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家税收如此大事,岂可交给一家银行,用飞钱这般轻慢之物。’,崔元式是反对得,国家财税何等大事,怎么可以交给一家柜坊来办,哪怕这家柜坊有官股。

  况且在他看来,这种与民争利得行为,很是要不得。他举例,之前宪宗时期,就有尝试把飞钱收归国有,可是失败了,商人不买帐,劳民伤财。

  李忱觉得无语望天,这有关系吗?宪宗时期失败了,不代表现在就会失败阿。况且自从银行开办以来,飞钱业务办得可多了,这利润已经成为各地银行最大宗,一些贷款还没什么发出去,这飞钱收入已然不少,以前他老子是太贪心了,收的价钱比民间贵,当然人家不买帐了,这能一样吗?

  ‘倘若飞钱,不慎遗失,岂不是这蜀地财税,皆落入人手?’‘怎么会?’,李忱解释道,‘这飞钱可是有指定收款人,不是本人,谁也不能领得。你说平民百姓,说不定还被冒领了,这户部谁来冒?除非你户部集体黑了这钱。’

  好说歹说,在几个宰相一起劝说下,今年这个试点,放在了蜀中,把东西两川得税收,交给银行来办。因为地形因素,蜀地税收一直很麻烦,押解货物进京师就很不容易了,能省一点也是一点。

  效果算好得吧。反正,几张纸片到了户部,就代表了蜀地钱币税到了京师了。虽然户部要付出一点手续费,不会因为这个银行有官股,就不收了,可是也比押解这些钱币来京师,所需要的成本低。

  不过,目前也面临了一个问题,就是铸钱量,无法在提升了。大唐如今铸钱量,每年一百伍十万贯,虽然这已经是大唐以往,十年铸钱量得总和,可还是不太够用,况且,这种方法也快到达极限了。

  什么镀锡、镀铜,毕竟不能真正取代用纯金属铸钱,只是取巧而已。真正还是要用贵金属,铜、银和金。只是他那糟糕的地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他大盖知道,云之南有一各大铜矿,那是清代开发得,而其他地方,他就两眼一摸黑了。

  除了勒令地方官府多多探寻矿藏外,他只能用另外一个方法,一个他记得有非常多贵金属的地方,只是有点远。他正想办法让人去取来。

  今天简短得讨论了今年度的税赋,乐观得展望了未来一下,会议就散了。本来是该这样的。

  不过,白敏中还有事,‘圣人,臣有本奏。’,李忱看向他,意思是说,有话快说,白敏中才接着说道,‘王者建功立业,必有以光表于世者,今不动一卒,血一刃,而河湟自归,请上天子尊号。’

  ‘臣等请上尊号。’,几个宰相异口同声得说道,李德裕觉得这很腻味,先帝在世时,也没这么搞过,不过他又不傻,不会跟着反对,要上就上吧,所以李德裕也跟着表态。

  ‘上尊号?’,李忱楞了,上个毛尊号,人家来降,跟我没半点关系阿,天上掉下来得礼物。

  ‘不用。’,李忱摆手,正想说,这点破功劳也要上尊号,突然灵机一动说,‘宪宗尝念河湟,业未就而殂落,今当述祖宗之烈,其议上顺、宪二庙谥号,夸显后世。’

  上自己的尊号,李忱脸皮没那么厚,同样也是觉得没意义,他对这种尊号没什么追求,活着的时候,追求当下之功业,死了以后,他要得是万世流芳,这种尊号什么,死了以后自然有人给。可是真正得万世流芳,后人皆景仰,不是这种什么尊号可以带来的,后人念历史的时候,谁去记什么尊号,记得就是他的功绩。

  所以除非今天他统领四海,真正的富有四海,什么美洲、澳洲全部变成唐土,那他有兴趣上,不然,这种自嗨得尊号没意义。

  不过,自己不要,不代表他不给先人上。给自家老子和祖父,给他们贴贴金也好,也可以表示一下自己慎终追远,自己是个孝子。

  ‘臣,还有一事。’,白敏中接着说,他有些忐忑,李忱好像不是很喜欢上什么尊号,他有一种马屁拍到马腿上得感觉,可是这事都安排好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说,‘百姓重归我大唐,欢欣雀跃,今有三州百姓,老幼千余人,诣阙朝天。’

  阿勒,搞什么阿,这种虚头巴脑得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他就不信这些人是自己要来的。算了,来就来吧,‘妥善接待百姓,一应费用由内府支付。’

  白敏中松了口气,这件事情本来跟上尊号连在一起是喜事得,喜上加喜,可是李忱看起来不太像很高兴的样子,让他心里直打鼓,这马屁拍到马腿上也就罢了,万一还被马踢了,那真是冤枉了。好在这匹马没有要踢人得意思,呸呸,怎么能把皇帝形容成马呢。

  不知道白敏中在胡思乱想什么,李忱见真的说完了,就让他们各自散了,自己打开绫绮殿得大门,看着西北方向,小虎他们如今应该到了原州吧,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适应。

  ‘情况如何。’,原州城墙,小虎和李诚义在看军队操演,他们到原州好几天了,等适应期过了,就加紧操演士兵,他们可不是来玩得。

  ‘不错,毕竟我们每日都有操练,现再看起来像模像样了。’,小虎点点头,虽然有点出乎预料,不过事情没有像他们想像那样,朝最糟糕得情况演变,还不必马上上战场,他们有更多时间给士兵们训练。

  小虎诚心的希望能在多给他们一点时间,不过,事情往往不会顺人意而动。很快,检验他们真正战力得时机就要来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来去日本占便宜

  海洋,当她温柔得时候,像是个少女,波浪轻轻带着船只起伏,好像回到了儿时,再摇篮中的时候。海洋也像是个母亲,提供我们太多太多的资源,各种水产品,只是初步得利用,我们还可以搭乘船之,渡过海洋,到达远方。

  当然,当海洋生起气来,更像是个魔女,惊涛骇浪,让人畏惧,让你感受到你是如此描小,让你体悟到,人类那种人定胜天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此刻得海洋,像个调皮得少女,初升的朝阳,照耀在小小的波浪上,看上去非常祥和,洋面上许多渔船在作业,不过更多渔船已经开始返航了。讨海人是个艰苦得工作,他们要趁着黑夜去捕鱼,利用灯火吸引鱼群,然后天微亮返航,赶着人们早起,把新鲜得渔获销售给出去,然后又要开始辛苦的晒网,补网,不得休息。

  不过大唐的渔夫,会好一点。越来越多渔夫被雇用,虽然一次出海就要很多天,可是他们的渔获,也不用担心销路,靠了港,他们可以好好休息,渔获有冷藏,上了岸处理过后马上会腌起来,作成咸鱼。

  虽然也要承受风吹日晒雨淋,还要担负起出洋以后,随时可能面临一去不回得风险,可是讨海人很踏实,他们已经过得比以前好多了。对此也不埋怨,而且认真的人,还有机会被招募尽远洋商船当水手,虽然几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可是收入更高,几个月得时间就可以纂下一般人一年的工资。

  此刻,一艘大船缓缓得在牵引下,驶进了港口,沿途小船纷纷避让,然后看着遮蔽自己头上的阴影过去。船头上站了一位俪人,高挑得身形,穿了件黄绢裙衫,可是这群衫却很短,又穿了件锦裤,脚下蹬了双皮靴,动静间但见俐落。头发高高挽起,露出光洁得脸庞,她手上,没有寻常女子该有得帔子,而是拿了个小小地,四方形得小皮包。

  小皮包有根长带子,可以挂在肩膀上,这是大唐女子如今最为流行得装饰,在大中三年春季大唐服装展上一露面,就变成仕女追捧的物件,不过对女子来说,只是无聊得拿在手手,甩着带子玩。

  海风轻轻佛过她的脸庞,似乎也在轻轻赞叹她的美丽,不过当海风想玩弄一下她的发梢时,却发现俪人挽了高高地发髻,只能无奈得离开了。

  这个人就是李意宁了,她站在船头,看着这个渔港,嗯,原先是渔港的地方。远处当着码头,可以看到一栋三层高,占地不小的建筑,旁边还有几栋小点的两层木造楼房。样式都是唐式,还挺崭新的,显然是新盖好不久。

  更远处,可以看到几个巨大的仓库,一群苦力蚂蚁一般,把货物从仓库搬出、搬入。

  船只一靠近码头,船上远远抛下绳索,立刻有几个矮小的水手上前接过,紧紧的系在码头的桩上。然后一阵轻响,砰得一声,船只靠港了。

  等栈板放下,李意宁当先下了船,她环顾了下四周,几个码头泊位都停了跟他开来这艘样式差不多的船,现在有不少苦力,忙碌的把货物搬上船。而她下来以后,有不少苦力也围了过来,就等着上船去卸货。

  ‘娘子,你慢点阿。’,一个小姑娘小心得走过连结大船和码头的栈板,从船上追了下来,周遭的苦力见状,赶尽让出一条路,还非常谦卑的深深鞠了个恭,然后等两人走远,才敢抬头,在船上人招呼下,上船卸货了。

  ‘艾,我说小雨,是你慢吞吞吧,别忘了你是我侍女,应该你要跟上我,不是我等你。’,小雨唯唯诺诺得应了,跟在女子后面,一边心里暗暗是说道,要是其他家的娘子也跟你一样,没几个侍女跟的上的。

  主仆两人,下了船就沿着街走,把船抛在脑后,这船上自有船长,会招呼这些矮小瘦弱得苦力卸货。主仆两人一路走到一个那栋三层楼得建筑前面。

  靠近这栋楼,可以看到而这这几栋楼房后面,稍远的地方,是一排的木屋,样子非常低矮,门口都是纸拉门,门前挂着一个个灯笼,显示这里是什么地方。有卖一些杂货得,有酒铺,更多的是一些服务水手,赚点辛苦钱的女人住的地方。

  ‘这佐世保,还是这么乱,廖叔也不管管’,李意宁嘟囔了句,她非常看不惯这里,不过她也知道,港口就是这样,还指望有多整洁?她只是单纯看不惯那些女人,在她看来,女人不用依赖男人,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

  她记得虎哥喊过神策左军的口号,“除了生孩子,我们没什么办不到。’,她想说我什么都办得到。

  摇摇头,她不再多想,身后的侍女也不知道自己得女主人一瞬间转过什么念头。赶着替自家娘子推开了这座建筑得大门。

  门一打开,里面的声音就流泄出来,不过也不是很大。入眼是个大堂,里面摆放了大概十张位置,都坐满了人,这些人有唐人,不过大部分看起来都不是,各各身量矮小,说话即便是说唐语,都带着奇怪的口音。奇怪,这里不是大唐本土,这里是佐世保,所以在这里得都是倭人。

  佐世保,想来很多人都知道这里,一个天然良港,有美国得海军基地,在后世以造船工业闻名。日本有名的游乐园,豪司登堡也在这里。可是呢,在这个时代,他只是一个小渔村,非常小的渔村。甚至,这里也可以算是海盗得基地。

  基本上,日本也没什么海军,那些大名都是有需要的时候,才会临时雇佣海盗替他们办事,有些大点得家族,或许会有几个当海盗头目得家臣,不过多半也是兼职,日本这海域有什么可以抢?这些人正职是渔民,当海盗只是兼职罢了。

  不过,在唐人来到这里,把这里开拓成为一个商港后,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的渔获,可以就近卖给这里得店铺,不管是唐人开得高档酒楼,或者说是专供水手消费得那些低档小店,都可以卖出一个价格。

  也有很多人不捕鱼,专门当起了苦力,虽然每天只能混个温饱,可是不用出海,就不用担心哪一天出去了救回不来。更多得女人,不管是人家得老婆还是女儿,都习惯性的操持起远古传下来得生意。

  当然,只有当地渔民是不够得,因为人力需要,更多的人涌进了这里,或是以这里为据点捕鱼,或者转当其他职业。

  推门而入,这里的人显得稍微有水准一点,不过也是有限,他们都是倭国商人,带着唐人需要的货物,来到这里得。收入略高一点,有的甚至是某藩得家臣,所以显得稍微文雅一点,有人甚至在用鳖脚的唐语说话,显示自己是个有水准的人。

  ‘廖叔。’,二楼是包间,用的人不多,李意宁直上三楼,三楼只有几个房间,李意宁推开其中一个最大得,一进门就喊道。

  一进门是个屏风,屏风后面是个小客厅,摆放得都是些沙发、茶几之类新颖得大唐家具产品,有几个门,通向几个房间,一个坐在书桌前面办公得中年人投来,笑道,‘小娘子。先坐一下,我处理点事情。’

  被称为廖叔得中年人,起身招呼了李意宁,然后加紧处理自己的事情,李意宁也不跟他客套,自顾自得找了位置坐下,侍女小雨手忙脚乱的开始准备砌茶,‘廖叔,你这里怎么都不用个侍女阿。’

  ‘挨,那些侍女,各各一张大饼脸,罗圈腿,看得我难过阿,干脆别用了,用个侍女用得我心烦,何必。’,廖叔处理完自己的事情,走过来说道,又指着窗外,‘那艘船是新船?’

  这个客厅,有个大片的玻璃窗,可以清楚无碍得看到窗户外面,佐世保的艳阳下,码头停了很多艘船,他指着一艘船,就是李意宁搭乘来的那艘。

  就见这艘船通体狭长,长度达到三十多丈,足足有八根桅杆,上面挂满了帆。即便放到一千年后,这也是艘大船了,可是在这个港口里面,这船也就是稍大一点,桅杆稍微高点。可是就是这高点、长点,让这船显得跟其他船不太一样。这船的桅杆明显比其他船高出了一截。

  ‘是了,这艘可是最新式得。’,李意宁笑咪咪得说,‘船速可以达到十四节喔。’‘这么快?’,廖叔小小地吃了一惊。

  阿姆斯壮说,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得一大步。这艘船,虽然只是小小进步,却代表了大唐造船业得一个大进步。

  目前,唐船还是用得都是硬帆。硬帆相比软帆,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硬帆适应风向很好,逆风也可以跑很快。软帆即便用纵帆,也不如硬帆。

  可是硬帆终究没有流行起来,原因是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对远洋来说,风向大体上是不变得,能不能转变方向,不是很重要。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优势,因为硬帆操作可比软帆简单,需要得水手人数,比软帆少了一半以上。少了这么多人,代表生活环境更好,物资更省,可以装更多货物。况且,硬帆顺风跑起来,速度也不见得输给软帆。

  可硬帆有一个大问题,没办法做大。因为要适应多方面风向,所以无法布置支索,桅杆作不高,太高了会断。软帆可以布置得很大,哪怕对风力得应用不如硬帆,也可以靠更高得桅杆,更大的面积来取得速度优势。

  所以,如何改进这个问题,变成了一大考验。李忱的时候,靠着加多桅杆,合理的布局,作为改进方向。而李忱不管以后,接手得梁快,和李忱教导出来得几个学生,设法在桅杆和帆上下功夫。

  首先,不需要转向,就不要转好了。他们也尝试着靠支索支撑桅杆,减少硬帆得转向空间,来补强桅杆。比起传统硬帆转向空间少了许多,可是还是比完全不能动的软帆好。

  其次,随着新的纺织技术出现,可以织出更大张,更优质得帆布,不在采用传统的植物茎叶去编。再来,他们减少了硬帆上面支架得数量,减轻重量。

  最后,桅杆上也下了功夫。首先,对桅杆进行表面碳化处理,把木质桅杆表面用炭火加热,使它变硬,这还是其次,最重要得是,他们硬是在桅杆里面塞进了一只铁蕊。

  本来是考虑,在脆弱得桅杆中部,用铁箍强化,可是这样会造成重心不稳。如果从中段到基座,全部用铁,一来成本增加太高,二来这船也太重了。

  最后,终于想到,把铁杆钻进木桅杆中间,从内补强结构。这样一来也不算太重,成本也可以不用那么高。所以才有了这艘新船,

  说了会闲话,廖叔进入正题,‘小娘子,有几个唐商,想要进入佐世保港,可以让他们进来吗?’

  这个佐世保港,是李忱独自开发出来得。当初他们首航到了玄界滩,李忱本来有意开发这里,当作日本贸易得基地。

  可是后来,他又想到,日本可是有好几个优良港口的,在这各年代还没被开发出来。合必选这个名不见经传得玄界滩,这里也不过是遣唐使会短暂停留,补给一下得港口而已,未来不怎么有名,可见得潜力有限。

  想到潜力,他脑筋一转,想到了后世美军在日本的海军基地,想说既然佐世保会被老美选作海军基地,一定是个良港。出于一种不良心态,李忱让人出面,用一个不低价格,向当地国守完全买下了这个地方。

  这个年代的佐世保,完全就是个渔村,所以很轻易被国守卖了出去,李忱便开始建设了起来。这个廖叔,他就是李忱在彭城的时候,买下得一个管家,这么多年勤勤恳恳做事,受到肯定,被派来管理这里。而对于廖叔这问题,李意宁偏着头,揉着纤细秀美得下巴,考虑着。

  这个时候,神策左军,接到了一个让人愤怒得消息,经过简短会议,小虎下令,全军开拔。以最快得速度,渡过黄河,千里跋涉,要与吐蕃决战。

第四百四十八章 来去日本占便宜(2)

  对于是不是要接纳其他商人得问题,李意宁没有考虑太久,这廖叔,人本分却没什么应变之才,要是她,老早就决定了。

  ‘答应他们吧。让他们。’‘可是,这里毕竟是主人,喔,圣人的产业,怎么好让其他人来呢。’,廖叔有些犹豫,再他看来,这可是他的主人得私产,如今李忱登基当了皇帝,更是不容人侵犯这里。

  李忱登基以后,老早就去了他奴籍,可是这廖叔,对于能当皇帝得家奴,感到自豪,不要抨击他,毕竟是古人。

  ‘没关系,我替圣人作决定吧,让他们来,不用请示了。我们不也让很多倭国商人来吗?’‘可是,我们需要他们的货物,其他唐商,他们能买到的,我们也能买到,来这里还会跟我等抢生意。’

  ‘况且,如果来的商人多了,倭商有了其他选择,货物说不定就会贵一点,其他商人也会抢走我们的生意。’,廖叔很朴实的道出他的想法,是想独占这里,这样来到这里得倭商,商品没得选择,只能卖给李忱。

  然后那些倭商,也没办法从其他人手里获得商品,只能跟李忱他们买。如果有其他商人进来,选择多了,势必会影响到李忱一家独占,所以他才迟迟未决定,或者说,故意押着不让他们进来。

  ‘呵呵,廖叔所言确实有理,可是呢,我等反向思考一下。’,反向思考,也是李忱教的,不能说是什么阿Q精神,只能说,遇到事情,正的不能,就反着来,或着想别的办法,不要一个劲的钻牛角尖。

  这也是中国人得思想,阴阳,凡是都有两面性,遇上坏事,从中发现转机。遇上好事,也别高兴的太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佐世保是我们一家开发得没错,他们要来,给他们来,我们可以收一些港口的停泊费用,养护费用,以后就不会再是我们一家扛着。’

  ‘再者,或许那些商人得选择多了,会不卖给我们。可是相反地,这样会不会吸引更多人来这里采购和销售,东西多了,竞争大了,想贵也贵不到哪去,就像倭国商人,可以货比三家卖。将来商人多了,我们也可以货比三家买。一样的道理。’

  ‘善,有理,还是小娘子想的通彻,不愧是天子门生。’,廖叔抚掌赞叹。李意宁完全不发愁倭国商人不来,只要靠海得海港,就没问题。日本人虽然国体狭长,山脉众多,河流众多,交通不便,但也有好处。

  众多得河流,可以天然形成交易网络。顺着河流而下,就是海,顺着海边就可以到很多地方。所以,只要唐国商人聚集于此,就不发愁那些倭国商人,不来。事实上,如今在这佐世保交易得很多商人,都是自己自发性过来的。

  ‘廖叔,那件事情解决了吗?’,接着李意宁又问起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才是她来日本真正的目的。

  ‘这几件事情有好有坏,佐渡岛是归属天皇得,虽然是被流放犯人所用,可毕竟是属于日本天皇得,我们还没得到确切消息。’,廖叔苦笑,‘日本新得天皇,文德天皇登基,目前还很乱。找不到一个可以负责得。’

  ‘大藏卿推给民部卿,民部卿又推给右大臣,偏偏他们左右大臣都还没决定。’

  ‘长登铜山得长门守完全不同意。我们找了人说项也没用。伊予守倒是同意了。伊豆守得态度模糊,会接受我们的赠与,没说不行,也不说可以,拖着不给消息。出羽国,因路途遥远,暂无确切消息。萨摩守,完全不同意,以无天皇诏,绝无可能出售国土给外人,拒绝了。’

  ‘无妨,先以有意愿得令国为标的。佐渡之事,缓上一缓,待倭国政局委定再说,届时倭国会同意得,余处待佐渡之事底定再议,若是拒绝吾等,…我请圣人下敕。’,李意宁神气得说道,她相信要一道圣旨不是问题。

  对此,老廖不乐观,虽然李意宁也是天子门生,当年天子身为伏龙之际,就收下这些个学生,可是现在毕竟天子身居九重,哪里是想要圣旨就要得到的。

  李意宁有信心,因为这本来就是李忱得吩咐,她到日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买地,或者承包,为的是日本的矿藏。不管是铜矿,银矿,金矿都要。

  李忱不太清楚大唐有哪些矿藏待开发,日本得倒记得。他知道日本贵金属,不管是金、银、铜,都非常丰富。即便是这个时期,也有很多贵金属矿被开发出来。

  事实上,自从他开发唐倭贸易商路后,已经大量从日本购入了硫磺、铜、木材等资源,不过他还不太满意。

  李忱记得一些日本有名的金山银山位置,什么武田家的甲州的黑川、中山两座金山,石见银山等等。都要感谢暗荣,没有他们得大力推广,李忱也不会知道。

  李忱的打算很简单,国内得慢慢找,先用日本的好了,他大概可以知道,这些大矿在什么位置,虽然还要费心慢慢找。不过会比大唐境内得简单些。

  日本人得矿,量大质优,不用可惜。现在日本开了不少矿山,但是还有大量得优质矿脉未被发现。这些都是他的目标。他记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人都挺安分得,那怕是宋朝,日本人都非常恭谨得侍奉。

  既然这样,不用白不用。大唐国内得矿藏,就留给后代子孙慢慢用。日本的,哪怕现在开发出来,会给日本人带来很大的财富,也没关系。哪怕未来大唐还是亡了,也无所谓。

  大唐亡了,未来日本这些金阿银得,还是会流到中国,因为日本没什么生产力,只能不断的买入唐货。他也不太担心日本人会因为有钱,变强,来侵略中国。首先,这年代日本人没什么载运大量人渡海的能力。

  其次,在现代社会,听过很多有钱以后,振奋发展得例子,比方说21世纪得中国,经济发展了,各方面都要迎头赶上。或者说,甲午后得日本,得到大笔赔款,野心也越来越大。

  可这些都是现代,或者说从根子上就有积极向上的想法。可在这个年代,至少几百年内,大量财富不见得是好事,西班牙人,大量累积金银,最后闹得国内通货膨胀,统治阶级沉溺于享乐,大量的财富没带给国家半分好处。

  还有就是那些野猪皮,狠狠抢了一把中国后,骤然暴富,但很快就沉溺于享受,战力极度退化。

  他才不相信日本人有钱了,有本事搞什么工业革命,更有可能的是,有钱了,统治阶级腐化得更快,他们会花费大量金钱,来买唐货、宋货,结果这些金、银,还是会流入中国。像当年得西班牙一样。

  李意宁当然不知道李忱的想法,她只是照李忱的意思,来日本,商讨一下买下矿山的事情。

  李忱的目标有几个,首先是佐渡岛。这个岛,金银矿资源异常丰富,有金矿蕴藏量日本第一的佐渡金山。金矿比较晚,银矿早些。鹤子银山,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上杉家得资金来源。这里是李忱得首选之地。

  首先这里是个岛。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流放之地,会选择流放这里,因为这里有个特点,这里是全日本最早迎接冬季暴风雪之处。不要看他位置不是太过于偏北,可是比较偏西,靠近西伯利亚,所以这里得条件不是很好。因为是流放之地,应该比较容易取得。

  再者,因为是岛,故而易于防守。虽然目前日本人对大唐很是恭顺,但是也不可不防。最后,因为是岛,这些矿藏还是要运回大唐本土得,靠海比较方便船运。这也是他选择这几个地方得原因,不然石见银山也是很有名,产量也不小,可是他刚好在日本中部,比较麻烦,算了。先选靠海得好了。

  长门国,有长登铜山,这也是大矿,可是这个铜山,现在早就被开发出来,奈良有名得大佛,就是利用这里得铜矿铸造得。所以,要承包这里比较难。李忱开出得条件是,保证每年长门国会获得等同于如今开采量得铜矿,此外还有一笔租金。

  可是他们死活不同意。没关系,不同意得话,继续用买得就好了,因为这里出产得铜矿,已经大半都流入了大唐。

  伊予国,这里也是一各大铜矿,别子铜山。这个铜山是1690年,元禄三年被发现得,这个矿山可是日本大财阀,住友财阀得起家根柢,当然,现在被李忱看上了,未来也没他们什么事了。

  出羽国,因为比较偏北,开发比较晚。这里是日本人对抗虾宜人,也就是北海道原住民最前线。这里有个阿仁矿山。宽文年间发现了铜矿山,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成为当时日本第一大铜矿。

  特别一提的是除了矿藏,出羽还有美女,据说是日本第一美女得小野小町,就是出生在秋田人。还有,大概是水土好吧,这里得稻米在后世也是相当有名的,虽然一年仅一熟,可是树长得慢,可以生的高大,草长得快,却很矮小。一样的道理,生得慢,口感就好。

  萨摩,想来很多人应该都熟悉,这是位于日本最南端鹿儿岛,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的南大门,向来是吸收外来一切知识和技术的地方,风气比较开放。幕末时期,萨摩藩和其他强藩,一起发起了倒幕战争。还出了幕末三杰之二得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打败俄国舰队的东乡平八郎,也是出身鹿儿岛。

  李忱不是来这里收集人才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