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说说量最大的海盐好了。设有盐屯,依照不同地方,有的是军屯,一屯设有五十丁。然后一般地方得,则是让他们以盐代替租庸调得租。每年固定上交多少。
然后,一般得盐池,则是完全收归官有,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这算民屯。每年缴纳定额盐租。
盐井比较乱一点,最初是课税,一口盐井多少税赋,可以用白银缴纳。
后来改成卖卤水,让百姓去煎煮。最后来又改成课税。
不过,这还不算是盐税,只能说,正常得租税。海盐是一般得租庸调,井盐和池盐则是租税。一般卖盐,还是无税。
‘白银?’‘是,有规定,每两白银可抵两百文。’,崔元式说道,蜀中井盐,允许用白银代替铜钱纳税,李忱蛮惊讶的。一直以为要到明中叶以后,因为海外输入,银两才多起来。原来唐代就有那么多银了,或者说当时蜀中产银?
‘继续。’,崔元式紧张了一下,用白银替铜钱有问题吗?发现李忱似乎真的只是问问,就继续说道。
‘到了后来,又规定依百分之二的税率征税。规定盐车,车轴长七尺二寸,面三斤四两,,盐斗,量除陌钱每贯二十文。
之后呢,就有人体察上意,提议要对铁下手,盐铁都要官营。虽然最后遭到了否定,不过,嘿嘿,大家是知道得,后来呢…。
安史之后,朝廷税收大为缩减。田税没了大半,军费开支又庞大,于是有人出面,开始想办法弄钱。从盐政下手。
首先是肃宗时期第五琦,财经专家,或者说搞钱能手。让皇帝把所有得盐,全部官收官卖。
以前,海盐部份,只要不是边疆地区,都只收固定得租税。以盐代替租庸调的租。既然如此,自然会有多得盐,况且官府也会把盐卖了,以金钱上缴朝廷。
井盐和池盐也一样,固定税率之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间得盐。所以,盐价大概每斗十钱。很便宜。等第五琦任盐铁使,直接翻了十倍,每斗一百一十钱。
‘够狠,不过也算是个人才了。’,李忱赞美道。听到李忱这样说,崔元式挺尴尬得,这样算好评吗?
‘圣人,其实第五琦也只是拾人牙慧。’,李忱挑了挑眉毛,拾人牙慧?能拾到,也是他本事,不然怎么没有其他人提出。
等崔元式继续说。李忱才知道他误会了,崔元是说拾人牙慧,已经算客气了。说是抄袭,其实也不为过。
原来,安使之时,安禄山自范阳举兵,颜真卿坚决抵抗。他把当地产得盐,低价收购,然后卖出,充当军费。
当时第五琦随刺史贺兰进明,招讨于河北,注意到这件事情,后来救不客气得把他用出来。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唐国家银行
‘圣人,是这样的。’,几个宰相对望一眼,结果目光全部集中在白敏中身上,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面,‘李巽之法,固然度之始于国有功,可也尽使民力。’
白敏中得意思就是,刘晏得盐法,对各方都有好处。尤其是不役使百姓上。他出钱雇工,不是使用徭役,让百姓可以安居,费用从盐税中出,不增加朝廷负担。双方都有益。
可是李巽的盐法,固然收入比刘晏多,可是…。简单来说,晏法犹有遗力在民,巽则尽取之。
其证明就是,刘晏得盐法实施后,民间私盐现象减少很多。可是自从建中年间后,便不可遏制。即便李巽整顿盐法,也只是稍微改善一些。其原因就在这里。
看到李忱点头,几个宰相都松了口气。皇帝要加税,势不可挡。不过总的看来,皇帝仍然是体察民心得。颇为百姓着想。
‘那么,如今我朝盐政弊端,有何良策,诸位有何教我。’,问完大概唐代的盐政及产盐方式,李忱继续说道。
几个宰相都面有难色,连白敏中都不开口了,任凭其他人怎么瞪他。其实他们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是没人敢说。
‘怎么,不要告诉朕,你们没一个知道原因得。’,李忱声音平静,但是,没人会相信皇帝心情真的很平静。
那天晚上至凌晨发生的事情,现在慢慢有消息了。那场被称为皇宫流血夜的晚上,死了大概有千人吧,一座宫殿都烧成了白地。更可怕得是,皇帝让其他人逃走,自己纵火焚烧宫殿。
这本来是处在绝望的人,才会有得作法,甚至要非常绝望才行。**阿,那多疼。历史上纣王就是**在鹿台上。
可是,本来该在这个纪录上添加一笔得李忱,居然活下来了。这简直是神迹。据说当晚,所有人都信誓旦旦,说看到真龙下凡,护佑天子,让天子于大火中,毫发无伤。
这种近乎于传期得事情,原本只出现在小说和传奇中,可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上眼了?他们想不相信都没办法,所有参战士兵,不管是哪一方得,是现在得左神策军,还是被罚去重建宫殿的原先右军,都是这样异口同声得说。
不仅异口同声,还满脸得崇拜。左神策军是崇拜,被罚去作苦力得右军,则是崇拜之余,还有惶恐,想到他们居然对真龙天子挥刀相向,就是一阵害怕。好在天子不怪罪他们,只让他们重修宫殿,当作赎罪。
于是乎,在没人监督得情况下,每个人做起活来,简直是不要命了。其实也不是没人监督,不过监督得人力极少,而且都很闲。只是因为他们实在太认真,不用监督都很拼命,监督的人力才越来越少。
因为这几乎是演不出来的,所以,所有人都信了。也因此,现在面对李忱的责问,所有人都满头汗,正当白敏中顶不住压力,想要坦白时,李忱又说话了,‘我看今天时间也不早了,你们去用餐吧,有想法得写成奏章,朕会看得。’。
几个宰相如蒙大赦,纷纷退下了。他们走了以后,李忱先是活动了下,去吃午餐,又去看看自己小女儿。然后开始处理政务。
对于盐政,那些宰相不说,李忱大概也了解部份弊端,他只是想看看,有没有宰相有魄力,去揭发,然后执行。可惜,看来都没有,他也没太失望,不行就换人吧。
不过,他还要多考察,这个宰相可不能说换就换得,单纯因为他们没魄力就换掉,有失偏颇。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道理李忱懂得,要是换上来的宰相,全部都很有魄力,那说不定要糟糕了。
他只需提拔一两个有魄力得起来,反正唐朝宰相没有限制人数,同平章事,只是一个资格,有参与议政得资格,不管他原先官职是什么,反正加了个同平章事,就是宰相。所以他没必要急着动手。
目前盐法得弊端是什么呢,李忱根据收集来的情报,可以分析出几点。首先是盐利虚实估。
因为当初,刘晏允许盐商,以他物缴税,比方说布帛,漆器等等。后来扩张到许多珍贵事物,如玳瑁等…这是一种常态,大唐钱币还不太够,与其收些劣钱,或是因为大量收钱纳税,逼的同钱紧缺,不如让他们拿一些其他东西代替。
这是美意,可是,后来盐政败坏,很多商人利用这点,勾结官员,将物品价格高估,又或者低估盐价,造成税收得短少。此外,因为要购入绢帛,代替税收,结果商人以此藉口,进行长途贸易。
本来进行贸易不是坏事,商人能不嫌麻烦,也没关系。可是他们藉此逃漏税,说这是要纳税得,这就不可取了。
第三点,很多盐商,因为一时本钱不够,赊帐买盐。等到日后再补回。可是,这也被利用,故意拖着不还,完全邸赖掉盐钱。几乎是无本买卖了。
第四点,就是私盐了。因为各地设卡收税,导致盐价高涨。那些私盐犯子,藉此牟利。这不仅大损伤了盐税收入,那些私盐犯子还经常作奸犯科。作这行的,都很有些勇力,又熟悉道路,经常和官兵玩,官兵捉强盗的真人版。
加上他们自己都经常私下火拼,因此,各各都胆大包天,视官府如无物。李忱曾经听说过得那种火光贼,也是私盐犯子得一种。没有盐卖,就客串强人也无妨。
‘说来说去,还是吏治阿。’,在李忱看来,问题的官见还是吏治。其实,第一和第三点很容易解决。官员凭什么帮你低估盐价和高估物价?凭什么你一欠再欠,还可以赊到盐?都是有官员在帮忙。
甚至,第四点,也有官员牵涉。李忱就不信了,那巡检,那些负责查缉私盐的,跟那些走私的,没勾结在一起。
至于第二点,好解决。只要一个命令,完全禁止此等行为,你爱买布就买布,爱运到哪就运到哪。你纳税了,我就不管你。甚至,这点也和吏治有关,那些设卡收税得,难道就一清如水,还会被你的藉口骗了?没收钱,哪里会这样帮你。
吏治问题不解决,这盐税问题就无法解决。这些人抓不胜抓,比方说敬宗时期,就抓到福建盐监院官卢昂,受贿达到三十万贯。你可以理解成,大概十亿RMB。
也难怪,那些宰相不肯开口。问题谁都知道,可一开口,万一皇帝指派他去做这件事情,那问题就大了。
没办法啦,李忱只能暂时放下。吏治他是一定要整理得,但不是现在,现在他立足未稳,势力还不够,得先缓缓。
第二天,李忱没有继续召见大臣,他今天有事。起来以后,依照往例,先活动下,吃了早饭,等到了苏莱曼。
‘草民苏莱曼,见过圣人。’,一见面,苏莱曼行了个叉手礼,李忱挥手虚浮,‘别太多礼,说起来,私下关系我们更亲近些。’‘草民不敢失礼。’‘不敢?可你已经失礼了,你别忘了,你也是贵族了。’,苏莱曼在李忱登基以后,就被封了个爵位,当上了一各开国县伯。
这是各正四品得职位,食邑有七百户。算是开了唐朝先例,唐代皇帝好像还没取过胡商女子为嫔妃得。苏莱曼这算是头一个,胡商国丈得。这也让苏莱曼有些惶恐,平常总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没想到谨慎过了头了。
‘好了,好了,坐吧,这是私下,没人跟你计较这个,不然等一下小小会敲我的头。’‘圣人恕罪,我就这么一个女儿,难免娇惯了些,等等我一定好好骂骂她。’‘不用不用,我没讨厌小小,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看苏莱曼太过拘谨,也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因为自己是皇帝,始终放不开,李忱直接开口说正事。
‘我想要开一家银行,请苏县伯主持。’‘银行??’苏莱曼满头雾水,‘是专门买卖金银的吗?’‘不是,是一家专门作储蓄和放贷得铺子’
也难怪苏莱曼满头雾水,唐代,金融业比前朝发达许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专门经营抵押行业得质库,可以看作当铺。
另外就是柜坊,类似钱庄,但还不是。柜坊是专门让人寄存钱的。李忱就利用过柜坊。
柜坊,可不等于钱庄。唐代还没有钱庄这个概念。钱庄得功能,除了让人存款外,还有贷款业务,这个功能唐代的柜坊可没有。唐代柜坊,最大贡献,就是飞钱了。算是一大创举。
‘原来是这么多功用阿。’,李忱简单解释了一下银行得功用,苏莱曼以为自己了解了,点点头。对李忱很是佩服,自己当初果然没看错人,即便当不上皇帝,李忱也可以富可敌国。
看到他似乎懂了得样子,李忱头上有点黑线出现,我都还没说完呢。只是存放款就好,我就叫钱庄了,何必叫银行呢。何况,他打算让苏莱曼成立得,可是大唐国家银行阿。
第三百八十六章 龙脉
其实苏莱曼得佩服,也不是毫无道理。这各年代,还没有具有钱庄功能得机构。质库不论,单纯柜坊,最了不起得就是飞钱。他们接受存款,但是要保管费。
而且这钱他们也不会乱动,不像钱庄,我收了存款,还可以放出去,借给别人。柜坊得钱,完全是人家寄放得,柜坊不敢乱动。当然,不排除有人私下挪用这些钱去放贷。
不过,即便有也是私下行为。在柜房的经营项目中,没有拿别人的钱去放贷这一条目。李忱这银行,光是明目张胆的收取人家存款,拿去放贷,就算是很大胆得创新了。
很大胆得创新,大概也就是李忱敢这么做吧,拿人家的钱去放贷,替自己赚钱。既是皇帝,还是官府,才敢这么做。
这生意一定会很好,虽然说起来只是把质库和柜坊结合,可是以前就没人想过这样做。质库利息低,可是他们规模有限,而柜坊有钱,可他们不敢动。
而且一般民间借贷,虽然不用抵押品,完全靠信用。可是,这利息高的吓人。基本上就没有这种可以大规模借款,利息又低的行业。
在这个年头人有急需得话,怎么借钱呢?基本上就是前面说得质库,拿抵押品。不然找私人借,有专门进行放贷业务得私人。比方说一些有钱人。或者,自己标会。
标会是什么意思?应该算是私人或小型放贷吧。比方说甲、乙、丙、丁、戊五个人,甲需要钱,他就找这些人起各会。说我要借钱了。然后,甲提出多少多少利息,多久多久还钱,其他四人满意,把钱借他。
假如,今天甲乙都需要钱,怎么办呢?就要竞标了。双方各自提出自己得力息和还款计划、方式,看谁得方式让其他人满意,他们就把钱借他。
这些都是私人得,还没有一个公开得,说我是放款得机构。认真要说得话,大概质库也算。另外,就是官府了。
唐代得官府,是有借款业务得。每道每县,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不过,并没有专门机构,而是找人经营,地方官就等着收钱。欠官府的钱,有几个敢不还得?
而所得会变成官员得福利,算是朝廷官员得补贴。所以唐代朝廷官员,薪水优厚之余,还有不少外得补贴。放贷钱只是一部份,还有一些地方得职田,那田所收的租税,也是一种补贴。
对了,如果我说,有人不知死活,居然敢动他们的钱袋子,你说,这人是不是找死?
这是还真发生过,玄宗年间,就有一个叫宇文融得,也不知道是傻呢,还是求官心切。玄宗在想方设法找钱,连年号都取叫开源,他皇帝所好,天下间检括逃户。
他把那些因为无地,或是各种原因,失去户籍得逃户,就地编组,让他们重立户籍,并且安排田地给他们开垦。成效斐然。
只是,开元年间,天下承平百年,早就面临人多地少的窘境,他哪来的田给人开垦?简单,他就把脑筋动到了官员得职田上,拿那些属于地方得补贴,来贴补国库。
老实说,他的下场,可想而知。这简直就是和全天底下官员为敌了。李忱对他的评价是,傻缺。
不是说他动了官员钱袋子不对,而是那根本没解决问题。你拿地方职田去给流民耕种。那请问一下,之前那块田地,没有佃户吗?总不可能官员亲自耕种吧。
你让流民耕那些田,是啦,问题解决了,那些本来就是熟田,连几年免税都不用,第二年就会有收获。你的成绩马上可以看到。
那请问下,原先那些佃户怎么办?这完全就是为了绩效而做。其恶劣程度,可以比拟警察为了绩效,自己找人去偷东西,然后马上逮捕,当作破案一样。
扯远了。建立银行,是李忱早就计划要做的事情之一。唐代的商业及金融之粗糙,让李忱有很多操作空间。
虽然发达得金融业,最初是靠频繁得经营活动促进得。唐代的商业行为,只是因为处于早期,所以比较原始,已经比汉代强很多了。
强很多,但还不够。李忱打算加快这进程,一方面自己会带头示范一些先进得,工、商业模式和技术,起到促进工商得效果。另一方面,也打算用发达得金融,或者说先进得金融,促进唐代商业发展,希望达到相辅相成得结果。
之前他已经多有尝试了,比方说,大唐第一保险社。这可以增进大唐商人抗风险能力。不会像苏莱曼或是大家遗忘得管家魏玄一样,因为一时得事故,而不是自己得放纵,就倾家荡产。
大唐官府有放贷得行为,完全示意外之喜。本来李忱只打算,成立一家大唐国家银行,暂时先在扬州和长安推行。因为这两地自己有根基在。当他跟苏小小提起这件事情,要她请苏莱曼进京主持时,苏小小提醒他,其实地方官府,有这样一笔钱,进行放贷,他完全不需要自己出钱。
这下子只要找到主持的人,说不定短期间内,银行就可以遍布大唐全部得国土上了。
而苏莱曼,就是李忱选定得主持人选。会找他,不单纯因为他是自己的商业伙伴,还是自己得岳父,而是说起经商头脑,这些胡人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们刚好处于一个交通关键得位置,加上教义中,没有禁止经商,使得他们的商业一向很发达。他们的商业习惯,很多还影响了欧洲,欧洲人像他们学习如何跨国经营事业。
如何在遥远得异地,发展商业。这点中国人就差远了。不说别的,就说海贸,早在汉代,汉武帝就已经遣使,进行远航,中东也早就到了。
可是,这些阿拉伯人,才兴起不过百年,他们的航海事业就超过中国。如今大唐和中东得商业,几乎被他们垄断。
当下,两人聊了很久,李忱克制了把整个国家银行该负起得功能,一股脑得向他倾销得想法,先就银行功能聊了半天,本来李忱还想午餐时间继续谈得,可是被苏小小打断了。
她亲自带着宫人,捧着食盒进来,然后用美目瞪着李忱。李忱被她看得满头大汗,苏莱曼也满头大汗,他这个女儿,也太没把当今天子放在眼里了吧,不行,等会要说说她。
有苏小小在,自然不好继续谈这些,反正也谈得差不多了,李忱让苏莱曼去和苏小小谈天。又去忙他的事情了。
‘三百多万贯阿,还真不少了。’,李忱手上一份单据,是马。元贽及其一党被抄没得家产,连财物带一些地皮,大概三百多万贯,都已经入了内库。一些地皮什么,都交给殿中省处理,当作皇家资产了。
‘另外,圣人,我们还查到些东西。’,小虎有点生气,不,是非常生气得说道,‘那个大胆得马逆,居然敢挖大唐龙脉。简直是最无可赦。’
‘龙脉?什么东西,在哪里?’,怎么又牵扯到龙脉了,他本来以为是些兵器甲杖,或者龙袍一类得违禁品,结果竟然是龙脉。
‘马。元贽居然,私自在华山开矿。’,小虎气愤得说道。这马逆,该被千刀万剐阿,居然敢挖大唐龙脉,好在叔,不,好在圣人是真龙下凡,有诸天神佛庇佑,才能在那场事故中安然无恙。
原来,他们抄家的时候,发现马。元贽居然有很多金子。不过很粗糙,本来没有在意得。后来抓到马府得管家,他招出,马。元贽偷偷在华山开挖金矿。
华山有金矿,这是早就发现的事情。不过,因为李家发基于关中,华山被视为龙脉,不能乱动。因此,这条金矿脉,被保留了很久。
谁知道,马。元贽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或者干脆根本想绝了唐朝国祚。竟然偷偷开挖了。
李忱一听,来了兴趣,想要去参观参观。金矿阿,想到金矿就想到,这是钱,很大一笔钱。他真的太缺钱了,他有很多计划想要作,可是没钱就是大问题,像之前说得那个办太医大学,推广医学得普及,就要很多钱。
目前是用不上,李忱让他们厘订教材,要确定那些药方得药剂是否正确,这是一像大工程,目前花钱不大,可是以后一定会很惊人。
说起来,他有点错贯马。元贽了。杨二跟他说,内库不应该没钱了。是,没错,内库不是全空了,还剩不少,不排除马。元贽藉此增税,中饱私囊。
可是,内库有剩,国库却是赤字,经常需要内库补贴。难怪市舶使每年收到数百万的关税,内库还会不够。
李忱真是穷怕了,他突然可以体会,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对金钱这么执着。明明是皇帝,为什么还这么爱钱,都是穷怕了。皇帝也不是那么富裕得。所以,出于对金钱的渴望,想看看金矿,加上对唐代采矿技术得好奇,便下令,不日要去现场亲自看看。
第三百八十七章 从善如流
李忱难得任性一次,结果就被泼了冷水。他想去华山,结果遭到了激烈得反对。谏官激烈得反对他的行程,有谏官在紫辰殿阶下叩头,让他不得不取消。
华山,其实离长安不远。大概就是潼关附近,他来京师的路上,也有经过。只是,几百里路,怎么也要走个几天,他途中想要在华清宫驻留两天,就这样,被人激烈得抗议。不仅是谏官,宰相和其他重臣,朝廷里面百官,都激烈反对。
华清宫,多有名阿。温泉滑水洗凝脂,虽然天气热了点,可是李忱还是想顺路带着嫔妃去泡泡澡,顺便作点国家大事?嗯?继承人得问题难道不是国家大事吗?他可是皇帝。
结果,遭到这么激烈反对,一切只能作罢。李忱保证说,不去骊山,不去华清宫,就去华山,也不行。你出去了,天知道你会不会停留。说什么都不让李忱出发。
众怒难犯,在某些事情上,李忱会坚持,这种事情,算了吧。那些朝臣不算,大概是跟风,大概是看到谏官和宰相反对,才跟风着反对。可是,后两者得得意见,不得不考虑。
如果你要问理由,那就是,不吉。华清宫不吉。谏官拿出周幽王游离山而亡国,玄宗流连骊山,有了安史之乱。又说敬宗和穆宗两个倒楣短命得皇帝,也是流连骊山,国政败坏,自己也短命身殒。
说李忱你去了,也会跟他们一样。反正就是不让你去。李忱觉得这种事情很无稽,可是如果是正确得,对的事情,他会坚持到底。不过这种小事,他就不坚持了。
‘既然骊山不吉。朕宣布,从此骊山开放,开放给百官及民众游赏。’,李忱从善如流,不去了。不仅现在不去,以后也不去,更不让后代子孙去,干脆宣布开放成风景区,供人游赏。这一个措施,让百官欢呼,越发拥戴李忱起来。
不过,他们大概高兴的太早了。宣布后不久,就有人兴冲冲得想要去看看,骊山得到底是怎样一番风景,才能让玄宗皇帝流连忘返,败坏国政。结果,竟然要花钱。
‘不是说开放给百官和百姓进入吗?’‘是没错阿,只是,没说不收钱阿。’,收门票得小吏,悠然道。
自由开放?开玩笑,不去可以,没关系,开放也不是问题,但是哪能不收门票。你看过那个风景区不收门票得?刚好,自己可以拿来补贴一下财政。
至于有人得抗议,李忱振振有词,说要不要维护?难道还要朝廷花钱?朝廷有那么多钱吗?当然要收钱了。要维护,那么多人来,要不要清洁?维护费、清洁费,应有之意阿。
使用者付费。这是一个朴素得观念,你使用,就差不多是交易了。只是中国人习惯免费,嗯,这好像也是受儒家思想影响。不是说怪罪儒家思想,而是小农思想得特性,能省就省,最好不要花钱。经过一番计算,甚至不用计算,户部就知道,维护这么一个宫殿,得花不少钱。以前是内库负责,现在移交朝廷,总不能还让内库出钱吧,于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收费的事实。
去不去的成华山,还是小事,现在比较麻烦的是。金矿该怎么办。好在当初,****贽华山开金矿的事情,没被泄漏。不然恐怕面临得是封闭得命运。
如今,李忱只好吩咐符伯,继续封锁消息,‘要继续挖?’,符伯眼珠都瞪大了,那可是龙脉阿,你说马逆挖,那是他大逆不道,你是皇帝,这天底下就是你家得,你自己还挖?是嫌大唐不够乱吗?
‘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看华山金矿吗?’,绝对不是因为好奇,李忱心中默念,‘音为朕得到祖宗托梦。’,听到这话,符伯很严肃,李忱看唬烂有效继续说道,‘太宗皇帝告诉我,要是后世国家有难,可以去挖华山金矿应急。’
‘有难?应急?’,符伯有些为难,现在还不到有难得时候吧。李忱又说,‘我也是这样告诉太宗皇帝的。太宗皇帝说。’‘说什么。’,符伯紧张起来,难道是…
‘他告诉我,大唐剩没几十年了。’,符伯震惊了,剩几十年而已吗?‘不会的,在圣人统治下,我大唐一定会国祚绵延,万世不遗。’,符伯赶紧表忠心,听到这话,该不会被灭口吧。
‘太宗皇帝还说了很多,主要是告我该怎么做,也告诉,如何开挖龙脉,不损失国运。’‘怎么做?’‘太宗皇帝说,只要做好水土保持就好,不要制造太大污染。’
‘水土保持?’符伯茫然,李忱则解释了一下,什么叫水土保持。然后吩咐符伯,这件事情必须保密,不管是几十年国祚,或者开采金矿的事情,就让他下去忙了。
金矿开采搞定了,接下来李忱又招了人过来,想要了解一下唐代的采矿技术。这是他去华山得原因之一。
他找来了工部侍郎郑朗,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事情。种事情,找工部应该没错了。
‘圣人传诏?我马上去。’,听到李忱传他,郑朗马上就入宫前往延英殿。来到延英殿,看到里面空空得,郑朗心里就有些疙瘩,怎么没人,就找我一个?
不过他没高兴,没有那种自己特别受到皇帝信任得兴奋,只是想到,难道那个地方工程出问题了?单纯被皇帝找来,有问题也都是自己扛了。
正当郑朗七上八下得时候,李忱到了,开口就问他关于采矿技术的事情。对于李忱想知道如何采矿,郑朗到莫名其妙,难道有什么深意?
如果是亲政前的李忱,他不会这样想,可是诛除****贽,还有罢骊山行宫,开放给大众,这几件事情,都表明了这皇帝不是什么昏君,既然如此,大概就是皇帝有深意吧。
不管圣人有什么深意,郑朗排除杂念,专心而详细得解释了一下采矿技术,也多亏他一个文官,虽然当工部侍郎,居然还了解这方面技术。毕竟不管怎么说,他好歹都是科举出身的,算是文官,不了解也不是不可能。
李忱听得若有所思。基本上,唐代的技术还不太能深挖。虽然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利用各种不同的竖井,或是横向支道,来深挖的能力。
可是,对于排水和通风,困难就比较大了。所以能深挖的地方不多,太深了,矿工呼吸,和面临地下水得问题,都无法解决。李忱大概了解了。
当下,他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