背后也是很多因素,像是架空节度使,收其财权,强干弱枝,种种一系列动作,才完全消弭了此种风气。他虽然在做了,可是对河北三镇,完全没效果。

  幽州、成德、和魏博就是河北三镇,自安史之后,就不太服从朝廷,其中,魏博最是关键。魏博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地处咽喉地带,历史上,此地发生多次关键战役。

  春秋时,齐晋角逐于此。战国,魏国于此拒赵、抗齐。楚汉相争,刘、项之胜负,于此而分。东汉末,袁绍、曹操之成败,黎阳、白马,也在此处。唐初,此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处,李密得此,威镇河北。窦建德及刘黑闼皆争魏州以临黄河。

  魏博实力最强,倚仗地利,能守,能战,又有黄河,可灌溉农耕,三镇中,其他两镇都仰仗魏博,共同对抗朝廷。

  宪宗能创下元和中兴,固然跟禁军打出朝廷威势有关,可是,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归顺朝廷,放弃割据,也功不可殁。为宪宗平定淄青、成德、淮西立下大功,可说是元和中兴得关键人物。

  可是,宪宗死后,田弘正在成德军节度使任内,被王廷凑杀害,适逢魏博节度使李愬疾病发作,不能处理军务。

  穆宗以田弘正之子田布为魏博节度使,全军三万人讨王廷凑,同时命令横海军、昭义军、河东军、义武军协同作战。结果,田布也被牙将史宪诚逼死,加上朝廷一系列得昏庸处置,使得魏博,割据至今。大好局面,一夕败坏。

  魏博不平,其他两地也难平。不过李忱登基以后,也没有急着讨平的必要。那个时候,成德和幽州两军,对朝廷还算恭顺。张仲武,更是为大唐立下大功。

  其父祖辈,有不少人任职幽州,自幼博览群书,尤善左氏春秋。后来他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军使。

  会昌元年,成为他生命得转折点,幽州军乱,张仲武以精兵八百人、土团五百人一举攻破幽州,平定了暴乱。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其任内大败回鹘数次,斩杀回鹘在丹、溪两族得监军使,使得大唐重新控制这两个部落。

  总得来说,李忱对张仲武还是有好感得。可是对幽州军擅自拥立其子继任,就很愤怒。

  ‘圣人,张直方,坐不久得,其人性残忍,喜游猎,经常多日不归。尤好食动物胚胎,经常活剥怀孕中的牛、羊、猪、狗。罪后,也会凌虐士卒。此人无法久居幽州使帅一职。’

  ‘就是这样,我才生气。’,对于个地节度使,李忱派了锦衣至各地潜伏,收集当地节度使信息,以及有威望将领得性格,对张直方,他不陌生,照这样看来,他真的坐不久。可是,那也意味着,短时间内幽州军秽乱起来,张直方被驱逐,又会换新人。

  你说是承认他好?还是讨伐好?军中将士擅自拥立得情况,一定要改。现在讨伐?大军还在收复陇西,这次要克竟全功,不能半途而废。

  承认?这家伙根本坐不久,承认他,徒劳损失朝廷威望。久而久之,朝廷承认不承认,都没意义了。

  ‘晾着他。’,最后决定,干脆不管他,当没这件事情,让幽州乱,等乱出一个结果,再看怎么收拾,目前以不变应万变。‘党项呢?’,解决幽州事,开始谈起党项人。

  聊了一会,几件政事确定下来,天色也暗了,李忱让护卫护送几个宰相离宫,自几回去找老婆、孩子,每天被一群小萝卜头围绕,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片土地上,同样幸福的人很多,在汉中一个小乡村,今天热闹的像过节,因为一个戏班来到这里表演。乡村不用出什么钱,只要准备饭食就好。

  刚刚傍晚,村口晒谷广场上,就人头汹涌,附近几乡百姓都涌来观看。把偌大得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你说,那人在他们那里?’,远处,有几个人目光阴沉得打量着戏班,一个年轻人正仔细听着手下的汇报,一双眯眯眼,不时闪过寒光。

  ‘一个小戏班而已。去给我拆了他,把人找出来,真是活腻了,什么人不好救,敢救他。’,几个家丁模样的人,如狼似虎得冲着那个小戏班而去。

第四百八十二章 党项事 戏班

  

  ‘圣人,党项人作乱,主要是受到当地镇军欺凌,起而反抗,只需派遣一两大臣至该地,安抚当地百姓,便可平乱。’,白敏中说道。

  党项人,在唐代不是什么大祸害,没什么为祸得机会。其中离得比较近的一次,就是文宗,开成年间,武宁军节度使,放任当地豪强和商人,肆意掠夺党项族居民的羊、马财产。激起民变。其中以武灵节度使辖区最甚,灵州和盐州,都有大规模反抗,断绝交通。

  其后武宗即位,施以安抚手段以侍御史,出任灵盐廷三州安抚使。使得叛乱消弭下去。

  如今,也是同样的情况,在白敏中看来,只需要派出继个安抚使。约束当地强行为,安抚一下党项百姓,变可以弭平这次党项人入寇之事。

  ‘那就这样吧’,李忱皱眉,不过目前确实不是发动战争时机。在他看来,应该要模仿明、清的改土归流,彻底把此地纳入掌握才是。

  摊开地图看党项人所居之处,差不多就是后世得西夏了。他担心得是这个。此地在建立之时便是一个个羁縻州。

  唐代的羁縻州,直接就是任命该地部族首领为官,基本上不太管。就是任由他们自治。反正你不要给我闹事就好。

  这让李忱不太满意。这种不管事得状态,根本无助于将此地化入大唐疆域。这些异民族,根本就是来沾好处得。汉人强,他们就是明面上臣服,顺便从汉人这里要要好处。

  虽然这些羁縻州有义务出兵。可平常根本是自行其是。一旦汉人衰落了,马上翻身,趁火打劫。

  未来的就是西夏,宋初还勉强维持了一个臣服得样子,后来就自己跳出来,闹得大宋两面作战,不仅断了良马产地,还增加了不少军费。

  过去的就是西晋亡国后,看那些异族得嘴里,五胡乱华,住在我汉人得土地上,看到我汉人衰落了,便趁火打劫。甚至连边防都失效了,他们已经迁居到内地,正好给了枫与飘摇得西晋,致命一击。

  所以,李忱对安抚这个选择,不太满意,对于大唐腹心之地这些羁縻州,他要全部改土归流,设官治理,尤其是这些党项人,不能继续留着这些祸害。未来会怎么发展,他不清楚,也许唐会亡,不过无论如何,绝不容许河套地区落入异族手里,不管是对未来得大唐,还是新朝,伤害都太大了。

  只是,无奈,如果强要改土归流,对当地那些异族,进行汉化,万一激起反抗,对如今得大唐,是个伤害。只能一步一步来了。

  ‘白相,此蕃便拜托你前去了。任命你为邠宁节度使,负责安抚党项人。’,‘臣尊旨。’,既然白敏中这么有研究,就让它去好了,‘此外,重申德宗朝禁令,禁止以军械等物资,流入党项地。牛、马可大量采购,尤其是战马,你到当地,除了约束当地豪强对党项人盘剥外,最好联络当地行会,要制定出一个公平方法,让党项人可以从交易获得平价所需,约束商人不得任意哄抬价格,抬高售价,压低进价,这也会造成民怨。’

  ‘最后,可以设两级制。’,白敏中一直在听李忱的吩咐,前面都还好懂,后面这是什么意思?

  ‘凡是着汉服,说汉化,便可平价交易,若是穿党项服,说党项话,售价便要增加,进价也要压低。’

  ‘这?’,白敏中茫然了?这样不是逼党项人作乱吗?如果要拉拢党项人,不是压低售价,抬高进价吗?

  其实,唐代不是没有防备党项人,不过不彻底,代宗年间,仆固怀恩作乱,为恐其煽动党项人反乱,郭子仪建议将党项人往北迁移。

  得宗即位后,也是为了防止党项人做大,德宗下令下令禁止商人以牛、马、军器等物资和党项族进行贸易。

  在李忱看来,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得办法就是,彻底化党项人为汉人。这各年代他们可没有什么民族意识,党项人都是以部落为单位,聚集生活。

  李忱打算慢慢来,先让他们习汉化,着汉服,慢慢抛弃一些党项人的习惯。然后才用兵,改土归流,取消那些部落首领,直接设官管理。然后透过教育,两代人,就可以彻底的把这些党项人,变成汉人。

  而白敏中那个想法,根本不能达到这样得效果。那等于巴结、讨好党项人,这不是收买,根本是抬高了党向人得地位,让他们自觉高汉人一头。

  所以她才会反其道而行,利用一些诱因,吸引他们学汉语,为将来同化打下基础。他相信他的同化会成功,人们总会响往更好得生活。如今大唐对他们来说,就好像后世得灯塔国一样,吸引人。

  商定了事情,李忱就回宫了,几个小毛头,如今正式活泼得时候,可以烦死人。不过,一天没见到,却又想念得紧。

  ‘汉中的星空下,大地分外明亮,没有光害,没有污染得天空,观看星星,足以让人沉迷,不过不是穿越众的人,是不会欣赏得,对唐代人来说,这是唾手可得的东西。

  他们都在三三两两,携家带眷而归,一边诉说着,对今天表演得感想,‘免除徭役了?为何明府还动辄征招徭役?’‘哎呀,戏班子的话哪能当真阿,自大唐建立,哪一年少的了徭役。’

  ‘不行,这我要问清楚,人家戏班消息灵通,也许真的免除徭役了,上次我们还被征发,去替明府修他新纳第五房小妾,他娘家呢,那怎么算徭役范围。’

  ‘今天的戏真精彩,那冉闵杀胡令,看得大快人心阿。’‘可不是吗?那些匈奴人太可恨了,居然以人为食,视我汉人如猪狗。我都恨不得冲上台去,把那个匈奴首领,刘什么的一刀杀了。’‘艾,我们去投军要不,到长安投军,将来也可以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今天晚上,戏班得表演曲目,让这些乡下人看得如痴如醉,他们以前见过参军戏,见过杂耍,就是没见过这样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得戏剧。虽然装备差了点,扮演匈奴人得演员,穿得就是普通胡服,可是不妨碍这些百姓投入最大得热情,看得目不转睛。

  今天晚上戏份,主要有两出,一个是宣扬徭役已经废止了,说当地县官,如何置朝廷的废止徭役诏令如无物,肆差遣百姓去为他私人牟利,一方面跟朝廷要粮饷,说要修路,修沟渠,结果这些转眼入了他的荷包,又利用摇亿的机会,让百姓去完成。

  另外一出就是,描写了当年五胡乱华得惨状。汉人被当作了两脚羊,战时被当作炮灰,平时还要伺候那些匈奴人,缺乏粮实的时候,还把汉人杀了,直接以人肉就食。

  其中最高潮就是,冉闵得杀胡令出,杀得胡人从此不敢随意欺压汉人。看得那些小年轻,是热血沸腾,恨不得追随冉闵,狠狠教训那些胡人。

  不过,现在大唐也没有什么胡人横行了,倒是听说,唐军收复陇西,以两万击五万,大败吐蕃兵。所以几个年轻人,都动了投军得心思。

  且不说,看得心满意足,兴高采烈返家得乡民,好不容易表演完一场,戏班的人也很累了,都忙着在收拾、卸妆,谁知就在这个时候,一群人如狼似虎得充了进来。

  ‘你们做什么?’,一个戏班得男武生,挡在这群硬是闯进来,二话不说,开始翻箱倒柜,四处捣乱得人身前。

  ‘做什么?’,一个痞气得家丁,面色不善得看着武生,‘你们好大得胆子,区区一个戏班,胆敢议论朝政,你说我做什么。’

  ‘少拿这个吓唬我们,朝廷废除徭役,此诏谕早明发天下,不遵守得才该担心吧。’‘呦,好大得胆子,知不知道,我家郎君是谁,我告诉你,就是明府得少郎君,今天你们全部都给我去衙里蹲。’家丁恐吓道。

  ‘赫赫,好大得官威阿,就算是一县之主也没那本事,说拿谁就拿谁。你真当你主子是天子了。’‘嘿,我告诉你,今天在这一亩三分地,是龙也得为我家郎君盘着,是虎,也得卧着。’

  ‘说什么你,活得不耐烦了。’,眼见家丁越说越不像话,背后有人上前把他推开,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嘛?自己私底下说说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拿到明面上说。

  ‘咳,你们前阵子路过风雨亭的时候,是不是救了一个人,那人视我家逃奴,把人交出来,就不计较汝等妄议国事之事。’

  听这个明显是高级狗腿的人说话,武生有点明白了,感情是冲着他们之前救得人来的。

  ‘很对不起,那人伤好以后就自行离开,吾等也未问其姓名、籍贯,若是要寻人,请自行报官。喔,不用了,少郎君只需要跟他阿爷说一声就好。’

  ‘你…’,后面出现这人,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是敬酒不喝,要喝罚酒了?’高级狗腿冷笑,‘很好,我就你们这戏班,走不出得出这各县。’

  ‘好威风阿,行阿,有本事你来。’,这个时候戏班班主终于出现了,‘我到要看看,一个县官,可以一手遮天,胡作非为到什么地步。’

  ‘慢走,不送。’,说完,戏班班主就回去了,然后一群武生就围了上来,这回可不是来阻挡,每个人手里都拿了兵器,真家伙,不是台上的道具,看得这高级狗腿,面如土色,灰溜溜得带着人离开了。

  离开没多远,他就跟那个相貌不错,可是确一双眯眯眼得年轻人回报,听得他眯眯眼大张,怒道,‘好,我到要看看,一个小戏班,有什么本事跟我扛。’

  ‘郎君阿,此事不妥,说不准,这系班背后有靠山,否则何来如此硬气。’高级狗腿把他的担忧说出来,却被插话,‘哼,管家就是胆子太小,照我看根本不用对他们客气,光吾等兄弟数人,足够把那个戏班给拆了,更何况郎君可是明府心头肉,调几个衙役,就足够收拾他们了。有后台得戏班,会来这样穷乡僻壤表演?’插话的就是刚刚那狗仗人势,认为这县,县太爷老大,少郎君老二,他就是老三得家丁了。

  ‘亨,走。’,这番话让这个眯眯眼年轻人,冷哼一声,掉头就走,不过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位少郎君,已经动怒了。那个管家叹了口气,不再劝阻,也跟上了。

  就这样,戏班表演了三天,一场比一场空前热烈,让戏班成员很是满足,虽然没什么收入,这些穷乡僻壤,你也别指往他们能出多少钱,管三天九顿饭,临走还有一些辛苦钱,就很足够了。

  ‘再见,再见,我们还会回来。’,挥别了热情相送得乡亲,戏班成员还回味不已,不过,很快他们就有麻烦了。

  大概是怕激怒乡里,没在他们表演得时候下手,等到他们离开,那个少郎君带着人堵上他们了。

  ‘把他们统统给我带走。’,手一挥,一群穷凶极恶,狐假虎威得家丁,戴上几个衙役,就要把这戏班所有人给压回去。少郎君拧笑着,想着回去以后,怎么炮制这群不知天高地厚得戏班,这戏班还有不少身段窈窕得女郎,他已经想着,到时候好得自己留下,差一点的可以赏给其他手下,自己吃肉,也要他们喝汤。

  ‘你们谁敢。’,这个时候,戏班班主站出来了,就见她虽然身段佳,相貌好,却有着一道剑眉,‘你们可知道这戏班可是天子的。’

  ‘什么。’,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即使是那些猖狂得不知天高地厚得家丁,都不由自主得停下脚步。再猖狂,他们也知道,这里天高皇帝远,皇帝只是管不到,不世真得煤王法了,如今奏然听到一个戏班属于天子,所有人都吓到了。

  ‘吓唬谁呢,你开口就说戏班属于天子,我就信阿。’,比起那些家丁,这个少郎君多少有些见识,才没那么容易被唬住。旋即,班主抛出一样物品,当场看得他冷汗涔涔而下。

第四百八十三章 戏班的功用 中四式火枪

  戏班班主,丢给那个少郎君得,只是一方小腰牌,上面刻着她的身份,隶属于礼部得流外五等官。

  虽然是很低阶得官职,不是什么大了不起,可是毕竟还是个官,这让识货的少郎君,冷汗涔涔而下。正当他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得时候,班主又说了,‘吾等行程都是有纪录得,你尽管扣人,看到时候朝廷派人调查,看你怎怎么交待。’

  说罢,班主从他手里抄回腰牌,几辆驴车,又启动了,所有人看他们少郎君得样子,都知道这回搞不好碰上铁板了,没人敢拦,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少郎君,这…。’,一个狗腿上前请示,接下来该怎么办,‘我问你,你真的发现那人被这系班救了?’‘厄,这个,那人逃走后,我们追了上去,怎么都没找到人,那个时候,经过那条路得,就他们了。’

  ‘那还不快给我去找。’,少郎君爆发了,把刚刚受到得惊吓,发泄在这些家丁头上,为了一个还不肯定得消息,他差点得罪人了,只是普通的戏班还好,流外五等,虽然很低,可是怎么都是官了。

  虽然不怕得罪,可万一真的扣了人,那问题可就大了。人家不管怎么说,都不归当地县令管辖得。就算狠下心,把人扣下,可是如果真得他们的行程,是有纪录得,那就真麻烦了。

  ‘大娘。’,车队启动,一个个活泼得像百灵鸟得女孩,都凑到了大娘旁边,吱吱喳喳说起,刚刚班主多威风,两下就逼的那个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