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楚霸王-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这一支军队这五六年的训练,现在正式亮相在所有人的眼前,是这般的震撼人心。那震彻苍穹的呼喊,发出的是大唐的声音,大唐必将立于世界之巅,舞动风云。这一支军队就是李二手中的利剑,为他披荆斩棘,开拓一个盛世大唐。这一支军队是无坚不摧的利刃,所有阻挡在大唐前面的敌人,都是他毁灭的目标。李二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是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不管是李二自己的亲卫玄甲卫,还是李宽曾经执掌的战狼骑。因为他们每一个士兵都毫不逊色于玄甲卫,他们所经历的训练丝毫不亚于战狼骑。但是他们的人数却是玄甲卫和战狼骑的数倍。

这一支军队是李二深藏的底牌,这些年大唐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可是他一直忍着,没有让这一支军队正式的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因为他觉得这一支军队还有可以上升的余地,可以更加的强大。所以李二选择了继续雪藏这一柄神兵利器,直到大唐真的需要他们的时候,或者他们真的已经可以做到无敌于天下的时候。

现在李二在这一支军队的训练成果打到他预期的标准之后,方才彻底的掀开了蒙在他们身上的神秘面纱,从无尽的秦岭深处,翻山越岭一路崎岖。却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甚至每个人身下的战马都在这山林间穿梭自如,这些人这些年一直都在这深山之中,翻越无尽的群山,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训练。此时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已经只有最初入选的人数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已经彻底的长眠在那一个青山绿水的怀抱之中。但是这么多人的伤亡,却是让这一支军队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支虎狼之师,堪称是无坚不摧的神兵一样,此时宝剑出匣。定然照亮万里河山。

“朕以诸君为荣,诸位为大唐所做出的一切,朕永记在心,没齿难忘!或许世人不知,但是朕却清清楚楚的知晓诸君这些年到底经历了多少的磨难,这是为大唐付出的热血,朕相信,诸君的袍泽的鲜血不会白流。诸君的战友的英灵定然会得以安息!现在大唐即将开始一场新的战争,一场注定名留千古的战争。这是大唐崛起的声音,这是诸位为大唐再立新功的时机到了!”李二站在城墙上,大声的呼喊着,没有扩音器,但是李二的声音却是响彻在整个长安城的上空,这是他嘶声力竭的呼喊。这是大唐远征的宣誓词。

“为了大唐,无怨无悔,为了我华夏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吾等死得其所!”所有的战士骑在马背上。手中的长枪忽的一下刺向苍穹,无尽的寒光此时闪耀成一道冲天而起的雪亮匹练,似乎要将苍穹之上的白云撕成粉碎。这一刻所有人都睁不开眼,因为这冷冽的兵刃似乎要将所有人的眼睛刺瞎。

在明德门的城门洞之中,一匹匹战马静静地矗立着,这是朝中文臣武将默默地静立的地方。他们这一生经历了无尽的战火,对于之前的震彻长安城的马蹄声,战鼓声还有牛角号声,全都非常的敏感,一个个都已经披上戎装,一个个都骑在骏马的背上,手中兵刃紧握,马鞍上挂着长弓箭壶。因为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长安城外的军队不知道是敌是友,但是他们没有收到丝毫的有军队换防长安的消息,所以下意识的所有人都起了一个心思:这是有人攻城,而且还是如此的突然,他们为了保卫长安,全都直接未曾停息的直冲城门而来。

但是到了城门之下,发现站在城墙之上的皇帝陛下,所有人都感到无尽的惊讶,这个时候陛下居然会出现在这里,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们静静地将马匹骑进城门洞中,静静地倾听着,在听到李二的这些话语,他们才知道这一只出现在长安城外面的军队居然是李二手中的一张王牌,顿时所有人都在心中非常的震撼,因为作为大唐帝国位高权重的大臣,没有一个人知道在皇上的手中居然还有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这不是三五百人的小股部队,便于隐藏,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界的无尽的大军,这样的一支军队居然藏得严严实实,没有丝毫的消息被他们得知,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认为已经足够了解的皇帝陛下此时是这么的陌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比这些帝王更加的会隐藏底牌,没有人会知道他们显露出来的力量到底是不是只是他们手中掌控的力量的冰山一角。所以这个时候,那些原本心中有着别样的心思的人,全都沉默了。

“如今大唐风调雨顺,百姓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都是你们,大唐的军人在战场上拼杀回来的,是你们斩杀了对大唐虎视眈眈的异族,是你们护卫了大唐的国土的安全,是你们震慑着那些心怀异心的宵小之辈,没有你们用血肉铸就的血肉长城,没有你们用兵刃斩杀出的赫赫战功,大唐百姓就没有现在这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你们是大唐的英雄,是朕心中的钢铁长城!”李二心中有着正在不断沸腾的热血,他想要这一支军队成为他手中真正无坚不摧的利刃,不仅仅是拥有无尽强悍的战斗力,还要有对大唐的赤胆忠心。所以现在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你们所做的一切,大唐都会记得,你们所付出的,换回来的是无尽大唐百姓的安危。所以你们是我李世民的骄傲,是大唐的英雄,是这历史将会铭记的大唐军魂。

“大唐现在即将远征西域,这是关系到大唐江山千秋万代的大事,这是让大唐百姓真正能够喜笑颜开的圣战。在那遥远的西域,还有觊觎着大唐的异族在盘踞,他们静静的潜伏着,像是嗜血的野兽,等到他们獠牙长齐,羽翼丰满,他们就是大唐最大的敌人,现在朕需要你们,这个帝国需要你们,你们将是捍卫大唐的最强的屏障,是那顶天立地的不周神山!朕和大唐的百姓在看着你们,在后面支持着你们,你们要做的就是将那些心怀不轨的野兽猎杀,用他们的鲜血,和头颅铸就大唐千秋霸业的基石!朕需要你们将敌酋的脑袋带回长安,给朕当做酒杯!你们能做到吗?”李二慷概激昂的诉说着,声音盖过了呼啸而过的风,迎着炎炎的烈日,传到了所有人的心里。

“陛下万岁,大唐万岁!愿为陛下肝脑涂地,百死不悔!”所有人都热血沸腾,所有人都心潮澎湃,他们下意识的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无尽的枪林恍若生长的森林,无尽的汹涌的热血恍若喷发的火山。此时这些士兵,这些军中热血男儿,全都相信那怕是面对一座大山,他们都能一枪将这座大山击得粉碎。他们相信大唐会在他们的庇佑下,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会千秋万代传承不息。

“现在,朕要为你们引见今后你们的统领,他是朕的儿子,也是大唐最顶尖的强者,他的神奇将会让你们成为真正的强大无匹的铁血雄师,他将带领你们争战到天地的尽头,让大唐的旗帜飘扬在这世界之巅!”李二大声地说道,声音在烈日下的长安城之中回荡,让所有人都不由为之一振,这是在为这一支忽然出现的军队寻找一位统领,而且似乎是楚王李宽。

在城门洞之中,所有的人全都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身穿着一身雁翎甲,手执长枪的冷峻少年的脸上,表情各异,没有人会想到李二会将这一支他一直掌控在手中的军队交给李宽,这样的一直隐藏在暗中的超级精锐,怎么会这么轻易的就给了他的这个儿子?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是在表明他的决定?

长孙无忌此时更是双眸微合,挡住了他正在不断的旋转着思虑着的瞳孔,李二这个举动让他想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到底李二是不是真的中意李宽,这一点他还是不敢确定。因为李二对于太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寄予厚望,甚至在这两年李宽失势的时候,李承乾在李二的授意之下更是监国执政过一段时间,这些举动都让长孙无忌觉得李承乾继承大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现在似乎又变得扑所迷离起来。这简直就是在折磨人啊,君王的心思实在是让人难以猜测,既然将朝中各项事务都已经让李承乾熟悉,那为何将这些隐藏的力量交给李宽来掌握?

第十一卷西域风云第三章平衡之道

雄壮的战鼓声,响彻长安城的夏日晴空。在这一座当世最大的城市的上空鼓声恍若雷霆,战号暮然吹响,苍凉恍若大荒之中传来的呼唤。让人为之心颤,似乎是一个百战归来的老兵在诉说着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又像是临别时的年轻男女,在互诉着衷肠。在这苍凉的牛角号声与热血喷张的战鼓的衬托之下,长安城的城门轰然洞开,一骑从中走了出来。

身高近丈的战马,浑身乌黑油亮恍若是最顶级的绸缎,战马四肢修长有力,一块块的肌肉鼓胀着,蕴藏着强大的力量。四只马蹄上面一圈雪白的毛发,恍若天边洁白的云朵,踏在这四朵云才上,这一匹战马恍若是天宫之上才有的天马一样,神骏的不似凡尘之物。战马长长的鬃毛披散而下,油亮乌黑,似乎比起绝大多数女子的秀发都要柔顺。马鞍简谱,没有丝毫的装饰,只有一张长弓和一壶箭矢斜跨在马鞍之上。战马得得的马蹄声,只传进最近的人的耳中,马蹄和地面青石板间碰撞发出的声响却恍若是刀剑碰撞一般清脆。

在马背上,一个少年端坐其上,身上一声乌黑的铠甲,显出一种如若山岳一样的厚重,铠甲显得古朴,有一种莫名的气势,就像是一道坚实的城墙,让人只觉得这一身铠甲的防御力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而且在这铠甲的各个关节部位,一根根狰狞的尖刺随着少年在马背上起伏忽隐忽现,这些尖刺并不锋锐,只是像是一个个装饰用的饰品。可是却让这一件铠甲似乎成为了一件绝世凶器。因为穿着这一铠甲的人,是一位绝世高手。他的力量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这些小小的尖刺看起来毫不起眼。可是却在他的手中发挥出令人震撼的强悍攻击力。因为他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是无匹强悍的力量爆发。

走出城门,李宽彻底的看清楚了在这长安城外集结在一起的军队,这是一支强悍的拥有严明的纪律的队伍,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因为他这个视角看过去,望不到边际。但是想来绝对不少,因为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就足足有数千人。这些人站在一起,虽然就这么默不作声的静静地站着。可是却浑然一体的像是一座大山一样。这样的军队在大唐绝对是超级的强兵,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与之相比,哪怕是李宽自己训练出来的战狼骑,或者在海外训练的那一支洗掠过倭奴国和高丽的部队,都难以与之抗衡,这不是装备或者士兵的强壮与否,而是一种士气,一种有我无敌的强悍的精神意志。

这一支军队李宽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些什么事情,也不清楚这些年李二是如何训练的。但是从他们全都策马静立,浑然一体的情况看来,这些人在这数年之间全都是集结在一起训练的,因为没有长时间的磨合。不可能做到这般的整齐划一,这是群体的力量,这是战场上最让领军将领欢喜的一种能力。因为士兵之间的默契一旦培养起来,那么这一支军队就彻彻底底的被拧成了一股。这样的大军才是正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常胜之军,这样的军队才是在战斗失利的时候绝对不会发生哗变的铁血战士。

所以李宽听闻到李二让他统领这一支军队的时候。有些意外,因为这一支军队可以说是李二手中真正的底牌,是绝对不会轻易假手他人的东西,这一股力量只有掌控在他的手中才是最放心的。可是李二偏偏就这样将这么强大的军队交给了他,甚至在这满城文武的面前,那么这就说明李二有了更深远的打算,或者在他的手中掌控着的力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支军队的力量。且不管是哪一种,但是这一切都显示着李二的不凡,他不管是有自己的打算,还是这一支军队力量在他的眼中不值一提,总而言之,李二的底牌藏得更深了。

李宽不明白这些东西,也不愿去明白,他只知道现在自己是这一只大唐最强大的军队的统领,面前这些纪律严明的军人以后就是他的手下,听从他的指挥,即将代表着大唐帝国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王乃是大唐楚王李宽,尔等今后的统领,那么从今往后,本王就将带领诸位,征战沙场,扬我大唐国威,诸位可否敢于本王一道会会这世间诸雄?”李宽骑着马来到了这一支军队围成的一个扇形的圈子之中,身后是长安城的城墙,在这里,他感到了一种强大的气场,这种气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有在这种气势的包围之下,才能感到它那种厚重恍若泰山压顶的压迫感,这让他都感到有一种与全部对面的人交锋的感觉。

于是在这种强大的压迫之下,李宽朗声高呼道,他的声音清朗,恍若是一声惊雷,但是却又不显得震耳欲聋,就这样平平淡淡的传了出去,似乎就是在这样轻声说话,却又完全覆盖眼前这一个将他包围的阵营。单单是这一手,就足以让所有体会过万军阵前的将领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只有亲身对立过这样的一支军队的时候才会体会到那种无言的压力。这是无数士兵在聚集在一起之后,彼此的气机相连凝结成的一种‘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压的人喘不过气。而李宽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这种压迫最为强大的一点,因为所有的士兵全都面朝着这里,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这里,站在这里的人承受的是所有士兵联合在一起的强大的压迫。所以李宽现在这样轻声细语,却又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能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换成是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两人,他们会用他们的强大的嗓子。直接将声音吼出来,像是炸雷一样炸进所有人的耳中。而不是这般轻描淡写的完成同样的事情。这就是李宽和他们两人之间风格的不同。

作为一个将领,都要有自己的风格。因为不管是粗犷的直接攻城拔寨,还是使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可取之道,因为战争只有胜负,没有什么是不可行的,可是作为一个将领却是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因为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名将,只有形成了这种风格。才能让麾下的士兵在自己的统领下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以少敌多,才能以弱胜强,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将军。否则只会参照前人的经验而行的将军,往往都会死在这些前人的经验之下,因为那是前辈先贤自己的路,而不是你作为一名将军的路。你可以从中学习借鉴,但是切忌照搬硬套,这一点所有的军中将领都是心知肚明。

“楚王李宽。没听说过,不知道有什么本事,竟然直接出任吾等将军?”作为大唐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作为这些年一直在为大唐默默奉献的一群人。这些人全都是骄傲的,他们足以自豪的向全天下人说自己这一生全然是为了大唐,因为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这些年他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而这一切给大唐带来了多大的利益,在暗中化解了多少次危机大唐的敌国行动。这些年的这些事情现在全都在他们的脑海之中盘旋着。他们无法忘记那些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袍泽,他们无法忘却这些年经历的风雨历程。这是他们为了大唐付出的,这是他们的骄傲。可是现在好不容易回到了大唐,回到了这一片生养他们的热土,居然直接出来一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说是他们的统领这让这些一心为国的汉子心中有些不情愿,可是严明的纪律却让他们没有说半个不字,全都大声应诺。

“诸君,或许各位心中还有很多的疑惑,可是朕向诸君保证,这是朕最优秀的儿子,有他带领着你们,那么将是大唐最大的福气,希望诸君能够为大唐打下硕大的疆域,让我大唐国威彻底的响彻寰宇!”李二站在城门楼上,此时在他的身边各个贞观名臣全都出现了,除了已经故去的定杜如晦之外,像是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人全都已经上了城门,在李二宣布李宽是这一支军队的统领的时候,他们就直接下马,向城门楼上行去,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次这么多大军集结在长安城外,是李二刻意的安排,因为这是李二做出平衡的最好的选择。

当着所有朝中重臣的面,将这样的一支军队交托在李宽手中,说明这是在力挺李宽,可是却又将朝堂之上的事务交接给了李承乾,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了么?这是在锻炼两个皇子,一个从政,一个从军。李二现在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一点没有人知道,但是现在摆明了是军政分离,要实行的到底是什么,所有人都不敢妄自猜测,只有李二心中才最清楚了。这一切似乎都有着帝王的平衡之道在其中蕴藏。作为一个朝廷,不能有一家独大的情形,因为一言堂往往就是最大的祸患的根源。所以不管是哪朝哪代,在朝堂之上皇帝至少都会存留两个派系,因为平衡,只是有的皇帝玩得很转,像是李二,这样的君主就是千古传诵的明君;有的玩的很烂,让大好的河山直接在短短时间之中葬送,比如隋炀帝杨广。这样的君主,就是亡国的昏君。

此时李二就是在玩平衡,平衡太子的势力,因为现在朝中的大臣,很多都已经暗暗的站在了太子身后,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太子李承乾是储君,将来帝国的皇帝,可是坏就坏在李二现在还年轻,不过刚到壮年,而太子身边的人又实在是太多了,不仅仅是朝中的文官,还有手握重兵的武将,这样下去朝堂之上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不是李二愿意见到的,故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第十一卷西域风云第四章帝王心思

火热的阳光下,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行进着,整支队伍全都默不作声,只有沉重的马蹄,马蹄踏下,大地都在震颤,这是一只钢铁一般的雄师,黝黑的铠甲在阳光下没有丝毫的光泽,仿佛是要吞噬一切的黑洞一般,炎炎夏日之下,所有人都包裹在铠甲之中,一滴滴的汗水在这些战士的脸庞上滚落,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抬手去擦,任凭这些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最后跌落尘埃,然后在大地上被吸收殆尽。

李宽直到此时还是没有回过神来,因为他从未想过李二会将这样一支队伍交给他来率领,这本是握在李二手中最尖锐的一柄利剑,现在就这样毫不犹豫的交给了他,这是何等的一种信任,或者说这其中有多少李二自己的思量,这一切都让李宽有些绕不过弯,他的脑袋并不灵光,不是传说中的天才,所以很多的弯弯道道他都难以思量得到,所以现在还像是身在梦中一般。甚至他都没有想到就这样离去了,没有和熟悉的人道一声珍重。随着这一支大军隶属于他统帅的同时,也让他所有的心思都直接当机了。他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在大军之中顶住了这一群大唐最精锐的军队的庞大压力,也不知道他将会带着这一支军队去向何方。只有怀中的李二传下的圣旨,将会给他接下来的行动的方向。

渐渐地长安城已经变成了身后的背影,差不多已经无法看到那高耸的城墙了,他才回过神来,自己就这样再一次离开了这座大唐最高的行政中心,甚至他身边的最亲近的人都未曾道别。

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这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在这官道上拉成了长长的一条,足足蔓延数里之长,走在最前方的士兵已经接近了长安城外的最大的送别圣地,而最尾端的还在长安城外徘徊。可是这样的队伍却没有丝毫的絮乱,所有人都有条不絮的跟上前方的队伍,三人一行。就这样默不作声的行动着。这样的行动落在了所有人的眼中,全都惊骇于这一支军队的精锐程度,因为所有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的将领都知道这样长长的队伍是最考验军队的纪律的队形,因为队伍拖得过长,就容易造成队伍之中后面的人掉队,甚至脱离队伍存在。可是现在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景象却是那般的井井有条,所有人全都整齐划一,所有的战马在骑士的鞭策之下,乖乖地跟着前方的战马。就连不通人言的牲畜都这般的整齐。每两排之间的距离全然是一般长短,甚至每一排的士兵所有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这一支军队简直就是恐怖至极。

没有人能猜测这一直恍若机器一样的军队在战场上将会有怎样的表现,没有人敢想象,这样的一支军队要是真正的发挥出威力之后,有什么样的敌人能够抵挡?长孙无忌此时在李二身后都有些冒汗了,不是天气热的,而是心中有一种后怕的感觉,因为这一支军队现在归属于李宽统领了。这个楚王和他长孙家之间的关系可不是很融洽。可以说楚王李宽就是他长孙无忌在朝堂上的政敌,现在敌人的力量被大大的增强了。他又如何不急,而且这明显是李二做出的选择,用楚王李宽来制衡他这个当朝权臣,因为现在长孙无忌已经是位极人臣,尚书左朴射,赵国公。还有国舅的身份。这一切都是贵不可言的身份,而且现在自己是立场鲜明地站在自己的外甥李承乾的身后,那么朝堂之上又有几人能够和自己博弈?李二需要的是一个平衡的朝堂,现在的长孙家联合太子李承乾已经隐隐成为朝堂上最大的一个势力。再加上他还有一大帮的身份一样出身于天策府的袍泽,向房玄龄。段志玄等人全都是李二当初最开始的班底,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会给他几分薄面,那么朝堂上的势力差不多是一边倒的状态,除了魏征这个立场万年不变的直臣,还有军中那几个滚刀肉一样的老将。整个大唐可谓是无人敢在和他这个利益集团争锋,这虽然让大唐有了和平过渡的可能,可是更大的是一种隐患——朝堂之上的群臣全都是一个立场的话,君王的地位就将会变得微妙起来,李二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苗头,所以他当机立断的将这一只一直雪藏的军队暴露了出来,并且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这一支军队塞给了和自己不对付,更加不会倒向太子的楚王李宽。

按理说李二这个君王治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权臣当道,几乎都是在国之将亡的时候才会出现,亡国之君已经没有丝毫的魄力与雄才大略,无法镇压手底下的臣子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先皇仙逝,而幼帝年幼,托孤之臣变成了摄政之臣,方才会出现这样的朝堂之上一家独大的情况。李二这位千古一帝手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不得不说李二其实也是一个人,对于他来说天下英才尽入其彀中也不为过。可是他也有一个算不上缺点的缺点,那就是李二是这华夏无数的君王之中最为有人情味的一个,只有他才会让所有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一帮勋贵全都是得到善终了的,只有他才没有在打下江山之后做出卸磨杀驴,鸟尽弓藏的事情来。其余的君主不管是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还是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打下天下之后,全都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诛杀有功之臣。或者收拢臣下的权力。

李二重情,只要他看重的,那么就会无比的宠溺,甚至对于这些人的危害都会视而不见。喜欢李宽,那怕是心中一直没有放下提防,可是还是一直讲李宽放在身边,甚至在将李恪都外放到自己的封地,比李恪年岁大一些的李宽却是还仍旧留在长安城,喜欢李泰,就让他自己组建崇文馆。这些事情都是李二凭着自己的性子做下的,他不在乎别人怎么在背后非议,也不在乎史家如何书写。所以他对于长孙无忌的信任也是还无保留,其中有对长孙无忌这一路追随下来的信任感,还有对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以及自己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的宠溺,这些情感全都聚集在一起成了李二对长孙无忌的无保留信任。所以对于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后,他也从未有过什么不满,因为李承乾是他的长子,是大唐储君,而长孙无忌是李承乾的舅舅,更是李承乾将来治理天下的左膀右臂,这一切李二都不会在意。他有信心长孙无忌是不会背叛于他,也不会有损大唐利益。所以这些年长孙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张网罗一切的大网。

现在在得知了李宽的神奇力量之后,李宽在他的心中的位置就变得微妙起来,他看到了大唐彻底的绵延万代的希望,这是这个神奇的儿子能够做得到的,所以他心中有了动摇,有了别的打算,于是一张圣旨就成了试探满朝文武的棋子,这一试探之下,全然出乎了他的意料,这些人全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而且全都是那般的坚决,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房玄龄,甚至军中的几位定海神针一样的将领都是一般无二。他原本以为可以试探出长孙无忌这么多年以来经营的网络到底有多深,没想到却全然让他看清楚了这朝堂。长孙无忌这一次是带着房玄龄,箫瑀,裴矩等人一同前来的,这说明这朝堂上的文臣一系全都已经和长孙无忌走得很近了。确实这些人身后都有着世家的影子,虽然现在大唐世家已经彻底的卷缩在自己的祖地周围,不再扩张,可是却不妨碍世家子弟在朝堂上投机站队。箫瑀身后是萧家,在兰陵地区有着很深的关系网,裴矩身后是裴家,也是一个千年世家。这些人为了家族利益,可谓是都早有自己的打算,现在站在了李承乾的那一边,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之后是武将集团,这又是朝堂上的另一股势力,可是这帮人打仗是一等一的好手,抡起刀枪战阵杀敌无人能挡,可朝堂上的云波诡谲却不是他们能一如既往玩转的。所以他们也抱成了团,抵御文臣集团。这个集团却只是军中一部分人而已,尉迟恭,程咬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可是除了他们几个,还有屈突通,段志玄这些人却是没有出现在他的眼前,但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却让他知道这些人的倾向。在程咬金走进大殿的时候,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一股隐隐的愤怒。

所以李二彻夜命人传达了圣意,才有了这最开始的一幕,才有了李宽这一次的西行之路。

第十一卷西域风云第五章君王无情

做为大唐的君王,哪怕名义上的开国之君是他的父亲,但是着大唐的大半江山都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所以李二对大唐的感情是所有人无法想象的,他现在发现自己对于大唐的掌控居然有些隐隐失控,这让他无比的惊骇,虽然这些人全都对他忠心耿耿,全都将他当做他们的效忠对象。可是这不是他李二想要的,因为他们虽然现在对他忠诚无比,可是却隐隐的在开始为自己的家族,为了自己将来开始站队,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他这个君王现在正是鼎盛之年,如日中天一般,这些人就在做这样的小动作,起小心思。这起能让他不为之愤怒,可是这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